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水泥材料研究方法

水泥材料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21 13:54:17

❶ 水泥是被長期忽視的大型碳匯,是真的嗎

本研究採用生命周期評價和碳化模型方法,對水泥材料的二氧化碳吸收過程及影響因素進行研究。研究人員首次構建了水泥材料吸收二氧化碳的計算方法,他們將水泥材料分為混凝土、水泥砂漿、施工過程中的水泥廢料和水泥窯灰,量化了不同水泥材料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根據可靠的研究發現。

大概1930年至2013年,全球水泥行業二氧化碳排放量高達381億噸,而同期水泥材料的碳匯吸收量高達165億噸二氧化碳,材料被吸收回來,從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來看,大概在1994年之前,歐洲的水泥碳匯量最大,此後中國每年的碳匯量逐漸增加,所以從不同的水泥材料來看,水泥砂漿的碳匯最大。

❷ 請問,誰能告訴我水泥砂漿稠度如何測定拜託!

*水泥實際使用時絕大多數採用砂漿或砼,而且這些砂漿或砼的流動性各不相同,因此同一水泥在不同情況下使用時凝結硬化情況也不相同。為了建立水泥需水量可比標准和凝結時間的測定基準,採用了標准稠度凈漿的概念。
在1977年以前我國都用維卡法測定標准稠度用水量,1977年後增加了一種用試錐代替試桿的改進後的維卡儀來測定,它大大簡化了標准稠度用水量的測定工作量;2001年後又因ISO標准仍採用維卡法,我國標准中再次把維卡法作為標准法,試錐法為代用法。我認為在通常情況下仍採用試錐法為好。
大多數水泥標准稠度凈漿凝結時間與工程中實際使用時的凝結時間相關性良好,因此標准中採用標准稠度凈漿來測凝結時間,但也有的水泥相關性不好,如鋁酸鹽水泥,所以在2000年新標准中就採用標准稠度砂漿來測定凝結時間,其標准稠度用水量是標准稠度砂漿的用水量。
裝模後肯定需要振實!!

❸ 材料分析方法

材料分析方法:
1、化學分析:化學分析又稱經典分析,包括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兩部分,是根據樣品的量、反應產物的量或所消耗試劑的量及反應的化學計量關系,經計算得待測組分的含量。化學分析是鑒別材料中附加成分的種類、含量,是剖析材料組成、准確定量的必要手段。
2、差熱分析:熱分析是研究熱力學參數或物理參數與溫度變化關系分析的方法,可分性材料晶型轉變、熔融、吸附、脫水、分解等物理性質,在物理、化學、化工、冶金、地質、建材、燃料、輕紡、食品、生物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通過熱分析技術的綜合應用可以判斷材料種類、材料組分含量、篩選目標材料、對材料加工條件、 使用條件做出准確的預判,是材料分析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3、元素分析:元素分析是研究被測元素原子的中外層電子由基態向激發態躍遷時吸收或者放出的特徵譜線的一種分析手段,通過特徵譜線的分析可了解待測材料的元素組成、化學鍵、原子含量及相對濃度。元素分析針對材料中非常規組分進行前期元素分析,輔助和佐證色譜分析,是材料分析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4、光譜分析:光譜分析是通過對材料的發射光譜、吸收光譜、熒光光譜等特徵光譜進行研究以分析物質結構特徵或含量的方法,光譜分析根據光的波長分為可見、紅外、紫外、X射線光譜分析。利用光譜分析可以精確、迅速、靈敏的鑒別材料、分析材料分子結構、確定化學組成和相對含量。是材料分析過程中對材料進行定性分析首要步驟。
5、色譜分析:是材料不同組分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動相之間分配平衡的過程中,不同組分在固定相上相互分離,已達到對材料定性分析、定量的目的。根據分離機制,色譜分析可以分為吸附色譜、分配色譜、離子交換色譜、凝膠色譜、親和色譜等分析類別,通過各種色譜技術的綜合運用,可實現各種材料的組分分離、定量、定性分析。
6、聯用(介面)技術:通過不同模式和類型的熱分析技術與色譜、光譜、質譜聯用(介面)技術實現對多組分復雜樣品體系的分析,可完成組分多樣性、體系多樣性的材料精確、靈敏、快捷的組分、組成測試,是非常規材料剖析過程中不可或缺分析方法。

