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考物理弹簧问题和电磁感应,怎么学
这两类题目归根到底考的其实还是受力分析,力学基础要扎实学好。
想弄清楚的话你就把你做过的考卷上的典型题,经常错的题总结成一本错题集,高考复习的时候只看错题集,把错题集上的题目重新做一遍,再把自己错误的或者不会的做上记号,考试前天晚上只看那几题。
高考复习时间很紧的,你与其拼命做新的考卷还不如把做过的弄清楚,因为所谓新旧只是数字变变,题型永远那样的,我就是这么做的,高考因为碰到很赞的题目忘记了考试时间,结果一道大题目没写,可是我还是得了A。
吸取我的教训,别在一棵树上吊死
② 高中物理,弹簧问题
你考虑下整个过程,弹簧被压到最低的时候,弹性势能最大。当线被烧断时,弹簧要复原,而小球压在上面,弹簧就要对小球做功,因此小球此时有与弹簧一样的加速度,当弹簧刚好恢复时,没有了弹性势能,不再对小球做功,此时弹簧刚好要与小球脱离,下一刻就分离了,因为下一刻小球以大小为g的加速度减速向上,而弹簧以大小为(g+a)的加速度减速度向上(a为弹簧本身弹性势能所产生的加速度),所以弹簧上升得慢,刚好在复原的时候分离。讲的比较复杂,不知道你能不理解。 可能我说的(g+a)是错的,但弹簧刚好复原后,减速比小球快,所以复原的下一刻就分离了。 还有就是题中提到的“球将被弹起,且脱离弹簧后能继续向上运动”这个条件,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你可以想下是什么情况。
③ 高考物理受力分析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力学是高考中的必考点,受力分析是力学的重要知识点之一,高考物理受力分析知识点复习的如何呢?下面是我分享的高考物理受力分析的解题基本步骤,一起来看看吧。
(1)一般应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再分析弹力。绕研究对象—周,找出研究对象跟其它物体有几个接触面(点),由几个接触面(点)就有可能受几个弹力。然后在分析这些接触面(点)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挤压,若有,则画出弹力。
最后再分析摩擦力。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有弹力的地方就有可能受摩擦力。然后再根据接触面是否粗糙、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画出摩擦力。
(2)根据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及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的分布情况,分析待定力,并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
(3)根据力的概念、平动方程和转动方程(其特例为平动平衡方程和转动平衡方程)来检验所分析的全部力的合力和合力矩是否满足题中给定物体的运动状态。若不满足,则一定有遗漏或多添了的力等毛病,必须重新进行分析。
1.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出现一些暗示的提法,如“轻绳”、“轻杆”表示不考虑绳与杆的重力;如“光滑面”示意不考虑摩擦力.
2.弹力表现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平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张力”等实际上都是弹力.两个物体相接触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相接触不一定都产生弹力.接触而无弹力的情况是存在的.
3.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弹力时才可能有摩擦力.如果接触面是粗糙的,到底有没有摩擦力?如果有摩擦力,方向又如何?这也要由研究对象受到的其它力与运动状态来确定.例如,放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的物体A,当用一个沿着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时,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问物体A受几个力?从一般的受力分析方法可知A一定受重力G、斜面支持力N和拉力F,但静摩擦力可能沿斜面向下,可能沿斜面向上,也可能恰好是零,这需要分析物体A与斜面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及其方向才能确定.
4.对连接体的受力分析能突出隔离法的优点,隔离法能使某些内力转化为外力处理,以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但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一定要根据需要,它可以是连接体中的一个物体或其中的几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千万不要盲目隔离以免使问题复杂化.
5.受力分析时要注意质点与物体的差别.一个物体由于运动情况的不同或研究的重点不同,有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有时不可以看作质点,如果不考虑物体的转动而只考虑平动,那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在以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均把物体认为是质点,物体受到的是共点力.
