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资本预算
资本预算又叫投资预算,是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的购置、扩建、改造、更新等编制的预算,具体反映在何时进行投资、投资多少、资金从何处取得、何时可获得收益、每年的现金净流量为多少,需要多少时间回收全部投资等。
② 浅析资本经营企业集团如何进行全面预算管理
建立严格的资本预算管理制度,做到预算制订、审批、下达执行、修订、 报告 、评价与 考核
等过程的规范化,并强化制度的可操作性和预算对责任主体行为的硬约束。该项制度应当由董事会来制订和解释,其他管理主体都只是执行主体,无权对此修改。投资部门归口管理资本预算,编制公司季度和年度资本预算分析报告,并在企业季度经营活动分析会和公司董事会上汇报资本预算执行情况
③ 在公司的资本预算中确定接受一个独立的项目的因素有哪些
摘要 亲,你好,大项目投资提供资源支持,这些项目可能包括采购新设备和投资新设施。资本预算表明公司在选定的资本项目上计划投资多少金额,所选定的资本项目包括购买房地产、厂房和设备,以及收购新企业或新产能,资本预算对资本项目的划分一般采用以下方法,比如按项目类型划分,如机器、建筑等,按项目融资额度划分,按融资时间的先后次序划分,按投资该项目的理由划分,如流程改进,取代过时的设备等。
④ 浅析资本经营企业集团如何进行全面预算管理(2)
四、加强资本预算管理
公司总部的预算管理以资本预算为重点,资本预算管理不同于资本预算。要求必须做到:
(1)建立严格的资本预算管理制度,做到预算制订、审批、下达执行、修订、 报告 、评价与 考核 等过程的规范化,并强化制度的可操作性和预算对责任主体行为的硬约束。该项制度应当由董事会来制订和解释,其他管理主体都只是执行主体,无权对此修改。投资部门归口管理资本预算,编制公司季度和年度资本预算分析报告,并在企业季度经营活动分析会和公司董事会上汇报资本预算执行情况。
(2)加强资本预算与实际资本支出的过程对比与事后审计。资本预算管理效果的好坏需要通过事中监控与事后项目审计来评价,事中控制是为了保证项目进度及资本支出的合理性,事后审计则是对责任预算主体进行评价的重要环节,离开事中监控与事后审计,资本预算无法从管理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五、建立集团对各子公司的预算考核指标体系
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总会有偏离甚至大的出入,就需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估。因为 经验 不足,可能一些偏离不是经营中的问题,而是预算编制的问题,必须首先排除,对运营过程的偏离,应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追根溯源,挖掘到差异的最低层。
预算考评应纳入集团整体考评体系之中。集团预算考评指标体现以下三方面的指标:
(1)预算标准确定层面,即预算准确性的考核,以提高预算的严肃性,引导二级责任中心贴近实际情况上报预算;
(2)预算过程控制层面,即预算项目任务完成的质量情况考核,以确保预算对应的计划任务按时、按质完成,引导二级责任中心积极认真地对待预算管理;
(3)预算结果完成层面,即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引导预算完成。
至于三个层面考核指标的权重,可以根据公司和责任单元业务性质、规模和管理重点有倾向性的侧重,强调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六、完善制度和流程建设
推行预算管理,公司应当建立《预算管理 办法 》,与制度相配套的流程也应同时建立和完善。
古人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企业管理的改善也同样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就全面预算管理而言,资料的积累分析、预算编制准确性的提高、预算控制与考核等工作都是与整个公司的管理相辅相成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精益求精,搞“运动式”的管理浪潮已经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大企业的成长在经历了高速增长之后,将要迎来的就是行业内残酷的竞争,而利用全面预算管理来实现降低成本和费用、尽早取得竞争优势是所有 成功 企业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王斌. 企业预算管理及其模式[J]. 会计 研究,1999,(11).
[2] 钱春海.从权变观点探讨员工参与对预算管理绩效的影响. [J] 财经 研究,2009,(03):113-123.
[3] 于增彪,梁文涛. 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问题的探讨──兼论公司财务报告的改进[J]. 会计研究 , 2002,(03) .