❹ 當代建築的水泥,是怎樣製造的,有哪些發明過程呢

水泥是建築當中的膠凝材料,現代水泥的發明可以追溯到1756年,我們常見的水泥主要成分是硅酸鹽,硅酸鹽通過水化反應後會凝結和硬化,與沙石結合成牢固的混凝土結構,其餘還有鋁酸鹽水泥、硫酸鹽水泥等等。

水泥號稱“當代建築的糧食”,水泥加上地球表面隨處可見的沙石,再與水混合後,就能形成牢固的混凝土結構,可以說水泥是建築行業中最偉大的發明,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現代水泥的發明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經歷了很多次的改進。

相關數據顯示,在2018年全球水泥產量39.5億噸,中國的水泥產量22.1億噸,佔了全球產量的56%;而2018年中國水泥的進口量大約為1360萬噸,出口量大約為460萬噸,相比產量而言並不多,所以國內水泥生產量基本被國內消化了,這也是我國基建發展的體現。

❺ 水泥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水泥原料由灰石、粘土、鐵礦粉按比例磨細混合,這時候的原料混合物叫生料。然後進行煅燒,一般溫度在1450度左右,煅燒後的產物叫水泥熟料。然後將熟料和石膏一起磨細,按比例混合,才稱之為水泥。這時候的水泥叫普通硅酸鹽水泥。

水泥的成分中石灰石是最便宜的,水泥與水混合,就形成一種有粘性的漿體,經過長時間的放置,無論是在空氣里還是在水裡,水泥都會變硬,這也是水泥在潮濕的環境下的容易變硬的原因。

水泥的歷史

1756年,英國工程師J.斯米頓在研究某些石灰在水中硬化的特性時發現:要獲得水硬性石灰,必須採用含有粘土的石灰石來燒制;用於水下建築的砌築砂漿,最理想的成分是由水硬性石灰和火山灰配成。這個重要的發現為近代水泥的研製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1796年,英國人J.帕克用泥灰岩燒制出了一種水泥,外觀呈棕色,很像古羅馬時代的石灰和火山灰混合物,命名為羅馬水泥。因為它是採用天然泥灰岩作原料,不經配料直接燒制而成的,故又名天然水泥。具有良好的水硬性和快凝特性,特別適用於與水接觸的工程。

1813年,法國的土木技師畢加發現了石灰和粘土按三比一混合製成的水泥性能最好。

❻ 水泥的主要原料

水泥的生產工藝,以石灰石和粘土為主要原料,經破碎、配料、磨細製成生料,喂入水泥窯中煅燒成熟料,加入適量石膏(有時還摻加混合材料或外加劑)磨細而成。
水泥英文名稱 cement

粉狀水硬性無機膠凝材料。加水攪拌後成漿體,能在空氣中或水中硬化,並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膠結在一起。水泥是重要的建築材料,用水泥製成的砂漿或混凝土,堅固耐久,廣泛應用於土木建築、水利、國防等工程。

cement一詞由拉丁文caementum發展而來,是碎石及片石的意思。水泥的歷史可追溯到古羅馬人在建築工程中使用的石灰和火山灰的混合物 。1796年英國人J.帕克用泥灰岩燒制一種棕色水泥,稱羅馬水泥或天然水泥。1824年英國人J.阿斯普丁用石灰石和粘土燒製成水泥,硬化後的顏色與英格蘭島上波特蘭地方用於建築的石頭相似,被命名為波特蘭水泥,並取得了專利權。20世紀初,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建築工程的要求日益提高,在不斷改進波特蘭水泥的同時,研製成功一批適用於特殊建築工程的水泥,如高鋁水泥,特種水泥等,水泥品種已發展到100多種。

