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靜脈滴注葯品的步驟
持續靜脈滴注與靜脈推注持續靜脈滴注一般是比較多瓶的葯,比如幾瓶葡萄糖加幾瓶鹽水。所以可能就滴完一瓶換上另一瓶,這樣針頭是一直在手上的,如果真的是需要很長時間,我們一般用軟的靜脈留置針,這樣就不會經常在靜脈上穿孔了。普通的就像是門診輸液,打完一瓶拔針,明天再打。靜脈推注一般是用靜脈針加註射器,一般是劑量比較小要求在一定時間內注射完的,比如全身麻醉的麻醉前給葯。比如低血糖發作時靜脈推注高濃度葡萄糖。靜脈滴注的速度靜脈滴注的速度應合理調節,以滿足臨床病情,較快獲得療效並減少葯物不良反應和輸液反應為宜。按照醫護教科書,一般葯物靜脈滴注的速度為30~60滴/分鍾。但臨床上應用葯個體化,針對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合理調節輸液速度。依據葯物的量效關系,在安全用葯的濃度(治療窗)范圍,葯物效應隨血葯濃度增加而增強。輸液速度過慢,血葯濃度低於有效治療濃度,達不到治療和急救效果。輸液速度過快,血葯濃度升高超過安全范圍產生毒性作用,特別是一些治療指數窄,毒性作用大的葯物。特別注意,如輸注速度過快,對心力衰竭和肺水腫,特別是小兒、老年、胸部外傷、心力衰竭的患者易發生輸液反應,嚴重時可成為致死的嚴重反應。因此,醫護人員在臨床工作中應根據患者的疾病類型,用葯品種和病理生理等因素綜合考慮,選擇適宜的輸液速度並加強用葯監護,以減少葯物不良反應發生,提高患者用葯安全性及治療效果。在充分理解量效關系與滴注速度的影響到基礎上,在臨床實踐中多學習借鑒和總結提高。靜脈滴注後不適現象靜脈滴注速度過快,滴注高濃度、刺激性強的葯物,或者長期滴注都會引起不適現象,臨床上稱之為「輸液反應」,嚴重的會造成「靜脈炎」,甚至於「過敏」,乃至「休克」。靜脈滴注期間或者靜脈滴注後有時會出現輸液部位疼痛、紅腫等不適,一般採用的緩解方法有:減慢滴流速度,自然消失;暫停滴注,臨床觀察;使用葯物治療或者搶救。
靜推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注射一定的葯物量。靜推確實是注射到血管裡面的,如果你已經有留置針管,也可以通過留置針管進行靜推。靜推一般是有專門的儀器來進行定點定時定量的操作。現在對於靜推這一塊運用的是很好的,不用太過於擔心。
擴展知識:
哪些注射劑不宜靜推?只能靜滴?不能靜脈給葯?
1. 哪些葯物不宜直接靜脈推注?
高濃度電解質
如氯化鉀、硫酸鎂等。10%氯化鉀注射液 10ml內含氯化鉀1g,推注後血鉀濃度立即上升,損害心肌,可引起患者猝死。10%或25%硫酸鎂注射液應稀釋後靜脈注射,否則可能引起呼吸抑制,甚至導致呼吸麻痹。
利尿葯
如呋塞米、利尿酸鈉等,靜脈推注速度過快可引起突發性耳鳴、耳聾。
神經肌肉接頭阻滯葯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阿米卡星、慶大黴素、鏈黴素、核糖黴素、妥布黴素、奈替米星等,以及多黏菌素B、林可黴素、克林黴素,直接靜脈推注可發生神經肌肉接頭阻滯,引起呼吸抑制。
非水溶劑葯物
如氫化可的松注射液、氯黴素注射液的溶劑為乙醇溶液,禁止靜脈推注。
氨茶鹼、苯妥英鈉、利多卡因、維生素K1等
靜脈推注速度過快可引起死亡。
局部刺激明顯的葯物
①萬古黴素、去甲萬古黴素局部刺激強烈,可引起局部劇痛、靜脈炎和組織壞死,靜脈推注易增加葯品的不良反應率,如「紅頸綜合征」、血栓性靜脈炎、低血壓等;
②氟喹諾酮類、乳糖酸紅黴素、磷黴素、亞胺培南/西司他丁等,靜脈推注易發生靜脈炎,故採用靜脈滴注並控制滴速。
供肌內注射的葯品
如普魯卡因青黴素、苄星青黴素、維生素B1、維生素B12等標示用法為肌內注射的葯品,僅供肌內注射,不能靜脈推注。
2. 哪些注射劑只能靜脈注射而不宜肌內注射?
