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中小學常用語言傳遞方法及優點

中小學常用語言傳遞方法及優點

發布時間:2022-05-17 21:32:57

㈠ 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哪些

1.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通過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它包括講述、講解、講讀、講演等具體形式。講授法是一種最常見的教學方法。講授法具有傳遞知識信息和控制學生的認識活動兩方面作用,通過這些作用可以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處於積極的狀態中。他們一邊在緊張的思考,一邊又在感受求知的樂趣。教師在講授中既可通過分析和比較、歸納和演繹、綜合和概括,又可通過講重點、講關鍵、講難點、講思路、講規律、講方法等多種形式來促進學生掌握知識、認識知識的價值,並將其內化為一種學習的動力。
(2)談話法。又稱問答法,是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師生間的問答對話而使學生獲得新知識或鞏固知識、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談話法分為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形式。談話法可使教師直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有利於學生獨立思考,並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一般來說談話法花費的教學時間較長,對學生知識准備情況要求較高,所以,在一堂課中,談話法一般與其它的教學方法配合使用。
(3)讀書指導法。這種方法是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和參考書以及課外讀物,使學生獲知識、發展能力的一種方法。它包括指導學生預習、復習、閱讀參考書、自學教材等形式。讀書指導法是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很好的方法。在使用此方法的時候,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同時交給學生讀書的方法。當學生讀書完畢後,教師還要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相互交流,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2.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
(1)演示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作示範性實驗和動作,使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知識或印證所學書本知識的方法。演示法分為三種形式。第一,為了使學生獲得對事物的感性認識,主要通過實物、掛圖、模型等演示。第二,為了使學生了解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主要使用幻燈片、投影儀、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媒體。第三,教師身體力行的示範性動作,例如體育課中的示範性動作。演示法是通過視覺刺激完成的,所以要養成學生有目的的知覺習慣,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使用演示法,要依賴一定的物質條件,同時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教學方法,要與講授法、談話法等方法結合使用。
(2)參觀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組織學生去實地觀察學習,從而獲得知識或鞏固、驗證已學知識的方法。參觀法有準備性參觀、並行性參觀、總結性參觀三種形式。參觀法可使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豐富感性經驗,開闊視野,又可以在實際中受到生動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參觀過程中,為了防止學生偏離參觀目的,教師要在參觀過程中對學生加強指導,參觀結束後要安排學生討論參觀心得,或布置與參觀相關的作業。
3.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
(1)實驗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利用一定的儀器設備,進行獨立操作,通過觀察研究獲取知識,培養技能、技巧的方法。實驗法可分為感知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兩種形式,被廣泛應用於中學理科教學,如: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學科的教學中。實驗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實習作業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在校內外的一定場所,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實際操作或其他實踐活動,以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實習法的特點是感性、綜合性、獨立性和獨創性,在自然科學和技術學科中佔有重要地位,如數學的測量實習,物理、化學的生產技術實習,生物課的植物載培和動物飼養實習,地理課的地形測繪實習,勞動技術課的生產技術實習等。實習法有利於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和工作技能。
(3)練習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練習法分為各種口頭練習、書面練習、實際操作練習、模仿性練習、獨立性練習、創造性練習等形式。練習法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具有重復性特點,在各科教學中被廣泛使用。它不僅能使學生鞏固和運用所學的知識,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而且還有利於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毅力、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等優良品質。
4.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
(1)討論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指導學生以小組或班級的形式,圍繞某一中心議題發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從而獲得知識的方法。通過討論可以使學生們集思廣義,取長補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增長新知識,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民主協商的人際關系技能及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2)研究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獨立地探索、創造性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方法。使用研究法時,教師要為學生獨立思考提供必要的條件,選擇正確的研究課題,讓學生可以獨立思考與探索問題

㈡ 論述口語傳播的優點和缺點

1、缺點:口語是靠人體的發聲功能傳遞信息的,由於人體的能量的限制,口語只能在很近的距離內傳遞和交流;口語使用的音聲符號是一種轉瞬即逝的事物,記錄性較差,口語信息的保存和積累只能依賴於人腦的記憶力。口語傳播受到空間和時間的巨大限制。

