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膠卷相機怎麼用
相機的基本工作原理
膠卷是用來記錄光的,因此它們是見不得光的!而 相機 本身,就是一個「暗盒」。膠卷在其中是一點光都見不到的。當我們需要拍東西時,我讓膠捲去見光,這就是「拍照」最基本的原理。
因此,相機就是「捕捉光的機器」。(無論數碼還是膠卷,都是如此)
那麼相機要如何捕捉光呢?這就需要兩個東西:鏡頭和快門。這也涉及到傳統相機的兩大核心技術:光學和機械。
鏡頭把我們需要捕捉的光,投射到機器里,這個過程就叫做「對焦」,這涉及很復雜的光學知識,以後再說。簡單來說,鏡頭讓圖像呈現到相機里。
接下來就是捕捉了,相機打開快門,讓膠卷感受到光,然後關上。由鏡頭捕捉到的光就在電光火石之間,記錄在膠卷上了。
這樣,一張照片就拍好了。
曝光,快門速度與光圈
我們上面說的這一系列過程,就叫做「曝光」,也就是讓膠片感受光,記錄光。
數碼相機也是一樣,只不過他們用來感受光,記錄光的東西換成了感測器,而不再是膠卷。
但是,並不是曝光我們就能得到滿意的照片,因為光是有數量的,有多少的。如果我們捕捉得太多,那麼照片就亮了,而如果我們捕捉得太少,照片又會變暗。我們如何控制「光的捕捉量」呢?
這里就涉及兩個部件:鏡頭上的光圈和機身上的快門。
任何相機鏡頭的原理都是「小孔成像」,但是這個孔的大小是可以調節的,孔越大,能夠獲得的光就越多,反之越少。然而孔又和清晰度有關,孔越小,越清晰,景深越大,孔越大,越模糊,景深越小。
而快門的速度是可以調節的,快門越慢,也就是說打開的時間越長,膠卷捕捉光的時間就越長,那麼自然能夠捕捉到更多的光,反之亦然。
於是,光圈和快門形成一種合適的比例時,我們就能夠得到最合適的「光捕捉量」。
光圈大小示意圖
快門轉盤示意圖(自動相機的快門由電子控制,大多沒有這個轉盤)
測光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要拍照,我們又怎麼能知道什麼是合適的「光捕捉量」呢?我們要怎麼調節快門速度和光圈呢?人眼能不能測?能,但是需要長期的經驗,而且肯定不準。因此,我們需要「測光」。
有的膠卷相機自帶測光功能,而有些則沒有這個功能,比如徠卡 M3 之類的。這時,就需要測光表來輔助測光了。當然,你也可以用數碼相機,或者有測光功能的相機來測光。
機械相機和自動相機
有了上面那些基礎,我們可以聊聊機械相機和自動相機了。
照相機一開始都是機械的,快門是一個機械部件,不需要電池的,因此,機械相機拍照,是不需要電的,是純粹的「光學 + 化學反應」。
人類都是懶惰的,那麼能不能通過電子技術把相機搞得自動一點呢?當然可以!這就是所謂的「相機自動化」。
相機的自動化和數碼化是兩回事,在膠卷時代,就已經有各種全自動的相機了,包括佳能的 EOS 系列。
機械相機的光圈,快門速度需要自己調節,全手動。
自動相機則分成三種。最基本的是 A 檔相機,這種相機的快門速度是電子控制的,可以和機器測光聯動完成「自動快門速度」,但這種相機的光圈還需要手動控制,而且一般沒有自動對焦功能。
第二種是有 A 檔,而且有自動對焦功能的 相機 。日本相機在 1980 年代末已經開發出了成熟的自動對焦系統。但是這種相機的光圈還是機關式的,很多時候仍然需要手動調節,比如尼康的 D 頭系列。
第三種就是全自動相機,鏡頭對焦和光圈開合由超聲波馬達控制,和現在的數碼相機操縱起來別無二致,主要就是佳能的 EOS 膠卷機。
SMAP
smap 是自動相機的 4 種模式,也是 4 種專業模式。
M 檔,完全自己控制快門速度和光圈大小。
A 檔(佳能為 AV 檔),自己控制光圈大小,機器自動控制快門速度。
S 檔(佳能為 TV 檔),自己控制快門速度,機器自動控制光圈大小。
P 檔,相機控制快門速度和光圈大小,但自己可以選擇數據比率。(比如光圈 4 ,快門 125 和光圈 8 ,快門 60 都能獲得同樣的曝光時,自己可以選擇要哪組)
『貳』 熱感應相機到底怎麼用顏色分別代表什麼
使用方法:
避開鏡頭前的雜物和小灌木、蒿草之類的遮擋物,鏡頭盡量不要對著易晃動矛草樹葉,竹林等。以免風吹動枝葉晃動而改變紅外感溫器對溫度變化的感應,這些因素容易錯誤觸發相機拍攝,致使相機連續拍照耗盡電源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一旦持續大風,引起竹林及枝葉等晃動而不斷觸發相機,導致拍攝大量無價值照片。相機安放位置可根據所拍攝的對象來確定安放的高度角度。
巴相機安裝在順著動物的獸徑、水源等動物經常出沒的地方。應根據動物留下的食痕、足跡、蹭跡、卧跡、糞便及具體生態環境等因素,盡量將相機放置在動物取食、休息場所及動物活動的通道上,選擇在動物通道上放置時。
相機的鏡頭盡量順著通道方向放置,延長在相機鏡頭前通過的時間,多拍幾張增加我們對種群個體的鑒定,根據需要,可設1-3張連拍,可在不同角度和位置再增加1-2部相機。注意檢查相機的設置 是否正確。設備的參數設置,一定要 按照項目要求設置,從設備外殼到相機的參數。
尤其注意常犯的低級錯誤:時間設置,一定要分開好AM和PM(或者是24小時制)。在確定設置無誤後放置,以減少無效工作和內業資料分析工作量,仔細檢查時間戳設置是否開啟避免所拍照片上無時間顯示。
放置相機位置要隱蔽,避兔陽光直射,在安放設備時應注意避免陽光照射到設備和樹葉的影子投射到設備。在設備調試安裝完畢後,按要求拍攝一張工作參照對比照片,在完成該項操作後應當在鏡頭前取走用來做參照的物體。亦可人在鏡頭前走動一下,看所拍照片角度等是否符合需要。
熱感應相機工作原理:
當發熱體進入紅外感應相機的輔應區域時,相機通過紅外感應模塊觸發相機啟動,如發熱體進入主感應區域後,相機就會拍照或錄像,然後保存到存儲卡中。
如發熱體不進入主感應區域,相機將進入休眠狀態。如果發熱體直接進入主感應區域,將直接觸發相機啟動進行拍照或錄像。
『叄』 單反相機基本技巧
數碼單反相機攝影技巧 一、裝卸鏡頭方法
單反相機鏡頭和機身之間的連接是通過一個叫卡口的東西來實現的,一般都是內三刀或者外三刀式,為了防止鏡頭從機身上脫落,都設有鎖定卡榫。不同廠家生產的相機不同,鎖定裝置的位置及操作方法也略有不同,使鏡頭的裝卸存在差異,例如尼康的F卡口是內三刀,逆時針旋轉安裝,而佳能的EF卡口則是內三刀順時針旋轉安裝,而且鏡頭插入時定位點的初始位置也是有區別的。
為什麼要使用旋轉卡口。最初的可更換鏡頭的相機鏡頭與機身的連接是採用螺口的方式,就像螺絲擰進螺母一樣(例如影響范圍巨大的M42螺口),隨著時間的推移,螺口變得不適應新的用戶需求了,比如螺口基本無法實現全開光圈測光,收縮光圈拍攝的需求,而這是卡口單反相機最基本的功能,於是,卡口就應運而生了。
安裝鏡頭的時候要細心操作,在卸下鏡頭的過程中更要小心,向外拔出鏡頭時一定要垂直,否則不僅不易拔出,也易損傷鏡筒或機身卡口。旋轉鏡頭時手應握持鏡頭的鏡筒部位,不宜握持光圈環或調焦環、變焦環。裝鏡頭應將鏡頭上的紅點和機身上的紅點對准後插入,按要求的方向旋轉到底,並聽到鎖定的「咔嗒」聲為止。
在風沙和灰塵較大的環境下,盡可能不要更換鏡頭,以免沙塵進入反光鏡箱,既有可能沾到CCD上,也有可能進入活動部件中導致磨損加劇甚至故障。如果一定要在惡劣環境中換鏡頭,那麼把機身翻過來,卡口對著下方裝卸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沙塵的進入,換下來的鏡頭應當盡快蓋好前後蓋放如包內或者鏡頭筒中。
二、用好感光度ISO
ISO,俗稱感光度,在傳統相機使用的膠卷包裝上都能明確看出ISO值,如ISO 100、ISO 200、ISO 400等等。通過調節ISO值,可以使數碼相機的感光敏感度改變。在同一條件下(曝光量一定),ISO越高,感光速度越快,曝光需要的時間越短。也就是說在相同環境,相同快門光圈的拍攝情況下,如果ISO值設定得越高,那麼拍攝出的數碼照片亮度也越大。調節ISO