水泥的生產工藝,以石灰石和粘土為主要原料,經破碎、配料、磨細製成生料,喂入水泥窯中煅燒成熟料,加入適量石膏(有時還摻加混合材料或外加劑)磨細而成。按用途及性能分為三大類:①通用水泥。用於一般土木建築工程,如硅酸鹽水泥(以硅酸鈣為主要礦物組成的水泥的統稱,國際上統稱為波特蘭水泥,包括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火山灰質、粉煤灰、混合硅酸鹽水泥等)。②專用水泥。用於某種專用工程,如油井水泥、型砂水泥等。③特種水泥。用於對混凝土某些性能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如快硬水泥、水工水泥、抗硫酸鹽水泥、膨脹水泥、自應力水泥等。水泥的性能必須符合國家標准規定的細度、凝結時間、安定性、強度、比重、水化熱、抗滲性、抗凍性、脹縮性、耐熱性和耐蝕性等指標。

水泥分類

水泥按用途及性能分為

1、通用水泥, 一般土木建築工程通常採用的水泥。通用水泥主要是指: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規定的六大類水泥,即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和復合硅酸鹽水泥。

2、專用水泥,專門用途的水泥。如:G級油井水泥,道路硅酸鹽水泥。

3、特性水泥,某種性能比較突出的水泥。如:快硬硅酸鹽水泥、低熱礦渣硅酸鹽水泥、膨脹硫鋁酸鹽水泥。

水泥按其主要水硬性物質名稱分為

(1) 硅酸鹽水泥,即國外通稱的波特蘭水泥;鋁酸鹽水泥;(3) 硫鋁酸鹽水泥;(4) 鐵鋁酸鹽水泥;(5) 氟鋁酸鹽水泥;(6) 以火山灰或潛在水硬性材料及其他活性材料為主要組分的水泥。

水泥按需要在水泥命名中標明的主要技術特性分為:

(1) 快硬性:分為快硬和特快硬兩類;

(2) 水化熱:分為中熱和低熱兩類;

(3) 抗硫酸鹽性:分中抗硫酸鹽腐蝕和高抗硫酸鹽腐蝕兩類;

(4) 膨脹性:分為膨脹和自應力兩類;

(5) 耐高溫性:鋁酸鹽水泥的耐高溫性以水泥中氧化鋁含量分級。 四、水泥命名的一般原則:

水泥的命名按不同類別分別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礦物、混合材料、用途和主要特性進行,並力求簡明准確,名稱過長時,允許有簡稱。

通用水泥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礦物名稱冠以混合材料名稱或其他適當名稱命名。

專用水泥以其專門用途命名,並可冠以不同型號。

特性水泥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礦物名稱冠以水泥的主要特性命名,並可冠以不同型號或混合材料名稱。

以火山灰性或潛在水硬性材料以及其他活性材料為主要組分的水泥是以主要組分的名稱冠以活性材料的名稱進行命名,也可再冠以特性名稱,如石膏礦渣水泥、石灰火山灰水泥等。

主要水泥產品的定義

1、 水泥:加水拌和成塑性漿體,能膠結砂、石等材料既能在空氣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的粉末狀水硬性膠凝材料。

2、 硅酸鹽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爐礦渣、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硅酸鹽水泥,分P.I和P.II,即國外通稱的波特蘭水泥。

3、 普通硅酸鹽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普通硅酸鹽水泥(簡稱普通水泥),代號:P.O。

4、 礦渣硅酸鹽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粒化高爐礦渣和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 稱為 礦渣硅酸鹽水泥,代號:P.S。

5、 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火山灰質混合材料和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代號:P.P。

6、 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粉煤灰和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粉煤灰硅酸鹽水泥,代號:P.F。

7、 復合硅酸鹽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兩種或兩種以上規定的混合材料和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復合硅酸鹽水泥(簡稱復合水泥),代號P.C。

8、 中熱硅酸鹽水泥:以適當成分的硅酸鹽水泥熟料、加入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具有中等水化熱的水硬性膠凝材料。

9、 低熱礦渣硅酸鹽水泥:以適當成分的硅酸鹽水泥熟料、加入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具有低水化熱的水硬性膠凝材料。

