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山葯的種植方法視頻

山葯的種植方法視頻

發布時間:2022-02-12 00:08:59

㈠ 山葯種植方法

你好
在網路看到的
整地
薯蕷應實行2-3年輪作。整地除施肥後耕翻外,主要是開挖供塊莖向下伸長的疏鬆溝,一般溝深1米以上,溝寬20-25厘米,溝間距80-100厘米。人工開溝比較費時,一般在冬前進行,開溝後回填土時,注意不要打亂土層順序。用專門的開溝機功效高,可在播前一個月進行。 [5]

栽植
一般要求5厘米地溫穩定通過9-10℃後,即可定植。在中國蜀南及兩廣地區可在3月定植,四川在3月下旬至4月,華北地區4月中、下旬定植,東北5月上旬定植。定植方法是用鋤頭開溝8-10厘米,將種薯縱向平放在溝中,以芽嘴為准,均勻鋪開,播種密度一般3.75-4.5萬株/公頃,株距25-30厘米,行距就是溝間距。播前,在已開溝的正上方,挖深度10厘米左右的播種溝,按株距將種塊順壟平放溝中,種塊上端朝同一方向,排好種後,覆土,拍平。 [5]

管理
整枝搭架:薯蕷是攀緣植物,苗高30厘米前,必須搭架,架高1.5-1.7厘米,架材入土深20-30厘米。常搭成人字架或四角架。種塊發芽時,一般可伸出1條主莖,但有時也可伸出2條以上,相應會產生2-3個塊莖,相互爭奪養分,使每個塊莖又細又小,影響優質生產,應在出苗後,立即拔除多餘的莖蔓,只留1個粗壯的主莖。有的品種側枝過多,中後期要適當摘去下部側枝,以及主莖與側枝的頂頭。零餘子大量形成,影響塊莖生長,一般可控制在1500-2250千克/公頃。[5]
施肥:薯蕷需肥量大,每生產1000千克塊莖,約需吸收純氮4.32千克、五氧化二磷1.07千克、氧化鉀5.38千克。薯蕷忌氯,不宜用氯化鉀,強調重施有機肥。一般高產田基肥每公頃需施45-75立方米腐熟的有機肥、磷酸二銨350-400千克、尿素250-300千克、硫酸鉀150千克左右,於整地前,撒施田間,耕翻於25厘米左右的土層中。進入莖葉和塊莖的旺盛生長期,要重追1次肥。每公頃施氮、磷、鉀復合肥400千克左右,並澆水。
灌水:前期只要表土5厘米以下濕潤就不必澆水。一般在苗1米左右澆頭水;相隔20天左右,進入枝葉生長盛期,再澆二水,前2次水要淺澆,切忌大水漫灌。二水後1個月左右,進入塊莖迅速膨大期,若土壤乾旱要大水澆透。秋季,注意排水防澇。 [5]

採收
10月下旬至11月,莖葉全部枯萎時,開始收獲塊莖。塊莖貯藏主要是保溫防凍,適宜溫度為2-4℃,相對濕度80-85%。可堆藏、埋藏或窖藏等。在溫暖的中國南方和長江流域,可隨收隨上市。零餘子必須成熟收獲。

㈡ 怎樣種植山葯

1、土地選擇

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松軟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塊,要求上下土質一致,如下層有較薄的粘重土層,挖溝時挖去,也可種植。土壤以微酸到中性為宜。山葯不能連作,一般應隔3年輪作1次。

2、開溝整地

長根品種按行距1m,在田間挖南北向深溝,溝寬28-30cm,深140cm。挖時將上下層土分別堆放在溝的兩側,溝底20cm的沙土就地挖翻樓碎。

經晾曬幾天後,先將底層土耬平踩實,再分別填入下層土、上層土,每填20cm耬平踩實1次,要拾凈所有瓦礫雜物。為便於開溝,一般都是先隔行開挖,待填平半條溝後,再開挖剩下的半條溝。

3、種塊處理

在種植前20-25天選符合所栽品種特徵的無病塊根上端較硬的根頭作種,將其下端斷面在消石灰粉中蘸一下,然後放太陽下曬幾天,以殺菌和促進發芽。

用根頭繁殖不能擴大種植面積,若要增加繁殖系數,必須將塊根切斷繁殖。即選長1m左右,橫徑2.5-4.5cm的較細塊根,切分成15-20cm長的若干小段,並用毛筆標記上、下端,然後將每個斷面蘸石灰,橫放太陽下曬種,一直曬到段頭有細裂縫為止。