選購好了一款數碼相機,現在就可以開始進行拍攝了。想要拍攝出精美的數碼照片,那麼就需要根據場景的需要,選擇不同的拍攝模式,還需要注意感光度的大小、白平衡的選擇、控制虛化背景、構圖的框架、光線的方向、側光點的選擇。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該如何拍攝照片。
1.高感光度的作用
既然ISO的提高可以有效減少CCD感光時間,那麼這就為我們在弱光下的拍攝提供了方便。因為通常在弱光或夜晚拍攝時會需要較長的曝光時間。一旦曝光時間過長,手的抖動就容易對拍攝清晰度產生影響,唯一的辦法就是使用三角架來固定相機。但畢竟對於大部分用戶來說,隨時攜帶一個三角架出去娛樂可不是一件方便的事。另外有時是一些發生在夜晚的突發事件,要想獲得較亮的拍攝效果,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採用高ISO值,這樣拍攝效果就會更好。高ISO值適用的場景包括有夜景、弱光環境和快速抓拍等。
2.低感光度的作用
但是並不是感光度越高就越好,因為雖然ISO值小的照片亮度最弱,但是它的畫質細膩度是最好的。而ISO過高的照片顆粒感最明顯,噪點更多。因此ISO較高的設定不適用於要求品質較高的數碼照片,尤其是人像拍攝、靜物拍攝以及特寫之類。
三、選擇適當的曝光模式曝光模式轉盤
曝光是攝影中一個常用的名詞,是拍攝過程中自然光源進入相機的量。如果進光量過大,那麼照片就顯得非常亮,稱為曝光過度;如果進光量過小,那麼照片就顯得非常暗,稱為曝光不足。把握好曝光的強度,對於一張照片的好壞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曝光模式又分為:
1.自動曝光
自動曝光是數碼相機根據光線情況,自動分析並選擇曝光強度的一種曝光方式,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傻瓜式操作。這種方式沒有任何技術性可言,一切都依靠數碼相機自動識別。根據拍攝現場光線的具體情況自動設置所使用的光圈和快門速度。當光線不足時,相機將自動打開機內閃光燈。在一些新聞報道和突發事件中為了搶時間,一般都採用自動曝光。
2.快門優先
快門優先是在手動定義快門速度的情況下通過相機測光自動獲取光圈值。在拍攝運動物體時我們時常發現拍攝出來的主體是模糊的,這多半就是因為快門的速度不夠快。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使用快門優先模式,大概確定一個快門值,然後進行拍攝。當快門速度低於1/60秒時建議使用三腳架進行拍攝,以免因為手抖動而影響照片清晰度。快門越快,進光量越少;快門越慢,進光量越大。快門優先多用於拍攝運動的物體上,特別是在體育運動拍攝中最常用。高速快門可以用於凝固物體瞬間的狀態,而慢速快門可以實現運動物體的虛化。
3.光圈優先
光圈優先是由拍攝者首先選擇拍攝所需要的光圈,然後由相機根據現場光線情況確定所需的快門速度。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大,背景虛化的效果越明顯,被拍攝的主體越突出;光圈越小,進光量越小,焦點前後的景深越大。一般來說,進行微距拍攝常常運用較大光圈來達到虛化雜亂背景的目的和效果。風景拍攝時為了取得前後清晰,細節豐富的圖象,常常採用較小的光圈進行拍攝。大光圈適合微距拍攝,而小光圈適合風景拍攝。
4.手動曝光模式
手動曝光模式完全由用戶確定拍攝時所需要的光圈和快門速度。用戶能夠根據自己的藝術創作意圖和預計的拍攝效果進行光圈和快門速度的設置,為用戶提供了極大的自由度。當設定超過感光度後,相機會通過聲音或閃爍的燈光予以提示。對於經驗不足的新手來說,手動曝光模式有一定難度,而且操作稍顯復雜,難以用於抓拍瞬息即逝的景象。
5.曝光補償調節
曝光補償調節
在復雜的光線及強對比高反差德環境下中,利用自動曝光或者快門、光圈優先模式,有時很難照顧全面,無法突出主題,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時就需要拍攝者手工對設備進行相應的曝光參數調整,這就是曝光補償(expose value),也稱±EV。對於初學者來講,曝光補償一般用於靜物、景物拍攝的場合。這個場合適合從容進行參數調整,用不同的補償方案拍攝多張照片以供挑選。不過在存在反差極大的畫面中,曝光補償很難照顧全面,容易顧此失彼。
一般曝光補償都是用在自動或者半自動曝光模式中的,如果是全手動曝光模式,很少採用曝光補償,因為依靠快門和光圈的調節,也可以改變進光量了。
四、合理曝光,看懂直方圖
直方圖是通過在LCD上顯示出來的波形參數以確定照片曝光精度的工具,現在許多數碼相機在取景的時候就能夠看見實時直方圖,這樣我們就可以清楚地判斷拍攝的照片或者正在取景的照片曝光的情況。直方圖
直方圖的橫軸從左到右代表照片中從黑(暗部)到白(亮部)的像素數量。下面來看兩個例子:
直方圖顯示的波紋偏左,說明畫面整體偏暗,可能曝光不足波紋貫穿橫軸,沒有峰值,同時明暗兩端又溢出,照片可能明暗細節損失嚴重
五、用好白平衡
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同感:本來在正常光線下看起來是白顏色的東西,在較暗的光線下看起來可能就不是白色,另外在一些特殊光源下(如熒光燈)的白色看上去也不是白色。
一般來說,CCD並沒有辦法像人眼一樣會自動修正光線的改變,而只能以不同場合下默認的「白色」平衡其他顏色在有色光線下的色調。如果數碼照片會有偏色的現象,就是因為沒有正確調整白平衡。白平衡有多種模式,適應不同的場景拍攝,如:自動白平衡、鎢光白平衡、熒光白平衡、室內白平衡、手動白平衡。
自動白平衡通常為數碼相機的默認設置,這種自動白平衡在光線接近正常時的准確率是很高的,如果在室外拍,就可以用它,但在有色光線下拍攝時效果卻較差。另外對於大氣中的漫射光也無法糾正,在多雲天氣下許多自動白平衡系統的效果極差,它可能會導致照片偏藍。
鎢光白平衡就是燈泡(白熾燈)光線下的白平衡,這個容易理解;熒光白平衡因為熒光燈類型有很多種(如冷白和暖白)而最難處理,需要試拍決定;室內白平衡也叫多雲、陰天白平衡,適合把昏暗處的光線調至原色狀態。手動白平衡是對准拍攝現場光線中的白色(如白紙)取樣設置的,理論上手動白平衡是最准確的,除非取樣用的白色不夠白。
在某些場合下往往偏色也是很奇特的效果,不信你在拍夜景時選用日光效果試一下,其實也很好看。當然,初學者還是循序漸進比較好,但也不必為白平衡有太多困擾,如果發生偏色,多數情況下可以用後期PS色彩平衡校正。
六、側光拍攝技巧
側光是指從被攝物體側面照射過來的光線,它能使被攝體表面由於凹凸不平而呈現出部分陰影,使物體受光面與明暗面各自有明顯的表現,既能勾勒出被攝體的輪廓,又能體現立體感,這種光線的表現力最強,因此側光是攝影用光時最為常用的光線。但在運用時,要注意受光面與暗面在畫面造型中所佔比例。通常斜射光的角度是最好的,當光線的方向與景物平面呈45度左右的角度時,這種角度的光線使被攝物體受光面與陰暗面的比例大致相當,比較符合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視覺習慣。側面光會使物體產生陰影,便加強了立體感
七、逆光拍攝技巧
逆光是指從被攝體背後照射過來的光線。逆光拍攝時很容易使被攝物體變成剪影,因此對於曝光的把握相對困難一些,對於初學者往往不推薦逆光攝影。但是逆光的藝術效果也是獨特的——逆光能給被攝物體外緣鑲上一條動人的輪廓光邊(如果是陽光,就是金邊)。如果處理適當,便可創作出獨特的美感,拍出藝術味十足的光影感覺。
