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昆蟲系統學研究方法

昆蟲系統學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01 20:03:59

1.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 張雅林 教授在資源昆蟲學 方面的研究方向是什麼

業務工作簡況:
1、 教學方面:
1) 先後承擔了「動物分類原理與方法」、「生物多樣性」、「昆蟲分類學」、「保護生物學」等5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其中「昆蟲分類學」課程1992年被評為省級重點課程;
2) 參加了《昆蟲分類學》(全國統編教材)、《昆蟲分類》教材的編寫;
3) 指導博士後、博士生、碩士生和重點開放實驗室訪問學者20餘人;
4) 作為加拿大訪問學者、葉蟬專家Dworakowska的導師,指導其從事中國小葉蟬研究(加拿大CIDA基金項目),1999.8-2000.8;
5) 1998年被評為校「十佳教師」。
6) 2001年獲陝西省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主持人),並被推薦申報國家級成果獎。
2、科學研究工作方面:
自1982年起專事昆蟲分類、形態、生物地理分布等研究,後又相繼從事了農業昆蟲、昆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利用、資源昆蟲和煙草昆蟲的研究。先後主持、參加了21項國內外科研項目。現已發表科研論文70多篇,出版研究專著3本,參編專著2本。

1) 葉蟬總科昆蟲分類、形態及生物地理分布研究:
發表科研論文37篇,出版研究專著3本,在葉蟬科昆蟲分類研究方面發現新屬17個,新種近200個,中國新紀錄種30多個,確認亞科級、族級、屬級和種級新異名近30個,新組合28個。
對世界緣脊葉蟬亞科和桿葉蟬亞科作了訂正;近幾年又和英國專家合作進行了葉蟬系統發育研究、對葉蟬總科高級階元分類系統作了訂正研究;對中國離脈葉蟬亞科作了分類訂正研究。並進行了葉蟬總科、離脈葉蟬亞科、大葉蟬亞科生物地理分布研究。目前正在進行小頭葉蟬類分類地位和系統發育研究、葉蟬科地理分布研究。

2) 協助主持、實施完成的「刺吸式口器昆蟲分類研究」專家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991年獲陝西省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992年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3) 協助主持並實施完成的陝西省攻關課題「陝西省果樹傳粉昆蟲資源調查及應用研究」已通過陝西省科委組織的聯合驗收。專家評價達國內領先水平,該項技術現正在西北地區推廣應用,受到廣大果農普遍歡迎。

4) 協助主持、主持完成了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肚倍蚜種群生態學、倍子形成機制及增殖技術研究」等3項課題。在倍蚜繁殖和倍子生產技術研究方面取得明顯研究進展,對我省秦巴山區農民利用當地資源優勢脫貧致富具有重要意義。

5) 主持楊陵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科研專項經費資助項目「芫菁人工飼養及斑蝥素類新農葯研製」,研製開發昆蟲源農葯產品,已取得重要進展。

6) 參加完成了陝西省煙草公司科研項目(1992~1995)「陝西省煙草昆蟲調查研究」,搞清了陝西省煙田、煙倉害蟲種類,分布及發生為害規律,進行了防治試驗,提出了一套綜合防治方案。為解決重要經濟作物煙草的害蟲種類鑒定和防治問題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方法,產生了較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1998年獲陝西省農業廳農牧業科技進步一等獎,2000年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7) 在農業害蟲研究方面,早期從事重要農業害蟲小地老虎蟲源性質研究,搞清了陝西省小地老虎越冬代蟲源由南方遷飛而來,從而為生產上防治小地老虎提供了科學依據。現在又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重點傾斜項目「小麥吸漿蟲成災規律與控制策略研究」。

