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面積如何計算,這是一個麻煩的問題,因為在牽扯到房屋面積的時候,我們指代的可能是公攤面積,可能是使用面積以及購置面積,不同的名詞包含的含義都有一定的區別,而在計算價格的時候,數據取決於面積的單價以及計算方面的數據採集,今天為大家說明的就是關於房間面積合適的計算方法以及技巧和操作注意事項,大家可以參考下文進行了解,防止被不法的房地產開發商蒙騙。
一、怎麼計算房屋面積
房屋的使用面積=建築面積-公攤面積-套內牆體面積。
房屋使用面積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
(1)套內使用面積包括卧室、起居室、廳、過道、廚房、衛生間、假層、廁所、儲藏室、壁櫃等分戶門內面積總和;
(2)躍層住宅中的房內樓梯按自然層樓的面積總和計入使用面積;
(3)不包含在結構面積內的煙囪、通氣道等面積。
一般在房產證上載明的是房屋的建築面積。
公攤面積是指由整棟樓的產權人共同所有的整棟樓公用部分的建築面積。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築面積。
套內牆體面積是指套內使用空間周圍的圍護或承重牆體或其他承重支撐體所佔的面積。有共用牆體和非共用牆體兩種。其中各套之間的分隔牆和套與公共建築空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等共有牆,均按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入套內牆體面積。套內自有牆體(非公有牆)按水平投影面積全部計入套內牆體面積。
二、如何測量房屋面積
獲取詳細的標准層或自家所在樓層平面圖
在測量開始,我們必須要拿到詳細的住宅平面圖,這樣測量與計算才會更加准確,這些圖紙通常都是由房地產開發商來提供的。在平面圖中的主要數據包括:
1)各房間的軸線尺寸:就是承重牆或柱的中心線之間的尺寸。
2)外牆的總尺寸:就是計兩道尺寸線。
3)各房間的使用面積
實地測量套內使用面積
一般在開始測量時,為了保證測量的准確性,測量時要注意使測量位置距地面高1—1.2米。使用面積的測算,對房間內部測量所得到的尺寸,是房間軸線尺寸減去牆體厚度和抹面厚度的尺寸,不能作為面積中的尺寸。也就是說,根據這個尺寸算出的面積並非是使用面積。使用面積是按軸線尺寸除去結構厚度尺寸的房間內部尺寸計算的。一般來說,承重牆體是磚牆時,結構厚24cm,寒冷地區外牆結構厚度為37cm,混凝土牆結構厚度20cm或16cm,非承重牆12cm、10cm、8cm不等。一般來說,軸線位於牆體的中間,中間兩側各為半個牆厚。白灰抹面厚度一般為2~3cm(具體圖紙中應標注)。
測量位置在距地面1~1.2米高處,對於軸線尺寸360cm的房間,測量結果應是360-20-2.5×2=335cm。據此可推算出房間內部軸線尺寸360cm,計算尺寸340cm。尺寸誤差如果在幾厘米之內,說明抹灰厚度不準確、不均勻,一般不影響軸線尺寸和房間內部尺寸。
上文為大傢具體介紹的是關於房間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技巧和措施,由此入手可以得知,一般來說,在計算房間的面積的時候,我們應該首先明確計算的是公攤面積,使用面積還是購置面積,除此之外,應該選擇合適的工具,結合房間本身結構方面的特殊性入手進行考量,而且在面對一些不法的房地產開發商給出的離譜的數據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參考上文的方法自己動手進行測量。
Ⅱ 建築工程測量坐標計算方法
建築工程測量坐標計算方法:
設原點坐標為(x,y),那麼計算坐標(x1,y1)為 x1=x+s·cosθ y1=y+s·sinθ
其中θ為方位角,s為距離
CAD里計算方位角和距離:CAD默認的世界坐標系跟測量上用的坐標系是不同的。世界坐標系中的X即測量坐標系中的Y,世界坐標系中的Y即測量坐標系中的X。
(2)測繪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測量坐標計算軟體包含直角坐標正算,反算,和施工坐標轉換。小數和度分秒顯示。軟體的數據圖表顯示,將數據坐標值顯示成圖像,增加計算的直觀感。
測量坐標計算程序適用於公路、鐵路等線路坐標計算,程序主要包括(交點法、線元法、直線坐標正反算,豎曲線計算,平面控制網「導線、高程」平差,隧道超欠挖,超高加寬,測量工具箱等,還可以全自動生成卡西歐5800、9750程序資料庫。
其中包括:隧道超欠挖、交點法、線元法、豎曲線一系列資料庫),已知數據輸入明確,操作簡單易懂,是工程測量人員的好幫手!
