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都有哪几种区别都是什么
考虑我国实际情况,财政部规定企业可选择的折旧方法一般有4种,即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例1】甲公司有一幢厂房,原价为5000000元,预计可使用20年,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率为2%。该厂房的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1-2%)/20=4.9%
月折旧率=4.9%/12=0.41%
月折旧额=5000000×0.41%=20500(元)
本例采用的是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其特点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是相等的。
使用年限平均法的优点是:①计算简单、容易理解;②由于每年的折旧额相同,使企业产品成本稳定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缺点是:①只着重固定资产使用的长短,忽略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强度及效率;②也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的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例2】某企业的一辆运货卡车的原价为600000元,预计总行驶里程为500000公里,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率为5%,本月行驶4000公里。该辆汽车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单位里程折旧额=600000×(1-5%)/500000=1.14(元/公里)
本月折旧额=4000×1.14=4560(元)本例采用工作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工作量法是指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使用工作量法的优点是:①简单明了、容易计算;②计体的折旧额与固定资产的使用程度想联系,既充分考虑了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因素的影响,又符合配比原则;③按照实际使用过程磨损程度计算,能正确反映运输工具、精密设备等使用程度,而且把折旧费用与业务成果联系起来。
缺点:①即使每年的折旧费用是变动的,工作量法仍然类似于直线法。②工作量法没能考虑到修理和维修费用的递增,以及操作效率或收入的递减等因素。③是对固定资产的工作总量难以可靠的估计,也没有考虑到无形损耗和自然损耗等问题。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的优点是:①计算折旧的基数不是固定资产原值而是净值;②折旧率按同等条件下直线法折旧率的2倍计算;③考虑到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缺点是:①计算年折旧额时都比较繁琐,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②计算公式中当直线法折旧大于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时,改用直线法本身也不符合加速折旧的原理。
【例3】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0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2/5×100%=40%
第1年应提的折旧额=1000000×40%=400000(元)
第2年应提的折旧额=(1000000—400000)×40%=240000(元)
第3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240000)×40%=144000(元)
从第4年起改用年限平均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4年、第5年的年折旧额=[(360000-144000)-4000]/2=10600(元)
每年各月折旧额根据年折旧额除以12来计算。
本例采用了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一般应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
4.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寿命-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1)/2×100%
或者: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额
使用年数总和法的优点是:①计提折旧的基数不变;考虑了修理和维修费用的递增,以及操作效率或收入的递减等因素;②充分考虑到无形损耗和自然损耗等问题。缺点是:折旧率逐年降低,计算起来比较麻烦,容易出错。
(1)企业一般用什么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扩展阅读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
使用寿命是指固定资产预期使用的期限。有些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也可以用该资产所能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数量来表示。
应计折旧额是指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如已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还应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参考资料:网络-固定资产折旧
② 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是什么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中保持原来实物形态的资产。按工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规定,一般设备单位价值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800元以上;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1)固定资产分类。工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
①房屋和建筑物。
②专用设备。
③一般设备。
④文物和陈列品。
⑤图书。
⑥其他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计价。工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价标准一般有两种:
①原始价值。指事业单位购建某项全新的固定资产时所支出的货币总额。
②重置价值。指事业单位在当前情况下,重新购置同样固定资产所需支出的全部价值。具体来说,工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应按下列规定的价值记账:
第一,购入、调入的固定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或调拨价、运杂费、安装费等价值计账。购置车辆规定支付的车辆购置附加费计人购价之内。
第二,自制固定资产,按开支的工、料、费记账。
第三,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应按改建、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的变价收入后净增加值,增记固定资产值。
第四,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运杂费、安装费等记账。
第五,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所提供的有关凭证加接受时发生的相关费用记账。
第六,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价值入账。
第七,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暂估价值入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调整。
(3)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①固定资产增加的账务处理。
第一,购置固定资产。工会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时,应按资金来源分别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事业支出”、“专项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例1:某文化宫用事业经费购入一套音响设备,买价为20000元,运杂费200元,有关款项银行存款支付。会计分录如下:
借:事业支出20200.00
贷:银行存款20200.00
同时,借:固定资产20200.00
贷:固定基金20200.00
例2:某文化宫用专项资金专款购入一辆运输汽车,买价及购置附加费为60000元,分录如下:
借:专款支出60000.00
贷:银行存款60000.00
同时,借:固定资产60000.00
贷:固定基金60000.00
