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科學理財
大家心中對於理財,都有一種嚮往,因為理財可以使家裡面的財富增值,但是很多的人,真正開始接觸理財的時候又覺得十分你的艱難,其實這是因為你沒有把生活和理財結合在一起,所以才會造成你的困難。
『貳』 理財方式有哪些
第一、直接存入銀行,這是最簡單也是最普遍的方式;
第二、購買一些銀行的理財產品;
第三、購買一些股票進行交易;
第四、購買一些企業的證券或者債券;
第五、購買一些不動產進行保值。
拓展資料
理財,顧名思義指的就是管理財務。一般人談到理財,想到的不是投資,就是賺錢。實際上理財的范圍很廣,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也就是個人一生的現金流量與風險管理。包含以下含義:
①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不僅僅是解決燃眉之急的金錢問題而已。
②理財是現金流量管理,每一個人一出生就需要用錢(現金流出),也需要賺錢來產生現金流入。因此不管是否有錢,每一個人都需要理財。
③理財也涵蓋了風險管理。因為未來的更多流量具有不確定性,包括人身風險、財產風險與市場風險,都會影響到現金流入(收入中斷風險)或現金流出(費用遞增風險)。
理財途徑
國內能夠為客戶提供理財服務的機構主要有銀行、證券公司、投資公司。
1.銀行理財
我國商業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一般是大額存單、資管產品等,代銷的券商或者基金公司發行的基金不屬於理財
2.證券公司理財
證券理財一般包括證券收益憑證、資管產品等
3.保險理財
保險理財更加傾向長期性,著重解決較長時間後的教育規劃和養老規劃,同時解決意外、醫療等保障問題。
4.投資公司理財
投資公司理財一般包括信託基金、黃金投資、玉石、珠寶、鑽石、第三方理財等,需要的起步資金較高,適合高端理財人士。
5.電子商務理財
21世紀除了能在線下的網點理財,還可以利用互聯網上的金融搜索引擎搜索理財產品進行風險收益的多方對比之後再投資。
『叄』 家庭理財規劃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家庭理財總逃不過一個詞,那就是「資產配置」。資產配置的含義可以這樣解釋:就是將資金有計劃的分配給各個資產的一個過程,只有計劃好了合理的資金安排,才能在面對突如其來的風險時穩定住家庭財務,一方面不影響家庭開支,另一方面也能產生收益。本篇我將以此為主題來解答家庭如何理財。
開始前向大家推薦一門對增加收入很有用的理財課程,共七天時間,學完就會感受到理財能力進步極快:限時福利!點擊加入理財訓練營,實現收入三倍增長。
關於家庭理財,比較合理的支出比例是:
40%的收入可以用來投資保值或增值的資產,例如房子、股票、基金等等
30%的收入用於維持家庭的正常運轉,保障家庭生活水平;
20%用於銀行存款,防止一些生活中突然出現的支出,也可以投資一些貨幣基金增加收益。
10%可以用來購買各種保險,轉移自己的人生風險。
一個家庭,可以通過構建投資、消費、儲蓄、保險這四個「賬戶」,來構建一個進攻和防守兼備的家庭財務體系,我們分別來講講:
一、投資增值的賬戶,用來追求收益。
這個賬戶的關鍵就是賺得起也能虧得起。很多家庭買股票第一年佔比30%,結果賺了很多錢,第二年就用90%的錢去買股票了,可如果中間遇到什麼需要急用錢的事情,就會導致家庭資產的各種問題了,這樣肯定是不對的。
我們可以採用50:50的簡單配置法則。
也就是把投資的錢平均分成兩半,其中一半投資於股票市場買入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一半投資風險較低的固定收益類產品(比如貨幣基金、債券、債券基金等)。挑選基金是門技術活,不想被割韭菜就得自身實力過硬,一套完善的基金訓練課程就可以幫到你:今日僅限50個名額,點擊報名《基金訓練營》,帶你輕松穩健掘金!
二、日常開銷賬戶
平常的消費可以配置1~2張信用卡,日常消費基本上可以涵蓋了。這個賬戶,每一個小夥伴一定要擁有,但是最容易發生的問題是佔比過高。普遍的情況是因為這個賬戶花銷過多,所以沒有錢准備其他賬戶。
三、儲蓄賬戶,即保本的錢
這個賬戶的關鍵是專屬:不可以隨便使用。很多家庭說是要存養老金和教育金,但是經常被買車或者裝修用掉了。
重在積累,需要為長遠的財務目標,每年或每月有固定的錢進入這個賬戶。
運用基金定投來實現這個賬戶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
四、保命賬戶,用來實現風險的管理和轉移
簡單來說,就是買保險,根據「雙十」定律,保費占家庭年收入的10%左右就可以了。
每個人不是一開始就都有四個賬戶,要通過我們對理財知識的學習,然後一點一點去完善。理財之行需要引路人,一套完善的理財課程能讓你少走彎路:點擊了解《理財訓練營》,7天開啟致富之路。
以上是我對《家庭理財規劃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的回答,望採納~
點擊文中鏈接了解理財訓練營,讓你在理財的道路上事半功倍!
