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如何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编者按】:护理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护理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护理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静脉穿刺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静脉采血、静脉输液和治疗药物注射。其静脉输液及治疗药物注射均是快速而有效的给药方法,在临床各种用药途径中占有重要作用。静脉输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用于纠正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恢复内环境稳定,补充营养、维持热能、滴人药物、解救中毒,并且也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治疗措施,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人员最常见的技能,在临床上不仅要求护士在实施静脉输液操作时要稳、准、快和高质量地建立静脉通路,而且应具有较高的综合判断和决策力嘲。静脉输液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是基础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为此在临床治疗上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事情,其成功率的提升不仅能减轻患者痛苦,更主要的是能保证治疗药物的及时有效应用。笔者在门诊补液室多年的工作中总结了_一些穿刺经验,现报道如下以供大家参考和讨论。1.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众所周知,在护校里大家所学的穿刺技术是要求患者握拳,看见回血后再进。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笔者认为这个方法是存在着一些弊端的。在进行手背静脉穿刺时应该t匕被穿刺者的手自然地放松,护士用左手将患者被穿刺的手背固定成垄 拳状,右手持针迅速而轻巧地进入。针尖穿透皮肤和进入血管要一气呵成,对于比较细而短小的静脉却不适宜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的做法。由于细小的血管穿刺后不易见回血,故而常常过度进针而很容易刺破血管。遇到此种情况可以尝试将输液瓶挂于位置相对比较低的输液架上,这样可以使液压降低,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针管内,这样就能避免刺破血管了。对于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的患者,在常规消毒后可用酒精棉球擦拭数次,同时可以用手轻轻拍打血管,因为酒精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这样可以扩张局部血管,拍打后可以促使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暴露,这样有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对于静脉易滑动的老年患者或过瘦的患者,在做静脉穿刺时,可用左手拇指压住进针下方的血管,在止血带下方2-3 cm处进针。皮肤松弛者可用左手食指稍微牵拉皮肤以使静脉血管清楚显露,也可以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压住距进针处两端皮肤再予以进针。对于比较肥胖的患者或静脉位置较深显露不明显的患者,可用指压触摸的方法,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熟知具体的解剖位置,即在有血管分布位置用手指轻微按压,凭自身经验感觉静脉血管弹性及血液在血管中的存在及走向,并可用指甲在静脉部位皮肤所在位置作上标记。此类患者由于静脉位置较深,但相对固定、不易滑落,因此使用这种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其成功率反而比较高。对于小儿患者,如果在注射时采取强迫固定,会使患儿处于紧张和恐惧的状态,此时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从而导致周围血管收缩,这样反而增加了穿刺的难度。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通过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其放松对注射的恐惧感,用亲切和蔼的语气对患儿进行鼓励和赞扬,促使其主动配合护士完成静脉穿刺。同样护士在操作时也应该尽量做到动作轻柔,一气呵成。2. 静脉穿刺中常见问题的处理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对止血带的绑扎不易太紧,稍微打结拉伸即可,否则会影响动脉血流速度;静脉穿刺在手背部位时应避免在手背上方绑扎打结,因为其打结空隙处并不能对浅静脉造成完全踏破,不利于静脉的充分充盈。为了保证下次静脉穿刺的成功,拔针技术也很重要,拔针时要做到一轻、二决、三按压,在补液结束时,在拔针之前撕松输液贴,看清针眼所在位置,嘱患者用食指或拇指按压在针眼的位置,护士一手迅速拔针,一手协助按压者按压在针眼上,并嘱其按压至少5 min。这样连贯性的动作及按压的正确性避免因拔针与按压部位的不正确而造成出血淤青而影响再次的静脉穿刺。穿刺操作者的心理因素在穿刺成功因素中也非常重要。操作者应注意控制自身情绪,避免受到外界打扰并以人性化关怀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以便取得患者信任与合作,这样能极大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穿刺的成功是保证静脉给药的关键,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静脉穿刺方法能有效地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它不仅保证了药物治疗的有效应用,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有关输液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便在治疗疾病,保证患者安全和挽救患者生命的过程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② 请教教:老年人静脉穿刺技巧
1.首先要分析老年人血管的粗细、长短、弹性、充盈度和位置;2.对表浅而短小的血管要从近血管处进针,要浅而准;3.老年人的血管易滑动,应固定血管的两端,使血管充分暴露而固定;4.尽量选择弹性好的血管,弹性差的血管多硬化并且容易滑动;5.老年人血管回血慢,针头进入血管后要慢,防止针头刺破血管.如果感觉在血管而又没回血就将输液管的尾段轻轻的挤压一下,形成负压,血液回流后再继续进针加以固定;6.加强静脉穿刺技术的训练,每次静脉穿刺后都应该分析总结.只有不断的领悟才会使静脉穿刺技术得以不断提高.
