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分析诗歌的表达效果答题方法

分析诗歌的表达效果答题方法

发布时间:2022-05-09 19:02:43

① 古诗赏析题一般怎么答题

诗歌鉴赏技巧答题要领: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1.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
命题方式:这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命题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具体方法:解释单个字+解释所在诗句的意思+手法分析+情感分析
2.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
命题方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
命题变式: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解答分析: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义,然后或扣语言特点、或扣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
具体方法:解释诗句+分析手法+结合谈情感
3.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命题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当然围绕艺术手法,也会有一些更具体的提问方式.问题越具体,相对而言,回答越容易.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具体方法:说出表现手法+通过这种手法表现的情感
4.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命题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沉郁顿挫、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5.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命题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或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壮志未酬、报国无门、闺中怨恨、念远思家、忠贞爱国等.
盘点知识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花草类
(1)菊:隐逸、高洁、脱俗
(2)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3)兰:高洁
(4)牡丹:富贵、美好
(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6)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8)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树木类
(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2)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4)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5)竹:气节、积极向上
(6)梧桐:凄苦
(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风霜雨雪云类
(1)海浪:人生的起伏
(2)东风:春天、美好
(3)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4)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5)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
(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8)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9)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12)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1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动物类
(1)子规:悲惨、凄惨
(2)鱼:自由、惬意
(3)鸿鹄:理想、追求
(4)猿猴:哀伤、凄厉
(5)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6)沙鸥:飘零、伤感
(7)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8)(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9)(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10)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器物类
(1)玉:高洁、脱俗
(2)簪缨(冠):官位、名望
颜色类
(1)白:纯洁无瑕、丧事
(2)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3)绿:希望、活力、和平
(4)蓝:高雅、忧郁
(5)黄:温暖、平和
(6)紫:高贵、利国利民
(7)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其他类
(1)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2)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3)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4)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5)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6)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7)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8)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9)破晓:初现希望
(10)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11)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
(12)深夜:愁思怀旧
二、诗歌的语言
这部分涉及的考点有炼字、音韵、格律(押韵、对仗等)、简繁、用典等.在这里我们把炼字以外的内容称之为炼篇.
1.炼字.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艺术,古往今来的诗家都非常重视炼字,有“诗眼”“词眼”之说.一般指五言之中第三字,七言之中第五字,也有以第二字、第四字乃至末字为“眼”的.其实“眼”就是诗句的关键处,不拘在腰在膝在足.动词、形容词等是古诗炼字的重要内容,其他一些词语如名词(意象名词、表颜色的词)、副词、数量词也常常耐人寻味.
还有一些特殊形式的词语,如叠词、拟声词、意象名词罗列等,常能表现出特殊的表达效果: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多个名词连用,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
2.炼篇.对于绝大多数的诗,炼字只是其锤炼语言的一部分,如果一味强调炼字,就会使诗歌陷于“有句无篇”的误区,所以诗人们同时也非常重视对“篇”的锤炼,即应包括格律的锤炼与总体语言风格的把握.
总体的语言特色包括一句话或者全篇的语言特色.诗歌的语言风格常见的有平淡、工丽、直率、委婉(含蓄)、清新、简洁、明快、自然、飘逸、清幽、雄奇、豪放、浑厚、旷达、悲慨、苍凉、沉郁、低沉、舒缓、洗练等.需要指出的是每一个诗人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而同一个诗人也可能具有多种风格.
3.注意诗歌语言的变形.诗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要把握词性的改变,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了解诗歌组织语言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表达技巧指的就是在进行诗歌创作活动时所运用的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而就古代诗歌而言,描写、抒情两种表达方式比较常见,是考查的重点.
2.抒情方式
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等.一般情况下,写什么景抒什么情.个别时候以乐景抒哀情,目的是增加哀的程度.
3.表现手法
主要有渲染、烘托(包括正衬和反衬)、白描、悬念、赋比兴、联想想象、动静相衬、以动写静、列锦(名词罗列)、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寓褒于贬、明褒实贬、言此意彼、换位思考、画龙点睛、以小见大、语序倒置、情景理合一,等等.
4.行文结构
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承上启下、起承转合、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衔接、铺垫、伏笔、照应等.
5.材料取舍
有主次、详略、繁简等等.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血肉,材料的详略取舍往往体现了作者的用意.
6.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对比、起兴、反复、设问、互文、用典、象征、寄寓、寄托等.在实际运用中,多种修辞往往是交叉在一起的.
四、诗歌的思想内容
1.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走到花儿跟前,给它一滴水,它将会绽放得更美丽.
今天燃起信念之火,明日定能铸就辉煌.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李白《子夜吴歌》.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
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
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恋.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中,尤其是边塞诗中,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诗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取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② 如何分析诗歌情感表达效果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中展现的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达,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赞美之情.仰慕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之情等。

③ 诗歌的表达效果题要怎么答

首先必须要熟读古文,能够弄清古文词义与现代的差异或相同之处.然后根据词义一般便可大体弄清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最后掌握重点的词汇来会打及鉴赏即可!

