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社會矛盾研究方法的起源和演變
「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矛盾因人所需求的東西和事物各有不同而產生的。」-----畫家黃澤金曾經說過
② 社會矛盾分析方法
1.社會矛盾的普遍性與矛盾分析方法: 社會矛盾的普遍性,社會的基本矛盾 ,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充滿矛盾。2.社會矛盾的特殊性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注重研究不同領域矛盾的特殊性 ,注重研究不同過程和階級矛盾的特殊性,注重研究矛盾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注重研究矛盾性質和矛盾斗爭形式的特殊性。3.利益分析和階級階層分析方法 :利益矛盾與利益分析方法 ,階級矛盾與階級分析方法 ,階層矛盾與階級分析方法。
③ 運用社會矛盾的研究方法談談如何建設和諧社會
運用社會矛盾研究方法指導和諧社會建設應該遵循的原則有三點。分別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重點論與兩點論相統一的原則,堅持統籌兼顧、合理適度的原則。
1、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對待各種矛盾都要從實際出發,具體矛盾具體分析。一方面,和諧社會應當以承認社會矛盾為前提,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或者是思維領域都無時無刻地存在著矛盾。矛盾的客觀性、矛盾的普遍性都要求我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同時,不能忽略矛盾、躲避矛盾、掩蓋矛盾,而應當以承認矛盾為前提。另一方面,我們在正視矛盾的同時,也不能故意誇大矛盾,更不能忽視當前社會的總體是和諧的這一根本事實,從而對和諧社會的建設喪失信心,迷失方向。
2、堅持重點論與兩點論相統一的原則
面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所出現的諸多矛盾,我們首先應該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時重視其它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解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系統龐大的工程,要求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各個方面統籌發展,協調進步。
3、堅持統籌兼顧、合理適度的原則
在影響當今社會和諧的諸多因素中,利益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一切的沖突都源於利益,而一切利益沖突又積聚成矛盾。因此,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就是整合利益。人們對物質條件、精神條件、生活條件的直接需求,表現為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所以,要想保持社會的和諧穩定,就要對不同利益群體的利益加以協調和整合。
④ 社會學有哪些研究方法,這些方法適用於那些社會問題
社會學研究方法有四種: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分析、實地調查。每一種總研究方式都有適用范圍,也存在一定優缺點。
調查研究適用於社會生活狀況調查、社會問題調查、市場調查、民意調查和學術性調查。
實驗研究適用於探索兩種現象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實驗的類型有實驗室實驗和實地實驗、標准試驗和准實驗。
文獻研究適用於研究那些無法接觸的研究對象和縱觀分析,類型有內容分析、二次分析和現存統計分析。
實地研究適用於研究現象發展變化的過程及其特徵,它是一種深入到研究現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參與觀察和無結構訪談的方式收集資料,並通過對這些資料的定性分析來理解和解釋現象的社會研究方式。
(4)社會矛盾研究方法背景擴展閱讀:
社會學是一門研究社會事實(客觀事實:社會行為、社會結構、社會問題等;主觀事實:人性、社會學心理等)的擁有多重範式的學科,起源於19世紀末期。是從社會哲學演化出來的現代學科。社會學是一門具有多重研究方式的學科。主要有科學主義的實證論的定量方法和人文主義的理解方法,它們相互對立相互聯系,發展及完善一套有關人類社會結構及活動的知識體系,並以運用這些知識去尋求或改善社會福利為主要目標。社會學的研究范圍廣泛,包括了由微觀層級的社會行動(agency)或人際互動,至宏觀層級的社會系統或結構,因此社會學通常跟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心理學、歷史學等學科並列於社會科學領域之下。
⑤ 社會基本矛盾原理及其方法論
1、基本的矛盾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的之間的矛盾。不過社會主義社會的這些矛盾,同舊社會的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矛盾,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質和情況罷了
2、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方法,就是根據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客觀要求,分析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的適應狀況及其性質、特點。
(5)社會矛盾研究方法背景擴展閱讀
1978年以來,我們黨運用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方法,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就必須進行改革。要適應我國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變化來推進社會發展,就必須全面深化改革。
我國的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存在部分不適應的狀況。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解決生產關系不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部分、上層建築不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的部分。
⑥ 社會矛盾研究方法具體內容