7.老年病人血管表浅皮肤和血管壁脆性都比较大,穿刺是要注意首先是绷紧皮肤固定血管,进针时角度一定要小十五到二十度就差不多超过三十度很可能就扎穿了。
③ 进针角度小,静脉穿刺失败,为什么
穿刺时进针角度与方法的研究传统的静脉穿刺方向以向心性穿刺为主。现在认为对于手背近心端静脉已损伤而远心端静脉完好的病人,尤其是手背近指关节附近的浅、小静脉,运用逆心性穿刺法可防止因固定不牢造成的穿刺失败,提高静脉的有效利用率。传统穿刺时要求病人握拳,现在认为采用穿刺时病人手背自然放松的穿刺法,即病人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病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可以使静脉充分暴露,同时避免了病人在握拳和松拳时对穿刺带来的影响。教科书上静脉穿刺进针角度为20°,现认为40 度~60 度进针角度大,压强大、速度快,表皮受损范围小,但在操作时,大角度静脉穿刺必须根据静脉的深浅、粗细、充盈度等来调节进针的力度与深度。如对于血管表浅、管径小、管壁薄,且血管充盈不明显者,进针力度要小,角度小于20 度,穿刺成功后轻松止血带, 严防用力过猛穿透管壁或部分脱出管壁
④ 请问静脉注射的科学原理与注意事项
静脉注射应遵守怎样的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搏注射是指自静脉搏注入药液的一种注射方法。适用于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时,需要迅速发生药效时;做诊断性检查时,如肝、肾、胆囊等X线摄片前,由静脉注入药物;静脉营养治疗时。对不能经静脉途径给的药品禁用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时,因药物直接注入血液内,故立即出现药理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药物本身的作用、注入量、压力、PH值等,可对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产生影响,甚至引起血栓等。因此,静脉注射庆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注射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注射盘内另加无菌注射器(根据药洲量选用),针头为6.5—7号或头皮针或留置针与静脉帽,止血带,小垫枕,按医嘱备药物。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暴露注射部位。对长期静脉给药者,为保护血管,应有计划地自远心端到近端选择血管进行注射。常用的为四肢浅静脉(包括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和手背、足背、踝部等处),小儿多采用头皮殂脉。 静脉注射的操作程序:备齐用物携至床边,核对,身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排出已抽好芗之注射器内空气,针头套上安瓿或以针套保护好;选择合适静脉,以手指探明静脉方向及深浅;在穿刺部位的肢体下垫小枕,在穿刺部位上方约5cm处扎紧止血带(止血带末端向上)。用2%碘酸消毒皮肤,待干后以70%乙醇脱碘或单独使用络合碘消毒皮肤,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穿刺时,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针头和皮肤呈20度,自静脉搏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见回血,证明针头已入静脉,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病人松拳,固定针头,再按压穿刺点处片刻,以制止局部渗血。安置病人,清理用物。 在施行静脉注射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注射时,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且易固定的静脉。 (2)需长期静脉给药者,为了保护静脉,应有次序地先下而上,由远心端到近端地选择血管,进行注射。 (3)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物的速度,观察注射局部和全身反应,并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 (4)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应另备帛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和头皮针,注射时先做穿刺,并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证实针头确在血管内,再取下注射器(针头不动),调换抽有药液的注射器进行注射,以防止药物外溢于组织内而发生坏死,如有刺激性的药液外渗,应立即处理,以防造成组织坏死。