在拍攝逆光照片時需要注意的是,逆光時前景與背景的光比過大,往往會造成背景曝光過度或者前景曝光不足,為了縮小光比,一定要注意為前景補光,可以用反光板或是閃光燈——如果你看到誰逆著陽光拍攝時用了閃光燈,你要對他充滿敬意,因為那是一個行家,他在縮小前景與背景的光比。逆光人像會照亮人物輪廓,但要注意正面補光,避免曝光不足
八、照片構圖技巧
一張好的照片,除了要運用好光線以外,框架的搭建也相當重要。而這種框架就是照片的構圖。攝影照片的構圖其實並不需要太過局限於某種框架,主要是要發揮自己的想像能力。不過對於一些欠缺經驗的初學者來說,要想立刻達到這個地步還是比較困難,因此現在就給大家介紹一些照片構圖的基本規則。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規則也並不總是一成不變的,雖然攝影構圖中有一些應當遵循的要點,但這僅僅是為避免一些典型的弊病。
1.構圖的幾種方式
構圖的方式上主要分成以下幾種:
(1)井字形構圖
這種構圖形式,是假設把畫面的長寬各分為三等分,把相交的各點用直線連接,形成「井」字形。被攝主體不是位於畫面的正中,而是被安置在組成井字的縱橫線條的交叉點上,整幅畫面顯得既莊重,又不拘謹,而且主體形象格外醒目。
(2)正三角形構圖
構圖中三角形一向是比較穩重的形式,而採用正三角形構圖,除了畫面上給人以堅強、鎮靜的感覺外,在表現力上也具有很好的烘托效果。對於需要表現一定氣氛的畫面,正三角形構圖可以說是最恰當的形式之一。
(3)倒三角形構圖
和正三角形構圖的穩重相反,倒三角這種構圖方式具有一種動態的活力。給人一種明快、動態的感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構圖時,一定要注意它的左右兩邊最好要有些不同的變化或者比較,這樣才能打破兩邊的絕對平衡,使畫面更活潑。
(4)斜三角形構圖
斜三角形是介於正三角形和倒三角形之間的一種構圖方式,其表現力也介於正三角形和倒三角形構圖之間,可以使主體和輔助背景對比更加鮮明,屬於一種比較常用的構圖方式。
(5)垂直式構圖
垂直式構圖主要是用在高山、建築物、瀑布等景物的拍攝上。它的整個畫面主要由垂直線條組成,能將被攝景物表現得巍峨高大和富有氣勢。
(6)斜線式構圖
斜線式構圖可以表示物體運動、變化的動態感,能使畫面產生動感。其動感的程度與角度有關,角度越大,其前進的動感越強烈,但角度不能大於45度,否則會產生下傾感。
(7)水平式構圖
採用這種構圖,常能給人以一種平靜、舒坦的感覺,用於表現自然風光,則更能使景色顯得遼闊、浩瀚。水平構圖照片中的景物顯得安靜而穩重,突出一種平靜的感覺。
(8)曲線式構圖
和其它構圖方式相比,曲線式構圖的線條最美,感染力最強,用曲線式構圖可以渲染被攝景物,使其更加美麗動人。
(9)漸進式構圖
漸進式構圖主要是用在道路等場景中,它利用逐漸過度的手法,表現出更強的視覺效果。漸進式構圖中經常使用的就是以一條蜿蜒的小道是為引導,產生不錯的視覺效果。
2.構圖技巧
看了這么多構圖方式,我們還需要根據不同的環境,採用不同的構圖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而在使用不同的構圖方式時,我們還需要使用技巧。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在構圖時常使用的技巧。
(1)地平線和三分法技巧
地平線和三分法常常是和井字形構圖方式結合起來使用的。在風景類的照片中,盡量將地平線置於井字形構圖中兩條橫線之一的位置上,可以造成一種和諧的構圖。另外還需要注意不要把地平線放在畫面中間的位置,因為這樣會把畫面切割為二。如果天空景緻特別迷人,就給它大部分畫面,如果不是這樣,就把地平線移到上方,以避免平淡無味的天空佔有更多的畫面。
(2)被攝物位置技巧
如何放置被攝體位置在拍攝中也是一個重要的技巧。盡量把拍攝物移到畫面一側,再配以有趣的背景,就會大大改善構圖。而利用背景,比如讓人物站著或靠著一個有趣的物體,就更能突出主體了。
(3)背景和前景選擇技巧
拍攝主體雖然很重要,但是在拍攝時一定要考慮到背景和前景,使被攝體和背景物體保持和諧。如果背景很復雜,可用調節光圈縮小景深使背景模糊,或者變換拍攝角度以改變背景。還要注意避免被攝體後面出現的高大物體,例如樹木、路燈杯柱等。
(4)邊框選擇技巧
在拍攝時,我們還可以利用前景的物體框住被攝物,比如樹枝、拱門、裝飾漂亮的欄桿和庭門等,可以使被攝物更加突出。在這種拍攝技巧中,需要注意的是要盡量縮小景深,使主體突出,更能吸引目光。
(5)閱讀畫面技巧
照片也像文章一樣,如何吸引讀者,首先就需要一段引子,而在拍攝中,我們久可以利用這點,以一條彎曲的小徑,慢慢把讀者的視線引到畫面上方的主體上來。這就是一種很巧妙的閱讀畫面構圖技巧。另外畫面上的對角錢也會引導讀者的視線,一條蜿蜒的海岸線或者流經峽谷的江河都會成為引導物。
(6)特殊圖案結構技巧
如果注意觀察的話,到處都能發現一些特殊的圖案結構景物。利用在日常物體上發現的圖案結構能夠創作出趣味盎然的照片。這個就需要在生活中注意觀察了。
(7)填滿畫面技巧
對某些種類攝影非常有用的構圖法是使被攝體填滿畫面,去掉會分散注意力的背景,直接將被攝物突出。這種技術通常用在產品展示上,另外如果要拍攝靜物,而畫面中又不需要表現其它物體,這時你可以靠近被攝體使波攝體充滿整個畫面。
九、攝影構圖新手入門
在看到取景器里的景物時,訓練有素的攝影者會把它們迅速化成點、線、面等基本的構圖因素來加以組織,找到它們之間最佳的關系,這就是構圖。先來看幾個例子:畫面中的小竹筏並不比其它景物更重要,但沒有它這張照片就失色不少,因為它是結構中心海與沙灘的分界線、女郎的背影構成的點,都在黃金分割位置附近。假設海與沙灘的比例相等,女郎走在正中,構圖就很呆板假如模特的眼睛在畫面中間或者右側,便使人物注視空間變短。
1.分清主次,突出主體
人像照片當然不必說,人物就是主體,再好看的背景也是陪襯。但是往往有人在攝影時把人物處理得非常小(主要原因是人跑到景物跟前去了,而遠離了照相機,這是多數人的攝影通病),景物卻很大,沒有前景與背景之分,等於照片失去了結構中心。而對不太容易出現「主體」的風光片而言,要使畫面結構不鬆散,就要選擇一個對象作為結構上的支點,比如以某一小橋、亭台為結構中心,使它們對前後景物起聯系和照應作用。風光片中的「主體」在內容上倒不一定比其它景物更為重要,但在結構中心的作用卻是非常明顯的。
2.背景簡潔,減法構圖
繁雜的背景會給主體帶來干擾,甚至能損壞一幅優秀的照片。背景的處理力求簡潔。繪畫和攝影藝術都需要構圖,但表現手段不同,區別在於繪畫用的是加法構圖,攝影用的是減法構圖。也就是說,繪畫構圖總是給畫面添上些景物,而攝影構圖則總是千方百計地減去那些不必要的景物,將背景中可有可無的、妨礙主體突出的景物減去,以達到畫面的簡潔精煉。貪得無厭是失敗之源,刪繁就簡是成功之母。
3.井字結構,黃金分割
如果把畫面分成「九宮格」的樣式,那麼中間的四個交叉點是安排主體最好的位置。這四個點的位置接近1:0.618的黃金分割點,容易獲得較好的視覺效果。因為人是用兩眼來觀看對象的,正中的位置反而是視覺上最薄弱的地區,所以大多數攝影家在處理地平線、海平面等線條時,都不會用中分構圖,焦點也一般避開正中的位置。
除了四個點,還有兩條重要的「線」——對角線。有許多視覺感受如匯聚、放射等都和畫面上隱含的對角線相關,因此沿對角線構圖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構圖法。
真正專業的展位或影棚,會使用素色的背景,其目的就是突出主體,避免樹枝和電線桿等雜物從人物身上「長」出來。室外攝影同樣遵循背景力求「素」的原則。
4.留有空白,增強動感
要使主體醒目,具有視覺沖擊力,就要在它的周圍留有一定的空白,這可以說是所有造型藝術的一種規律。留白一般的規律是:側面的人像,面向方向要留有一些空白;正運動著的物體(如行進的人或車),行進方向前面要留有更多的空白。當然,這只是一般的規律,要靈活運用空白。行走的人如果強調其後面飄拂的頭巾或衣裙,強調賓士的汽車後面騰起的煙塵,這時後面留下的空間可以比前面多,那是因為重心有所轉化。頂住畫面邊緣的人如果正回頭往後看,後面的空白處就有了意義,畫面也就不別扭了。
