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班英语太阳、云、星星、月亮的教案.
选择公道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条件,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如何公道地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呢?首先是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通常我们把一个练习的知识划分成几个小段落,每个小段落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现行数学教材就是这样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内容以及对应的习题编写,就可以确定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了。其次是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选择。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的知识,内容可多选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把握的知识,由于在教学中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内容要适当少选一些。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一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为准。
2. 幼儿语言教案“看天”
《看天》晨诵
教案一、开启黎明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亲爱的孩子们啊,用你们最美妙的声音开启崭新的一天吧!师:早安,亲爱的孩子们生:早安,亲爱的刘老师师:整个早晨,我一直看着你们,生:整个早晨,我们一直看着你。师: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变成粉笔的舞蹈,嚼成知识的海洋生: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变作七彩的朗诵,嚼成书本的芳香。二、复习诗沙沙沙,沙沙沙,同学们听,是风
晨诵《看天》教案
《看天》晨诵教案
一、开启黎明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亲爱的孩子们啊,用你们最美妙的声音开启崭新的一天吧!
师:早安,亲爱的孩子们
生:早安,亲爱的刘老师
师:整个早晨,我一直看着你们,
生:整个早晨,我们一直看着你。
师: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变成粉笔的舞蹈,嚼成知识的海洋
生: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变作七彩的朗诵,嚼成书本的芳香。
二、复习诗
沙沙沙,沙沙沙,同学们听,是风婆婆来找我们做游戏了。
风(齐读)
风儿喜欢开玩笑,摘下我的小草帽。
摘下草帽他不戴,当作飞碟空中抛。
雷爸爸雷妈妈(男女分读)
别以为只有风婆婆来了,他还带了他的朋友呢!
雷爸爸,雷妈妈。
二人脾气真是大,
只要心里不高兴。
轰隆轰隆就吵架,
还要动手摔东西。
咔嚓咔嚓咔嚓嚓,
乌云娃娃吓哭了,
眼泪流下哗哗哗。
雷爸爸和雷妈妈可真是厉害!都把乌云娃娃吓哭了,只剩下太阳哥哥和月亮弟弟了。
太阳和月亮(齐读)
太阳是哥哥,
月亮是弟弟,
哥哥和弟弟,
天天做游戏,
你拉不着我,
我抓不住你,
跑来又跑去,
从东追到西。
三、出示课题,朗读
师:说到太阳和月亮,昨天晚上天空晴朗,我们抬头望天,可以看到明亮的是-----(生:月亮)一眨一眨的是------(生:星星),好,同学们,我们今天还朗读一首有关于月亮的童谣,他的名字叫《看天》。
看天
月亮圆圆,像个盘盘,
我要上去,找你玩玩。
星星晶晶,好像明灯,
我要上去,拿你照明。
天河长长,好像长江。
我要上去,坐船逛逛。
师:想不想听听老师怎们读的?
生:想。
老师示范。
师:同学们请看PPT上,你们自己先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老师,也可以问问同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师:谁想读一读? (指名读一读)
学生读。 齐读,小组读,多种形式的朗读。(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印象,读熟练。)
四、齐读
五、指名读
六、小组朗读展示
七、找自己的小伙伴读一读
八、男女分读
九、配乐师生共读
同学们,等今天晚上月亮姐姐、星星弟弟和长长的天河阿姨出来的时候,我们和他们一起玩耍吧,好吗?
3. 我要上一节英语公开课内容是教小朋友认识太阳星星月亮天空四个单词有谁能告诉我怎么上吗
先问,同学们,头顶上是什么?
再问,天空上有什么呢? 答案肯定很多,你就
出一个关于太阳公公的谜语,来引发太阳这个单词
再问同学们晚上什么东西会眨眼睛呢? 又引出星星
最后问星星姐姐旁边有什么呢? 月亮
应该可以吧?
