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分析針織布
這需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實踐經驗很重要。以緯編為例,首先分清單面還是雙面,雙面確定是羅紋對針還是棉毛對針。然後用拆散的方法來確定每根針編織方法。拆的時候,要做一個起始點,每一路都要從這根針開始,看每根針上是成圈、集圈還是浮線。確定一個循環的針數。通常一根紗線就是一路,確定一個循環的路數。這樣可以畫出編織工藝圖。根據編織工藝圖確定排針工藝和三角排列工藝。
『貳』 拆紗法分析法分析織物組織的工具和步驟是什麼
這種方法又可分為分組拆紗法與不分組拆紗法兩種。
(1)分組拆紗法:對於復雜組織或色紗循環大的組織用分組拆紗法是精確可靠的,現將此法介紹如下。
a.確定拆紗的系統:在分析織物時,首先應確定拆紗方向,目的是為看清楚經緯紗交織狀態。因而宜將密度較大的紗線系統拆開,利用密度小的紗線系統的間隙,清楚地看出經緯紗交織規律。
b.確定織物的分析表面;究竟分析織物哪一面,一般以看清織物的組織為原則。如:若是經面或緯面組織的織物,以分析織物的反面比較方便,若是表面刮絨或縮絨織物,則分析時應先用剪刀或火焰除去織物表面的部分絨毛,然後進行組織分析。
c.紗纓的分組:在布樣的一邊先拆除若干根一個系統的紗線,使織物的另一個系統的紗線露出10mm的紗纓,然後將紗纓中的紗線每若干根分為一組,並將1、3、5……等奇數組的紗纓和2、4、6……等偶數組的紗纓,分別剪成兩種不同的長度。這樣,當被拆的紗線置於紗纓中時,就可以清楚的看出它與奇數組紗和偶數組紗的交織情況。
填繪組織所用的意匠紙若每一大格其縱橫方向均為八個小格,正好與每組紗纓根數相等,則可把每一大格作為一組,亦分成奇、偶數組與紗纓所分奇偶數組對應,這樣,被拆開的紗線在紗纓中的交織規律,就可以非常方便的記錄在意匠紙的方格上。
(2)不分組拆紗法:當了解了分組拆紗法後,不分組拆紗法就容易了解了。首先選擇好分析面,拆紗方向與分組拆紗相同,此法不需將紗纓分組,只需把拆紗輕輕撥入紗纓中,在意匠紙上把經紗與緯紗交織的規律記下即可。
『叄』 我還知道的織物鑒別的新方法
其實來鑒別植物鑒別的新的方法,其實最主要的是燃燒,用打火燃燒的話就可以鑒別一個植物是否是什麼物質。
『肆』 機織物的經緯向判定
在決定了織物的正反面後,就需判斷出在織物中那個方向是經紗,哪個方向是緯紗,這對分析織物密度,經緯紗特數和織物組織等項目來說,是先決條件。區別織物經緯向的主要依據如下。1.如被分析織物的樣品是布邊的,則與布邊平行的紗線便是經紗,與布邊垂直的則是緯紗。2.含有漿份的是經紗,不含漿份的是緯紗。3.一般織物密度大的一方為經紗,密低小的一方為緯紗。4.筘痕明顯之織物,則筘痕方向為織物的經向。5.織物中若干紗線的一組是股線,而另一組是單紗時,則通常股線為經紗,單紗為緯紗。6.若單紗織物的成紗捻向不同時,則Z捻紗為經向,S捻紗為緯向。7.若織物成紗的捻度不同時,則捻度大的多數為經向,捻度小的為緯向。8.如織物的經緯紗特數,捻向,捻向都差異不大,則紗線的條干均勻,光澤較好的為經紗9.