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想知道各个铁路局是怎么核算并进行利润分配的
据我个人所知,铁路实行收支两条线,所有的收入全部上交铁道部,支出再由铁道部根据规定下拨。这个规定主要是铁道部制定了许多清算指标,如货物发送吨、旅客发送人数、货物周转量、运输收入等等按吨公里向各铁路局清算,而且各局的清算单价又不尽一样。春运对铁路基层单位来讲只是一个政治任务,要保证运力保证安全就是成绩,当然对完成任务是有好处。其他都 是铁道部的事。
② 国税和地税计算公式
一、常见国税税种税率及计算方法1、增值税小规模:生产加工企业:税率3%计算方法:含税收入/(1+税率)*税率)=应纳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率17%、13%税负率(应纳增值税/不含税销售额)1%计算方法:销项税-进项税-上期留抵进_项税=应纳增值税2、企业所得税(2002年1月1日以后成立的新企业)税率25%计算方法:A、查账征收(按利润征收)=利润总额*25%
B、核定征收(一般是收入核定)商业:=收入*4%*25%服务行业:=收入*10%*25%生产加工企业:=收入*5%*25%交通运输业:=收入*7%*25%建筑业:=收入*8%*25%二、常见地税税种税率及计算方法1、营业税(不同行业税率不同)一般性服务行业:5%,包括咨询服务、货运代理、广告业、金融保险、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等特殊行业:建筑工程安装业、邮电业、交通运输:3%娱乐业:20%计算方法:=营业收入*税率广告业、货运代理业:=(收入-成本)*5%代表处(外资)、办事处(内资):按费用核定收入纳税(将费用换算成营业额)计算方法:营业收入=总费用/(-1-15%)营业税=营业收入*5%代缴代扣业:劳务中介、物业管理:=(收入-成本)*5%2、城建税
1%、5%、7%教育费附加3%、河道管理费1%、地方教育附加2%计算方法:增值税+营业税*税率增值税+营业税*税率(注:外资企业不交教育费附加)3、文化事业建设费(广告业)3%、4%文化体育业:计算方法:=(收入-成本)*3%广告业:计算方法:=(收入-成本)*4%4、个人所得税(税率:5%—45%见附表)境内人士应纳个人所得税:=(工资总额-2000)*税率-速算扣除数境外人士应纳个人所得税:=(工资总额-4800)*税率-速算扣除数其他:如一次性意外收入(如中奖等):=收入*20%5、印花税账本印花税:建账开始,每本账应贴一张印花税票(5元/张)实收资本印花税:=实收资本*万分之五合同印花税_:=合同交易金额*万分之五企业所得税税率目前是按所得税法规定核算的企业所得额小于3万按18%,3万-10万按27%,10万以上按33%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六十一条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帐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记帐凭证及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③ 春运是怎么算的
虽然到现在国家还未公布09年的春运时间,但往年都是节前15天,节后25天的时间为春运期来推算,春节是1月26日,以春节为界,节前15天,节后25天,共40天,由国家经贸委统一发布(每年起止时间略有变化),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按此进行专门运输安排的全国性交通运输高峰叫做春运。2009年1月26日是春节,那么可能会在1月10日左右开始春运。
④ 数学建模试题, ——春运票价问题。请位高手做一下,需要分析和解答的过程。
(1)设;春运前的车票为X,
X(1+25%)=540
125%X=540
X=432春运前的车票为432
(2)不上涨时,每列车收入:1600*432=691200
设上涨x元,上涨后每列车收入:(1600-x/15*40)*(432+x)=691200+448x-8/3*x*x
这是二次抛物线,开口向下,有极大值.求导后计算,x=84
答:票价为432+84=516元时
(3) 设其他车次基准票价为b,上涨x元收益最大,按(2),用b代替432,每列车收入为
1600b+(1600-8/3*b)x-8/3*x*x ,令一阶导数为0:1600-8/3*b=16/3*x,解之得到: x=300-b/2
例如,(2)中,b=432,b/2=215,x=300-216=84
答:票价涨幅为300减去原票价二分之一时收益最大。
⑤ 从经济学原理来说,如何解决春运买票难题
让国人放弃传统不过春节,这是不可能的。让中国人不集中去大城市工作,也是不可能的,需要等到假以时日实现全国均衡发展。正由于这两个原因,导致了春运买票难。
本质上是“资源稀缺不足以满足需求”的经济学问题,最适合的方法就是通过价格调控,说人话就是“根据价格调控需求量”,通过车票价格去判断需求的强烈程度,优先满足最需要回家的人的需求。至于价格生成机制是百姓竞价还是官方定价,都不重要,都会比现状要好很多。老百姓苦春运已久矣,说不定这么一天会很快到来。
⑥ 春运客流量、客流高峰
