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hiphop怎麼練舞感
hiphop練舞感最重要的是舞蹈的律動。
1、Up或Down是2種不同方向的律動。Up是向上,Down是向下。
2、舞者在整zd支歌曲的舞蹈中,不論是腳步移動,還是轉身,都要遵循隨著節拍Up或Down的身體總體的律動。也是相對於其他舞蹈的中身體的律動而言的,比如:拉丁舞中隨節奏左右扭送胯部的律動。
3、HipHop舞蹈中的其他律動都是以UpDown為基礎的,隨不同的具體舞蹈動作變形的律動。可具體到身體的每個部位和關節。如:頭、頸、肩、胸、腹、胯、膝;指關節、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等等。
(1)舞感訓練方法擴展閱讀:
1.力量:舞蹈者所需要的力量就是肌肉的「速度力量」、控制百力和彈跳力等。它們是在肌肉收縮或張力增加時所產生的一種能力。
2.柔韌性:就人體關節活動幅度的大小而言。柔韌性好的人身段不僵不板,優雅美觀。
3.控制力與穩定性:控制力是指舞蹈中肌肉拉緊保持平衡的控制力和保證舞姿形成的固定的力;穩定性是指在表演中調整、控制、恢復人體平衡和穩定的能力。
4.協調性與靈活性:協調性指全身各肌肉群都能相互協調配合;靈活性是指能夠迅速改度變身體或肢體某些環節的位置和方向的能力。
❷ 舞感怎麼培養
恩恩..其實
想跳好套舞..
最重要的是有FEEL...你說的舞感..其實就是我們舞者們說的FEEL..
其實FEEL要經過一段長時間的才能感覺到..
這就要聽歌..歌是舞的基本..舞者們說..沒FEEL就等於不會..
教你個練舞感的好辦法
跳BREAKING的.就下載.BREAKING的歌..
POPING的就下POPING的歌..
平時無聊不無聊..你就拿著這些歌聽..
最好其他的歌先別聽勒..
只聽舞曲..
其實聽多勒..你會發覺..
很有節奏和爆點..
你可以數拍..
88拍的..24拍的..
你多聽勒..就會領悟出來
...
希望你成功..
B-BOY
KYO
❸ 怎樣練習跳舞才有舞感
最近有粉絲給我發私信,問我怎麼練習跳舞才有舞感,同時把她的一些問題說了一下,大家先看看下面這些問題是否也是你困惑的?
「老師你好!我有簡單的舞蹈基礎,肢體協調,學習動作還算快,但是總覺得自己跳舞沒感覺,沒有舞感。
一:沒腰線。我屬於上身短腿長那種,腰就特別短。跳那種扭腰的總找不到感覺。原來上舞蹈課,涮腰這個動作總是做不好。下腰也好辛苦。不知道是不是和腰短有關系。
二:肩背硬。上課那會兒好幾個老師幫我開肩,沒有成功的,我也自己在把桿上試過,開不了。脖子也學不會新疆人那種移動脖子的動作。但是腿的柔韌性就很好。也做過軟腰,也可以做到。就奇怪為什麼肩背那麼緊。
三:動作放不開。動作做不大,這個跟我性格可能有關,比較害羞,不自信,做動作總是收著。
希望老師您可以指點迷津。我能發現自己的不足,想知道如何練習可以做到跳舞很來感呢?看到那麼多人跳舞好有感覺,尤其是外國人,男的都跳那麼性感,好羨慕嫉妒恨啊,也想努力做到啊!」
大家看了之後,是否有共鳴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下「怎樣練習跳舞才有舞感?」
首先,肩背硬有可能平時走路或者坐姿沒有挺胸收腹,如果有點含胸駝背,那麼胸大肌胸小肌永遠緊張,肩背自然拉不開,這個時候你需要放鬆胸肌同時練練背部,達到平衡之後,在忍痛拉一拉開肩就算是完成了。