部分注射劑只能靜脈注射,不能肌內注射,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局部刺激性大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四環素類抗生素酸性較強,肌內注射具有較強的局部刺激,濃度過髙可引起局部劇痛、炎症和壞死,故不可肌內注射,宜用稀濃度緩慢靜脈滴注。去甲腎上腺素、葡萄糖酸鈣(包括其他各種鈣鹽)、氯化鉀(包括其他各種鉀鹽)、維生素C、酚磺乙胺、氨甲苯酸(包括其他各種酸類葯物)、碳酸氫鈉(包括其他各種鹼類葯物)、去甲萬古黴素、兩性黴素B、磷黴素、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喹諾酮類抗菌葯物、阿昔洛韋及某些抗腫瘤葯物等,如果肌內注射可引起局部強烈刺激性疼痛,甚至局部組織壞死。因此,以上局部刺激性大的葯物均不適宜肌內注射。
局部吸收差
葯物肌內注射後,溶於組織液,進入毛細血管網,再匯入靜脈或者直接進入小靜脈或者進入淋巴液再匯入大靜脈,進入體循環才能發揮作用。地西泮等葯物,肌內注射吸收慢而不規則,不完全,如果採用肌內注射給葯不能達到有效葯物濃度, 起不到應有的治療效果,因此不宜肌內注射。
葯物體積大
部分葯物,如膦甲酸鈉、甲硝唑等,由於溶解度低等原因,需要大量溶劑才能溶解,造成正常治療劑量的葯物溶液體積過大,不適宜肌內注射。
3. 哪些注射劑只能肌內注射而不能靜脈注射?
由於肌內注射葯物與靜脈注射葯物的不同,部分注射劑只能肌內注射,不能靜脈給葯。
油溶液型注射劑
有的葯物因在水中不溶解或不穩定或為了延緩葯效而採用非水溶劑如注射用油製成油溶液型注射劑,這類注射劑僅供肌內注射或局部注射,不得用於靜脈給葯。如維生素A、維生素D2、維生素D3、黃體酮注射液均為滅菌油溶液。
混懸型注射劑
激素類葯常用其醋酸酯,多在水中不溶,常製成混懸劑型,如甲潑尼龍醋酸酯混懸劑,僅供肌內、關節腔內注射,不能靜脈注射。
加入局部止痛葯或抑菌葯的注射劑
有的葯物注射時可引起劇烈疼痛,有時會加入局部止痛劑(如普魯卡因、利多卡因),一般僅限於肌內或皮下注射,如普魯卡因青黴素注射液,而有的注射劑制備時不加入局部止痛葯,使用前在專用溶劑里加入局部止痛葯,如青黴素鉀以0.25%利多卡因作為溶劑。這些葯物不能經靜脈注射給葯。
可引起嚴重不良後果的注射劑
氨基糖苷類靜脈推注時,血葯濃度驟然升高,可引起呼吸抑製作用,只可肌內注射和靜脈滴注。
因劑型特點或其他原因不能用於靜脈給葯的注射劑
包括腎上腺素注射液、維生素B1、維生素B12、維生素B2、維生素K1、硫酸軟骨素注射液、預混胰島素制劑等。
4. 哪些葯物靜脈給葯時發生血管外滲漏會引起不良後果?