2006:http://news.xinhuanet.com/travel/2005-12/27/content_3976688.htm
[编辑本段]【春运简介】
“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具有周期性的人群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会有2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的1/3。
“春运”:春节期间的运输,简称为春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运输期间。
以春节为界,节前15天,节后25天,共40天,由国家经贸委统一发布(每年起止时间略有变化),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注:2008年大部制改革交通部和民航总局合并为交通运输部)按此进行专门运输安排的全国性交通运输高峰叫做春运。
春运期间,铁道部实行特殊运行图,加开大量临时客车。据查,从1954年起,铁道部就有春运记录,但客流与现在相差很远,日均客流量73万人次,高峰客流量90万人次,时间为春节前后15天。80年代以后,大量民工外出,春运成为社会热点。每年春运,铁路运输是重中之重,铁道部采用“基本方案”、“预备方案”、“应急方案”三套运力方案,分别应对正常客流、高峰客流、突发客流。
[编辑本段]春运起因
春运期间拥挤的人潮春运的产生主要来自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及社会人力大量流动的情况。在中国,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是一年的开始,无论离家人有多远,一般人都要尽量在除夕时与家人团聚,共度新春。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开始鼓励自主就业,并且人员的流动的限制也开始松动。因此有非常多的人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到经济较发达地区就业,造成了人力的大量流动。这些离开家去外地就业的人员在春节前后集中返乡过年,即成为春运运输的主要人群。此外,这段时间是高等院校放寒假时期,多数学校在春节前两到三周开始放假,在正月十五左右开学,因此在外地就读的学生返家也构成了春运运输的另一主要人群。同时,春节期间也是一年中的几个长假之一,部分人会选择在春节中间的时间旅游。运输旅游人群虽然跟春运尖锋时间不同,但也加重了运输系统的压力。春运发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已建成的城际交通网络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交通需求。为此,中国政府也制定了诸如《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等计划,来缓解运力不足的问题。有学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极度不衡及教育资源分配过于集中。与此相关的有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及剩余劳动力等问题,参见农民工问题。
[编辑本段]春运是中国特色
第一个原因:地理决定东西差异
欧洲的城市化是相对均匀的城市化,城市星罗棋布,经济发展也比较均衡,是因为是欧洲大陆普遍适合人居,气候与自然条件差异不大。中国三分之二的领土是不宜人居也不能承载过多人口的高原高山和内陆草原荒漠,人口必然集中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第二个原因:制造业阶段要求人口集中
传统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有集中的客观要求,集中度越高,效益越好;同时,工业越集中,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的分摊治理成本越低。另外,中国的工业在一段时期内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业将占有很大比重,更要求工厂布点于沿海港口附近。还有个奇特的因素,那就是工业离开沿海向内陆走一步,对企业都是艰难的长征。企业集中,企业平均承受的吃拿卡要的压力就会小一些。
第三个原因:人口红利加剧以上不平衡
所谓人口红利,通俗一点解释就是一国在某一时间段内,干活的青壮年多,不干活的老年人少。经过建国后的生育高峰,加之改革开放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剩余生产力获得解放这一背景,大量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使民工潮“迁徙”的规模骤然变得浩浩汤汤。
第四个是制度性根源:政府全能与县际竞争
张五常就认为,用“县际竞争制度”可以充分解释中国过去取得的所谓经济奇迹。一方面,政府有效地把财政资源、政策资源更多注入中心城市,农村自然愈显凋敝;同时,“不光县一级,中国各级政府都在进行跨地区之间的竞争”(张维迎语)。动态当中的城乡二元结构,最终带来人口摆动。
