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学针灸怎样辨别人体的穴位
人体穴位常识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歌诀有:
‘百会倒在地,
尾闾不还乡,
章门被击中,
十人九人亡,
太阳和哑门,
必然见阎王,
断脊无接骨,
膝下急亡身。‘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另附:
奇经八脉及十二经胳走向
武侠小说中常出现奇经八脉之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经八脉呢?
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所谓经,是指神经纵运行的在的干脉。所谓络,是指神经横运行的网络系统的小支脉。经络如环无端、内外衔接,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分十二经脉,络无法计数。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十二经络走向包括:
1、手三阴经:从胸沿臂内侧走向手。
2、手三阳经:从手沿臂外侧走向头。
3、足三阴经:从足沿腿内侧走向腹。
4、足三阳经:从腹沿腿外侧走向足。
而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穴位图
参考资料:穴位图http://www.wsnet.cn/Article/wszx/wscs/200601/1610.html
② 如何找出正确的穴位
http://www.mifang.org/am/pic/
里面全有,包括单独的穴道。
(一)穴位按摩减肥法
自人体面部起重点穴位,从上至下,自前往后进行按摩推拿,有升阳降阴,振奋十四经经络之气,打通全身经脉的作用。可防止气血瘀滞,活血行气,化痰祛风,因而对于肥胖后的实证病人,即强壮的肥胖人有较好的疗效。
揉睛明20次—30次,摩眼眶10圈,按印堂30次,揉太阳20次—30次,分推前额10遍—20遍,推迎香(沿鼻两侧上推)10次—20次,揉耳捏耳30次—40次,推听宫(中指在耳前、食指在耳后,反复上推)20次—30次,指击头部(两手下指微屈,叩击头部)40次—50次,揉百会30次—50次,上推面颊20次-30次,弹风池(揉擦大椎及肺俞)各20次,按揉脾俞及肾俞各30次-40次,捶擦腰骶至腰热(先握拳捶,再反复下擦,继揉膳中)20次-30次,摩中皖(两手重叠先逆时针再顺时针)各摩50次-60次,下推气海50次,擦胸部(两手配合呼吸先擦胸,再斜擦小腹)各20次—30次,拿按肩井及肩胛20次—30次,按揉尺泽、手三里,对拿外关及合谷各20次—30次,捻抹手指,每指3遍,擦上肢,内外侧各5遍-7遍,下肢还须点风市,指尖叩击点10次—30次,拿按血海、阴阳陵,按揉足三里、三阴交各20次-30次,拳击下肢、搓下肢各7次—10次,全身轻松精神爽。
(二)循经按摩点穴减肥法
循脏腑经络的走向按摩一经或多经的穴位,对于由一经或多经引起的脏腑病变所导致的肥胖有良效,一般重点在肺、脾、肾、胃、膀胱5条经络之中。
①患者取自然仰卧位,术者循肺经、胃经、脾经走向进行按摩推拿,点中府、云门、提胃、升胃、腹结、府舍、气海、关元等穴。换俯卧位,椎拿膀胱经、点脾俞、胃俞、肾俞等穴。有并发症者加相应经络和穴位。
②每日按摩1次,每30次为一疗程。效果不佳者,间歇1周,再行第2个疗程。
治疗期间要求患者限制食量,并逐渐增加体力活动量,让机体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消耗量大于摄入量,从而消耗掉体内过剩的脂肪,达到减肥之目的。
(三)循经摩擦拍打去脂法
采用循经摩擦、拍打、握捻手足肩臂脂肪堆积处皮肤的方法,以达到消除脂肪的目的。适合于出现肥胖,呼吸短促,多汗,腹胀,下肢浮肿等症状的单纯性肥胖症人。