靜脈給葯時如不慎發生滲漏,有些葯物會引起不良後果,應引以注意。
抗腫瘤葯
包括細胞毒類、抗代謝類、生物鹼類、抗生素類等抗腫瘤葯,外周靜脈給葯外滲的發生率為0.5%~6%。多次注射可引起血管變硬、疼痛及血栓性靜脈炎,如葯液外溢可導致局部組織壞死。化療葯物的種類越來越多,在應用化療葯物時對注射操作技術要求較高,以減少或防止葯物外滲。
鈣鹽制劑
包括葡萄糖酸鈣、氯化鈣、亞葉酸鈣等,尤其是給葯速度過快時,注射部位出現發紅、皮疹、疼痛,甚至脫皮和皮膚壞死。發現滲漏應立即停止注射,並用氯化鈉液局部注射,氫化可的松、利多卡因、透明質酸局部封閉,同時抬高患肢及熱敷。
外周α-受體激動葯
包括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多巴胺等。靜脈輸注時會出現沿靜脈徑路皮膚變白,注射局部皮膚脫落、發紺、發紅等。如發生葯液外滲,應在滲漏處迅速用10mg酚妥拉明加氯化鈉注射液作局部封閉浸潤注射。
高滲性葯品
包括20%甘露醇注射液、5%碳酸氫鈉注射液、50%葡萄糖注射液、10%氯化鈉注射液等,外滲可致組織水腫和皮膚壞死。
其他
如加壓素等,可使周圍血管收縮引起血栓形成和壞疽。
⑶ 靜脈注射的具體步驟
(1)用途
葯液直接注入於靜脈內,隨血液而分布全身,可迅速發生葯效;由於其排泄也快,因而在體內的作用時間較短;能容納大量的葯液,並可耐受(被血液稀釋)刺激性較強的葯液(如氯化鈣、水合氯醛等)。主要用於大量的補液、輸血;注入急需奏效的葯物(如急救強心等);注射刺激性較強的葯物等。
(2)用具
少量注射時可用較大的(50~100毫升)注射器,大量輸液時則應用輸液瓶(500毫升)和一次性輸液膠管。
(3)靜脈注射的部位及方法
依動物種類而不同。
①牛、羊的靜脈注射
多在頸靜脈實施,個別情況也可利用耳靜脈注射;羊多用頸靜脈。
由於牛的皮膚較厚,所以刺入時,應用力並突然刺入。其方法是:局部剪毛、消毒,左手拇指壓迫頸靜脈的下方,使頸靜脈怒張;明確刺入部位,右手持針頭對准該部後,以腕力使針頭近似垂直地迅速刺入皮膚及血管,見有血液流出後,將針頭順入血管1~2厘米,接連注射器或輸液膠管,即可注入葯液。
②豬的靜脈注射
常用耳靜脈或前腔靜脈(圖1-6)。
圖1-6豬的耳靜脈注射
A.耳靜脈注射法
將豬站立或橫卧保定,耳靜脈局部按常規消毒處理。
一人用手指捏壓耳根部靜脈處或用膠帶於耳根部結扎,使靜脈充盈、怒張(或用酒精棉反復於局部塗擦以引起其充血);術者用左手把持豬耳,將其托平並使注射部位稍高;右手持連接針頭的注射器,沿耳靜脈管使針頭與皮膚呈30°~45°角,刺入皮膚及血管內,輕輕抽活塞手柄如見回血即為已刺入血管,再將注射器放平並沿血管稍向前伸入;解除結扎膠帶或撤去壓迫靜脈的手指,術者用左手拇指壓住注射針頭。另手徐徐推進葯液,注完為止。
B.前腔靜腔注射法
可應用於大量的補液或采血(圖1-7、圖1-8)。
圖1-7豬站立保定時前腔靜脈注射
圖1-8豬仰卧保定時前腔靜脈注射
注射部位在第1肋骨與胸骨柄結合處的直前。由於左側靠近膈神經而易損傷,故多於右側進行注射。針頭刺入方向呈近似垂直並稍向中央及胸腔方向,刺入深度依豬體大小而定,一般在2~6厘米,依此而選用適宜的16~20號針頭。注射時,豬可取仰卧保定或站立保定。
站立保定時,針頭刺入部位在右側由耳根至胸骨柄的連線上,距胸骨端1~3厘米;稍斜向中央並刺向第一肋骨間胸腔入口處,邊刺入邊回血,見有回血即標志已刺入並可注入葯液。