10、 快硬硅酸鹽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加入適量石膏,磨細製成早強度高的以3天抗壓強度表示標號的水泥。

11、 抗硫酸鹽硅酸鹽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加入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抗硫酸鹽腐蝕性能良好的水泥。

12、 白色硅酸鹽水泥:由氧化鐵含量少的硅酸鹽水泥熟料加入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白色水泥。

13、 道路硅酸鹽水泥:由道路硅酸鹽水泥熟練,0%~10%活性混合材料和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道路硅酸鹽水泥,(簡稱道路水泥)。

14、 砌築水泥:由活性混合材料,加入適量硅酸鹽水泥熟料和石膏,磨細製成主要用於砌築砂漿的低標號水泥。

15、 油井水泥:由適當礦物組成的硅酸鹽水泥熟料、適量石膏和混合材料等磨細製成的適用於一定井溫條件下油、氣井固井工程用的水泥。

16、 石膏礦渣水泥:以粒化高爐礦渣為主要組分材料,加入適量石膏、硅酸鹽水泥熟料或石灰磨細製成的水泥。

水泥窯的類型和作用

水泥窯目前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窯筒體卧置(略帶斜度),並能作回轉運動的稱為回轉窯(也稱旋窯);另一類窯筒體是立置不轉動的稱為立窯。 水泥回轉窯的類型即特點:

水泥工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生產方法和不同類型的回轉窯,按生料制備的方法可分為干法生產和濕法生產,與生產方法相適應的回轉窯分為干法回轉窯和濕發回轉窯兩類。由於窯內窯尾熱交換裝置不同,又可分為不同類型的窯。回轉窯的分類大致如下:

1、 濕法回轉窯的類型:

用於濕法生產中的水泥窯稱濕法窯,濕法生產是將生料製成含水為32%~40%的料漿。由於制備成具有流動性的泥漿,所以各原料之間混合好,生料成分均勻,使燒成的熟料質量高,這是濕法生產的主要優點。

2、 干法回轉窯的類型:

干法回轉窯與濕法回轉窯相比優缺點正好相反。干法將生料製成生料乾粉,水分一般小於1%,因此它比濕法減少了蒸發水分所需的熱量。中空式窯由於廢氣溫度高,所以熱耗不低。干法生產將生料製成乾粉,其流動性比泥漿差。所以原料混合不好,成分不均勻。

水泥立窯的類型即特點

我國目前使用的立窯有兩種類型:普通立窯和機械立窯。

普通立窯是人工加料和人工卸料或機械加料,人工卸料;機械立窯是機械加料和機械卸料。機械立窯是連續操作的,它的產、質量及勞動生產率都比普通立窯高。 根據建材技術政策要求,小型水泥廠應用機械化立窯,逐步取代普通立窯
水泥生產中的質量控制及標准

水泥生產質量管理主要有二個方面:一方面是控制主機設備—窯、磨在指標控制范圍內的正常運轉;另一方面是管理好各種庫,原料、煤、生料、熟料、水泥各庫內物料的數量與質量,掌握進庫與出庫,保證生產的正常運轉。確定質量控制點和控制指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一定要從本廠工藝流程和設備的具體情況出發,制定合理的、可行的方案,才能更好地指導生產。

❼ 水泥如何製作

水泥的生產,一般可分生料制備、熟料煅燒和水泥製成等三個工序,整個生產過程可概括為「兩磨一燒」。

1,生料粉磨,分干法和濕法兩種。干法一般採用閉路操作系統,即原料經磨機磨細後,進入選粉機分選,粗粉迴流入磨再行粉磨的操作,並且多數採用物料在磨機內同時烘乾並粉磨的工藝,所用設備有管磨、中卸磨及輥式磨等。濕法通常採用管磨、棒球磨等一次通過磨機不再迴流的開路系統,但也有採用帶分級機或弧形篩的閉路系統的。