4. 如何给一个5岁小孩描述宇宙,地球,月亮,太阳,星星
地球就像是一个家庭,父亲就是太阳,母亲是月亮,而孩子是星星,宇宙就是我们的生活环境。现在孩子所居住的地方就是地球,因为地球代表家庭。太阳是照耀地球的重要物质,地球离不开太阳,就像一个家离不开父亲,月亮是给地球送来温暖的,就像是母亲给家庭的照顾,星星虽小但是却也散发光芒,宇宙很大很大,就像我们的生存环境,大到什么人都有,什么物质都有,是一个大得无穷无尽的地方
5. 如何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恰当使用信息技术
作者:lap
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以往的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教师一般只能在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采用有声有色的朗读,把语言信息传递给幼儿,或借助图片、录音进行教学,而这些方法不能表现作品的全部内容,影响了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因此,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主干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质疑,而代之以幼儿为中心,主动学习为中心的开放式现代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正是适合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产生的。它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性强、时空宽广、操作灵活简便等特点。通过这种多媒体手段,可以产生出生动逼真的动感形象。色彩鲜艳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清晰标准的发音,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幼儿学习语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觉、听觉的交互式语言环境,既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专注力,又能烘托文学作品表达的情景气氛,对优化幼儿园语言教学手段,提高语言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动画激趣 ,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欲的向导,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基础与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早就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像、声音、动画,为幼儿提供多种刺激,引起幼儿注意,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中班诗歌教学《小雨点》,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富于生动的屏幕画面中——花儿在雨中开放,鱼儿在水中嬉戏,苗儿在雨中长大,再配以优美的音响效果,渲染活动气氛,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种色彩鲜艳的动画效果,让幼儿快速进入学习的情境与教师互动,产生学习诗歌的内驱力。统计结果:有80%的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95%的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学习 状态,60%的幼儿能积极发言。运用传统的图片进行教学,幼儿只能保持短暂的注意力。因为图片虽然色彩也鲜艳,动态也形象,但毕竟是静止的,教师呈现不出丰富的事物形象,幼儿注意的集中性不强,这种方式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因而在教学活动中的最初阶段幼儿还感兴趣,但10分钟以后,幼儿就开始分散注意力了。有的自己玩东西,有的表情漠然,有的开始动手动脚了,发言、朗读诗歌的幼儿总是极少数几个活跃分子。教师边管纪律边教幼儿念儿歌,其结果是教师教得累,幼儿学得烦。由此可见,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画面,富有情趣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有助于幼儿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这种学习情绪带来的有意注意的稳定性更加增加了幼儿学习的投入度,使幼儿视、听、脑得到充分调动,幼儿爱听、想说、乐思,有效地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二、形象生动,激活幼儿创造性思维
思维发展能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儿童时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创造性思维较多地表现出情境性、兴趣性。传统的语言教学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如:教学资源的单调性,教学形式的封闭性,教学过程的呆滞性,教师只能带幼儿逐字逐句朗读诗歌,看图片提问总是会自己急得说出答案,提出一个发散性的问题总是得不到多个答案,幼儿被动地接受,机械地学说,盲目地想象。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创造出生动形象的动画画面,创设真实的情境,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幼儿去构想不同的答案,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幼儿的想象如奔驰的骏马,在思维的天地里往来驰聘,极大地激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故事教学《小蝌蚪找妈妈》开始部分,出示小蝌蚪课件引入教学后,教师提出问题: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生动形象的动画画面,将幼儿带入一个童话的情境中。