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感统失调的表现训练
二、感统失调的训练疗法
家庭简单疗法:
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忙碌没有时间带孩子去感觉统合训练馆,那么在家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训练。
1.爬行
七八个月大时,孩子应该慢慢学会爬行,通过不断努力地抬头、仰脖子,来锻炼前庭觉,向前爬行的过程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能够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视听能力。
因此,家长应鼓励孩子多爬行,例如妈妈躺在地上,让孩子慢慢爬上妈妈的身体;或者妈妈手脚着地弯成拱形,吸引宝宝从底下爬过去。
对于一些本身不爱爬行的宝宝,家长可以采取一些诱导措施,如把孩子放在小被子上,拉着他(她)的两条腿慢慢向后拖,并在孩子眼前放上色彩鲜艳或者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引导他(她)抬头、逐渐向前爬行。
2.唤醒触觉皮肤
见到陌生人就哭、抵触新环境的孩子往往属于触觉过分敏感,家长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来唤醒孩子的触觉皮肤,以缓和这种敏感的状况,如利用吹风机,调到微风挡缓缓吹孩子的皮肤;用软刷子轻刷孩子的身体、或者拿梳子轻轻敲击皮肤等。
专业系统的训练方法:
1.触觉训练强化皮肤、大小肌肉关节神经感应,辨识感觉层次,调整大脑感觉神经的灵敏度。使用器械:按摩球、波波池、平衡触觉板。适应症:爱哭、胆小、情绪化、怕陌生、笨手笨脚、怕人触摸、发音不正确、偏食、挑食、注意力差、自闭、体弱多病等。
2.前庭平衡觉训练调整前庭信息及平衡神经体系自动反应机能,促进语言神经组织健全、前庭平衡觉及视听能力完整能力。使用器械:圆筒、平衡踩踏车、按摩大龙球、滑梯、平衡台、晃动独木桥、袋鼠袋、圆形滑车。适应症:身体灵活度不足、姿态不正、双侧协调不佳、多动、爱惹人、语言发展迟缓、视觉空间不佳、阅读困难、自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跌倒、方向感不明、学习能力以及习惯培养不起来。
3.弹跳训练调整固有平衡、前庭平衡感觉神经体系,强化触觉神经、关节信息,促进左右脑健全发展。使用器械:羊角球、跳床。适应症:站坐无相、姿态不正、情绪化、身体灵活度不够、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展迟缓、阅读困难、胆小、情绪化、笨手笨脚、视觉判断不良、触觉发展不佳、关节信息不足。
4.固有平衡训练调整脊髓中枢神经和对地心吸力的协调,强化中耳平衡体系,协调全身神经机能,奠定大脑发展基础。使用器械:独脚椅、大陀螺、脚步器、竖抱筒。适应症:坐无坐相、站无站相、多动不安、容易跌倒、脾气急躁、好惹人、语言发展不佳、缺乏组织力及推理能力、双侧协调不良、手脚不灵活、、自信心不足。
5.本体感训练强化固有平衡、前庭平衡、触觉、大小肌肉双侧协调,灵活身体运动能力、健全左右脑均衡发展。使用器械:跳床、平衡台、晃动独木桥、滑板、S形垂直平衡木、S形水平平衡木、圆形平衡板。适应症:语言发展迟缓,笨手笨脚、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不安、情绪化、组织力及创造力不足。
B. 平衡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利用平衡板、平衡木或在窄道上步行、身体移位运动、平衡运动等方式进行练习。