2,熟料煅燒,煅燒熟料的設備主要有立窯和回轉窯兩類,立窯適用於生產規模較小的工廠,大、中型廠宜採用回轉窯。

3,水泥粉磨,水泥熟料的細磨通常採用圈流粉磨工藝(即閉路操作系統)。為了防止生產中的粉塵飛揚,水泥廠均裝有收塵設備。電收塵器、袋式收塵器和旋風收塵器等是水泥廠常用的收塵設備。

由於在原料預均化、生料粉的均化輸送和收塵等方面採用了新技術和新設備,尤其是窯外分解技術的出現,一種干法生產新工藝隨之產生。採用這種新工藝使干法生產的熟料質量不亞於濕法生產,電耗也有所降低,已成為各國水泥工業發展的趨勢。

(7)水泥材料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濕法生產:

將原料加水粉磨成生料漿後,喂入濕法窯煅燒成熟料的方法。也有將濕法制備的生料漿脫水後,製成生料塊入窯煅燒成熟料的方法,稱為半濕法,仍屬濕法生產之一種。

濕法生產具有操作簡單,生料成分容易控制,產品質量好,料漿輸送方便,車間揚塵少等優點,缺點是熱耗高(熟料熱耗通常為5234~6490焦/千克)。

參考資料:

水泥--網路

❽ 水泥是誰製造出來的,經歷了怎樣的發明過程

作為一種在現代建築工程中經常運用到的建築材料,水泥的用處可以說是十分廣泛。水泥最早是由一個英國的工程師斯米頓發明的。在18世紀的50年代,工程師斯米頓被任命建造燈塔。普通的燈塔材料受到海水的沖刷會損壞,所以斯米斷不斷尋找能夠經受海水侵蝕的建築材料。在他的研究中,他發現石灰石中加上粘土並經過一定的處理後,形成的砂漿有很高的硬度,斯米頓的研究成果為後面幾十年間各個國家對水泥的研究都奠定了基礎,隨著各種水泥的問世,建築行業發展的也就更快了。

水泥的品質也會影響建成的建築質量,所以採用質量好的水泥是很重要的。可以通過查看水泥的外包裝來判斷水泥的品質好壞,一般正規廠商出產的水泥都有齊全的各種標識。另外,還可以看看水泥的顏色,呈灰白色的就是正常的水泥,如果是有其他的顏色或者顏色過深,則水泥可能混合了其他的雜質。

❾ 檢驗水泥安定性倒底用煮沸法還是壓蒸法

C-BM行業標准資料庫
記錄號 66
資料庫 水泥標准
標准名稱 水泥壓蒸安定性試驗方法
標准類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標准名稱(英) Autoclave method for soundness of portland cenment
標准號 GB/T 750-92
標准發布單位 國家技術監督局批准
標准發布日期 1992-09-28
標准實施日期 1993-06-01實施

