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壓入法測試材料硬度常用測量方法

壓入法測試材料硬度常用測量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18 18:37:24

A. 常用的測量硬度的方法有幾種其應用范圍如何

金屬材料的各種硬度值之間,硬度值與強度值之間具有近似的相應關系。因為硬度值是由起始塑性變形抗力和繼續塑性變形抗力決定的,材料的強度越高,塑性變形抗力越高,硬度值也就越高。

壓入法(布氏、洛氏、維氏)測量硬度,硬度值表示材料表面抵抗另一物體壓入時所引起的塑性變形的能力。

回跳法(肖氏、里氏)測量硬度,硬度值代表金屬彈性變形功能的大小。

刻劃法測量硬度,硬度值表示金屬抵抗表面局部破裂的能力。
1. HRA:(洛氏A)用於量測熱處理硬質鋼材、氮化物、滲碳冶煉物、軸承鋼、工具鋼及其它軟硬材質的硬度測試。

2. HK:(Knoop 努氏)用於量測較軟材質的鋼及非鐵材料之硬度。

3. HRC:(Rockwell C洛氏)用於量測熱處理鋼材、氮化物、滲碳冶煉物、軸承鋼、工具鋼等。

4. HRB:(Rockwell B洛氏)用於量測較軟材質的鋼及非鐵材料之硬度。

5. HR30T:(Rockwell 30T洛氏) 用於量測較軟材質的鋼及非鐵材料之硬度。

6. HB5:(Brinell 布氏5)用於量測鋁、軟質鋁合金、鑄鐵、銅、黃銅等。

7. HB30:(Brinell 布氏30)用於熱處理鋼、退火深冷處理鋼材、沖拉材料鋼、深沖鋼帶料等。

8. HV:(Vickers維氏)適用於量測各類材料。

9. R:(Tensile mole拉伸模數 N/mm2)用於熱處理鋼、退火深冷處理鋼材、沖拉材料鋼、深沖鋼帶料等。

10. HR15N:(Rockwell 洛氏HR15N)用於量測熱處理硬質鋼材、氮化物、滲碳冶煉物、軸承鋼、工具鋼等。

B. 壓入硬度的測定

根據壓錐(或壓痕)的形狀顯微壓入硬度可分三種:用硬質合金製成的球體測出的硬度稱布氏硬度;用金剛石製成的正方形錐體測出的硬度稱維克硬度;用金剛石製成的菱形錐體測出的硬度稱諾普硬度。礦物學的研究中,通常是測試礦物的維克硬度。測定時,加一定負荷(砝碼),將錐體壓入礦物表面,形成一永久性壓痕。由於壓痕側面積(或深度)與負荷成正比例關系,在負荷固定的情況下,壓痕側面積與礦物硬度成反比例關系。即壓痕側面積越大時,礦物硬度越低,反之,礦物硬度越高。若保持壓痕大小基本不變,則可通過改變負荷來測定。礦物的壓入硬度與負荷和壓痕側面積三者之間的關系式如下:

礦相學

式中:H為壓入硬度(kg/mm2);P為負荷重量(kg);S為壓痕側面積(mm2)。

目前國內外用於顯微壓入硬度測定的壓錐,主要是用維克(Vicker)壓錐(圖8-2a),或者用諾普(knoop)壓錐(圖8-2b)。前者測得的硬度用HV 或VHN表示,後者用HK或KHN表示。

圖8-2 維克與諾普壓錐及其壓痕形狀

圖8-3 維克壓頭及其壓痕面積展開示意圖

維克壓錐相對斜面間夾角為136°(圖8-2a),壓痕投影呈正方形(圖8-2a),實際壓入面積應以錐體的總側面積S=4f計算。f為每個三角形壓面的面積,a為正方形壓痕的邊長,即每個三角形壓面的底邊長,h為三角形壓面的高,d為壓痕投影對角線長(圖8-3)。這樣公式(8-1)可以演化為:

礦相學

單位為:千克/平方毫米(kg/mm2),即P以千克(kg)、d用毫米(mm)計算。

諾普壓錐體相對兩面夾角分別為130°和172°30′,壓痕投影為長菱形(圖8-2),其硬度計算公式為:

礦相學

所用符號意義與(8-2)式相應,僅d為長對角線長度。

兩種壓錐相比較,諾普壓錐的壓痕對角線較長,壓痕深度較淺,因此對於測定硬度異向性和厚度較小的礦物有利;維克壓錐的壓痕為正方形,用其測定晶體不同方向的硬度時,較易獲得平均值,數據也較穩定。

一、顯微硬度儀的構造

顯微硬度儀按安裝方式可分兩類:一類是壓錐與物鏡分離式,如蘇式ПMT-3型及我國上海產71型顯微硬度儀;另一類是壓錐與物鏡一體,如聯邦德國產附在ORTHOPLAN型及ORTHOLUⅡPOL-BK型礦相顯微鏡上的自動顯微硬度計。

1.國產71型顯微硬度儀

由測微反光顯微鏡、載物台和負載裝置等部件組成。測微反光顯微鏡在左半部,由測微目鏡、物鏡等組成,用於選擇礦物,確定欲測部位和測量壓痕對角線長度。載物台安裝在可升降的立軸上,可以作上下、左右和前後移動,以便准焦欲測部位和調節壓痕位置等。負載裝置位於右半部,撥動手輪,可變換使用不同重量的砝碼(P)。壓錐為金剛石正方形錐體(維克壓錐),被固定在保護套內。

2.聯邦德國自動顯微硬度計

主要部件為自動負荷選擇器、壓錐、壓頭、微尺目鏡和砝碼等(圖8-4)。

自動顯微硬度計裝在ORTHOLUXⅡPOL-BK型顯微鏡上者如圖8-4 a。其自動負荷選擇器如圖8-4b、c,當選定所需負荷及加壓時間後,調節其上各種旋鈕,可自動控制加壓速度和時間,並以指示燈給出信號。壓錐有維克和諾普兩種,可自由選擇,壓頭可與鏡筒相連(圖8-4d),便於觀察和測試。通過轉動微尺目鏡的旋鈕測量壓痕對角線長度(d)。砝碼有5 g、10 g、25 g、50 g、100 g、200 g、400 g七種,使用前須經標定天平校正,各種砝碼不能組合使用。

二、測量方法

1.國產71型顯微硬度儀的測定方法

將欲測礦物置於物台上,向左推使物台位於顯微鏡下方,轉動物台手柄,使光片准焦,然後調節左右和前後旋鈕,使欲測部位居中。輕推物台向右,使欲測部位恰好位於壓錐下方。旋動壓錐升降旋鈕,徐徐下降,當紅燈明亮時即開始加壓,一定時間後(選定的時間,15 s為宜),綠燈明亮,則加壓結束(紅綠燈交替時間可由旋鈕控制)。提升壓錐卸荷,將物台重新推至左端,在反光顯微鏡下測量壓痕對角線長度。

圖8-4 硬度計示意圖

1—測試負荷的支柱;2—氣泡水準;3—負荷期間指示燈;4—按鈕帽;5—啟動按鈕;6—調節栓;7—斷路按鈕;8—負荷數調整按鈕;9—泵工作期間調節鈕;10—主(轉換)開關;11—主報警燈;12—調平螺旋;13—測尺照明器插口;14—調壓管介面;15—主電纜;16—插座;17—壓頭壓力管的介面;18—觀測物鏡;19—蓋帽(保護罩);20—金剛石壓錐;21—中心校正螺絲;22—彈性軸;23—壓力管介面

測量時,首先調節顯微鏡視域中心與壓痕中心重合,可扭動物台前後和左右旋鈕,使其重合。然後利用鼓輪移動測微目鏡中的十字絲(圖8-5 十字絲從a移至b)量出壓痕對角線格數,將格數乘以格值(格值由說明書中查出),換算成毫米,然後將給定的P和d值代入公式(8-2),即可求出HV

