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超市生鮮商品的損耗率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損耗率(scrap rate,SR):一個子件在製造某個父件的過程中,變成不良品的幾率。同一子件用來生產不同父件時可能有不同的損耗率,因此定義在材料表BOM中。指生產企業在生產產品的過程中,根據正常的殘次和損耗情況在核定單位產品的消耗和總耗料量後所確定的損耗的一定比率。 1:損耗率=(商品盤點損耗數量*平均成本/期間銷售成本 (未稅) 2:損耗率=(商品盤點損耗數量*商品售價/期間銷售金額 (未稅) 3:損耗率=(商品盤點損耗數量*平均成本/期間銷售金額 (未稅)
『貳』 超市如何核算成本
商品進貨時的價格,稅金,還有房租,管理人員的工資水電費,都是記入成本,這樣比較准確,超市這樣算就可以了。
具體方法如下供:
進貨時,一方面存貨增加,現金流出(或負債增加)。
很簡單的,會計分錄是:
借:庫存商品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庫存現金(銀行存款)
貸:應付帳款-某單位
當你售出商品時,一方面,現金流入(或債權增加),一方面即形成收入。
那麼:
借:庫存現金(銀行存款)
借:應收帳款-某客人
貸:商品銷售收入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銷售發生的同時,隨著商品被賣出,你的當期成本發生了。
借:商品銷售成本
貸:庫存商品
銷售收入,一定是來自於「售出商品」的收入;同理,與銷售收入「對應的成本」必是被銷售出去的商品的成本。就叫匹配性原則。
如果把進的貨全部計入當期成本,你的營利狀況就看不出了。
例:當月進了1000件貨,單價20元,總計進價20000元。當月你零售出去750件,單價26元,總計19500元。
當期的利潤(此時當然只是毛利)為(26-20)*750=4500元。這是很清楚的。
但若把進貨成本全放進來,則變成當期營利為負500元,顯然是不對頭了。
將發生的費用,如房租、水電費、工商管理費、人員費用等,就簡單的計入銷售費用。
那麼:
借:銷售費用-房租
借:銷售費用-水費
......
貸:庫存現金
最後,對當期的收入與成本、費用進行結轉,得出當期利潤。
借:主營業務利潤
貸:銷售費用
貸:商品銷售成本
貸:營業稅金及附加
借:商品銷售收入
貸:主營業務利潤
當期凈收益反映在主營業務利潤的貸方。
『叄』 生鮮超市如何有效的計算生鮮的真實成本
那麼生鮮超市怎樣才能控制好成本呢?要能真正控製成本就必須清楚的了解生鮮的真正成本。在生鮮食品的成本核算上,不同的生鮮區域存在著不同的特點,超市燈具專家博客將向大家一一分析:一、麵包、日配區此區域最為簡單了,只要在生鮮食品的采購上下好功夫,和供應商談好最優化的價格,並協商好運費、退換貨問題等,就基本上能很好的控制此類生鮮食品的成本了。這類生鮮食品的顯著特點就是成本基本上由采購商品價格和運費組成。二、蔬果類、水產、肉類(非分割)此類生鮮食品的損耗一直是生鮮超市比較頭痛的區域。蔬果類在運輸、保存、陳列以及銷售的整個過程中都存在各方面的損耗、比如水分蒸發、食品腐爛或者人為等機械原因損耗。水產和肉類(非分割)存在由於食品的新鮮度下降、食品失水、或者腐爛變質等各種原因產生的損耗,特別是活的水產還存在因為食品死亡而發生商品品質等各方面的變化而影響到生鮮食品的價格。所以此類生鮮食品在考慮的成本在計算商品的實際采購成本以外還必須考慮商品的損耗等各方面的成本的一個綜合成本。讓消費者采購更瘋狂,選擇超市燈具專家照明燈具三、分割型生鮮食品此類食品的成本核算比上面兩種就更為復雜了,此類商品在蔬果、水產、肉類基本上都存在,但是此類商品典型的是出現在肉類生鮮食品上。對於此類食品的怎樣分割,超市燈具專家有非常詳細的文章進行講述,大家可以參考「超市生鮮區豬肉分割圖及分割等級標准」。對於此類商品的成本核算,大家可以根據分割然後再計算。因為豬肉的各個部分的成本都是不一樣的,事先做一個比較全面的成本分析,對於算出分割的每個部位的價格是很有幫助的。四、現做型生鮮食品此類生鮮食品在生鮮的麵包和熟食區最為典型了,在蔬菜水果區、水產、肉區的配菜加工區域也比較常見了。舉例來說,在製作麵包的過程中,需要很多材料主要包括:改良劑、雞蛋、砂糖、麵粉、酵面、牛油、水、鹽等。這些原材料經過員工的加工和製作以後就生產出來麵包了。但是這些原材料都是需要分開進貨的,這樣就需要計算各種原材料的進貨成本。所以最終的麵包的成本核算應該是:麵包的各種原材料的進貨成本+原材料合理比較的損耗成本+員工成本=麵包的實際綜合成本。