①用鬃毛刷、毛巾或手掌在脂肪丰厚处摩擦,时间不限。
②用毛刷或手掌沿足少阴肾经——大小腿内侧至足心部位,来回做5次螺旋状摩擦。再由小腹向胸部沿肾经支脉循行部位摩擦。支脉循行线由会阴上经腹(正中线旁开1.5厘米),走胸(正中线旁开2厘米),止于俞府穴。
③将左手甩到背后用手背拍打右肩10次。再用右手背拍打左肩10次。用左手从右臂内侧拍打至颈部10次。再用右手拍打左臂内侧至颈部10次。可消除肩臂部脂肪。
④用左手握、捻右肩、臂脂肪丰满处10次,再用右手握、捻左侧l0次。然后向前、向后旋转双肩各10次。可消除肩臂部脂肪。
(四)全身分部按摩减肥法
适合于各种类型的肥胖症人,可分面部、颈部、上肢、胸部、腰部、腹部、阴部、腿部、膝部、足部等10个部分,视肥胖症人脂肪堆积程度,可以进行调整,因而具有灵活性。
1.按摩腹部减肥
消除“大腹肚”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腹部按摩减肥法,它适用于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的许多疾病,又可作为消除腹部脂肪、强健身体的一种方法,具有简单易学、感觉舒服、见效快等优点。通过有关穴位的刺激和按摩,能调整神经内分泌的功能,促进脂肪代谢和分解,按摩还能促进血液循环,使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增加局部的体表温度,从而促进皮下脂肪消耗。腹部按摩不仅可消除腹部脂肪,还可兼治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泌尿生殖系统等多种疾病。
腹部按摩减肥手法可用二指叠按法,即两拇指重叠,按的轻重以手下有脉搏跳动和病人不感觉痛为宜;波浪式推压法即两手手指并拢,自然伸直,左手掌置于右手指背上,有手掌指平贴腹部,用力向前推按,继而左掌用力向后压,一推一回,由上而下慢慢移动,似水中的浪花。
摩腹时,取仰卧位,裸露腹部,双手垂叠按于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摩动50圈,使腹部有发热感及舒适感。以右手中指点按中脘穴、下脘穴、关元穴、两侧天枢穴,每穴持续压1分钟,以不痛为宜。点按天枢穴时,先点右侧后点左侧,重点在左侧,手指下有动脉搏动感,并觉两腰眼处发胀,有寒气循两腰眼下行,松手时,又有一股热气下行至两足。
推腹时,两手手指并拢伸直,左手掌置于右手指背上,右手掌贴腹部用力向前推按,接着左掌用力向后压,一推一回,由上腹移到小腹做3次-4次,再从左向右推3次—4次,以腹部微有痛感为宜。
2.按摩面部减肥法
(1)两手掌心分别按于两腮部,轻用力向上净摩到前额,经耳前(拇指在耳后)再摩到下颌部,最后旋摩到腮部,这样旋摩l0下。再以同样的力量和手法向相反的方向旋摩10下。
(2)用一手的中食指同时放于两眉间的印堂穴上,用力向上直推到发际后再按摩到印堂为一下,共推拉10下。
(3)用双手食中指同时并排耳前发际处,自下向上迎发推搓发根,每侧推20次。
(4)用中食指自目外角向鬓角处,上下来回推拉。每侧推拉10下—20下。并在目外角凹陷处的太阳穴上按揉,每侧各揉5下。
3.按摩颈部减肥法
(1)用一手食中指放于同侧风池穴上,用力向对侧风池穴椎,再拉回原风池穴。来回推摩10下。
(2)用一手中三指放于同侧风池上向下推摩到定喘穴后,再回到风池穴为一下,来回摩动10下。再以同样的动作另一手于同侧来回摩动10下。
(3)双手食中指分别放于对侧耳后高骨处,交替用力分别按摩到同侧缺盆穴。每侧进行10下。
(4)用双手拇指压于双风池穴上,有得气感后齐用力向上提,每穴提5下。
(5)用左手掌心托右下颌骨,向左上方推;右手五指分开于头后左枕部向右下拉,使头颅旋转,带动颈项扭转,扭转到最大限度可发出响声,但不要用力过猛,强求响声。先向左侧旋扳5下,再以同样手法和力量,向右旋扳5下,也可以左右交替进行。
4.按摩胸部减肥法