圖8-5 壓痕對角線長度測量示意圖

2.聯邦德國自動顯微硬度計的測定方法

操作程序是先將微尺目鏡裝入鏡筒中,再把物鏡、壓頭和金剛石壓錐一起旋入鏡筒下端鏡頭介面中,調節壓頭中心使之與物鏡視野中心一致。准焦欲測礦物後,即可選擇負荷及加壓時間,再轉動彈性軸,使金剛石錐按箭頭方向轉入光路。開始加壓時紅色控制針指示泵馬達正在運轉;指示燈明亮,同時泵自動關閉。在規定的加壓時間完成後,指示燈熄滅,控制針復原。然後按箭頭方向轉回彈性軸,使觀察物鏡轉入光路。

測量對角線長度時,調節微尺目鏡上的校正螺絲,使目鏡十字絲中心對准壓痕中心。然後轉動物台活動旋鈕,使壓痕對角線一端對准標尺零點(圖8-6a),豎尺讀數為075~100之間,再將另一端下移至075處(圖8-6b),從橫尺上讀出另一讀數為12.5,將兩數相加(75+12.5=87.5格)即為壓痕對角線長度。欲求另一對角線長度時,將微尺目鏡向右轉動90°後,重復前法測量。將兩對角線長度相加平均,得出d。根據d和所加負荷P代入公式(8-2),即可求出HV。若採用諾普壓錐時,測量方法與上相同,測出長對角線長度(圖8-7),代入公式(8-3),即可得出HK

圖8-6 維克壓痕對角線長度的測量

圖8-7 諾普壓痕長對角線長度的測量

三、測量注意事項

1.校正硬度值

在使用71型顯微硬度儀測量礦物之前,可用儀器所附的標准塊(多選用石鹽晶體的解理面作標准)進行標定。作法是用5g負荷,用維克壓錐連測4次~6次,若計算其硬度值均在20 kg/mm2~23 kg/mm2 范圍內,則被認為儀器已校正好。此時的壓錐與礦物光面的距離為標准距離。如果所測結果不在20 kg/mm2~23 kg/mm2 之內,則應調節壓錐的高低位置後重測,直至符合要求為止。

2.壓痕與礦物顆粒大小

所測礦物的顆粒不能太小,壓痕對角線長度不應大於被測礦物粒徑的1/4,兩次測試的壓痕間距要超過壓痕對角線長度的三倍以上。壓痕深度要小於被測顆粒厚度的1/10。同一種礦物要測10個以上壓痕。

3.負荷選擇

圖8-8 幾種常見礦物的維克硬度值與負荷的關系

根據硬度理論公式,礦物的硬度與測定時的負荷大小無關,然而在實際測試中卻往往出現誤差。絕大多數礦物隨測試負荷減小而出現硬度值偏大的趨勢(圖8-8)。其原因主要是由於礦物磨光面在拋光過程中產生一非晶質較高硬度薄膜,負荷較小時這一薄膜對礦物硬度的歪曲越明顯。再者壓痕產生後由於彈性復原,造成壓痕對角線收縮,對於可塑性大的礦物和壓痕對角線過小時,將會造成較大誤差。因此對於脆性礦物可適當減小負荷,對可塑性礦物則一般採用大負荷,按國際礦相學委員會建議,一般採用100 g負荷。在測試硬度時,要註明所採用的負荷重量,以利於對硬度值的選擇和對比。

4.加壓時間

硬度計算公式中雖然沒有時間因素,但在實測中,壓錐與礦物接觸的時間長短,也會造成壓痕大小變化。加壓時間越長,壓痕也逐漸增大。這是由於礦物的可塑性引起的,因此,為了求得標准硬度值,按國際礦相學委員會規定,加壓時間為15 s。

5.壓痕對角線測量精度要求

實測礦物硬度值主要取決於壓痕對角線長度。而壓痕對角線長度除必須提高測量精度外,還有壓痕規整程度、光源波長、物鏡解析度、焦深范圍等外在因素均影響壓痕對角線長度測量的精度。為了克服上述因素造成的誤差,盡量使壓痕足夠大,一般不宜小於20μm,才能保證硬度值誤差在5%以內。