可用0.25%普鲁卡因进行局部封闭,如果是碱性药液外渗,可加入适量维生素C封闭。 (5)若注药过程病人诉疼痛或局部隆起,回抽不见回血,表明针头已滑出血管或穿透血管壁,应立即拔出针头,更换部位,另换无菌针头重新注射。 医务人员在执行上述操作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有下列情形之一,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疾或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可定为医疗事故。 1、未正确掌握适应症或/和禁忌症。 2、违反操作规程,引起严重感染,如因注射器械消毒不彻底引起菌血症。 3、药液向血管周围漏出引起的组织操作,观察不细致,未及时正确地处理。 4、违反操作规程,操作中空气进入静脉,出现空气栓塞。 5、因注射速度快、注入量大加重循环系统负荷,诱发心力衰竭。 6、药液误注入动、静脉; 7、因注射药本身的药理作用而出现的全身症状(药物中毒)。 静脉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静脉的方法。 (一)目的 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需迅速发生药效时,可采用静脉注射法。 2.药物因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它注射方法。 3.作诊断、试验检查时,由静脉注入药物,如为肝、肾、胆囊等X线摄片。 4.输液和输血。 5.用于静脉营养治疗。 (二)部位 常用的有肘窝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手背、足背、踝部等处浅静脉(图10-14)。 (三)用物 注射盘内无菌注射器(根据药液量选用),针头6.2-7号或头皮针,止血带,治疗巾或一次性纸巾。按医嘱备药物。 (四)操作方法 1.将备齐用物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2.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排尽空气,套上安瓿。 3.选择合适静脉,以手指探明静脉方向及深浅,在穿刺部位的肢体下垫治疗巾或纸巾,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约6cm处扎紧止血带,用2%碘酊消毒皮肤,待干后以70%酒精脱碘,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 4.穿刺时,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针头和皮肤呈20度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图10-15),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 5.见回血,证实针头已入静脉,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病人松拳,固定针头,缓慢注入药液(图10-16)。 6.在注射过程中,若局部肿胀疼痛, 提示针头滑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 7.注射毕,以消毒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嘱病人屈肘按压片刻。清理用物。 8.注意事项 (1)注射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如需长期静脉给药者,应由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注射。 (2)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液的速度,并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观察体征及其病情变化。 (3)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注射前应先作穿刺,注入少量等渗盐水,证实针头确在血管内,再推注药物,以防药液外溢于组织内而发生坏死。 9.静脉注射常见失败的原因(图10-17)。 (1)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回血断断续续,注药时溢出至皮下,皮肤隆起,病人局部疼痛。 (2)针头刺入较深,斜面一半穿破对侧血管壁,见有回血,但推药不畅,部分药液溢出至深层组织。 (3)针头刺入过深,穿透对侧血管壁,药物注入深部组织,有痛感,没有回血,如只推注少量药液,局部不一定隆起。 