Ⅲ 房屋測繪面積計算規則有哪些
商品房銷售面積計算及公用建築面積分攤規則
第一條 根據國家有關技術標准規定《商品房銷售面積計算及公用建築面積公攤規則》。
第二條 本規則適用於商品房的銷售和產權登記。
第三條 商品房銷售以建築面積為面積計算單位。建築面積應按國家現行《建築面積計算規則》進行計算。
第四條 商品房整棟銷售,商品房的銷售面積即為整棟商品房的建築面積(地下室作為人防工程的,應從整棟商品房的建築面積中扣除)。
第五條 商品房按"套"或"單元"出售,商品房的銷售面積即為購房者所購買的套內或單元內建築面積(以下簡稱套內建築面積),與應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之和。商品房銷售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分攤的公建築面積。
第六條 套內建築面積由以下三部分組成。
1、 套(單元)內的使用面積;
2、 套內牆體面積;
3、 陽台建築面積。
第七條 套內建築面積各部分的計算原則如下:
1、 套(單元)內的使用面積住宅按《住宅建築設計規范》(GBJ96-86)規定的方法計算。其他建築,按照專用建築設計規范規定的方法或參照《住宅建設設計規范》計算。
2、 套內牆體面積
商品房各套(單元)內使用空間周圍的維護或承重牆體,有共用牆及非共用牆兩種。商品房各套(單元)之間的分隔牆、套(單元)與公用建築空間之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均為共用牆,共用牆體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入套內牆體面積。非共用牆牆體水平投影面積全部計入套內牆體面積。
3、 陽台建築面積
按國家現行《建築面積計算規則》進行計算。
4、 套內建築面積的計算公式為:
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陽台建築面積
第八條 公用建築面積以下兩部分組成:
1、 電梯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和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以及其他功能上為整棟建築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建築面積;
2、 套(單元)與公用建築空間之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牆體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
第九條 公用建築面積計算原則
凡已作為獨立使用空間銷售或出租的地下室、車棚等,不應計入公用建築面積部分。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也不計入公用建築面積。
公用建築面積按以下方法計算:
整棟建築物的建築面積扣除整棟建築築物各套(單元)套內建築面積之和,並扣除已作為獨立使用空間銷售或出租的地下室、車棚及人防工程等建築面積,即為整棟建築物的公用建築面積。
第十條 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系數計算
將整棟建築物的公用建築面積除以整棟建築物的各套套內建築面積之和,得到建築物的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系數。
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系數=公用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之和
第十一條 公用建築面積分攤計算
各套(單元)的套內建築面積乘以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系數,得到購房者應合理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
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系數×套內建築面積
第十二條 其他房屋的買賣和房地產權屬登記,可參照本規則執行。
第十三條 本規則由建設部解釋。
第十四條 本規則由1995年12月1日起施行。
建築面積計算規則
一、計算建築面積的范圍
1、 單層建築物不論其高度如何均按一層計算,其建築面積按建築物外牆勒腳以上的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單層建築物內如帶有部分樓層者,亦應計算建築面積。
2、 高低聯跨的單層建築物,如需分別計算建築面積,當高跨為邊跨時,其建築面積按勒腳以上兩端出牆外表面間的水平長度乘以勒腳以上外牆表面至高跨中柱外邊線的水平寬度計算。
3、 多層建築物的建築面積按各層建築面積的總和計算,其底層按建築物外牆勒腳以上的外圍水平面積計算,二層及二層以上按外圍水平面積計處。
4、 地下室、半地下室、地下車間、倉庫、商店、地下指揮部等及相應出入口的建築面積按其上口外牆(不包括採光井、防潮層及其保護牆)外圍的水平面積計算。
5、 用深基礎做地下架空層加以利用,層高超過2.2米的,按架空層外圍的水平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築面積。
6、 坡地建築物利用吊腳做架空層加以利用且層高超2.2米的,按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建築面積。
7、 穿過建築物的通道、建築物內的門廳、大廳不論其高度如何、均按一層計算建築面積,門廳、大廳內迴廊部分按其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建設面積。
8、 圖書館的書庫按書架層計算建築面積。
9、 電梯井、提物井、垃圾道、管道井等均按建築物自然層計算建築面積。