6.震動誤差

顯微硬度儀的靈敏度很高,微小的震動甚至變壓器的震動都會影響壓痕大小的變化。所以安裝儀器必須嚴格防震,儀器應置於防震桌或水泥台之上,並在儀器座下墊以橡皮墊或海綿墊,以防止震動誤差。

7.壓痕的形狀觀察

因礦物的彈性復原、塑性變形、脆性破裂等原因,可使壓痕呈現各種形狀,即使是等軸晶系礦物,壓痕形狀也會隨不同方位而異。一般可分完整的、輕微破裂的、破裂的、內凹的、外凸的五類。記下這些壓痕形狀有助於鑒定礦物和對比研究。

四、摩氏硬度與壓入硬度的關系

壓入硬度值主要表示礦物抵抗塑勝變形的能力,至於彈性、脆性等則居於次要地位。刻劃硬度亦表示抵抗塑性變形的能力,但抵抗破裂、剝離及刻劃的方向性等因素的影響比對壓入法重要。因此兩者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類比。

所以摩氏硬度與壓入硬度數值並非完全呈線性關系變化,只是同消長關系。

普多芙金娜(И.А.Пудовкина)綜合了各家數值,取其平均數,作出了維克硬度值與摩氏硬度數的換算圖(圖8-9)。

圖8-9 維克硬度值(H V)與莫斯硬度數(H M)關系圖

(據金屬礦物顯微鏡鑒定,1978)

維克硬度(HV)與摩氏硬度(HM)之間的線性關系式為:

礦相學

根據上述公式可以大致換算出兩者的相當數值。

常見礦物抗磨硬度的相對順序和刻劃硬度及壓入硬度的相應關系見表8-1。

表8-1 常見礦物抗磨硬度的相對順序表(從上至下、自左向右、以遞增為序)

註:維克硬度值的右下角數字為所用砝碼重量,未標下角數字者一般系使用100 g砝碼所測。

實驗作業

(1)用刻劃法測定礦物硬度

熟悉下列標准礦物的刻劃硬度

方鉛礦:低硬度,即用銅針能刻動。

閃鋅礦:中硬度,即用銅針不能刻動,鋼針能刻動。

黃鐵礦:高硬度,即用鋼針也不能刻動。

測定下列礦物硬度並分級

毒砂、黃銅礦、輝銻礦、鉻鐵礦、輝鉍礦、磁黃鐵礦、磁鐵礦、斑銅礦、輝銅礦。

(2)用亮線法比較下列礦物硬度的相對大小

磁黃鐵礦-黃銅礦;斑銅礦-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

(3)用壓入顯微硬度儀側定下列礦物的維克硬度值(HV

閃鋅礦、方鉛礦、黃鐵礦。

C. 生活中常用的硬度壓入測量法有哪些

有3種 1、布氏硬度 鋼球壓入 HBS
2、洛氏硬度 金剛石壓入 HRC HRB HRA
3、維氏硬度 金剛石壓入 HV
最常用的是 洛氏硬度 HRA
望採納

D. 有哪些測量材料硬度的方法

硬度是指材料表面抵抗硬物壓入或刻劃的能力。

材料具有足夠的硬度就能保持其表面的使用性質和外觀質量。測定材料硬度的方法常採用的有刻劃法、壓入法和回彈法

E. 材料硬度測試有幾種方法,它們的適用對象是什麼

材料的硬度測試大致有三類方法:
1、壓入法,主要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維氏硬度。
2、回跳式,主要有肖氏硬度、理氏硬度。
3、刻劃法,如莫氏硬度。
上述硬度測試方法的適用范圍大致為:
1、布氏硬度通常用於測定鑄鐵、非鐵金屬、低合金結構鋼及結構鋼調質件等。
2、洛氏硬度理論上可用於各種材料硬度的測試,但因用不同的硬度等級測得的硬度值無法比較,故常用於淬火鋼的硬度測試。
3、維氏硬度常用於表面淬火時石硬化層深度和化學熱處理(如滲氮)件表面硬度測試。
4、肖氏硬度和理氏硬度常用於測試經精加工零件的表面硬度,如機床淬火導軌等。
5、莫氏硬度是一種劃痕硬度,主要用於無機非金屬材料,特別是礦物的硬度測試。