其次,舞蹈這個東西和性格有關系,但不大,想跳好舞蹈那麼在訓練的時候就要專注,在你的眼裡只有動作和你自己。然後在訓練的時候去找一種叫做「本體感」的東西,就是在需要穩定的時候你能感到肌肉在穩定,在需要旋轉的時候你能感受肌肉在旋轉,在任何動作的時候你能感受到身體的這些部位在動,要動,能動,而第一點和第二點是不一樣的。
最後,半路出家的人,因為十幾二十幾年的動作模式已經僵硬,改正需要時間磨,題主秉承上述兩個意識,然後大量刻苦的訓練,我想你會看到改觀。舞台上不需要你多麼外向,親切,平易近人,你要做的是把每一個動作雕琢完美,那些動作不只是舞蹈,還是你表達自己的一個方式。
❹ 舞蹈感覺怎麼練
昨天聽了蘇時進老師的講座, 有點小感悟。在這里拿來和大家分享 舞蹈感覺不好怎麼練? 首先我來來看看於舞蹈有關的基本元素 1 音樂 它與舞蹈的關系是最緊密的,有人說音樂是舞蹈的靈魂,可現代舞里卻不伐無音樂伴奏的例子,這有怎麼解釋呢?其實是這樣:舞蹈不是離不開音樂,而是離不開音樂性,因為音樂是有規律的節奏,而舞蹈是必須有規律的動作。所以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可以離開音樂而不能離開音樂性。要練舞蹈感覺就必須多聽音樂,剛開始聽音樂的一拍一拍節奏1 2 3 4 5 6 7 8 2 2 3 4 5 6 7 8 把這個弄清楚以後聽音樂的句子 一個句子一個句子的數清楚,然後是樂段了,這樣可以解決你和音樂的融合。 2 戲劇 戲劇剛開始舞蹈中是沒有的,是舞蹈發展到20世紀初的時候隨著戲劇芭蕾的產生而加進來的並很快風靡世界。舞蹈通常都是有戲的,中國古典舞講究力起於心發於腰形成於體,而心的力又事從哪裡來?是從戲來的。心中有戲就有感情,感情刺激你的心才發出的力,所以練好你的戲有助於你舞蹈時內心情感的表露 有助於你舞蹈感覺的提升。 3 雕塑 雕塑是一種造型藝術。由於製作方法主要是雕刻和塑造兩大類,故稱之為雕塑(藝術概論第六章123頁造型藝術)。有句話是這樣說的:「雕塑是定格的舞蹈,舞蹈是動態的雕塑」。學習雕塑的造型有助於你提升舞蹈的造型感。定的造型好看了舞蹈定格也就好看了 感覺也就提升了! 4 雜技 大家都知道舞蹈借鑒了雜技的很多技術,關注雜技可以提升你的技術技巧。一般而言技術技巧可以為舞蹈畫龍點睛。所以練好技術技巧有助於提高你的表演能力,有助於提升你的舞蹈感覺的收放自如。 5 文學 學習文學有助於提高你對作品的理解,舞蹈中人物性格的把握,舞蹈中人物心理的變化,感情的跌落起伏。掌握了人物的一切你才能很好的扮演和表達出來。 6 氣息 氣息是生命的象徵,沒有氣息人就沒有生命,所以再你的舞蹈動作中加上氣息,你的動作才會使人感覺你的動作有了生命,楊麗萍的《雀之靈》就是很好的例子。現代舞,古典更是離不開氣息的運用。那麼氣息的運用應注意什麼呢? 輕重緩急 ,呼和吸的運用。 7 力量 有了力量你才能動 而舞蹈中力量該怎麼運用呢?這個問題拿我自己來說;我個人比較好動,以前沒學舞蹈的時候特喜歡籃球。那時候的動作都是發全力也就是盡力而為之,我喜歡那瞬間爆發的快感。學舞蹈以後也是什麼動作都是發全力,這樣我犯舞蹈的大忌,所以到現在感覺也不好。而我個朋友他也是學舞蹈的。他和我剛好相反,他喜歡靜。所以他極軟我極硬,他感覺本班最好,我技術技巧最好。說遠了 回歸今天的正題就是 舞蹈不能發全力要學會放鬆含蓄,把你的身體放鬆下來根據動作的需要來發力。 就這些了,希望對朋友們能有所幫助吧!