五、股静脉注射法 (一)目的 常用于急救时作加压输液、输血或采集血标本。 (二)部位 股三角区,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联线的中点为股动脉,股动脉内侧0.5cm为股静脉 (三)用物 注射盘内10ml或20ml无菌干燥注射器、纱布、试管。 (四)操作方法 1.病人平卧,下肢伸直略外展,局部常规消毒,待干。 2.术者消毒左手食指和中指,然后于股三角区扪股动脉搏动,或找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联线中点的方法作股动脉定位,再消毒穿刺点及术者手指,并用左手手指加以固定。 3.右手持注射器,针头和皮肤呈90度或45度角,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刺入,见抽出暗红色血提示已达股静脉,固定针头,根据需要采取血标本或注射药物。 4.抽血或注射毕,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3-5分钟,确认无出血,方可离开。清理用物。 (五)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2)抽出为鲜红色血液,即提示穿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紧压穿刺处5-10分钟,直至无出血为至。 六、动脉穿刺注射法 (一)目的 作血液气体分析;重度休克,须经动脉输入血液以增加有效血容量;施行某些特殊检查(如脑血管造影);施行某些治疗(注射抗癌药物)。 (二)部位 采集血标本常用桡动脉与股动脉。桡动脉穿刺点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上2cm、动脉搏动明显处。股动脉穿刺点见前面。 (三)用物 注射盘内加无菌的5ml或10ml干燥注射器,7号针头及标本容器,手套。若作治疗、检查,另备药液。 (四)操作方法 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常规消毒,范围要广泛,术者立于穿刺侧,戴手套或用2%碘酊与70%乙醇消毒左手食指和中指,以固定欲穿刺的动脉,右手持注射器,在两指间垂直或与动脉走向呈40度刺入动脉,见有鲜红色回血,右手固定穿刺针的方向及深度,左手以最快的速度注射药液或采血。操作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局部加压止血5-10分钟。 (五)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以防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谨慎应用。 复习思考题 1.请叙述注射原则有哪些? 2.注射分哪几种?试述常用的注射部位和操作方法? 3.试述皮下和肌内注射在操作上有何不同? 4.为什么皮下、肌内、静脉注射前需排尽空气及抽回血? 犬的静脉注射法 静脉注射所产生的药效作用最快,剂量较大且有刺激性的药液(如氯化钙、高渗葡萄糖液、高渗盐水等)应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的部位,可选择颈部静脉(颈沟内,颈部上1/3与中1/3交界处,此处静脉浅在,易于寻找),腕关节以上的内侧或腕关节以下掌中部内侧的静脉,或跗关节外侧、跗关节上方的静脉、股内侧的静脉等。注射时,用胶管结扎注射部位静脉的向心端,使静脉血管怒涨,局部剪毛消毒后,将针头沿静脉纵轴平行刺入静脉内,若刺入正确到位,马上可见到血液回流。此时松开扎紧的胶管,将针头顺血管腔再刺入一些,然后固定针头,使药液缓缓滴入(每分钟20-25滴)。注射完毕后,须用酒精棉球按压注射处,然后拔出针头,局部消毒,以免血液顺针孔流入皮下形式血肿。静脉注射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射器必须配套,各部件衔接严密,注射器及针头必须畅通无堵,严格消毒。 第二,要认真核对注射药物的名称、用途、剂量和是否过期。同时注射两种以上药物时,应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第三,注射前在排尽输液胶管内的气泡,注射时要防止药液漏于血管外。注射过程中要注意心脏的负担,防止因注射过快而引起争性心力衰竭。 第四,有刺激性的药物漏入皮下时,一般可以向周围组织注入生理盐水或蒸馏水,以便稀释后易被吸收。漏出药物是氯化钙时,可注入适量10%的灭菌硫酸钠液,并在肿胀局部热敷,促进消散吸收。
采纳哦
⑤ 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1 心理因素