『肆』 理財方法有哪些
每個人的收入基本可以按勞動所得和資產所得進行區分。大部分人的主要收入來源都是勞動所得,也就是在公司工作獲得的基本勞動報酬,資產所得收入需要一定量的原始資本積累,把勞動收入所得投入到股市、買理財、買基金等獲得的收益都可以簡單稱為資產所得收入。
每個人的支出基本可以從衣食住行用五個方面概括,同時又可以按固定花費(吃飯喝水出行房貸等必需花費)和彈性花費(下館子、買衣服、看電影、去旅遊等)來進行區分。
上班族進行理財,應該是全部收入減去固定花費,並在留夠當期計劃的必要彈性花費後,剩餘可支配的部分。用於個人理財的這部分資金,我通常是從以下4個方面進行配置的。
1、活錢管理,也就是日常生活中隨時可能會用到的錢。這部分錢主要用於應對日常的開支或意外情況,也可以在合適的時候進行長期投資的加倉操作。這部分錢主要考慮的是資金的流動性,目前來看最好的配置方向是貨幣基金。貨幣基金最常見的是余額寶,但目前余額寶年化收益率只有2.1%左右,我個人持有的比較穩定收益率又高的貨幣基金是南方天天利貨幣B和易方達現金增利貨幣B,年化收益約2.5%,存取T+0方便快捷,其收益率長期也能排在各大貨幣基金的前列。
2、穩健投資,也就是追求穩健收益的一部分資金。這部分資金的投資期限可以放在半年至兩年期間,因為投資期限比活錢管理要長一些,意味著可以在承受較低風險的基礎上獲得更高一些的回報,主要投資方向是各種理財產品或者債券型基金,目前年化收益約能做到5%上下。招商銀行、天天基金和京東金融等平台都能買到一些不錯的理財產品,其本質基本類似,都是券商資管計劃後期投資各類信用債券,風險相對可控。後期隨著基金和各種資管計劃的凈值化管理,疊加信用類債券風險事件的發生,這部分理財產品其實也面臨一部分虧損的風險,但總體風險及波動率相較股票小很多。
3、長期投資,也就是追求資產長期增值的部分。這部分資金的投資期限建議預期持有至少3年以上,投資的期限更長了,風險也更大,我們就可以用風險換收益,選擇一部分高收益的偏股票型產品,比如指數基金和好一些的主動管理型基金。我個人會通過天天基金、支付寶等平台購買一些基金產品,這也是我們將理財收益大幅提升的主要方式。
4、保險保障,也就是買各種商業保險的錢。生活中總是存在著意料之外的風險,2020年的新冠疫情讓我們對風險更是有了深刻的認識。拿出一部分錢來配置保險,為自己和家庭鋪好安全墊,這個是非常有必要的。保險的本質是用一小部分錢來防範未來可能難以承受的意外,所以不建議大家配置儲蓄型保險作為一種投資,而是選擇價格相對低廉的消費險,在關鍵時刻給予必要的保障即可。目前主流的四大商業險為重疾險、壽險、醫療險、意外險,好一些的公司會為員工配置補充商業保險,部分極好的公司會為員工及員工的直系親屬都配置額外的商業保險。我個人強烈建議每個人都梳理下自己名下有哪些保險,建議每個人至少都給自己配置一份重疾險,以保證在出現極端情況時不用僅僅依靠「水滴籌」。
每個人的一生都離不開跟錢打交道,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其實理財的前提是你要有閑錢可以操作,所以最重要的永遠不是怎麼花錢,而是怎麼掙錢。如果我們能夠把80%以上的精力放在如何好好工作,掙更多的錢上,再拿出10%的精力梳理好手上的資金做好資產配置,相信未來都是可期的。
『伍』 如何理財比較好的簡單的方法
相對來說,簡單並且好的理財方式有:
1、銀行理財產品
目前銀行的短期理財產品收益在2%-7%左右。
2、購買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
比如現在流行的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1-24個月的投資期限,1000元資金起投,年化收益率5%-12%,即投入10萬一年後期滿本息收益超過11萬。固定收益類理財本身門檻不高,風險也小,比較適合大多數人進行投資。
3、購買股票
炒股是最大眾化的投資工具,不用特別介紹了。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炒股不單只是講究如何選股,也講究如何將資金進行科學的配置。另外,注意不要在大方向上選擇錯誤,比如選擇了「夕陽」行業,即使您再有選股眼光,行業整體是一個走下坡路的趨勢的話,您也不會賺到什麼錢。
4、進行債券的投資
債券的投資是比較的保險的投資。如國債,收益穩定,但是缺點是收益低。比如2014年發行的某3年期國債,年利率5%,而同期3年期的銀行定期為4.25%。只比同期的銀行定期存款略高一些。如何購買,其實通過網上的電子銀行一般就可以進行認購了。
5、外匯、黃金
外匯和黃金是比較老牌的投資工具。理財師提醒投資者,這兩種投資產品有一定的做空機制,因此,不確定也很大。
