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葯鬱金有什麼功效性寒還是溫
本品性寒,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清心涼血;疏肝利膽。
主治「胸腹脅肋諸痛;婦女痛經;經閉;症瘕結塊;熱病神昏;癲狂;驚癇;吐血;衄備;血淋;砂淋;黃疸
但陰虛失血及無氣滯血瘀者忌服,孕婦慎服。
B. 鬱金的功效有哪些
功能
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清心涼血,利膽退黃。
主治
1、氣滯血瘀痛證:本品味辛能行能散,既能活血,又能行氣,故治氣血瘀滯之痛證。
2、熱病神昏,癲癇痰閉:辛散苦泄,能解郁開竅,且性寒入心經,又能清心熱,故可用於痰濁蒙蔽心竅、熱陷心包之神昏。
3、吐血,衄血,倒經,尿血,血淋:本品性寒清熱,味苦能降泄,入肝經血分而能涼血降氣止血,用於氣火上逆之吐血、衄血、倒經,可配生地、丹皮、梔子等以清熱涼血。
4、肝膽濕熱黃疸、膽石症:本品性寒入肝膽經,能清利肝膽濕熱,可治濕熱黃疸。
C. 中葯鬱金有什麼作用
功效: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清心涼血,利膽退黃。
主治:用於胸脅刺痛,胸痹心痛,經閉痛經,乳房脹痛,熱病神昏,癲癇發狂,血熱吐衄,黃疸尿赤。
D. 鬱金有什麼作用
鬱金有哪些治病功效
大家對鬱金這個中葯不算陌生,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中葯。那麼大家知道它有哪些治病功效嗎?下面就一起看一下吧!
鬱金的治病功效及食療方
鬱金,又稱黃郁,鬱金的苗像姜黃,秋末出莖心而無實,花白而質紅,根為赤黃色,長約一寸,大小想指頭,外面黃裡面為赤色,有一點香氣。
中醫認為,鬱金味辛、苦,性寒,無毒,具有活血涼血、利膽退黃、行氣解郁的功效,治癲癇發狂、黃疸、結石等症。
治病功效
1、治尿血不定
取鬱金末一兩,蔥白一握,加水一盞,煎煮至三合,溫服,每天服用三服。
2、治自汗不止
取適量鬱金末,卧時調塗在乳上。
利膽:注射液能促進膽汁的生成和分泌,並能收縮膽囊,促進膽汁排出。
對代謝的作用
對蛋白代謝:揮發油能促進大鼠肝細胞合成白蛋白和α1、α2、β2球蛋白,抑制γ-球蛋白的合成。還能降低血漿纖維蛋白原的含量。
對肝糖原代謝:揮發油注射液對大鼠有促進肝糖原合成和肝糖原分解的作用。
對脂質代謝:揮發油注射液能使實驗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膽固醇和γ-脂蛋白含量降低,糾正α-、β-脂蛋白的比例失調,同時使主動脈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降低,抑制主動脈內膜中粥樣斑塊形成和脂質的沉積。
E. 鬱金的作用
葯理葯效
①
黃鬱金又名:黃絲鬱金、廣玉金。為植物姜黃的乾燥塊根,呈卵圓形或長卵圓形,兩端稍尖,中部微滿,長2~4厘米,中部直徑1~2厘米。表麵灰黃色或淡棕色,有灰白色細皺紋及凹下的小點,一端顯折斷的痕跡,呈鮮黃色,另一端稍尖。質堅實,橫斷面平坦光亮,呈角質狀,杏黃色或橙黃色,中部有一顏色較淺的圓心。微有姜香氣,味辛而苦。以個大、肥滿、外皮皺紋細、斷面橙黃色者為佳。主產四川。
②