有的说“小蝌蚪会碰到大鲨鱼。”有的说“小蝌蚪会碰到大鲤鱼。”有的说“小鸭子会带它们去找妈妈的。”幼儿思维活跃,能想出多种答案,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诗歌教学活动《家》,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了有关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的动感课件——小鸟喜欢在树林中飞来飞去,小羊喜欢在草地上吃青草,蝴蝶喜欢在花丛中飞舞……以此来扩充教材内容,加大幼儿信息量的获取,开拓了幼儿学习的视野,为幼儿学习诗歌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利用多媒体以声音、图像等多种表达形式,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定格,设置疑问,如:月亮、太阳、星星的家在哪里?蜻蛙的家在哪里?小马的家在哪里?幼儿在信息技术提供的情境资源中发散想象,激活了创造性思维,扩大了幼儿创造的空间,幼儿创作仿编的诗歌非常有趣。诗歌《家》只有六句,讲述了白云、小朋友和四个动物的家,而幼儿仿编的诗歌内容丰富多彩,如“金色的沙滩是贝壳的家,黑黑的泥土是蚯蚓的家,长长的火车是旅客的家,美丽的樟树是我们的家”等。在看图讲述教学活动《小乌龟开店》中,教师播放了前半段故事的动画,“河马说,我开气球店,可以用大嘴巴吹出最大的气球;大象说,我开花店,可以用长鼻子给花浇水;袋鼠说,我开书店,可以用育儿袋装书买报。”画面在此定格,小乌龟也想开店,它会开什么店?于是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开运货店”,有的说:“开烧烤店”,有的说:“开服装店”……在延伸活动中,孩子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动物们想象并画出了许多店:面包店、书店、洗衣店、玩具店,还有的开沙场、开房产公司等。形象生动的动画,就象给孩子的思维插上了翅膀,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三、声画并茂,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发展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语言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之一。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发展其理解能力的过程,幼儿理解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多媒体课件是由美术、影像、音乐、语言等多种效果结合在一起的综合媒体,,它突破了传统教具的单向性和功能的单一性,将多种功能糅合在一起,能形象地展示日常生活中难以看到的事物或现象,还能将文学作品中抽象复杂的内容具体化、情境化、故事化,使之更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思维特点,从而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如诗歌《小雨点》中苗儿的生长过程,鱼儿花儿的动态等,幼儿感到真实有趣,有话可说。诗歌教学《如果我是一片雪花》,这首诗歌优美简洁,富有动感,既描绘了雪花自由飞舞的情境,又隐喻了雪花会融化变成水滴的特征。诗歌的结尾十分温馨,冰冷的雪花也似乎变得温暖无比,表达了至爱亲情。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将雪花拟人化——雪花带着笑脸在空中飞舞,雪花变成水滴融入小河与鱼虾游戏,雪花飘到广场变成雪人,雪花飘到妈妈的脸上亲吻着,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动画在向幼儿讲述一个故事。90%的幼儿理解了,朗读得有声有色,在最后的情境表演中,幼儿十分投入,仿佛自己就是一片雪花。信息技术的介入,将作品内容清晰、完整、生动、交错地呈现给幼儿,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有助于幼儿形象地理解,激发他们表达、表现的欲望。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教学中的教师提问:“小蝌蚪没找到妈妈,它们会怎样呢?”普通班幼儿想了一会儿才有人回答:“他们会回家去,明天再去找”、“它们会在这里等妈妈”、“它们会叫乌龟妈妈带它们去找。”总之,静止的画面容易让幼儿产生思维疲倦,词汇的贫乏使幼儿会偏离画面内容思考答案。而实验班的幼儿使用多媒体课件,小蝌蚪的尾巴朝一个方向摇摆的动态画面,让幼儿感到真实有趣,多数幼儿很快就能说出:“它们继续往前走去。”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较之传统的语言教学手段有了很大的提高,真正创设了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得到应答的环境,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多方感受,激发幼儿的美好情感
幼儿文学作品以其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在语言教学中具有美育功能。如何使幼儿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浮想联翩中感受意境美,幼儿园教学单靠挂图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而电教多媒体,则以其直观、形象、声音优美、色彩鲜艳等特点,多方位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成为实现语言教学的美育功能的最佳教育过程和手段,也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欣赏教学《大树妈妈》中,欣赏作品后老师问幼儿:“你感受到了什么?”普通班幼儿回答:“我听到了小鸟的声音”、“我看到了大树妈妈”……答非所问,作品的美感只是老师说出来,幼儿被动感受。