[4] 于增彪,袁光华,刘桂英,邢如其. 关于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系统的框架研究[J]. 会计研究, 2004,(08),22-29. a("conten");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⑤ 为什么资本预算决策分析中依据的是现金流而不是净利润
资本预算指的就是投资预算,对于项目投资来说,短期是很难实现利润的,所以资本预算更注重的就是现金的收支,这也是投资决策中最主要考虑的关键指标
现金流量体现货币时间价值,现金流量收付实现制,预期利润权责发生;,现金流量更客观,利润一定程度上受存货计价、费用摊派和折旧计提方式影响;折旧不是当期真正的现金支出;现金流量考虑了投资的实际效果,利润仅反映某一会计期间的“应计现金流量”(权责发生制),而不是实际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考虑投资回收问题利润则没有。
⑥ 简述资本预算决策程序的一般步骤
1、提出项目
企业的各级领导者都可提出新的投资项目。
2、评价项目
投资项目的评价主要涉及如下几项工作:
(1)、把提出的投资项目进行分类,为分析评价做好准备;
(2)、计算有关项目的预计收入和成本,预测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
(3)、运用各种投资评价指标,把各项投资按可行性的顺序进行排队
(4)、写出评价报告,请上级批准。
3、决策项目
投资项目评价后,企业领导者要做最后决策。最后决策一般可分成以下三种:
(1)、接受这个项目,可以进行投资;
(2)、拒绝这个项目,不能进行投资;
(3)、发还给项目的提出部门,重新调查后,再做处理。
4、执行项目
决定对某项目进行投资后,要积极筹措资金,实施投资。在投资项目的执行过程中,要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施工成本进行控制,以便使投资按预算规定保质如期完成。
5、再评价项目
在投资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应注意原来作出的决策是否合理、正确。
(6)资本预算方法分析扩展阅读:
常用预算方法
资本预算的方法很多,有还本期间法、折现还本期间法、净现值法、平均会计报酬率法、内部报酬率法及获利指数法等等,还本期间法最为常用。但还本期间法也有缺点,因其对现金流量没有折现,从而忽视了货币的时间价值。
净现值法也比较常用。实际上,所谓一项投资的净现值(NPV)就是该投资的市价与成本间的差额,这个差额如果是正的,说明该投资是赚钱的;若是负的,则该投资要亏本,投资提案通常也就要否决了。
内部报酬率(IRR)法实际上和净现值法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这样说,两者基本上是一种方法,但表达方式不同。内部报酬率法更明确、直接地告诉我们某项投资的预期报酬率到底是多少,是10%还是15%,简单明了,容易为经营者、股东所接受。
⑦ 三, 如何理解资本预算决策的重要性为什么一旦资本预算出错会产生昂贵的代价
一、资本预算决策的重要性:
预算是对事情的最初计划,当计划制定出来以后,就会成为下一步行动的标准。
资本预算也不例外,它是公司最重要的战略和财务决策,决定公司资金的运用方向及未来的收益状况,从而决定公司的价值。因为重大的资本性投资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并可能影响甚至改变企业的战略方向,这些资本性的投人会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管理力量等,同时,投资决策一旦确定,便很难中途退出。
因此,做好资本预算责任重大。
二、资本预算出错的代价:
资本预算一旦出错,企业将面临为项目投入的大量资金以及人力成本无法回收的状况,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如果投资项目失败,企业损失惨重,管理层深陷泥潭,企业发展前途渺茫。
按投资的目的划分资本预算
1、扩充型项目
扩充型项目是指使公司能够扩充已有的产品和项目或进入一个新的市场生产新产品的项目。当一个公司决定扩展它的产品和市场时,经常要开拓一条新的销售或者分销渠道,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必须设法准确评估对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扩充型项目在某种意义上讲风险是最大的,因为它要进入一个从未涉及过的领域。正因为如此,一般情况下扩充型项目的评估往往使用一个相对较高的、要求最低的收益率,同时也会取得高于其他项目的回报。
2、调整型项目
调整型项目就是与法律法规相一致的项目。社会责任的约束与调整型项目的决策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在很多情况下环保部门会制定空气和水的清洁标准,任何项目都必须遵守这些标准。调整型项目并不是简单地追求股东权益的最大化,而是要首先遵守政府部门制定的行为标准。
这样一般的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现金流分析方法和追求公司长期生存发展的方法在调整型项目中的适用性就会大大降低,最优先考虑的应该是将遵守规则的成本降到最低。
3、研发型项目
研发型项目是许多公司保证其长期发展能力的关键,特别是那些生产科技产品和提供科技服务的公司。
同时,在研发型项目上的支出所能带来的效益估计起来也是十分困难的,很多情况下是在将来的某个时刻才能得以实现,所以这样的项目也需要相当大的投资规模。由于其现金流人的不确定性和较高的投资水平,研发型项目被列入最具风险性的资本项目之一。
⑧ 资本预算的案例分析
例: 旧机床:前10年以7500元购入,期望寿命15年,15年后残值为0,直线折旧,每年折旧费500元,账面价值2500元,市场价值1000元。新机床:价格12000元。在以后5年中,年经营成本从7000元减至4000元,5年后新机器市场价值2000元,公司税率33%。在重置阶段,营运资本增加1000元,新机器以8年直线折旧,期末残值0,资本成本12%。
⑨ 什么是边际分析法和净现值流量法的长用方法
摘要 净现值法是把项目在整个寿命期内的净现金流量按预定的目标收益率全部换算为等值的现值之和。净现值之和亦等于所有现金流入的现值与所有现金流出的现值的代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