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麼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是哲學體系的基本問題。
恩格斯在總結哲學史的基礎上明確指出:「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即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思維和存在不僅是人和世界關系的兩個最本質的方面,也是兩個哲學上最高的范疇。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現象極其繁多,數不勝數,歸結起來無非屬於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主觀和客觀這兩類現象。思維和存在是哲學的兩個最高范疇,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反映著人與世界關系的最根本的方面。
(1)研究方法上看哲學的基本問題擴展閱讀:
哲學基本問題的意義有以下幾點:
①它是揭示哲學發展規律的指南。哲學基本問題的提出,為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種對立的哲學體系、哲學派別以及對它們的客觀評價提供了正確的標准。指導人們掌握哲學發展的普遍規律。
②它是揭露唯心主義的銳利思想武器。現代資產階級哲學的許多流派,為了掩蓋其唯心主義實質,竭力迴避和抹殺哲學基本問題。
③它是實事求是路線的哲學基礎。從實際(存在)出發還是從主觀願望(思維)出發,反映了兩條對立的思想路線,關繫到革命和建設事業的成敗。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包括哲學基本問題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提出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對哲學基本問題的原理作了生動的運用和具體的發展。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中有許多重大的理論成果,比如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
參考資料:網路----哲學基本問題
B. 哲學里所研究的基本問題是什麼為什麼
思維(意識)與存在(物質)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主要包括兩層意思:
1.思維與存在何為本源。也就是「第一性」問題。也就是誰決定誰。
a.其中,若認為存在是本源(物質決定意識),我們就稱之為唯物主義。
b.相反,若認為思維是本源(意識決定物質),我們就稱之為唯心主義。
2.是否具有同一性.就是指人的思維能否正確地反映出存在。
a.若承認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維能夠正確反映存在),我們就稱之為可知論。
b.若不承認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維不能正確反映存在),我們就稱之為不可知論。
所以,哲學的基本問題是兩個方面,要注意哦,不能說成是一個 。
我是高二的學生,這學期正在學哲學,都是我自己打出來的哦,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C.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麼它有哪些具體內容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簡單地說,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1.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准.
2.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
作為理論形態世界觀的哲學,是從總體上研究人和世界的關系的。而人和世界關系最本質的方面就是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系問題。這是因為:人作為考察人和世界關系的主體,本身既是這個世界的存在物,又是一種有意識、能思維的社會存在物,人的存在與活動,時刻都發生著精神和肉體的矛盾。同時,人們在處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關系時,一方面所面對的是一個外在的、客觀的物質世界;另一方面又往往從自身的特定地位,按照某種思維方式去看待世界的存在和屬性,並且依自己的意願和智慧去塑造外部事物,把自己的精神屬性賦予物質世界,這就必然發生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矛盾以及二者誰決定誰的問題。
史前形態
早在人類發展的最初級階段,人們還不清楚自身的生理構造同,不明白做夢是怎麼一回事,因而往往把人的精神活動看作是一種寄寓於肉體中並在死後可以脫離肉體而存在的靈魂活動。同時,人類發展的早期,人們的科學知識十分貧乏,對自然界的特性、規律的了解極為有限,他們以為萬物都和人一樣具有生命和靈魂,因而把自然力人格化為某種超人的精神力量。這就是原始的「靈魂不滅論」、「物活論」和原始宗教觀念。這種關於靈魂和肉體、精神和自然界的關系的思考,就是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關系問題的史前形態。
意義和作用
恩格斯在總結哲學史的基礎上明確指出:「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思維和存在不僅是人和世界關系的兩個最本質的方面,也是兩個哲學上最高的范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現象極其繁多,數不勝數,歸結起來無非屬於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主觀和客觀這兩類現象。思維和存在是哲學的兩個最高范疇,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反映著人與世界關系的最根本的方面。因此,思維和存在的關系是任何哲學體系都不能迴避的問題,都必須按照各自的方式作出自己的回答。而且,任何哲學體系的建立,對於哲學其他問題的解決與展開,也都要以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為起點和中心。
