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腐霉利液質分析方法

腐霉利液質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31 13:42:08

㈠ 腐霉利是什麼

腐霉利
腐霉利是什麼?
中文名:腐霉利
英文名: procymidone
類型:新型殺菌劑
作用:抑制菌體內甘油三酯的合成
別稱:灰霉星,勝得靈,天達腐霉利,速克靈;N-(3,5-二氯苯基)-1,2-二甲基環丙烷-1,2-二羰基亞胺;二甲菌核利;殺霉利;N-(3,5-二氯苯基)-1,2-二甲基環丙烷-1,2-二甲醯基亞胺;撲來滅寧,腐霉利煙劑。
CAS號:32809-16-8
分子式:C13H11Cl2NO2
分子量:284.1379
合成方法:
1、 由α-氯代丙酸甲酯、α-甲基丙烯酸甲酯和3,5-二氯苯胺為原料制備。先將α-氯代丙酸甲酯與α-甲基丙烯酸甲酯作用,制備1,2-二甲基環丙烷-1,2-二甲酸甲酯,然後水解得1,2-二甲基環丙烷-1,2-二甲酸。將上述產物與3,5-二氯苯胺反應,合成腐霉利。
2、 α-甲基丙烯酸乙酯與α-氯代丙酸乙酯、步丁醇鉀和氫氧化鈉、乙酐反應,製得1,2-二甲基環丙烷-1,2-二羧酐。再滴加3,5-二氯苯胺的苯溶液,析出中間體,滴畢攪拌30min,減壓脫苯,往殘留物中加入乙酐和無水乙酸鈉,於100℃加熱30~60min,脫去乙酸和過量的乙酐,用稀氫氧化鈉和水洗滌,乾燥得腐霉劑。m.p.165~167℃。
主要用途:
內吸性殺菌劑,兼有保護和治療的作用,低溫高濕條件下使用效果明顯。用於油菜、蘿卜、茄子、黃瓜、白菜、番茄、向日葵、西瓜、草莓、元蔥、桃、櫻桃、花卉、葡萄等作物,防治灰霉病和菌核病及灰星病、花腐病、褐腐病、蔓枯病等,也可用於對甲基硫菌靈、多菌靈有抗性原菌。如防治灰霉病,在開花初期、盛花期、結果期分別用50%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噴霧;防治菌核病在發病初期,用50%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噴霧,在初花期、盛花期噴1~2次。
屬保護地用蔬菜殺菌劑
3、用於防治保護地番茄灰霉病等病害
毒理學數據:
雄大鼠急性經口LD50為6800mg/kg,雌大鼠7700mg /kg,雄小鼠7800mg /kg ,雌小鼠9100mg /kg。大、小鼠急性經皮LD50> 2500mg /kg。大、小鼠皮下注射LD50> 10000mg/kg。雄大鼠腹腔注射LD50為850mg/kg,雌大鼠730mg /kg,雄小鼠1560mg /kg ,雌小鼠1900mg /kg。雄小鼠業急性經日無作用劑量為22 .Omg/kg,雌性為83.5mg/kg。含1000mg /kg劑量的詞料喂養大鼠12個月,體重無減少,臨床血液化學參數無異常,尿分析無異常,眼科險查無病變。鯉魚LC50 > lOmg/I_ (48h),虹蟬魚LC50 7.22mg/L(96h),藍鰓魚LC50 10.25mg/L(96h),對鳥和蜜蜂安全。
性質與穩定性:
常溫常壓下穩定。
對眼睛和皮膚有刺激作用。動物試驗無致畸、致突變作用,二代繁殖試驗也未見不良影響。

㈡ 黃麴黴毒素的特徵及其檢測方法哪些主要檢測方法是什麼

目前
主要檢測方法是
常見的膠體金試紙條,ELISA酶聯免疫試劑盒,TLC薄層色譜,免疫親和凈化熒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法,液質聯用法

㈢ 什麼是質譜,質譜分析原理是什麼

質譜(又叫質譜法)是一種與光譜並列的譜學方法,通常意義上是指廣泛應用於各個學科領域中通過制備、分離、檢測氣相離子來鑒定化合物的一種專門技術。

質譜分析原理:將被測物質離子化,按離子的質荷比分離,測量各種離子譜峰的強度而實現分析目的的一種分析方法

質量是物質的固有特徵之一,不同的物質有不同的質量譜——質譜,利用這一性質,可以進行定性分析(包括分子質量和相關結構信息);譜峰強度也與它代表的化合物含量有關,可以用於定量分析。