❺ 喜歡舞蹈,但是對舞感什麼的一竅不通,而且手腳很不協調怎麼辦
西安北郊未央區盛龍廣場瀧舞舞蹈零基礎培訓學校告訴大家跳舞時手腳不協調怎麼辦:
1基本功基本功基本功重要的事情說3遍。柔韌性力量耐力控制聽拍型體,每一個都得特意的有針對性地訓練。最好每一次訓練前最起碼拿出15分鍾時間來練基本功。
2單獨訓練。1個節拍只能做一個動作,千萬別總想一下子手和腳一同掌握,可以先站定了練上半身動作,叉腰練下肢動作。全都計熟以後一同訓練。
3強烈要求訓練up-down便是1種胸部上下起伏的韻律。跟著音樂節拍走,初期的歌千萬別太快跟上節奏。學舞得時候盡量細心,留意每一個節拍相對應的動作。
4下完課學完舞千萬別急著穿衣服回家,剛剛練完舞身體的記憶力是很好的,可以待在舞蹈房多訓練,復習上課的東西,下節課便會跳的更好更輕松。
5聽音樂練歌,多聽一聽有韻律的歌和韓國女團的歌,把歌記住了跳舞就曉得哪個地方節拍是哪樣的,全身身體就曉得如何動。
6多看看別人創作,幾個動作可以參考下別人是怎麼處理的。千萬別因為相同而跳出糟糕的創作,運用本身實力恰當改動改動(大動作千萬別改啊減好感度的)
7拍攝視頻記錄自身、無論自身跳的如何,都必需視頻錄下來看一下,由於你跳舞時是根本看不見自身總體動作的,看不見自身看出自身哪兒做的不太好而且改正。
8最後我認為有一個初期學跳舞真得可以找導師指導,還能夠交許多學跳舞的小夥伴,和他們融入在一起,那樣學的更快些。
❻ 舞蹈生該如何提高自身的藝術感悟力
,以舞蹈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著重表現人們內在深層的情感世界,創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動的舞蹈形象。聞一多先生曾經說過:「舞蹈是生命情調中最直接、最寶貴、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實的表現。」由此可見,舞蹈是美的藝術,是善於抒情的藝術,是人們內心情感世界最動盪不安的時刻出現的一種形體活動,是表達人的內在心態,反應社會現實的藝術。
近年來,在許多舞蹈比賽中,舞蹈技巧的難度往往被視為衡量舞蹈質量和水平高低的標准。這就使不少舞者只注重技術技巧的訓練,而忽視了對作品的感知能力和思想情感的培養。作為一名舞蹈學專業的大學生,在舞蹈訓練過程中,有必要從理論上掌握培養舞感的方法,知道如何進行、如何深刻、如何細致的體會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內涵,從而讓理論聯系實際,提高自身的舞蹈表現力。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夯實基礎能力,提高身體素質,增強藝術感染力
良好的舞蹈表現力是建立在規范准確的舞蹈動作之上的,因此舞者個人動作的反應速度和協調性是衡量舞感水平的根本前提。要培養舞感,離不開扎實的舞蹈基礎、全身各部位動作的高度敏感力和協調性。通過規范專業的訓練可以逐步增強舞蹈技術技巧能力,不斷提高肌肉組織、關節韌帶之間的協調性。
提高身體素質,一方面是訓練技能,一方面是對自身動感准確性的培養,它是由舞蹈的全部動作和舞者全身心的配合來體現的。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舞蹈表現力的優劣往往就是透過手指、腳趾尖的延伸,肢體轉動的方向、屈伸的程度,和對動作點、線、面的把握這些看似細小卻最不能忽視的地方顯露出來,注意每一個細節,動作便賦予感情,舞蹈感染力也就隨即增強了。
二、對模仿的淡化和對音樂的深刻理解,提高藝術想像力