6.注意每分析—个力,都应找出它的施力物体,以防止多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例如汽车刹车时还要继续向前运动,是物体惯性的表现,并不存在向前的“冲力”.又如把物体沿水平方向抛出去,物体做平抛运动,只受重力,并不存在向水平方向抛出的力。
7.注意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它物体所施的力。例如所研究的物体是A,那么只能分析“甲对A”、“乙对A”’、“丙对A”……的力,而不能分析“A对甲”、“A对乙”、“A对丙”……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例如:A、B两物体并排放在水平面上,现用以水平恒力F推物体A,A、B两物体一块运动。B物体只受重力mg、地面的支持力N1,A物体对它的推力N2和地面对它的摩擦力f。而不存在推力F,不能认为F通过物体A传递给了B。
8.注意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例如: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受到重力mg、斜面对它支持力N和摩擦力f三个力的作用;不能认为物体受到重力mg、斜面对它支持力N和摩擦力f以及mgsinθ、mgcosθ五个力的作用.mgsinθ、mgcosθ只是重力沿斜面和垂直斜面的两个分力。
9.注意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场力、弹力、摩擦力等),不分析根据效果命名的力(向心力、下滑力、回复力等)。例如单摆在摆动过程中只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两个力,而并不受回复力。
10.分析物体受力时,除了考虑它与周围物体的作用外,还要考虑物体的运动情况(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曲线运动).当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时,其受力情况必然不同.例如放在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起运动时,若传送带加速运动,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向前;若传送带减速运动,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向后;若传送带匀速运动,物体则不受静摩擦力作用。另外还要注意每画一个力都要按力的方向画上箭头并标上符号。
1.力的三个作用效果:(1)瞬时效果: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产生加速度)或使物体发生形变;(2)积累效果:A、空间上:使物体的能量发生改变(产生功),B、时间上:使物体的动量发生改变(产生冲量)。
2.在地球上,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在太空中,重力就等于万有引力。
3.弹力的特点:(1)弹力是被动力,它会随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变化;(2)弹力方向与重心位置无关;(3)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4)由于轻弹簧的质量不计,其两端的弹力总是一定相等。
4.解决双弹簧问题的步骤:(1)确定两弹簧的伸缩状态,如不能直接确定,则要分压缩和拉伸两种情况讨论;(2)画出原长点和伸缩点;(3)分析受力,列出方程。(某端点的升降可变同时动为先后动)5、注意:弹簧端点的位移与形变量并不总是相等。
5.轻绳、弹簧、轻杆模型的特点有:1、质量都可不计,受到的合外力总为零。2、当接触物光滑时,同一条刚性绳上的拉力处处相等,绳两端沿绳方向的速度相等。3、当外界发生突然变化时,绳上的力可瞬间就突变,而有支撑点的弹簧的弹力在瞬间保持不变。4、绳球与杆球在竖直圆周运动的最高点的最小速度分别为√gR和0。5、绳端弹力的方向必然为沿绳收缩的方向,弹簧端弹力的方向有两种可能,杆端弹力的方向由其运动情况决定。6、两端连有物体的弹簧在弹簧最长和最短时,两物同速;弹簧恢复原长时,弹力为零,此时两物的速度差最大。7、注意辨别“死绳”和“活绳”。
6.滑动摩擦力的特点:滑动摩擦力会随着物体(如汽车、滑块等)与接触物(如地面、传送带、木板等)的速度相同而发生突变。故要计算刹车时间t刹、加速位移x加、滑动时间等量来确定运动状态。
7.平衡推论:指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其所受合力为零,其中任一力与其余力的合力互为平衡力,两者等大反向。
8 垂直平衡推论:若物体做直线运动,则合力与速度共线,垂直于速度方向上的合力为零Fy合=0。(极其重要的隐含条件!)