(3)腐霉利液質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相關儀器:

質譜儀一般由四部分組成:

進樣系統——按電離方式的需要,將樣品送入離子源的適當部位;

離子源——用來使樣品分子電離生成離子,並使生成的離子會聚成有一定能量和幾何形狀的離子束。

質量分析器——利用電磁場(包括磁場、磁場和電場的組合、高頻電場、和高頻脈沖電場等)的作用將來自離子源的離子束中不同質荷比的離子按空間位置,時間先後或運動軌道穩定與否等形式進行分離;

檢測器——用來接受、檢測和記錄被分離後的離子信號。

一般情況下,進樣系統將待測物在不破壞系統真空的情況下導入離子源(10-6~10-8mmHg),離子化後由質量分析器分離再檢測;計算機系統對儀器進行控制、採集和處理數據,並可將質譜圖與資料庫中的譜圖進行比較。

㈣ 韭菜腐霉利超標,有什麼辦法讓韭菜遠離灰霉病嗎

灰霉病和疫病是韭菜越冬保護地栽培的主要病害,及時應用化學農葯防治是目前生產中的主要措施。近幾年,韭菜價格高,種植效益好,設施韭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但由於農戶種植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食品安全意識較差,韭菜農葯殘留風險增加,特別是腐霉利超標(最大殘留限量值為0.2毫克/公斤)問題發生較多。通過走訪調查,省蔬菜產業體系病蟲害綠色防控團隊針對韭菜保護地生產存在的問題提出腐霉利農殘超標治理對策和建議。

4.篩選腐霉利替代葯劑。韭菜已列為《用葯短缺特色小宗作物名錄》,簡化了農葯登記流程,建議農葯生產企業根據文件要求,開展登記聯合試驗,為韭菜生產提供更多高效低毒備選葯劑。50%啶醯菌胺水分散粒劑、50%咯菌腈懸浮劑、43%氟吡菌醯胺·肟菌酯懸浮劑等是防治灰霉病的高效葯劑,在其他蔬菜上使用安全,建議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多部門聯合開展安全使用試驗,制定科學使用方案。同時科研部門加強對0.7%香芹酚水劑、4%小檗鹼水劑等植物源農葯使用技術的研究示範。

㈤ 為什麼毛細管電泳存在感那麼低

主要面向是強極性的分子,比如有機酸這些在HPLC保留不好的。代謝物用過,蛋白質也用過,但是普遍就是不好用。測代謝物吧,雖然覆蓋了強極性的。但是跑CE太慢了。而且用幾台機子跑代謝物太麻煩了,如果可以一台HPLC解決多麼完美。測蛋白吧,一來沒有這么多蛋白極性這么強nano-LC解決不了,二來我可以跑凝膠電泳啊~上MALDI多好,幹嘛燒錢買CE-MS。但是我還是要獻出之前CE做的很厲害的大牛——中科院化學所陳義,用CE玩植物激素測定里最頭疼的赤黴素。

實際上我們實驗室強項就是毛細管電泳,但是那時候毛細管電泳是自助裝的,我經常被電著,毛細管電泳也有許多模式,凝膠啊,配位啊等等,應用於測氨基酸蛋白質等等,屬於生物制葯一類的儀器,但是呢,他的原里的說明測的是離子狀態的物質,而測離子,離子色譜其實也可以,而且應用范圍比其要更廣一點,由於是根據電勢差測定,這就限定了其應用,畢竟離子色譜檢測器也很多啊,液相色譜就更不用說了。

㈥ 食品檢測實驗室一般應配備哪些儀器設備

食品化驗室設備可分為兩大類:食品檢測儀器和實驗室常用設備。

一、食品檢測儀器
1、 食品安全檢測儀:可檢測農葯殘留、食品添加劑、獸葯殘留等
2、 農殘檢測儀:檢測樣品中農葯的殘留情況。
3、 食用油檢測儀:檢測酸價、過氧化值、芝麻油純度等
4、 食品添加劑檢測儀:檢測甜蜜素、山梨酸鉀、吊白塊、等項目。
5、 重金屬快速檢測儀:檢測鎘、鉛、汞、砷、鎘、鋁、鈷等重金屬
6、獸葯殘留檢測儀:可定量快速檢測阿莫西林、孔雀石綠、瘦肉精、黃麴黴毒素等
7、攜帶型微生物檢測儀:用於食品中的活菌總數、大腸桿菌、綠膿桿菌、沙門氏菌、鏈球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快速檢測
8、水分測定儀:檢測食品、液體等裡面的水分