(1)捏揉胸大肌。端坐位或直立站位,头要正,眼要平视,口轻闭,舌抵上腭,全身放松。双手胸前交叉,用双手拇指和其余四指夹住对侧胸大肌,从上至下进行捏拿按揉30次—50次。再用双手拇指指腹推揉按摩胸骨两侧,自上至下重复10次。
(2)按揉胸部。两前臂胸前交叉,双手掌伸直,用掌面按揉对侧前胸,从锁骨下开始至肋弓为止,旋转按摩l0次。然后再用掌推拿本侧前胸从上至下重复20次-40次。
(3)叩打前胸。将双手掌伸直,适当施力,交替叩打前胸100次-200次。
5.按摩腰臀部减肥法
这是一组连续性的手法,腰臀部减肥早期进行效果最好。产后做这套运动会更快恢复体型。
(1)蹬足收臀:仰卧体位,两足跟用力下蹬,同时提气收臀,2秒钟后放松,然后再蹬足提气收臀放松,往返20次。有收缩臀部皮肤和运动臀腿脂肪的作用。
(2)后伸下肢:俯卧体位,两下肢交替抬举至最大限度,共约20次-30次。可内收皮肉运动脂肪。
(3)拿捏双臀:俯卧体位,两手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对,并同时拿捏两侧臀部肥胖处,一侧2分钟。可加速皮下组织代谢,化解脂肪。
(4)搓摩双臀:俯卧体位,两掌面用力搓摩两侧臀部2分钟(不隔衣服)。可收紧皮肤分散脂肪。
(5)按揉腰部:俯卧体位,两手提成实拳状,用指掌关节的凸起部位,用力按揉腰椎两侧的软组织,意在舒散皮下脂肪。
(6)提气收腰:站立体位,两手插腰,吸气收腰,两手向内颤推腰部1分钟-2分钟。意在转化脂肪,运动腰部组织。
(7)拍打腰臀:站立体位,两手握成空拳状,适力扣击腰臀2分钟,可加速代谢分化脂肪。
(8)跳跃运动:站立体位,双手下垂,挺胸拔腰,原地跳跃1分钟,可抖动肌群,分化脂肪。
6.按摩上肢减肥法
(1)捏拿肩部、上臂、前臂和腕部。端坐位或直立站位,脱去外衣,头正、目平视,含胸拔背,全身放松。
(2)两前臂胸前交叉,双手拇指和其他四指,同时捏拿对侧肩部,用力捏拿肩部三角肌、上臂和肘部至腕部,内外前后侧都普遍的捏拿5次—10次。
(3)叩打上肢。前臂胸前交叉,双手握空拳,然后有节奏连续不断地叩打上臂、肘部、前臂的内外侧,用力均匀、适用。
7.按康腿部减肥法
(1)两手紧抱大腿根部的前面,用力向下摩擦,经膝盖骨擦到足踝,然后反转到小腿后面向上回擦,经(月国)窝到大腿根部后面为一下,这样如此摩擦36下,再以同样的动作,摩擦另一条腿36下。
(2)两手虎口相对放于大腿根部的两侧,双拇指呈八字形,齐用力向下,左右搓动经膝到踝,再上下搓回到大腿根部为一下,共搓10下。再以同样的手法和力量搓另一条腿10下。
(3)平仰卧,双足尖尽量背屈,屈足直腿向上抬举,双腿交替进行,每腿举20下,施术时以腿后肌筋有酸胀感为度。
(4)平仰卧,左腿屈膝,右膝屈曲重叠于左膝盖骨上,右股四头肌发力将右腿弹直为一下,共弹l0下。再右腿屈膝,左腿以同样动作和力量弹10下。
(5)双手握实拳,用力对叩同侧环跳穴,每侧叩10下,再用力重叩10下。轻叩有得气感为宜,重扣有放散感为佳。
(6)双拇指分别放于同侧的腹股沟动脉上,压下去3秒钟后突然松开,两下肢马上有通热感,每侧压5下。
8.按摩膝部减肥法
(1)两手掌心分别放在同侧膝盖骨上,同时均用力向外施摩于膝盖骨的周围36圈,再齐向内施摩36圈,以膝关节内有热感为佳。
(2)双拇指指尖压于同侧内膝眼上,一齐用力向内外各揉10下。再于同侧外膝眼上,向内外各揉10下。
(3)用拇指指尖在膝盖骨的周缘找压痛点,在压痛点上点按,每一压痛点压5下。
(4)一手将膝盖骨固定,另一手握拳,用拇指的指间关节的背侧高出部压于膝盖骨上,进行环摩,向外内各环摩20圈。再以同样的手法和力量,环摩另一膝盖骨,向外内各环摩20圈。
(5)用双手拇指压膝内侧找压痛点及压痛条,找准后顺筋推压,每压痛点推压3下-5下。再以同样手法推压另一膝侧。
9.按摩肾囊减肥法
(1)身穿柔软轻薄裤头,一手掌面放于肛门的前上方,用力向上兜摩阴茎和睾丸及阴囊到肚脐以下,这样两手交替兜摩36下。
(2)两手掌同时将睾丸和阴茎捧起,用力进行左右来回搓转,搓转的同时向上提拉,由下向上移搓到空手,共捧搓拉10下。