9. 静摩擦力的特点:(1)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它受外界的影响而变化,它是“善变却顽固”的,取值范围:0≤f≤f m,最大静摩擦力fm是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 m与正压力成正比,一般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2)静摩擦力的方向就是起动的反方向,与运动方向无关。
10. 摩擦力的四个“不一定”:受到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受到静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运动,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摩擦力不一定做负功。
11. 受力分析的辅助手段:(1)物体的平衡条件;(2)牛二(有加速度时);(3)牛三(直接分析不行时)。
12. 等大的两个力的合力必然在两力夹角的角平分线上。
13. 若合力为零,则任意方向上的分合力也必为零。
14. 若物体处于三力平衡状态,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任一力的反向延长线都必插入其它两力的中间(三力汇交原理)。
15. 解决三力平衡问题的方法:1、静态平衡:三个力可移成首尾相连的封闭的矢量三角形,可以根据三条边的几何关系来确定三个力的物理关系;2、动态平衡:(1)画出矢量三角形;(2)确定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力(一般是重力)和方向不变的力;(3)在矢量三角形中找准角度,画出变化,进行判断(通常垂直时最小)。3、如果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都变化,则要利用力三角形与实物三角形的相似性来解题。
16. 读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要诀:1、游标卡尺:一精度、二格数、三整数。2、螺旋测微器:一固定、二半露、三可动。注意:1、精度:0.1、0.05、0.02、0.01。2、小数位:1、2、2、3。3、卡尺上的所刻数字的单位是cm、螺旋测微器上的所刻数字的单位是mm。
17. 矢量的特点:矢量和标量没有任何关系,他们永不相等;矢量的正负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矢量最小值为零;4、矢量的和、差、变化量、变化率仍是矢量。
18. 判断及预测物体将如何运动的方法:考察决定物体的运动趋势的初速度和加速度:1、a=0:匀速直线运动;2、v0=0且a恒定:匀加速直线运动;3、a与v0共线:直线运动,若同向,加速,若反向,减速;4、a与v0不共线:曲线运动。注意:1、速度的变化与加速度无直接关系: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的速度在增大;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的速度却在减小;2、只有F合与v同时变为零,物体才能由运动变为静止。
19. 利用纸带求加速度的方法:1、作图法:计算出每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在直角坐标系描点,再将这些点连成一条直线,取直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计算斜率即加速度;2、逐差法:把所有数据分为两组,利用这两组数据的位移之差和时间间隔进行处理,以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例如:若有六组数据:a=[(sⅣ+sⅤ+sⅥ)-(sⅠ+sⅡ+sⅢ)]/(3T)2。
20. 平抛运动的特点:1、平抛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均匀的;2、平抛运动的速度偏角指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利用其正切可建立vy、vx之间的联系:tanα=vy/vx=gt/v0; 3、平抛运动的位移偏角指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利用其正切可建立y、x之间的联系:tanβ=y/x=gt/2v0;常常用两偏角建立等式来计算时间;4、速度偏角正切值是位移偏角正切值的两倍,物体任意时刻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延长线的交点平分水平位移,交点是中点;5、根据一段抛物线来确定抛出速度的方法是:在此抛物线上取水平距离相等的三点,测出相邻两段的竖直位移,再根据△h=gT2来计算T,最后算v0。
21. 将绳子结点运动进行分解的方法:可将结点运动分解为沿绳子方向的伸缩和垂直绳子方向的摆动,可利用结论:“同一条绳子的两端沿绳子方向的速度相等”来建立等式。
22. 进行矢量相减的方法:“尾尾连、后指前”:将两个矢量的尾部相连,则矢量差就是由减号后面的矢量箭头指向减号前面矢量箭头的矢量。(矢量相加:首尾连、尾指头)
23. 解决竖直圆周运动问题的方法:1、分清模型是绳球模型还是杆球模型;2、若是杆球模型,球到达最高点的速度没有限制的,可以为零,若是绳球模型,球到达最高点的速度有限制,其最小值为v=√gR,此时小球的重力全部充当了向心力。
24. 发射速度与环绕速度的区别:1、v1=7.9km/s是最小的发射速度但同时却是最大的环绕速度;2、、卫星被发射得越高,它的机械能就越大;3、、卫星变轨:由卫星点火使自身速度改变,卫星需要的向心力改变,卫星作离心运动或向心运动实现变轨(卫星相大轨道运动需要动力)。
25. 天体(卫星、飞船)运动的共同特点:1、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即:F心=F引=G;2、所有地球卫星的轨道圆心都是地心,而地面上物体自转的轨道圆心在地轴之上。3、变轨问题 :注意喷气方向与前进方向相同还是相反,先减速到内轨(向前喷气);向后喷气,速度增大,加速到外轨道
26. 黄金代换式:GM=gR2 注意:若要考虑地面上的物体的自转加速度a,它应变为:GM=(g+a)R2。
27. 平方反比率:g1/g2=(r2/r1)2。
28. 知识点辨别:1、中心天体的质量M与环绕天体的质量m不同;2、天体半径、轨道半径与天体间距不同:只有在星体表面附近,轨道半径才等于天体半径;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不等于天体间距;3、地面上的物体自转的圆周运动和卫星做的圆周运动是不同的:(1)卫星绕地转动时,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全部提供其绕地心转动所需要的向心力,(2)地表物体自转时,它的万有引力只有小部分提供其绕地轴转动所需的向心力,剩余的大部分是重力,它与支持力相平衡;4、地球在月球处的产生的g与月球本身对其表面物体产生的g不同。
④ 高中物理轻弹簧问题。
我来说说吧
高中物理中的弹簧是个很重要的模型啊,解决这类问题,其实说难也难,说简单
也简单,最重要的是过程!