豬取仰卧保定時,可見其胸骨柄向前突出並於兩側第1肋骨與胸骨接合處的直前、側方各見一個明顯的凹陷窩。用手指沿胸骨柄兩側觸診時更感明顯,多在右側凹陷處進行穿刺注射。仰卧保定並固定其前肢及頭部,局部消毒後,術者持接有針頭的注射器,由右側沿第1肋骨與胸骨接合部前側方的凹陷處刺入,並稍偏斜刺向中央及胸腔方向,邊刺邊回血,見回血後即可徐徐注入葯液;注完後拔出針頭,局部按常規消毒處理。
③馬的靜脈注射
多在頸靜脈實施,特殊情況下可在胸外靜脈進行。
頸靜脈注射多在頸上及頸中1/3部的交界處進行。柱欄保定,使馬頸部稍前伸並稍偏向對側,局部進行剪毛、消毒。術者用左手拇指(或食指與中指)在注射部位稍下方(近心端)壓迫靜脈管,使之充盈、怒張。右手持注射針頭,沿頸靜脈使與皮膚呈45°角,迅速刺入皮膚及血管內。見有血液流出後,即證明已刺入;使針頭後端靠近皮膚,以減小其間的角度,近似平行地將針頭再伸入血管內1~2厘米,撒開壓迫靜脈的左手,排除注射器內的氣泡,連接注射器或輸液膠管,並用夾子將膠管近端固定於頸部毛、皮上,徐徐注入葯液。注完後,以酒精棉球壓迫局部並拔出針頭,再以5%碘酊進行局部消毒。
④犬、貓的靜脈注射
犬多在後肢外側面小隱靜脈或前肢正中靜脈實施。貓多用後肢內側面大隱靜脈。
A.後肢外側面小隱靜脈注射法(圖1-9)
圖1-9犬後肢外側小隱靜脈注射法
此靜脈在後肢脛部下1/3的外側淺表皮下。由助手將犬側卧保定,局部剪毛、消毒。用膠皮帶綁犬股部,或由助手用手緊握股部,即可明顯見到此靜脈。右手持連有膠管的針頭,將針頭向血管旁的皮下先刺入。而後與血管平行刺入靜脈,接上注射器回抽。如見回血,將針尖順血管腔再刺進少許,撤去靜脈近心端的壓迫,然後注射者一手固定針頭,一手徐徐將葯液注入靜脈。B.前肢正中靜脈注射法(圖1-10)
圖1-10犬前肢正中靜脈注射法
此靜脈比後肢小隱靜脈還粗一些,而且比較容易固定,因此一般靜脈注射或取血時常用此靜脈。注射方法同前述的後肢小隱靜脈注射法。
C.貓後肢內側面大隱靜脈注射法
此靜脈在後肢膝部內側淺表的皮下。助手將貓背卧後固定,伸展後肢向外拉直,暴露腹股溝,在腹股溝三角區附近,先用左手中指、食指探摸股動脈跳動部位,在其下方剪毛消毒;然後右手取連有51/2號針頭的注射器,針頭由跳動的股動脈下方直接刺入大隱靜脈管內。注射方法同狗的後肢小隱靜脈注射法。
(4)靜脈注射的注意事項
①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對所有注射用具、注射局部,均應嚴格消毒。
②要看清注射局部的脈管,明確注射部位,防止亂扎,以免局部血腫。
③要注意檢查針頭是否通順,當反復穿刺時,針頭常被血凝塊堵塞,應隨時更換。
④針頭刺入靜脈後,要再順入1~2厘米,並使之固定。
⑤注入葯液前應排凈注射器或輸液膠管中的氣泡。
⑥要注意檢查葯品的質量,防止有雜質、沉澱;混合注入多種葯液時注意配伍禁忌;油劑不能做靜脈注射。
⑦靜脈注射量大時,速度不宜過快;葯液溫度,要接近於體溫;葯液的濃度以接近等滲為宜;注意心臟功能,尤其是在注射含鉀、鈣等葯液時,更要緩慢注射,同時注意觀察動物的反應。
⑧靜脈注射過程中,要注意動物表現,如有騷動不安、出汗、氣喘、肌肉戰栗等現象時應及時停止;當發現注射局部明顯腫脹時,應檢查回血,如針頭已滑出血管外,則應整順或重新刺入。
⑨若靜脈注射時葯液外漏,可根據不同的葯液,採取相應的措施處理:
A.立即用注射器抽出外漏的葯液。