(3)一手将睾丸拿起固定,一手轻轻叩打固定睾丸18下。再拿起并固定另一睾丸以同样的手法和力量叩打18下。叩击的力量可逐日增加,以无肿痛为度。
(4)一手将阴茎拿起,由根部向上轻拉,另一手的拇指揉阴茎的根部,这样拉36下,患阳痿症者可多拉,如无肿痛,力量逐日增加。
(5)按揉三阴交,用双拇指按揉小腿内侧三阴交穴,每拇指左右各按揉20下。
(6)揉膀胱,双手重叠,用四指面压膀胱区,左右各揉36下。
(7)横推下腹,用右手掌根,自右骼骨嵴推至左骼骨嵴为一下,再用左手自左骼骨至右骼骨推一下,这样交叉进行,各推36下。
10.按摩足部减肥法
(1)双手掌心放于同侧双足背上,齐用力由踝关节至足尖来回搓动,每足背搓10下。
(2)用左手掌心放于右足心,开始横搓10下,再竖搓10下。再用右手掌心按同样方法于左足心横竖各搓10下。
(3)左手拇指于右足涌泉穴,向左右各揉10圈。右手拇指于左足涌泉穴上,向左右各揉10圈。
(4)用左手拇指与四指分开,放于右足跟腱上,自上而下的拿捻,向上拿捻20下,向下拿捻20下。然后再用右手拿捻左跟腱各20下。
(5)用拇指尖在两足的太冲穴上,向外内各揉10圈。
(6)足踝充分放松,双手拿住右足趾一齐用力使踝背屈10下,再以同样手法,使左踝背屈10下。
(7)左手握实拳,叩击右足跟底部10下,再以右实拳叩击左足跟底部10下。
(五)特别提醒
凡有内出血,以及受伤24小时内的肥胖者不宜接受按摩,以免加重肿胀。可待伤势稳定,内出血停止后再进行。饭后1小时之内不要按摩,太饥饿时和过度疲劳时也不要按摩,经期、妊娠期和产后恶露未净不要按摩腰、腹部。患有恶性肿瘤、感染性、化脓性疾病和结核性关节炎者均不宜进行按摩
③ 艾灸时如何准确找准穴位
穴位,简言之就是体表一定的部位出现反应的地方。它是脏腑问题在体表的一些反应点,代表着脏腑功能的盛衰,身体有异常,穴位上便会出现各种反应。
因此,欲找穴位,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若出现反应,即可判断有穴位在。这就是找穴位的小窍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反应:
1.用手指一压,会有痛感(压痛);
2.以指触摸,有硬块(硬结);
3.稍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感觉敏感);
4.出现黑痔、斑(色素沉淀);
5.和周围的皮肤产生温度差(温度变化)等。
④ 怎样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人体穴位
穴位的记忆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么困难和可怕,如果不掌握技巧,穴位的记忆确实比较困难,但是一旦你掌握了方法也很简单,下面我来给你粗浅地介绍一下: 首先要学会找穴位,找穴位一般按照书上讲的尺寸去找,但是一定注意这里的尺寸不是指的标准的尺寸,而是说的“同身寸法”,即某人一定要用某人自己的指头去寻找-----一拇指的宽度为一寸,食指加中指的宽度为一寸五,食指、中指加无名指的宽度为二寸,食指、中指、无名指加小指的宽度为三寸,一个手掌的宽度为四寸。 其次要会感觉穴位,正确穴位的感觉是酸、困、麻。如果点按时这三种感觉都没有,要考虑可能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这个穴位点按的不到位;二是点按准确但是这个穴位根本不畅通。如果这三种感觉只有一种或者两种敏感,没有关系点按一段时间其他的可能就有了。 再次就是要学以致用,当你了解正确一个穴位以后,要在别人的身上点按几次,有了效果以后,不仅可以加深记忆而且可以提高你对穴位的兴趣。 先简单介绍这么多,有不明白的可以问我。当然为了不至于盲目地寻找,去医疗器械店里面买一个穴位模型小人,以后寻找穴位就很方便了,要想快速找到和记忆穴位很简单----牢记我上面的办法就可以“熟能生巧”,祝你学有所成!!!
麻烦采纳,谢谢!