我建议你去考虑几个问题!
一个就是把小球放在弹簧顶端,你考虑下它的运动过程!
一个就是把小球放在弹簧顶端以上,考虑下过程!
【主要就是考虑速度的变化,加速度的变化,哪两点的速度大小相同,到达底端时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的关系,以及到达底端时加速度和初始位置的关系 等等】
还有一个就是弹簧连着两个小球,两个小球互相追赶碰撞过程中的一些物理量【例如什么时间距离最小,什么时间距离最大,速度什么时间会相等】
这些你需要静下来去想,我称这个过成为自己去领悟,你可以参考资料,询问老师,慢慢的把它的过程想明白,有事没事再去想象,心得也可以记载下来,这样以后弹簧就会很不错了!
我刚才给你说的其实就是经典模型,这是基本也是核心,这不是说别人给你说该怎么样,你需要自己去领悟的!
如果你在这个过程中有问题可以留言给我,加油!
⑤ 弹簧只要始终在限度内球砸在上面就一定会有平衡位置吗,一个高中问题麻烦帮我
一定会有平衡位置。因为对于球做受力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拓展资料
弹簧类问题是高中物理中非常典型的变力作用模型,因这类问题过程复杂,涉及的力学规律多,综合性强,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等物理核心素养,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但大部分学生解决弹簧类问题感觉比较困难,思路不清,甚至无从下手.
本文通过典型实例分析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弹簧类问题、功能关系中的弹簧类问题、动量守恒定律中的弹簧类问题和实验中的弹簧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刻剖析力学中弹簧类问题,抓住解题要点,提高备考效率.
弹簧类问题命题突破要点
弹簧的弹力是一种由弹性形变决定大小和方向的力,在弹性限度内,根据胡克定律可知F弹=kx,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时,要注意弹力的大小和方向时刻要当时的形变相对应.一般从分析弹簧的形变入手,先确定弹簧原长位置、形变后位置、形变量x 与物体空间位置变化的关系后,分析形变所对应的弹力大小和方向,进而分析物体运动状态及变化情况.
2.弹簧的形变发生改变需要时间,瞬间可认为无形变量,弹力不变,弹性势能不变.F弹=kx 中x 表示形变量,弹力和弹性势能为某特定值时,可能对应两种状态(即弹簧伸长或压缩),高考经常在此设置题目.
3.求弹簧的弹力做功时,因F弹随位移呈线性变化,可先求平均力,再用功的定义式W=Fx 进行计算,也可根据功能关系ΔEp=-W (弹性势能的变化等于物体克服弹力做的功)计算,弹性势能表达式Ep=1/2kx2 在目前高考中不做定量计算要求.
4.弹簧连接物体组成的系统,因弹力为系统的内力,当系统外力合力为零时,系统动量守恒,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可快速求解物体的速度,此类问题涉及物体多,过程复杂,常以选择题或计算题的形式出现,注意抓住临界状态及条件,结合能量守恒定律便可求解.