標准正文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本標准規定了水泥壓蒸安定性試驗方法的儀器、操作方法和結果評定等。本標准適用於測定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等主要因方鎂石水化可能造成的水泥體積不均勻變化,也適用於其他指定採用本瓢準的水泥產品。 2引用標准 GB 177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 GB 751水泥膠砂干縮試驗方法 GB 1356水泥標准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驗方法 GB 3350.2水泥物理檢驗儀器膠砂振動台 GB 3350.8水泥物理檢驗儀器水泥爭漿攪拌機 3方法原理在飽和水蒸氣條件下提高溫度和壓力使水泥中的方鎂石在較短的時間內絕大部分水化,用試件的形變來判斷水泥漿體積安定性。 4術語壓蒸:是指在溫度大於100℃的飽和水蒸氣條件下的處理工藝。為了使水泥中的方鎂石在短時間里水化,用215.7℃的飽和水蒸氣處理3h,其對應壓力為2.0MPa。 5儀器 5.1 25mm×25mm×280mm試模、釘頭、搗棒和比長儀符合GB 751要求。 5.2水泥凈漿攪拌機符合GB 3350.8要求。 5.3沸煮箱符合GB 1346中3.3條要求。 5.4壓蒸釜為高壓水蒸氣容器,裝有壓力自動控制裝置、壓力表、安全閥、放汽閥和電熱器。電熱器應能在最大試驗荷載條件下,45 ̄75min內使鍋內蒸汽壓升至表壓2.0MPa,恆壓時要盡量不使蒸汽排出。壓力自動控制器應能使鍋內壓力控制在2.0±0.05MPa(相當於215.7±℃)范圍內,並保持3h以上。壓蒸釜在停止加熱後90min內能使壓力從2.0MPa降至0.1MPa以下。放汽閥用於加熱初期排除鍋內空氣和在冷卻期終放出銷售員催剩餘水汽。壓力表的最大量程為4.0MPa ,最小分度值不得大於0.05MPa。壓蒸釜蓋上還應備有溫度測量孔,插入溫度計後能測出釜內的溫度。 6試樣 6.1試樣應通過0.9mm的方孔篩。 6.2試樣的沸煮安定性必須合格。為減少f-CaO對壓蒸結果的影中央委員,允許試樣攤開在空氣中存放不超過一周再進行壓蒸試件的成型。 7試驗條件成型試驗室、拌和水、濕氣護箱應符合GB 177中3.1,3.2條規定。成型試件前試樣的溫應在 17 ̄25℃范圍內。壓蒸試驗室應不與其他試驗共用,並備有通風設備和自來水源。試件長度測量應在成型試驗室或溫度恆定的試驗室里進行,比長儀和校正桿都應與試驗室的溫度一致。 8試件的成型 8.1試模的准備:試驗前在試模內塗上一薄層機油,並將釘頭裝入模槽兩端的圓孔內,注意釘頭外露部分不要沾染機油。 8.2水泥標准筒度凈漿的制備:每個水泥樣應成型二條試件,需稱取水泥800g,用標准稠度水量拌制,其操作步驟按GB 1356中6.4條進行。 8.3試體的成型:將已拌和均勻的水泥漿體,分二層裝入已准備好的試模內。第一層漿體裝入高度約為試模高度的五分之三,先以小刀劃實,尤其釘頭兩側應多插幾次,然後用23mm×23mm搗棒由釘頭內側開始,即在兩釘頭尾部之間,從一端向另一端順序地搗,壓10次,往返共搗壓20次,由用缺口搗捧在釘頭兩側各搗壓2次,然後再裝入第二層漿體,漿體裝滿試模後,用刀劃勻,刀劃之深度應透過第一層膠砂表面,再用搗棒在漿體上順序地搗壓12次,往返共搗壓24次。每次搗壓時,應先將搗棒接觸漿體表面,再用力搗壓。搗壓必須均勻,不得打擊。搗壓完畢將剩餘漿體裝到模上,用刀抹平,放入濕氣養護箱中養護3 ̄5h後,將模上多餘漿體颳去,使漿體面與模型邊平齊。然後記上編號,放入濕汽養護箱中養護至成型後24h脫模。註:在出廠檢驗中,允許用附錄A(補充件)的試模和成型方法來試件,但當結果有義時,應以25mm×25mm×280mm試件的結果為准。 9試件的沸煮 9.1初長的測量:試件脫模後即測其初長。測量前要用校正桿校正比長儀百分表零讀數,測量完畢也要核對零讀數,如有變動,試件應重新測量。試件在測長前應將釘頭擦乾凈,為減少誤差,試件在比長儀中的上下位置在每次測量時應保持一致,讀數前應左右旋轉,待百分表指針穩定時讀數(L0),結果記錄至0.001mm。 9.2沸煮試驗:測完初長的試件平放在沸煮箱的試架上,按GB 1346沸煮安定性試驗的制度進行沸煮。如果需要,沸煮後的試件也可進行測長。 10試件的壓蒸 10.1沸煮後的試件應在四天內完成壓蒸。試件在沸煮後壓蒸前這段時間里應放在20±2℃的水中養護。壓蒸前將試件在室溫下放在試件支架上。試件間應留有間隙。為了保證壓蒸時壓蒸釜內始終保持飽和水蒸氣壓,必須加入足量的蒸餾水,加入里一般為鍋容積的7% ̄10%,但試件應不接觸水面。 