黑鬱金又名:溫鬱金、川玉金。為植物鬱金的乾燥塊根。長紡錘形,稍扁,多彎曲,兩端鈍尖,有折斷痕而呈灰黑色,長3~6厘米,中部直徑1~1.5厘米。
表麵灰褐色,外皮皺縮或有細皺紋。橫斷面暗灰色發亮,中部有l條顏色較淺的環紋,中心扁圓形。氣無,味淡而辛涼。以個大、外皮少皺縮、斷麵灰黑色者為佳。主產浙江。
③
白絲鬱金亦為植物鬱金的乾燥塊根。外形較黃鬱金瘦長。斷面內心呈白色(姜黃色素含量較少),內圈與外層之間有1條黃白色的環紋,質地模糊不透明。味微辛,香氣亦較差。以個大、皮細、斷面結實者為佳。主產四川。
④
綠絲鬱金為植物莪術的乾燥塊根。形狀質地同黃鬱金,但表皮較粗,斷面色暗淡,深淺不一,少透明。味辛而重,香氣不顯。產四川。
【炮製】用水浸泡,洗凈,撈出曬晾,潤進,切片,曬干。
【性味】辛苦,涼。
①《唐本草》:味辛苦,寒,無毒。
②《本經逢原》:辛苦,平,無毒。
【歸經】入心、肺、肝經。
①《綱目》:入心及包絡。
②《雷公炮製葯性解》:入心、肺二經。
③《本草經疏》:入手少陰、足厥陰,兼通足陽明經。
【功用主治】行氣解郁,涼血破瘀。
治胸腹脅肋諸痛,失心癲狂,熱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婦女倒經,黃疸。
①《葯性論》:治女人宿血氣心痛,冷氣結聚,溫醋摩服之。
②《唐本草》:主血積,下氣,生肌,止血,破惡血,血淋,尿血,金瘡。
③《珍珠囊》:涼心。
④李杲:治陽毒入胃,下血頻痛。
⑤《本草衍義補遺》:治郁遏不能散。
⑥《綱目》:治血氣心腹痛,產後敗血沖心欲死,失心顛狂。
⑦《本草通玄》:治痘毒入心。
⑧《本草正》:止吐血,衄血;單用治婦人冷氣血積,結聚氣滯,心腹作痛。
⑨《本草述》:治發熱,郁,咳嗽,齒衄,咳嗽血,溲血,頭痛眩暈,狂癇,滯下,淋,並眼目鼻舌咽喉等證。
⑩《本草備要》:行氣,解郁;泄血,破瘀。
涼心熱,散肝鬱。
治婦人經脈逆行,
⑾《本草從新》:能開肺金之郁。
⑿《要葯分劑》:涼血。
(13)涼心
(元素)
(14)治血氣心腹痛,產後敗血沖心欲死,失心癲狂蠱毒。(時針)
(15)血積下氣,生肌止血,破惡血,血淋尿血,金瘡。(《唐本[2]》)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7.5~15克;磨汁或入丸、散。
【宜忌】陰虛失血及無氣滯血瘀者忌服,孕婦慎服。
①《本草經疏》凡病屬真陰虛極,陰分火炎,薄血妄行,溢出上竅,而非氣分拂逆,肝氣不平,以致傷肝吐血者不宜用也。
即用之亦無效。
②《本草匯言》:脹滿,膈逆,疼痛,關乎胃虛血虛者,不宜用也。
③《得配本草》:氣虛脹滯禁用。
F. 中葯鬱金、白術、白芍、枳殼、木瓜、甘草、砂仁、淫羊藿方功效1
鬱金的作用:活血行氣止痛,解郁清心,利膽退黃,涼血;白術的作用: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白芍的作用:養血調經,平肝止痛,斂陰止汗;枳殼的作用:行氣除痞,化痰消積;木瓜的作用:舒筋活絡,除濕和胃;甘草的作用: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葯性;砂仁的作用:化濕行氣, 溫中止嘔止瀉,安胎;淫羊藿的作用:溫腎壯陽,強筋骨,祛風濕;這些都是可以合用在一起,起到的作用是補氣溫陽行氣。
G. 鬱金這種中葯材能治出汗嗎