第二,接受捐赠固定资产。工会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第三,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工会事业单位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支付租金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同时借记“其他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例:文化宫独立经营非独立核算餐厅融资租赁冰箱一台,租赁协议确认价款30000元,分三年每年支付10000元,另以银行存款支付安装费1000元。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31000.00
贷:其他应付款30000.00
银行存款1000.00
每年支付租金时,作分录:
借:其他应付款10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0
同时,借:经营支出10000.00
贷:固定基金10000.00
第四,盘盈的固定资金。工会事业单位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例:某文化宫资产清查中,盘盈彩电一台,重置价值6000元,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6000.00
贷:固定基金6000.00
②固定资产减少的核算。工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减少指出售投资报废及盘亏等。
第一,出售固定资产。工会事业单位出售固定资产,按实际收到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同时按原价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例:工会干校出售一辆旧轿车,售价40000元,原价150000元,款已收到存入银行,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40000.00
贷:专用基金——修购基金40000.00
同时,借:固定基金150000.00
贷:固定资产150000.00
第二,报废毁损及盘亏固定资产。工会事业单位报废、毁损及盘亏固定资产,按减少的固定资产的原值,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③ 企业采用什么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直线法
根据固定资产在整个使用寿命中的磨损状态而确定的成本分配结构。
直线法依据是,固定资产的使用强度比较平均,而且各期所取得的收入差距不大。在直线法下,折旧金额是时间的线性函数。
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 = (1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
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 年折旧率 ÷ 12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又称变动费用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 ( 1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的余额乘以一个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 = 尚可使用寿命/ 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 × 100 %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预计净残值 )× 年折旧率 ÷ 12
(3)企业一般用什么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扩展阅读:
1、直线法优点:
平均年限法最大的优点是简单明了,易于掌握,简化了会计核算。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工作量法的优点:
由于工作量法自身的特点,在有些情况下使用工作量法反而比较合理。当有形损耗比无形损耗更重要量。或在各个期间资产使用不均衡的。不经常使用,因此其使用程度与产品的生产工作量有关。在这些条件下,可以选择工作量法。
实际工作中,在运输企业和其他的专业车队和客货汽车。某些价值大而又不经常使用或季节性使用的大型机器设备中,可以用工作量法来计提折旧。
④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
累计折旧的四种计提方法很重要,很多学员反映这四种方法老是搞混淆记不住,为了帮助大家解决这个困惑,现特将累计折旧四种计提方法总结如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 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指按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方法计算提取的折旧额,计算的提取的折旧额,在各个使用年份或月份都是相等的,折旧的积累额呈直线上升趋势。
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二) 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按照固定资产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工作量法也是直线法的一种。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的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例】某公司有货运卡车一辆,原价为15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5%,预计总行驶里程为300000公里,当月行驶里程为5000公里,则该项固定资产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单程里程折旧额=150000*(1-5%)/300000=0.475元/公里
本月折旧额=5000元*0.475=2375元
(三) 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按双倍直线折旧率来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它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来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必须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按照现行制度的规定,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平均摊销。
(四) 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来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以上几种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中,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属于加速折旧法。采用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其递减的速度逐年加快。
⑤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有几种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特点: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的折旧额是相等的)
公式: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公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
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一般应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
公式: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4.年数总和法(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公式: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⑥ 固定资产如何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企业一般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他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余额,也可根据实际使用年限预计残值。
公式如下: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年折旧额除以12=月折旧额。
【法律依据】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⑦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一般采用哪种方法
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有多种,基本上即可以分为两类,即直线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包括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不同的方法.企业折旧方法不同,计提折旧额相差很大.