1.1 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分散其注意力 对于静脉穿刺,病人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情,使血管收缩,影响了穿刺的成功率,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因此,在穿刺的同时,边操作边与病人交谈,关心其病情及生活,说明输液的重要性,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卫生宣教,言语诚恳,态度和蔼,设法稳定病人的紧张情绪,分散其注意力,提高痛阈值,从而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1.2 操作者自身情绪的调整 护士的情绪不仅对病人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影响自身操作的水准发挥。护士情绪波动时,静脉穿刺成功率为78.2%,稳定时其成功率为81.4%。因此,护士平时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一旦进入角色,应将一切烦恼置于脑后,调整好心态,保持稳定、乐观、积极向上的良好情绪,以应有的镇静、果断、审慎的心态进行操作,减少失误,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2 选取合适的静脉
2.1 选取的一般原则 合适的静脉是穿刺成功的关键,选取时一般从远端开始,采用活动肢体、手指触摸、拍击、局部热敷的方法,使血管充盈扩张。穿刺时宜选取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同时应注意避开关节和静脉瓣。
2.2 对于血管不充盈的病人 对于血管不充盈的病人,先给病人扎紧止血带,再挂瓶排气后,松开止血带,片刻后,再次扎紧止血带,这样,血管很快就充盈起来。近年来,有学者采用局部涂扩血管药物,也有很好的效果。刘安琴等经过应用研究证实,局部涂2%的山莨菪碱后再穿刺,使局部皮下浅静脉迅速扩张,且经皮肤吸收好,无明显不良反应[1]。
2.3 对于长期输液的病人 对于此类病人,一定要有计划地使用血管,从远到近,先细后粗,从手到足,先难后易。并注意保护血管,防止静脉炎发生后对选取静脉带来的困难。经研究,在静脉穿刺后将1%丁卡因棉片(3cm×3cm)外敷在穿刺点近心端的周围皮肤上,直至静脉输液结束后取下。或在静脉穿刺后,局部皮下注射2%普鲁卡因0.5~1ml,浸润皮丘直径约1.5cm×1.5cm,这两种方法能有效地防止长期静滴引起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和发展,减轻疼痛,保护血管[2]。
2.4 对于体质肥胖或水肿的病人 对于此类病人,可采用手指触摸,压迫和肉眼判断相结合的方法来选取静脉。对于水肿明显的患者,不主张用止血带,以防局部水肿加重。在血管走行处用手反复推压,将水肿组织间隙液体排向血管周围[3],此时血管即可明显暴露,在水肿未复原之前及时进行,往往可成功。
2.5 对于高龄或伴休克病人 此类病人皮肤松弛,中小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硬化,或肥胖,或常合并各种老年疾病,特别在休克情况下,末梢浅静脉管腔偏扁,内径相对变小,静脉空虚。刘芳莉[4]等临床实验证明,这时应首选前臂头静脉,并首选头皮针穿刺,因为穿刺前臂头静脉回血率高,用头皮针较套管针穿刺成功率高,达96%。
2.6 小儿静脉的选取 在选取小儿静脉时,首先要熟悉小儿动脉与静脉的区别,然后选择较易固定、易保暖的部位穿刺。头皮静脉最常用,其次为手背,如天气不冷,两足背大隐静脉也常用,对于皮肤较黑而且粗糙的患儿,头皮静脉很难找到,遇到此种情况,可轻轻挤压穿刺部位的左右两侧皮肤,使穿刺部位的局部皮肤呈放松状(略隆起),根据静脉走向,利用血管壁弹性,左右上下全方位使穿刺部位头皮血管有效充盈,血管痕道即显露。对于静脉条件太差的患儿,可选择4~4.5号针头做毛细血管穿刺,选择的毛细血管要直。
3 掌握各种静脉穿刺的方法
3.1 常用方法 结合现在临床普通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因其管道小、弹性差、穿刺过程中不易见回血等缺点,在穿刺时采用高调、低压、慢速进针的方法[5],能有效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高调即将调节器置于靠近茂菲氏管处。低压即排气后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的低处约距穿刺部位35~45cm处或挂于与穿刺部位水平处。慢速进针是指在穿刺时在血管侧下方快速刺入皮下,再缓慢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静脉,见到梭形的回血后,再顺静脉进针少许。
⑥ 静脉穿刺有什么技巧
