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三視圖怎麼看
三視圖的排列為:主視圖在上方.俯視圖在主視圖的正下方,左視圖在主視圖的正右方.
1、尺寸關系:
主、俯視圖長對正
主、左視圖高平齊
俯、左視圖寬相等
2、方位關系:主要是指反映物體的左右、上下、前後六個方位。看圖時至少要看兩個視圖,才能完全看清物體的上、下、左、右、前、後六個面的相對位置。
3、俯視圖為沿X軸旋轉90度.左視圖為沿Z軸旋轉90度.平面的三視圖就是這樣了.
(1)讀三視圖常用的方法哪兩個擴展閱讀:
能夠正確反映物體長、寬、高尺寸的正投影工程圖(主視圖,俯視圖,左視圖三個基本視圖)為三視圖,這是工程界一種對物體幾何形狀約定俗成的抽象表達方式。
三視圖是觀測者從上面、左面、正面三個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空間幾何體而畫出的圖形。
將人的視線規定為平行投影線,然後正對著物體看過去,將所見物體的輪廓用正投影法繪制出來的圖形稱為視圖。
一個物體有六個視圖:從物體的前面向後面投射所得的視圖稱主視圖(正視圖)——能反映物體的前面形狀,從物體的上面向下面投射所得的視圖稱俯視圖——能反映物體的上面形狀,從物體的左面向右面投射所得的視圖稱左視圖(側視圖)——能反映物體的左面形狀,還有其它三個視圖不是很常用。
三視圖就是主視圖(正視圖)、俯視圖、左視圖(側視圖)的總稱。
主俯長對正、主左高平齊、俯左寬相等
即:
主視圖和俯視圖的長要相等
主視圖和左視圖的高要相等
左視圖和俯視圖的寬要相等。
在許多情況下,只用一個投影不加任何註解,是不能完整清晰地表達和確定形體的形狀和結構的。如圖所示,三個形體在同一個方向的投影完全相同,但三個形體的空間結構卻不相同。可見只用一個方向的投影來表達形體形狀是不行的。一般必須將形體向幾個方向投影,才能完整清晰地表達出形體的形狀和結構。
B. 畫三視圖的基本方法是
1、一般來說:視圖有六個面,分別是:主視圖(前視圖),左視圖,俯視圖,右視圖,仰視圖,後視圖。
2、三視圖一般指: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
3、三視圖的投影規則是:主視、俯視:長對正;主視、左視:高平齊;左視、俯視:寬相等。
C. 有什麼方法看三視圖
三視圖考察的是人的空間思維,這個需要多多鍛煉,多做些題就可以了,沒有什麼具體的方法,要說方法,就是拿準定義,深思例題,多多思考,鍛煉、發揮空間想像能力。
D. 如何識讀三視圖
用一組平行的的投射線對物體進行投影,在與投射線垂直的投影面上得到物體的投影,即為視圖,共有主視圖、俯視圖、左視圖。
E. 如何教學生識讀組合體的三視圖
一、組合體的組合形式和形體分析法
1、組合體的組合形式
1.疊加型 由幾個簡單形體疊加而形成的組合體稱為疊加型組合體。
2.切割型 一個基本體被切去某些部分後形成的組合體稱為切割型組合體。
3.綜合型 即有「疊加」,又有「切割」而形成的組合體稱為綜合型組合體。它是組合體最常見的組合形式。
2、組合體表面連接關系
1.不平齊 兩形體表面不平齊時,兩表面投影的分界處應用粗實線隔開。
2.平齊 兩形體表面平齊時,構成一個完整的平面,畫圖時不可用線隔開。
3.相切 相切的兩個形體表面光滑連接,相切處無分界線,視圖上不應該畫線。
4.相交 兩形體表面相交時,相交處有分界線,視圖上應畫出表面交線的投影。
畫組合體三視圖時,只有通過形體分析,搞清各組成部分的組合形式及相鄰表面的連接關系,想像出物體的整體結構形狀,才能不多線、不漏線,按正確的作圖方法和步驟畫出組合體三視圖。
3、形體分析法
在對組合體畫圖、看圖及尺寸標注過程中,通常假想把組合體分解成若干個形體,搞清楚各形體的形狀、相對位置、組合形式及表面連接關系,這種分析的方法稱為形體分析法。這里所說的形體可以是一個基本體,也可以是一個基本體經過一定的切割,或者基本體的簡單組合,分解以後的各部分形體必須簡單明了。
圖6-1
如圖6-1所示的軸承座,可以想像分解成底座、圓筒、支承板、肋板四個形體。底座可以看成在一個四稜柱中切去一個四稜柱凹槽、兩個帶圓弧面的三稜柱及兩個圓柱體形成的。支承板與肋板放在底座的上面,圓筒放在支承板與肋板上面。這四個形體的左右對稱中心面重合,底座、支承板與圓筒的後面平齊,肋板在支承板
F. 學三視圖有什麼訣竅
這位大哥(大姐)你是高中生還是……
學三視圖最重要的是有空間想像能力,最偏門地方法是看小說(我這好像是在引你走向歧途),如果你意志不堅強的話,這個方法你最好不要用。做題的時候躲在紙上畫一畫!!!難看沒有關系!