2. 昆蟲學的相關信息

昆蟲學家
法布爾
1823年-1915年 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Jean-Henri Casimir Fabre ),法國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文學家。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1823年出生於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聖萊昂的一戶農家。此後的幾年間,法布爾是在離該村不遠的馬拉瓦爾祖父母家中度過的,當時年幼的他已被鄉間的蝴蝶與蟈蟈這些可愛的昆蟲所吸引。1829年,法布爾回到聖雷恩開始上學,但那一段兒時的歲月一直深深地銘刻在他的心中,他很珍惜那段回憶。
1833年,法布爾一家來到了羅德茲,其父靠經營一家咖啡館維持生計。
1837年,一家人又移居到圖盧茲。法布爾進了圖盧茲的神學院,但中途退學,出外謀生,曾在鐵路上做過工,也在市集上賣過檸檬。後來,他通過了阿維尼翁師范學校的選拔考試,獲得獎學金,並在三年的學習後獲得了高等學校文憑。畢業後,時年十九歲的法布爾在卡本特拉開始了他的教師生涯,所教授的課程就是自然科學史。
1849年,他被任命為科西嘉島阿雅克肖的物理教師。島上美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物種,燃起了他研究植物和動物的熱情。阿維尼翁的植物學家勒基安向他傳授了自己的學識。此後,他又跟隨著莫坎-唐通四處採集花草標本,這位博學多才的良師為法布爾後來成為博物學家、走上科學研究的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853年,法布爾重返法國大陸,受聘於阿維尼翁的一所學校,並舉家遷進了聖-多米尼克街區的染匠街一所簡朴的住宅里。
1857年,他發表了《節腹泥蜂習性觀察記》,這篇論文修正了當時昆蟲學祖師萊昂·杜福爾的錯誤觀點,由此贏得了法蘭西研究院的贊譽,被授予實驗生理學獎。這期間,法布爾還將精力投入到對天然染色劑茜草或茜素的研究中去,當時法國士兵軍褲上的紅色,便來自於茜草粉末。
1860年,法布爾獲得了此類研究的三項專利。後來,法布爾應公共教育部長維克多·杜盧伊的邀請,負責一個成人夜校的組織與教學工作,但其自由的授課方式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滿。於是,他辭去了工作,攜全家在奧朗日定居下來,並一住就是十餘年。在這這十餘年裡,法布爾完成了後來長達十卷的《昆蟲記》中的第一卷。期間,他多次與好友一同到萬度山採集植物標本。此外,他還結識了英國哲學家米爾,但米爾英年早逝,使兩人先前醞釀的計劃「沃克呂茲植被大觀」因此夭折。同時,一大不幸降臨到法布爾身上:他共有六個孩子,其中唯一與父親興趣相投、熱愛觀察大自然的兒子儒勒年僅十六歲便離開了人世。此後,法布爾將發現的幾種植物獻給了早逝的儒勒,以表達對他的懷念。對真菌的研究一直是法布爾的愛好之一。
1878年,他曾以沃克呂茲的真菌為主題寫下許多精彩的學術文章。他對塊菰的研究也十分詳盡,並細致入微地描述了它的香味,美食家們聲稱能從真正的塊菰中品出他筆下所描述的所有滋味。
1879年,法布爾買下了塞利尼昂的荒石園,並一直居住到逝世。這是一塊荒蕪的不毛之地,但卻是昆蟲鍾愛的土地,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那兒還有他的書房、工作室和試驗場,能讓他安靜地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種觀察與實驗中去,可以說這是他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天地。就是在這兒,法布爾一邊進行觀察和實驗,一邊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蟲的觀察筆記、實驗記錄和科學札記,完成了《昆蟲記》的後九卷。如今,這所故居已經成為博物館,靜靜地坐落在有著濃郁普羅旺斯風情的植物園中。