B.如為等滲溶液,不需處理。如為高滲鹽溶液,則應向腫脹局部及周圍注入適量的滅菌蒸餾水,以稀釋之。
C.如為刺激性強或有腐蝕性的葯液,則應向其周圍組織內,注入生理鹽水;如為氯化鈣溶液可注入10摩爾/升硫酸鈉溶液或10%硫代硫酸鈉溶液10~20毫升,使氯化鈣變為無刺激性的硫酸鈣和氯化鈉。
⑩局部可用5%~10%硫酸鎂溶液進行溫敷,以緩解疼痛;如為大量葯液外漏,應作早期切開,並用高滲硫酸鎂溶液引流。
⑷ 靜脈輸液的操作流程
靜脈輸液是護士應具備的最基本的,
1
/9
洗手,戴口罩,備齊用物,放置合理。
根據醫囑取葯,核對葯液瓶簽(葯名、濃度、劑量、使用方法、有效期),檢查液體質量(葯液有無沉澱、混濁、變色、絮狀物;瓶體有無裂縫,瓶口有無松動),貼輸液卡。
2
/9
配液:將鋁蓋中心部分打開,常規消毒瓶口,按醫囑再次查對葯名、濃度、劑量、使用方法、患者姓名、床號;抽吸葯液加入所需葯物,瓶口壓瓶貼,再次查對並簽名,無誤後放於治療車上,空安瓿置於盒內。
3
/9
推車至床旁,持執行本對床號、姓名,解釋、詢問需要,囑排便。
持輸液架到床邊調高度60-2000px。
鋪治療巾、扎止血帶、選血管、松止血帶。
4
/9
再次查對葯名、劑量、濃度、時間、用法,檢查質量。打開輸液器,針頭插入液瓶口,關調節夾、掛輸液架上、排氣一次成功,要求液面在莫菲氏滴管的1/3—1/2 處,液面以下皮管內無氣泡、接頭處無液體流出,管道掛滴管處。
5
/9
常規0.5%碘伏棉簽消毒皮膚2 次,直徑8 ㎝,備膠布,在穿刺點上方10-15 ㎝處扎止血帶。
取下輸液管道,再次檢查皮管內有無氣泡,排盡針頭內氣體。
6
/9
囑病人握拳,持針柄與皮膚呈15-30°穿刺,見回血後,將針頭少送少許,松止血帶,松拳、松調節夾,膠布固定,收回治療巾、止血帶。
調節滴數:成人60-80 滴/分,兒童20-30 滴/分,觀察穿刺局部情況,詢問病人感覺。
7
/9
再次查對床號、姓名、葯名、濃度、劑量、時間、用法,整理衣被,交待注意事項。填寫輸液巡迴卡,填寫輸液者姓名於輸液瓶簽上。整理用物歸位、洗手。
8
/9
輸液完畢,啟膠布,反折皮管(或關調節器),快速拔針,壓迫1-2 分鍾至不出血為止,記錄輸液結束時間。
9
/9
整理衣被,詢問病人需要,放下輸液架,提瓶,將輸液架放於妥當位置。
排盡余液,處理輸液器,將輸液器針頭等銳利部分剪下放於銳器盒內,其它部分放於醫用垃圾袋內。洗手。
⑸ 靜脈注射的操作步驟
靜脈注射的操作步驟
鋪無菌盤,核對注射單與醫囑,按醫囑准備葯液,並嚴格查對;
將安瓿尖端的葯液彈至體部,用75%乙醇棉簽消毒頸部及砂輪後,在安瓿頸部劃一鋸痕,重新消毒,取無菌紗布拭去細屑,折斷安瓿;
檢查一次性注射器後打開,接針頭、試通暢,抽吸葯液,套上針頭套放於無菌盤內,空安瓿置於空針旁
推車攜用物至床旁,核對患者床號、姓名,說明,解釋以取得合作;
協助患者取舒適卧位,在穿刺部位下墊治療巾,扎止血帶,選血管,松止血帶;
用0.5%碘伏消毒2 次(或2%碘酊消毒1 次, 75%乙醇棉簽脫碘2 次),消毒直徑>125px;
在穿刺點上方5-175px 處扎止血帶,囑其握拳;
再次核對葯名、劑量、濃度、時間、用法,排盡注射器內空氣;
左手拇指綳緊靜脈下端皮膚,針頭斜面向上與皮膚呈15-30°角自靜脈上方或側方刺入皮下,再沿靜脈方向滑行刺入靜脈,見回血,再進針少許;
松開止血帶,囑患者松拳,固定針栓(如為頭皮針,應用膠布固定針柄);
4
