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司法仲裁流程怎么走
1、启动仲裁程序:首先,当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应当向有管辖权的仲裁机构提交仲裁申请。仲裁机构在收到申请后,会对申请进行审查,确认是否符合受理条件。
2、组建仲裁庭:仲裁机构在受理申请后,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组建仲裁庭。仲裁庭通常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他们会在了解案情的基础上作出裁决。
3、进行开庭审理:仲裁庭组建后,将安排开庭审理。在开庭时,双方当事人可以陈述事实、提交证据,并进行辩论。开庭审理是仲裁程序中最重要的环节。
4、作出裁决:在开庭审理结束后,仲裁庭会根据案件的事实、证据以及相关法律规定,作出裁决。裁决书会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是否需要支付赔偿金等。
5、裁决的执行: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裁决,另一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仲裁申请所需材料包括:
1、劳动争议仲裁申请登记表:这是申请仲裁的基础表格,需要填写相关信息。
2、仲裁申请书:需要详细说明仲裁请求、事实和理由,并提供与代理人的协议书以及相关法律资料。
3、申请人身份证明:提供复印件,原件在庭审后退还。
4、被申请人的工商注册信息:包括企业基本信息等。
5、劳动合同等证据:如暂住证、工作证、厂牌、工卡、工资表等,用以证明双方劳动关系和相关事实。
申请仲裁应满足的条件包括:
1、有仲裁协议:双方必须达成仲裁的合意。
2、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明确争议的具体内容和主张。
3、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争议应在仲裁委员会的管辖范围内。
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后,应在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通知双方当事人。如决定受理,应在五日内将申诉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如不予受理,需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