法布爾一生堅持自學,先後取得了業士學位、數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和自然科學博士學位,精通拉丁語和希臘語,喜愛古羅馬作家賀拉斯和詩人維吉爾的作品。他在繪畫、水彩方面也幾乎是自學成才,留下的許多精緻的菌類圖鑒曾讓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詩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爾贊不絕口。法布爾晚年時,《昆蟲記》的成功為他贏得了「昆蟲界的荷馬」以及「科學界詩人」的美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會的廣泛承認。法布爾雖然獲得了許多科學頭銜,但他仍然朴實如初,為人靦腆謙遜,過著清貧的生活。他的才華受到當時文人學者的仰慕,其中包括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19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比利時劇作家梅特林克、德國作家榮格爾、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詩人馬拉美、普羅旺斯文學家魯瑪尼耶等。由於《昆蟲記》中精確地記錄了法布爾進行的試驗,揭開了昆蟲生命與生活習慣中的許多秘密,達爾文稱法布爾為「無法效仿的觀察家」。當他居住在塞利尼昂時,不少學者、文學家們紛紛前去拜訪他。法布爾在自己的居所曾接待了巴斯德、英國哲學家米爾等學者,但與他們的通信並不頻繁。公共教育部長維克多·杜盧伊將法布爾舉薦給拿破崙三世,後者授予他榮譽勛位勛章。法國政治家雷蒙·普恩加萊途經塞利尼昂,特意繞道荒石園向他致意。 擁有多重身份的法布爾的作品種類繁多:作為博物學家,他留下了許多動植物學術論著,其中包括《茜草:專利與論文》、《阿維尼翁的動物》、《塊菰》、《橄欖樹上的傘菌》、《葡萄根瘤蚜》等;作為教師,他曾編寫過多冊化學物理課本;作為詩人,他用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語寫下了許多詩歌,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 「牛虻詩人」。此外,他還將某些普羅旺斯詩人的作品翻譯成法語;閑暇之餘,他還曾用自己的小口琴譜下一些小曲。然而,法布爾作品中篇幅最長、地位最重要、最為世人所知的仍是《昆蟲記》。這部作品不但展現了他科學觀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學才華,同時還向讀者傳達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對生命的無比熱愛。
專家介紹
周堯,是當今世界上十大昆蟲學家之一,現任西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60多年來,他將全部心血獻給了祖國的昆蟲研究事業,被譽為中國昆蟲學界的「怪傑」。
「立達」求學期間,周堯做了許多課外生物學實驗,壓制了3000多張植物標本和十多盒昆蟲標本,這為他後來的昆蟲研究奠定了基礎。50多年過去了,周堯跋山涉水,祖國的東南西北都留下他的足跡。他採集的昆蟲標本多達50多萬號,發現新種250多種,其中40多種還以他的姓氏命名。他編著了140多種論著,主編完成了科學巨著《中國蝶類志》,主辦了昆蟲學權威雜志《昆蟲分類學報》。 他先後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獎、義大利那波里大學金質獎,當選為聖馬利諾共和國國際科學院院士。還被選為全國政協第六、第七屆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美、德兩國的《世界科技人名錄》均有他的名字。
魏美才
魏美才,出生於1966年,九屆、十屆省政協委員,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昆蟲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昆蟲系統學和保護生物學研究,已發表論著240餘篇(部),發現了86個昆蟲新屬和900餘昆蟲新種,提出了昆蟲綱膜翅目新分類系統,創立昆蟲資源學新分支學科和重大害蟲資源化管理理論等。
相關著作:
《昆蟲記》
《昆蟲記》(又譯為《昆蟲世界》、《昆蟲的故事》(花城出版社1997年版)、《昆蟲物語》、《昆蟲學札記》,英文名稱是《The Records About Insects》),被稱之為「昆蟲世界的維吉爾」與「昆蟲的史詩」。副標題為「對昆蟲本能及其習俗的研究」。它除了真實地記錄昆蟲的生活,還透過昆蟲生活折射出人類的世界。
《昆蟲記》共十卷,每卷由若干章節組成,絕大部分完成於荒石園。1878年第一卷發行,此後大約每三年發行一卷。