緩慢注入葯液(操作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及時溝通轉移患者注意力);
注射畢,將無菌棉簽置於穿刺點上方,迅速拔針,按壓片刻或囑患者屈肘至不出血為止;
再次核對,觀察用葯後反應;
5
整理床單位,協助患者取舒適卧位,向患者解釋注意事項,告知患者有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如有不適及時告訴醫護人員,感謝患者的配合;
分類清理用物,初步消毒處理、洗手、記錄。
⑹ 靜脈輸液正確操作步驟
1、洗手,戴口罩,備齊用物,放置合理。
2、根據醫囑取葯,核對葯液瓶簽(葯名、濃度、劑量、使用方法、有效期),檢查液體質量(葯液有無沉澱、混濁、變色、絮狀物;瓶體有無裂縫,瓶口有無松動),貼輸液卡。
3、配液:將鋁蓋中心部分打開,常規消毒瓶口,按醫囑再次查對葯名、濃度、劑量、使用方法、患者姓名、床號;抽吸葯液加入所需葯物,瓶口壓瓶貼,再次查對並簽名,無誤後放於治療車上,空安瓿置於盒內。
4、推車至床旁,持執行本對床號、姓名,解釋、詢問需要,囑排便。
5、持輸液架到床邊調高度60-80cm。
6、鋪治療巾、扎止血帶、選血管、松止血帶。
7、再次查對葯名、劑量、濃度、時間、用法,檢查質量。打開輸液器,針頭插入液瓶口,關調節夾、掛輸液架上、排氣一次成功,要求液面在莫菲氏滴管的1/3—1/2 處,液面以下皮管內無氣泡、接頭處無液體流出,管道掛滴管處。
8、常規0.5%碘伏棉簽消毒皮膚2 次,直徑8 ㎝,備膠布,在穿刺點上方10-15 ㎝處扎止血帶。
9、取下輸液管道,再次檢查皮管內有無氣泡,排盡針頭內氣體。
10、囑病人握拳,持針柄與皮膚呈15-30°穿刺,見回血後,將針頭少送少許,松止血帶,松拳、松調節夾,膠布固定,收回治療巾、止血帶。
11、調節滴數:成人60-80 滴/分,兒童20-30 滴/分,觀察穿刺局部情況,詢問病人感覺。
12、再次查對床號、姓名、葯名、濃度、劑量、時間、用法,整理衣被,交待注意事項。
13、填寫輸液巡迴卡,填寫輸液者姓名於輸液瓶簽上。
14、整理用物歸位、洗手。
15、輸液完畢,啟膠布,反折皮管(或關調節器),快速拔針,壓迫1-2 分鍾至不出血為止,記錄輸液結束時間。
16、整理衣被,詢問病人需要,放下輸液架,提瓶,將輸液架放於妥當位置。
17、排盡余液,處理輸液器,將輸液器針頭等銳利部分剪下放於銳器盒內,其它部分放於醫用垃圾袋內。
18、洗手。
⑺ 靜脈輸液方法
1)按靜脈輸液法准備輸液器,靜脈留置針及其它用物攜至床旁。
(2)按密閉輸液法操作。
(3)取出靜脈留置針,拔去護帽,檢查靜脈導管和針頭各部位。右手捏緊留置針的回血室部,左手旋緊套於導針外的導官中樞部,切忌導管上移,使管頂超越針頭。
(4)右手取靜脈留置針,使針尖斜面向上與皮膚成40度角進行靜脈穿刺,當回血室內見第一次回血後,隨即調節留置針使之呈10度角,將導管向靜脈內推進0.5~1cm,確保導管進入靜脈中,即可見第二次回血入導管。
(5)松開止血帶,用左手拇、食指握住導管的中樞部,以小指緊壓遠離留置針的靜脈,以阻止血流。
(6)右手握住留置針回血室部使導針固定,同時左手將導管緩慢向前推進,使之全部進入靜脈內,方可將導針完全拔出脫離導管,右手取肝素帽迅速插入導管內。
(7)常規消毒肝素帽橡膠塞部,將已備好的靜脈輸液器針頭(排盡管內氣體)插入肝素帽內。固定留置針,調節滴速,即行持續輸液。