『肆』 電腦上照相機怎麼用
如果電腦有內置攝像頭,通過電腦裡面「相機」應用查看;首先在win10搜索框輸入「相機」,找到後,點擊打開就可以拍照了:
『伍』 如何正確使用數碼相機
數碼相機與傳統相機一樣,要拍攝一張數碼照片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只需按下快門,「咔嚓」一聲即可完成。但要拍出一張好的照片就不那麼容易了。一張優秀的數碼照片的誕生,往往需要滿足良好的光照、正確的曝光、最合適的解析度、良好的取景以及准確的調焦等條件。根據數碼相機的特點,要拍好數碼照片,創作出滿意的數碼圖像作品,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拍攝前確認設定相機參數
多數數碼相機在設置菜單中提供有多種設定值。包括圖像解析度、聚焦方式、光圈、快門等項目,其中最常用的是圖像解析度。許多相機都提供了多種解析度選擇,例如Agfa1280有五種設置,分別是1280×960、1024×768Hi、1024×768、640×480Hi和640×480。多數相機會有預設設置,如果有一段時間未使用相機,例如30分鍾以後,重新開機時,預設設置會自動生效。因此,每次拍攝之前,特別是更換電池之後,必須重新檢查一次相機的設置菜單,確認解析度、光圈等設置,否則,拍出的照片有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二、盡量用最高解析度拍攝
數碼相機的解析度是有限的——高檔相機也如此。而在中低檔的數碼相機中,照片的解析度從640×480dpi到1024×768dpi不等,與傳統相機相比,該解析度很低。事實上,大多數Web圖形都少於640×480dpi。因此數碼相機拍攝的圖像,僅用作Web的瀏覽還是合適的。
拍攝數碼相片時,盡可能得到高的清晰度是首要問題。用傳統相機拍攝時主要考慮的是要取好景,構好圖。如果數碼相機要拍攝的是一幅典型的攝影作品,所有的基本的攝影准則都是適用的。但是如果只是拍攝一個單獨的對象,例如手錶、手機,那麼有關取景、增加動感及其他的准則就可以不用考慮了。這時應該將對象盡量充滿取景框,即使得到的照片構圖很糟糕也沒關系,應該將最大解析度用在所攝對象上。
換句話說,如果拍攝的是一個人的照片,必須在取景框中包括周圍景物,使人與景物獲得平衡,遵循傳統攝影的構圖原則。但是數碼攝影,常常是先拍攝包括場景的照片,然後再進行圖像處理,把多餘的部分剪裁掉。這意味著不用考慮常規攝影的黃金定律,盡可能使取景框內充滿打算使用的圖像。例如:拍攝家中電腦的照片,應使取景框中只有電腦,然後再在圖片處理軟體中裁剪出來。這就會使畫面主體電腦的解析度達到最大。
三、正確使用光線
大多數數碼相機對光線的要求較高。在拍攝之前,盡可能地創造好的光線條件。常規的膠卷也受光線的影響,但是比起數碼相機來少得多。在數碼相機照片范圍內的光照太強的話,就會產生帶狀效果,沒有大量細致的調整工作是很難改正的。另一方面,由於CCD有一定的感光閾值,如果光線較暗,達不到要求的起碼亮度,數碼照片就會受到嚴重損壞。即使是光線稍弱,也能明顯地降低照片的清晰度。由於受到閃光燈的有效距離限制,即使使用了閃光燈,對於數碼相機來說,陰影地帶或傍晚時的光照條件仍可能曝光不足。採用更靈敏的CCD晶元是數碼相機降低光線要求的有效途徑。同時應該注意的是,某些類型的光線對不同相機的影響不同,常規攝影同樣如此。關鍵是,某些光照條件對數碼相機的影響與對常規相機的影響不同,這就需要試驗。熒光照明會產生亮度與色彩的偏差;為了得到最佳結果,可以使用拍電視用的新聞燈。試驗表明,在一個拍攝周期內,在攝影室內使用鎢燈進行數碼拍攝,過後在電腦上觀察照片,驚奇地發現,當光線直射向鏡頭時(而不從後面射來)照片上明顯地增加了桔橙色。
對於低檔數碼相機來說,自然光確實是最好的。利用台燈和相機燈也可以,但是需要控制燈光,使其成為直射光,因為光線和相機的低解析度會抵消獲得優秀而連續色調的努力。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日光而不必到戶外去拍照,可以擺好一張桌子,上面放上一個由白色招貼板做成的背景,並將其放在窗口旁,盡量地使用日光。目前,完全或部分雲遮的日光對於數碼相機來說是最好的光源。
四、慎用閃光燈
許多數碼相機有內置的閃光燈。通常有四檔設置:閃光、不閃光、防紅眼閃光和自動閃光,最後一檔是由相機來確定是否需要額外的光線。在許多情況下,閃光燈可能會破壞一幅完美的照片或者會製造出以後難以清除的錯誤。
對於傻瓜數碼相機來說,大多數自動閃光都是在多雲天氣下發生的。將閃光燈關閉,然後增加曝光時間,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閃光燈不像曝光時間那麼好控制,閃光燈射出的光線容易被附近的物體反射回來,在照片上形成不均勻的耀斑。因此,即使在多雲的天氣或是黃昏日落時拍照(或是其他不理想的照明條件時),也盡量少用閃光燈。圖像是由CCD晶元進行處理的,閃光燈射出的紅外線會影響圖像。例如,紅色區域可能記錄下來時變成了發綠的。在室內拍攝時,應該提供足夠的照明,以便能不用閃光燈,或是看看沒有閃光燈的照片是否滿意。為了看出差別,可拍攝同一對象的兩張照片,一張使用閃光燈,而另一張不用,可能不用閃光燈更好。從中可以學到不用閃光燈拍照的技巧,不過這時需要有其它光源進行補光。
五、色溫的調節
熟悉傳統攝影的朋友都知道彩色膠卷有日光型和燈光型之分,目的是適用於不同的光源環境,日光色溫是5000K,鹵素石英燈色溫是3200K。
數碼相機無法更換膠卷,所以採用白平衡調節,同時又分手動和自動,手動調節具有靈活性,能創造出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但手動調節並不那麼簡單,也很難掌握。自動調節可以保證拍攝的效果不會偏差很大,但難以創造特殊的藝術效果,如採用日光型膠卷拍攝,用3200K的石英燈做光源,可以營造出溫馨的氣氛,膚色黃里透紅,是現在婚紗攝影很常用的手法,用數碼相機拍攝,採用白平衡自動調節,拍攝的效果雖然沒傳統相機那麼明顯,不過也不錯。還有相同的燈光、相同的模特兒位置,換用不同顏色背景結果拍攝的,模特兒膚色也會不同。不同的數碼相機拍攝的差異很大,所以對於白平衡的調節,必須針對不同的攝影環境、進行試驗,做到心中有數。
六、把拍攝的照片下載到電腦,調整並保存
數碼相機上一般都有液晶顯示屏(LCD),大多數LCD顯示屏是背光式的,在它上面顯示的照片可能比在計算機上顯示的照片看起來要好得多,特別是在色彩飽和以及明亮的區域。LCD最好只用於圖像的定位,比如翻閱查看圖像或是建立圖像索引,總之是適合於簡單的查看。值得提醒的是,LCD顯示屏上的圖像效果並不能代表最後照片效果。略圖不能完全反映生成照片的真實情況。而且,在略圖情況下看起來不太好的照片很可能有某一部分是有趣的或是有用的。在刪除照片之前,將圖像從相機中全部下載到硬碟上,並從電腦屏幕上觀察,然後再決定是否刪除。把拍攝的圖像下載到電腦中,可以根據相機所帶的不同軟體來進行相應的操作。一般來說,大多數下載軟體能顯示一系列的代表保存在相機中圖像的略圖,可從略圖中選擇想要從相機中下載的照片。在用相機打開一組圖像之後,既可以進行修改,然後再保存,也可以按原樣保存起來,以後再作修改。許多下載軟體都可以對照片進行修改,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軟體包都提供適合的修改選項。所以將圖像按原樣下載並保存,再做修改,應該是最好的方式。
七、修飾原始圖像