2、優點:口頭傳播是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進行,傳播途徑短,時效性強,並且多數情況下是一對一式的傳播,很少受其他訊息的干擾。口頭傳播是在生活情景中發生的,因此,信息接受者對信息源及信息本身的警戒心理比較低,不像對商業媒體上發送的信息那樣帶有懷疑、躲避、抵觸、甚至厭惡的心理。

(2)中小學常用語言傳遞方法及優點擴展閱讀

傳統教育模式往往重視學生書面文字的學習,卻忽視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很多學生出現了「一肚子墨水卻怎麼也倒不出來」的困境。近幾年來教育部國家語委下發文件要提高青少年口語能力。

語言的規范性,也就是普通話比較標准,少病句;語言的藝術性,指的是具有感染力和表現力;溝通傳播能力,指的是重在調整人與自我、人與他人之間關系的溝通能力。


㈢ 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目前,我國常用的教學方法從宏觀上講主要有: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直觀形式獲得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等。這些教學方法之所以經常被採用,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有極其重要的使用價值,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須切實把握各種常用教學方法的特點、作用,適用范圍和條件,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使其在教學實踐中有效的發揮作用。

(一)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都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1 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 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 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 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 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並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2 參觀法

參觀法是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到一定的校外場所——自然界、生產現場和其他社會生活場所,使學生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研究獲得新知識的方法。

(三)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以形成學生的技能、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練習、實驗和實習作業等方法。

1 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2 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 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伯的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3 實習法(或稱實習作業法)

實習法是學生 在教師紐上,利用一定 實習場所,參加一定實習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關的直接知識,或驗證間接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㈣ 小學語文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目前,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從宏觀上講主要有: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直觀形式獲得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等。這些教學方法之所以經常被採用,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有極其重要的使用價值,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須切實把握各種常用教學方法的特點、作用,適用范圍和條件,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使其在教學實踐中有效的發揮作用。

一)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方法。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都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

它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1.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談話法: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並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

1.演示法 :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㈤ 常見的教學方法分類有哪些

按照教學方法的外部形態,以及相對應的這種形態下學生認識活動的特點,把中國的中小學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分為五類。

第一類方法:「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等。

第二類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觀法等。

第三類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包括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

第四類方法:「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類方法:「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如發現法;探究法等。

(5)中小學常用語言傳遞方法及優點擴展閱讀

科學、合理地選擇和有效地運用教學方法,要求教師能夠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熟練地把握各類教學方法的特性,能夠綜合地考慮各種教學方法的各種要素,合理地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並能進行優化組合。

不同領域或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要藉助於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技術。教師可依據具體的可操作性目標來選擇和確定具體的教學方法。

不同學科的知識內容與學習要求不同;不同階段、不同單元、不同課時的內容與要求也不一致,這些都要求教學方法的選擇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的特點。