原著內容如其名,首先最直觀的就是對昆蟲的研究記錄。作者數十年間,不局限於傳統的解剖和分類方法,直接在野地里實地對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種類繁多的昆蟲進行觀察,或者將昆蟲帶回自己家中培養,生動詳盡地記錄下這些小生命的體貌特徵、習性、喜好、生存技巧、蛻變、繁衍和死亡,然後將觀察記錄結合思考所得,寫成詳細確切的筆記。但《昆蟲記》不同於一般科學小品或網路全書,它散發著濃郁的文學氣息。首先,它並不以全面系統地提供有關昆蟲的知識為唯一目的。除了介紹自然科學知識以外,作者利用自身的學識,通過生動的描寫以及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昆蟲的生活與人類社會巧妙地聯系起來,把人類社會的道德和認識體系搬到了筆下的昆蟲世界裡。他透過被賦予了人性的昆蟲反觀社會,傳達觀察中的個人體驗與思考得出的對人類社會的見解,無形中指引著讀者在昆蟲的「倫理」和「社會生活」中重新認識人類思想、道德與認知的准則。這是一般學術文章中所沒有的,但卻是文學創作中常見的。
不同於許多文學作品的是,《昆蟲記》不是作家筆下創造出來的世界,所敘述的事件都來自於他對昆蟲生活的直接觀察,有時甚至是某種昆蟲習性的細枝末節。其次,雖然全文用大量筆墨著重介紹了昆蟲的生活習性,但並不像學術論著一般枯燥乏味,本書行文優美,堪稱一部出色的文學作品。
作者的語言朴實清新,生動活潑,語調輕松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和詩意。作者對自然界動植物聲、色、形、氣息多方面恰到好處的描繪,令讀者融入了19世紀法國南部普羅旺斯迷人的田園風光中。作者在描寫中使用大量栩栩如生的比喻,此外,他憑借自己拉丁文和希臘文的基礎,在文中引用希臘神話、歷史事件以及《聖經》中的典故,字里行間還時而穿插著普羅旺斯語或拉丁文的詩歌。法布爾之所以被譽為「昆蟲界的荷馬」,並曾獲得諾貝爾獎文學獎的提名,除了《昆蟲記》那浩大的篇幅和包羅萬象的內容之外,優美且富有詩意的語言想必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昆蟲記》融合了科學與文學,這也意味著它既有科學的理性,又有文學的感性。書中不時語露機鋒,提出對生命價值的深度思考,試圖在科學中融入更深層的含義。作品中的理性成分體現作者的研究與思考。法布爾在對昆蟲的觀察研究中,反復試驗,並考證多方資料,對主流學術觀點敢於質疑,探求真相,追求真理,竭盡自己之所能對知識結構不斷探索和補充,對自己的觀察結果不輕易下定論,同時表明自己的懷疑態度與自身的局限。
他在觀察昆蟲之餘抒發感想時,清醒地認識到人類的自大,機械化社會的野蠻,話語間時常譏諷人類僵硬不化的成見,並謹慎地對社會現狀進行冷靜的思索。這部作品中的感性成分,不僅反映在作品的內容與語言表達上,甚至還反映在作者的研究與思考中。從行文來看,作品充滿了擬人化的昆蟲生活,從用人類著裝來形容昆蟲的外部特徵,到用婚禮來象徵昆蟲求偶交配的過程,再到對它們在自然界所做貢獻的歌頌,作者的情感隨著昆蟲的命運而變化。
此外,在研究記錄之餘,作者在字里行間也提及自己清貧樂道的鄉間生活、所居住的庭院、外出捕蟲的經歷,向讀者介紹膝下的兒女,乃至他的家犬,這正符合了「回憶」二字,充滿了人情味。而作者在研究與思考過程中,使用野外實驗法與觀察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活著的昆蟲,悉心觀察生命,這與解剖分類相比,本身就帶上了感性的色彩。
他在許多觀察之後的想法也無不與生命有關,建立在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之上。可以說,這部作品的感性基調以及動力,就是一種對生命的敬畏和關愛,一種對生存的清醒認識;一種對生活的深厚感情。而科學的理性就是得到了這種感性的支持,才能持續下去。作者由熱愛自然、熱愛生命而產生了對生命的好奇,於是在觀察中認真體驗生命的每一種表現,並陶醉其中,樂此不疲,這繼而又支撐了學者一心探求真相的科學精神。
如果說法布爾的《昆蟲記》是一般文學作品或一般科學作品所無法企及的,那麼嚴格來說,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以專業的標准來衡量,法布爾是個博物學家,「非專業」的昆蟲學家;其文學手法也不能超越當時所有卓越的文學作品。在作品中,人作為觀察者,用文學的筆調讓昆蟲帶上了「人性」的色彩,卻不足以成為社會學或倫理學的專著。總之,單獨從昆蟲學、社會學或倫理學的任何一個角度來看,這部作品都是有局限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承認,將科學研究成果與文學寫作相結合,歷史上並非只有法布爾一人。
然而,《昆蟲記》以自己的特色,獲得了極大的影響與聲譽。它並非刻意寫就,而是作者自得其樂地觀察與寫作的成果。這便定下了作品的基調:看似平平淡淡,但卻無時無刻地反映出作者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感,一如其朴實清貧,但寧靜美好的鄉間生活。他留下的觀察記錄是不變的,但給讀者的思索卻是靈活可變的,他沒有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只是給讀者帶去了知識、趣味、美感以及思想的享受。