遇見復雜的東西,你可以利用你手中有的工具做個簡單的模型,時間長了,想像力就培養起來了。
遇見四不象的東西讓你還原成立體圖,你可以把你心中懷疑的那幾個列出來,逐一排除,畫出來之後,在自己畫一下三視圖,和題中所給的東西做一下對比。
實在不行的話……大哥,就看幾本素描的書吧
G. 識讀組合體三視圖的方法主要有兩種方法它們分別是什麼法和什麼法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29
H. 如何看三視圖
俯視
左視
正視
下面的是圖示
http://blog.cersp.com/2005/12/10/011429.jpg
http://jwcweb.lnpu.e.cn/lnpujpk/gczt/xtda/jlzt/jxzt/2-10-5-1.jpg
http://jwcweb.lnpu.e.cn/lnpujpk/gczt/xtda/jlzt/jxzt/2-14-2-1.jpg
如果還是不明白下面是我復制來的希望幫助到你
一、畫組合體三視圖的方法
在畫組合體三視圖之前,首先運用形體分析法把組合體分解為若干個形體,確定它們的組合形式,判斷形體間鄰接表面是否處於共面、相切和相交的特殊位置;然後逐個畫出形體的三視圖;最後對組合體中的垂直面、一般位置面、鄰接表面處於共面、相切或相交位置的面、線進行投影分析。當組合體中出現不完整形體、組合柱或復合形體相貫時,可用恢復原形法進行分析。
1.進行形體分析 把組合體分解為若干形體,並確定它們的組合形式,以及相鄰表面間的相互位置,
2.確定主視圖 三視圖中,主視圖是最主要的視圖。
(1)確定放置位置
要確定主視投影方向,首先解決放置問題。選擇組合體的放置位置以自然平穩為原則。並使組合體的表面相對於投影面盡可能多地處於平行或垂直的位置。
(2)確定主視投影方向
選最能反映組合體的形體特徵及各個基本體之間的相互位置,並能減少俯、左視圖上虛線的那個方向,作為主視圖投影方向。圖9-10(a)中箭頭所指的方向,即為選定的主視圖投影方向。
3.選比例,定圖幅
畫圖時,盡量選用1:1的比例。這樣既便於直接估量組合體的大小,也便於畫圖。按選定的比例,根據組合體長、寬、高預測出三個視圖所佔的面積,並在視圖之間留出標注尺寸的位置和適當的間距,據此選用合適的標准圖幅。
4.布圖、畫基準線
先固定圖紙,然後,畫出各視圖的基準線。每個視圖在圖紙上的具體位置就確定了。基準線是指畫圖時測量尺寸的基準,每個視圖需要確定兩個方向的基準線。一般常用對稱中心線,軸線和較大的平面作為基準線,
逐個畫出各形體的三視圖
根據各形體的投影規律,逐個畫出形體的三視圖。畫形體的順序:一般先實(實形體)後空(挖去的形體);先大(大形體)後小(小形體);先畫輪廓,後畫細節。畫每個形體時,要三個視圖聯系起來畫,並從反映形體特徵的視圖畫起,再按投影規律畫出其他兩個視圖。對稱圖形、半圓和大於半圓的圓弧要畫出對稱中心線,回轉體一定要畫出軸線。對稱中心線和軸線用細點劃線畫出。如圖9-11(b)(e)。
6.檢查、描深、最後再全面檢查
底稿畫完後,按形體逐個仔細檢查。對形體中的垂直面、一般位置面、形體間鄰接表面處於相切、共面或相交特殊位置的面、線,用面、線投影規律重點校核,糾正錯誤和補充遺漏。按標准圖線描深,可見部分用粗實線畫出,不可見部分用虛線畫出。
描深後,再進行一次檢查,不僅可以發現描深時的筆誤,而且還能發現描深前的錯誤。
I. 三視圖是什麼 啊 怎麼看啊 誰知道
三視圖是觀測者從三個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空間幾何體而畫出的圖形。
將人的視線規定為平行投影線,然後正對著物體看過去,將所見物體的輪廓用正投影法繪制出來該圖形稱為視圖。一個物體有六個視圖:從物體的前面向後面投射所得的視圖稱主視圖——能反映物體的前面形狀,從物體的上面向下面投射所得的視圖稱俯視圖——能反映物體的上面形狀,從物體的左面向右面投射所得的視圖稱左視圖——能反映物體的左面形狀,還有其它三個視圖不是很常用。三視圖就是主視圖、俯視圖、左視圖的總稱。