⑤ 如何判断穴位是否找对
得气感 酸麻胀痛 另外你要记住具体的穴位位置哈 有时候患者没有感觉不见得就是穴位找错了 可能你的手法不对
比如你说的足三里:
【标准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取法】正坐屈膝位,于外膝眼(犊鼻)直下一夫(3寸),距离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取穴。或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处是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长伸肌→小腿骨间膜。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针经皮肤,皮下组织,进入胫骨前肌及其深面的�长伸肌。支配胫骨前肌和�长、趾长伸肌。
足三里穴位位置图:http://www.chinadoctor.org/ke/index.php?doc-view-50.html
⑥ 应该了解那些穴位,怎么判别找穴位
四大总穴要了解。找穴位怕不准,可以离穴不离经找。
⑦ 怎么样准确找出穴位
人体穴位疗法最难的,就是人体穴位的找法。
关于人体穴位疗法的书虽大量出版,可惜的是,简单且准确地介绍寻找人体穴位图的诀窍的书并不多见。这使得外行人即使想到要利用人体穴位疗法,也无法如愿。
寻找人体穴位的诀窍,在本站相关疾病穴位疗法的网页中都有详细的说明。这里仅就一般寻找人体穴位的诀窍,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人体穴位,也就是出现反应的地方。身体有异常,人体穴位上便会出现各种反应。这些反应包括:
①用手指一压,会有痛感(压痛);
②以指触摸,有硬块(硬结);
③稍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感觉敏感);
④和周围的皮肤产生温度差(温度变化)等。
这些反应有无出现,是有无人体穴位的重要标志。
若找到本站所提到的穴位,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若出现前述的反应,即可判断有人体穴位在。
另外,在人体穴位的找法中,频频出现“两指宽”、“三指宽”等字眼,这是计算人体穴位位置时的基准,有“同身尺寸”之说。例如,“一指宽”是指大拇指最粗部分的宽度;“两指宽”则是指食指与中指并列,第二关节(指尖算起的第二个关节)部分所量的宽度。
手指的大小、宽度,依年龄、体格、性别而有极大的不同。以此法确定人体穴位位置时,务必以患者的指宽度来找。
⑧ 腧穴的定位方法是什么
针灸临床中,治疗效果与取穴是否准确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定准穴位,必须掌握好定位方法。常用腧穴的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手指同身寸法和简易取穴法等4种。
(一)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在中国古典医籍中被称为“骨度法”,就是以患者不同部位骨骼的尺寸作为长度测定的标准,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定位方法。临床中比较常用的骨度分寸标准详见常用骨度分寸表(表8-8、图8-1)。
表8-8
(四)简便取穴法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中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如两手自然下垂,于大腿外侧手中指端所指处取风市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端到达处取列缺;半握拳,食指和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一横纹上,在两指端之间的掌心处取劳宫穴;在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处取百会穴等。
⑨ 怎样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人体穴位
人体穴位疗法最难的,就是人体穴位的找法。
关于人体穴位疗法的书虽大量出版,可惜的是,简单且准确地介绍寻找人体穴位图的诀窍的书并不多见。这使得外行人即使想到要利用人体穴位疗法,也无法如愿。
寻找人体穴位的诀窍,在本站相关疾病穴位疗法的网页中都有详细的说明。这里仅就一般寻找人体穴位的诀窍,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人体穴位,也就是出现反应的地方。身体有异常,人体穴位上便会出现各种反应。这些反应包括:
①用手指一压,会有痛感(压痛);
②以指触摸,有硬块(硬结);
③稍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感觉敏感);
④和周围的皮肤产生温度差(温度变化)等。
这些反应有无出现,是有无人体穴位的重要标志。
若找到本站所提到的穴位,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若出现前述的反应,即可判断有人体穴位在。
另外,在人体穴位的找法中,频频出现“两指宽”、“三指宽”等字眼,这是计算人体穴位位置时的基准,有“同身尺寸”之说。例如,“一指宽”是指大拇指最粗部分的宽度;“两指宽”则是指食指与中指并列,第二关节(指尖算起的第二个关节)部分所量的宽度。
手指的大小、宽度,依年龄、体格、性别而有极大的不同。以此法确定人体穴位位置时,务必以患者的指宽度来找。
⑩ 精准穴位查找方法
不论你是要刮痧、施针、艾灸,还是拔罐,按摩,基本都是通过在经络穴位上实现的,因此必须学会掌握取穴的基本方法:
穴位怎么找
一般可分为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指寸法和经验取穴法等。下面来分别介绍:
1、经验取穴法(即简易取穴法)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取穴法,此法简便易行,如直立垂手,中指指端即为风市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指端即为列缺穴;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为劳宫穴等。
2、体表标志法:根据人体的一些自然条件来作定穴的一种标准。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以体表某些标志如五官、毛发、指甲、乳头、肚脐或关节、肌肉等活动时产生的孔隙,凹陷等来作为依据,去找穴位,这样的取穴方法就是体表标志法。通常比较多用此法取的穴位,如印堂穴,在两眉中间;膻中穴,在两乳头水平连线中点;取耳门穴、听宫穴、听会穴等应张口等。
3、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又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如把腕横纹至肘横纹之间作十二寸,腋横纹至肘横纹作九寸,前发际至后发际作十二寸等
4、指寸取穴法是在骨度分寸和体表标志法的基础上,以施术者本人的手指作测量标准来找穴位的一种方法,比较多用的有拇指同身寸法,即以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还有横指同身寸法,即以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四指相并,以中指第M节为准,量取四横指为3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