[编辑本段]春运形势
春运期间客流量非常大,近十年来,每年的春运的客流量都超过大陆的总人口,有十多亿之多。春运一般发生在春节节前15天及节后25天左右,因此每年春运约40天。一般意义上的春运,是指中国大陆的城际交通,不包括中国大陆与香港和澳门之间的交通以及国际交通。口语中的“春运”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春节前后的运输现象,二是“春运期间”的简称。春运规模之大,以致中国大陆交通难以承受,为了解决春运问题,中国政府每年都要提前部署,但仍无法满足春运要求。春运期间,铁道部实行特殊运行图,加开大量临时客车。春运,铁路运输是重中之重,铁道部采用“基本方案”、“预备方案”、“应急方案”三套运力方案,分别应对正常客流、高峰客流、突发客流。2009年铁路春运将自2009年1月11日起至2009年2月19日止,为期40天。根据预计,2009年春运,节前学生流、务工返乡流和探亲流将出现严重叠加。而节后务工客流可能提前出行,但流向呈现不确定性,学生客流因开学晚,将延迟至春运后期。
[编辑本段]交通特点
城际交通压力剧增,城市交通与国际交通没有明显变化。交通压力主要集中在陆路运输;航空也有一些压力,但由于受到价格及安全等因素制约,压力增长有限;河运与海运因可及范围及安全等方面,压力增长极为有限。春运交通压力有明显的时间性和方向性。一般在春节前压力主要集中在从较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从周边城市到旅游景点的路线上;除夕、正月初一、初二这几天的春运压力较小;春节后运输压力转移到在从欠发达地区到到发达地区,从旅游景点到周边城市的路线上。
[编辑本段]春运期间的运输压力
春运期间运输压力较大,晚点等情况时有发生。飞机延误,按照一般程序,需要通知旅客,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甚至赔偿。但火车方面,在2005年及以前的春运,并没有相应规定。从2006年春运开始,将按照2005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了《旅客列车晚点通报》的制度的规定,要求列车晚点半个小时以上,车站和列车都要向旅客通报晚点的原因和情况,同时要向旅客道歉。
春运期间,人流密度较大,盗窃、抢劫及诈骗等犯罪行为也相对平时多。对于旅客携带的物品,检查往往较平时更严格,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及其他危险品上车、登机。在运输安全方面,一般认为,铁路运输是较安全的方式,但不少列车都超载。而公路运输方面,不少客运企业为了在春运挣更多的钱,往往采取多拉快跑,长时间作业的方式,这样司机往往在工作时处于疲惫状态,容易发生车祸。此外,还有的车超额载客,形成交通隐患。因此,政府在近几年,也开始着力整治春运期间的疲劳驾驶及超载等问题。为了防止空难,中国政府禁止在春运期间的红眼航班。春运运输压力较大的地区在春节前后有所不同。春节前是人力输入较多的地区,而春节后是人力输出较多的地区。压力较大的地区还包括较重要的交通枢纽站。一般节前的压力重点在东部沿海的广东、北京、上海等地,节后压力重点在内陆和西部的成都、重庆、武汉、南昌、阜阳等地。其中治安具有明显问题的火车站包括北京站,广州站,上海站,汉口站等枢纽车站。
[编辑本段]春运的票务问题
票价涨落
春运期间,飞机、汽车、火车票价格几乎全面上涨。有人认为,春运期间票价上扬是因为一个时期内的供不应求造成的,符合市场规律,是可以理解的。持反对观点的人认为,飞机票及火车票价上涨,与行业垄断有关。特别是铁路,在绝大多数线路上都只有一个企业在运营,在淡季的时候并没有降价,说明火车票根本不是根据市场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春运期间的涨价应该被视为是一种垄断行为。而不少人也认为,春运铁路、公路票价上涨对收入较低的人群影响更大,因为他们基本不可能选择搭乘飞机,而年复一年的春节无法回家,可能会形成一些其他的社会问题。但2007年铁道部宣布火车票价不再上浮,随即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黄牛党的滋生
“黄牛”是人们对票贩子,即专门以加价销售已购车票,并以此获利的人的俗称。这些人的团体称为黄牛党。黄牛党一般通过特殊的社会关系或者通过雇用大量人员打电话、排队等方式,一次取得大量车票,并囤积居奇,加高价销售,加剧了春运的供求矛盾。除了有卖真票的黄牛,也有伪造车票销售的不法人员,他们往往通过涂改过期车票,自制车票等方式制假贩假。购到假车票的人士往往在检票时被检票人员发现,而影响行程,并造成损失。不少假车票经一般人士的仔细检查,也是可以发现的。由于黄牛行为近几年愈演愈烈,中国政府已经注意到这种行为,并明令打击。不过由于实际操作的难度以及传言的执法人员与黄牛党的勾结,黄牛行为并没有被有效遏止。
购票方式