二、實驗室常用儀器
9、分光光度計:定量分析
1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量物質對不同波長單色輻射的吸收程度,定量分析
1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根據被測元素的基態原子對特徵輻射的吸收程度進行定量分析
12、氣相色譜儀:定性定量分析
13、液相色譜儀:定性、定量分析
14、溶解氧測定儀:測溶解氧
15、顯微鏡:觀察微小物質
16、萬分之一天平:樣品稱量
17、電導率儀:測電解質溶液電導率值
18、酸度計:測pH值
19、恆溫水浴鍋:用於樣品試劑加熱
20、超聲波清洗器:清洗配件工具

㈦ 不用切除治療胃癌的方法

胃癌
胃癌

胃癌概述

胃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隨其主症不同,在中醫學中可分屬於"噎膈"、"反胃"、"症瘕"、"積聚"、"心腹痞"、"胃脘痛"等病證范疇。其發病率居消化道惡性腫瘤之首,但有明顯的地區差異性,其發病率在高發區和低發區之間可相差7~10倍。我國整體上屬於胃癌高發區,其也有明顯的地區差異,如我國西北、東北、江蘇、浙江沿海一帶為胃癌高發區,特別是甘肅省河西走廊、膠東半島及江蘇、浙江胃癌發病率最高,而中南西南尤其是廣西,胃癌發病率低。

我國胃癌粗死亡率為17.30/10萬,按中國人口調整死亡率為15.41/10萬,按世界人口調整死亡率為23.86/10萬,胃癌的世界人口標化死亡率以日本最高,美國最低,我國上海僅次於日本,北京居於中間。
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研究及治療手段的不斷提高,一些發達國家的胃癌發病率與死亡率有所下降,尤其近30年來更為顯著,這也可能與食物的貯藏及保存方法的改善有關系。

胃癌可發生於胃體上、下各部位,據北京首都醫院統計,分布於幽門竇部的為46.9%,賁門底部的為39.1%,體部的為10.2%,全胃的為3.8%。

胃癌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總的趨勢是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上升。發生在40歲以下者佔20%;發生在40~60歲之間者佔70%。青年人所患胃癌,其惡性程度相對於中老年來說往往更為突出,應予高度重視。我國胃癌發病率較高,其死亡率又占各種惡性腫瘤之首位,平均患病年齡又較低,因此說,胃癌是一個嚴重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常見病,從預防及治療上均應予以高度重視。

胃癌是源自胃粘膜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占胃惡性腫瘤的95%。胃癌在我國發病率很 高,死亡率占惡性腫瘤的第一位,全國胃癌平均死亡率高達20/10萬,男性高於女性,男:女約3∶1。發病年齡高峰為50歲~60歲。世界胃癌的年發病率為17.6/10萬,日本、丹麥等國發病率高,而美國及澳洲則較低,在我國以山東、浙江、上海、福建等沿海地區為高發區。
[影像學表現]
1.蕈傘型:為突入胃腔內的菜花狀腫塊,腫瘤表面有淺在潰瘍,癌組織僅累及粘膜層及粘膜下層。X線表現以充盈缺損為主,邊緣不規則但清楚。前後壁胃癌如不涉及大小彎,正位,不見胃輪廓改變。如癌侵及大小彎,正位,可見到局部胃輪廓改變。
2.潰瘍型:潰瘍型胃癌為高起增厚的盤狀病變,中央有形態不規則的潰瘍,邊緣隆起,基底凹凸不平。切線位,X線表現為半月征,就是在充盈缺損的基礎上形成的龕影,或者表現為邊緣不規則的環堤征。
3.浸潤型:浸潤型胃癌可分為局限性浸潤和彌漫性浸潤兩種。局限性浸潤型胃癌的X線表現為局部胃竇部狹窄變形,而且為環形狹窄,表面光滑或不規則,由於胃壁僵硬,蠕動幾乎完全消失,容易引起梗阻。
彌漫型浸潤型胃癌由於廣泛浸潤,使整個胃壁增厚而無彈性,胃腔縮小而不規則,形成「皮革胃」。
[鑒別診斷]
1.蕈傘型胃癌與胃平滑肌瘤鑒別;
(1)胃平滑肌瘤為類圓形充盈缺損,表面光滑,粘膜皺襞撐平消失而非破壞,周圍粘膜正常,在腫瘤的中央常有龕影,胃壁柔軟。
(2)蕈傘型胃癌為偏心性菜花狀充盈缺損,表現凸凹不平,粘膜皺襞破壞消失,病變區胃壁僵硬、蠕動消失,病變區無龕影。
2.限局性浸潤型胃癌與胃竇炎鑒別:
(l)胃竇炎為痙攣性胃竇狹窄,可以擴張,胃壁柔軟,大小彎側的痙攣切跡可以改變。
(2)限局性浸潤型胃癌為胃竇部環形狹窄、僵硬,不能擴張,蠕動消失。

