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一定細度和分散度的黏土或配合料,加適量水調和均勻,成為含水率一定的塑性泥料,在外力作用下能塑造各種形狀而不發生開裂,外力撤除後保持原形不變,這種性能稱為黏土可塑性。塑性指數來判斷。
塑性是表徵細粒土物理性能一個重要特徵,一般用塑性指數來表示;液限與塑限的差值稱為塑性指數IP(Plasticity Index)=ωL(液限 Liquid Limit) -ωP(塑限 Plastic Limit)。
天然含水量大於液限時土體處於流動狀態;天然含水量小於縮限時,土體處於固態;天然含水量大於縮限小於塑限時,土體處於半固態;天然含水量大於塑限小於液限時,土體處於可塑狀態。
具體指數:
粉土為塑性指數小於等於10且粒徑大於0.075的顆粒含量不超過總質量50%的土;黏性土為塑性指數大於10且粒徑大於0.075的顆粒含量不超過總質量50%的土,其中:
Ip>17 黏土;
Ip>10 粉質黏土;
Ip<10或Ip=10 粉土。
⑵ 為什麼要測定粘土的可塑性
這問題提的好突兀啊!哈哈,然後我想到是為了避免破產成本,長期觀望是否具有投資性。當然我是瞎扯的
⑶ 粘土按耐火度分類方法和什麼是粘土的可塑性和可塑性指數
耐火粘土是指耐火度大於1580℃、可做耐火材料的粘土和用作耐火材料的鋁土礦。它們除具有較高的耐火度外,在高溫條件下能保持體積的穩定性,並具有抗渣性、對急冷急熱的抵抗性,以及一定的機械強度,因此經煅燒後異常堅定。
耐火粘土按可塑性、礦石特徵和工業用途分為軟質粘土、半軟質粘土、硬質粘土和高鋁粘土四種。軟質粘土一般呈土狀,在水中易分散,與液體拌合後能形成可塑性泥團;半軟質粘土的浸散性較差,其浸散部分與液體拌合後亦可形成可塑性泥團。這二種粘土在製作耐火製品時常用作結合劑。硬質粘土常呈塊狀或板片狀,一般在水中不浸散,耐火度較高,為耐火製品的主要原料。高鋁粘土Al2O3的含量較高,硬度和比重較大,耐火度高,常用以製造高級粘土製品。
耐火粘土主要用於冶金工業,作為生產定型耐火材料(各種規格的磚材)和不定型耐火材料的原料,用量約佔全部耐火材料的70%。耐火粘土中的硬質粘土用於製作高爐耐火材料,煉鐵爐、熱風爐、盛鋼桶的襯磚、塞頭磚。高鋁粘土用於製作電爐、高爐用的鋁磚、高鋁襯磚及高鋁耐火泥。硬質粘土和高鋁粘土常在高溫(1400~1800℃)煅燒成熟料使用。
耐火粘土在建材工業上用以製作水泥窯和玻璃熔窯用的高鋁磚、磷酸鹽高鋁耐火磚、高鋁質熔鑄磚。高鋁粘土經過煅燒,然後與石灰石混合製成含鋁水泥,這種水泥具有速凝能力及防蝕性和耐熱力強的特點。
耐火粘土在研磨工業、化工工業和陶瓷工業等方面也有重要的用途。高鋁粘土經過在電弧爐中熔融,製造研磨材料,其中電熔剛玉磨料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一種磨料,佔全部磨料產品的2/3。高鋁粘土可以用來生產各種鋁化合物,如硫酸鋁、氫氧化鋁、氯化鋁、硫酸鉀鋁等化工產品。在陶瓷工業中,硬質粘土和半硬質粘土可以作為製造日用陶瓷、建築瓷和工業瓷的原材料。
此外,高鋁粘土還用於油井中,作為凈化石油用的支撐劑,在農業上作為促肥劑,以及用作抗滑、抗磨的鋪路材料,等等。硬質粘土還用於制新型耐火絕熱材料——耐火纖維,它具有耐高溫、導熱系數小、耐酸鹼、吸音和質輕等優點,在冶金、機械、電子、玻璃、陶瓷等工業上應用廣泛。
耐火粘土在我國分布很廣,常與煤系地層密切伴生,如遼寧復州灣、吉林水曲柳、河南焦作、河北古冶、山東淄博、山西太原等地都是著名產地。
⑷ 測定粘土可塑性指數的原理是什麼