曬種期要輕拿輕放,以防擦傷。同時要做好防風、防雨和防霜凍工作。

4、種植方法

在當地氣溫回升到12℃以上,地溫穩定達到10℃以上時種植。華北地區多在4下旬,長江流域多在4月上、中旬,華南地區則在3-4月。

種植前要在大田周圍挖深圍溝,深達1m左右,寬0.6-0.8m,並與外溝相通。田長超過20m的還要加開腰溝,以保證多雨季節迅速排水。

然後在種植行中央拉繩,按行距1m沿繩開淺溝,深5.6cm,在溝中用10-12cm粗的鋼筋棍按株距20cm逐一打洞,深入鬆土層底部。

將種薯的上端順溝走向橫放在洞口上,以引導新生的塊根垂直下伸,生長粗細均勻,達到出口和收購的標准。排放好一溝後,隨即覆土起壟,壟高10cm。

5、施足基肥

下種後到出苗前,將種植溝兩側行間土壤深翻20-30cm,施入基肥。有機肥和無機肥要配合施用,施腐熟廄肥或糞肥2000-4000kg/667m2,外加尿素20-25kg,過磷酸鈣15kg,硫酸鉀25-35kg,並與翻土充分混合。

6、適時採收

山葯的採收一般在霜降以後,莖葉枯萎後進行,採收過早,含水多,容易折斷。如果不急於上市,可在地里過冬,待需要時再挖,或者延遲到3月中下旬萌芽前採收。

(2)山葯的種植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預防山葯死藤

一、杜絕病毒來源

種植地應選擇間隔三年以上未種山葯的黃色或棕色沙質土壤的田塊。種山葯的頭一年一定要種水稻,冬季種小麥、大麥等禾本科作物,千萬不要種油菜、甘藍類闊葉蔬菜,這樣田塊病毒少,山葯就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另外,要選擇黃亮、無病斑的山葯做種,切種時傷口塗上草木灰滅菌。環境好、種好,山葯自然能健康生長。

二、科學管理

山葯喜乾燥、怕漬水,所以栽培時應窄廂深溝,廂寬1米左右,溝深20-35厘米。除草可用除草劑,前茬作物收獲後,可用「百草枯」除草,以後每隔10-15天雨後天晴時噴一次「乙草胺」、「拉索」等芽前除草劑。

實踐證明,過多鋤泡土壤,山葯積水也會死藤。8月底以後,每隔半個月左右雨後天晴時噴一次殺菌劑防死藤,可用美國產的「代森錳鋅」+日本產的「甲基托布津」防治3-4次。

如長期不下雨,山葯塊莖會因缺水而生長不好,可在下半夜或早上冷土灌大半溝水,讓廂面濕潤80%就行,千萬不要在中午烈日熱土時灌水,否則山葯會因受不了冷熱變化造成生理失調而落葉枯藤。

㈢ 山葯,山葯種植技術,如何種山葯

首先是把U形塑料槽橫著放在挖好的壟溝里,在槽里鋪上特製的軟料,然後放上山葯種。在放置山葯種時,要保持15°左右的傾斜度,這樣山葯不會亂長,而且生長的山葯品相好、粗壯、產量高。普通種植模式大概出50%的甲等山葯,而橫著長甲等山葯可以達到90%,由於甲等山葯在價格上比其他品級的貴好幾倍,甲等山葯產出率高就等於提高了收益。此外,這種種植技術能大量節省人工,因為壟溝僅需要10~30厘米的深度就能滿足種植要求
出苗以後要進行支架覆蓋,後期注意追肥、用葯和灌溉。還有一點就是製作U形塑料槽時要重視材質,好的U形槽可以用兩年,能節省一定的成本

㈣ 種山葯的方法視頻,該如何獲取

種山葯的方法視頻可以在各大視頻網站尋找,或者去山葯種植基地去現場錄。

山葯不僅可以食用而且它的葯用價值也很高,比如它的根具有溫、甘等特性還能除寒氣等。在小時候大人經常會用山葯燉肉,據說可以補氣,因此它在市場上還是蠻熱銷的。那麼山葯的生長條件是怎樣的呢?往下看。