【診斷[/b】

(一)症狀 早期表現為上腹不適,約為80%患者有此表現,將近50%胃癌患者有明顯 食慾減退或食慾不振。晚期可出現乏力,腰背疼及梗阻後出現惡心、嘔吐、進食困難。腫瘤表面潰瘍時出現嘔血、黑便。

(二)體征 早期無特殊體征,晚期可見上腹腫塊,直腸指診可及腫塊,左鎖骨上淋巴結 腫大,同時貧血、消瘦、腹水等惡液質表現。

(三)實驗室檢查 早期可疑胃癌,游離胃酸低度或缺,如紅血球壓積、血紅蛋白、紅細 胞下降,大便潛血(+)。血紅蛋白總數低,白/球倒置等。水電解質紊亂,酸鹼平衡失調等化驗異常。

(四)X線表現氣鋇雙重造影可清楚顯示胃輪廓、蠕動情況、粘膜形態、排空時間,有無充盈缺損、龕影等。檢查准確率近80%。

(五)纖維內窺鏡檢查 是診斷胃癌最直接准確有效的診斷方法。

(六)脫落細胞學檢查 有的學者主張臨床和x線檢查可疑胃癌時行此檢查。

(七)B超 可了解周圍實質性臟器有無轉移。

(八)CT檢查 了解胃腫瘤侵犯情況,與周圍臟器關系,有無切除可能。

(九)免疫學CEA、FSA、GCA、YM球蛋白等檢查。

【治療措施】

胃癌的治療與其他惡性腫瘤的治療相同,均應將手術治療作為首選的方法,同時根據情況合理的配合化療、放療、中醫中葯和免疫治療等綜合治療。

根據TNM分期,當前採用綜合治療方案,大致如下。

I期胃癌屬於早期胃癌,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對個別Ⅱa十Ⅱc型侵及粘膜下層,淋巴結出現轉移者,應配合一定化療。

Ⅱ期胃癌屬於中期胃癌,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有的輔助化療或免疫療法。

Ⅲ期胃癌多侵及周圍組織並出現較廣泛淋巴結轉移,雖以手術切除為主,但應配合化療、放療、免疫治療和中醫中葯治療。

Ⅳ期胃癌已屬晚期,多採用非手術療法,有適於手術者盡量切除原發與轉移病灶,配合化療、放療、免疫、中醫中葯綜合療法。

(一)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分為根治性手術、姑息性手術和短路手術。

1.根治性手術切除:此概念是相對的,指從主觀判斷認為腫瘤已被切盡,可以達到治療的效果,實際上只有一部分能達到治癒。

2.姑息性切除:指主觀上判斷腫瘤已不可能完全切除,但主要的瘤塊可切除,切除腫瘤可解除症狀,延長壽命,為進一步綜合治療創造條件。

3.短路手術:主要用於已不可能手術切除的伴有幽門梗阻的病例,作胃空腸吻合術可緩解梗阻。

(二)放射治療

1.術前放療:指對某些進展期胃癌,臨床上可摸到腫塊,為提高切除率而進行的術前局部照射。每次200cGY,5次/周,共4周,總量為4000cGY。停止放療後lo一14d行手術。可增加局部切除率,但不能影響淋巴結轉移的程度,術前費時6周。因此對5年生存的影響難以估價。

2.術中放療:指腫瘤切除後建立胃腸吻合前,針對以腹腔動脈為中心的術野進行一次大劑量照射,以3000~3500cGY為宜。對進展期胃癌可提高5年生存率約10%。術中確保將腸道隔離在照射野外,防止放射性並發症的發生。