首先檢查圖像,對每一幅圖像都要進行視覺檢查,或許還可以寫一些注釋。這個圖像是不是太大了、太黑了、太亮了還是太模糊了?挑出毛病之後,再用圖像處理軟體來改善最後的圖像效果,一次修正一個問題。當然並不是每張照片都需要做這么多的工作。但是,幾乎每張照片都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可進行多種嘗試,直到得到滿意的圖像,然後保存下來。
對數碼圖像調整,要求熟練掌握圖像處理軟體,例如:Photoshop、UleadImpact、Photo-Deluxe等。然後考慮進一步要做的事情。例如,不要使用大范圍起作用的設置,也不要作太大改變;每次只進行一些小的逐漸的改變,先預覽效果,慢慢地達到最好的效果,再確定保存。
八、進行數碼創意應用
使用膠卷攝影時,是在沖洗後直接把照片放在相框里,或是相冊里或是做成投影片就可以了。而數碼相片的二次加工卻是數碼攝影的真正樂趣所在。數碼攝影技術與膠卷攝影技術不同,利用數碼攝影技術可以改變圖像並提供利用圖像的新方法。數碼攝影作品可以進行變形、拼合、加陰影、加光、拼貼以及其他操作。這些功能,正是要購買數碼相機的妙處。
當用數碼相機拍照時,要充分考慮達到想要創造的效果。例如,如果想要創作一幅主體突出的但是簡單的照片時,對所取景框各個方面都要重視。但是,如果打算創作一幅有趣的照片拼圖或是要剪裁主題,那麼就應該使取景框中充滿所要拍攝的圖像,而不管照片本身看起來是如何的糟。例如:創造一幅版畫效果的藝術圖像,就需要最大化照片以便從中抽取線條圖。事實是數碼相機與圖像處理相結合創造了如此之多有趣的可能性,應該學習如何在要拍攝的照片與最後要達到的結果間創造最佳的和諧效果。
九、照片列印技巧
數碼相機最終要依靠列印機來完成全過程,目前就照片級列印機而言,能用上熱升華的列印機的可能性極少數,彩色噴墨列印機占絕大多數,就照片列印質量而言應選擇照片質量的列印機,這方面,Epson的Photo系列素有口碑,列印紙首選照片質量光澤紙和照片紙,列印質量與普通噴墨紙簡直有天壤之別。還有1440dpi和720dpi解析度的列印質量肉眼還是能輕易分辨出來的,如果注重質量的話還是應該選用1440dpi列印,雖然所付的代價是更長的列印時間和更多的耗墨量。如果要列印出一張完美的照片,可以將噴墨列印的照片進行冷裱,冷裱膜選用中間偏細的型號,最終做出來的作品與同尺寸彩色照片就難分伯仲了。
十、攜帶好備用附件
數碼相機特別耗電,尤其是打開LCD顯示屏這個「電老虎」以後。建議使用1300mAH的鎳氫或鋰離子充電池作為擴展電源。在戶外拍攝時,由於用不了交流電源,因此一定要帶好已充滿電的備用電池。在室內拍攝盡可能用交流電源,不過,必須要確保該電源的輸出電壓與數碼相機所需的電壓是完全一樣的。使用中發現,一些攝像機的交流電源與數碼相機可以通用,如松下系列的「掌上寶」攝像機電源可以直接供Agfa、Epson及Casio的數碼相機使用。
另外,還要准備好一定數量的儲存卡,以免在拍攝過程中不夠存儲空間而錯過了精彩鏡頭。
『陸』 請問一下數碼相機拍照有什麼技巧關於取景等
使用經驗
三大數碼照片格式
數碼相機三大存儲格式就是RAW、TIFF和JPEG,了解這三種格式的特點您才能夠在拍攝時正確地選擇存儲格式。
首先是高級數碼相機支持的RAW圖像格式,這是一種將數碼相機感光元件成像後的圖像數據直接存儲的格式,不經過壓縮也不會損傷數碼照片的質量,而且由於存儲的是感光元件的原始圖像數據,以後您還可以對圖像的正負兩級的曝光調整、色階曲線、白平衡、銳利度等參數進行調整;缺點是RAW需要特殊的軟體來處理,同時在拍攝時,數碼相機的液晶屏幕上只能看到RAW文件的專門為預覽提供的JPEG副本,而且為了避免浪費存儲空間,這個副本的壓縮比大,圖像質量比較差。這也是部分數碼相機用戶誤以為RAW格式的效果比JPEG還差的原因。
如果拍攝的數碼照片是用於印刷出版,那麼只有RAW和採用無損壓縮格式的TIFF格式的照片的效果會比較理想。TIFF格式是目前大部分數碼相機都支持的格式,其優點是質量好而且兼容性比RAW高,不會受到處理軟體的限制,但TIFF格式的缺點也非常明顯,那就是圖像的文件大而且在存儲時也需要更多的時間。
JPEG是三種格式中「體積」最小的,如果您追求更快的存儲速度和更高的軟體兼容性,那麼JPEG是最好的選擇。但需要注意,JPEG是一種有損壓縮格式,也就是它在壓縮的過程中丟掉了原始圖像的部分數據,而且這些數據是無法恢復的。
使用了數碼變焦拍攝並存儲為JPEG格式的照片,數碼變焦的效果優於後期電腦軟體的插值放大效果,而對於無損的TIFF或RAW格式圖像而言,後期軟體處理比數碼變焦的效果要好一些。
使用經驗
正確使用RAW格式
高級數碼相機支持使用RAW圖像格式,但是不少用戶都不太明白應該怎麼去使用它。這種原始圖像數據存儲格式類似傳統相機的數字底片,是專業攝影師的首選格式。如果您也想使用單反數碼相機代替專業傳統膠片相機,那麼您也會需要這種能夠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成像時的各項細節和數據的圖像格式。
但要使用這種圖像格式,需要專門的圖像處理工具軟體,RAW文件是CCD或CMOS感光部件在拍攝時所記錄下的原始數據文件,是以一組8位或10位的二進制數據記錄的數據,只反映照射到感光單元上光線的強度,本身並不包含色彩等直觀的圖像信息,而且它是和硬體密切相關的,不知道CCD或CMOS的感光單元行列排布、濾色鏡排列等物理參數就無法將它轉換成圖像,所以處理RAW文件的圖像處理工具還需要支持您的數碼相機。
一般情況下,推薦您首選數碼相機廠商附送的軟體,例如,如果您使用佳能公司的EOS 10D數碼相機,可以選擇該公司附送的RAW文件瀏覽器「File Viewer Utility」,這樣就可以在電腦上瀏覽拍攝的照片,查看所有相關的相機設置。更為重要的是,它可以讓您調整RAW格式的圖像,包括正負兩級的曝光調整、色階曲線、白平衡、銳度等參數。
另外,您也可以考慮使用Photoshop的數碼相機RAW插件,該插件支持佳能、富士等多家數碼相機廠商的數碼相機。
使用經驗
恢復誤刪的數碼照片
使用數碼相機時,我們將數碼照片存儲在存儲媒介上,常見的存儲媒介有CF、SM、SD卡和記憶棒等。另外,我們還會將數碼照片拷貝到電腦上,有時因為主觀或者客觀的種種原因,會出現誤操作而將有用的照片或者其他數據文件誤刪除。此時,您大可不必捶胸頓足,無論是存儲在存儲卡上的還是拷貝到硬碟上的數碼照片,誤刪除後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可以恢復的。
對於電腦上被誤刪除的數據可以恢復這一點,相信大多數比較熟悉電腦的用戶都沒有異議,但大部分用戶都誤以為存儲卡上的數據是不一樣的。實際上,數碼相機都是遵循DCIM標準的,存儲卡上的數據存儲格式和操作方式都和電腦操作磁碟數據時一樣。所以,基於磁碟等磁介質的數據恢復原理,從理論上講,存儲卡上的數碼照片和已經拷貝到電腦上的數碼照片一樣,不但是可以恢復的,而且是很容易實現的。使用電腦上常用的數據恢復軟體,例如Easy Recovery、Get Data Back、Final Data、R-Studio等,都可以輕易地恢復存儲卡上的數碼照片。
使用經驗
拍攝時解析度的影響
解析度越大,圖像的精度越高,盡量使用高解析度進行拍攝是許多數碼相機用戶的一種錯誤的認識。理論上講,高解析度可以獲得高精度的圖像,但數碼照片要以圖像文件的形式記錄,隨著解析度的提高,圖像文件也將增大,數碼相機處理圖像的時間隨之增多。所以使用的解析度越高,拍攝時需要的處理時間越多,拍攝時需要佔用的存儲空間也越大。使用數碼相機拍攝時存儲器件的容量是有限的,使用的解析度越高所能拍攝的張數自然也就越少。另外,由於處理的時間長,在抓拍時使用過高的解析度將有可能錯過精彩的鏡頭。
即使您不在意存儲空間的浪費和處理時間的增加,解析度的選擇也應當以夠用為限,否則當您做後期處理時,您會發現,用較高解析度拍攝的圖像利用軟體縮小成低解析度,與用較低解析度直接拍攝的圖像視覺效果幾乎相同,而且後者的圖像銳度似乎還會更好一些。