綜上所述:山葯種植首先要注意土壤的選擇,如土質太硬那麼它日後的生長就會受限,同時還應注意水分和光照,土壤要見干見濕,陽光要充足,在這種環境下長出的山葯其質量和產量才高。

㈤ 紫山葯定向種植技術視頻

形態特徵:山葯為薯蕷科草質藤本,根莖棒狀,長達33~66厘米,最長達100厘米以上,根少分枝,白色根著生許多須根,粘性,斷面莖細長,可達丈余。葉對生,葉形多變化,常為心臟形或剪形掌狀,葉脈6~9出,葉腋間生有株芽(稱零餘子,也叫山葯豆,山葯蛋)可供繁殖材料,也可食用。白色小單生花,蒴果。生長環境山葯要求肥沃的、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喜溫暖向陽地方,但怕霜凍,忌連作。地理分布原產亞洲,我國自古栽培,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並有野生分布,主產於河南、山西、山東、陝西等地。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選擇疏鬆肥沃的、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和無有積水黏土,而且疏鬆緊密品質好,但產量低,背風向陽的地栽培為宜,然後冬翻66厘米左右,施足基肥5000千克,深翻50~60厘米,春季淺耕15~20厘米。播前澆透底水,整地作畦,多數採用壟作,壟寬120厘米,兩壟間的溝作排水、灌溉。繁殖方法主要是用蘆頭和珠芽繁殖。蘆頭是山葯收獲時根莖的上端部分,是山葯大田生產上惟一的繁殖材料,蘆頭多年連續使用容易引起退化,一般2~3年更新一次。⑴蘆頭繁殖10月份挖出根,選頸短、芽頭飽滿,粗壯無病蟲害的山葯蘆頭,16~20厘米長折下,於日光下略曬2~3天使傷口癒合,放在室內或室外挖坑,坑的深度及蓋上厚度以使蘆頭不受凍為度。溫度5℃左右為好。化凍後施足基肥,深翻26~33厘米,耕細整平,做成平畦或高壟,行距33~50厘米,株距16~20厘米,溝深16厘米,施腐熟的糞土和覆土,稍加鎮壓,栽後澆水。未出苗前用齒耙破除地錶板結,保持畦面濕潤,約15~20天出苗。⑵珠芽繁殖10月地上部黃了摘下珠芽(山葯豆)放在室外用干沙貯藏,春天3月中、下旬取出,稍曬即可進行播種。行距20~26厘米,株距10厘米,溝深6厘米,栽2~3粒山葯豆,覆土6厘米。半月後出苗,秋天挖出作種栽。田間管理苗高33厘米,搭支架,使蔓莖向上生長。5~8月份分次追肥,追稀糞和廄肥為主,結合澆水進行追施巴內達碧卡復合肥,生長期注意適時澆水、排水。

㈥ 山葯的種植方法與技術是什麼

引言:現代種植業的不斷發展,農民們為了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經常在土地裡麵食用肥料,這樣獲得的蔬菜才能更高質量的高產。山葯一直都是用來燉肉或者是葯用的,在人們的日常炒菜中是不會用到山葯這個蔬菜的,所以種植山葯的農民大部分都是專門經營的,由於山葯的種植地域特殊,也會有不同的種植方法。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山葯的種植方法與技術是什麼?

三、種植技術

在生葯生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病蟲害,尤其是在每年的夏季,如果降雨來臨的太多,會嚴重導致山葯的產量減少,山葯是一個向陽性的作物。如果山葯換了幼病,可以將它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搭支架,不要讓它在積水的地方種植,把它放在土層深厚排水性良好的砂質土壤上面。