『肆』 超市蔬菜怎麼算加價率
超市蔬菜加價率=(銷售額-銷售成本)/銷售成本*100%。3.1*120% = 3.72。20個點就是20%,但生鮮只加20%不會有錢賺,因為損耗大。
例如:某商品售價130元(不含稅),毛率利為25%,計算則此商品的加價率。
加價率=毛利率÷(1-毛利率)=25%÷(1-25%)=33.33%。
(4)生鮮超市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加價率與毛利率的關系
1、毛利率=加價率÷(1+加價率)
2、加價率=毛利率÷(1-毛利率)
公式推導:
加價率=(售價-進價)÷成本*100%
==>加價率=(售價-進價)÷(售價-毛利)*100%
==>加價率=毛利÷(售價-售價*毛利率)*100%
==>加價率=毛利÷售價(1-毛利率)*100%
==>加價率=毛利率÷(1-毛利率)
『伍』 生鮮超市一個月掙多少錢
一線城市,每天營業額1萬多,一月營業額30-40萬 30%毛利 就是10萬左右,扣除房租1萬,人工6人工資2萬5 水電3000 雜費2000 還有6萬凈收入
『陸』 超市生鮮商品的利潤比率是多少呢
1∶6。
成本利潤率=利潤÷成本×100%
1、成本利潤率=(28-19)/19*100%=47。37%
2、成本利潤率=(98-80)/80*100%=22。5%
每年的凈利潤至少不會少於20萬。
對於生鮮超市而言,最好的地點就是大型的小區。選在大型小區有幾個顯著的好處,店租一般不會太高,比起商業區域來說,住宅的店租只有商業區的一般左右,而且雖然沒有商圈那麼大的客流量,但是顧客較為精準,覆蓋面很精確。
(6)生鮮超市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利潤率既然是剩餘價值率的轉化形式,因此影響利潤率變化的因素,首先取決於剩餘價值率的高低。假定其他條件不變,利潤率的高低同剩餘價值率的高低成正比,而同預付總資本價值的大小成反比。利潤率的高低還取決於以下2個因素:
①資本有機構成。在剩餘價值率既定的條件下,利潤率的高低同資本有機構成的高低成反比,即:資本有機構成愈低,一定量資本吸收的活勞動就愈多,榨取的剩餘價值量也愈多,利潤率就愈高;反之,則相反。
②資本周轉速度。利潤率一般是以一年為期來計算的。假定其他條件(資本有機構成、剩餘價值率、工作日長度)相同,則年利潤率的高低同資本周轉速度的快慢成正比,而同資本周轉時間的長短成反比。
『柒』 一般300平米左右的生鮮超市所有開銷(包括房費、人工、電費等等)占銷售額的百分之多少誰能系統的說
300平如果外聘員工的話費用大概在8個點左右
舉例給你:日均銷售1.5萬 月銷售45萬
300平人員外聘 全場自營 按照標配生活超市
鮮肉人員:2人 蔬菜水果2人 食用品 2-3人 收銀2人 合計:8-9人
人均工資按照2000算就是 1.8萬
設備包括:冰箱、冷櫃、保鮮櫃、收銀設備、照明設備、等其他 按照商業用電1.2/度 每天按照120度 費用144/天*30天=4320元
房租按照1.2萬計算
損耗按照每天50元(全場)*30天 合計1500元
費用總計:人工1.8萬+電費4320元+房租1.2萬+損耗1500元=35820元
以上計算具體數據可以按照當地費用計算進去
『捌』 超市生鮮熟食的計算方法
這個(2.6+利潤)就是你占售價的0.83
也就是 你的0.83+超市0.17=售價
『玖』 超市如何核算成本。。請教高手。
超市經營管理的基礎之一是標准化管理,而超市生鮮管理中,非標准生鮮品及其加工過程與高度標准化的超市管理要求之間形成了很大反差,使得生鮮區管理面臨一系列的難題。損耗控制就是生鮮經營的難題之一,從表面來看,它是生鮮賣場管理問題;再進一步說它與生鮮經營成本核算方法相關;如果上升到生鮮供應鏈管理的高度,大處著眼則是怎樣整合規模經營的連鎖企業各方面資源,從生鮮供應鏈管理戰略上尋求整體生鮮經營運作成本最優的控制和把握。