一個視圖只能反映物體的一個方位的形狀,不能完整反映物體的結構形狀。三視圖是從三個不同方向對同一個物體進行投射的結果,另外還有如剖面圖、半剖面圖等做為輔助,基本能完整的表達物體的結構。
三視圖的投影規則是:
主視、俯視 長對正
主視、左視 高平齊
左視、俯視 寬相等
畫組合體三視圖的方法
在畫組合體三視圖之前,首先運用形體分析法把組合體分解為若干個形體,確定它們的組合形式,判斷形體間鄰接表面是否處於共面、相切和相交的特殊位置;然後逐個畫出形體的三視圖;最後對組合體中的垂直面、一般位置面、鄰接表面處於共面、相切或相交位置的面、線進行投影分析。當組合體中出現不完整形體、組合柱或復合形體相貫時,可用恢復原形法進行分析。
1.進行形體分析 把組合體分解為若干形體,並確定它們的組合形式,以及相鄰表面間的相互位置,
2.確定主視圖 三視圖中,主視圖是最主要的視圖。
(1)確定放置位置
要確定主視投影方向,首先解決放置問題。選擇組合體的放置位置以自然平穩為原則。並使組合體的表面相對於投影面盡可能多地處於平行或垂直的位置。
(2)確定主視投影方向
選最能反映組合體的形體特徵及各個基本體之間的相互位置,並能減少俯、左視圖上虛線的那個方向,作為主視圖投影方向。圖9-10(a)中箭頭所指的方向,即為選定的主視圖投影方向。
3.選比例,定圖幅
畫圖時,盡量選用1:1的比例。這樣既便於直接估量組合體的大小,也便於畫圖。按選定的比例,根據組合體長、寬、高預測出三個視圖所佔的面積,並在視圖之間留出標注尺寸的位置和適當的間距,據此選用合適的標准圖幅。
4.布圖、畫基準線
先固定圖紙,然後,畫出各視圖的基準線。每個視圖在圖紙上的具體位置就確定了。基準線是指畫圖時測量尺寸的基準,每個視圖需要確定兩個方向的基準線。一般常用對稱中心線,軸線和較大的平面作為基準線,
逐個畫出各形體的三視圖
5畫法
根據各形體的投影規律,逐個畫出形體的三視圖。畫形體的順序:一般先實(實形體)後空(挖去的形體);先大(大形體)後小(小形體);先畫輪廓,後畫細節。畫每個形體時,要三個視圖聯系起來畫,並從反映形體特徵的視圖畫起,再按投影規律畫出其他兩個視圖。對稱圖形、半圓和大於半圓的圓弧要畫出對稱中心線,回轉體一定要畫出軸線。對稱中心線和軸線用細點劃線畫出。如圖9-11(b)(e)。
6.檢查、描深、最後再全面檢查
底稿畫完後,按形體逐個仔細檢查。對形體中的垂直面、一般位置面、形體間鄰接表面處於相切、共面或相交特殊位置的面、線,用面、線投影規律重點校核,糾正錯誤和補充遺漏。按標准圖線描深,可見部分用粗實線畫出,不可見部分用虛線畫出。
咋看看下文;機械制圖其實有六個視圖,但一般有三視圖就可以表達清楚了,具體看懂圖要有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一個物體從一個方向看去,用圖表達出來時,看到的輪廓用實線,被擋住的輪廓線則用虛線表示,根據實線和虛線的連接搭配想像出實體來,具體的細節要根據其它視圖,如剖視圖,局部放大視圖,局部視圖等,來讀圖,三視圖是指從三個方面來看一個物體時看到的圖形:
主視圖:選擇一個主面,從主面能看到的就叫主視圖。
左視圖:從左邊看過去的叫左視圖。
俯視圖:從上面往下看叫俯視圖。
建議找一本《機械識圖》學一下很快就明白了,也可以找一些關於制圖方面的書看看,試著自己畫一些三視圖,慢慢摸索,不斷積累經驗,不難學的。
J. 三視圖怎麼看啊
1、三視圖的投影規律是: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所以分清楚長、寬、高很重要,長和高都不較好掌握,只有寬相對難一些,前後距離為寬。即俯視圖下前上後、左視圖上右前左後)2、圖中的粗實線是可見的輪廓線,虛線是確實存在但是看不到的線(比如說孔),點劃線一般表示軸線和對稱中心線。3、一般讀圖的時候,要把三個視圖結合起來看,不能單純的看一個視圖。4、在復雜的組合體視圖也是由基本體構成的。5、讀圖之前要會熟練的畫圖。你可以多練習畫組合體的三視圖。6、你也可以藉助橡皮泥捏出你看到的線的形狀,加強自己的空間想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