而实验班的幼儿通过反复播放音、形、色俱全的动态画面,能认真倾听,说出不同感受:“我觉得很美”、“我觉得小鸟、小松鼠都很喜欢大树妈妈,大树妈妈也喜欢小动物。”并且幼儿能用很美的、很亲切的声音朗诵作品。诗歌《家》中小动物找家的过程及相应背景与动物的融合,表现出的欢快的画面,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作品的语言美和画面美,从幼儿愉快的表情和灿烂的笑容中,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已进入情境,在分享着它们的快乐。大班散文诗欣赏《如果我是一片雪花》,在普通班进行散文诗欣赏教学时,整堂课比较枯燥、乏味,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观察兴趣都不高,无法让幼儿深入地理解散文,融入散文的情感中去,然而在实验班,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后,将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再加上背景音乐轻轻地响起,雪花从天空中轻轻地飘下来,飘到小河里,变成一滴水,和小鱼小虾游戏;飘到广场上,去堆雪人,望着你微微笑;飘落在妈妈的脸上,亲亲她,然后就快乐地融化了……,这一幅幅形象、生动、美丽的画面配以优美的配乐诗朗诵,立刻将诗歌的整体意境呈现在幼儿的面前,给了他们极美的视、听享受。孩子们的赞叹声沸腾了,不停地在惊叹画面的美妙,不由地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优美的画面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老师将一幅幅画面展现、定格,孩子们用好听的词汇描述着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幼儿在美的感染下理解,又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记忆,在学习、记忆的过程中,用语言、动作去表现自己对诗歌美好意境、美好情感的感受,这种教学效果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效的。因此,我们将继续开展幼儿园多媒体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幼儿的感知渠道,调动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多媒体软件,创新教学方式,进一步优化活动结构,促进信息技术手段在幼儿园各领域的广泛运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显现方式、幼儿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6. 急求有关幼儿英语教太阳月亮星星的好的课堂建议
可以先讲一个故事引出白天看到太阳,晚上看见月亮和星星。引入后,就可以进行单词的操练了啊 什么游戏都可以 踩地雷啊 大小声啊 如果是想和学习内容结合起来 可以在奖励机制上做一些创意
7. 中班语言月亮跟我好教案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月亮跟我好
教师:屈老师
教材分析:
这是西安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课程——语言(中班 上册)中的一首抒情味浓郁、意境优美、格调清新的诗歌。作者在四小节诗歌中,写了月亮的四次出现:一次出现在树梢,一次出现在池塘,一次出现在天空,一次出现在脸盆里。大家一看见这逗人的月亮,都产生了同样的感受,以为这是月亮和自己友好的表示。诗中的小鸟,青蛙、星星、宝宝,每一种对月亮友好的情谊,一次比一次加深,一次比一次亲切。从写作上,一次实一次虚。月亮挂在树梢上,月亮是实,月亮漂在池塘里,是月亮的影子,月亮是虚,再写月亮升在天空中,月亮又是实的,而最后写月亮睡在脸盆里,又是月亮的影子。这样虚实结合,在写作程序上这种巧妙的安排,体现了作者精心结构的一番匠心。诗歌的每一节,都是一些互相重复的字眼。这种重复,不光是字眼的重复,韵律的重复,实际是感情的重复。每重复一次,感情就加深一次。在重复之中,又有一些具体而微妙的变化。同是月亮,由于环境的不同,所用的动词各有不同:第一节在树梢,用了一个“挂”字;第二节在池塘,用了一个“漂”字;第三节在天空,用了一个“升”字;第四节在脸盆,用了一个“睡”字,都用得准确而又贴切,很生动。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美。
2、理解在不同的场景中,有不同的人物。并使用不同的动词来表现诗歌。感受诗歌的生动之处。
3、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仿编诗歌。
4、感受我走月亮走及倒影的自然现象
活动准备:
1、给幼儿奖励的用帖纸剪好的“月亮”贴画。(把平时的“桃心”换成“月亮”形状。)
2、课件。
(树上:小鸟、小猴、小松鼠、猫头鹰、萤火虫等
池塘:小鱼、小虾、小蝌蚪、螃蟹等
天空:星星、太阳、云朵、彩虹等
睡在:脸盆、杯子、衣服、等。)
3、不同场景的挂图各一张。
4、开场音乐《月亮婆婆喜欢我》退场音乐《月亮对我笑笑》。
5、头饰。“月亮”(教师用),小鸟、青蛙、星星、娃娃头饰(幼儿游戏用)
(更多教案:屈老师教案网)
8. 有助于幼儿故事,诗歌学习活动教学方法或技巧
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以往的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教师一般只能在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采用有声有色的朗读,把语言信息传递给幼儿,或借助图片、录音进行教学,而这些方法不能表现作品的全部内容,影响了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因此,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主干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质疑,而代之以幼儿为中心,主动学习为中心的开放式现代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正是适合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产生的。