3.術後放療:多數學者認為無效。

(三)化療 早期胃癌可不用化療外,其他進展期胃癌均應適當化療。

1.周身化療:臨床上決定化療方案。首先考慮腫瘤病理類型、部位、病期等因素。胃癌多為腺癌,常選用5-FM、MMC、ADM、MeCCNu等葯物。術後第一年應作三個療程,每療程約2個月,休息2個月後作第二療程。第二三年每年作二個療程,第四五年每年作一個療程,五年後可不必化療。

常用化療方案:

(1)FAM:5-Fu 500mg iv d1d8d15

ADM 30-50mg iv d1

MMC 4-10mg iv d1

21天為一周期。

2.腹腔化療:可術後腹腔置管或腹腔埋置化療泵及插管化療。增加局部濃度。

(四)免疫療法 免疫治療與化療並用,可延長患者生命。常用干擾素、IL-2、BCG等葯物。

(五)中醫中葯治療 以扶正為主。可對抗放療副作用,提高白細胞、血小板,調整胃腸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

【病因學】

目前認為下列因素與胃癌的發生有關:

(一)環境因素 不同國家與地區發病率的明顯差別說明與環境因素有關,其中最主要的是飲食因素。

食鹽可能是外源性胃癌誘發因素之一,居民攝入食鹽多的國家胃癌發病率也高。亞硝胺類化合物已成功地在動物體內誘發胃癌。熏制的魚肉含有較多的3,4-苯並芘(benzopyrene);發霉的食物含有較多的真菌毒素;大米加工後外面覆有滑石粉,其化學性質與結構都與石棉纖維相似,上述物質均被認為有致癌作用。

(二)遺傳因素 某些家庭中胃癌發病率較高。一些資料表明胃癌發生於A血型的人較O血型者為多。

(三)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發病率較高,可能機體免疫功能障礙,對癌症的免疫監督作用下降,在胃癌發生中有一定意義。

(四)癌前期變化 所謂癌前期變化是指某些具有較強的惡變傾向的病變,這種病變如不予以處理,有可能發展為胃癌。癌前期變化包括癌前期狀態(precancerous conditions)與癌前期病變(precancerous lesions)。

1.胃的癌前期狀態

(1)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與胃癌的發生率呈顯著的正相關。

(2)惡性貧血:惡性貧血患者中10%發生胃癌,胃癌的發生率為正常人群的5~10倍。

(3)胃息肉:腺瘤型或絨毛型息肉雖然占胃息肉中的比例不高,癌變率卻為15%~40%。直徑大於2cm者癌變率更高。增生性息肉多見,而癌變率僅1%。

(4)殘胃:胃良性病變手術後殘胃發生的癌瘤稱殘胃癌。胃手術後尤其在術後10年開始,發生率顯著上升。

(5)良性胃潰瘍:胃潰瘍本身並不是一個癌前期狀態。而潰瘍邊緣的粘膜則容易發生腸上皮化生與惡變。

(6)巨大胃粘膜皺襞症(Menetrier病):血清蛋白經巨大胃粘膜皺襞漏失,臨床上有低蛋白血症與浮腫,約10%可癌變。

2.胃的癌前期病變

(1)異形增生與間變:前者亦稱不典型增生,是由慢性炎症引起的可逆的病理細胞增生,少數情況不可發生癌變。胃間變(anaplasia)則癌變機會多。

(2)腸化生:有小腸型與大腸型兩種,小腸型(完全型)具有小腸粘膜的特徵,分化較好。大腸型(不完全型)與大腸粘膜相似,又可分為2個亞型:Ⅱa型,能分泌非硫酸化粘蛋白;Ⅱb型能分泌硫酸化粘蛋白,此型與胃癌發生關系密切。

【病理改變】

(一)胃癌的發生部位 胃癌可發生於胃的任何部位,半數以上發生於胃竇部、胃小彎及前後壁,其次在賁門部,胃體區相對較少。

(二)巨體形態分型

1.早期胃癌 不論范圍大小,早期病變僅限於粘膜及粘膜下層。可分隆起型(息肉型)、淺表型(胃炎型)和凹陷型(潰瘍型)三型。Ⅱ型中又分Ⅱa(隆起表淺型),Ⅱb(平坦表淺型)及Ⅱc(凹陷表淺型)三個亞型。以上各型可有不同的組合。如Ⅱc+Ⅱa,Ⅱc+Ⅲ等。早期胃癌中直徑在5~10mm者稱小胃癌,直徑<5mm稱微小胃癌。