10.2在加熱初期應打開放汽閥,讓釜內空氣排出直至看見有蒸汽放出後關閉,接著提高釜內溫度,使其從加熱開始經45 ̄75min達到表壓2.0±0.05MPa,在該壓力下保持3h後切斷電源,讓壓蒸釜在90min內冷卻至釜內壓力低於0.1MPa。然後徽開放汽閥排出釜內剩餘蒸汽。壓蒸釜內的操作應嚴格按有關規程和本標准附錄B(補充件)進行。 10.3打開壓蒸釜,取出試件立即置於90℃以上的熱水中,然後在熱水中均勻進注入冷水,在 15min內使水溫降至室溫,注入水時不要直接沖向試件表面。再經15min取出試件擦凈,按本標准 9.1條方法測長(L1)。如發現試件彎曲、過長、龜裂等應作記錄。 11結果計算與評定 11.1結果計算水泥凈漿試件的膨脹率以百分數表示,取二條試件的平均值,當試件的膨脹率與平均值相差超過±10%時應重做。試件壓蒸膨脹率按下試計算:L1-L0LA=—————×100L式中:LA——試件壓蒸膨脹率,%;L——試件有效長度,250mm;L0——試件脫模後初長讀數,mm;L1——試件壓蒸後長度讀數,mm。結果計算至0.01%。 11.2結果評定當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的壓蒸膨脹率不大於0.50%,硅酸鹽水泥壓蒸膨脹率不大於0.80%時,為體積安定性合格,反之為不合格。附錄A 25mm×25mm×146mm試件試驗方法 (補充件)A1本附錄規定了25mm×25mm×146mm壓蒸試件的試驗方法。A2儀器A2.1試模、釘頭和模套試模為二聯式,如圖A1所示,由金屬材料製成,各組件可以拆卸並打有編號,試模模槽有效尺寸為25mm×25mm×146mm,端板具有安置測量釘頭的圓孔,圓孔位置應保證測量釘頭在試件的中心線上。測量釘頭用不銹鋼或其他硬質不銹材料製成,形狀規格如圖A2,釘頭固定在試模上後,釘頭內側之間距離為190±2mm,釘頭深入試模深度為7±1mm。模套由鋼材製成,用於成型時擋料和固定試模用,結構尺寸如圖A3所示。A2.2水泥凈漿攪拌機符合GB 3350.8的要求。A2.3膠砂振動台符合GB 3350.2的要求。A2.4沸煮箱符合GB 1356中3.3條的要求。A2.5壓蒸釜符合本標准5.4條的要求。A2.6比長儀由百分表和支架組成,並附有校正桿(結構如圖A4所示)。百分表的量程為0 ̄10mm,最小分度值為0.01mm。校正桿長度160mm,用熱脹系數較小的特定合金鋼製成,兩端加工成與測量釘頭同樣大小的球面。中間後握處應包的橡膠或其他隔熱材料,並瓢有立向標記。A3試件的成型A3.1試模的准備:試驗前在試模內塗上一薄層機油,並將釘頭裝入模槽兩端的圓孔內,注意釘頭外露部分不要沾染機油。A3.2水泥標准稠度凈漿的制備:每個水泥樣應成型二條試件,需稱取水泥500g,用瓢准筒度水量拌制,其操作步驟按GB 1346中6.4條進行。A3.3試件的成型:在制備標准稠度凈漿的同時將裝好釘頭的試模連同模套卡緊在振動台的工作位置上,將拌好的水泥漿一次裝入試模內用小刀攤平,開動振動台並用小刀沿試模長度方向來回劃動,使漿體表層趨於平整並充滿試模邊角,勸操作應在啟動後80s內完成。振動2min後去掉摸套取下試模,放入濕箱中養護至終凝後取出刮平、編號,然後放回濕箱中養護至成型後 24±2h脫模。A4試件的沸煮和壓蒸同本標准第9,10章。A5結果計算與評定同本標准第11章,但試件有效長度(L)為120mm。附錄B安全注意事項(補充件) B1在壓蒸試驗過程中將溫度計與壓力表同時使用,因為溫度和飽和蒸汽壓力具有一定的關系,同使用應可及時發現壓力表發生的故障,以及試驗過程中由於壓蒸釜內水分損失而造成的不正常的情況。 B2安全閥應調節至高於壓蒸試驗工作壓力的10%,即約為2.2MPa;安全閥每年至少檢驗二次,檢驗時可以用壓力表檢驗設備,也可以調節壓力自動控制器,使壓蒸釜達到2.2MPa,此時安全閥應立即被頂開。注意安全閥放汔方向應背向操作者。 B3在實際操作中,有可能同時發生以下故障:自動控制器失靈;安全閥不靈敏;壓力指針驟然指示為零,實際上已超過最大刻度從反方向返至零點,如發現這些情況,不管釜內壓力有多大,應立即切斷電源,並採取安全措施。 B4當壓蒸試驗結束放汽時,操作者應站在背離放汽閥的方向,打開釜蓋時,應戴上石棉後套,以免燙傷。 B5在使用中的壓蒸釜,有可能發生壓力表表針折回試驗的初始位置或開始點,此時未必表示壓力為零,釜內可能仍然保持有一定的壓力,應找出原因採取措施。附加說明:本標准由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提出。本標准由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院技術歸口。本標准由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院水泥科學科學研究所負責起草。本標准主要起草人張大同、陳萍、趙福欣、顏碧蘭。