生鮮商品成本如何核算?影響商品定價的因素多種多樣,如進價成本、毛利加成、供應商和采購環境變化等。
按照超市生鮮經營商品分類狀況,生鮮商品成本核算面臨的問題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1、自製生產加工產品
超市生鮮區自製生產加工的產品包括熟食製品、半成品配菜、面點和大眾主食廚房類產品,還有肉禽類產品和少量水產品,按照加工方式不同主要包括兩大類:
組合加工類生鮮商品:主要指熟食製品、半成品配菜、面點和大眾主食廚房類產品等,由於需要使用各種相關原料經過加工生產流程轉化為某一固定產品,成本也隨產品經過「由多到一」的組合過程,所以稱為組合加工類生鮮商品。因每個單品的原材料配方、加工方法和產品生命周期不同,與同類競爭產品的價格可比性不大,很容易形成差異化經營優勢並取得較高的銷售毛利,因此它是生鮮經營重點發展的經營項目之一。
分拆加工類生鮮商品:主要指肉禽類和水產品等,相對完整的屠體進場後要經過分割成為特定的銷售單品定價銷售,成本隨產品經過「由一到多」的分解過程,因此稱為分拆加工類生鮮商品。由於是顧客購買頻率最高的基本生鮮品類,價格敏感度比較高,在生鮮商品結構上也比較容易出現同構化傾向,但它卻是超市生鮮區必須經營而且必須經營好的重要項目。
2、蔬果類農產品
由於生鮮區中部分水果蔬菜品種隨行就市,價格波動和變化較大,顧客對價格的敏感程度較高,需要經常做出價格反應,反應越及時迅速,因調價速度而產生的核算難度和工作量就越大;另外因保質期短,損耗極易發生且頻繁出現,損耗隨時記錄有難度,所以果蔬商品管理水平對成本核算也有一定影響。
3、供應商商品
供應商商品主要包括供應商製作的麵包、點心和日配商品,由於可以作為標准化產品進行正常的采購談判,其成本核算與控制相對容易把握。
目前生鮮經營的平均毛利相對較高,其中又以自製生產加工產品的毛利最高,而成本核算的難點也恰恰在這些品類上,現就組合加工類和分拆加工類生鮮商品成本核算的主要問題介紹如下:
組合加工類生鮮商品是以自製麵包和主食廚房產品;熟食和半成品配菜等加工部門為主,在成本「由多到一」的轉化組合過程中,加工生產過程的標准化程度對成本核算的准確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自製麵包、主食廚房產品和半成品配菜由於配方和加工生產的標准化程度較高,只要標准配方制定出來,製作過程管理到位,其成本核算可以相對穩定,並能夠將損耗和誤差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而熟食中的中式熟食和快餐等品種,由於從配方到生產製作過程的標准化程度不高,受製作人員操作的影響比較大,下料和配方誤差導致成本核算的浮動性較大,因此始終是個管理難題。
加工製作標准化問題並不是超市生鮮區所獨有,實際上在國內快餐和餐飲行業中已經為此爭論了多年,西式麥當勞連鎖快餐店標准化運作和中式餐飲非標準的個性化風格體現之間的爭論,實際上反映了各自飲食文化上的差異。但對於強調管理規范和標准化的連鎖超市經營來講,生鮮加工的標准化是規模化連鎖經營和提高管理水平的基本前提。
分拆加工類生鮮商品多集中於肉類部和水產部,在成本核算上主要問題一方面受到來自生鮮供應鏈上游非標准化商品原料的影響比較大,例如豬源在品種和等級上能否保持穩定性;另一方面是操作人員在分拆加工時作業標准化程度;最後是准確的、與市場價格相適應的「由一到多」的成本分配模型,只有這三個方面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分拆加工類生鮮商品成本核算的誤差才能變得可以把握。
由於現行生鮮品成本分類核算在不同管理水準下的准確性差異很大,為改進管理所提供的深度分析依據不足,使得企業管理人員衍生出生鮮單品核算的需求,並不斷探討其可能性和現實性。實際上,無論分類核算還是單品核算,准確性的提高都存在著管理前提(如同電腦管理系統和管理保障的關系一樣),如果沒有高水準生鮮管理體系的配合,任何成本核算方式的准確性都不會太高,核算方式方法的討論也就失去了意義。