6、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p2p,p2p投資理財,優點在於,起投門檻低,現在很多p2p平台都是100塊起投,門檻非常低;收益相對銀行理財高,目前,銀行理財的收益普遍在4%-5%,但p2p能夠達到10%-13%;靈活,p2p的短期投資有1個月期,3個月期,相比起銀行理財以年計期要靈活得多。所以成為了現在很多朋友的理財新寵。
(5)研究理財方法擴展閱讀:
理財的好處
1、理財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
「理財」之所以被稱之為理財,本質上就是打理或管理家庭財產的意思。
有誰能夠准確的知道自己有多少資產、多少負債?又有誰能夠准確的知道自己一年能賺多少錢,花了多少錢,存下了多少錢?對於一個從來不記賬的人來說,肯定是搞不清楚狀況的。所以,理財的第一步就是記賬,只有通過記賬才能准確的了解自己的家庭財務狀況。
2、理財讓我們更有安全感
一個人有手有腳可以找到工作賺錢,但是他仍然會擔心,擔心什麼?他擔心自己會因為失業而中斷收入;他擔心自己或家人生病,自己無法負擔高額的醫葯費;他擔心自己存不夠日益增長的孩子的教育金;他還擔心自己年老體衰不能賺錢的時候,沒有存下足夠的養老金。
而通過理財,我們能夠在收入豐厚的時候,為這些未來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做好充足的准備。即使風險真的到來,我們也能夠維持目前的生活水平。同時,在我們退休的時候,也能夠過上體面的、有尊嚴的老年生活。
3、理財是為了抵禦通貨膨脹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通貨膨脹數據是5%,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你手裡的100元,到了年底購買力就變成了95塊,而你得用105塊錢才能買到年初100塊錢能買到的東西。
大家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越來越不值錢,所以需要通過理財來打敗通貨膨脹這頭小怪獸。
4、理財是為了不上當受騙
如果你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那些掉入理財騙局的人大多數是不懂理財的人。
因為不懂理財,所以很容易被心懷不軌的人糊弄,面對高息的誘惑總會有把持不住的時候,而一旦被騙了以後,就再也不敢相信任何金融產品,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其實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想要不進入騙子的圈套,就要自己學點理財知識,不為別的只為防身,只為可以好好保住自己的本金。
5、為未來生活提供保障
通過理財進行資金的合理計劃和分配,留足一定的流動資金,投資賺取更多錢,按個人需要購買保險,都能夠為未來生活提供保障。
6、理財是為了更好的規劃未來
理財不能讓我們一夜暴富,但絕對不會讓我們一貧如洗。
理財要趁早,假如我們從年輕的時候就做好理財規劃,不管收入多少,都拿出收入的30%來強制儲蓄,並且做好子女教育金規劃、養老規劃。給人生的每個階段都配置好相應的保險。
等到3-5年以後再回頭看時,你會驚喜的發現自己比那些每個月掙多少花多的人還要富有,而那些沒有理財規劃的人說不定現在還是月月光,甚至負債累累,當意外風險來臨時,連抵禦風險的能力都沒有。
7、實現資產的保值升值
被大家熟知的好處,就是可以錢生錢,通過合理配置手中資產來賺取額外收益,實現資產的保值升值。比如用手中的資金購買理財產品,通過這一舉動賺取理財收益,是屬於用資產在賺錢。
『陸』 如何學習理財
首先,學習理財是一種長期、終生的學習過程,它很難一蹴而就,而這就需要我們付出大量的時間進行研究,切勿相信部分「理財培訓機構」的「小白速成」幌子;其次,學習理財需要有「大類資產配置」思維,把股票、基金、存款、債券、理財產品、衍生品等多個門類,當成一個「大型資產池」,在餘生的絕大部分時間里,持續觀察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做到「感知市場」;再次,我們要系統性學習金融知識,而證券業協會的證券從業知識入門相關書籍,就能很好地幫助小白搭建學習金融知識的邏輯框架;最後,我們需要「在做中學」,通過實際的理財交易,感受理財的方式,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渠道。不過,我們需要充分把控金融投資中的風險,切莫盲目冒進。餘生很長,理財是一項需要終身學習的技能,因此我們需要始終對它抱有熱情,認真學習,不走極端,相信自己,如此一來我們才能不斷地在體驗市場的過程中,學到真正的理財知識。
『柒』 職場工薪族的理財方法有哪些
一個月僅有xxxx元的收入,該如何選擇理財方式?