10、舞台燈光控制室按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乘以實際層數計算建築面積。
11、建築物內的技術層,層高超過2.2米的,應計算建築面積。
12、有柱雨蓬按柱外圍的水平面積計算建築面積,獨立柱的雨蓬按頂蓋的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築面積。
13、有柱的車棚、貨棚、站台等按柱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建築面積;單排柱、獨立柱的車棚、貨棚、站台等按頂蓋的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築面積。
14、突出屋面的有圍護結構的樓梯間、水箱間、電梯機房等按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建築面積。
15、突出牆外的門斗按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建築面積。
16、封閉式陽台、挑廊、按其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建築面積。凹陽台、挑陽台按其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面積。
17、建築物牆外有項蓋和柱的走廊、檐廊按柱的外邊線水平面積計算建築面積。無柱的走廊、檐廊按其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築面積。
18、兩個建築物間有頂蓋的架空通廊,按通廊的投影面積計算建築面積。無頂蓋的架空通廊按其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設面積。
19、室外樓梯做為主要通道和利於疏散的均按水平面積計算建築面積;樓內有樓梯,其室外樓梯按其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築面積
20、跨越其他建築物、構築物的高架單層建築物,按其水平投形面積計算建築面積,多層者按多層計算。
二、不計算建築面積的范圍
1、 突出牆面的構件、配件和藝術裝飾,如:柱、垛、勒腳、台階、無柱雨蓬等。
2、 檢修、消防等用的室外爬梯。
3、 層高在2.2米以內的技術層。
4、 構築物,如:獨立煙囪、煙道、油罐、水塔、貯油(水)池、貯倉、圓庫、地下人防干、支線等。
5、 建築物內外的操作平台、上料平台,及利用建築物的空間安置箱罐的平台。
6、 漢有圍護結構的屋頂水箱、舞台及後台懸掛幕布、布景的天橋挑台。
7、 單層建築物內分隔的操作間、控制室、儀表間等單層房間。
8、 層高小於2.2米的深基礎地下架空層、坡地建築物吊腳空層。
三、其他
在計算建築物面積時,如遇上述以外的情況,可參照上述規則精神辦理。
省補充:
① 挑陽台下底層有平台按上面挑陽台的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築面積,如沒有平台,只有踏步,不計算建築面積。
② 無柱的走廊、檐廊下,底層有通道平台的按上面走廊、檐廊的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築面積,如只有踏步,沒有通道平台,不計算建築面積
Ⅳ 水準儀的計算方法一定要計算方法及說明。謝啦
1.已知高程+高差=待測高程 (高差法) 高差=前視度數-後視覺讀數
2.已知高程+已知高程點讀數=H H - 待測點讀數=待測高程 (等高法)
Ⅳ 測繪計算
你最好馬上把問題收回,因為你已經處犯法律了,你測算的大地坐標都屬於國家的基礎數據,你這樣作已經泄漏了國家機密,如果情結嚴重是要殺頭的!
Ⅵ 測量中,高程計算公式是什麼
採用水準測量的話,高程計算公式就是:前視點高程=後視點高程+後視讀數-前視讀數
全站儀一般直接在儀器里顯示了。
測量高程通常採用的方法有: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和氣壓高程測量。
偶爾也採用的流體靜力水準測量方法,主要用於越過海峽傳遞高程。例如歐洲水準網中,包括英法之間,以及丹麥和瑞典之間的流體靜力水準聯測路線。
①水準測量是測定兩點間高差的主要方法,也是最精密的方法,主要用於建立國家或地區的高程式控制制網。
②三角高程測量是確定兩點間高差的簡便方法,不受地形條件限制,傳遞高程迅速,但精度低於水準測量。主要用於傳算大地點高程。
③氣壓高程測量是根據大氣壓力隨高度變化的規律,用氣壓計測定兩點的氣壓差,推算高程的方法。
精度低於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主要用於丘陵地和山區的勘測工作。
Ⅶ 閉合水準測量計算方法
如果是閉合導線,則理論高差為0,高差閉合差為(實測高差=水準線路累計高差之和)! 如果是符合水準線路,高差閉合差為(實測高差=水準線路累計高差之和)與(理論高差=起點終點高差之差)的差值。
由於水準測量中儀器誤差、觀測誤差以及外界的影響,使水準測量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誤差,高差閉合差就是水準測量觀測誤差中各誤差影響的綜合反映。
《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要求的允許閉合差為:
(1)平坦地區,±4√L毫米 (L是往返測量、附合或環線的水準測量路線長度,單位為「千米」) (2)山區,±12√n毫米 (n為測站數)。
平差公式=(閉合差/線路總長)*距離 介紹: 一、水準測量:水準測量是利用一條水平視線,並藉助水準尺,來測定地面兩點間的高差,這樣就可由已知點的高程推算出未知點的高程。
Ⅷ 測繪面積與建築面積計算規則的面積計算方法有什麼區別
首先要問一下測繪面積是指什麼的測繪面積?現就房產測繪面積與建築工程面積計算方法主要區別在:1.牆體抹灰厚度所佔的面積,房產測繪面積要計算,建築工程面積不計算;2.陽台計算方法也不一樣,房產測繪面積開陽台按一半建築面積計算,封閉陽台按實測建築面積計算,無頂蓋陽台不計算面積(包括隔層陽台),而建築工程均按一半建築面積計算;3.雨蓬計算也不一樣......
