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现场管理流程的分析方法是:
1、展开预备调查
当问题明确,调查对象已经决定时,要先展开预备调查,必须得知以下项目。
·制品的生产量。
·制品的内容,品质的标准。
·检查的标准 (中间检查、出货检查的做法)。
·设备的配置 (摆设)。
·工程的流动 (分歧、合流的状况)。
·原料 (原料类型)。
2、制作“流动工程图”
随着制品的流动,员工在制作精益生产“流动工程图”时,必须考虑作业的目的,将制品分为加工、搬运、检查及停滞类型。若为停滞类型,则要考虑其是计划性事件还是偶发事件;之后,再将其区分为储藏及滞留。检查也可分为数量检查和品质检查。
3、测定必须项目
流动工程图制成后,将测定的各工程的必要项目计入。项目测定工作需直接到现场进行,如此,测得的数据才更具准确性。
4、整理分析的结果
将计入工程图的各种测定结果整理成一张表。表中可以明确体现加工给制品增加的所有价值,以及各种问题。
5、制定改善方案
改善人员可依据制品工程分析表中的调查项目、平面流向图及整理表找出问题点,再由此引出新的改善构想,进而完善改善方案。
6、实施与评价改善方案
改善方案确定后,就应试着实施。但在实施时,考虑到新的作业方法可能会让员工不适应,因此,精益生产现场管理者必须施以员工充分的训练,让他们熟悉作业后,再开始测定及评价。改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现场管理者必须积极地予以修正,直到作业畅通无阻为止。
7、使改善方案标准化
改善方案达到预期目的后,应将其予以标准化,以防现场活动再恢复到以前的状况。
② 精益管理是如何对现场进行分析的
现场精益管理主要是通过对现场状况的分析,来改进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方法。对现场状况的分析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流程分析
分析哪些工艺流程不合理,哪些地方出现了倒流,哪些工序可以简化和取消。例如,有一个企业设置了一个车间,把仓库放中间,第一台设备加工完的零件要送到仓库里,然后再取出来,由第二台设备进行生产加工。这个安排是不合理的,因为它走了很多重复的路线,如果把第一台设备加工完的零件直接连到第二台设备继续加工,就能提高劳动效率。
2、生产改进
分析生产、工作环境是否能够满足生产、工作需要和人的生理需要,提出改进意见。有些企业的环境只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而不能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如存在噪声、灰尘、有害气体、易燃易爆品、安全隐患等,所有这些不利于人的生理、心理和情绪的因素都应该进行改善。
3、合理布局
分析现场作业的平面布置和设备、设施的配置是否合理,有无重复和过长的路线。
4、确定合理方法
研究工作者的动作和工作效率,分析人与物的结合状态,消除多余的动作,确定合理的操作或工作方法。
5、落实补充办法
分析现场还缺少什么物品和媒介物,落实补充办法。现场除了设备和产品以外,还需要有工位器具,如果没有这些东西,现场也会混乱不堪。如何设计工位器具是一门学问,要发动员工人人动脑筋。
③ 早期工业工程的主要分析方法有哪些
早期工业工程的主要分析方法 :
1、程序分析(整个制造程序分析--------工艺程序图;产品或材料或人的流程分析;布置 与路线分析------线路图、线图;闲余能量分析-------联合程序分析;工作时双手的移动操作者程序图)
2、操作分析(人机操作分析、联合操作分析-----就是在生产现场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操作人员同时对一台设备进行操作;双手操作分析)
3、动作分析(17个基本动作)
4、作业测定(运用各种技术来确定工人按照标准完成基本工作所需的时间)
5、时间研究
6、工作抽样(调查操作者或机器的工作比率与空闲比率,制定时间标准)
7、预定时间标准(主要是用MOD法)
④ 常用于现场质量问题原因分析的类别有哪些
一般有几种分析方法例如,8D,4步法5个为什么都是很好用的分析方法
⑤ 作分析的方法有哪些其特点如何
几种常用的工作分析方法及其特点?(1)工作实践法,是指工作分析员去身体力行所研究的工作,从而获取有关工作信息的第一手资料。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客观、真实地进行工作分析。但此方法一般只适用于一些简单且易于模仿的工作。(2)观察法,是指工作分析员直接到工作现场,对工作者的工作进行仔细观察和详细记录,然后再作系统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也比较客观,且通过观察可以获得员工在非正式组织中的行为和观念。但此方法不适用于工作循环周期长以及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3)访谈法,访谈法是指就工作者的目前工作,以个别谈话或小组座谈的方式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这种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且快速,可以广泛运用于以确定工作任务和责任为目的而进行的工作分析。其最大优点是通过访谈可以发现一些在其他情况下不可能了解到的工作活动和心理活动。(4)工作日记法,工作日记法就是要求从事工作的员工按时间顺序记录工作过程,然后由工作分析员进行归纳提炼,以取得所需工作信息的方法。(5)量化的工作分析法,西方国家最为常用的量化分析法有三种:职位分析问卷法、功能性工作分析法、美国劳工部工作分析法。