本體論意義的方面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有兩個突出的方面。其中,關於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何者是本原的,即何者是第一性的問題,是最重要的方面。現實世界究竟是由思維或精神創造的,還是從來就自在存在著的?世界的本質和基礎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這些問題在哲學史上屬於本體論的問題,它研究世界本身的存在和本質問題。
對物質和精神何者為第一性的回答,是一切哲學的理論體系得以建立的基礎和根本出發點,它規定著哲學的基本性質,以及解決一切哲學問題的基本方向。因此,恩格斯把對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的不同回答,作為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基本哲學派別的唯一標准。
認識論意義的方面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另外還有一個方面,即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問題,亦即世界可否為人所認識、人的思維能否正確地反映現實世界的問題。這在哲學史上屬於認識論范圍,它所涉及的是認識的本質、認識的可能性及其實現等問題。
歷史上的絕大多數哲學家或從唯物主義立場,或從絕對唯心主義立場,各自對這個問題作了肯定的回答。但也有一些哲學家否認人們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或否認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哲學史上把他們稱為不可知論者或懷疑論者。
兩個方面的關系
哲學基本問題的本體論意義的方面和認識論意義的方面是互相聯系著的。歷史上的哲學家對這兩個方面一般都在不同程度上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但由於時代不同,人們對這兩個方面研究的側重點也不盡相同,有時側重於本體論方面,有時則側重於認識論方面。在前資本主義時期,哲學研究的重點一般側重於本體論方面;到了近代和現代,在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和科學技術空前繁榮的推動下,哲學研究更多側重於認識論方面。這種研究側重點的變化,意味著人類認識的發展和深化,是時代賦予哲學研究的新課題和需要開拓的領域中。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研究本體論的重要性,割裂哲學基本問題兩個突出方面的內在聯系。當代西方某些學者認為哲學只應研究認識論,本體論研究沒有意義的觀點是根本錯誤的。
哲學基本問題的兩個方面的相互聯系是不容割裂的。認識論必須以本體論為前提和出發點,哲學家對世界可知性問題的回答,其確定性的內容是由他對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問題的回答所決定的,無論從邏輯上還是從人的認識實際發生過程來說,都只有回答了本體論的問題以後才能回答認識論的問題。即使是那些否定本體論的哲學家,在他們解決認識論問題的基本傾向和態度中,也總是包含著對本體論問題的回答。所以,本體論是認識論的前提和出發點,認識論總是滲透和貫穿著本體論,認識論是不能脫離本體論的。當然,本體論也不可能離開認識論。不僅人們對本體論問題的回答本身就是認識的結果,而且人們之所以提出並回答本體論的問題,其目的也在於解決認識論的問題,為人們觀察、處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關系確立根本的出發點。
D. 簡述哲學的基本問題和內容是什麼
1、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1)所謂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指這一問題貫穿於包括社會歷史觀在內的所有哲學問題之中,是人們認識世界的出發點,也是哲學的起點,其他所有哲學問題都是從這個問題中派生出來的。
(2)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這是因為:
①這個問題是任何哲學派別都必須回答的問題。哲學作為世界觀的理論,必然要對思維和存在(或意識與物質)兩大類現象及其關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②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一派哲學的基本傾向和性質。哲學作為一種理論體系,它的出發點和理論前提對它的思維方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規定著它的基本性質。而對基本問題的回答,就具有出發點和理論前提的意義。
③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人類實踐的基本問題。
(3)把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確定為哲學的基本問題的重要意義:
①它揭示了哲學作為世界觀理論體系的根本特徵。
②它揭示了哲學的根本路線和方向。
③它揭示了哲學斗爭的焦點,給了我們理解哲學歷史的線索。
④它揭示了人類實踐的基本矛盾。
2、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
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兩個方面、兩個層次:
(1)第一方面是關於思維和存在(或意識和物質)誰是第一性、何者為本源的問題。即物質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物質的問題。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一個方面,是劃分哲學史上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兩條路線的根本依據。