㈦ 塑料管山葯種植視頻教程

一、種植前的准備
1、選地 選擇土層深厚、肥沃和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的沙壤土地塊栽培山葯。
2、選擇適宜品種 選擇豐產抗病、形狀和表皮特徵優良的長柱形山葯品種,其塊莖長度在1米以上。常用的品種有:細毛長山葯、嘉祥長山葯、沛縣長山葯等。
3、加工塑料套管 選用內徑6~7厘米的硬塑料管,用手鋸鋸成長1米的小段,並縱剖一刀,將管分為兩半,然後在塑料管的一端距埠20厘米處向埠斜切,將埠切成半圓形。再於塑料管的另一端至中間部位,用手鑽或電鑽打孔,孔徑為1厘米,間距3厘米,每排6個孔,共4排。這樣加工成的塑料套管可以使用6~8年。
4、挖溝埋套管 一般在4月份土壤解凍後,挖山葯溝,溝寬30~40厘米,深50~60厘米,間距60厘米。挖時要分層取土,以便回填。填平溝底,將塑料套管按30厘米間距均勻擺放,使切口一端向上,再回填土層15厘米厚,邊踏實,邊把塑料套管按60°角的斜度排成一排,上端平齊,高出地面10厘米。然後再回填土層10~15厘米,踏實後填入一半熟土不要踏踩,之後每667米2施入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4000公斤,把施入的有機肥和土混勻後,再用熟土把山葯溝填平。
5、整畦做標記 每兩行山葯做一個平畦,畦寬1.4~1.5米。做畦前,每667米2施入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2000公斤,深翻後整平畦面。在畦的兩端、塑料套管的行線上做標記,以便播種時查找塑料套管。
二、制備種薯
1、山葯種薯制備首先使用山葯豆制備一次種薯,然後連續3年左右使用山葯段子作為種薯,可有效防止山葯種薯的退化。
2、使用秋季收獲的山葯豆氣生莖,按株距3厘米播種,翌年秋天可收獲長20~30厘米的山葯塊莖,用整個塊莖做種薯。
3、山葯段子是山葯塊莖上端有芽的節,是在收獲山葯時從塊莖上截取的,長20厘米,重50克左右。播前曬晾,以便使傷口癒合,然後層積存放,存放時要注意防凍。
三、適期播種
1、選種 要求種薯色澤鮮艷,頂芽飽滿,塊莖粗壯,瘤稀,根少,無病蟲害,不腐爛,未受凍,重150克左右。用山葯段子播種要求其直徑在3厘米以上,長度為15~20厘米。
2、催芽 播種前15~20天,取出層積存放的山葯段子,放在25~28℃的環境中培沙3~5厘米催芽。催芽時可使用陽畦或小拱棚,陽畦或小拱棚要始終密閉保溫。當山葯幼芽從沙中露出時即可播種。
3、播期 山葯不耐霜凍,因此播種時期要以終霜後為宜,山東地區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種。
4、播種 先用鋤頭沿標記行開溝,溝深8~10厘米,找到塑料套管,再將種薯水平擺放在塑料套管切口的上方,然後澆水,水滲完後,先把濕土覆蓋在種薯上,再覆蓋一層干土,等水浸潤透干土後,再用干土把種植溝覆平。
四、種植後的管理要點
l、中耕 中耕不僅可以保墒,同時可以提高地溫,促進山葯出土。播種後要及時中耕1~2次,出土後為防止滋生雜草,仍要進行2~3次淺中耕。中耕時,距離山葯近的地方要淺,離山葯遠的地方要深。隨著山葯的長大,中耕時宜遠離山葯。
2、搭架 當山葯莖蔓長至30厘米長時,要搭「人」字架,架高1.5~2.0米,並且要牢固,以防被風吹倒。要及時引蔓上架,一般不摘除側枝,但要及時摘除不作留種用的氣生莖,因為氣生莖數量過多會影響山葯塊莖的膨大。
3、澆水 當山葯莖蔓長到1米左右時澆第一次水。此次澆水不宜過早,否則會延緩根系生長。水量宜小,不宜大水漫灌。7~10天後澆第二次水,水量可大些。以後的澆水要保持土壤見干見濕。當主蔓長到架頂,植株底部開始產生側枝時,要保持土壤濕潤。
4、追肥 一般在第二次或第三次澆水時進行第一次追肥,每667米2追施尿素10公斤。在山葯豆開始膨大時進行第二次追肥,每667米2追施硫酸鉀復合肥30公斤。在山葯豆長成,有的山葯豆開始脫落時進行第三次追肥,每667米2追施硫酸鉀復合肥20公斤。
5、防病治蟲 山葯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葉斑病、莖腐病和根結線蟲病。防治炭疽病和葉斑病可選用70%代森錳鋅600倍液、80%炭疽福美500倍液;用75%百菌清600倍液灌根防治莖腐病;防治根結線蟲病時,可以使用30%克菌丹,每667米2用量為1公斤,播種前混入土壤中消毒。蟲害主要有菜葉蜂和溝金針蟲等,防治菜葉蜂用90%敵百蟲1000倍液噴霧,防治溝金針蟲用辛硫磷800倍液灌根。
五、及時收獲
10月下旬,地上部莖葉枯死時採收。收獲時,先清除支架和莖蔓,自山葯溝的一側挖土,直到塑料套管全部露出,把山葯和塑料套管一起取下,打開塑料套管取出山葯即可。