Ⅸ 測量標准體重的計算公式
一、世衛計算方法:
男性:(身高cm-80)×70﹪=標准體重
女性:(身高cm-70)×60﹪=標准體重
標准體重正負10﹪為正常體重
標准體重正負10﹪~ 20﹪為體重過重或過輕
標准體重正負20﹪以上為肥胖或體重不足
超重計算公式
超重%=[(實際體重-理想體重)/(理想體重)]×100%
二、不同年齡演算法
標准體重法
標准體重(千克) = 年齡 x 8 + 8 ( 7 - 16 歲 )
輕度肥胖:超過標准體重 20% - 30 %
中度肥胖:超過標准體重 30% - 50 %
重度肥胖:超過標准體重 50% 以上
BMI 法
體重指數 BMI = 體重(千克) / 身高(米)的平方即 kg/m2
年齡 BMI 值
年齡 正常超重輕度肥胖 中度肥胖重度肥胖
低於 6歲 15-18 18-
6- 11 歲 16-19 19-21 21-23 23-27 27-
三、簡單計算方法
1、計算方法一:
體質指數=體重(千克) ÷ 身高(米)的平方 kg/m^2
算式寫法: BMI = 體重 / (身高)^2
正常體重 : 體重指數 = 18.5 - 25 (中國體質標准:正常范圍 18.5~23.9,超重24.0~27.9,肥胖≥28.0)
超重 : 體重指數 = 25 - 30
輕度肥胖 : 體重指數 > 30
中度肥胖 : 體重指數 > 35
重度肥胖 :體重指數 > 40
2、計算方法二:
標准體重=身高(m)×身高(m)×標准系數(女性20,男性22)
標准體重正負10﹪為正常體重
標准體重正負10﹪~ 20﹪為體重偏重或偏輕
標准體重正負20﹪以上為肥胖或體重不足
3、計算方法三:
標准體重(kg)=身高(cm)-105
例如,一個身高170厘米的男子,他的標准體重應該是:170(厘米)-105=65(千克)。凡是超過標准體重10%者為偏重,超過20%以上者為肥胖;低於標准體重10%者為偏瘦,低於20%以上者為消瘦。
注意:上述計算方法只適用於成年人。 對兒童,老年人,或者身高過於矮小的人士並不適用。
4、布洛卡公式:
身高在165厘米以下者:標准體重(kg)=身高(cm)-100
身高在165厘米以上者:標准體重(kg)=身高(cm)-110
5、適合亞洲人標准體重的計算公式:
日本京都大學桂教授在布洛卡公式的基礎上,提出了下列計算公式:
標准體重(kg)=[身高(cm)-100]×0.9
注意:這一公式的計算結果適合於亞洲人的具體情況。
6、專門針對以南北地區劃分的中國人的公式:
北方人理想體重(kg)=[身高(cm)-150]×0.6+50;
南方人理想體重(kg)=[身高(cm)-150]×0.6+48。
(9)測繪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標准體重是反映和衡量一個人健康狀況的重要標志之一。過胖和過瘦都不利於健康,也不會給人以健美感。不同體型的大量統計材料表明,反映正常體重較理想和簡單的指標,可用身高體重的關系來表示。
BMI指數(英文為Body Mass Index,簡稱BMI),是用體重千克數除以身高米數的平方得出的數字,是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准。當我們需要比較及分析一個人的體重對於不同高度的人所帶來的健康影響時,BMI值是一個中立而可靠的指標。
Ⅹ 國土面積的測繪方法
中國國土面積有多大?教科書上說:「中國的陸地國土面積是960萬平方公里,面積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是世界面積第三大的國家。」按照國家測繪局發布的「官方權威」說法,其精確數字為9,598,077平方公里。這個數字從公布以來,幾十年來都沒有變過。可是2006年上半年,美國中情局的網站上赫然登載,說中國國土面積為959.696萬平方公里,而美國國土面積為963.1418萬平方公里——也就是說,美國的面積比我們大,他們是世界面積第三大的國家。我們再看看權威性比較高的大英網路全書,它上面說中國的面積為957.29萬平方公里,美國面積為951.8287萬平方公里,還是中國更大。差距來自哪裡呢?