(2)第二個方面是物質和意識是否具有同一性的問題,即人的意識能否認識和反映物質世界的問題。這是哲學基本問題的「認識論」方面,是劃分哲學史上的可知論和不可知論兩條認識路線的根本依據。
(3)哲學基本問題的兩個方面,是從不同側面闡明了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其中,第一方面是主導的方面,而第二方面則是從屬的方面。第一方面規定著第二方面論證的前提;第二方面所持的基本觀點,是以第一方面的回答為轉移的。
E.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麼
哲學基本問題有兩方面的內容:
第一方面: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何者為本源的問題。
對這一方面的問題歷來有兩種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學上形成了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兩大陣營、兩個基本派別、兩條對立的路線。
凡是認為意識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即意識先於物質哲學派別屬於唯心主義;凡是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即物質先於意識哲學派別屬於唯物主義。
除了這兩種根本對立的回答外,還有一種回答,認為物質和意識是兩個獨立的、互不依賴的本原,持這種觀點的哲學流派屬於二元論。
第一方面:是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
對這一方面的問題,絕大多數哲學家,包括唯物主義哲學家和一些唯心主義哲學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對這個問題的解決在原則上是不同的。唯物主義是在承認物質世界及其規律的客觀存在,承認思維是存在於反映的基礎上,承認世界是可以認識的;
唯心主義則把客觀世界看作思維、精神的產物,認為認識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認識。也有一些哲學家如D.休謨和I.康德,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認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為哲學史上的不可知論者。
(5)研究方法上看哲學的基本問題擴展閱讀:
哲學產生條件:
哲學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類研究世界的基本學科和手段。從歷史的角度看,哲學的產生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探究其產生的條件,主要由以下兩個方面:
飢餓哲學: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戰火不斷,民不聊生,哲學會轉向政治探索型方面發展。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紛紛著書立說,尋求在亂世中的立國之本、生存之道。這就是哲學的深入發展,我們可以稱之為"飢餓哲學",或者理解為絕路逢生的哲學。
所謂「飢餓哲學」,指的是在人們的基本生活利益和國家進步利益得不到滿足,或階級沖突尖銳的情況下,哲學被迫進行改革思索,以政治和經濟探索的方式思考世界,從而產生的價值型哲學。
我們深知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特定歷史階段誕生的哲學,其本質是為政治服務的。由於資本主義對工人剝削加劇和內部矛盾深化,馬克思恩格斯提出唯物論和辯證法,進一步創立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藉以揭露資本主義的本質,反對壓迫,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產生創造了條件。
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工人階級處於不利地位中發展出來的,特定的社會環境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誕生提供了合理的溫床,這便是典型的「飢餓哲學」。
富足哲學:
在生活富足的年代,人們解決了基本的衣食住行問題後,思想世界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空間,這時人們思考的哲學范圍比較大,包括了諸多方面,形式也比較多樣。亞里士多德的哲學思想滲入到各個領域,這正是哲學的多樣化發展,我們稱之為"富足哲學"。
所謂「富足哲學」,指的是人們在生活利益得到滿足後,思維意識世界得到了極大豐富,細致入微地觀察世界與自身的關系,進入意識、精神、自然等多種哲學領域,從而產生的多元形態哲學。
阿奎那是中世紀傑出的神學家和哲學家,由他所著的《神學大全》享譽古今,是這一時期哲學特徵的重要體現。
由此看出,哲學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著不同的形態,正因為如此,歷史為哲學指明了兩條可行的路,促使了哲學的多層次發展。
參考資料:網路----哲學
F.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麼內容有哪些為什麼這一問題成為哲學基本問題
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內容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思維和存在誰是第一性的問題,這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准。另一方面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這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准。
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何以成為哲學的基本問題?