泥團的可塑性和泥漿的流動性首先與粘土顆粒帶電有關,同時也受所吸附的陽離子的重大影響。吸附氫離子或高價陽離子的粘土具有較好的可塑性,而吸附除氫離子以外的一價陽離子的粘土則有較好的流動性。 1、粘土是陶瓷生產的主要原料。經加工細磨的粘土的粒度一般均在0.1~40μm之間,若按分散物系的種類來按分,並不純屬膠體,膠體只佔一定比例。但由於粘土-水系統呈現出明顯的膠體性質,因此將之當做膠體來研究。 2、為滿足陶瓷成形的需要,對注漿成形的泥漿,要求必須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流動性,一定的濾水性和觸變性;對可塑成形的泥團,要求有優越的可塑性。
⑸ 什麼是粘土的可塑性,塑性指數和塑性指標
粘土。
當塑性指數Ip>17時,為粘土
當塑性指數10<Ip≤17時,為粉質粘土
當塑性指數3<Ip≤10時,為粉土
粘土是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從中通過才具有較好的可塑性。一般的粘土都由硅酸鹽礦物在地球表面風化後形成。一般在原地風化,顆粒較大而成分接近原來的石塊的,稱為原生黏土或者是一次黏土。這種黏土的成分主要為氧化硅與氧化鋁,色白而耐火,為配製瓷土之主要原料。
⑹ 用定性的方式描述粘土的物理狀態
粘土是一種含水鋁硅酸鹽產物,是由地殼中含長石類岩石經過長期風化和地質的作用而生成的,粘土具有顆粒細、可塑性強、結合性好,觸變性過度,收縮適宜,耐火度高等工藝性能.
粘土是一種含水鋁硅酸鹽產物,是由地殼中含長石類岩石經過長期風化和地質的作用而生成的,在自然界中分成廣泛,種類繁多,藏量豐富,是一種寶貴的天然資源.
粘土具有顆粒細、可塑性強、結合性好,觸變性過度,收縮適宜,耐火度高等工藝性能,因而,粘土是成為瓷器的基礎.
粘土礦物的主體化學成分是硅鋁氧化物和水,其特徵是與適量水結合可調成柔可繞指的軟泥,具有可塑性,將塑性成形的泥團燒後會變成具有一定濕度的堅硬燒結體.粘土的可塑性使陶瓷坯泥賴以成形的基礎;粘土一般呈細分散顆粒,同時具有結合性.
⑺ 耐火磚的製作工藝
耐火原料的公益性質主要取決於原料的礦務組成與顆粒組成,與耐火材料的製造工藝密切相關。這類性質主要有粒度與顆粒尺寸分布,細度與比表面積,可塑性與結合性,乾燥收縮與燒成收縮,燒結溫度與燒結范圍等。
一、粒度與顆粒尺寸分布
粒度是指耐火原料的顆粒大小。顆粒尺寸分布(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簡寫PSD)是指連續的、不同粒度級別(以mm,μm或篩孔網目表示)范圍內,各粒度級別的顆粒所佔的重量百分比。粘土類原料的顆粒尺寸分布對其可塑性、乾燥性能、燒成性能都有很大影響。原料的顆粒尺寸分布對耐火製品的體積密度、氣孔率、機械強度及熱震穩定性等的影響也十分明顯。要想得到質量穩定的耐火材料,除對原料的化學礦物組成有所要求外,對其顆粒尺寸分布也應有明確要求。
顆粒尺寸分布的測定通常用篩分分析與顆粒分析儀。篩分分析有干法篩分與水法篩分。由於受篩網孔徑的限制,篩分分析適合於做較粗顆粒(>10μm)的顆粒分布測定。顆粒分析儀通常用於黏土及微分等級細顆粒的尺寸分布測定。
二、細度與比表面積
細度表示粉狀原料的粗細程度,常以標准篩的篩余百分數或比表面積表示,也可用顆粒大小的百分比組成或單位重量物料的平均直徑來表示。細度與粒度沒有嚴格的區別,只是前者習慣於細粉狀原料粗細程度的表示。
比表面積是指單位質量的原料所具有的表面積,單位為m/g。比表面積分外表面積和內表面積。理想的非孔性原料只有外表面積;但帶有氣孔的原料除外表面積之外尚有內表面積。比表面積的測定方法較多,常用的有氣體吸附法、有機分子吸附法和透氣法等。