几种难穿刺静脉的处理方法 静脉输液在临床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常用的临床操作和重要的给药方法之一。特别是在紧急抢救病人中的地位更为突出。为了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尽快建立起静脉通道,给抢救赢得时间,减少病人痛苦,现将几种难穿刺静脉的处理方法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一、不显露静脉 1、水肿病人静脉往往不明显,应按静脉走行的解剖位置,用手指压迫局部,以暂时驱散皮下水分,显露静脉后再行穿刺为好。 2、肥胖病人的静脉较深也不明显,但较固定,不滑动,摸准后再以30°斜角深进针,回血后将针头稍挑起送入血管内即可成功。 二、脆弱静脉 慢性消耗性疾病病人血管比较脆弱,应该选择从血管旁侧进针,刺入时,针头方向与血管平行,针进血管时不能用力过猛,原则是宁慢勿快,持针要稳。 三、空虚静脉 大出血或失液者,由于血容量减少,使静脉空虚,扁瘪,进行此类静脉穿刺时要特别小心。应采取挑起进针法,即细心地把针头刺入血管肌层,将针放平,针头稍微挑起,使血管前后壁分离,使针尖与斜面滑入血管内有失阻感,即使无回血,针也进入了血管,即可注射。 四、活动度大的静脉 可选用较锐利的针头,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别固定血管两端,在血管上旁以30度斜角进针,回血后,针头稍挑起,顺着血管进入少许即可。 五、表浅细小静脉 女病人和儿童的静脉都比较细小,穿刺时较为困难,碰到这种情况可选择适当斜面小的针头,而且做好穿刺前的准备工作,可用热敷方法使血管充盈、扩张,以利穿刺。 六、成人头部骨缝静脉 在四肢无静脉穿刺时,可选用头部静脉,成人头部静脉十分不明显,可按解剖位置,摸准骨缝将头皮针缓慢顺着骨缝中央刺入静脉往往成功,但临床少用。 七、小儿头部静脉 小儿头部静脉较细,加之小儿不配合,往往不易成功,这就要求我们熟悉静脉穿刺的常用部位,做好注射前准备,选择较直与分叉少的静脉,呈向心方向穿刺,操作时细致轻柔,针斜面向上,针的角度几乎与头皮平行,缓慢将针头直达管腔。 如刺入静脉后,无回血,而且有阻力消失和进入空腔管道的感觉,可注入少许液体,而没见针头旁肿胀,即证明刺入静脉,即可固定,此类静脉原则是宁浅勿深,宁慢勿快,固定稳妥。 3.1 手背静脉解剖学特点 手背静脉是由沿指背两侧静脉上升的指背静脉彼此吻合形成指背静脉,并在手背中部相互连接组成手背静脉网。含有深浅两套静脉系统,两者借交通支相互连接[1]。由于手背静脉由指背静脉的三级静脉弓向上延伸而来,其外径>1.5 mm,普通输液针头外径为0.6~O.7 mm,加之手背浅静脉之间、浅静脉与深静脉之间存在者丰富的交通支[2]。因此采用逆向静脉穿刺不影响血液回流,液体点滴顺利。 3.2 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临床采用传统顺向法穿刺时,患者握拳后掌指关节高于手背,血管位于两骨缝之间皮下深处,不易看清而影响穿刺,半握拳时掌指关节处皮肤松弛妨碍进针角度,影响穿刺成功率.即使穿刺成果也影响固定。逆向静脉穿刺采用半握拳时.远端血管显露于皮肤表面.可以选择进针角度,再之.逆向穿刺针尖斜面迎着血流方向,容易见到回血,降低了穿透血管的几率,穿刺成功后,易于固定。本组结果显示穿刺成功率逆向穿刺法明显高于顺向穿刺法。 3.3 逆向穿刺法的稳定性明显高于顺向穿刺法 顺向穿刺由于针梗进入血管的长度短.使穿刺针的针梗与针柄位于掌指关节处,不易固定,有时要将手指一起固定影响手指的活动度,患者手指稍活动针头容易剌破血管造成液体外渗;逆向穿刺法针柄可避开掌指关节,在手背的平面上易于固定,不影响手指的运动,保证了液体的顺利进行,本实验结果表明顺向法对手的影响为100 ,而逆向法对手的影响为0,顺向法发生渗漏18例(45 ),逆向法发生渗漏7例(14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 0.01。 逆向静脉输液利用了通常情况下不采用的手背下1/3处的浅静脉,而且易于固定.不易脱出,不影响液体滴数,增加了远端血管的利用率,缓解了肿瘤患者化疗静脉穿刺困难的矛盾。逆向静脉输液滴数可达到正常情况下顺向静脉输液的滴数,虽是逆向输液,但因很快分流不影响输液滴数,在输液过程中,没有出现指端肿胀和不适等,这说明逆向静脉输液回流安全,由于上述优点,逆向静脉输液法值得在顺向穿刺困难时使用。
⑦ 静脉穿刺进针方法
1-临床上,对于静脉进针的要求是这样子的(不说消毒等):先直进(入真皮)后斜进(入静脉),因为斜进入静脉可使静脉的创口有一个"斜型创口",不容易出现鼓包,在拨针后由有斜面,静脉创口之间的连接会长一些,容易恢复;2-有经验的医生或护士是这样进针的:(1)找准静脉位置,从旁边直入穿过真皮层,减少在真皮的时间(因为真皮层的神经最多,痛感也大),穿过真皮后放斜(即总体操作上直入的时间是很短的,大都数时间仍保持斜角操作),到达静脉位置后斜插入,这样不但可以在针刺时一直看到静脉的位置,也容易感觉到刺进后的"空感",(2)如果第一次穿入血管后,发现未进入,应该退一下针(到真皮下),再刺一次(因为在真皮下,来回刺是不会感觉到痛的,但如果是在真皮中来回刺是很痛的,这一点很重要),(3)很多的操作都需要有很好的手感,有些人在手感方面很有天赋,但有些人需要在长期训练后才会有的,建议你可以在不上班时找一个针头进行感觉训练,我以前在大学中看到老师会有这样的训练,其中包括医学生的训练,但现在好象不多了,但你可以加强一下,方法为:找一个包装盒的纸皮(有空的那种),用水略为泡一下,然后用针头进行训练,包装盒纸有空处,可以感觉到进入静脉的操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