鬱金聽起來像某種花品名稱,其實鬱金是一味中草葯,鬱金分為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鬱金常用於活血化瘀、跌打損傷之良葯。要想正確使用鬱金達到想要的功效,我們必須先要了解鬱金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鬱金的食用方法有哪些?鬱金副作用及禁忌。詳細了解請關注本專題。
鬱金的功效與作用
鬱金多產自於浙江、四川等地,浙江溫州產的稱之為溫鬱金;四川產的稱之為廣鬱金,兩者功效大同小異,廣鬱金偏於行氣解郁,川鬱金偏於活血化瘀。
鬱金的功效與作用
1、祛瘀止血
鬱金具有很強的祛瘀止血之功效,古書記載已明確表明鬱金是祛瘀止血之良葯。
2、活血止痛
鬱金常用於血瘀氣滯的胸腹脅肋脹痛,肝氣郁結,經行腹痛,月經不調,腹中結塊等症。
3、涼血清心
鬱金搭配生地,丹皮,山梔等涼血葯可以起到涼血清心之功效。
4、疏肝利膽
慢性肝病患者可以搭配鬱金、柴胡、白芍、枳殼等同用,可先緩解症狀。
H. 中葯鬱金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是什麼呢
中葯鬱金的性味功效和用法注意:
【性味與歸經】 辛、苦,寒。歸肝、心、肺經。
【功能與主治】 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清心涼血,利膽退黃。用於胸脅刺痛,胸痹心痛,經閉痛經,乳房脹痛,熱病神昏,癲癇發狂,血熱吐衄,黃疸尿赤。
【用法與用量】 3~10g。
【注意】 不宜與丁香、母丁香同用。
中葯的用法講究辨證論治和配伍應用,不是單獨一味中葯就可以達到希望的療效的。
I. 中葯鬱金的功能與主治
性涼;味辛苦;歸心、肺、肝經。
功效
行氣解郁,涼血破瘀。治胸腹脅肋諸痛,失心癲狂,熱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婦女倒經,黃疸。
禁忌
行氣解郁,涼血破瘀。治胸腹脅肋諸痛,失心癲狂,熱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婦女倒經,黃疸。
鬱金屬於活血化瘀葯,為姜科植物溫鬱金、姜黃、廣西莪術、蓬莪術及川鬱金的塊根。鬱金多年生草本,生於土質肥沃、濕潤的向陽山坡或田地,多系栽培。
產自浙江、四川等地,冬、春兩季挖取塊根抖去泥土,摘下塊根。蒸或煮至透心,取出曬干。
鬱金的葯材品種有廣鬱金(黃鬱金)與川鬱金(黑鬱金)之分。廣鬱金主產於四川,為姜黃的塊根,色鮮黃;川鬱金主產於浙江溫州,又名溫鬱金,為鬱金的塊根,色暗灰。兩者功效相似而少異,廣鬱金偏於行氣解郁,川鬱金偏於活血化瘀。
J. 鬱金是什麼
鬱金為姜科植物溫鬱金、姜黃、廣西莪術或蓬莪術的乾燥塊根。前兩者分別習稱「溫鬱金」和「黃絲鬱金」,其餘按性狀不同習稱「桂鬱金」或「綠絲鬱金」。入葯的部分為植物的乾燥塊根,具有保肝利膽、祛瘀止血的功效。
1、保肝利膽:鬱金有利膽退黃的效果,鬱金可以降轉氨酶,對傳染性肝炎有一定防治作用,在止痛、退黃、使肝脾縮小等方面都有較好的效果。鬱金的揮發油對損傷的肝細胞線粒體和內質網有恢復的作用,所以鬱金具有保肝利膽的功效。
2、祛瘀止血:鬱金具有祛瘀止血的功效,主要是針對有瘀的陳血。鬱金是祛瘀止血葯,只有在既有瘀血又有出血的情況下才能使用,沒有瘀滯的情況下是不能用的,用了會加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