平衡训练的方法,包括俯卧位、上臂支撑下的俯卧位、坐膝跪位、半跪位。做背伸动作可提高腰部力量,两个肘关节和双侧膝关节着地姿势练习支撑能力。
C. 平衡能力怎样练习
平衡能力训练 初级训练 初级阶段的平衡能力练习主要体验平衡的感受,通过身体重心的转移建立初步平衡感。 坐姿平衡 训练目地 训练身体在静态下的平衡,矫正坐姿,初步培养平衡感。 训练方法 (1) 坐在椅子上,抬头挺胸,后背倚靠椅背。 (2) 双臂自然放在前面的桌子上,身体保持平衡。 训练要求 放松肩膀及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不要过度紧张。 单脚站立 训练目的 初步训练在重心偏离常态时的身体平衡感。 训练方法 (1) 双手左右侧平举,身体正直,目视前方站稳。 (2) 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抬起,上身保持不动。 (3) 换脚练习,并逐渐延长站立时间。 训练要求 单脚站立时尽量不要东摇西晃。 脚尖站立 训练目的 训练在小支撑点上的平衡。 训练方法 (1) 双脚尖站立,并从1数到10。 (2) 双脚尖站立平稳后,改为单脚尖练习。 训练要求 最初训练以光脚练习为宜。 平衡板上站立 训练目的 利用器具训练身体平衡。 训练方法 (1) 在支点较宽的平衡板上站立,目视前方,并从1数到10。 (2) 训练中逐渐减小质点的宽度,并从1数到20。 中级阶段 在身体的连续移动中掌握平衡。这是比较困难的阶段,因为身体两侧所进行的动作不相同,这样对平衡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顶物走 训练目的 初步锻炼在动态中平衡。 训练方法 (1) 地面上画一直线,孩子头项一本书或一个枕头站在起点。 (2) 沿直线走,同时头上的东西不能掉下来。 (3) 在练习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将直线改为圈线。 训练要求 忌用手扶头上的东西。 跳华尔兹舞 训练目的 培养在方向不断变化的活动中保持动态平衡能力。 训练方法 (1) 地面上画一个大圆圈,围绕着某一垂直的轴转圈。 (2) 速度逐渐加快。 注意事项:若出现头晕、出汗、脸色苍白时,应及时停下来休息,并调整 转动的速度与弧度。 走平衡木 训练目的 利用器具训练平衡感,使之能够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基础上表现某种韵律,为较高级的知觉动作做准备。 训练方法 (1) 在平衡木上行走,保持平稳。 (2) 在以上基础上按节拍或音乐行走。 训练要求 跳下的动作要轻,前脚掌先着地。 不倒翁 训练目的 训练旧的平衡状态破坏后建立新的平衡状态的能力。 训练方法 (1) 在座位上保持良好的坐姿。 (2) 坐正后,从一侧推动孩子以破坏其平衡,要求再度保持坐正的体姿。 (3) 在推动下要保持平衡,可在其不注意的情况下进行推动,并继续保持平衡。 注意事项:推动力由轻到重,并注意保护,以免跌倒而受伤。 高级阶段 蒙眼走 训练目的 发展不依靠视觉的空间平衡知觉能力。 训练方法 (1) 开始时两眼睁开站立,并注意地面所画直线的走向。 (2) 然后闭上眼睛站立,并向正前方行走。 倒走 训练目的 发展平衡知觉能力;从二维平衡感发展到立体平衡感。 训练方法 (1) 地面上画一直线,沿直线倒着走。 (2) 在平稳的基础上计时,训练速度。 (3) 上下楼梯时练习倒着上、下台阶。 拿横杆走平衡木 训练目的 利用手持器具练习平衡走动。 训练方法 (1) 拿着横杆在平衡木上走动。 (2) 横杆的长度可不断加长,两头可挂上物品进行练习。 训练方法 (1) 旋转身体后继续保持平衡。 (2) 迅速由卧位到站立位,保持平衡。 训练要求 无论旋转还是卧倒,速度都应由慢到快。