(8)如需暫停輸液,可將輸液器卸下,然後用注射器(預先備好肝素100mg,稀釋成4毫升),向肝素帽內注入肝素0.4~0.6ml,用無菌紗布覆蓋肝素帽及導管中樞部並加以固定,以備再次使用。
輸液注意事項
(1)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防止發生差錯。
(2)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預防並發症。輸液器及葯液應絕對無菌,連續輸液超過24小時應更換輸液器。
(3)預防空氣栓塞。輸液時必須排盡管內空氣,防止液體流空;及時更換輸液瓶及添加葯液,輸完後及時拔針。
(4)注意觀察輸液情況。針頭有無滑脫,局部有無腫脹,有無輸液反應。
(5)注意葯物配伍禁忌。抗生素類葯物應現配現用;青黴素G鈉(鉀)鹽與四環素、紅黴素合用可出現沉澱、混濁、變色,效價降低,輸液中需同時加入四環素、維生素C時應先溶解稀釋四環素,再加入維生素C。
(6)注意保護血管 對長期輸液者可採取:①四肢靜脈從遠端小靜脈開始,手足交替。②穿刺時掌握三個環節;選擇靜脈要准;穿刺要穩;針頭固定要牢,提高穿刺成功率。③輸液中加入對血管刺激性大的葯物,如紅黴素等,應待穿刺成功後再加葯,宜充分稀釋,輸完葯應再輸入一定量的等滲溶液,以保護靜脈。
⑻ 靜脈輸液操作步驟
1.洗手,戴口罩,備齊用物,放置合理。
根據醫囑取葯,核對葯液瓶簽(葯名、濃度、劑量、使用方法、有效期),檢查液體質量(葯液有無沉澱、混濁、變色、絮狀物;瓶體有無裂縫,瓶口有無松動),貼輸液卡。
2.配液:將鋁蓋中心部分打開,常規消毒瓶口,按醫囑再次查對葯名、濃度、劑量、使用方法、患者姓名、床號;抽吸葯液加入所需葯物,瓶口壓瓶貼,再次查對並簽名,無誤後放於治療車上,空安瓿置於盒內。
3.推車至床旁,持執行本對床號、姓名,解釋、詢問需要,囑排便。
持輸液架到床邊調高度60-2000px。
鋪治療巾、扎止血帶、選血管、松止血帶。
4.再次查對葯名、劑量、濃度、時間、用法,檢查質量。打開輸液器,針頭插入液瓶口,關調節夾、掛輸液架上、排氣一次成功,要求液面在莫菲氏滴管的1/3—1/2 處,液面以下皮管內無氣泡、接頭處無液體流出,管道掛滴管處。
5.常規0.5%碘伏棉簽消毒皮膚2 次,直徑8 ㎝,備膠布,在穿刺點上方10-15 ㎝處扎止血帶。
取下輸液管道,再次檢查皮管內有無氣泡,排盡針頭內氣體。
6.囑病人握拳,持針柄與皮膚呈15-30°穿刺,見回血後,將針頭少送少許,松止血帶,松拳、松調節夾,膠布固定,收回治療巾、止血帶。
調節滴數:成人60-80 滴/分,兒童20-30 滴/分,觀察穿刺局部情況,詢問病人感覺。
7.再次查對床號、姓名、葯名、濃度、劑量、時間、用法,整理衣被,交待注意事項。填寫輸液巡迴卡,填寫輸液者姓名於輸液瓶簽上。整理用物歸位、洗手。
8.輸液完畢,啟膠布,反折皮管(或關調節器),快速拔針,壓迫1-2 分鍾至不出血為止,記錄輸液結束時間。
9.整理衣被,詢問病人需要,放下輸液架,提瓶,將輸液架放於妥當位置。
排盡余液,處理輸液器,將輸液器針頭等銳利部分剪下放於銳器盒內,其它部分放於醫用垃圾袋內。洗手。
⑼ 靜脈推注是怎麼做,直接用針筒注射還是連接一次性輸液針推注啊,注射部位怎樣選擇,不懂的請不要亂回答謝
是用注射器連接一次性輸液針,一般選擇比較粗大的上肢靜脈血管推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