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化學新課教學方法

化學新課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25 10:30:43

Ⅰ 化學科學教學方法是怎樣的

化學教學方法是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所採用的工作方式和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習方式。

化學教學活動由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四個因素組成,教學手段包括教學方法和教學物質條件。這幾個因素各有各的作用,它們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決定著教學活動的進行。但是在一個具體的班級,教師和學生是固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物質條件大體上也可以看做是固定的,只有教學方法是靈活易變的因素。

化學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和學校的物質條件,選擇或創造合適的教學方法,來保證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當然,如果教學方法不合適,就會事倍功半,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化學教學方法是化學教師發揮聰明才智、進行創造性勞動的重要領域,是化學教學改革的活躍因素。

目前教學法書刊上介紹的化學教學方法種類繁多,但由於分類的根據不同,常常是將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教學范疇混在一起,不便於對比研究它們的特點和使用條件。因此,有必要探溯它們的淵源,做出便於我們進行研究的分類。

我國和(前)蘇聯的教學論,常用分析法研究教學,把教學體系分解成課程教材、教學原則、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幾個因素,分別加以研究,然後在教學實際中綜合應用。按照這種方法劃分出來的化學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實驗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等。

西方國家的教學論,常用綜合法研究教學。它們提出的許多教學方法,如發現法、程序教學法、範例教學法、設計教學法等,不僅僅是教學方法,而且常常涉及教學原則,教學組織形式,甚至課程教材。實際上,這里提到的發現法,程序教學法等,各是一種教學體系。

用分析法或綜合法研究教學各有優點。後者比較合乎教學實際。因為教學本身就是一個綜合體,難以把課程教材、教學原則、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幾個因素截然分清,而且綜合研究又有利於處理好教學體系中各種因素的關系。因此,目前我國化學教學方法改革中新創造的教學方法多屬綜合法,例如「讀讀、議議、講講、練練」教學法,單元結構教學法等就是。分析法的優點是化繁為簡,化多因素為單因素,利於深入研究教學方法的特點和規律。也便於初學者掌握。

為了討論方便,我們把用分析法研究教學得出的化學教學方法叫做第一類化學教學方法;把用綜合法研究教學得出的化學教學方法叫做第二類化學教學方法。本節重點研究第一類化學教學方法。