使用經驗
拍攝時解析度的選擇
目前,大多數數碼相機都有幾級解析度可供選擇,如何決定應該選擇多大的拍攝解析度呢?拍攝後的圖像用途是影響需要選擇哪一級別解析度進行拍攝的主要原因。如果數碼照片只是用於網頁製作上,那麼不需要太高的解析度,如果只是在顯示器上顯示用,必須記住,圖像像素和顯示器顯示設置存在相互對應的關系。所以若想讓圖像全屏顯示到標准640×480像素的顯示屏上,那麼您需要的僅僅是一幅640×480像素的圖像。如果屏幕顯示設置為1280×960像素,那麼640×480像素的圖像只會佔到屏幕的一半空間。不需要考慮每英寸的像素數目,顯示器僅僅在意水平和垂直像素的數目。
如果您的數碼照片將用於列印輸出,那麼您需要記住,屏幕顯示和列印、印刷輸出是兩回事,您需要了解兩個詞彙並記住它們之間的關系,圖像解析度是描述圖像的總像素數(PPI)的,以PPI為單位。而決定圖像輸出質量的是圖像的輸出解析度,描述的是設備輸出圖像時每英寸可產生的點數(DPI),以DPI為單位。兩者有聯系但並不相等,「圖像解析度÷輸出解析度=圖像輸出尺寸」。以雜志印刷為例,輸出解析度最低要求為300 DPI,16開滿版圖片也就需要約3200×2400的解析度。
使用經驗
沖印尺寸與拍攝參數
目前數碼沖印系統可以為您提供小至1寸,大至16寸的10種不同規格的沖印服務,不同規格的沖印尺寸對數碼照片有不同的要求。
要得到好的照片,數碼相機的有效像素最好在300萬以上,同時,拍攝的數碼照片解析度也有一定要求。一般情況下,在數碼沖印時有一個簡單的計算方法,可以計算多大解析度的數碼照片合適沖印多大的照片,解析度為1600×1200的數碼照片,通過1600÷250 = 6.4四捨五入後為6的計算方法,計算出合適的沖印照片尺寸是6寸,那麼您可以將6乘以250,就可以得出選擇1600×1200的解析度是比較合適的。
要注意,不同數碼相機的選擇方法是不同的,大部分數碼相機提供了比較詳細的解析度選項,但有的則只提供Large、Medium、Low三級選擇,此時您需要參照數碼相機的說明書等資料了解對應的解析度大小。
使用經驗
白平衡的使用
在數碼攝影中,要達到准確的色彩還原,解決相機不能正確識別各種不同性質的光源顏色的問題,必須正確設置白平衡。
各廠家的數碼相機既有自動進行白平衡的,也有手動進行的。自動白平衡雖然方便,但准確度有限,所以,現在的數碼相機除了自動白平衡之外,還有日光、陰天、白熾燈、日光燈等多種預定義的白平衡。但即使如此,現實生活中光線條件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數碼相機,預定義的白平衡和自動白平衡的修正能力也是有限的。另外,在使用自動白平衡時還容易由於前一個景物的顏色特別偏向某一種顏色,引起之後的照片都偏向某一種色的問題。
因此,在選購時,您最好選擇具有手動白平衡功能的數碼相機,給自己留下更多的調整空間。仔細觀察,反復揣摩,熟練地使用白平衡功能將會拍攝出更優美的照片,給您帶來意想不到的樂趣。
不要太過於局限於專家或者傳統的使用方法,例如佳能G2數碼相機的用戶大多按WB按鈕切換到白平衡設置,選擇最後一項的手動設置然後將鏡頭對著大面積的純白色對象按下「*」按鈕來設置白平衡。但事實上,我們可以按實際的需要進行設置,例如反向利用白平衡功能,這樣不僅能夠把晚霞拍攝得更紅,而且還可以拍攝出像專業照片那樣的攝影效果。
使用經驗
測光方式的選擇
幾乎目前所有的數碼相機都採用TTL測光方式經過鏡頭來測光。透過鏡頭測光的好處是能夠直接反射所見景物光線的大小,也就是光線經於鏡頭投射在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再將光信號傳送給數碼相機的處理晶元作分析。另外,部分半專業或者專業數碼相機還提供多種測光方式供用戶選擇,在選擇測光方式時,您首先要弄明白這些測光方式的特點。
目前,數碼相機的測光方式有許多種,但實際上,可以將它們劃分為平均測光、中央重點測光和點測光幾種。
平均測光就是把畫面的所有光線強度的平均值作為測光數值,其特點是不考慮畫面主體,對於光照比較平均的畫面,測光比較准確,適合於光照均勻,沒有強烈反差對比的場合。平均測光有多種數據採集和計算方法,例如佳能的「分區評價測光」方式,將畫面分割成35部分作評價測光,實際上這也是平均測光的一種,但是能令計算結果更趨合理。
中央重點測光是將畫面中心及附近的畫面按不同的加權系數進行計算得出的值作為測光數值,以中心的權數為最大,越接近畫面邊緣,權數越小。這是一種中庸的測光方式,既照顧到取景范圍內整體的亮度,又考慮到攝影時的主體一般位於中央區域,適合主體比較突出又需要兼顧背景的場合。
點測光是比較專業的測光方式,取畫面中心佔1%的面積作為測光區域。這是一種比較極端的測光方式,適合於光線復雜或光比強烈需要突出主體的場合,營造特殊藝術效果。
使用經驗
感光度的設定
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是制定工業標準的國際標准組織的簡稱。膠片相機工業標准中,ISO標准衡量膠片對光線敏感程度,數值越低,膠片的曝光感應速度越慢。
數碼相機中同樣也採用ISO標准來衡量感光部件對光線的敏感程度,數值越大,感光部件越敏感。在傳統相機中,您可以按需要的拍攝效果使用不同ISO標準的膠片來利用其不同的曝光感應速度。在數碼相機中,您也可以通過調整ISO數值來設定改變感光部件的敏感程度。
在數碼相機上提高ISO數值也就是提高感光度,由於感光度的提高,數碼相機的快門速度會比較快,拍攝起來也比較容易。但是需要注意,因此也會產生一些不良的影響,例如,因為感光部件感光不足而使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後的電流強度減弱,照片的陰暗部分或者單色區域雜訊色斑現象會比較明顯。如果您希望獲得畫面干凈利索的照片,那麼您或者可以考慮採用低ISO數值來拍攝。不過,不同的相機感光度的設定還需要您自己實際去體驗,建議您在還沒有了解相機的特性時,在拍攝時一級一級地升高感光度來進行測試。
使用經驗
快門的控制技巧
在攝影技術中,拍攝影像的最原始的質量來源於對曝光的控制。數碼相機與傳統相機一樣,通過光圈和快門控制允許光線照射到感光元件或膠片上的量。其中,快門決定了拍攝影像的時間,其打開的時間就是根據設定的快門速度決定的。
通常,相機的快門速度范圍有4秒、2秒、1秒等多種。控制快門的技巧首先是要注意安全快門的時間,如果在快門打開期間,相機因不穩而產生晃動,則拍攝所得的影像就會變得模糊不清。這就是為什麼在拍攝時要保持機身的穩定,也正是為什麼快門速度過慢更容易使影像模糊的原因。因此,一般情況下,選擇的快門速度要比安全快門速度快,安全快門=1/鏡頭的焦距。例如,鏡頭的焦距是50mm,安全快門就是1/50秒,即要選1/60秒以上的快門速度才可避免因拍攝時手部震動而造成影像模糊的問題。
另外,在控制快門時,還需要特別注意快門的時滯問題。所謂快門時滯也就是按下快門和感光元件或膠片成像之間的時間,由於數碼相機的快門時滯比傳統相機長,只有頂級專業單鏡頭反光數碼相機的快門時滯與傳統相機相當,而絕大多數數碼相機的時滯都是普通傳統相機的2-3倍。如果使用液晶屏取景的話,時滯更加嚴重,時滯的時間雖然很短,但對於一個運動的物體來說,這便是很長的時間了,對於抓拍攝影,必然會錯過最佳時機。而且不同相機的時滯都不同,您需要了解自己的相機,同時做大量的快速反應拍攝練習來避免時滯對您的影響。
使用經驗
控制曝光量
不論是傳統相機還是數碼相機,拍攝時控制曝光量都是影響照片效果的關鍵。要控制好曝光量,首先要記住快門速度、光圈和ISO感光度三者之間的關系,即快門速度提高一倍,鏡頭的通光量就會減少一半;光圈每增加一檔,和快門速度提高一倍時一樣,通光量也會減少一半;ISO感光度增加一倍,通光量即使減半也能夠用同樣曝光量曝光。