舞蹈中,在逐步掌握了身體的運動規律後,需要對模仿的對象開始淡化,進一步發揮想像力,理解舞蹈所要表達的情感,依靠自己的理解去塑造舞蹈角色。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我如果沒有青少年時代的音樂教育,就不可能有現在這些科學上的成就。」可見注重培養自身的想像力十分重要。實際上,舞蹈本身具有強烈的娛樂身心的作用,無論觀者或舞者,均能自娛其中。每個人對美的事物有著自己的感知。在形成動作之前,應當給予充分的時間去聽音樂,感受音樂,對所聽的音樂有獨立的感受和見解,在欣賞中把握音樂的情緒,掌握其情感基調。音樂的情感和美感都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領略了音樂的感染力,有意識的注意音樂節奏,使節奏、想像和舞蹈聯系起來,讓舞蹈在舒而不緩、緊而不亂、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自由而又有規律的節奏中進行。
三、注重表情和肢體語言,講究「神韻」,加強藝術表現力
在內心情感培養中,眼睛的表情非常重要。眼睛是人心靈的窗戶,它不僅僅是了解外部世界的一個媒介,更重要的是反映內心世界的一面鏡子,所以要學會「眉目傳情」。所謂「觀其舞,看其功,察其色,鑒其貌。」舞者在舞蹈過程中,面部表情始終貫穿其中,是整個舞蹈藝術形象、動作美感的焦點,只有完全投入舞蹈中,理解動作要領,注意把握舞蹈的整體風格,仔細揣摩角色,把自己融入音樂的情感中,才能做到形神兼備。我們應該深刻的認識到,舞蹈動作是為舞蹈主題服務的,而舞者的面部,則是為舞蹈的整個靈魂服務的。
我們知道,無論談詩、論畫、鑒賞音樂,都離不開神韻二字,在舞蹈中也是一樣。「神」是舞蹈的內在韻味,我們批評舞蹈動作呆板僵硬,沒有生氣,說的是在做動作的「形」時,缺少了內在的「神韻」,沒有很好領會舞蹈「形神合一」的境界。除了掌握動作要領外,還要細心揣磨每一動作的內在「神韻」,不可一味追求動作的難度而忽視對「神韻」的培養。把握了「神」,「形」才會有生命力。「形未動、神先領、形已止、神不止」這一口訣形象的、准確的解釋了「形」與「神」的聯系及關系,只有綜合運用好這些舞蹈中「神韻」的技巧,才能使舞蹈更具有表現力。
四、觸類旁通,培養綜合素質,提升藝術修養
舞蹈不僅僅是狹隘意義上的身體律動、舞台上光鮮的娛樂,更是一個反映社會文化風俗的途徑。縱觀中外舞蹈歷史發展,不難看出舞蹈作為一門藝術,是文化歷史的一個入口和載體,通過它可以了解不同時空下人們的風俗、觀念、生活內容和歷史風雲。正是因為舞蹈的這一屬性,我們必須要了解舞蹈作品的歷史背景、風土人情、創作動機、風格特徵,表現手法等,根據這些挖掘出舞蹈的思想感情,分析出動作的起勢落點,總結出作品的情緒表達。想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需要長時間、多方面的積累,除了對舞蹈、音樂、美術、影視等藝術科目的學習,更要涉獵人文、社科、歷史等多方面的文化知識。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可以通過觀看欣賞舞蹈作品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用心領悟,用情表現;多接觸社會,參加各種社會藝術實踐,參與各類演出活動;也可以通過自己擬定題材、了解背景、尋找音樂、設計創作,發揮自己的個性和特長,培養創作能力,有助於抒發感情,提升表現力。
古人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培養舞蹈感覺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要在長期的舞蹈實踐中日積月累完成的。產生舞蹈感覺需要身心機能,構成舞蹈感覺需要綜合文化素質,我們要重視舞感、重視對舞感的開拓,在豐富自身肢體語言的同時,使舞蹈表演風格多樣化,給觀眾視覺上的沖擊,以滿足文化市場對舞蹈藝術不斷增長的審美要求,讓自己,讓更多的舞者成為全面發展的優秀舞蹈人才。
❼ 跳舞感覺不好怎麼辦
我不是一名專業的舞者,只是出於鍛煉身體的目的,堅持跳了幾年的廣場舞(排舞),對於如何提升舞者的舞感的問題,我沒有什麼理論經驗,在此僅僅談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與大家共同探討學習。