毛巾類織物,其起毛圈的紗線為經紗,不起毛圈的紗線為緯紗。10.條子織物其條子方向通常是經向。11.若織物有一個系統的紗線具有多種不同特數時,這個方向則為經向。12.紗羅織物,有扭絞的紗線為經紗,無扭絞的紗線為緯紗。13.在不同原料交織中,一般棉毛豁棉麻交織的織物,棉為經紗;毛絲交織物中,絲為經紗;毛絲棉交織物中,則絲,棉為經紗;天然絲與絹絲交織物中,天然絲為經紗;天然絲與人造絲交織物中,則天然絲為經紗。由於織物用途極廣。因而對織物原料和組織結構的要求也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在判斷時,還要根據織物的具體情況進行確定。
『伍』 針織布料檢測方法是什麼
專家分析針織即是利用織針將紗線彎曲成圈並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織物。針織布料與梭織面料的不同之處在於紗線在織物中的形態不同。 針織布料通常要進行以下項目的檢測 物理性能(Physical Property): 密度、紗支、克重、紗線捻度、紗線強力、織物結構、織物厚度、線圈長度、織物覆蓋系數、織物皺縮或織縮率、曲斜變形、拉伸強力、撕裂強力、接縫滑移、接縫強力、粘合強力、單紗強力、紗線的單位線密度強力、防鉤絲、摺痕回復角測試、硬挺度測試、拒水性測試、防漏性、彈性及回復力、透氣性、透水汽性能、一般成衣燃燒性、兒童晚服燃燒性、脹破強力、耐磨性測試、抗起毛起球性等色牢度(Colorfastness): 耐皂洗色牢度(小樣)、耐摩擦色牢度、耐氯水色牢度、非氯漂色牢度、耐乾洗色牢度、實際洗滌色牢度(成衣、面料)、耐汗漬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光照色牢度、耐海水色牢度、唾液色牢度尺寸穩定性(Dimensional Stability): 水洗機洗尺寸穩定性、手洗尺寸穩定性、乾洗尺寸穩定性、蒸氣尺寸穩定性外觀持久性(Apperance After Wesh): 水洗機洗外觀穩定性、手洗外觀穩定性、乾洗外觀穩定性化學成分分析(Chemical Analysis): PH含量、甲醛含量、含鉛量、偶氮染料測試、重金屬含量測試、吸水性、水份含量、異味、棉的絲光效果、熱壓、乾熱、儲藏升華、酸斑、鹼斑、水斑、酚醛泛黃等成分分析(Fiber Content Analysis):棉、麻、毛(羊、兔)、絲、滌綸、粘膠、氨綸、錦綸、含絨量等
紡織品織物從品種上可分為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兩類。絲、棉、麻、羊毛這四大家族屬於天然纖維,粘膠人絲、錦綸絲、滌綸絲、維綸絲則屬於用化學品合成的化學纖維。鑒別織品或服飾是用何種原料製成的方法,常用的主要有三種,即手感目測法、燃燒鑒別法和化學葯品著色鑒別法。下面簡單地介紹一下這幾種鑒別織物的方法。
手感目測法:
這是一種鑒別真假絲綢比較常用的方法。
從纖維長度與整齊度上觀察:
蠶絲纖細而長;
棉纖維較短;
羊毛比棉纖維長且有捲曲;
化學纖維長絲很長,短纖則短,整齊度較好。
從手感及強度上分析:
真絲手感適中;
粘膠人絲、錦綸絲、滌綸絲與蠶絲相似;
棉、麻手感很硬,羊毛則很軟。
用手拉斷纖維時分析:
蠶絲、麻、棉、合成絲韌性很強;
毛、粘膠人絲、醋酯人絲較弱。
從伸長度上分析:
蠶絲適中;粘膠人絲、大部分合成絲也適中;
棉、麻伸度較小;
毛、醋酯人絲較大。
從重量上分析:
蠶絲適中;
棉、麻、粘膠絲較重;
錦綸絲、腈綸絲、丙綸絲較輕;
毛、滌綸絲、維綸絲、醋酯絲與蠶絲重量相近。
從外觀上分析:
蠶絲纖維具有特殊光澤,色澤明亮而不刺眼;化學纖維則不具備這一特點。
燃燒鑒別法:
用火燃燒纖維,視其燃燒時發生的變化來判定纖維的種類。這種鑒別方法較粗,只能粗略地區分出紡織纖維的大類。具體如下:
纖維近焰時現象在焰中離焰以後嗅覺灰燼形狀
蠶絲熔離火焰燃時有絲絲聲難續熔,會自熄且燃時飛濺燒毛羽味易碎,脆,蓬鬆,黑色
棉近焰即燃燃燒續燃較快,有餘輝燃燒味極少,柔軟,黑或灰色
毛熔離火焰熔並燃難續燃,會自熄燒毛羽味易碎,脆,蓬鬆,黑色
麻近焰即燃燃時有爆裂聲續燃冒煙,有餘輝燃紙味柔軟,灰色
錦綸近焰即熔縮熔燃、滴落,並起泡不直接續燃似芹菜味硬、圓、輕,棕到灰色,珠狀
滌綸同上同上能續燃,少數有煙極弱的甜味硬圓,黑或淡褐色
維綸熔融收縮燃燒續燃似花狀甜味硬圓,棕或黑色珠狀
化學葯品著色鑒別法:
利用某種化學葯品對纖維的著色性能,可以迅速鑒別出纖維的品種。這種方法只適用於未染色的散纖維或純紡紗線織物,它主要用錫萊著色劑A與碘、碘化鉀液的著色反應來加以鑒別。具體如下:
纖維錫萊著色劑A的著色反應碘、碘化鉀液的著色反應
蠶絲棉羊毛麻滌綸錦綸維綸粘膠纖維褐藍鮮黃紫藍(亞麻)微紅淡黃褐紫紅淡黃不染色淡黃不染色不染色黑褐淡黃黑藍青
『柒』 紡織品檢測結構分析包含什麼內容
織物組織分類
① 原組織:是最簡單的織物組織,又稱基本組織。它包括平紋組織、斜紋組織和緞紋組織三種。
② 小花紋組織:是由上面三種基本組織變化,聯合而形成的。如山形斜紋布、急斜紋。
③ 復雜組織:又包括二重組織(多織成厚絨布,棉絨毯等)、起毛組織(如燈芯絨布)、毛巾組織(毛巾織物)、 雙層組織(毛巾織物)和紗羅組織。
④ 大花紋組織:也稱提長花組織,多織出花鳥魚蟲、飛禽走獸等美麗圖案。
⑤ 緞紋組織:布表面光滑但不結實、易刮傷、易起毛。
檢測標准:
機織物結構分析方法 織物組織圖與穿綜、穿筘及提綜圖的表示方法FZ/T01090-1999 織物結構分析方法 織物中紗線織縮的測定FZ/T01091-1999 機織物結構分析方法 織物中拆下紗線捻度的測定FZ/T01092-1999 機織物結構分析方法 織物中拆下紗線線密度的測定FZ/T01093-1999 機織物結構分析方法 織物中拆下紗線線密度的測定FZ/T01094-1999
『捌』 GB/T29256.5-2011
標准編號:
GB/T 29256.5-2012
標准名稱:
紡織品 機織物結構分析方法 第5部分:織物中拆下紗線線密度的測定
下載文件:
.rar .pdf .doc
標准簡介:
GB/T 29256.5-2012 紡織品 機織物結構分析方法 第5部分:織物中拆下紗線線密度的測定
GB/T29256.5-2012
『玖』 對織物的分析,要分析哪些