Ⅱ 新課改初中化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思想品德課教師應認真鑽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外,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要從搞好課前預習,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教師巧設導語,巧妙設疑,培養思維,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通過形式多樣化來啟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培養學生興趣,使他們有獲取知識的要求和能力。
1.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工作是教與學的有機統一體。其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是為了學。 只有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需要、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使學生的知、情、意和個性得到全面、和諧地發展,學生的學習潛能才能得以充分地發揮。為此,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動」起來,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1 讓學生的腦動起來——「多思」。即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比校、抽象、概括。用恰當的「問題」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他們於「無疑」處生「疑難」,產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維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展。當然,「問題」要提得准確,有一定的難度,又能使學生感興趣。
1.2 讓學生的口動起來——「多說」。即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對學習中的問題敢於陳述己見,展開討論,以開拓思路、活躍氣氛。實際上,學生准備發言的過程,也就是思考、運用、鞏固、拓寬教材知識的過程。善於抓住教學中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問題」,及時組織討論。如講到「公民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時,進行「權利和義務是否可以放棄」的課堂討論等。這樣,既啟發了學生思維,又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1.3 讓學生的手動起來——「多做」。即鼓勵學生勤做學習筆記,寫預習提綱,編制試題,動手解答,以鞏固知識、加深理解。所謂「不動墨筆不讀書」。在課前安排預習,課堂督促筆記,課後布置適當的練習,根據教材內容,要求學生自己編寫試題,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2.課堂生動活潑,創設和諧氣氛
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品德理論本身抽象性、邏輯性很強,在教學中更要講究授課的藝術。
2.1 語言表達要生動幽默。在講授概念、闡述理論觀點時,語言表達切忌平鋪直敘,「風平浪靜」,而應有抑揚頓挫,要生動形象。可選擇幽默故事和繪畫等內容,寓教於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笑聲中接受思想品德觀點。
2.2 理論分析可藉助例證名言。講授理論觀點時,可從有趣的例證講起,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於加深對理性概念的理解和擴展。漢語中的許多成語、諺語、格言、詩詞名句,現實生活中的許多活生生的事例等,都包含著或直接表現著精深的道理。像「單則易折,眾則難摧」有力地揭示了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為惡小而為之」,包含了一般違法和犯罪的關系。通過這些名言的分析,能將學生帶入到一種理論情境之中。
2.3 教學手段應多種多樣。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學生的興趣, 採用錄音錄像、幻燈投影等多媒體教學,還可以通過講故事、舉事例、看圖解意,圖表分析、時事品德報告、小品表演等方法,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讓學生在聽、看、思、說、演多種器官的並用中,學懂、記牢、運用品德知識。
3.在差異化教學方法中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傳統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衡量學生優秀與否的標志是學生對思想品德知識的識記程度,也正是這種過於對思想品德課程知識性的定位,使得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陷入了單一的狀態中,也就出現了傳統意義下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的方法。然而,我們必須意識到,此類教學方法的運用,不但忽視了對學生思維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養,而且影響到了思想品德課堂結構的改革,成為課堂教學內容、方法及組織形式改革和優化的制約瓶頸。
差異化教學方法的實質是以新課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為基礎理論,突破性的把學生進行「分類」,「分類」的真正目的在於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開展教學。也就是說,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對思想品德知識了解的基礎之上獲得新的提高,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區」體驗自己的成長,從而提高每個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思想品德課程差異化的教學方式的基礎得益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學習體現的是學生學習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師從「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轉變。自主學習倡導的是把更多的學習時間留個學生,把更多的發揮空間還給學生的教學的理念。比如,我講到「公民的義務和權利」一課,在講這一課前,先讓學生知道,公民的含義,權利和義務的含義,如果單純的用抽象的文字去論述兩者的定義,那麼學生對兩者的定義的理解變在無形中增加了約束成分。
4.回歸生活,讓思想品德理論及時得到實踐
思想品德知識學習的內在意義在於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綜合素質、身心修養、價值觀念、思想品德的影響。眾所周知,中學生正處在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對自己人生的發展定位尚處在「雛形期」,因此,如何讓思想品德知識發揮出特有的導向和基礎作用,將對學生的成長產生重要的影響。讓思想品德課堂回歸生活的教學理念,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巧設生活場景,
通過教學過程中生活場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學生與課堂的粘著力,使課堂氣氛一直處在活躍的狀態。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開學生的理解的閘門,從而培養學生對思想品德知識的發散性思維。
5.思想品德知識點的遷移、拓展教學法
思想品德知識是學生的思想支柱,是開展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之一。思想品德知識點的遷移與拓展的教學法,是以思想品德知識的網路構建為基礎,因此首先要幫助學生構建一個比較系統和全面的基礎知識的結構框架,讓學生具備知識點的遷移與拓展的結構脈絡。然後採用關聯發散思維的方式從新編排教學內容,從學生認知的發展模式出發,提出知識拓展的方向。例如,在講「多彩情緒」一課時,提出這樣的提問:「情緒的影響因素有哪些?」「當人產生情緒時,人的身體各部分將發生什麼變化?」等一系列的問題,這樣,通過思想品德知識與生物知識的結合,讓學生對思想品德知識的了解更加深刻,對生物知識也有了突破性的認識。
總之,在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是教師培養學生的一種手段,學生懂得高效的學習方法和掌握對人生的認知規律才是思想品德教學的最終目的 ,要本著「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注重教學方法的研究,才能從根本上改觀品德課教學的面貌,提高教學質量。

Ⅲ 化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指導閱讀法:適用內容比較簡單,了解范疇的。實驗演示:實驗演示,加深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合作學習:分小組、分任務進行講解,由學生充當小老師進行講解。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知識掌握的程度不同,採用合適的教學,也要跟學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教無定法。