D. 如何提高幼儿的平衡能力
利用走平衡木,或者沿着地面行走,踩高跷等游戏活动都可以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还可以通过跑跳,钻爬,樊登,投掷,拍球等游戏活动,来发展幼儿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
E. 坐位平衡训练有哪些
针对脑瘫患儿的平衡能力差,可以通过如下一些平衡方法进行训练。首先是坐位姿势保持:①扶坐练习:在各类型脑瘫患儿中均适用,尤其是躯干肌力较差且年龄较小者,让患儿双手扶住床栏等固定物体,再让其保持坐位。②盘腿坐练习:各年龄段患儿适用性高,特别是内收肌肌张力较高者,该坐位练习有较大的支撑面,可良好分离骨盆,练习难度低,易掌握且稳定性高。将患儿双腿轻柔盘在一起,并让其取坐位,双手可拿玩具,使其以躯干力量保持坐位平衡。
③长腿坐练习:在膝关节紧张患儿中适用性高,可将膝关节伸展功能强化。嘱患儿取坐位,而后将其腿伸直并保持。④椅凳坐位练习:椅子或凳子上开展坐位练习,凳子高度应从高到低根据患儿情况选择,有利于培养患儿独坐能力。⑤Bobath 球或平衡垫坐位保持练习:这是不稳定平面的坐位保持训练,尽量让患儿自己保持坐姿,做好防护措施。
第二是坐位取物练习:让患儿取坐位,可坐于床边、椅子或 Bobath 球上,在患儿前下方、前上方、左右方摆放其喜爱物品,嘱其扭转躯干后伸手取物并回到坐位,物品放置位置为躯干扭转后伸手可拿到。第三是坐位被动态平衡训练:①让患儿坐在床上或平地上,治疗师从前后、左右推患儿,力度适中不能将患儿推倒,或持续给予阻力让患儿努力坐正。②让患儿Bobath 球或平衡板上,治疗师控制球与平衡板的晃动方向和速度,诱发患儿的平衡反应,尽量使患儿依靠躯干力量维持坐位平衡。
坐位平衡训练促进患儿全身屈曲和伸展,防止或减少四肢痉挛变形,采用颈部前屈、背屈与回旋运动,提高患儿头部与躯干的控制能力。 用上肢与肩部后伸、外展与内收动作来提高患儿维持平衡的能力。 坐位时可以在桌前摆放患儿喜欢的玩具训练上肢屈伸、拾取物品等动作。以上训练均视患儿具体情况评估并制定计划。
F. 怎么训练平衡
下面有几种简易的平衡感训练方法:
(一)单脚闭眼站立
1.以惯用脚单足站立,另一脚屈膝离地,双手自然下垂,置于体侧。
2. 听“开始”口令后,立即闭眼,保持身体之平衡,直至支撑脚的脚掌移动原来位置,随即停止。
(二)走平衡木
可以配合坐、站、爬行或跳步等动作来训练。注意事项包括:使用平衡木、平衡板等器材均可调整高度,但越高就越要注意辅助用具及安全。
(三)单槓游戏
目的是体会在空中时身体的平衡感,并以身体的局部来固定保持平衡。单槓游戏的技巧有:翻转、悬挂、垂、悬等。应注意的是由于单槓游戏有许多是在空中完成动作的,所以在保护方面应特别注意,无论在户外或室内都需备有安全垫。
(四)木梯游戏
走、爬、跳、钻洞与跳跃等与在木梯间格内跑、双脚行走等,可以培养平衡,把握瞬间性、韵律感等。此外在运动场上所需要的机能,可由训练中培养高处的平衡感及消除恐惧感。必须提醒的是攀登有高度的梯子时,需要有安全垫,做好保护措施。
(五)爬网游戏
爬上摇动的网来训练平衡感相当有帮助,能发展双手双脚动作之间的协调能力,并消除攀登高处的恐惧感。值得注意的是攀登有高度的网子时,需要有安全垫,做好保护措施。
(六)其他平衡的训练
1.单人动作
(1)单足站立,尽量摇晃躯干,脚跟原地不动。
(2)单足站立,屈伸膝关节。
(3)作v字坐,即坐姿,腿抬高,活动肢体。
(4)将绳索为成各种图形,沿绳索走或跑。
(5)沿着绳索或木棒侧向或后退行走。
(6)手持重物,在绳索上行走。
(7)单足或双足,提脚尖,维持站立。
2.双人动作