我認為應當是:1織物的原料分析,如含棉量、配比分析等,2工藝分析,如經、緯密度,紗的支數等、3織造質量分析,如疵點分析等。 配面量應該是根據織物要求而定,精梳合普梳得用棉等級也不一樣,進口棉和國產棉也不一樣,還有長短絨的區別,如:客戶要求產品是65%棉,35%絲,而且要精梳(精梳用棉等級高),那麼就要按這個指標配棉。或是要一普通產品:20%長絨,80%短絨,總之沒有固定的公式,根據客戶的需要而定。原料分析通常是對進口棉,有的進口棉含糖量過高,不利於生產,須經處理後才能用。
『拾』 怎麼分析布的成分
鑒別服裝面料成分的最簡易方法是燃燒法。做法是在服裝的縫邊處抽下一縷包含經紗和緯紗的布紗,用火將其點燃,觀察燃燒火焰的狀態,聞布紗燃燒後發出的氣味,看燃燒後的剩餘物,從而判斷與服裝耐久性標簽上標注的面料成分是否相符,以辨別面料成分的真偽。
一、麻纖維棉纖維與麻纖維都是剛近火焰即燃,燃燒迅速,火焰呈黃色,冒藍煙。二者在燃燒散發的氣味及燒後灰燼的區別是,棉燃燒發出紙氣味,麻燃燒發出草木灰氣味;燃燒後,棉有極少粉末灰燼,呈黑或灰色,麻則產生少量灰白色粉末灰燼。
二、毛纖維與真絲毛遇火冒煙,燃燒時起泡,燃燒速度較慢,散發出燒頭發的焦臭味,燒後灰燼多為有光澤的黑色球狀顆粒,手指一壓即碎。真絲遇火縮成團狀,燃燒速度較慢,伴有噝噝聲,散發出毛發燒焦味,燒後結成黑褐色小球狀灰燼,手捻即碎。
三、錦綸與滌綸錦綸學名聚醯胺纖維,近火焰即迅速卷縮熔成白色膠狀,在火焰中熔燃滴落並起泡,燃燒時沒有火焰,離開火焰難繼續燃燒,散發出芹菜味,冷卻後淺褐色熔融物不易研碎。滌綸學名聚酯纖維,易點燃,近火焰即熔縮,燃燒時邊熔化邊冒黑煙,呈黃色火焰,散發芳香氣味,燒後灰燼為黑褐色硬塊,用手指可捻碎。
四、腈綸與丙綸腈綸學名聚丙烯腈纖維,近火軟化熔縮,著火後冒黑煙,火焰呈白色,離火焰後迅速燃燒,散發出火燒肉的辛酸氣味,燒後灰燼為不規則黑色硬塊,手捻易碎。丙綸學名聚丙烯纖維,近火焰即熔縮,易燃,離火燃燒緩慢並冒黑煙,火焰上端黃色,下端藍色,散發出石油味,燒後灰燼為硬圓淺黃褐色顆粒,手捻易碎。
五、維綸與氯綸維綸學名聚乙烯醇縮甲醛纖維,不易點燃,近焰熔融收縮,燃燒時頂端有一點火焰,待纖維都融成膠狀火焰變大,有濃黑煙,散發苦香氣味,燃燒後剩下黑色小珠狀顆粒,可用手指壓碎。氯綸學名聚氯乙烯纖維,難燃燒,離火即熄,火焰呈黃色,下端綠色白煙,散發刺激性刺鼻辛辣酸味,燃燒後灰燼為黑褐色不規則硬塊,手指不易捻碎。
六、氨綸與氟綸氨綸學名聚氨基甲酸酯纖維,近火邊熔邊燃,燃燒時火焰呈藍色,離開火繼續熔燃,散發出特殊刺激性臭味,燃燒後灰燼為軟蓬鬆黑灰。氟綸學名聚四氟乙烯纖維, I S O組織稱其為螢石纖維,近火焰只熔化,難引燃,不燃燒,邊緣火焰呈藍綠碳化,熔而分解,氣體有毒,熔化物為硬圓黑珠。氟綸纖維在紡織行業常用於製造高性能縫紉線。
七、粘膠纖維與銅銨纖維粘膠纖維易燃,燃燒速度很快,火焰呈黃色,散發燒紙氣味,燒後灰燼少,呈光滑扭曲帶狀淺灰或灰白色細粉末。銅銨纖維俗名虎木棉,近火焰即燃燒,燃燒速度快,火焰呈黃色,散發酯酸味,燒後灰燼極少,僅有少量灰黑色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