它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性强、时空宽广、操作灵活简便等特点。通过这种多媒体手段,可以产生出生动逼真的动感形象。色彩鲜艳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清晰标准的发音,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幼儿学习语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觉、听觉的交互式语言环境,既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专注力,又能烘托文学作品表达的情景气氛,对优化幼儿园语言教学手段,提高语言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动画激趣 ,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欲的向导,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基础与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早就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像、声音、动画,为幼儿提供多种刺激,引起幼儿注意,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中班诗歌教学《小雨点》,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富于生动的屏幕画面中——花儿在雨中开放,鱼儿在水中嬉戏,苗儿在雨中长大,再配以优美的音响效果,渲染活动气氛,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种色彩鲜艳的动画效果,让幼儿快速进入学习的情境与教师互动,产生学习诗歌的内驱力。统计结果:有80%的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95%的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学习 状态,60%的幼儿能积极发言。运用传统的图片进行教学,幼儿只能保持短暂的注意力。因为图片虽然色彩也鲜艳,动态也形象,但毕竟是静止的,教师呈现不出丰富的事物形象,幼儿注意的集中性不强,这种方式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因而在教学活动中的最初阶段幼儿还感兴趣,但10分钟以后,幼儿就开始分散注意力了。有的自己玩东西,有的表情漠然,有的开始动手动脚了,发言、朗读诗歌的幼儿总是极少数几个活跃分子。教师边管纪律边教幼儿念儿歌,其结果是教师教得累,幼儿学得烦。由此可见,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画面,富有情趣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有助于幼儿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这种学习情绪带来的有意注意的稳定性更加增加了幼儿学习的投入度,使幼儿视、听、脑得到充分调动,幼儿爱听、想说、乐思,有效地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二、形象生动,激活幼儿创造性思维 思维发展能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儿童时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创造性思维较多地表现出情境性、兴趣性。传统的语言教学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如:教学资源的单调性,教学形式的封闭性,教学过程的呆滞性,教师只能带幼儿逐字逐句朗读诗歌,看图片提问总是会自己急得说出答案,提出一个发散性的问题总是得不到多个答案,幼儿被动地接受,机械地学说,盲目地想象。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创造出生动形象的动画画面,创设真实的情境,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幼儿去构想不同的答案,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幼儿的想象如奔驰的骏马,在思维的天地里往来驰聘,极大地激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故事教学《小蝌蚪找妈妈》开始部分,出示小蝌蚪课件引入教学后,教师提出问题: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生动形象的动画画面,将幼儿带入一个童话的情境中。有的说“小蝌蚪会碰到大鲨鱼。”有的说“小蝌蚪会碰到大鲤鱼。”有的说“小鸭子会带它们去找妈妈的。”幼儿思维活跃,能想出多种答案,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 诗歌教学活动《家》,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了有关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的动感课件——小鸟喜欢在树林中飞来飞去,小羊喜欢在草地上吃青草,蝴蝶喜欢在花丛中飞舞……以此来扩充教材内容,加大幼儿信息量的获取,开拓了幼儿学习的视野,为幼儿学习诗歌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利用多媒体以声音、图像等多种表达形式,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定格,设置疑问,如:月亮、太阳、星星的家在哪里?蜻蛙的家在哪里?小马的家在哪里?幼儿在信息技术提供的情境资源中发散想象,激活了创造性思维,扩大了幼儿创造的空间,幼儿创作仿编的诗歌非常有趣。诗歌《家》只有六句,讲述了白云、小朋友和四个动物的家,而幼儿仿编的诗歌内容丰富多彩,如“金色的沙滩是贝壳的家,黑黑的泥土是蚯蚓的家,长长的火车是旅客的家,美丽的樟树是我们的家”等。下面是我们课后对幼儿仿编诗歌《家》的调查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