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直流電療法的操作方法
1.選妥所需電極及襯墊,襯墊應較金屬電極邊緣寬出1~2cm,厚度至少1cm,用時浸濕,擰至適當濕度。
2.檢查局部皮膚有無破損,如有抓傷或擦傷,宜貼以橡皮布或塑料布絕緣,如破損嚴重則停止治療。如毛發過多,宜剃去或用溫水浸濕。如有感覺喪失,則不宜進行治療。
3.將襯墊緊密接觸治療部位皮膚,其上依次置以金屬極板、膠布或塑料布,並酌情用沙袋、尼龍搭扣、綳帶固定電極或由患者以自身體重將電極固定妥當。
4.檢查電療機mA表指針是否在零位,極性轉換開關是否指向正常位置,電流分流器所指強度應合乎治療要求,導線連接的極性須正確無誤。
5.電療機一切正常時,接通電源,緩慢調節輸出機鈕,並根據患者的感覺,經1~2次間隔逐漸增加電流至所需強度。
6.電流強度以襯墊面積計算,並應結合患者耐受量而定。一般成人用0.05~0.2mA/cm,小兒用0.02~0.05mA/cm,反射療法用0.02~0.03mA/cm。
7.在治療中如患者感覺電極下有局限性刺痛或燒灼時,應立即停止治療,並檢查原因,經妥善處理後再繼續治療。
8.一般每次治療15-25min,1/d,10~20次為1療程。
[常用方法舉例]
1.眼—枕部治療法 面積為4cm×5cm之橢圓形襯墊電極2cm(或1個)置於閉合的眼瞼上,用分叉導線連於輸出端的1極;另1面積為60~100cm電極置於枕部。極性視需要而定。
2.面部治療法 半面具形襯墊電極置於患側面部,使各葉分別貼在前額、頰部及下頜部;另一面積為200-300cm襯墊電極置於肩胛間或對側上臂處,極性視需要而定。
3.心前區治療法 將面積為10cm×15cm之兩襯墊電極分別置於心前區及左肩胛部或左上臂外側,極性視需要而定。
4.領區治療法 1個披肩形襯墊電極置於脊柱及肩的上部和鎖骨上區(頸6~胸4);另1個面積400~600cm襯墊電極放在腰骶部。單純直流電療時領區電極通常接陽極,腰骶部接陰極。首次治療時電流強度宜小,以後每次或隔次增加1~2mA,直到所需電流強度。治療時間開始6min,每次增加2min,至16min為止。
5.全身治療法 2個面積各為150cm襯墊電極放在兩側腓腸肌部,用分叉導線連於輸出端的1極;另1面積為300cm襯墊電極置於肩胛間區,極性視需要而定。
B. 直流電葯物離子導入療法的直流電離子導入療法介紹
1、葯物導入的基本理論:
直陸襪液流電離子導入療法是根據直流電場內同性電荷相斥,異性電荷相吸的原理,使葯物離子通過完整的皮膚或粘膜導入人體。許多實驗臨床觀察證明,在直流電作用下,可將帶不同電荷的離子導入人體內。陽離子從陽極導入,而陰離子則從陰極導入體內。
2、葯物導入的分布和滯留時間:
人體皮膚表面有大量的毛孔、皮膚腺和汗腺導管的開口。葯物離子通過直流電導入體內的主要通道是皮膚汗腺導管的排泄孔。在皮膚內形成離子堆,一部分葯物離子經汗腺管口進入皮膚後,較長時間的存留於皮膚表層,形成所謂「皮膚離子堆」,然後逐漸進入血流。不同種類的葯物離子在皮膚內存留的時間不同,可短至數小時,長好者達數十天。例如新黴素經直流電導入體內後,在局部皮膚內可存留3~6小時,鏈黴素為6~12小時,青黴素為6~24小時。碘為15~20天,腎上腺素亦可在局部皮膚層蓄積達20天之久。
有些葯物離子導入體內後,能選擇性的停留在對該葯物有親和力的臟器內。例如碘離子經直流電導入體內後,大部分存留於甲狀腺;而磷則主要蓄積在中樞神經和骨骼等部位。
3、導入體內的葯液濃度:
和電流強度、通電時間、寄生離子等多種因素有關。
實驗證明,一些常用的溶液濃度在5%以下時,導入量隨著濃度的升高而增加;而當濃度大於5%時,葯物導入量幾乎不在增加。導入體內的葯物量在一定范圍內與電流強度和通電時間成正比。但是當電流強度增至一定值,通電時早物間超過30分鍾以上時,葯物導入量不在隨之增加。
4、葯物離子導入療法最常使用的是GZ-IIIC型葯物導入熱療儀,它是利用低頻調制中頻脈沖電流,葯物導引,將中頻電和葯物導入結合在一起,達到對疾病的治療作用,經臨床驗證證明具有確切的療效。適用於各種骨質增生及其他關節邊緣形成的骨刺、滑膜肥厚等,臨床使用證實對於其他腫痛以及肌肉軟組織損傷(肩周炎、腰肌勞損、扭挫傷)也有較好的效果,操作簡單易懂,使用安全,易於攜帶,特別適用於診所及家庭使用。 (一) 襯墊法治療方法與直流電療法基本相同,所不同者及注意事項如下:
1.與作用電極面積相同的濾紙或紗布用葯液浸濕後,放在治療部位的皮膚上,其上面再放襯墊和鉛片;非作用電極下的濾紙或紗布用普通溫水浸濕即可。導入的極性要正確。
2.盡量減少作用電極上的寄生離子。葯物溶劑一般用蒸餾水、酒精或葡萄溶液;每個襯墊(包括紗布)最好只供一種葯物使用。
3. 有的葯物為防止被電解產物所破壞,需採用非極化電極,即在用葯液浸濕的紗布上面依次放置襯墊、綬沖液浸濕的濾紙、襯墊和鋁片。青黴素導入前要做皮膚過敏試驗。 1. 眼-枕法:兩3×4cm2橢園形電極置於閉合的兩眼上,(先向眼內滴入葯液)用分叉線連一極,另一極60cm2置枕項部位。
2. 額一枕法:一個5×10cm2的電極置於額部,別一個7×10cm2的電極置於枕部。
3. 面部治療法:一個E形置於患側面部,另一個150~200cm2電極置於肩胛間區 。
4. 心前區治療法:兩個10×15cm2的電極分別置於心前區及左背部。
5. 乳腺區反射治療法:兩個直徑12cm的圓形電極(中央有一圓孔使頭露出)置於兩側乳房區,用分叉導線連一極,另一極250~300cm2置於肩胛間區或恥骨聯合上。
6. 領區反射治療法:一個1000cm2披肩式電極置於領區,另一電極400cm2置於腰骶部。從6mA,6分鍾開始,每隔一日增加2mA,2分鍾,至16mA,16分鍾為止。每日一次,12~16次為一療程。
7. 全身直流電葯物導入法:一個14×22cm2電極放在肩胛間區,連一極:另兩個10×15cm2電極置於兩側腓腸肌區,用分叉導線聯於治療機的另一極。 將葯浸濕的棉花塞入(耳道、鼻腔等)或將特製的體腔插入治療部位(陰道、直腸等),向電極內灌注葯液,非作用電極置鄰近部位的皮膚上。常用的體腔法如下:
1. 耳道葯物離子導入法:用葯液將棉條浸濕後塞入外耳道,若有鼓膜穿孔,可先滴入1ml葯液。然後再塞入浸葯液的棉條,棉條另一端露在外耳道口外,同金屬電極連接。非作用極置於側頰部。電流強度1~2ma 。
2. 鼻粘膜療法:將葯液浸濕的棉條塞入鼻腔,使其緊貼鼻粘膜,在鼻唇溝處放一小塊絕緣布,將露出鼻腔外的棉條置於其上面,再放一個1.5×3cm2的鉛片,亦可用棉條包繞導線末端,非作用極60cm2置於枕部。反射治療時,電流強度從0.5mA開始,逐漸增加至2~3mA。
3. 牙齒離子導入法:(1)根管離子導入:用小棉球浸葯液後置於齲洞處,導線從棉球上引出,葯棉上再蓋以紗布或棉球讓病人咬合固定,非作用極置病牙根尖對應的皮膚上,電流強度0.5~1mA。消毒根管可用2~3%碘化鉀陰極導入,齲齒引起牙痛可用2%奴佛卡因加適量腎上腺素陽極導入。(2)牙本質離子導入:用與病牙合面相應大小的紗布塊(1cm厚),鉛片縫在紗布層中,病人咬合固定,非作用極直徑3cm置病牙根所對之皮膚上,電流強度1~2mA,牙過敏可用3%氧化鈉陰極導入。此外,牙齦疾病也可以用相應小電極進行葯物導入治療。
4.直腸前列腺離子導入法:用有機玻璃或硬橡膠製成的前列腺體腔電極,插入直腸內約10cm,非作用極150cm2置下腹部,電流強度6~10mA。 先將葯物以不同的方式(如口服、注射、灌腸、導尿管導入等),輸入體內,然後在體表相應部位放置電極進行直流電治療。在直流電的作用下,體內葯物離子朝一定方向移動,這樣在治療部位可以聚集較高濃度的葯物。常用方法如下:
1.直腸離子導入法:排便或清潔灌腸後,把葯液50~100毫升灌入直腸內,於下腹部和骶部放置電極。例如用4%奴佛卡因加0.5%硫酸鋅導入,治療菌痢之後腸粘膜潰瘍或糜爛。
2. 膀胱內離子導入法:導尿後,用導管把30~100ml葯液注入膀胱內,電極於膀胱區前後對置,電極極性依葯物和病變部位而定。例如用鏈黴素加的卡因導入治療膀胱粘膜結核潰瘍。
3. 胃內離子導入法:口服200~300ml葯液後,電極置於胃區和上腰部,用以治療慢胃炎、潰瘍病等。
4. 胸部治療法:靜脈注入治療混合液(含150~200ml生理鹽水、抗菌素、肝素、氨茶鹼和氫化考的松),在靜脈輸入葯液之1/3~1/2時,於胸廓病變相應部位進行直流電治療,兩個300cm2電極於胸郭前後對置,每日一次,每次30分鍾,10~20次為一療程。治療急性肺炎、急性肺膿腫,支氣管擴張惡化期及慢性肺膿腫等。 將直徑2~3cm的圓形電極放在穴位上,非作用極放在頸部或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