春运期间通常的购票方式继续实施,但铁路的订票方式变化较大。多数地区都采取提前预订的方式,但各地的具体方案有所差异。铁路部门特别针对高校采取校园预售学生票的方式,并针对劳动力较集中的工厂、公司采取集体订票的方式。其他人一般通过电话及网络等方式订票,火车站售票窗口只预留较少车票。春运期间可预订的票的未来搭乘日期的限制也比通常要长。如在珠三角地区,火车票由原来的预定四天内改为预定十天内。虽然电话订票可以免去排队的劳顿之苦,但是订票电话启用的线路远不能满足订票要求。例如,在2005年春运,深圳地区最高峰时,拨打订票电话的旅客每小时超过200万人次,而广州地区,2月1日春运最高峰时更是达到1991万人次。从2005年1月16日到2005年2月7日,深圳地区旅客通过电话订票成功订到火车票46.5万张,日均电话订票达3.1万张,82%的旅客是通过电话订票取得火车票的。也就是说,仅仅按数字计算,春运其中23天所有从深圳出发的可以电话预定的火车票,在电话订票最高峰期仅需要不到14分钟即被订光。春运售票还采取过在指定地点集中售票的方式,不过这给附近的交通及安全造成了极大困扰,并且也不能满足订票要求,因此目前采取这种方售票的地方也越来越少。
春运重点地区和线路春节前重点地区通常是北京、广州地区;
节后重点地区一般是成都、重庆、武汉、南昌、合肥、阜阳地区。
春运工作重点干线为: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京哈线、陇海线、兰新线、沪杭线、浙赣线、焦柳线、襄渝线、宝成线、湘黔线、黔桂线、川黔线。
[编辑本段]铁路春运战略
为实现“确保安全、满足重点、平稳有序、良好服务”的春运目标,全国铁路春运总体战略是“以客为主,客货双赢;南客北货,南车北调;统筹安排,重点必保;适度屯车,应急有备;车辆挖潜,停短保长;有流开车,无流停运”。
[编辑本段]铁路春运涨价大事记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原国家计委等部门对铁路客票价格进行了一系列局部改革的尝试。1993年春运期间,对乘火车进出广东省和广东省内的乘客实行浮动加价。
2000年的春运期间,部分铁路列车客票票价上浮,以往春节前的客流最高峰大多出现在春节前9天至前3天,票价上浮后,当年春运客流高峰期提前了3天并延后了3天。
2001年,铁路春运旅客发送量预计达1.34亿人次,铁道部在春运前正式确定了在部分运输能力紧张方向的部分列车、部分时段,实行票价上浮的方案。
2001年1月18日,河北三和时代律师事务所律师乔占祥向铁道部申请行政复议,质疑铁道部2001年春运期间部分旅客列车实行票价上浮的行政行为。这场官司以乔占祥败诉告终。
2002年1月12日,我国历史上首次铁路价格听证会在北京举行。33名代表对铁道部提出的方案进行审议,大多数代表原则同意对部分旅客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
2002年1月27日,原国家计委下发的《国家计委关于公布部分旅客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执行方案的通知》,授权铁道部在一定幅度内可以上涨票价的同时,并没有排除铁道部上报国务院批准及申请听证这两项法定义务。
2003年春运,铁路客票票价又有较大幅度上浮,其中硬座票涨价15%,卧铺票涨价20%。此次铁路春运涨价没有召开听证会,引来社会上很多质疑的声音。对此铁道部解释,这是因为“召开一次听证会所得出的结论可以在同类状况下适用较长时间”。
2004年和2005年的春运期间,铁路客票票价上浮幅度与2003年持平。涨价前均未召开听证会。
2005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翔提交的《关于取消铁路春运车票违法涨价的建议》指出,铁路春运车票涨价双重违法:违背了《价格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铁路部门想以此调控旅客客流,但客流并没有因为涨价而减少。
2006年春运结束后,据铁道部春运办统计,当年春运铁路共运送旅客1.4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铁道部希望涨价能缓解铁路春运客流高峰压力的愿望并未实现。
2006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纪尽善说:年年春运年年涨,雷打不动。春运涨价6年了,客流怎么还没被限制住?当初听证时,铁路部门提出的“限客分流”、“削峰平谷”之说,很难让人不联想到是垄断的“幌子”。
2007年1月10日,中国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对外宣布:从2007年起,铁路春运火车票价格不再实行上浮制度。
⑦ 春运36亿人次怎么计算的
这个数据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其实没有意义,所以追究它如何计算也没什么价值,我们只关心是否可以买到票,高速是否堵车。但是对于春运相关的各部门(铁路,公路,民航,水运)来说,相关的数据对于其科学安排运力,最大满足老百姓出行需求,还是很有意义的。那这个数据又是如何得出的呢,当然最可靠的数据就是各种票的出票量,每张票(车票,船票,机票,高速公路卡)算一人次,最终这些数据会被分析,然后用来估算下次春运的人次及做相应的宏观或者微观计划。当然,这个数据是否有水份,以及权威的计算方法我没有查到。对于我们百姓来说,就当做铁路无法提供充足票源的理由吧,需求大于供应,看看知道就可以了。
⑧ 春运人数怎么算出来能有十几二十亿
十几二十亿,这是人次,就向第一位所说的.