⑥ 种元素量的现场驻地分析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土壤、水系沉积物和岩石试样中20种元素现场驻地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土壤、水系沉积物和岩石中的银、砷、金、钡、钙、钴、铬、铜、铁、锰、镍、铅、铷、锶、钛、钒、钨、钇、锌和锆量的现场驻地测定。本法检出限与测定范围见表1。
表1 测定范围[wB,μg/g]
方法检出限按下式计算: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样品分析方法
式中:LD——检出限;m——1μg/g元素含量的计数率,1/[s·(μg·g-1)];IB——背景的计数率,1/s;T——峰值和背景的总计数时间,s。
2 规范性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方法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下列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方法。
GB/T 20001.4 标准编写规则 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GB/T 14505 岩石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总则及一般规定。
GB/T 14506.1 硅酸盐岩石分析方法。
3 方法提要
试料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制样。用便携式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测定。各分析元素分别采用钼靶MoKα线的康普顿二次散射线作内标和经验系数法校正元素间的吸收-增强效应。
4 试剂
低压聚乙烯粉(北京助剂工厂)
5 仪器及器具
5.1 便携式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
俄罗斯SPECTROSCAN-U型便携式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端窗钼靶X射线管(功率4W,高压 40kV,电流100μA)。
5.2 碎样机
BUS-2型便携式高速碎样机(贝利珠牌,地矿部龙江职工技协碎样机厂)。
5.3 压样机
FY-10型粉末压片机,油缸压力9.807×104Pa(天津市科器高新技术公司制造)。
5.4 模具
制样模具外径40mm,内径31mm。
5.5 筛
标准检验筛,孔径0.074mm及0.097mm(浙江上虞正阳纱筛厂制造)。
5.6 JPT型药物架盘天平
6 分析步骤
6.1 试料
试料粒径应小于0.074mm,在室温干燥后,装入小塑料瓶中备用。
试料量 称取4.0g试料,精确至0.1g。
6.2 校准试样
随同试料分析同类型的标准物质用于未知试样的校准。
6.3 测定
6.3.1 试样片的制备 用JPT-型药物架盘天平(5.6)称取试料(6.1),倒入模具内,用低压聚乙烯粉镶边垫底,在9.807×104Pa的压力下,压制成内径为31mm,外径为40mm的样片;取出样片,用彩笔在样片的白色低压聚乙烯边上写上样品编号或名称。测量时,只能拿样片的边缘,以避免X射线测量面的污染。
6.3.2 标准化样片的制备
6.3.2.1 为了校正仪器的漂移,先要制备标准化样品。标准化样品应包括分析元素和干扰元素,且各元素应有一定的含量,以减少计数的统计误差。标准化样品的物理及化学性质要稳定。所用的化学试剂为(化学纯或高于化学纯试剂):
CuO、PbO、ZnO、As2O3、Ni203、RbCl、SrCO3、BaCO3、V2O5、Cr2O3、MnO2、Fe2O3、Cr2O3、CaCO3、AuCl、AgNO3和WO3。将这些试剂在105℃干燥2h,置干燥器中备用。
TiO2、ZrO2、Y2O3、Al2O3(基体)、SiO2(基体),在1000℃灼烧2h,置干燥器中备用。
6.3.2.2 标准化样片的配制(20.0000g)。在万分之一电子天平上称取CuO 0.0500g,PbO 0.0646g,ZnO 0.0498g,As2O30.0132g,Ni2O3 0.0282g,ZrO2 0.0270g,RbCl 0.0283g,SrCO3 0.0337g,BaCO3 0.0575g,V2O5 0.0357g,Cr2O3 0.0585g,MnO2 0.0633g,Fe2O3 1.4297g,Cr2O3 0.0028g,CaCO3 4.9946g,AuCl 0.0472g,AgNO3 0.0630g,WO3 0.0504g,Y2O3 0.0254g,TiO2 0.1668g,Al2O3 2.9133g和SiO2 9.7970g放于玛瑙钵中混匀,并按6.3.1条步骤制备成标准化样片。标准化样片中各元素含量见表2。