㈥ 中學語文老師的教學方法有什麼優點

一、教學方法的特點
第一 相對性。
不論是哪一種教學方法,都有著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常採用的教學方法也不例外,其中不存在絕對好的方法。就唯物主義的觀點而言,不管是何種教學方法都是相對辯證的,它們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只是教師在運用這些教學方法的時候要充分考慮用這種方法解決什麼問題,要做好利與弊之間的平衡。
第二 針對性。
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針對教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目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來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為了使教學過程更為順暢自然,教師一般會採用自己比較熟悉和擅長的教學方法來組織教學。所以教師要不斷學習和研究各種教學方法,並將這些教學方法靈活運用,針對各種綜合因素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益。
第三 綜合性。
教學方法應該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來綜合選擇,才能提高教學有效性。所以,教師既要重視示範、引導和點撥,又要培養學生觀察、運用和創造的能力。只有有助於發揮兩方面作用的教學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第四 多樣性。
語文教材當中的內容豐富多彩,教學目標也不盡相同,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就要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來開展各種教學活動,比如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觀察法、多媒體教學法等。
二、使用教學方法的原則
1. 堅持啟發性。新課程改革理念中明確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所以,教師要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徵,激發學生探索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採用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是本質上都應該對學生具有啟發性。教師既要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又不能放任學生自流,需通過正確引導和啟發,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勇於探索新知的精神。
2. 堅持培養三維目標。現代教育思想認為教學工作應該實現對學生三個方面的培養目標:學習基本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目標對於教師選擇怎樣的教學方法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語文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充分考慮具體的教學目標,合理優化教學方法,使它們更具啟發性和針對性,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3. 堅持因材施教。學生和學生之間是存在著差異的,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在教學過程中從不同學生的特點出發,設計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語文課堂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進步。因材施教就是要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能夠快樂、主動地獲得知識。
三、常用的語文教學方法
長期以來,語文教師們通過不斷的摸索和實踐,創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如果把這些教學方法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的話,可以從以教為主、以學為主、教學結合三個方面進行歸納和總結。
(一)以教為主的教學方法
以教為主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指以教師的語言講解為主,傳遞語文知識信息,使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技能。常用的教學方法有:
1.講授法。這是一種比較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自己的語言向學生講授本堂課的語文知識,包括課堂導入、課程引導、介紹背景分析課文、課堂小結、布置作業等各個環節。這種教學方法使語文知識更加系統化,學生能夠快速准確地把握課堂教學的重難點。目前講授法還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經常被採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一堂語文課,教師適當的講解和示範是必不可少的,教師不能為了避免「滿堂灌」的嫌疑而不敢開口講,該講則講,而且還要講透徹講到位。
2.串講法。串講法一般是指教師把文章中的內容從字、詞、句、段、篇章全部連貫起來進行系統的講解,使學生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藝術特色,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將文章進行概括,鞏固和深化知識的理解。串講法的運用更加突出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導作用,課堂教學由教師單一的講解轉變為師生的雙邊互動,幫助學生抓住學習重點,使學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二)以學為主的教學方法
以學為主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指教師要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正確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常用的教學方法有:
1.討論法。討論法主要是指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教師通過自己的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集體討論交流的方式來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在信息交流的過程中實現思想的碰撞,提高語文教學效益。這種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習的主動權交到了學生的手中,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整個語文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要求。
2.研究法。研究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形式,根據已經掌握的語文知識探索新知識、提高語文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改變了傳統教法中重視教師的教、輕視學生的學的局限性,充分體現了現代教學思想。
(三)常見教學結合的教學方法
1.問答法。這是現代語文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為學生設計一些與之相關的問題,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來回答問題,或者學生提出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困難或者疑問,在小組內或者班內互動交流、共同解決。這樣的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情境教學法。這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創設適當的情境來講解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以美感染人、以情感動人,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促進學生的思維水平不斷提高,優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結論
總之,不管是哪種教學方法,只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具體情況等因素,合理選擇並妥善實施,都會對學生掌握語文知識、提高綜合素質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作為初中語文教師,還需要努力探索,創新更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

㈦ 教師資格證考點: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

(一)概念:(了解)


教學策略是老師學生為進行課堂教學每日任務而選用的方法,包含老師教的方式 與學員學的方式 。



(二)教學方法的類型


1、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


①含義:通過口頭語言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


②類型:講述、講解、講讀、講演;


③優點:能夠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接受大量知識;


④地位:應用最廣泛的教學方法。中小學運用最多的方法。


⑤貫徹要求(了解):


a.講授內容要有科學性、系統性、思想性、啟發性、趣味性;


b.講究講授的策略與方式;


c.講究語言藝術。


(2)談話法(問答法)


①含義: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


②分類: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


③優點:激發學生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④貫徹要求(了解):


a.教師要准備好問題和談話計劃。


b.教師要善於提問。


c.教師要善於啟發誘導。


d.教師要做好歸納、小結。


(3)討論法:


①含義: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進行探討、明辨是非真偽,以獲取知識的一種方法。


②優點:


a.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積極性;


b.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c.促進學生靈活運用知識。


③貫徹要求(了解):


a.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吸引力;


b.教師要善於在討論中對學生啟發引導;


c.教師要做好討論小結


(4)讀書指導法:


①含義: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和課外讀物獲得知識、發展智力。


②貫徹要求(了解):


a.指導學生精心閱讀教科書;


b.指導學生善於閱讀參考書;


c.指導學生寫好各種形式的讀書筆記。


各位考生加油哦,祝願各位考生夢想成真。更多關於教師資格證的干貨,新聞資訊,小編會持續關注。

㈧ 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那些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