2.中晚期胃癌 也稱進展型胃癌,癌性病變侵及肌層或全層,常有轉移。

(1)蕈傘型(或息肉樣型):約占晚期胃癌的1/4,癌腫局限,主要向腔內生長,呈結節狀、息肉狀,表面粗糙如菜花,中央有糜爛、潰瘍,亦稱結節蕈傘型。癌腫呈盤狀,邊緣高起,中央有潰瘍者稱盤狀蕈傘型。

胃竇小彎後壁有一腫物突出胃腔,略呈分葉狀,表面不平呈顆粒狀,並見有糜爛。腫物基部稍狹小,呈亞蒂型,周圍粘膜未見明顯浸潤

(2)潰瘍型:約占晚期胃癌的1/4。又分為局限潰瘍型和浸潤潰瘍型,前者的特徵為癌腫局限,呈盤狀,中央壞死。常有較大而深的潰瘍;潰瘍底一般不平,邊緣隆起呈堤狀或火山口狀,癌腫向深層浸潤,常伴出血、穿孔。浸潤潰瘍型的特徵為癌腫呈浸潤性生長,常形成明顯向周圍及深部浸潤的腫塊,中央壞死形成潰瘍,常較早侵及漿膜或發生淋巴結轉移。

(3)浸潤型:此型也分為兩種,一種為局限浸潤型,癌組織浸潤胃壁各層,多限於胃竇部,浸潤的胃壁增厚變硬,皺壁消失,多無明顯潰瘍和結節。浸潤局限於胃的一部分者,稱「局限浸潤型」。另一種是彌漫浸潤型,又稱皮革胃,癌組織在粘膜下擴展,侵及各層,范圍廣,使胃腔變小,胃壁厚而僵硬,粘膜仍可存在,可有充血水腫而無潰瘍。

(4)混合型:同時並存上述類型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病變者。

(5)多發癌:癌組織呈多灶性,互不相連。如在萎縮性胃炎基礎上發生的胃癌即可能屬於此型,且多在胃體上部。

(三)組織分型 根據組織結構可分為4型。①腺癌:包括乳頭狀腺癌、管狀腺癌與粘液腺癌,根據其分化程度分為高分化、中分化與低分化3種;②未分化癌;③粘液癌(即印戒細胞癌);④特殊類型癌:包括腺鱗癌、鱗狀細胞癌、類癌等。

根據組織發生方面可分為兩型。①腸型:癌起源於腸腺化生的上皮,癌組織分化較好,巨體形態多為蕈傘型;②胃型:癌起源於胃固有粘膜,包括未分化癌與粘液癌,癌組織分化較差,巨體形態多為潰瘍型和彌漫浸潤型。

(四)轉移途徑

1.直接播散 浸潤型胃癌可沿粘膜或漿膜直接向胃壁內、食管或十二指腸發展。癌腫一旦侵及漿膜,即容易向周圍鄰近器官或組織如肝、胰、脾、橫結腸、空腸、膈肌、大網膜及腹壁等浸潤。癌細胞脫落時也可種植於腹腔、盆腔、卵巢與直腸膀胱陷窩等處。

2.淋巴結轉移 占胃癌轉移的70%,胃下部癌腫常轉移至幽門下、胃下及腹腔動脈旁等淋巴結,而上部癌腫常轉移至胰旁、賁門旁、胃上等淋巴結。晚期癌可能轉移至主動脈周圍及膈上淋巴結。由於腹腔淋巴結與胸導管直接交通,故可轉移至左鎖骨上淋巴結。

3.血行轉移 部分患者外周血中可發現癌細胞,可通過門靜脈轉移至肝臟,並可達肺、骨、腎、腦、腦膜、脾、皮膚等處。

【流行病學】

不同國家與地區胃癌的發病率與死亡率有明顯區別,高低之比可相差10倍。日本、智利、冰島、奧地利、芬蘭、匈牙利等國為高發地區;北美、印度、印尼、馬來西亞、埃及等國發病率較低。我國胃癌發病率也高,尤其是甘肅河西走廊、膠東半島、江淅沿海一帶。同一國家不同地區的發病率可有明顯差別,高發區有低發點,低發區有高發點。流行病學調查,對研究胃癌的病因與發病機理有重要的意義。