还有就是一个来回就算两次啊,我回了老家,过了年还是要回来的,然后就是中转算两次,而且铁路,航空,公路,水路,自驾车等等都包括在内了,光北京每天坐火车离开的就35W之多,还有飞机和长途车没算呢,而且过了年还有比这个数更大的人次来北京
⑨ 春运车票的价格为什么要上涨
春运
维基网络,自由的网络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本条目是新条目推荐候选之一,如果您认为它有资格列入首页的“你知道吗?”单元,让更多读者注意到,欢迎投票支持。如果您心中尚有条目想推荐,也欢迎提出。关于入选文章的资格与推荐规则,请参阅推荐规则。
春运是中国大陆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的现象。春运期间客流量非常大,近十年来,每年的春运的客流量都超过大陆的总人口,有十多亿之多。春运一般发生在春节节前15天及节后25天左右,因此每年春运约40天。一般意义上的春运,是指中国大陆的城际交通,不包括春节的台湾居民包机、大陆与香港和澳门之间的交通以及国际交通。口语中的春运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春节前后的运输现象,二是春运期间的简称。春运规模之大,以致中国大陆交通难以承受,为了解决春运问题,中国政府每年都要提前部署,但仍无法满足春运要求。例如1995年春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曾规定,民工使用单位要将不少于60%的民工留在当地过节;民工输入地区春节后一个月内一律暂停招收外地新民工等,但仍无法缓解春运压力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
目录 [隐藏]
1 春运产生原因
2 春运期间的交通特点
3 与春运相关的问题
4 购票方式
5 运输压力较突出的地区
6 春运统计数据
7 外部链接
[编辑]
春运产生原因
春运的产生主要来自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及社会人力大量流动的情况。大部分中国人认为,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是一年的开始,无论离家人有多远,都要尽量在除夕时与家人团聚,共度新春。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开始鼓励自主就业,并且人员的流动的限制也开始松动。因此有非常多的人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到经济较发达地区就业,造成了人力的大量流动。这些离开家去外地就业的人员在春节前后集中返乡过年,即成为春运运输的主要人群。
此外,由于多数学校在春节前两到三周放寒假,在正月十五左右开学,因此在外地就读的学生返家也构成了春运运输的另一主要人群。
春运发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已建成的城际交通网络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交通需求。为此,中国政府也制定了诸如《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等计划,来缓解运力不足的问题。
[编辑]
春运期间的交通特点
城际交通压力剧增,城市交通与国际交通没有明显变化。
交通压力主要集中在陆路运输;航空也有一些压力,但由于受到价格及安全等因素制约,压力增长有限;河运与海运因运输能力及安全等方面,压力增长非常有限。
[编辑]
与春运相关的问题
春运虽然能满足一部分人回家的要求,但毕竟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因此,在春运过程中,伴生有其他问题。
价格:春运期间,飞机、汽车、火车票价格几乎全面上涨。有人认为,春运期间票价上扬是因为一个时期内的供不应求造成的,符合市场规律,是可以理解的。持反对观点的人认为,飞机票及火车票价上涨,与行业垄断有关。特别是铁路,在绝大多数线路上都只有一个企业在运营,在淡季的时候并没有降价,说明火车票根本不是根据市场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春运期间的涨价应该被视为是一种垄断行为。而不少人也认为,春运铁路、公路票价上涨对收入较低的人群影响更大,因为他们基本不可能选择搭乘飞机,而年复一年的春节无法回家,可能会形成一些其他的社会问题。