3. 農業昆蟲學的研究內容

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①害蟲防治原理。系統闡述蟲害的概念和形成原因,防治的基本途徑,以農業生態系為理論依據的綜合防治的內容、策略原則和防治措施的設計,植物檢疫、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物理機械防治和正在發展中的其他防治新技術,如不育防治、遺傳防治、信息素的利用以及蟲害預測預報等。
②各類農業害蟲防治。主要包括害蟲的分類和鑒別特徵,生物學特性,分布和為害規律,發生消長規律,環境因素與害蟲發生消長的關系以及綜合防治措施等。

4. 昆蟲的分類學

昆蟲分類學研究昆蟲的鑒別和它們的系譜關系,涉及昆蟲的鑒別、命名、分類及各階元間親緣關系和進行途徑等。近年來,又形成了昆蟲數值分類學、昆蟲支序分類學、昆蟲化學分類學、昆蟲細胞分類學、昆蟲分子分類學等分支。

5. 法布爾研究昆蟲主要採用了哪些科學探究方法

法布爾研究昆蟲行為的方法是觀察法。

科學家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主要有觀察法和實驗法。

一、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藉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像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步驟:①要有明確的目的;②要全面、細致和實事求是,及時記錄;③要有計劃、要耐心;④要積極思考;⑤要交流看法、進行討論。

二、探究實驗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探究的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後,應用已有的知識對問題作出假設,制定並實施探究計劃,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結論,最後表達交流探究過程和結論.

觀察法與實驗法的本質區別是實驗法對研究對象施加有影響的因素,實驗法是以觀察法為基礎。

法布爾研究昆蟲的行為時,沒有改變昆蟲的生活環境,也沒對昆蟲施加任何影響;因此,法布爾研究昆蟲行為的方法是觀察法。

(5)昆蟲系統學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

常見的觀察方法有:核對清單法;級別量表法;記敘性描述。觀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去感知觀察對象。

由於人的感覺器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觀察者往往要藉助各種現代化的儀器和手段,如照相機、錄音機、顯微錄像機等來輔助觀察。