做理財咨詢以來,這是最多人提問的一類問題了。如果你覺得自己在理財方面的自製力欠佳,知識儲備還不夠,或者是想要提升自己在理財方面的技能,首先在開頭給大家安利一個靠譜的 《理財訓練營》課程:報名《理財訓練營》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高效學理財!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工薪人士腳踏實地且高效的理財方式。
一、讓存款變得更多
那麼,理財的第一個步驟就是去存款,先攢下自己的首筆錢,然後再利用這筆錢去投資,這才是理財的正確方式。
我現在教你你52周存錢法,它是能夠保證你一年至少存下13780元的方法。
52周存錢法科學的定義就是存錢的人必須在一年52周內,每周存款10元,之後每周遞存10元,在第52周的時候,則是存下520元。
這樣一年算下來,到底會有多少錢呢?
10+20+30+40+50+…………+520=13780
起始金額雖然只有10元,一年下來竟然能存下13780元,資金的積累的力量是很強大的。
確實,第一周存下10元相當一部分人都覺得實在太簡單了,100元足以讓你開始了,當然你也可以索性從1000元入手。
結余多的錢可以存起來,剩的多的多存,剩的少的少存。
在存錢過程中,金額目標要適當,不要中途斷檔,也不要中途拿這筆錢拿出來使用。
大約你感覺這樣子省錢太艱苦,那每個月你可以從這部分存款中拿一個你想要的金額,讓自己的一個較奢華的願望得到滿足,做到簡簡單單、開開心心地理財。
如果你怕自己的存錢計劃堅持不下來,或者是對存完錢後應該投資什麼樣的理財產品而感到迷茫,那麼推薦你來加入理財訓練營:僅限50個名額!點擊參加《理財訓練營》提升自己業余賺錢的能力
二、錢少也能理財的方法
我們都曉得,投資銀行存款或者基金定投,大多數是使用閑錢,在緊急需要這筆錢的時候拿不出來,不僅會落入很尷尬的境地,還會耽誤很多功夫。
可如果手中資金並不寬裕,沒有富餘下來的錢以供投資,該怎麼辦呢?
接下來,學姐要把一個投資方法教給大家--十二投資法。
「十二投資法」的定義,就是每個月拿出一筆錢來投資一個固定期限的投資產品,從而得到最好的利益,並堅持每月都投資。
每個月按照這樣的方式堅持下去,強制性存一筆錢,而且都用在正常理財上,一年後,每個月除了能收到利息外,還會有一筆本金到賬。
這時,如果你需要很多資金,都可以用已到賬或者將要到賬的本金解決燃眉之急了。
倘若不急著花錢,這個本金和利息,加上本月預留的投資基金,都可以繼續投資。
學姐告訴你的這種方式不管是用在基金定投,還是用在銀行理財產品上都非常好用。
三、應該怎麼理財?
現在理財產品種類太多了,但沒關系,根本原則和技巧上卻是相通的,對於收入不是很多的朋友來說,那麼就可以從下面這幾個方向入手。
第一步要保證正常生活開支,即理財之前先要留出充足的現金流作為應急備用金。按照一般的情況,建議留下3個月的生活開支。
這筆錢大家也可以存放在支付寶或者微信零錢通裡面。
在手頭寬裕的情況下,其它的錢就可以用來投資了。
即使每個階層的人群在投入理財的成本上都有差異,但工薪階層的選擇也相差無幾。銀行理財、基金、股票和黃金是普通群眾所青睞的投資方式。
人們的抗風險能力不同,也就決定了他們對理財方式配置的不同,風險排序如下:
股票>股票基金>黃金>銀行理財>貨幣基金,風險越高收益越高。
其中,股票基金是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收益隨著風險增高,固收類的理財產品比較固定,二者不能比較,基金定投在風險上卻更低一些。
關於博取高利益的方式可以選擇風險較高的股票和股權投資,配置避險資產可以選擇黃金。
理論知識講完了,理財重點要靠實操,不然資料收藏再多也沒用,福利來襲!《理財訓練營》手把手帶你輕松穩健掘金,點擊報名
以上是我對《職場工薪族的理財方法有哪些》的回答,望採納~
點擊文中鏈接了解理財訓練營,讓你在理財的道路上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