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工科研究生如何看论文
1,先看综述,后看论着。 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着掌握方法。
2, 早动手。 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3,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4,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5,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6,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 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7,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⑵ 作为一个物理类的研究生 为神马一看英文文献就集中不了注意力 更惨的是看不懂 请问 英文文献应该怎么学习
我是学医学病毒的,不过我想读文献方法应该是通用的。我研一的时候也看不懂,一篇文章要看三四天,后来给自己定任务,必须两天读完。后来研二至少一天一篇,现在动力足的时候一天三四篇也没问题。方法就是逼,看多了就快,另外千万别读中文文献。我不清楚物理的情况,但生物的中文文献都很糟糕。还有就是在线阅读,可以随时点开参考文献,如果读PDF就没这么方便了。
⑶ 研究生看不懂英文文献怎么办
首先应该提高一下自己的英语能力,同时也可以借助一些工具。
⑷ 研究生复试翻译文献基本看不懂怎么办
研究生复试翻译文献基本看不懂可以结合专业知识和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测,还可以稍微略过自己不知道的单词,用其他说得通的词语来代替,表达清楚意思。
在复述段落或文章内容的时候,不必一字一句去翻译,大致地描述下主要内容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你要抓住文章的中心,内容主旨。相比之下,有些内容细节反而不那么重要,时间有限,不必纠缠于细节。当然也可以通过强调细节,来证明自己英语翻译水平。
研究生英语的其他常识。
虽然翻译总量同英语一相同,但在一个英语段落中,句子有易有难,有过渡句、解释成份,这些比较好翻译。而考研英语一是从400单词段落中抽出5个长难句。英语二在难度降低的同时,翻译题所占分值却提高了。所以提醒各位考生,抓好15分翻译题,这是拿分关键点,抓住这一点,总体分数可以提高2-5分。
对于考研英语翻译,翻译真题文章这个大的工程已经足以让广大考生的翻译能力得到一定得提高和强化了。不过,大家还是要多看看真题的翻译答案,通常它会给大家一些关于翻译的方法和技巧的提示。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考研英语
⑸ 理工科研究生新手 文献读不懂怎么办
慢慢读,可以多向几个师兄请教读文献的方法,特别是博士。
可以从简单的中文文献入手,然后每读一篇文献就记下自己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望采纳。
⑹ 研究生一开始看不懂文献怎么办
解决之道主要有二,其一是提升实力,其二是掌握技巧。
1、提升实力
现在,相当一部分经验贴对于提升实力嗤之以鼻,认为大家的英文水平已经足够使用,欠缺的只是阅读技巧。但是很显然这是扯淡,当你拿到一篇文献读不懂时,最大的原因还是语言障碍,这个无可否认,也不需要遮掩,老老实实提升英语水平,才是从根本上解决读不懂英文文献的途径。
2、掌握技巧
阅读英文文献,需要掌握的技巧包括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寻找相关的中文文献,第二个层面是挑选精读的英文文献,第三个层面是阅读文中的数学语言。
对于刚考上的硕士研究生而言,阅读英文文献难度太大而且效率极低,一周之内能够读明白一篇文献是正常水平,能够读明白两篇文献就能算天赋异禀。但是对于大多数硕士研究生而言,导师不会安排他们去搞最前沿的研究,被安排搞前沿研究的硕士研究生,其英语水平也不太弱。
如果不是特别前沿的英文文献,那么我们一定可以通过关键词查找之类的手段找到相关的中文文献。阅读这些中文文献对于大多数硕士研究生来说不是什么难题,在读完之后再去阅读英文文献,也自然会事半功倍。
选择需要精读的英文文献也很重要。除了一些小众到无人问津的专业,大多数的科研工作者都需要面对海量文献。一些刚入门的硕士研究生拿到一篇文献之后就希望把它读懂,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长知识这种想法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如果这些知识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不太相关,那么用九牛二虎之力去阅读英文文献无疑是一种低效的做法。
在阅读英文文献时,可以通过阅读摘要、引言、结论等部分快速确定这篇文章是否与自己的研究工作密切相关,如果相关就继续精读,如果不相关就可以直接放弃。而如果只是想长知识,网络全书或者科普读物其实是更好的选择。
在某一个行业具有一定基础之后,阅读英文文献就可以采用一种比较高效的阅读方法——阅读公式,当然这个方法可能只适合用于理工科。数学语言具有跨自然语言的特殊属性,即使我们完全不懂论文的语言文字,也可以通过公式读懂一篇外文文献。
⑺ 研究生如何看文献、写论文
1、先看综述,后看论着。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着掌握方法。
2、早动手。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3、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4、集中时间看文献。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5、做好记录和标记。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或html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6、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7、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8、交流是最好的老师。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9、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着;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着;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着摘要或被枪毙。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
有人说,我不学PCR,不学spss,只要学会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话有一点道理,实验室的boss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行走江湖的。经常有研究生因思维敏捷条例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让他去大会发言?"你没有看到人家有张口就来的本事吗?
10、学好英语,不学二外。如今不论去日本还是欧洲,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你不必为看不懂一篇法语的文章而遗憾,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
⑻ 研究生一开始看不懂文献怎么办
其实,你看的文献都是和你本专业内容相关的,所以你可以先搜一搜关于这个作者的观点,大概看一下,再去看文献的时候稍微查点单词就可以了。
⑼ 论文看不懂怎么办
论文看不懂,说明你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不牢固。
事实上,很多非科研人员在试图建立一种科学观点时,常常就只读一篇论文的摘要部分。
2. 找出大问题。
“大问题”不是指“这篇论文讲的是什么”,而是“这个领域正在设法解决什么问题”。这有助于你理解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记得仔细寻找证据分辨哪些文章是有导向性的。
3. 以不超过5句话的篇幅总结背景。
为了解决这一“大问题”,这一领域做过什么努力?之前的工作有什么局限?在作者看来,下一步需要做什么?你得先能够简洁地解释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才能够理解它。
4. 找出具体问题。
作者在他们的研究中究竟想回答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有多个,也可能只有一个。把它们写下来。如果是那种验证一个或者多个零假设的研究,把零假设辨别出来。
5. 弄清解决手段。
为了回答这些具体的问题,作者要怎么做?
6. 阅读方法部分。
为每一个实验画出一个图表,画出作者到底做了什么。里面要包含使你全面理解研究工作所需的所有细节。
当然,也有可能摊上这样故弄玄虚的论文。
⑽ 如何高效地看一篇文献
自己就某个问题看一篇经典的综述,然后按照看的综述的提纲自己写一篇综述,内容通过自己查其他文献填充。这样可以短时间内对一个领域很快的了解,而且读文献速度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