表2 标准化样品中各元素含量[wB,μg/g]
6.3.3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量
6.3.3.1 测量条件。
表3 分析元素测量条件
X射线管电压为40kV,电流100μA,试样盒面罩直径30mm,空气光路,LiF200弯晶,封闭正比计数器。各分析元素的测量条件见表3。
6.3.3.2 背景校正。采用两点法扣背景。计算公式为(1):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样品分析方法
其中:IN——扣除背景以后的净强度;Ip——在谱线波长处测得的谱线加背景的总强度;IB1和IB2——分别为在谱线波长前后背景波长处测得的背景强度。
6.3.3.3 仪器漂移校正。通过测量标准化样片,校正仪器的漂移。
6.3.4 校准曲线的绘制
6.3.4.1 标准样品的制备。选用土壤GBW07404~07408、水系沉积物GBW07301~07312、硅酸盐岩石GBW07103~07114、合成硅酸盐标样GBW07705~07711、矿石金GBW070014~070015和GBW07297~07300一级标准物质按6.3.1步骤制备成标准样片后,按6.3.3.1测量条件测量各元素的X射线荧光光谱强度绘制校准曲线。标准样片的测量要在一次开机时间内完成;在测量之前,仪器要预热30min,以保证仪器稳定运行。校准曲线范围见表4。
表4 校准曲线范围[wB,μg/g]
6.3.4.2 校准与校正。标准、基体效应校准和谱线重叠干扰校正,使用综合数学校正模式进行回归。
计算公式为: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样品分析方法
式中:Ci——标准物质分析元素i的标准值(或未知样品中分析元素i基体校正后的含量);Ai——校准曲线常数,谱线重叠干扰校正系数或共存元素对分析元素的影响系数;Bi——校准曲线二次系数或交叉影响系数;A0和Fi——常数项;Ni——分析元素i的X射线强度;N——分析元素i,干扰元素k或共存元素j的X射线强度;Nnc——钼靶kα线的二次康普顿散射线的强度。
6.3.5 测量
6.3.5.1 输入分析元素的测量条件和标准物质中各元素的含量(标准值)。
6.3.5.2 测量标准样品。输入标准样品名称,测量标准物质中各分析元素的X射线荧光光谱强度。
6.3.5.3 测量标准化样品。为了克服仪器的漂移给分析带来的误差,要进行仪器漂移校正。采用强度校正法校正仪器漂移。在制作标准曲线时,同时测定标准化样片和分析标准样品,这时标准化样片中某元素分析线的强度为Is。用分析标准样品的强度制作校准曲线。当测定未知试样时,要先测量标准化样片,这时标准化样片中该元素分析线的强度为Im,则强度校正系数为α=Is/Im。未知试样中该元素的分析线强度乘上此校正系数α,得到标准化后的强度,用此强度计算未知试样的含量。
在正常情况下,每隔6h~8h测量一次标准化样片。若仪器环境条件较差或预热不充分,则要缩短测量标准化样片的时间间隔。
设置标准化样片名称,测量标准化样片中各分析元素的X射线强度。标准化样片中各分析元素的参考强度必须与标准物质在同一次开机中测量,以保证仪器漂移校正的有效性。
6.3.5.4 回归分析运算。用综合数学校正模式,对标准物质中各元素的X射线强度与其含量的关系进行回归计算,求出常数,A0,Bi和Fi,并保存在计算机定量分析软件中。
6.3.5.5 测量未知样品。
1)启动定量分析程序,测量标准化样片,进行仪器漂移校正。
2)检查样品即为标准样品或管理样品,用于检查仪器的稳定性和性能的变化。测量含量已知的检查样品。其结果应满足规范上制定的误差要求。
3)输入未知样品名称,测量未知样品。
7 分析结果的计算
根据未知样品的X射线强度,由计算机软件按公式(2)计算含量并打印出分析结果。
8 精密度
选用几个标准物质,各制备10个样片,按照各元素选定的测量条件进行测量。方法的精密度见表5。
表5 方法的精密度[n=10]
附加说明
本方法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
本方法由武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技术归口。
本方法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方法主要起草人:李国会。
⑦ 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工作分析的方法
(一)访谈法
访谈法又称为面谈法,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职务分析方法。是指工作分析人员就某一职务或者职位面对面地询问任职者、主管、专家等人对工作的意见和看法。在一般情况下,应用访谈法时可以以标准化访谈格式记录,目的是便于控制访谈内容及对同一职务不同任职者的回答相互比较。
(二)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工作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具体来说,由有关人员事先设计出一套职务分析的问卷,再由随后工作的员工来填写问卷,也可由工作分析人员填写,最后再将问卷加以归纳分析,做好详细的记录,并据此写出工作职务描述。
(三)观察法