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弹簧类问题
弹簧弹力的特点:
(1)瞬时性.弹力随形变的变化而变化,弹簧可伸长可压缩,两端同时受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连续性.弹簧形变量不能突变,约束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
(3)对称性.弹力以原长为对称,大小相等的弹力对应压缩和伸长两种状态.
2.此类问题经常伴随临界问题.
当题目中出现“刚好”“恰好”“正好”,表明过程中存在临界点;若出现取值范围、多大距离等词时表示过程存在“起止点”,这往往对应临界状态;若题目要求“最终加速度”“稳定速度”,即求收尾加速度和收尾速度.
⑥ 物理弹簧类问题解题技巧
嘿嘿,这类题目其实是非常简单的。
首先你要知道胡克定律,这个是不难的f=kx
要理解它,知道它的意义就可以了
然后告诉你一个解题技巧
关于弹簧组的弹性系数的计算:
如果2个弹簧串联,则总弹性系数相当于两个分弹簧弹性系数按电路中的并联算法计算的结果。
如果2个弹簧并联,则总弹簧系数相当于两个分弹簧弹性系数按电路中的串联算法计算的结果。
记住结论就行,不用推倒,一般人哥不告诉他。呵呵!
这个结论在高考压轴题和竞赛中会出现,其他情况基本没有。不要偏哦。
⑦ 高中物理斜面弹簧选择题解题思路
不管是斜面的弹簧还是竖直的弹簧,都要清楚一个点。
1.什么时候与弹簧接触的物体速度最大?这种情况是出现在,物体受力平衡的时候,这需要你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 速度是最大的。
2.要清楚什么时候弹簧被压到最低点?我们说当物体的速度等于零的时候,这时弹簧的弹力是最大的
3.在能量转换上也要注意,一般会出现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甚至是摩擦阻力等这些能量的转换
⑧ 有关高中物理弹簧的问题
解:弹簧上的力处处相等,而伸长量是弹簧上的每一点伸长量的总和(理想情况)。所以不管是否两边都加力实际上对弹簧来说跟一段加力是一样的。(如果弹簧不计质量的话,讨论当两端加力不等的情况是没有意义的,考虑了质量后弹簧就有加速运动,这样两边力不等才是可能的)
回答补充:当然是了,实际上一个不计质量的弹簧左端只应该是受等于右端的力,否则无意义。如果左端挂东西的话就是下面两问的情况了
⑨ 物理中的弹簧问题
同志们给你的解释太麻烦了,只要记住以下几点就行了
1 “弹性限度内”,很多题目会在这个地方做文章,遇到弹簧,一定要先看这个前提,否则一切免谈
2胡克定律 f=kx,只要有形变,这个公式就适应
3,如果一个弹簧两边都受到五牛的拉力,那么弹簧的形变量就是五牛所对应的型变量,同理,一端挂在墙上,另一端受五牛的拉力,那行变量也是五牛所对应的,
4如果弹簧的上下端都挂有重量为M的物体,开始时下端物体在地上,上端物体将弹簧压缩到最低点,那么如果将物体往上提,使下端的物体刚好脱离地面,那么弹簧的(形变量的变化量)是2MG所对应的形变量,这是因为,开始时弹簧的形变量为X,是压缩的,后来形变量也是X,是拉伸的,所以变化了2X
5,将重物从弹簧上方自由落下,重物的加速度依次是 g-变小-零-变大(反向)-最大(反向)-变小(反向)-零-变大到g 注:反向代表方向向上
速度 :变大(自由落体)-落到弹簧上(变大 变小 零 反向变大 变小)脱离弹簧 变小
我是高三的,我见过的题中差不多就这些了,还有一类涉及加速度的问题,比较麻烦,没有图说不清楚,就不再赘述了
⑩ 物理物理快考试叻求帮忙解决高一物理剪断弹簧细线瞬间怎么受力
(1)此瞬间细线剪断,线的拉力立刻消失,(绳子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在瞬间问题中,其弹力可以突变,变成零或者其他的值;
(2)轻弹簧(或者橡皮绳)需要较长的形变时间,在瞬间问题中,其弹力不能突变,大小方向均不变。因此弹簧保持原状态
(这是我们老师给我们的笔记,请你采纳(*^__^*) 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