我剛開始學跳廣場舞的時候,不知道每首舞曲的名稱,也不知道每首舞曲里肢體的標准動作,在每次鍛煉的時候就是跟在本舞隊領舞者的身後照葫蘆畫瓢,可是跳了一段時間我發現舞隊里不同的領舞人個別的動作跳的不一樣,繼而我的心裡產生了疑惑,有了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後來通過與舞友交流和多年的用心練習,使自己在舞感方面漸漸地有了一些提升。
01要愛上舞蹈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提升舞感,首先舞者對跳舞這項運動要喜歡、感興趣,而不是為了趕時髦、湊熱鬧,更不能因一時興起、盲目跟風;其次態度要端正,有的人腳踩高跟鞋,身穿包臀裙隔三差五去舞場,目的不是去跳廣場舞而是為了去展示一下她新買的時裝、新做的發型、甚至是去會朋友聊天……音樂響起時跟著大家隨心所欲地扭動搖擺幾下,有的人去舞場就是為了隨便活動一下身體,本來就沒有把跳舞當一回事,也沒有認真的態度,諸如此類做法,跳舞怎麼能找到感覺呢?
02克服不好意思、害羞的心裡
這一點主要是針對初學者而言的,一個沒有絲毫舞蹈基礎的人,剛開始學跳舞表現出來的動作僵硬、肢體不協調、跟不上節奏,這都是正常現象,每一個學跳舞的人剛開始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明事理的人是不會因此笑話別人的。其實大家在跳排舞的時候,一般人的目光都關注前面領舞的人,不會在意其他人的舞姿,所以初學者要想盡早進入狀態提升舞感就要放鬆心情、大膽展示舞姿,不要拘謹。
03了解熟記所跳的每首舞曲
舞蹈的目的在於配合音樂來表達舞曲的意境、內涵,因此,對於所跳的舞曲的節奏、強弱拍、動作的組成、動作的難點、重心的移動、每小節的節拍、舞曲的旋律等方面都要初步的做到心中有數、熟記每個動作而不是毫無頭緒、盲目機械地跟跳,否則跳了一段時間還是僅僅停留在只能跟上動作且慢半拍的程度上,何談動作優美和舞感?
04重視基本功的練習
好的舞蹈感覺體現在舞者的舞蹈動作協調連貫流暢、舞姿舒展婀娜柔美,要想做到這一點必須具有扎實的基本功,否則即便對舞蹈作品內涵有深刻的理解、對生活有太多的感受、對表現欲有強烈的期盼,也不能充分的展示舞曲所要表達的悠揚舒緩、歡快活潑的意境;沒有過硬的基本功,舞者在處理動作節奏、風格韻律、情感的詮釋中必會有所欠缺,自然不會產生良好的舞感。
05注重面部表情與內心的情感相統一
舞蹈除了肢體語言還包括面部表情,在面部表情中眼神起到關鍵的作用。明眸善睞、畫龍點睛,有了顧盼的眼神,面容才會生動,舞者才會有靈性,才能把自己融入到舞蹈中,整個人才會活起來。
舞感就是以形體動作的走位配合內心情感的表達,無論是哪個舞種,舞者都要主動地去尋找其中的情感,沒有情感和思想的舞蹈,就如同人沒有靈魂,只是把動作記住連起來,不能成為一個好的舞者。舞感好的舞者能用面部表情表現舞曲中的喜怒哀樂,同時將內心情感通過舞蹈動作幅度的大小、線條的長短、節奏的嚙合隨著音樂的起伏張馳有度地展示出來,給人以美的享受。
06長期地堅持、反復、科學地練習
「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任何一項技能的掌握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舞者在學習新舞曲的動作時,應先跟老師學會分解動作,學習的時候要做到眼到、耳到、手到、腳到、口到、身到、心到,並爭取熟練掌握,初學者還要注意,動作的幅度並不是越大越好,慢拍、搶拍均不可取。有的舞者先天的悟性好,有的則需要後天的訓練培養,每天練習並不是簡單的重復,每次跳相同的舞曲但每次都會有新的理解、新的發現、新的感悟。溫故而知新,就如同書法繪畫中的臨摹,通過模仿、琢磨和不間斷的大量的練習,對於過去難以掌握的動作,在不知不覺中就會恍然大悟,「功到自然成」,進行了長期的反復的科學的練習後,舞者的舞感自然會逐漸有所提升。