如今大多數數碼相機都配備了「曝光補償」功能,將曝光補償設置成+1檔,就意味著快門速度減慢一半,或者光圈增大一倍。實際上,使用數碼相機提供的預設模式時,相機會從光圈和快門速度兩方面進行調節,以使通光量翻倍。
一般情況下,可以由相機來測定整個畫面的光線亮度,並確定最佳曝光量。但相機的智能是有限的,例如在拍攝雪景等以白色為主的對象時,數碼相機本身就會錯誤地認為光量充足,並自動減小曝光量,這樣拍攝到的畫面就較暗。而拍攝大面積黑色對象時,相機同樣會認為光線不足。
要控制好曝光量,您需要具有曝光補償的知識,這樣才能拍攝到亮度和預想亮度一樣的照片。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什麼程度的補償最合適,最終還是要由您本人的眼睛來掌握。這里無法給您一個准確的標准,但原則是,對於白色和高亮度區域多的對象應增加曝光補償,黑色和昏暗的、區域廣的對象,應減小曝光補償。
使用經驗
紅外線拍攝效果
除了一般的閃光燈外,其他光線也可以應用在攝影技術上,例如,紅外線和紫外線等。紅外線攝影技術不管是在業余或者是專業領域,都有相當多的討論和應用。想體驗一下,您可以在拍攝時應用大功率的紅外線燈照射主體,也可以在其他電子發光裝置上裝一個紅外濾光片,這樣,紅外線會直接打在主體上再反射回鏡頭成像,這樣就可以實現紅外線拍攝效果。但傳統攝影必須依賴紅外線專用底片,而且底片保存、沖洗與運送都是一件麻煩事,所以一般用戶都比較缺乏這方面的經驗。但數碼相機由於硅材質的感光元件對紅外線的波長敏感,拍攝紅外線照片會比傳統相機簡單。
另外,如果您的數碼相機配備紅外線輔助功能,例如SONY的F717,那麼應用紅外線攝影時,不僅能在微光的環境下繼續操作拍攝生態寫真,而且將之應用在風景攝影上也可創造出與眾不同的特別效果,並且還可以有透視功能,但紅外線的透視能力並不是100%。
使用經驗
合理使用閃光燈
閃光燈是非常便捷且適合當作補充光源的一種工具。但一般來說,強調自動化的數碼相機並沒有太強的閃光燈,充其量是把閃燈功能加以程序化,提供「自動」、「強制」、「防紅眼」、「慢速」等設定。
「自動」模式下,相機會自動判斷拍攝場景的光線是否充足。如果不足,就會自動在拍攝時打開閃光燈進行閃光,以彌補光線;「防紅眼」模式先讓閃光燈快速閃爍一次或數次,使人的瞳孔適應之後,再進行主要的閃光與拍攝,避免照片中人眼睛發紅的問題;「強制」模式即不管在明亮或弱光的環境中,都開啟閃光燈進行閃光,通常用在拍攝背對光源的人物;「慢速」模式會延遲數碼相機的快門釋放速度,以閃光燈照明前景,配合慢速快門,如1/5秒,為弱光背景曝光,能夠拍攝出前後景均得到和諧曝光的照片。
由於數碼相機的智能程度有限,在不同設定下,閃光燈產生的效果很難確定,因此,要獲得更好的拍攝效果,需要選購帶手動功能的外接閃光燈的數碼相機,通過人腦決定閃光燈的強度、大小、次數與頻率,可以大大地增加攝影適用范圍。一般,手動控制閃光燈需要進行大量的實踐,因為使用的是數碼相機,所以您可以多試拍幾張以確定閃光燈的能量。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外接閃光燈使用低功率以減少光的輸出時,色溫會稍高。
使用經驗
理解電腦屏幕的差異
使用數碼相機的用戶大多都會使用電腦對照片進行處理,或者是在電腦上存儲、瀏覽照片。但同時,由於在電腦屏幕上瀏覽照片的效果與實際輸出的照片效果不相同而引起的煩惱也困擾著大部分用戶。
實際上,由於設備的不同,產生這種差異是非常正常的,您是否感覺到電腦上所呈現的影像比列印機輸出的照片漂亮呢?顯示器的解析度只有72dpi,但顯示出的影像卻比720dpi甚至1440dpi的列印機結果還要好,其原因就在於,電腦屏幕上輸出的色彩採用模擬方式,當影像能以連續色調顯示時,就算解析度不怎麼高,影像仍很逼真。但用噴墨或是激光列印機輸出時,影像是以墨點來構成的。列印機僅能控制有無墨點,卻無法控制其深淺變化。而且印刷採用的解析度與電子影像的解析度不同,以目前的技術要讓列印機以同樣精確的墨滴進行列印是相當困難的。
另外,還有許多類似的問題,例如,照片在數碼相機上效果正常,但在電腦屏幕上看時卻有點曝光不正常,這是由於數碼相機的液晶顯示和陰極射線式顯示器的差異造成的,和列印機的問題一樣是相當正常的。
那麼應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要解決列印機的問題,首先需要您調整電腦屏幕的顏色,使之顯示的顏色能夠與列印機的一致,同時學會計算列印輸出不同質量的圖像時需要的精度(可參考上面介紹的「拍攝時解析度的選擇」)。而數碼相機液晶顯示的問題比較簡單,您只需要使用Photoshop打開圖像,使用「圖像」菜單「調整」中的「色階」查看一下,如果色階平均,則說明照片曝光正常,應該調節顯示器亮度,如果色階右邊有空白的區域,則說明照片曝光不足,有了依據您就可以做出調整。
使用經驗
保護Exif攝影信息
大部分數碼相機都支持在照片上存儲Exif攝影信息,這些攝影信息可以幫助我們方便地保存拍攝數據,在欣賞數碼照片時,既可以回味拍攝時的感覺,還可以讓我們總結拍攝經驗,提高攝影水平。通過研讀數碼照片的攝影信息,比較同一主題的照片所採用的各種不同快門、光圈等相機設置和處理,我們可以更好地掌握拍攝此類照片時最佳的相機設置,從而提高自己的攝影水平。
Exif信息非常有用,但也很容易被破壞。如果您使用Windows XP的圖像文件查看功能瀏覽您的數碼照片,照片上的攝影信息將會被破壞。攝影信息就會被破壞,而且這些攝影信息一旦被破壞就無法恢復了。
另外,大部分電腦用戶都喜歡使用通用的圖像瀏覽軟體(如ACDSee)來瀏覽數碼照片,但是,您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您使用ACDSee旋轉照片或者改變數碼照片的解析度,數碼照片的攝影信息也會被更改,因此,在選擇和使用管理數碼照片的軟體時,您需要特別小心。如果您的數碼相機廠商隨機附贈處理和瀏覽數碼照片的軟體,您應該首先選擇它們,例如佳能數碼相機的ZoomBrowser EX、PhotoStitch等隨機附送軟體。
維護保養
數碼相機固件升級
我們需要不時地對電腦主板BIOS進行升級來獲得更穩定的性能,數碼相機也一樣,通過固件(Firmware)的升級,可以提高系統的性能並改善其功能。數碼相機的固件和電腦主板BIOS一樣,是燒錄在晶元上的。目前,大部分數碼相機的固件採用了可擦寫晶元,我們只需要利用一個簡單的工具軟體以及相應的數據,就可以對數碼相機的固件進行升級。
以佳能的PowerShot G2為例,您可以首先從佳能公司的網站上查看和下載升級用的固件軟體包。解壓縮後您就會獲得一個「.fir」文件,這個文件就是G2的最新固件程序。接下來把這個文件拷貝到您的G2相機的存儲卡中。您可以先通過讀卡器拷貝文件到存儲卡上,然後再將卡插到相機上。也可以用USB數據線把電腦和相機連接起來,將相機的模式轉盤選擇到播放檔,再運行固件升級軟體包中的UPLOADFIRMWARE.EXE就可以把文件傳輸到存儲卡中。
拷貝文件後,不需要連接電腦,將相機模式轉盤保持在播放檔,同時確保數碼相機有充足的電力支持,可以考慮接上外接電源來保證足夠的電能。打開可以在相機上調出播放檔的菜單,選擇菜單里多出來的「Firm Updated」選項,按下確認鍵,固件升級就開始執行了。約幾十秒後,相機升級完畢,之後會伴隨一聲清脆的啟動聲音,液晶顯示屏上會出現一個升級成功的提示「Updated already」,重新啟動相機,整個固件升級工作就完成了。
維護保養
鏡頭的清潔技巧
相機鏡頭是非常精密的部件,其表面做了防反射的塗層處理,一定要注意不能直接用手去摸,因為這樣就會粘上油漬及指紋,這對塗層非常有害,而且對數碼相機拍攝出來的照片質量影響也很要大。