㈧ 山葯的種植方法

1、選種

要求種薯色澤鮮艷,頂芽飽滿,塊莖粗壯,瘤稀,根少,無病害,不腐爛,未受凍,重150克左右。用山葯段子播種要求其直徑在3厘米以上,長度為15~20厘米。

2、催芽

播種前15~20天,取出層積存放的山葯段子,放在25~28℃的環境中培沙3~5厘米催芽。催芽時可使用陽畦或小拱棚,陽畦或小拱棚要始終密閉保溫。當山葯幼芽從沙中露出時即可播種。

3、播期

播種時期要以終霜後為宜,山東地區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種。

4、播種

先用鋤頭沿標記行開溝,溝深8~10厘米,找到塑料套管再將種薯水平擺放在塑料套管切口的上方,然後澆水,水滲完後,先把濕土覆蓋在種薯上,再覆蓋一層干土,等水浸潤透干土後,再用干土把種植溝覆平。

(8)山葯的種植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山葯栽培的注意事項

1、土壤要求:應選擇地面平坦、土壤疏鬆、土層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強,易於排水的地塊,土壤以沙壤土、輕壤土、壤土最適宜。

2、品種及種苗選擇:應選用健壯、高產優質、抗病的品種,目前我縣栽培較多的品種有棒葯和小白嘴。做種山葯應選擇均勻、整齊、無病的塊莖,而且需經4~5年換1次,以減少因連年種植品種退化現象的發生。

3、播種:以5厘米地溫達到10℃為標准。我縣一般在4月下旬。

4、施肥:雞糞做底肥本來是利於山葯生長的,但如果施用的雞糞未完全腐熟,會在其腐熟過程中與山葯爭肥、爭水,且造成地下害蟲數量增加,反倒對山葯生長造成不利的影響。

5、用葯:切忌噴葯時多加葯少加水及盲目用葯。正確的用葯方法是:發病後確定是何種病蟲害,然後對症開方。用葯濃度要適宜,做到不同農葯交替輪換使用。

㈨ 用pvc管種植山葯視頻

1、品種選擇

目前主要種植的山葯品種有細毛長山葯、二毛山葯和日本山葯3個品種。細毛長山葯和二毛山葯都屬於普通山葯長柱變種。日本山葯是一個適應性強、品質好、產量高、有發展前途的品種。

2、土壤選擇和挖溝

種植山葯,應該選擇肥沃、疏鬆、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輕壤土,忌鹽鹼和粘土地,而且土體構型要均勻一致,至少1~1. 2m土層內不能有粘土、土沙粒等夾層。否則會影響塊莖的外觀,對品質也有影響。挖溝應該在冬春農閑季節進行,按100cm等行距或60~80cm的大小行的方法。溝深要達到l00~120cm,有條件的可採取機械挖溝。

3、種苗的制備

種苗制備方法有3種:一是使用山葯頭,取塊莖有芽的一節,長約20~40cm;二是使用山葯截段,將塊莖按8~lOcm分切成段;三是使用山葯零餘子。選用種苗以零餘子育苗較好,其次是栽種1-2年的山葯頭,超過3年的不能用。用山葯塊莖作種苗是比較先進的栽培方法,既解決山葯塊莖數量不夠,且產量高,又能防治品種退化。分切山葯段子,一般栽種時邊切邊種,用300倍液多菌靈葯液浸泡1-2分鍾,晾乾後即可播種。細毛長山葯和二毛山葯可提前30天切段,兩端切口處粘一屢草木灰和石灰,以減少病菌的侵染。