在國土測量的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除了計算的誤差、測量技術,還包括政治、歷史等等原因,這些都會影響最後的結果。地球的表面凹凸不平,為了測量方便,測繪學引入了「大地水準面」的概念:假設海水靜止不動,並且水面向大陸延伸,最後形成一個囊括整個地球的封閉曲面。在這個曲面上,重力是等位了,也就是說,當物體沿這個面上移動時,重力是不做功的。大地水準面是海拔高程的起算面,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就是說它的頂峰高於大地水準面8844.43米。有些盆地、裂谷會低於這個面,海拔即為負數。如果中國的大地像紙一樣平坦,那計算起來會是多麼簡單!可是我們國家地形地貌復雜多樣:有低平寬廣的平原,有峰巒高聳的山地,有起伏不平的丘陵……在這些中,只有平原的面積相對來說較容易測量,准確度也比較高。測繪學一般都是計算山的「基座」面積的。我們先假設地球是一個表面光滑、規則的橢球體(我們把這個球體稱為「大地水準面」)。山也好,河也好,它們的「基座」投射在大地水準面上的面積就是標準的「計算面積」。在地形起伏的地區會經常出現「實際面積大於計算面積」的狀況:比如在一片山坡上有1000平方公里樹林,但是如果用標準的測算方法,這座山的面積可能一共只有800平方公里。除了起伏的山丘,湖泊、河流也有計算難題。很多行政界限是以河為界的,通常是以河流的中心線為基準,但是河道會隨時間而改變,在河流的入海口,泥沙堆積,往往能「造出」新的陸地。黃河每年攜帶數十億噸泥沙來到渤海灣,從1954年到1982年裡,黃河造陸達1100平方公里,海岸線平均每年外延0.47公里,黃河三角洲成為我們國家最「年輕」的領土。對面積測量結果影響最大的是測量工具和測量方法。不同的測量工具和測量方法,准確度相差很大,其結果失之毫釐,謬之千里。傳統的測量方法(如測距儀、全站儀等)通常是先布設控制網點,並且點與點間能透視。有時候在公路上能看到有人拿著三腳架一樣的儀器測量,那就是測距儀。在內蒙古,有時候在平坦的大草原上,突然有一個木頭或金屬的架子立在地面,那就是「大地控制點」,實際上就是測繪時使用的標志點。這樣控制點位選取受到很多局限,計算精度稍低。尤其是自然條件惡劣的地方,就更難測量了。隨著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與遙感(RS)、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的迅速發展,給土地面積測量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應用GPS進行控制測量,點與點之間不要求互相通視,不論高山峽谷,都可以准確計算了。面積測量最簡單的就是測量長方形——長乘以寬。測量一個小面積的地方,比如一座房子,一個小亭院都可以用這個辦法,但是要測量大范圍就不那麼簡單了。沒有一個足夠空曠的地方可以讓你用來測直線距離。於是有人想,那把大的地方分成無數小塊,分別測量,然後求和不就可以了嗎?聽起來這個主意不錯,可是,在國土測量里,這個辦法行不通。中國地圖出版社的《分省中國地圖集》中有每個省的基礎數據,有細心的人曾經把每省面積的數據匯總起來,結果總和是9,487,227萬平方公里。測繪局的專家說,我國各省省界有一些並沒有精確劃定過。比如雲南與四川和貴州的邊界在很長一段都在茫茫大山之中,除了標志性的地點,邊界並沒有明確到每一個山頭。各省面積數據並不很精確,很多都是約數。把不精確的數字相加,結果難以保證准確。地圖上省界和國界線都是清楚的,而到真實的土地上,這些界限卻不那麼清晰了。在大平原上勘界,樹立界碑、拉鐵絲網,但密林里就要艱難得多。我國與越南的邊境線,有很長一段都是在叢林里,在那裡測量、勘界非常艱苦。界限不明確,統計面積也只能「估算」了。一般的國際慣例,國土面積以實際控制區為准。那麼我們國家的國土面積最准確的數字是多少呢?國家測繪局國土測繪司的專家說,中國國土面積的准確統計數據已完成,他們會在一個恰當時機公布。在他們公布之前,我們還是要以官方數據為准,即960萬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