Ⅳ 初中化學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幾種化學教學方法:如講授、演示、實驗、練習、討論和自學輔導等.
根據初中化學教材內容,可採取下以教學方法:
1.提倡以實驗為主的「引導發現法」或「邊講邊實驗法」進行概念、理論知識的教學.
課堂上一般以實驗創設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問題意識,以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以探究問題為學習動力,在老師的引導啟發下進行分析問題、揭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對實驗現象和事實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從而發現、形成概念.例如,在學習質量守恆定律時,首先由教師演示測定白磷燃燒前後質量變化的實驗,然後由學生分組測定白磷燃燒前後質量的變化.通過多組學生的實驗事實導出質量守恆定律的內容.教師還可以藉助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從微觀去分析化學反應,揭示質量守恆定律的原理.這樣,從宏觀到微觀,從實踐到理論,自然形成,學生學習起來興趣高,學習內動力大,對理論問題認識清楚.
2.提倡採用「邊講邊實驗法」及「對比遷移法」進行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盡可能把一些實驗引入課堂中,採用「邊講邊實驗法」進行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這種方法是教師在傳授某種物質的性質時都要盡可能多地讓學生接觸實物,教師演示實驗時,要求學生注意觀察,提出問題,啟發學生自覺觀察的積極性,並要求觀察時認真細致,逐步培養觀察能力.有條件的要在演示實驗後,再讓學生親自做一遍實驗.例如在「氧氣的性質」的教學中,教師做好C,S,P和Fe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是學生認識氧氣化學性質的關鍵.當教師演示實驗後,可讓學生把學生實驗「氧氣的性質」放在課堂上做,以增強感性認識.當學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以後,教師可用「對比遷移法」引導學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內在聯系,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質、製法和用途間的聯系.
3.提倡用「講練結合法」進行化學用語、化學計算等的教學.
化學用語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化學用語和化學計算是初中的難點,教材在編排上注重難點的分散.因此對這些難點的教學適宜採用分散教學,宜採用教師精講、學生勤練的「講練結合法」,這種教學法避免教師「滿堂灌」的「注入式」教學,強調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教學活動.在化學用語的教學中,教師精講,提出練習任務,說明練習的目的和要求,並經常地讓學生寫每一個元素符號或化學方程式時要會聯想相應的實物和化學反應現象.在化學計算的教學中,教師要講明練習的方法並作出必要的示範,由學生獨立練習,教師進行分別輔導,練習之後學生相互交流或討論,相互啟發,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最後教師要在檢查練習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糾正和講解.另外化學計算的練習還要目的明確,題目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使學生的基礎知識得到鞏固,技能逐步完善.
4.提倡用以自學為主的「導讀法」、「討論法」進行敘述性內容的教學.
新教材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文字表述生動活潑,通俗易懂,且圖文並茂,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可以自己學懂,對於這種類型的教材內容,採用以自學為主、閱讀、討論、演講相結合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事先編制自學提綱,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學提綱自行閱讀,讀後解答自學提綱中提出的問題、練習題,然後學生互相討論矯正,教師在學生自學時巡迴輔導、重點指導、釋疑解難、收集信息.在學生相互矯正後,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共性問題進行點拔、啟發或講解,最後也可讓學生演講、小結.這種方法,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進行閱讀訓練.通過不斷地培養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可得到逐步提高.
5.靈活處理「家庭小實驗」和「選做實驗」、「常識性介紹」和「選學內容」等內容.
由於學校及家庭的實際條件限制,使一些「家庭小實驗」學生在家做時會產生困難.在教學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採取課內、學生與家庭相結合的方法,克服了困難,充分發揮「家庭小實驗」及「選做實驗」的優勢,又發揮了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Ⅳ 化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化學教學是有很多方法的,例如你可以加理論課也可以加實踐課,最好是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比較好。

Ⅵ 初中化學基本教學方法有哪些

要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量,必須根據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徵、化學生科的特點,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得到系統而牢固的化學知識,並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達到這一目的,應掌握好初中化學教學的基本方法。
一、講課清楚
1、概念清楚
化學概念是化學現象的抽象和概括,每一個概念,都有具體的內容和使用范圍,概念教學至關重要。因此,①注意概念的意義;②重視概念之間的相互關系;③注意概念的作用;④突出概念中的關鍵字、句,結合實例加以記憶。
2、實驗清楚
3、化學用語清楚
化學用語是描述、揭示各種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和變化規律的,具有簡明、直觀、概括性強的優點,要求學生熟練地掌握重要的常用元素符號、分子式、化學方程式等化學用語,達到會寫、會讀、會用,了解它們的化學意義,逐步熟練地掌握這些工具。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教學中應該分散難點,形象記憶,循序漸進,反復練習,書寫規范,靈活應用。
4、舉例清楚
教師所舉例題,一要有代表性,代表某種類型,代表某種類別;二要有針對性,為了使學生掌握某種方法或技巧,或糾正某種錯誤;三要題型新穎,富有啟發性,並要有一定的梯度。
教師在講解例題時,要注意到不同程度的學生,根據學生實際做到精、中、慢。
精:基礎知識、重點知識做到精講,突破難點,脈絡分明,方法靈活。
中:以中等程度的學生為基礎,兼顧兩頭,選用適當的選擇題,使全體學生的思維都得到發展。
慢:針對程度比較差的學生,教師在講解重點內容、疑難知識時的速度要放慢一些,要給學生有一定的思考時間,必要時要強調、重復。
二、聽課明白
教師把課講清楚了,學生不一定就明白了。因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共同活動的雙邊過程,學生學習積極性至關重要。因此,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從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不同,加強疏導和引導來提高教學效果。