三、可塑性與結合性
物質受外力作用後發生變形而不產生裂紋,在外力解除後,變形的形態仍然保留而不再恢復原狀的性能稱為可塑性。可塑性是結合粘土的一個重要的成型工藝指標。可塑性與固體顆粒吸附水的性能、比表面積和水量有關,如黏土加水後,由於在大量黏土顆粒表面吸附一層水膜,使顆粒間既便於在外力作用下滑移,又具有一定的結合力,因而具有較高的可塑性。
可塑性的測量有可塑性指數法與可塑性指標法,也有用可塑水分來衡量的。可塑性指數是指泥料呈可塑狀態時,含水量的變化范圍,其值等於液性限度(液限)和塑性限度(塑限)之差。液限是泥料呈可塑狀態時的上限含水量,當含水量超過液限時,泥料呈半固體狀態。液限與塑限之差,以百分數表示即為可塑性指數。
可塑性指標代表泥料的成型性能。方法是將泥團加工成直徑為45mm的球體,置入可塑儀中,加重力壓縮至開始出現裂紋為止。可塑性指標是泥球在外力作用下的變形程度,即應力與應變之乘積,計算公式如下:
可塑性指標 S=(d-b)G
式中:d——泥球原始直徑,cm;
b——受重力壓縮後泥球的高度,cm;
G——泥球受壓而出現第一條裂紋時的載荷,kg
粘土的可塑性按可塑性指數或可塑性指標可以分為四級,其對應關系如表1所列。
表1粘土的可塑性等級 可塑性等級 可塑性指數/% 可塑性指標/kg·cm 強塑性
中塑性
弱塑性
非塑性 >15
7~15
1~7
<1 >3.6
2.5~3.6
<2.5
- 影響粘土可塑性的因素很多。一種是粘土礦物的生成年代、礦物種類、結晶形態和結晶度。由有序度高的高嶺石組成的高嶺土,可塑性低;由有序度低的高嶺石組成的高嶺土則與之相反。另外粘土的粒度、陽離子交換性、可交換性陽離子種類均影響其可塑性。幾種常用結合粘土的可塑性對比列於表2中。 粘土名稱 生成年代 高嶺石有序度 粒度 可塑性指數/% 耐火粘土 軟質 古生代 有序及無序 細 一般7~15,可達26 半軟質 古生代 有序及無序 稍細 一般1~7,可達12 硬質 古生代 常為有序 粗 深加工後,可達12~24 高嶺土 新、中生代 無序及有序 稍細 一般3~9,加工後可達24 多水高嶺土 新生代 10A埃洛石 很細 一般15~38,可達45 球粘土 新生代 常為無序 很細 一般20~36,可達47 在實際生產中,增加原料可塑性的主要方法有:
① 選料,除去其中的非可塑性雜質,如石英等;
② 將選料細磨,增加其分散度;
③ 加入適量可塑性物質結合劑,如紙漿廢液、糊精等;
④ 對泥料進行真空擠出處理;
⑤ 延長困料時間。
原料的結合性是指粘土類原料與非塑性原料結合,形成可塑性泥團並具有一定的乾燥強度能力。結合粘土的結合性通常以能夠形成可塑性泥團時所加入標准石英砂(顆粒組成0.25~0.15mm佔70%,0.15~0.09mm佔30%)的數量和乾燥後的抗折強度來反映。一般可塑性強的粘土,其結合能力也強(也有例外,如南寧球粘土很純而粒度細,可塑性很好。但因表面能大吸附水多,乾燥時脫水收縮大,產成的裂隙多致使乾燥強度差。其可塑性指數可達36~47,而抗折強度僅為0.48Mpa。
⑻ 如何測量耐火材料的可塑性更科學
摘要 親,您好,測量耐火材料的可塑性更科學的方法:
⑼ 粘土岩的研究方法及其意義
對粒度細小的粘土岩,除野外正確描述其岩性、結構構造、產狀以及接觸關系之外,還要進行大量的室內研究工作,現將室內研究的主要方法簡述如下:
1)岩石物理性質的測定,如可塑性、燒結性、耐火性、吸水性、加水膨脹性、吸附性等。
2)粒度分析,利用篩分析、薩巴寧法、移液管法及密度計法測定粘土岩的粒度成分。