【臨床表現】

(一)症狀 早期胃癌70%以上可毫無症狀。根據發生機理可將晚期胃癌症狀分為4個方面。

1.因癌腫增殖而發生的能量消耗與代謝障礙,導致抵抗力低下、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等,表現為乏力、食慾不振、惡心、消瘦、貧血、水腫、發熱、便秘、皮膚乾燥和毛發脫落等。

2.胃癌潰爛而引起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穿孔等。胃癌疼痛常為咬嚙性,與進食無明確關系或進食後加重。有的象消化性潰瘍的疼痛,進食或抗酸劑可緩解,這種情況可維持較長時間,以後疼痛逐漸加重而持續。癌腫出血時表現為糞便隱血試驗陽性、嘔血或黑糞,5%患者出現大出血,甚至有因出血或胃癌穿孔等急腹症而首次就醫者。

3.胃癌的機械性作用引起的症狀,如由於胃充盈不良而引起的飽脹感、沉重感,以及無味、厭食、疼痛、惡心、嘔吐等。胃癌位於賁門附近可侵犯食管,引起打呃、咽下困難,位於幽門附近可引起幽門梗阻。

4.癌腫擴散轉移引起的症狀,如腹水、肝大、黃疸及肺、腦、心、前列腺、卵巢、骨髓等的轉移而引起相應症狀。

(二)體征 早期胃癌可無任何體征,中晚期癌的體征中以上腹壓痛最為常見。1/3患者可捫及上腹部腫塊,質堅而不規則,可有壓痛。能否發現腹塊,與癌腫的部位、大小及患者腹壁厚度有關。胃竇部癌可捫及腹塊者較多。

其他體征多由胃癌晚期或轉移而產生,如腫大,質堅、表面不規則的肝臟,黃疸,腹水,左鎖骨上與左腋下淋巴結腫大。男性患者直腸指診時於前列腺上部可捫及堅硬腫塊,女性患者陰道檢查時可捫及腫大的卵巢。其他少見的體征尚有皮膚、腹白線處結節,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晚期可發熱,多呈惡病質。此外,胃癌的癌旁綜合征包括血栓性靜脈炎,黑棘病和皮肌炎可有相應的體征。

【並發症】

胃癌可發生出血、穿孔、梗阻、胃腸瘺管、胃周圍粘連及膿腫形成等並發症。

【輔助檢查】

(一)胃腸X線檢查 為胃癌的主要檢查方法,包括不同充盈度的投照以顯示粘膜紋,如加壓投照力雙重對比等方法,尤其是鋇劑、空氣雙重對比方法,對於檢出胃壁微小病變很有價值。

1.早期胃癌的X線表現 在適當加壓或雙重對比下,隆起型常顯示小的充盈缺損,表面多不光整,基部稍寬,附近粘膜增粗、紊亂,可與良性息肉鑒別。

淺表型:粘膜平坦,表面可見顆粒狀增生或輕微盤狀隆起。部分患者可見小片鋇劑積聚,或於充盈相對呈微小的突出。病變部位一般蠕動仍存在,但胃壁較正常略僵。

凹陷型:可見淺龕影,底部大多毛糙不齊,胃壁可較正常略僵,但蠕動及收縮仍存在。加壓或雙重對比時,可見凹陷區有鋇劑積聚,影較淡,形態不規則,鄰近的粘膜紋常呈杵狀中斷。

2.中晚期胃癌的X線表現 蕈傘型:為突出於胃腔內的充盈缺損,一般較大,輪廓不規則或呈分葉狀,基底廣闊,表面常因潰瘍而在充盈缺損中有不規則龕影。充盈缺損周圍的胃粘膜紋中斷或消失。胃壁稍僵硬。

潰瘍型:主要表現為龕影,潰瘍口不規則,有指壓跡征與環堤征,周圍皺襞呈結節狀增生,有時至環堤處突然中斷。混合型者常見以潰瘍為主,伴有增生、浸潤性改變。

浸潤型:局限性者表現為粘膜紋異常增粗或消失,局限性胃壁僵硬,胃腔固定狹窄,在同一位置不同時期攝片,胃壁可出現雙重陰影,說明正常蠕動的胃壁和僵硬胃壁輪廓相重。廣泛浸潤型的粘膜皺襞平坦或消失,胃腔明顯縮小,整個胃壁僵硬,無蠕動波可見。