Ⅶ 如何教好初中化學教師教學經驗

首頁 化學資訊 化學教學 正文
淺談如何教好初中化學
lxj5858 2014-10-17 04:30:00 136
在學校中,學生得到系統知識的主陣地是課堂,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其自身的存在的一些不足越來越凸現出來,轉變教育理念,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成為時代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強調,基礎教育的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改變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研究性、參與性、體驗性和實踐性學習,培養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促使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因此,新課標理念下的化學教學活動不應同於傳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活動模式是體現最新教學理念的關鍵。
一、利用化學特點,從開始培養學生興趣
當學生對一門學科有了興趣,那就有了巨大的求知動力。興趣的培養在於誘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因勢利導,引導他們及時排除不利於發展學生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習。初三學生剛接觸化學,開始會對化學頗有些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但當學到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往往會把化學視為「第二外語」或認為化學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有可能會使原有的興趣消失。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知識的分化,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轉變為穩定的、持久的興趣?為此,及時對學生進行化學史教育,講化學的發展和形成,結合書本及相關資料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秘的軼事等等。
二、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教學手段
1、合理運用合作學習形式。合作學習是化學學習的一種重要手段。新課程的實施中更注重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取進步,在互動合作中獲取知識應成為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同學之間相互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學中要教會把學生置於集體之中,處理好個人和集體的關系,學會合作學習。
2、合理運用探究式學習方式。科學探究活動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自然科學,在教學中,提倡和鼓勵學生通過化學實驗進行探究性學習,要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動手參與實驗操作,努力發揮化學實驗在探究性學習中的作用,激勵學生改進實驗方案,參與設計。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這節教學中,講述二氧化碳與水反應這一性質時,先把鹽酸滴到紫色石蕊試液中,然後又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讓學生去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試液變紅的原因。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後,學生通過猜想與假設,收集資料,設計實驗,交流討論等環節,最終得出了科學結論。這樣就成功地把書上的演示實驗轉變成了探究性實驗,從而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去發現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由被動接受式向互動探究式的轉變。
三、轉變評價試,激勵學生學習動機
1、變被動評價為學生主動評價。目前世界各國的教育評價逐步成為由教師、學生、家長、管理者,甚至包括專業研究人員共同參與的交互過程,這也是教育民主化、人性化發展進程的體現。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讓學生及家長共同參與到評價過程中來,一方面可以發展學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的進步。
2、加強對評價過程的重視,實現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中心的轉移。從過分關注結果逐步轉向對過程的關注。傳統的學習評價主要是終結性評價,它是面向過去的評價,往往表現為「一考定終身」;同時,這種評價往往只要求學生提供問題的答案,而對學生獲得答案的過程卻漠不關心,導致學生只重結論,忽視過程。而關注過程的形成性評價,則是面向未來、重在發展的評價。
3、加強師生、生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初中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與維持,很大程度上不是由於內在的學習需求,而是更多地藉助他人肯定、課堂氛圍等外在因素,因此,學習過程往往伴隨著濃厚的個人情緒,覺得有意義、有趣、得到了肯定、贊揚或鼓勵,他們就學得積極主動,反之,就消極、被動。這樣,課堂評價就成為調控學生,促進其發展的有效手段。而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下的評價方式,將由單一走向多元,教學中既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有學生對學生的評價,以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既注重過程性評價,也重視結果性評價。
四、充分利用教材,拓展化學課程資源
新課程要求教師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留給教師的空間很大,要求我們不僅能使用教材還要能駕馭教材、補充教材,開發一切可以開發的資源。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化學與人們生活越來越密切,日常生活就可以成為化學學習資源;只有將學生已有的生活知識和經驗設計成富有情趣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從熟悉的周圍事物中學習,理解知識,感受課堂知識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變「教科書是學生的世界」為「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這樣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我們的教學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是什麼」、「為什麼」上,還要更多地在「如何做」上下功夫,貼近學生的個體實際,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課程改革的最終目標是解放人,重視個體獨特的體驗,個性發展的需求。課堂教學是學生與教師共同構建的一種互動過程,它是開放的、動態的,有利於促進人的全面而又自由的發展的。作為新課程的實踐者,只有如此,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專業型社會實用人才。
作者:張振武
來源:233網校
相關推薦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老師的角色轉變應該如何做?任重而道遠
10-29
高中化學老師,只要做好一件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就不難進行
07-30
談2020年高考化學學科4種關鍵能力 在高考中的作用
04-15
初三化學教學心得
11-30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探析
11-26
更多

閱讀全文

與化學新課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石廠輸送帶的安裝方法 瀏覽:851
防爆棍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633
藍牙連接檢測設備方法 瀏覽:72
姬存希煥顏乳使用方法 瀏覽:786
鰻麥雞胸沙拉的食用方法 瀏覽:322
胸下肌鍛煉方法圖解 瀏覽:677
數字萬用表電容測量方法 瀏覽:590
電腦怎樣復原系統文件和設置方法 瀏覽:645
小產串門怎麼破解方法 瀏覽:439
電商拍照構圖方法和技巧 瀏覽:922
15乘以35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1
老人尿失禁治療方法 瀏覽:795
毛筆楷書快速練習方法 瀏覽:830
華為手機調節亮度方法 瀏覽:869
小班幼兒如何了解社區的方法 瀏覽:707
雙魚線的正確連接方法 瀏覽:757
野外接觸器接線方法視頻 瀏覽:450
win10解決限制大漠插件方法 瀏覽:48
鳥套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72
角磨機上鏈子的安裝方法 瀏覽: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