07謙虛謹慎、取長補短
「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都有長處,舞友們平時應互相切磋,互相學習,正確看待他人對自己舞姿的評價,虛心接受舞友給自己提出的建議。其實一個人的素質修養在舞姿中會有所反映,動作思維的優劣直接影響著舞蹈感覺的把握程度,兩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且相互統一,只有不斷的加強個人的綜合素質才能提高動作思維進而提升舞蹈的感覺,有了好的舞感又反過來促進動作思維的進一步發展。有的人只是把動作能連貫起來就覺得自己跳得比別人強了,自以為是、自我感覺良好,孰不知在舞蹈上,當你覺得和別人跳的差不多時,其實比別人差的遠著呢。「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只要走上習舞這條路,學習將是終生的、永無止境的。
提升舞者舞感的方法是多方面的,以上只是我一個外行人比較粗略、膚淺、片面的認識
❽ 如何提高自己的舞蹈技巧,如何培養節奏感、力度、舞感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三個字:練!!!專心練!
不要同時練幾個舞種,就認真地練一種舞蹈,避免串味。就像在知乎刷再多答案問再多問題你不去跑步也跑不快一樣。怎麼有節奏感?你練了嗎?怎麼有力度?你練了嗎?怎麼跳得美跳得性感撩人可愛無雙跳成一技之長你練了嗎?
剛開始不要追求學習了多少套成品,不要追求跟著音樂自己跳自嗨(別人看著可不嗨!!)。而是要慢慢來,把動作放慢,做到位,一個動作耐心重復幾十遍再給我做正常速度的!!!(老師臉+_+)
不去練,舞感全是扯淡!!
好好練,半年就上道。
不練,坐那思考到海枯石爛一跳舞還是巨丑。
❾ 如何培養舞蹈感覺
舞蹈,以舞蹈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著重表現人們內在深層的情感世界,創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動的舞蹈形象。聞一多先生曾經說過:「舞蹈是生命情調中最直接、最寶貴、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實的表現。」由此可見,舞蹈是美的藝術,是善於抒情的藝術,是人們內心情感世界最動盪不安的時刻出現的一種形體活動,是表達人的內在心態,反應社會現實的藝術。 近年來,在許多舞蹈比賽中,舞蹈技巧的難度往往被視為衡量舞蹈質量和水平高低的標准。這就使不少舞者只注重技術技巧的訓練,而忽視了對作品的感知能力和思想情感的培養。作為一名舞蹈學專業的大學生,在舞蹈訓練過程中,有必要從理論上掌握培養舞感的方法,知道如何進行、如何深刻、如何細致的體會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內涵,從而讓理論聯系實際,提高自身的舞蹈表現力。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夯實基礎能力,提高身體素質,增強藝術感染力 良好的舞蹈表現力是建立在規范准確的舞蹈動作之上的,因此舞者個人動作的反應速度和協調性是衡量舞感水平的根本前提。要培養舞感,離不開扎實的舞蹈基礎、全身各部位動作的高度敏感力和協調性。通過規范專業的訓練可以逐步增強舞蹈技術技巧能力,不斷提高肌肉組織、關節韌帶之間的協調性。 提高身體素質,一方面是訓練技能,一方面是對自身動感准確性的培養,它是由舞蹈的全部動作和舞者全身心的配合來體現的。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舞蹈表現力的優劣往往就是透過手指、腳趾尖的延伸,肢體轉動的方向、屈伸的程度,和對動作點、線、面的把握這些看似細小卻最不能忽視的地方顯露出來,注意每一個細節,動作便賦予感情,舞蹈感染力也就隨即增強了。