黄牛:黄牛是人们对票贩子,即专门以加价销售已购车票,并以此获利的人的俗称。这些人的团体称为黄牛党。黄牛党一般通过特殊的社会关系或者通过雇用大量人员打电话、排队等方式,一次取得大量车票,并囤积居奇,加高价销售,加剧了春运的供求矛盾。除了有卖真票的黄牛,也有伪造车票销售的不法人员,他们往往通过涂改过期车票,自制车票等方式制假贩假。购到假车票的人士往往在检票时被检票人员发现,而影响行程,并造成损失。不少假车票经一般人士的仔细检查,也是可以发现的。由于黄牛行为近几年愈演愈烈,中国政府已经注意到这种行为,并明令打击。不过由于实际操作的难度以及传言的执法人员与黄牛党的勾结,黄牛行为并没有被有效遏止。
安全:春运期间,人流密度较大,盗窃、抢劫及诈骗等犯罪行为也相对平时多。对于旅客携带的物品,检查往往较平时更严格,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及其他危险品上车、登机。在运输安全方面,一般认为,铁路运输是较安全的方式,但不少列车都超载。而公路运输方面,不少客运企业为了在春运挣更多的钱,往往采取多拉快跑,长时间作业的方式,这样司机往往在工作时处于疲惫状态,容易发生车祸。此外,还有的车超额载客,形成交通隐患。因此,政府在近几年,也开始着力整治春运期间的疲劳驾驶及超载等问题。为了防止空难,中国政府禁止在春运期间的红眼航班。
运输纠纷:春运期间运输压力较大,晚点等情况时有发生。飞机延误,按照一般程序,需要通知旅客,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甚至赔偿。但火车方面,在2005年及以前的春运,并没有相应规定。2006年春运,将按照2005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了《旅客列车晚点通报》的制度的规定,要求列车晚点半个小时以上,车站和列车都要向旅客通报晚点的原因和情况,同时要向旅客道歉。
[编辑]
购票方式
春运期间通常的购票方式继续实施,但铁路的订票方式变化较大。多数地区都采取提前预订的方式,但各地的具体方案有所差异。铁路部门特别针对高校采取校园预售学生票的方式,并针对劳动力较集中的工厂、公司采取集体订票的方式。其他人一般通过电话及网络等方式订票,火车站售票窗口只预留较少车票。春运期间可预订的票的未来搭乘日期的限制也比通常要长。如在珠三角地区,火车票由原来的预定四天内改为预定十天内。虽然电话订票可以免去排队的劳顿之苦,但是订票电话启用的线路远不能满足订票要求。例如,在2005年春运,深圳地区最高峰时,拨打订票电话的旅客每小时超过200万人次,而广州地区,2月1日春运最高峰时更是达到1991万人次。从2005年1月16日到2005年2月7日,深圳地区旅客通过电话订票成功订到火车票46.5万张,日均电话订票达3.1万张,82%的旅客是通过电话订票取得火车票的。也就是说,仅仅按数字计算,春运其中23天所有从深圳出发的可以电话预定的火车票,在电话订票最高峰期仅需要不到14分钟即被订光。
春运售票还采取过在指定地点集中售票的方式,不过这给附近的交通及安全造成了极大困扰,并且也不能满足订票要求,因此目前采取这种方式售票的地方也越来越少。
[编辑]
运输压力较突出的地区
春运运输压力较大的地区在春节前后有所不同。春节前是人力输入较多的地区,而春节后是人力输出较多的地区。压力较大的地区还包括较重要的交通枢纽站。一般节前的压力重点在广东、北京、上海等地,节后压力重点在成都、重庆、武汉、南昌、阜阳等地。
[编辑]
春运统计数据
此表从1994年开始记录,并不代表春运始于1994年。
年份 春运期间 总客运量 (亿人次) 铁路客流量 (亿人次) 公路客流量 (亿人次) 水运客流量 (万人次) 民航客流量 (万人次)
1994年 12.2
1995年 14.28
1996年 16.2
1997年 17.4
1998年 18.2
1999年 14.4
2000年 16.16
2001年 1月9日~2月17日 16.6
2002年 17.4 1.3 15.86 2430 725
2003年 18.19 1.3 16.56 2400 870
2004年 18.9 1.37 17.17 2600 1050
2005年 1月25日~3月5日
2006年 1月14日~2月22日
[编辑]
外部链接
春运数据:春运十年路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8%A5%E8%BF%90"
页面分类: 新条目推荐 | 中国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