观察法是一种传统的职务分析方法,指的是工作分析人员直接到工作现场,针对特定对象(一个或多个任职者)的作业活动进行观察,收集、记录有关工作的内容、工作间的相互关系、人与工作的关系以及工作环境、条件等信息,并用文字或图标形式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的方法。
(四)工作日志法
工作日志法又称工作写实法,指任职者按时间顺序详细记录自己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过程,然后经过归纳、分析,达到工作分析的目的的一种方法。
(五)资料分析法
为降低工作分析的成本,应当尽量利用原有资料,例如责任制人本等人事文件,以对每个项工作的任务、责任、权利、工作负荷、任职资格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调查、分析奠定基础。
(六)能力要求法
指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技能都可由更基本的能力加以描述。
(七)关键事件法
关键事件法要求分析人员、管理人员、本岗位员工,将工作过程中的“关键事件”详细地加以记录,可在大量收集信息后,对岗位的特征要求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关键事件是使工作成功或失败的行为特征或事件,如成功与失败、盈利或与亏损、高效与低产等)。
⑧ 常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有哪些
质量及生产管理工具
1.TPM:生产改善过程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2.TQM:一项持续变革的有效管理体系
3.定置管理:强化现场管理和谋求系统改善的科学管理方法
4.5S现场管理法:现场科学管理的基础工具
5.六西格玛:世界最先进的质量管理法
6.JIT生产方式:使生产有效进行的新型生产方式
7.QFD法:一种顾客驱动的先进质量管理应用技术
8.田口方法:质量管理利器、企业技术创新不可或缺的工具
9.甘特图:最常用的项目控制管理的有效工具
10.OPT:改善生产管理技术的新方式
11.PDCA:循环有效控制管理过程和工作质量的工具
12.AUDIT法:保证产品质量的先进质量管理控制方法
13.大规模定制:21世纪最重要的、最具竞争优势的生产模式
⑨ 社会医学中常用的现场调查方法包括哪些
1、描述性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主要方法为现况研究,通过调查描述疾病的分布和各种可疑致病因素的关系,提出病因假说。
2、分析性研究:一般是选择一个特定的人群,对由描述性研究提出的病因或流行因素的假设进行分析检验。它又分为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3、实验性研究:流行病学实验是在人群现场中进行的,将观察人群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试验组施加某种干预措施,通过随访观察,判定干预措施的效果,进一步验证假说。
(9)现场分析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社会医学的教学目的
传统的医学教育局限于生物医学教育模式,强调从生物医学的角度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发病机制,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康复技术等。
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的死因谱和疾病谱都发生了或正在发生深刻地转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成为主要的疾病和死亡原因,这些疾病大多与人类自身的行为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过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伤寒、天花等急性传染病不仅被人类认识,并且得到有效地控制或消灭,但是许多新的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AID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等伴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成为波及全球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
因此,要有效防治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保护人群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单纯依赖生物医学技术的作用是不够的。需要充分重视社会因素的作用,发挥社会功能并采取综合社会卫生措施,才能促进生物医学技术发挥最佳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