2、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一般在高年級學生或成人教學中採用。

3、直觀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6、實驗法

這種教學方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利用一定的儀器設備,進行獨立操作,通過觀察研究獲取知識,培養技能、技巧的方法。

㈨ 小學語文常用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一、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如今學生的個性發展倍受教育界的重視,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學生通常會對感興趣的學習內容主動學習,對其不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則會失去學習主動性。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表達能力,首先,應提高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自由提問、自由談論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更為積極地進入學習狀態。此外,教師還應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採取不同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培養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能力,這種能力能夠讓學生的創造力得到更好、更有效的發揮。與此同時,還應將教學理念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思維能力。

二、激發學生興趣

要想在教學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只有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會積極地、主動地去學,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學生如果能夠在課堂上感到快樂,那麼也會自然而然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教師可以激發學生豐富的創造力,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多向思維。而要提高學生的求知慾,一般需要做到以下兩點:首先,應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來創設不同的氣氛。

其次,教師應關注每一個學生,面對不同情況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耐心指導。還應鼓勵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來進行更為有益的學習,如:通過網路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學習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就可以舉一反三,更快、更好地掌握更多的知識。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輕松的課堂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也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最基本條件。

三、大膽質疑,激發求知慾

愛因斯坦曾說:「我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才能,我只不過是喜歡尋根問底的追求問題罷了。」問題是創造的起點,要想獲得成功,學會提出問題是前提,而學會解決問題才是關鍵。如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這樣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導航作用。教師還應啟發學生養成探究疑難的良好習慣。如:教師在課堂中講解一篇課文的時候,應先讓學生熟讀,然後讓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觀點,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還可以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四、塑造良好的審美情操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塑造學生良好的審美情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師,應以良好的美育來陶冶學生的情操和性情。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優美的詩歌、美麗的童話,這些都能夠起到良好的美德教育、激發學生道德情感的效果,使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什麼是真善美。如:看到優美的句子他們會產生贊賞的心情,而看到壞人猖獗的情景則會產生憤慨的心理,這都是真實的情感體驗。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以引導者的身份,對學生進行美學教育,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五、閱讀出真知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閱讀也是其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如何閱讀。在學生閱讀課文時首先應要求學生了解作者的簡歷以及文章的出處。其次,要求學生利用各種工具理解不懂的段落或詞句。而在上課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這樣既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㈩ 目前中小學課堂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1.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通過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它包括講述、講解、講讀、講演等具體形式。講授法是一種最常見的教學方法。講授法具有傳遞知識信息和控制學生的認識活動兩方面作用,通過這些作用可以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處於積極的狀態中。他們一邊在緊張的思考,一邊又在感受求知的樂趣。教師在講授中既可通過分析和比較、歸納和演繹、綜合和概括,又可通過講重點、講關鍵、講難點、講思路、講規律、講方法等多種形式來促進學生掌握知識、認識知識的價值,並將其內化為一種學習的動力。
(2)談話法。又稱問答法,是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師生間的問答對話而使學生獲得新知識或鞏固知識、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談話法分為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形式。談話法可使教師直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有利於學生獨立思考,並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一般來說談話法花費的教學時間較長,對學生知識准備情況要求較高,所以,在一堂課中,談話法一般與其它的教學方法配合使用。

閱讀全文

與中小學常用語言傳遞方法及優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物理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瀏覽:82
雙母音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8
素麻花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564
旅遊失溫的解決方法 瀏覽:342
敲木架陶瓷瓦的安裝方法 瀏覽:313
2連續乘以十個2的簡便方法 瀏覽:904
葯物分析tlc雜質檢查方法 瀏覽:203
java類方法有什麼用 瀏覽:925
6聽筒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64
柳樹種植方法 瀏覽:389
美雄諾龍的檢測方法 瀏覽:267
99乘78的簡便運算方法 瀏覽:966
用點電荷來代替帶電體的研究方法叫微元法 瀏覽:232
微博主頁皮膚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04
本金罰息計算方法 瀏覽:490
治療肚子疼的最快方法 瀏覽:944
胯打開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173
波菜種植方法和時間 瀏覽:243
憂鬱症如何治療方法 瀏覽:953
雙膠紙張厚度計算方法 瀏覽: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