3)偏光顯微鏡觀察,研究粘土岩的結構、構造和礦物成分。
4)粘土油浸法,利用沉速分析,製成粘土集合體的定向薄片,用浸油測定它的光性常數,並觀察集合體的形態。
5)差熱分析,利用不同粘土礦物加熱時,吸熱、放熱的反應溫度不同,藉助儀器進行記錄,與標准礦物對比鑒定成分。
6)加熱脫水失重分析,這種方法很簡單,主要是藉助熱天平測定粘土礦物的重量變化,繪制脫水曲線來鑒定之。
7)電子顯微鏡法,將粘土礦物放大到4000~8000倍以上,精確地研究其形態,從而確定粘土的礦物成分。
8)倫琴射線分析,與已知礦物分析結果對比,鑒定粘土的礦物成分。
9)其他,如染色分析、硫同位素研究、化學分析、紅外吸收光譜分析、有機物的測定等。
粘土和粘土岩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廣泛,不僅可以直接為工業所利用,而且粘土岩是最重要的生油岩石之一,同時也往往是石油的良好蓋層。如大慶油田的白堊系泥岩,就是石油儲集的良好蓋層。對金屬熱液礦床來說,透水性的粘土岩是礦液良好的隔擋層,往往使礦體富集於粘土岩層之下。從水文工程地質方面來說,粘土岩是地下水良好的不透水層。高嶺石粘土質岩和蒙脫石粘土質岩能作為粘土礦床,因此對粘土及粘土岩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意義。
⑽ 土壤質地的測定方法
砂土:能見到或感覺到單個砂粒。干時抓在手中,稍松開後即散落;濕時可捏成團,但一碰即散。
砂壤土:干時手握成團,但極易散落;潤時握成團後,用手小心拿不會散開。壤土:干時手握成團,用手小心拿不會散開;潤時手握成團後,一般性觸動不至散開。
粉壤土:干時成塊,但易弄碎;濕時成團或為塑性膠泥。濕時以拇指與食指撮捻不成條,呈斷裂狀。
粘壤土:濕土可用拇指與食指撮捻成條,但往往受不住自身重量。
粘土:干時常為堅硬的土塊,潤時極可塑。通常有粘著性,手指間撮捻成長的可塑土條。
不同的質地區分 砂質土的主要肥力特徵為蓄水力弱、養分含量少,保肥能力差、土溫變化快,但通氣性、透水性好,易耕作。
由於砂質土壤含砂粒較多,粘粒少,顆粒間空隙比較大,所以蓄水力弱,抗旱能力差。砂質土本身所含養料比較貧乏,由於缺乏粘粒(無機膠體)和OM(有機質膠體),保肥性差;通氣性、透水性較好,有利於好氣性微生物的活動,OM分解快,肥效快、猛而不穩,前勁大後勁不足。
砂質土壤因含水量少,熱容量較小,所以晝夜溫差變化大,土溫變化快,這對於某些作物生長不利,但有利於碳水化合物的累積。砂質土適宜種植耐旱、耐瘠、生育期短、早熟的作物。化肥施用少量多次,後期勤追肥;多施未腐熟有機肥;勤澆水。 粘質土的主要肥力特徵為保水、保肥性好,養分含量豐富,土溫比較穩定,但通氣性、透水性差,耕作比較困難(干時堅硬,濕時粘粒,故要在一定的含水量條件下耕作較好)。
由於粘質土壤含粘粒較多,顆粒細小,孔隙間毛管作用發達,能保存大量的水分,但是水分損失快,保水抗旱能力差。粘質土壤含粘粒較多,一方面粘粒本身所含養分豐富,另一方面粘粒的膠體特性突出,保肥性好。
粘質土壤由於蓄水量大,熱容量也較大,所以晝夜溫差變化小,土溫變化慢,這有利於植物生長。粘質土壤由於土壤顆粒較細,顆粒間空隙小,大孔稀少,所以通氣性、透水性差,不利於好氣性微生物的活動,OM分解比較慢,有利於土壤OM的累積,所以粘質土壤OM的含量一般比砂質土壤高,肥效慢、穩而且持久。化肥一次用量可適當增加,前期追施速效化肥;有機肥宜用腐熟度高的;濕時排水,乾旱勤澆水,還可壓面堵塞毛管孔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