從日本等生鮮經營精細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地區來看,其發展歷程中都經過了管理標准化和規范化的過程,作為管理前提的高水準生鮮管理體系必須有效地解決三個關鍵問題:
1、建立加工原料和自製產品的標准體系
由於來自生鮮供應鏈上游原料非標准化的影響,這種影響會在未來一段時間給標准體系建立帶來不小的困難,但作為生鮮采購人員要了解各種商品及原料的品質屬性、用途和市場行情,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逐步制定相關專業標准,降低非標准化給生鮮加工帶來的直接影響。
生鮮采購人員針對自製和分拆加工產品要制定產品配方,無論是自己做還是與委託開發者共同制定,要在試制的基礎上觀察掌握成品率和損耗情況,測算產品加工成本,最終確定產品配方標准和成本標准。在實際工作中,相關管理人員可以依此檢查核對部門毛利狀況。
2、標准化的加工流程和操作手冊
生鮮經營者要十分熟悉自製和分拆加工產品的生產工藝流程,按照不同商品分類制定出標准化的加工操作手冊,對本部門每一個單品的配方和加工製作過程做詳細說明,並進行必要的現場加工培訓,定期跟蹤檢查,以確保現場操作人員執行手冊標準的工作質量。
3、成本核算方法
准確的成本核算依靠穩定的數據來源,需要適用的數學模型和演算法,需要一定的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因此電腦管理系統的配合就顯得十分重要,它有助於改善生鮮經營管理,而現在電腦管理系統在生鮮經營中的應用水平確實顯得微不足道。
只有在生鮮管理體系中採用標准化的演算法、操作手冊和加工作業才能產生標准化的產品,有標准化的產品才能夠完善生鮮商品的質量管理,才能夠做出准確的成本核算進行成本分析,並發現問題。將問題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並在穩定的基礎上逐步探討進一步的解決方法。通過前期周密的准備工作、准確的計算和後期細致的管理、嚴格的操作共同達到生鮮區的成本管理目標。
就目前生鮮經營的內外部環境和實際運作狀況來看,100%的實行單品核算是否具備條件,或者在現有條件下推行生鮮單品核算的投入產出比是否理想,這些尚值得深入探討。
比較現實的策略是根據連鎖企業實際情況,在生鮮分類核算和單品核算之間尋求過渡模式,即首先做到單品進貨收貨和單品銷售,按小分類做成本核算;其次在能夠做到單品核算的商品分類推行單品核算管理,難度較大分類維持小分類核算方式,逐步縮小問題范圍,加大核算透明度;最終在條件完全具備的情況下全面推行單品核算。
『拾』 超市的生鮮食品是如何定價的需要從哪幾個方面考慮有沒有專門的計算公式
生鮮食品常用定價方法
1.成本導向法
它主要根據商品的成本來定價,較少考慮競爭者的價格水平,它是在成本數額上加一定比例的利潤,形成商品的售價。它的計算公式是:
商品價格=商品成本÷(1—毛利率)
對於麵包、熟食以及日配等加工產品,由於各家的品質多有不同,超市之間價格難以比較,因此,這類商品更多地運用這個成本導向定價方法。
2.競爭導向法
它是以主要競爭者的價格水平為定價基礎。其價格水平可能與競爭對手持平,也可能略高或略低。競爭導向定價法雖然可以顧及到商品價格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但是極易產生負作用。如有些超市在與對手之間的競爭中,忽視整體營銷策略,一味的降價,其結果可能遭致更強烈的報復和反擊,利潤全部喪失。在這里,要明確的是,競爭導向定價絕不是或主要不是競相降價,靠降價而取一時之利是超市經營不成熟的表現。有競爭力的競爭導向定價是以成本為基礎,通過降低成本來降低價格。
對於初級生鮮食品——果蔬、水產、肉類,顧客對價格非常敏感,這些商品主要採用競爭導向性。這些商品定價前要做好市場調研及訪價工作,並根據市場價格的變化,及時做好本超市商品價格的調整工作。一般來說,這類商品的毛利率都比較低。現將某一大型超市的各類生鮮食品的毛利率和損耗率列表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