F. 常用的測量硬度的方法有幾種

壓入法(布氏、洛氏、維氏)測量硬度,硬度值表示材料表面抵抗另一物體壓入時所引起的塑性變形的能力。
回跳法(肖氏、里氏)測量硬度,硬度值代表金屬彈性變形功能的大小

G. 常用的測量硬度的方法有幾種應用范圍是什麼

方法:塑料洛氏、邵氏、金屬洛氏、金屬布氏、金屬維氏、顯微維氏等。

具體操作:1、塑料洛氏:在規定的加荷時間內,在受試材料上面的鋼球上施加一個恆定的初 負荷,隨後施加主負荷,然後在恢復到相同的初負荷。 測量結果是由鋼球壓入材料的總深度,減去卸去主負荷後規定時間內的彈性恢復以及初負荷引起的壓入深度。洛氏硬度標尺每一分度表示壓頭垂直移動0.002mm,具體公式:HR=130-e/0.002 HR— 洛氏硬度值 e-主負荷卸除後的壓入深度

2、邵氏:使用邵氏A型硬度機測試,測試時需注意按照標准,測試環境須在標准狀態下(23±2℃,50±5% R.H) 進行,且測試前試片須在標准狀態下放置40小時以上。測試時,將試片置於硬度試驗機平台上。調整使壓針頭與試樣表面的距離至25.4±2.5mm,然後,施加合適力度(不沖擊被測物)使壓針頭壓在試樣上。待完全壓下,與測試物接觸1秒內,立即讀取刻度值到整數字並記錄其結果。

3、金屬洛氏:測試原理將壓頭(金剛石圓錐、鋼球或硬質合金球)分兩個步驟壓入試樣表面,經規定保持時間後,卸除主試驗力,測量在初試驗力下的殘余壓痕深度h,根據h值及常數N和S計算洛氏硬度。洛氏硬度應選擇在較小的溫度變化范圍內進行,因為溫度變化可能會對試驗結果有影響。所以試驗一般規定在10~35℃的室溫進行。試樣應平穩地放置在剛性支承物上,並使壓頭軸線與試樣表面垂直。避免試樣產生位移。使壓頭與試樣表面接觸,在無沖擊和振動的情況下施加試驗力,初試驗力保持不應超過3秒。將測在不小於1s且不大於8s的時間內,從初試驗力增加到總試驗力,並保持4s±2s,然後卸除主試驗力,保持初試驗力,經過短暫穩定後,進行讀數。為了讀書准確,在試驗過程中,硬度計應避免受到任何沖擊和震動。

4、金屬布氏:測試原理對一定直徑的硬質合金球施加試驗力壓入試樣表面,經規定保持時間後,卸除試驗力,測量試樣表面壓痕的直徑。布氏硬度與試驗力除以壓痕表面積的商成正比。壓痕被看作是具有一定半徑的球形,其半徑是壓頭槌直徑的二分之一。

5、金屬維氏:測試原理將頂部兩相對面具有規定角度的正四棱錐體金剛石壓頭用試驗力壓入試樣表面,保持規定時間後,卸除試驗力,測量試樣表面壓痕對角線長。維氏硬度值是試驗力除以壓痕表面積所得的商,壓痕被視為具有正方形基面並與壓頭角度相同的理想形狀。

6、顯微維氏:試驗一般在10~35℃的室溫進行。對溫度要求嚴格的試驗,試驗溫度應為23℃±5℃。根據試樣厚度和硬度選擇試驗力。使壓頭與試樣表面垂直接觸,垂直於試驗面施加試驗力,加力過程中不應有沖擊和震動,直至將試驗力施加至規定值。保持試驗力的時間為10~15秒。對特殊材料,試驗力保持時間可以延長,但誤差應在±2秒。

H. 常用的硬度測量方法有哪些

金屬洛氏法:

1、洛氏硬度應選擇在較小的溫度變化范圍內進行,因為溫度變化可能會對試驗結果有影響。所以試驗規定在10~35℃的室溫進行。

2、試樣應平穩地放置在剛性支承物上,並使壓頭軸線與試樣表面垂直。避免試樣產生位移。使壓頭與試樣表面接觸,在無沖擊和振動的情況下施加試驗力,初試驗力保持不應超過3秒。

3、將測在不小於1s且不大於8s的時間內,從初試驗力增加到總試驗力,並保持4s±2s,然後卸除主試驗力,保持初試驗力,經過短暫穩定後,進行讀數。為了讀數准確,在試驗過程中,硬度計應避免受到任何沖擊和震動。

硬度測試實驗的注意事項:

1、試樣(被測工件)表面應平坦光潔(粗糙度Ra不大於1.6um),無污物等。

2、對於特殊類試樣如與壓頭粘結的活性金屬材料,可以適當塗些油料(如煤油)。

3、試樣的製取應注意因外界因素引起表面組織變化,從而對硬度值構成影響。如製取試樣時因過熱引起的燒傷等。

4、試樣或者被測層的厚度應負荷標准。如採用金剛石錐壓頭厚度不小於壓痕殘余深(壓頭壓入深度)的10倍;球壓頭不小於壓痕殘余深度的15倍。

5、對於凹面或者凸面試樣應該進行必要的硬度值修正。

I. 常用的材料硬度的測量方法有那些

金屬洛氏法:

1、洛氏硬度應選擇在較小的溫度變化范圍內進行,因為溫度變化可能會對試驗結果有影響。所以試驗一般規定在10~35℃的室溫進行。

2、試樣應平穩地放置在剛性支承物上,並使壓頭軸線與試樣表面垂直。避免試樣產生位移。使壓頭與試樣表面接觸,在無沖擊和振動的情況下施加試驗力,初試驗力保持不應超過3秒。

3、將測在不小於1s且不大於8s的時間內,從初試驗力增加到總試驗力,並保持4s±2s,然後卸除主試驗力,保持初試驗力,經過短暫穩定後,進行讀數。為了讀數准確,在試驗過程中,硬度計應避免受到任何沖擊和震動。

4、在多處取值時,兩相鄰壓痕中心間距離至少應為壓痕直徑的 4倍,但不得小於2mm。任一壓痕中心距試樣邊緣距離至少應為壓痕直徑的2.5倍, 但不得小於1mm。

金屬布氏法:

1、一般試驗在10~35℃的室溫進行即可,如果有對溫度要求嚴格的試驗(視乎材料對溫度的敏感性),試驗溫度應為23℃±5℃。

2、試驗力的選擇應保證壓痕直徑在0.24D~0.6D之間。試驗力-壓頭槌直徑的平方的比率鞋(1.02F/D2比值)應根據材料和硬度值選擇。

3、為了保證在盡可能大的有代表性的試樣區域試驗,應盡可能選取大直徑的壓頭;當試樣尺寸允許時,應優先使用直徑為10mm的球壓頭進行試驗。

4、使壓頭與試樣表面垂直接觸,垂直於試驗面施加試驗力,加力過程中不應有沖擊和震動,直至將試驗力施加至規定值。

5、試驗力保持時間為10~15秒。對特殊材料,試驗力保持時間可以延長,但誤差應在±2秒。

6、任一壓痕中心距試樣邊緣距離,至少為壓痕平均直徑的2.5倍。相鄰壓痕中心間的距離至少為壓痕直徑的3倍。應在兩相互垂直方向測量壓痕直徑,用兩個讀數的平均值計算布氏硬度。

金屬維氏法:

1、試驗一般在10~35℃的室溫進行。對溫度要求嚴格的試驗,試驗溫度應為23℃±5℃。根據試樣厚度和硬度選擇試驗力。使壓頭與試樣表面垂直接觸,垂直於試驗面施加試驗力,加力過程中不應有沖擊和震動,直至將試驗力施加至規定值。