矛盾分析法是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基本方法之一,對研究社會現象具有普遍適用性。它不僅能說明現在,而且能預測未來。尤其對宏觀的、復雜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的研究,有它獨到的作用。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為二的看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抓住重點和主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
社會現象的矛盾分析步驟
對社會現象作矛盾分析的具體步驟是:首先把社會現象看成是運動中多層次、多方面的矛盾統一體,考察影響這種現象存在的諸多矛盾。其次,從這諸多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社會現象的本質,社會現象是以上諸多矛盾的外部表現。分析矛盾發生變化的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同時注意矛盾發展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即主要矛盾發展轉化的條件與時機。
⑦ 如何用社會矛盾研究方法分析方法分析我國當前社會矛盾
對中國當前社會矛盾我們要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進行客觀而准確的研究和分析,並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處理,這對中國的現實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本文在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體系的基礎上,結合真實典型案例分析現階段中國社會矛盾中表現的突出問題,並試圖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從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探索一條全面客觀處理社會矛盾的正確途徑。
⑧ 論述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理論的背景是什麼意義是什麼
背景:
1國際:斯大林認為,蘇聯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之後,剝削階級已經不復存在,階級矛盾和階級沖突也消失殆盡,蘇聯的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完全適應,不存在任何矛盾。認為精神上和道義上的一致是蘇維埃社會發展的動力。在1956年2月,蘇共二十大赫魯曉夫作了關於斯大林的秘密報告,全盤否定斯大林,不顧基本國情照搬蘇聯模式的波蘭,經濟一直萎靡,人們的生活一直無法提高引起了波蘭人民的不滿。1956年6月28日,波茲南的斯大林機車車輛廠工人要求政府為其增減工資的情願未能成功,因此引起了工人們的憤怒,導致該廠的工人進行遊行示威,也因此引起波茲南槍戰,造成人民死傷。7月,波蘭政府宣布分期償還徵收工人們的超額稅收,至此矛盾得以解決。匈牙利人民政權建立後,照辦蘇聯模式,經濟上片面發展重工業;政治上製造個人崇拜,1956年10月23日,布達佩斯近20萬名大學生和群眾舉行示威遊行,游擊者推到了市內的斯要求政府實行工人自治及撤走蘇軍。大林鑄像,同保安部隊發生武裝沖突。
2國內:1956年下半年,我國一些地方發生了規模較大的罷工、罷課、退社和請願等一系列政治事件。有幾十個城市發生大、中學校罷課,廣東農村先後有10多萬戶農民退社。
面對國際國內的復雜情況,如何從理論上正確加以總結和概括,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的各種矛盾,是擺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的新任務和新課題,也日益成為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認真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課題。
意義:毛澤東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學說,發展了歷史唯物主義關於社會基本矛盾的理論,沖破了「社會主義無矛盾」傳統觀點的長期束縛,科學的揭示了社會主義社會運動和發展的一般規律,為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改革,自我完善奠定了理論基石。
⑨ 社會矛盾研究方法
盡管眼下十分艱難,可日後這段經歷說不定就會開花結果!
最美的青春年華!怎能少了放手去拼搏天涯,即使是一道微弱的光芒,我們也要把它灑向最需要溫暖的地方。
⑩ 黨作出三次社會主要矛盾判斷的歷史背景和原因
第一,新中國成立到恢復國民經濟的時期。當時的主要任務是肅清反革命殘余,實行土地改革,恢復國民經濟。這一時期,社會主要矛盾還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和三大敵人的殘余勢力的矛盾。實質上,是為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徹底結束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而斗爭。
第二,黨提出過渡時期的總任務到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的時期。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為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社會主義道路與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任務是消滅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確立社會主義制度。
第三,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我國進入了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從這一時期開始,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重要的轉化。1956年黨的八大對此作了比較正確的分析: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而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並且指出,「這一矛盾的實質,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的情況下,也就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