4、整畦,灌墒

把山葯溝挖出的土分層搗碎,撿除磚頭石塊,然後回填,做成低於地表lOcm的溝畦,只留耕層的熟化土,以備栽種時覆土用。溝畦做好後,應該先趟平後灌水,水下滲後,即可栽種。

5、種植方法

山葯的種植,因各地氣候條件而有差異,一般要求地表5cm地溫穩定超過9~10℃即可種植。有條件的也可使用地膜覆蓋。一般的方法是:山葯溝澆透水後,將種苗縱向平放在預先准備好的lOcm深的深畦中央,株距25cm左右,密度為4000~4500株/667平方米,然後覆土5cm,在山葯的兩側20cm處施肥。一般施土雜肥3000kg/667平方米以上,尿素10 -15kg/667平方米,硫酸鉀40--50kg/667平方米,過磷酸鈣60--75kg/667平方米,施肥後,上面再覆土5cm,使之成一小高壟。

6科學管理

6.1、高架栽培

山葯出苗後幾天就甩條,不能直立生長,因此需要支架扶蔓。一般選用2m左右的小桿作支架最好。

6.2、澆水、排水

山葯性喜晴朗的天氣、較低的空氣濕度和較高的土壤溫度,一生需澆水5--7次。在澆足底墒水的情況下,第一水一般於基本齊苗時澆灌,以促進出苗和發根,第二水寧早勿晚,不等頭水見干即澆,以後根據降雨情況,每隔15天澆水1次。雨水季節,每次大的降雨後,應及時排出積水,目的是為了降低地溫,補充土壤空氣,防治發病和死苗。

6.3、施肥

山葯需肥量大,一般山葯產量為2000--2500kg/667平方米,需純Nllkg、P2058kg、K209kg,其比例為1.5:1.O:1.2。據有關研究數據表明,氮磷鉀比例以1.5:1.0:3.0的產量最高,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可在開花期進行1次追肥,此時即將進入塊莖膨大期,可結合澆水追施尿素15kg、硫酸鉀15--20kg,生長後期可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和1%尿素,防早衰。

6.4、中耕除草

山葯發芽出苗期遇雨,易造成土壤板結,影響出苗,應立即鬆土破板。每次澆水和降水後,都應進行淺耕,以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促進塊莖膨大。在山葯的生嚴過程中,應及時除草。出苗前,可用乙草胺進行土壤封閉性除草。出苗前,可用蓋草能或威霸防除各種雜草。

6.5、防治病蟲

病害主要有褐斑病和炭疽病。褐斑病主要危害葉片,防治方法主要是避免行間郁閉高溫,注意排澇,發病初期噴灑70%甲基托布津和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天噴灑1次,連續噴灑2次。炭疽病主要危害葉片及藤莖,防治方法是實行輪作,及時消除病殘體,發病初期噴灑50%的甲基托布津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10天噴灑1次,連續噴灑2--3次。

蟲害主要有山葯葉蜂,主要啃食葉肉,把葉片吃成網狀,造成嚴重減產。防治方法是用高效低毒的菊酯類農葯(如敵殺死、百樹得等)噴霧。

6.6、收獲

山葯的莖葉遇霜就會枯死,一般正常收獲期是在霜降節前後,零餘子的收獲一般比塊莖早收30天。

閱讀全文

與山葯的種植方法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找到簡單的方法英語 瀏覽:523
水的潔治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904
如何去液毛的方法18歲以下 瀏覽:48
簡單死亡方法 瀏覽:396
初中語文合作教學的步驟與方法 瀏覽:395
社會研究方法因子生態分析法 瀏覽:544
歐式地板的安裝方法 瀏覽:468
編織披肩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136
集體備課的步驟和方法微博 瀏覽:802
易拉罐做花籃簡單方法 瀏覽:706
如何抓住漲跌的方法 瀏覽:844
種草花常用方法 瀏覽:223
租戶如何對付物業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536
五級量化表分析方法 瀏覽:358
綁魚鉤的方法簡單圖解 瀏覽:783
石廠輸送帶的安裝方法 瀏覽:852
防爆棍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633
藍牙連接檢測設備方法 瀏覽:72
姬存希煥顏乳使用方法 瀏覽:788
鰻麥雞胸沙拉的食用方法 瀏覽: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