(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一切哲學都必須回答的問題。
(2)研究和解決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研究和解決其他一切哲學問題的前提和核心。
(3)思維和存在關系問題是一切哲學派別都無法迴避的問題,在全部哲學中具有不可超越性,是區分不同哲學派別的唯一標准。
G. 哲學的基本問題及主要內容是什麼
哲學的基本問題及其內容是:
基本內容是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其內容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意識和物質,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誰是世界的本質,即物質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問題,其二,思維和存在是有同一性的問題及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根據前者的不同回答,哲學可劃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對立的基本派別。根據後者的不同回答,哲學又可以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原因如下:
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是一切哲學都無法迴避的
2、對該問題的解答是研究和解決哲學其他問題的前提和基礎
3、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研究的根本目的
4、對該問題的解答是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兩個基本陣營的唯一標准
哲學(英文:Philosophy,希臘語:Φιλοσοφία)是對基本和普遍之問題的研究的學科,是關於世界觀的理論體系。世界觀是關於世界的本質、發展的根本規律、人的思維與存在的根本關系的等普遍基本問題的總體認識,方法論是人類根據世界觀形成的認識世界的方法。
H. 哲學基本問題的兩方面內容分別是什麼
1、哲學的基本問題。
哲學基本問題又稱哲學的根本問題、哲學的最高問題,是指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恩格斯在1886年寫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書中第一次對此作出了明確表述。
2、具體內容。
(1)哲學基本問題有兩方面的內容:
①第一方面是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何者為本原的問題。對這一方面的問題歷來有兩種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學上形成了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兩大陣營、兩個基本派別、兩條對立的路線。凡是認為意識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即意識先於物質,物質依賴意識而存在,物質是意識的產物的哲學派別屬於唯心主義;凡是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即物質先於意識,意識是物質的產物的哲學派別屬於唯物主義。
②哲學基本問題的另一個方面是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對這一方面的問題,絕大多數哲學家,包括唯物主義哲學家和一些唯心主義哲學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但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對這個問題的解決在原則上是不同的。唯物主義是在承認物質世界及其規律的客觀存在,承認思維是存在的反映的基礎上,承認世界是可以認識的;唯心主義則把客觀世界看作思維、精神的產物,認為認識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認識。
(2)哲學基本問題的兩個方面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只有從唯物主義觀點出發,才可能科學地解決世界的可知性問題,也只有堅持世界的可知性,才可能把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貫徹到底。
I.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麼包括哪二方面的內容為什麼
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是哲學體系的基本問題。
2、思維和存在不僅是人和世界關系的兩個最本質的方面,也是兩個哲學上最高的范疇。
3、哲學基本問題的提出,為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種對立的哲學體系、哲學派別以及對它們的客觀評價提供了正確的標准。指導人們掌握哲學發展的普遍規律。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現象極其繁多,數不勝數,歸結起來無非屬於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主觀和客觀這兩類現象。思維和存在是哲學的兩個最高范疇,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反映著人與世界關系的最根本的方面。
(9)研究方法上看哲學的基本問題擴展閱讀:
哲學基本問題的意義有以下幾點:
1、它是揭示哲學發展規律的指南。哲學基本問題的提出,為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種對立的哲學體系、哲學派別以及對它們的客觀評價提供了正確的標准。指導人們掌握哲學發展的普遍規律。
2、它是揭露唯心主義的銳利思想武器。現代資產階級哲學的許多流派,為了掩蓋其唯心主義實質,竭力迴避和抹殺哲學基本問題。
3、它是實事求是路線的哲學基礎。從實際(存在)出發還是從主觀願望(思維)出發,反映了兩條對立的思想路線,關繫到革命和建設事業的成敗。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包括哲學基本問題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提出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對哲學基本問題的原理作了生動的運用和具體的發展。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中有許多重大的理論成果,比如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