二、對模仿的淡化和對音樂的深刻理解,提高藝術想像力 舞蹈中,在逐步掌握了身體的運動規律後,需要對模仿的對象開始淡化,進一步發揮想像力,理解舞蹈所要表達的情感,依靠自己的理解去塑造舞蹈角色。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我如果沒有青少年時代的音樂教育,就不可能有現在這些科學上的成就。」可見注重培養自身的想像力十分重要。實際上,舞蹈本身具有強烈的娛樂身心的作用,無論觀者或舞者,均能自娛其中。每個人對美的事物有著自己的感知。在形成動作之前,應當給予充分的時間去聽音樂,感受音樂,對所聽的音樂有獨立的感受和見解,在欣賞中把握音樂的情緒,掌握其情感基調。音樂的情感和美感都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領略了音樂的感染力,有意識的注意音樂節奏,使節奏、想像和舞蹈聯系起來,讓舞蹈在舒而不緩、緊而不亂、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自由而又有規律的節奏中進行。三、注重表情和肢體語言,講究「神韻」,加強藝術表現力 在內心情感培養中,眼睛的表情非常重要。眼睛是人心靈的窗戶,它不僅僅是了解外部世界的一個媒介,更重要的是反映內心世界的一面鏡子,所以要學會「眉目傳情」。所謂「觀其舞,看其功,察其色,鑒其貌。」舞者在舞蹈過程中,面部表情始終貫穿其中,是整個舞蹈藝術形象、動作美感的焦點,只有完全投入舞蹈中,理解動作要領,注意把握舞蹈的整體風格,仔細揣摩角色,把自己融入音樂的情感中,才能做到形神兼備。我們應該深刻的認識到,舞蹈動作是為舞蹈主題服務的,而舞者的面部,則是為舞蹈的整個靈魂服務的。 我們知道,無論談詩、論畫、鑒賞音樂,都離不開神韻二字,在舞蹈中也是一樣。「神」是舞蹈的內在韻味,我們批評舞蹈動作呆板僵硬,沒有生氣,說的是在做動作的「形」時,缺少了內在的「神韻」,沒有很好領會舞蹈「形神合一」的境界。除了掌握動作要領外,還要細心揣磨每一動作的內在「神韻」,不可一味追求動作的難度而忽視對「神韻」的培養。把握了「神」,「形」才會有生命力。「形未動、神先領、形已止、神不止」這一口訣形象的、准確的解釋了「形」與「神」的聯系及關系,只有綜合運用好這些舞蹈中「神韻」的技巧,才能使舞蹈更具有表現力。四、觸類旁通,培養綜合素質,提升藝術修養 舞蹈不僅僅是狹隘意義上的身體律動、舞台上光鮮的娛樂,更是一個反映社會文化風俗的途徑。縱觀中外舞蹈歷史發展,不難看出舞蹈作為一門藝術,是文化歷史的一個入口和載體,通過它可以了解不同時空下人們的風俗、觀念、生活內容和歷史風雲。正是因為舞蹈的這一屬性,我們必須要了解舞蹈作品的歷史背景、風土人情、創作動機、風格特徵,表現手法等,根據這些挖掘出舞蹈的思想感情,分析出動作的起勢落點,總結出作品的情緒表達。想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需要長時間、多方面的積累,除了對舞蹈、音樂、美術、影視等藝術科目的學習,更要涉獵人文、社科、歷史等多方面的文化知識。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可以通過觀看欣賞舞蹈作品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用心領悟,用情表現;多接觸社會,參加各種社會藝術實踐,參與各類演出活動;也可以通過自己擬定題材、了解背景、尋找音樂、設計創作,發揮自己的個性和特長,培養創作能力,有助於抒發感情,提升表現力。 古人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培養舞蹈感覺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要在長期的舞蹈實踐中日積月累完成的。
❿ 舞蹈技巧訓練方法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