2、試驗力保持時間為10~15秒。對特殊材料,試驗力保持時間可以延長,直至試樣不再發生塑性變形,但誤差應在±2秒。應測量壓痕兩條對角線長度,用其算術平均值或通過查表得到硬度值。放大系統應能將對角線放大到視場的25%~75%。

顯微維氏法:

1、試驗一般在10~35℃的室溫進行。對溫度要求嚴格的試驗,試驗溫度應為23℃±5℃。根據試樣厚度和硬度選擇試驗力。使壓頭與試樣表面垂直接觸,垂直於試驗面施加試驗力,加力過程中不應有沖擊和震動,直至將試驗力施加至規定值。

2、保持試驗力的時間為10~15秒。對特殊材料,試驗力保持時間可以延長,但誤差應在±2秒。

(9)壓入法測試材料硬度常用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硬度測試實驗的注意事項

1、試樣(被測工件)表面應平坦光潔(粗糙度Ra不大於1.6um) ,無污物等。

2、對於特殊類試樣如與壓頭粘結的活性金屬材料,可以適當塗些油料(如煤油)。

3、試樣的製取應注意因外界因素引起表面組織變化,從而對硬度值構成影響。如製取試樣時因過熱引起的燒傷等。

4、試樣或者被測層的厚度應負荷標准。如採用金剛石錐壓頭厚度不小於壓痕殘余深度(壓頭壓入深度)的10倍;球壓頭不小於壓痕殘余深度的15倍。

5、對於凹面或者凸面試樣應該進行必要的硬度值修正。

J. 金屬材料的硬度測試方法有哪些

首先從硬度概念來講,硬度是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壓入其表面的能力,從概念理解測定方法。
其次從硬度的測量發展來講,硬度的測量包括的劃痕法、壓入法,但無非就是測量劃痕的深度、壓痕的面積或者深度。
對於鋼鐵廠比較常用的比如布氏硬度,是用載荷除以壓痕面積代表其硬度,方法容易實現,但在成品表面打布氏硬度的話會留下很明顯的壓痕;但對於洛氏硬度(金剛石圓錐壓頭),測量區域小,對成品表面影響小,當然他依靠的是卸載在和後的壓痕深度,與布氏硬度原理不一致,另外要求表面光潔度更高。
還有很多其他的測量表徵方法,但基本是採用壓入法。
剛度、強度和硬度都是材料的力學性能(或稱機械性能)指標,為了理解三者的意義,我們首先要知道:

彈性變形:當外力去掉後能恢復到原來的形狀和尺寸的變形。
塑性變形:當外力去掉後不能恢復到原來的形狀和尺寸的變形。
接下來,再來理解剛度、強度和硬度,就比較容易了:

剛度:金屬材料在受力時抵抗彈性變形的能力。
強度:金屬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變形和斷裂的能力。
硬度:金屬材料抵抗更硬的物體壓入其內的能力。
其實,三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不過,硬度是一項綜合力學性能指標,一般硬度高的材料,其強度也高。

金屬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變形和斷裂的能力稱為強度。按外力作用的性質不同,主要有屈服強度、抗拉強度、抗壓強度、抗彎強度等,工程常用的是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這兩個強度指標可通過拉伸試驗測出。

閱讀全文

與壓入法測試材料硬度常用測量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物理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瀏覽:83
雙母音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9
素麻花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564
旅遊失溫的解決方法 瀏覽:342
敲木架陶瓷瓦的安裝方法 瀏覽:313
2連續乘以十個2的簡便方法 瀏覽:904
葯物分析tlc雜質檢查方法 瀏覽:203
java類方法有什麼用 瀏覽:925
6聽筒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64
柳樹種植方法 瀏覽:389
美雄諾龍的檢測方法 瀏覽:267
99乘78的簡便運算方法 瀏覽:966
用點電荷來代替帶電體的研究方法叫微元法 瀏覽:232
微博主頁皮膚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04
本金罰息計算方法 瀏覽:490
治療肚子疼的最快方法 瀏覽:944
胯打開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173
波菜種植方法和時間 瀏覽:243
憂鬱症如何治療方法 瀏覽:953
雙膠紙張厚度計算方法 瀏覽: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