參考資料:網路-觀察法

6. 任東的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1980年9月-1984年7月,在廣州中山大學地質系地質學專業讀大學本科。
1986年9月-1989年7月,在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生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古昆蟲學,獲理學碩士學位。
2002年3月-2003年12月,北京林業大學生命學院博士研究生(在職),研究方向:古昆蟲學及生態學,獲理學博士學位。 1989年研究生畢業後一直在中國地質博物館從事古昆蟲和地層學研究工作。
1994年11月被地質礦產部破格提升為副研究員。
1997年10月被地質礦產部破格提升為研究員。
2001年6月始在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任教授,博士導師。 北京市昆蟲學會常務理事、古昆蟲學科組組長,《昆蟲學報》編委,[Insect Science](英文刊)編委,國際古昆蟲學會理事、亞洲召集人,教育部科技委員會生命科學二部委員,中山大學生命學院兼職教授。
1998年2月被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聘為客座研究員。
1998年10月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聘為高級訪問學者。
2003年4月被中山大學生命學院聘為兼職教授。
2004年3月被教育部科技委員會聘為生命科學二部委員。 專業:遺傳學
研究方向:
1) 昆蟲分類與系統演化
2) 昆蟲與相關動植物的協同演化
專業:生態學
研究方向:
3) 昆蟲演化與環境變遷
4) 昆蟲生態
對考生要求:
對考生在本科生所學專業無特殊要求,生物學(包括宏觀或微觀生物學)、農學(植物保護)、地質學、地理學、數學、美術(繪畫)等考生均可報考。
主要研究貢獻
自1994年以來,對我國北方有代表性的中生代陸相盆地進行了較為系統的野外地質調查及昆蟲化石的採集與研究工作,對北方中生代陸相地層及其生物化石有豐富的資料積累,已采獲各類昆蟲化石4萬余件,以第一作者出版專著一部,完成論文60餘篇。
在昆蟲分類學研究中,已研究的昆蟲化石涉及15個目,62個科,107個屬,170個種,建立新科4個(Hagiphasmatidae,Protapioceridae),新屬92個,新種192個。共有11個目的21個科級單元在世界上是最低層位,12個目的23個科級單元化石在我國是首次發現,竹節蟲目(Phasmatodea)化石在我國是首次發現。蛉蟋科(Trigonidiidae)和蟻蛉科化石(Myrmeleontidae)在世界上是首次發現。研究結果表明我國北方在中生代是昆蟲的重要起源與演化中心之一。
在地層學研究中,對燕遼地區中生界岩石地層單位的劃分和對比問題做出了許多新的解釋與釐定工作,特別是在熱河生物群的主要賦存層位之一義縣組的研究工作中,對義縣組的原始定義,層序關系,區域分布等方面較以往認識有較大的進展。
在年代地層研究中,根據與國外相當地層中昆蟲化石的對比研究,尤其是著名的德國索倫霍芬晚侏羅世地層中許多代表性昆蟲(Kalligramma,Protonemestrius,Aboilus,Karatavoblatta,Sinaeschnidia等)在我國義縣組中的發現,初步確立了熱河生物群的主體生存時代為晚侏羅世。J-K界線應從九佛堂組內部通過。即九佛堂組為穿時地層單位。
在生物古地理學研究中,利用中生代晚期一些昆蟲的古地理分布資料證實了當時泛大陸存在的真實性。如古蜓科(Aeschnidiidae)的種類在晚侏羅世-早白堊世廣泛存在於美洲、亞洲、非洲、澳大利亞、歐洲。說明這些現今遠隔重洋的大陸在當時曾經有過密切的聯系。另從20世紀末全球分布的一些昆蟲類群(如長翅目的蚊蠍蛉科),其最老的化石均發現於歐亞大陸和我國的東北中侏羅世地層中,因此這些化石不僅說明了歐亞大陸東部是該類昆蟲的重要起源中心,同時對泛大陸解體的最後時限的確定也提供了證據,即歐亞大陸與岡瓦那大陸分離的時限在中侏羅與晚侏羅世之間,不能早於中侏羅世。
創新點主要體現在下面三個方面:
1)在昆蟲系統學研究中,以蛇蛉目昆蟲為突破口,根據Hennig的系統學理論,對現生和化石蛇蛉總共7個科級單元進行了支序分析,該理論和方法在我國古昆蟲學中是首次嘗試,取得了滿意的成果。任東教授因此被南開大學鄭樂怡教授邀請參加新版「昆蟲分類學」蛇蛉目一章的編寫工作。
2)在古生態學研究中,在對昆蟲群落的時空分布及演替規律研究的基礎上,恢復和重建了燕遼地區中生代晚期的古環境,闡明了昆蟲群落演替與地質環境變遷的內在聯系。首次將原熱河昆蟲群從縱向上劃分為Ephemeropsis和Hebeicarabus-Glypta二個群落序列,分別代表了從洪積相向河流演化,最後進入湖沼相這樣一個完整的盆地發育演化系列。這種劃分結果使昆蟲化石組合、群落演替與環境的恢復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由此大大提高了陸相地層劃分和對比的精度。
3)在昆蟲與植物的關系研究中,首次利用確鑿的喜花昆蟲化石,從昆蟲的角度,證明了被子植物在侏羅紀已經出現,從而對被子植物最早出現於何時何地這一重大理論問題給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這項工作不僅在國內外均處於領先水平,而且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上也是一個重大的突破。有關論文能在著名的「科學」雜志上發表足以說明它所具有的重大科學意義和在國際上的影響。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遼寧西部侏羅-白堊紀昆蟲化石組合序列與生態演變」(編號:49302019)(起止年:1994-1996年)(金額:7萬元)。
中山大學生命學院生物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研究基金「膜翅目天敵與害蟲在地質歷史中的起源演化及其捕食性與寄生性的演變」(編號:無)(起止年:1996-1998年)(金額7萬元)。
地質礦產部青年地質學家基金「中國北方中生代昆蟲分類演化及生物古地理、古生態研究」(編號:9604)(起止年:1996-1998年)(金額:6.5萬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侏羅紀喜花昆蟲分類演化與被子植物起源」(編號:39870093)(起止年:1999-2001年)(金額:12萬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北方中生代昆蟲群演替及古生態演變」(編號:49972001)(起止年:2000-2002年)(金額:17萬元)。
國土資源部百名跨世紀人才基金「遼西中生代晚期昆蟲化石研究」(編號:9801)(起止年:1999-2001年)(金額:10萬元)。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中生代昆蟲分類演化及與植物相互作用的關系」(編號:30025006)(起止年:2001-2004年)(金額:80萬元)。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地區中生代昆蟲群落演化與環境演變」(編號:5002013)(起止年:2000-2003年)(金額:9萬元)。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現代古生物學開放實驗室項目「遼西侏羅紀脈翅目昆蟲研究」(編號:013103)(起止年:2001-2002年)(金額:4萬元)。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遼西中生代脈翅目昆蟲化石研究」(編號:5032003)(起止年:2003-2005年)(金額:11萬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東北中生代脈翅目化石分類及其在昆蟲系統演化上的意義」(編號:30370184)(起止年:2004-2006年)(金額:15萬元)。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科技發展計劃重點項目、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地區重要經濟昆蟲的發展演化及對環境變化的響應」(編號:KZ2004.1002.8013)(起止年:2004-2006年)(金額:20萬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生代晚期昆蟲化石系統分類及其在昆蟲起源和早期演化上的意義」(編號:30430100 )(起止年:2005-2008年)(金額:130萬元)。
北京市市屬市管高等學校拔尖創新人才項目「北京地區重要經濟昆蟲的起源演化」(起止年:2005-2008年)(金額:90萬元)。