企业应当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提足折旧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直线折旧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定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相等。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 12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加速折旧法
(1)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也称合计年限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以各年年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做分子,以预计使用年限逐年数字之和做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n*(n+1)/2
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 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2)双倍余额递减法
设备入账帐面价值为X,预计使用N(N足够大)年,残值为Y。
则第一年折旧C<1>=X*2/N;
第二年折旧 C<2>=(X-C<1>)*2/N
第三年折旧 C<3>=(X-C<1>-C<2>)*2/N
··· ···
最后两年需改为直线法折旧。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注意问题
1.注意计提折旧的范围,按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a.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b.按照规定单独计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c.处于更新改造过程中的固定资产。
2.未使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工具器具、季节性停用也要计提折旧。
3.注意再计提固定资产这就是应考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注意折旧期间跨年度时年折旧额的确定。
⑧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有哪些方法
固定财产折陈,是指固定财产在运用进程中渐渐耗费而变化到商品或者用度中往的那局部价格,也是企业在消费筹备进程中因为运用固定财产而在其运用年限内摊派的固定财产奢侈。那么,固定财产的折陈本领是何如样的呢?
企业计提固定财产折陈的本领有多种,基础上便不妨分为二类,便直线法(囊括年限平衡法和处事量法)和添快折陈法(囊括年纪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企业该当按照固定财产所含经济便宜预期名现办法采用没有共的本领.企业折陈本领没有共,计提折陈额出入很大.
企业该当按月计提固定财产折陈,当月减少的固定财产,当月没有计提折陈,从停月起计提折陈;当月缩小的固定财产,当月仍计提折陈,从停月起遏止计提折陈。提脚折陈后,尽管是否连接运用,均没有再索取折陈;提早报废的固定财产,也没有再补提折陈。
直线折陈法
(1)年限平衡法
年限平衡法是指将固定财产的应计折陈额平衡地摊派到固定财产预订运用寿命内的一种本领。沿用这种本领计划的每期折陈额十分。计划公式如停:
年折陈率 =(1 - 估计洁残值率)/ 估计运用寿命(年)*100%
月折陈率 = 年折陈率 / 12
月折陈额 = 固定财产本价 * 月折陈率
(2)处事量法
处事量法是按照名际处事量计划每期应提折陈额的一种本领。计划公式如停:
单元处事量折陈额 = 固定财产本价 * (1 - 估计洁残值率)/ 估计总处事量
某项固定财产月折陈额 = 该项固定财产当月处事量 * 单元处事量折陈额
添快折陈法
(1)年纪总和法
年纪总和法也称核计年限法,是指将固定财产的本价减往估计洁残值后的洁额,趁以一个以各年年头固定财产尚可运用年限干分子,以估计运用年限逐年纪字之和干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划每年折陈额的一种本领。计划公式如停:
年折陈率 =尚可运用年限/估计运用年限的年纪总和*100%
估计运用年限的年纪总和=n*(n+1)/2
月折陈率 = 年折陈率 / 12
月折陈额=(固定财产本价-估计洁残值)*月折陈率
(2)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没有商量固定财产估计洁残值的情景停,按照每期期始固定财产本价减往乏计折陈后的余额(便固定财产洁值)和双倍的直线折陈率计划固定财产折陈的一种本领。计划公式如停:
年折陈率=2/估计运用寿命(年)*100%
月折陈率=年折陈率/12
月折陈额=固定财产洁值*月折陈率
因为每年年头固定财产洁值没扣除估计洁残值,所以,在运用这种本领计划折陈额时必需提防没有能使固定财产的洁值落矮到其估计洁残值以停,便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陈的固定财产,常常在其折陈年限到期前二年内,将固定财产洁值扣除估计洁残值后的余额平衡摊派。
⑨ 一般企业固定资产使用什么折旧法
一般企业固定资产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便于核算!
1、年限平均法(也称直线法)
年折旧率 =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年折旧率 ÷ 12
2、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 1 - 预计净残值率 )/ 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折旧法)
年折旧率 =2÷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净值 × 年折旧率 ÷ 12
4、年数总合法(加速折旧法)
年折旧率 = 尚可使用寿命/ 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合 × 100 %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预计净残值 )× 年折旧率 ÷ 12
一般企业使用较多的是直线法。企业计提折旧可以个别计提,也可分类计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