❿ 水泥是怎樣弄出來的

硅酸鹽類水泥的生產工藝在水泥生產中具有代表性,是以石灰石和粘土為主要原料,經破碎、配料、磨細製成生料,然後喂入水泥窯中煅燒成熟料,再將熟料加適量石膏(有時還摻加混合材料或外加劑)磨細而成。

生料粉磨分干法和濕法兩種。干法一般採用閉路操作系統,即原料經磨機磨細後,進入選粉機分選,粗粉迴流入磨再行粉磨的操作,並且多數採用物料在磨機內同時烘乾並粉磨的工藝,所用設備有管磨、中卸磨及輥式磨等。

濕法通常採用管磨、棒球磨等一次通過磨機不再迴流的開路系統,但也有採用帶分級機或弧形篩的閉路系統的。

(10)水泥材料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水泥歷史

1756年,英國工程師J.斯米頓在研究某些石灰在水中硬化的特性時發現:要獲得水硬性石灰,必須採用含有粘土的石灰石來燒制;用於水下建築的砌築砂漿,最理想的成分是由水硬性石灰和火山灰配成。這個重要的發現為近代水泥的研製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20世紀,人們在不斷改進波特蘭水泥性能的同時,研製成功了一批適用於特殊建築工程的水泥,如高鋁水泥,特種水泥等。全世界的水泥品種已發展到100多種,2007年水泥年產量約20億噸。

中國在1952年制訂了第一個全國統一標准,確定水泥生產以多品種多標號為原則,並將波特蘭水泥按其所含的主要礦物組成改稱為矽酸鹽水泥,後又改稱為硅酸鹽水泥至今。

閱讀全文

與水泥材料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蟲牙土方法怎麼治 瀏覽:291
水膠體敷料使用方法 瀏覽:828
粉絲的訓練方法 瀏覽:777
鋁蓋發霉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317
做生意都有哪些賺錢的方法 瀏覽:441
黃金三角手臂鍛煉方法 瀏覽:12
根號15在數軸上的表示方法圖片 瀏覽:913
語音提示器安裝方法 瀏覽:204
c32漏電保護空開連接方法 瀏覽:367
附件炎有哪些治療方法 瀏覽:335
36x198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258
高阻計使用方法 瀏覽:951
水質超標的解決方法 瀏覽:575
英語大師教學方法 瀏覽:155
男性眼袋怎麼消除簡單方法 瀏覽:907
鈦金條有幾種安裝方法好看 瀏覽:829
披薩餅的製作方法和視頻 瀏覽:387
青田玉鑒別方法 瀏覽:914
魅族3夜間模式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74
如何清理水垢的好方法 瀏覽: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