7. 怎麼研究昆蟲

(我覺得)首先你要知道他學名叫什麼,它的特徵,外形,體長,顏色生活習性,吃什麼,不吃什麼,被什麼吃,它的窩在哪,喜歡什麼天氣?(我覺得)它屬於什麼綱,什麼目什麼屬,什麼科,什麼。。。。。等等然後了解它的卵是什麼樣的,還有公的與母的有什麼區別、然後就可以了解內部構造,就是解剖,可以在網路上照圖片,我是不喜歡解剖然後我就不太清楚了

閱讀全文

與昆蟲系統學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旅行社如何引進客流的十種方法 瀏覽:209
禿頂快速治療方法 瀏覽:625
華為清理手機垃圾方法 瀏覽:940
秒開手機殼的方法 瀏覽:652
胎兒月份計算方法 瀏覽:298
電暖地暖的安裝方法 瀏覽:756
季節性腸炎治療方法 瀏覽:105
研究資料的分析方法論文 瀏覽:551
40425的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842
定性定量決策分析方法 瀏覽:408
青芒果的食用方法 瀏覽:832
塑料瓶微生物檢測方法國標法 瀏覽:484
ahc眼膜使用方法 瀏覽:330
最簡單的補腎治早泄方法 瀏覽:520
靜電手環的使用方法 瀏覽:997
開賬的步驟與方法 瀏覽:280
養金魚簡單方法 瀏覽:827
手機遙控長虹電視方法 瀏覽:36
蒸芋頭粉中間夾生有什麼補救方法 瀏覽:503
非瘟治療土方法 瀏覽: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