(1)一人手倒立,另一人在侧面协助维持平衡。
(2)两人牵手,走或跑于绳索上。
(3)两人不同方向,右脚互抵同时握右手,用力互拉,以破坏对方的平衡。
(4)两人相背站立,以臀破坏对方的平衡。
(5)两人相向站立,以手掌破坏对方的平衡。
(6)一人仰卧抬起大腿,并伸直至脚掌向上,另一人坐其脚掌上,两人皆尽量维持平衡
G. 如何训练由于肢体无力导致的平衡障碍
训练原则
平衡训练可以加强关节的本体感觉,刺激姿势反射,常用于因神经系统或前庭器官病变而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者。
①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患者训练平衡要从静态平衡开始,然后逐渐给予外力刺激,改变患者的静态平衡,让患者调整自己的姿势来维持自己的平衡状态。
②支撑面由大到小:可以先训练患者的坐位平衡,然后训练站立位下的平衡,从双足站立到单足站立。
③身体重心由低到高:通过改变患者的体位训练来变换身体的重心高度。
④先睁眼状态下训练,逐步过渡到闭眼状态下训练。
⑤要求患者注意力集中,主动参与。
⑥平衡训练的顺序:可以系统的有顺序的进行,如坐位平衡----爬行位平衡----双膝跪位平衡----立位平衡。另一方面可以从容易的做起,如最稳定体位-----最不稳定体位;人体支撑面积由大到小;身体重心由低到高;静态平衡训练-----动态平衡;睁眼下训练-----闭眼下训练;无头颈参与到有头颈参与。
训练方法
1、仰卧位平衡训练患者屈髋、屈膝、足支撑在床上,让患者在臀部抬起姿势下保持平衡,待患者控制能力改善,在臀部抬起后再抬起一侧下肢,保持单足支撑。
2、坐位训练患者采取坐位,双手握拳,肘关节伸直,向两侧前方伸出,让患者保持不动,然后可让患者伸手向不同方向抓握或触摸一件物品,改变静态平衡,然后患者通过调整自身的位置保持平衡。治疗师可在患者控制能力改善后,从患者的前面、后面、左右两侧用手推动患者肩部,使患者倾斜,训练坐位的动态平衡。
3、手膝位平衡训练此法适用于运动失调症、帕金森综合症等协调功能障碍的患者。
4、跪位平衡训练跪位平衡训练除了具有头与躯干的控制能力外,还增加了躯干与骨盆的控制能力,训练可以从双膝跪位到单膝跪位平衡,再到单膝平衡。
5、立位平衡患者面对镜子,可以矫正自己的不良姿势。患者应先训练立位静态平衡,然后逐渐缩短双足间的距离,两眼直视前方。
6、使用器械训练①平衡板训练:平衡板可以先置于平衡杠内,治疗师双手调整患者姿势并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重心转移,然后用双足缓慢地摇动平衡板以破坏身体平衡,诱发其头部及躯干的平衡反应。②传球训练:治疗师与患者相对站立,治疗师向患者各个方向抛球,让患者改变自己的姿势,然后维持自身的平衡。③平衡仪训练。
H. 如何锻炼自己的平衡能力(在家中就能进行练习的)
锻炼你的平衡能力,在家中就能进行练习的方法:
单腿提膝式,双脚并拢直立,开始时慢慢将重心转到右腿,呼气,再抬起左膝,双手环抱左膝,并拉近身体,收紧腹肌,尽量将腰背伸展开,此时切勿含胸,在可能情况下,侭量将站立腿伸直,保持此姿势,时间越长越好,呼气时手脚回复原位,换做另一侧,方法是一样的,此式可增强平衡感。
平衡运动 平衡运动是一种锻炼身体平衡能力的运动。锻炼时身体的支持面应由大逐渐到小,身体重心由低逐渐到高,由视觉监督练习逐渐过渡到闭目练习。
I. 怎么训练平衡能力
1、脚跟提起的深蹲
动作要领:双脚与髋同宽,身体挺直挺胸,翘起脚尖,用臀部的力量往下蹲。
这个标准的TRX深蹲变化在加强大腿及臀大肌的力量,并在提起脚跟减少脚底面积支撑的时,给予平衡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