(二)內鏡檢查 可直接觀察胃內各部位,對胃癌,尤其對早期胃癌的診斷價值很大。

1.早期胃癌 隆起型主要表現為局部粘膜隆起,突向胃腔,有蒂或廣基,表面粗糙,有的呈乳頭狀或結節狀,表面可有糜爛。表淺型表現為邊界不整齊,界限不明顯的局部粘膜粗糙,略為隆起或凹陷,表面顏色變淡或發紅,可有糜爛,此類病變最易遺漏。凹陷型有較為明顯的潰瘍,凹陷多超過粘膜層。上述各型可合並存在而形成混合型早期胃癌。

2.中晚期胃癌 常具有胃癌典型表現,內鏡診斷不難。隆起型的病變直徑較大,形態不規則,呈菜花或菊花狀。

(三)胃液檢查 約半數胃癌患者胃酸缺乏。基礎胃酸中乳酸含量可超過正常(100μg/ml)。但胃液分析對胃癌的診斷意義不大。

(四)生物學與生物化學檢查 包括癌的免疫學反應、本內特殊化學成分的測定及酶反應等。血如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及胃蛋白酶原Ⅰ/Ⅱ之比;CEA,CA19-9,CA125等癌胚抗原及單克隆抗體的檢測等,但這些檢查假陽性與假陰性均較高,特異性不強。

【鑒別診斷】

胃癌須與胃潰瘍、胃內單純性息肉、良性腫瘤、肉瘤、胃內慢性炎症相鑒別。有時尚需與胃皺襞肥厚、巨大皺襞症、胃粘膜脫垂症、幽門肌肥厚和嚴重胃底靜脈曲張等相鑒別。鑒別診斷主要依靠X線鋇餐造影、胃鏡和活組織病理檢查。

胃癌預防

胃癌是威脅我國人民生命健康的最嚴重的惡性腫瘤之一。由於病情發展快,發現症狀後不進行治療,90%以上患者在1年內死亡。

近年來隨著早期胃癌發現率的提高、手術方法的改進和綜合治療手段的應用,其治療率有所提高,但大多數報道的5年生存率仍徘徊於20%~70%。所以除繼續完善治療方法外,積極預防胃癌的發生,治療癌前病變,亦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中醫認為胃癌是一種脾胃功能失常的病變,多因憂思忿怒、情志不遂或飲食不節有關。故應提倡心情舒暢,情志開朗,飲食切忌暴飲、暴食或飢飽不勻。有胃病的患者,一般可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宜。舌苔黃膩、灰膩,厚而不化者,需限制肥甘厚味,烈性酒尢當禁忌。舌質光紅無苔或舌紅苔少者,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胃痛持續不已者,應在一定時間內進食流汁、半流質飲食,出現大量黑便或吐血,宜及時住院治療。

由於胃癌的病因尚未明確,故無特殊預防方法。除應注意飲食衛生、避免或減少攝入可能的致癌物質,可多進食含維生素C豐富的蔬菜、水果等。對所謂癌前期病變,要進行密切隨訪,以早期發現變化,及時進行治療。

【預後】

胃癌的預後取決於癌腫的部位與范圍、組織類型、浸潤胃壁的深度、轉移情況、宿主反應、手術方式等。

㈧ 食品安全檢測結果要怎麼看呀,沒有參照物對比,判斷依據怎麼看呢

視頻的檢測主要看它的生產日期和做到的日期來對比,和它所至商品的添加劑等各方面都要觀察是否符合食品安軍人系列

閱讀全文

與腐霉利液質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魅藍攔截的信息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02
雕刻牛字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33
武漢戀愛挽回方法操作步驟 瀏覽:430
戒掉手機的四個方法 瀏覽:574
快速有效治療尖銳濕方法 瀏覽:225
最簡單的方法畫hellokitty 瀏覽:844
反滲透膜解決方法 瀏覽:485
扯麵的正確方法和技巧 瀏覽:494
文彥博樹洞取球方法好在哪裡 瀏覽:854
四川泡洋姜的正確泡水方法 瀏覽:497
黑檀手串的鑒別方法圖解 瀏覽:818
延遲滿足實驗研究方法 瀏覽:160
種植業污染解決方法 瀏覽:894
論文的研究方法有那些 瀏覽:124
孩子學習方法不對該如何 瀏覽:838
艾萊依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799
在家怎麼製作果凍方法 瀏覽:50
關於氮和硫的化學計算方法 瀏覽:627
手環核酸檢測方法 瀏覽:417
高層窗戶封閉的安裝方法 瀏覽: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