相機使用後,鏡頭多多少少也會沾上灰塵,最好的方法是用吹氣球吹掉,或者是用軟毛刷輕輕刷掉。如果吹不去也刷不掉,那就要使用專用的鏡頭布或者鏡頭紙輕輕擦拭,但要記住一個原則,那就是不到萬不得已不要擦拭鏡頭。千萬不要用紙巾等看似柔軟的紙張來清潔鏡頭,這些紙張都包含有比較容易刮傷塗層的木質紙漿,一不小心會嚴重損害相機鏡頭上的易損塗層。在擦拭之前,要確保表面無可見的灰塵顆粒,以避免灰塵顆粒磨花鏡頭。擦拭時輕輕地沿著同一個方向擦拭,不要來回反復擦,以避免磨傷鏡片。如果這樣還是不行,市面上也有相機專用清洗液,但要注意,使用清洗液時,應該將清洗液沾在鏡頭紙上擦拭鏡頭,而不能夠將清洗液直接滴在鏡頭上。
另外,絕對不能隨便使用其他化學物質擦拭鏡頭,而且只有在非常必要時才使用清洗液,平時注意蓋上鏡頭蓋和使用相機包,以減少清洗的次數,清洗液多少還是會對鏡頭有害而且有可能帶來一些潮濕問題。
維護保養
液晶屏的保護
彩色液晶顯示屏是數碼相機重要的特色部件,不但價格很貴,而且容易受到損傷,因此在使用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保護。首先要注意避免彩色液晶顯示屏被硬物刮傷,彩色液晶顯示屏的表面有的有保護膜,有的沒有,沒有保護膜的彩色液晶顯示屏非常脆弱,任何刮傷,都會留下痕跡,您可以考慮使用掌上電腦屏幕使用的保護貼紙,這對保護彩色液晶顯示屏有一定的作用。
另外,要注意不要讓彩色液晶顯示屏表面受重物擠壓,同時還要特別注意避免高溫對彩色液晶顯示屏的傷害,隨著溫度的升高,彩色液晶顯示屏會變黑,達到一定的溫度後,即使溫度降到正常的狀態,彩色液晶顯示屏也無法恢復。而有些彩色液晶顯示屏顯示的亮度會隨著溫度的下降而降低,溫度相當低時,液晶顯示屏顯示的亮度將會很低,一旦溫度回升,亮度又將自動恢復正常,這屬於正常現象。
此外,彩色液晶顯示屏的背後有一個無法從表面看到的燈,如果彩色液晶顯示屏顯示的影像變暗,或顯示的影像上有斑斑點點,或根本就不能顯示影像,多半是燈泡老化所致,遇到這種情況,一般只要更換相應的燈泡即可。如果彩色液晶顯示屏表面臟了,清潔的方法可以參考清潔鏡頭的方法,清潔完後,應該用乾燥的棉布擦乾。
維護保養
存儲卡的維護和保養
對於數碼攝影而言,存儲卡在攝影過程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但是,由於存儲卡的使用比較簡單,經常會由於用戶漫不經心地使用、處理而導致存儲卡損壞。
保護存儲卡的首要原則是,永遠只在數碼相機已經關閉的情況下安裝和取出存儲卡。使用者常犯的錯誤是,急著要將儲存卡從相機中取出,雖然電源已經關閉,但有些相機的儲存速度較慢,或是圖檔較大要花較長的時間,相機也許看起來已經處於停止狀態,但事實上,儲存動作仍在繼續,這時存到一半的檔案毀了不說,還可能造成儲存卡的永久毀損。因此,建議您關閉相機後等一會兒或注意相機的亮燈完全熄滅後再取出儲存卡。
其次,平時不要隨意格式化存儲卡,在使用相機格式化存儲卡時,注意相機是否有足夠的電量;在使用電腦格式化存儲卡時,注意選擇准確的格式。如果您使用Windows XP之類的操作系統,需要注意,系統格式化時,默認的FAT32格式是不正確的,一般數碼相機都採用FAT格式。
同時,還需要注意避免在高溫、高濕度下使用和存放存儲卡,不要將存儲卡置於高溫和直射陽光下。避免重壓、彎曲、掉落、撞擊等物理傷害,遠離靜電、磁場、液體和腐蝕性的物質。在拆卸存儲卡時,避免觸及存儲卡的存儲介質。如果長期使用後,存儲卡插槽的接觸點臟了,導致存儲、讀取信息的故障,這時您可以使用壓縮空氣去吹,而千萬不要用小的棍棒伸進去擦,否則可能引起更大的問題。
維護保養
電池的使用和保養
數碼相機和傳統相機不同,數碼相機對電力的需求特別大。因此,鋰電池和鎳氫電池這些可重復使用且電量也較大的電池越來越受到數碼相機用戶的歡迎。但不論是鋰電池還是鎳氫電池,各種電池的使用、保存、攜帶都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
鎳氫電池有記憶效應,這種效應會降低電池的總容量和使用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存儲電荷會越來越少,電池也就會消耗得越來越快。因此,應該盡量將電力全部用完再充電。如果使用的
『柒』 相機的簡單操作方法。
正確的拿單反的姿勢。右手握住相機,左手托住鏡頭,拇指和食指用於變焦和對焦。取景時臉部要貼近相機背部,夾緊雙臂於身體兩側,保持均勻呼吸,輕按快門。
設置參數的時候,選擇這個模式:
Tv檔:快門優先曝光自動曝光,一般用於長時間曝光,比如夜景、星空拍攝等;
Av:檔光圈優先自動曝光,可以自己設定光圈大小;
微距模式:拍花草魚蟲可用;
運動模式:拍運動中的物體或人可用;
人像模式:拍靜止的人物;
M檔:完全手動,初學者可以不考慮啦.
『捌』 數碼相機新手攝影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數碼相機的新手學習攝影在我看來要注意以下幾點,因為我也只是一個攝影愛好者,並不是什麼專業人士,所以我的經驗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到您。
第四,多總結,可以把自己不同時期拍的照片都保存下來,按時間,類型進行分類。比如說半年或者一年,在按順序看看自己拍的照片。這樣更容易發現自己的進步,給自己信心。
以上是我一些不成熟的建議,希望可以在某些時刻給您一些幫助。
『玖』 相機有四種測光模式,平時應該怎麼用呢
測光模式.mp3
03:11
來自沈陽婚紗攝影
點擊上方上方收聽
知識要點
『拾』 索尼相機說明書
索尼SLT-A77配置參數
機身材料 鎂合金及高級塑料外殼
感測器 APS-C "Exmor" HD CMOS
23.5×15.6mm
2470萬總像素
2430萬有效像素
RGB(Primary)色彩濾鏡矩陣
防塵系統 低通濾鏡保護塗層
感測器位移機構
圖像尺寸 6000×4000(3:2)
4240×2832(3:2)
3008×2000(3:2)
6000×3376(16:9)
4240×2400(16:9)
3008×1688(16:9)
全景掃描 寬幅:水平 12416×1856(230萬像素),豎直 5536×2160(120萬像素)
標准:水平 8192×1856(150萬像素),豎直 3872×2160(840萬像素)
視頻圖像尺寸 NTSC:
AVCHD:1920×1080(60p/28Mbps/PS,60i/24Mbps/FX,60i/17Mbps/FH,24p/24Mbps/FX,24p/17Mbps/FH)
MP4:1440×1080(30fps/12Mbps),VGA:640×480(30fps/3Mbps)
PAL:
1920×1080(50p/28Mbps/PS,50i/24Mbps/FX,50i/17Mbps/FH,25p/24Mbps/FX,25p/17Mbps/FH)
MP4:1440×1080(25fps/12M),VGA:640×480(25fps/3M)
取景器 眼平固定式XGA OLED,1.3cm(0.5" type)電子取景器
2,359,296點解析度
放大倍率約1.09x
100%視野率
景深預覽 有
方向感測器 有
LCD屏幕 3.0" TFT可旋轉LCD屏幕
Xtra Fine TruBlack LCD
92萬點
約100%視野率
自動/手動/陽光
介面
USB 2.0(High Speed)
HDMI
外接麥克風
存儲介質 SD/SDHC/SDXC/記憶棒
電源 NP-FM500H可充鋰電池(1650 mAh)
包含充電器
AC電源
電池續航約470張(取景器),530張(實時取景)
外觀尺寸 143×104×81mm
重量(含電池及卡) 73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