④ 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应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艺术手法。艺术手法分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如《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表现手法主要有:衬托、联想、想象、白描、比兴、用典、动静、象征、细节描写、以小见大、细描、对比、虚实结合、抑扬、从对方写起(一定是想象的内容)等。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对仗等 。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例: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第一步)。诗人借助对“青苔”“ 虹树”以及“雨”“ 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第二步),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第三步)。

⑤ 诗歌,分析意象、意境作用题型,答题模式

你好!
诗歌鉴赏要想得高分,必须掌握答题模式,因为是分小点给分。
分析意象、意境题作用:先列举诗中所给意象(也就是诗中所写景物),然后概括景物特点(肃杀、萧瑟、凄凉、清新等),最后答抒发了作者或诗中主人公什么情感。
即:景物+景物特点+情感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⑥ 赏析诗句的妙处有哪些答题角度

诗歌的鉴赏无非是两个大方面:内容与形式。
角度一:从语言角度——古典诗歌语言的形象性(塑造形象)、含蓄性(言此意彼)、凝练性(言少意丰)、跳跃性(节奏感及想象联想)以及语言的整体风格,常常成为高考的命题置疑点。任选角度可以从炼字的角度来把握关键字词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诗人所炼之“意”。鉴赏诗歌时特别要关注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和作修饰语的数词、叠词、表颜色的词和包孕性强的虚词。
角度二:从捕捉意象角度——什么是意象?清人吴乔说:“诗意大抵出侧面。”(《围炉诗话》)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
有两类诗:一类以意象单纯、内涵丰富取胜;另一类意象繁富,结构复杂,乍看炫眼,而细加咀嚼,又不难把握其内在、清晰的情感脉络
角度三: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衬托、渲染、动静、点面结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⑦ 古诗鉴赏点出一两个字让你说出它的表达效果,这类型的题目的答题技巧

这类的题型在考试里面很常见,按照我的理解,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理解整首诗歌的大意和寓意。这个是很重要的,遇到这类题型,首先不能盲目地着急答题,一定要对全诗所表达的思想和意境理解和掌握,这对接下来的分析很重要;
2,分清诗歌的结构。一般律诗有四联,绝句有四句,每一联或每一句都有一定的层次关系,一般的写景咏志或叙事咏怀的诗歌,前几句都是描写一些景物或者事情概况的。后半部分开始表达作者的情感,这里就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了。
3,抓住重点词语。分析诗歌整体或某一句时,一般有一个词语或一个字比较关键,通常这个字会选择动词,但具体的情况需要按诗歌的情景来判断;

举一名句为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王勃
选这一句的关键词,需要先分析一下:
1,首先是这两句的意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红霞在天上飘动,野鸭在红霞中翱翔,造成蓝天上一红一白的色彩对照;无生命的晚霞与有生命的飞鸟并举,构成的画面更为明丽鲜活,超出前人甚远.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故曰一色;
2,按其大意,可以分别选择“齐”和“一”作为关键点来进行论述;
3,注意,选择关键词后,需要有一定的观点作为依托,这里就强调一下,“齐”和“一”的好处来。第一句描写夕阳下野鸭纷飞翱翔的美景,
用一个"齐"字,将二者联系到一起,点活了画面的立体感;第二句描写秋水和长天,用个“一”字将整体的色调统一,给人以无限的遐思。

举一诗歌为例:
《锦瑟》
作者: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题目是:分析一下颌联中哪个字用的好?起到什么作用?

回答:
这首诗歌的颌联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作者分别用“迷”和“托”来对整体结构进行点缀和升华。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这就是“迷”字体现出的意义。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个人分析,网上也查找了一些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阅读全文

与分析诗歌的表达效果答题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业余爱好者锻炼方法 浏览:770
水晶糕的简单制作方法 浏览:534
蛋黄包检测方法 浏览:326
不同调节后视镜方法的种类图片 浏览:366
睡眠浅怎么解决方法 浏览:588
保险合同的保险期限通常采用的计算方法有 浏览:531
地下水高锰酸钾指数测量方法 浏览:342
纤维桩使用方法 浏览:693
贵州点光源安装方法 浏览:817
化学镀方法和技巧 浏览:500
宝宝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浏览:467
csgo连入专属服务器失败解决方法 浏览:947
溶液酸碱性计算方法 浏览:213
战马贴膜的正确方法 浏览:181
复印机安装与操作方法 浏览:29
概率中的个数计算方法 浏览:833
金帅洗衣机使用方法 浏览:662
怎么选择桩的施工方法 浏览:601
联想笔记本限速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96
怎样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浏览: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