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鄉土中國第三章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關於文字下鄉,費先生從空間(第二章)和時間(第三章)兩方面來闡述鄉土社會無文字的需要,想要做到文字下鄉,要改變鄉村的基礎——即土的特性(不變、定型),這樣文字才可能真正下鄉。從第二章,我們知道鄉村是熟人面對面的社會,無文字的需要;第三章我們知道鄉村的經驗是口耳相傳的,在同一定型的生活中,歷史都變得多餘,更可況文字呢?文中指出,鄉村社會只需「詞」——哪些刻出來、寫出來、甚至只是聲音的符號,就能滿足我們日常的需要了。我們世世代代好像在出演同一部電影,經驗會由老一輩告訴我們,在這樣定型的熟人、熟地,甚至經驗都不需要用文字來保存,人們經常忘記時間,不知道「老之將至」,所以我們喜歡呆在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人在一起,用熟悉的思維模式生活,甚至找對象都會找一個和父母模式相同的人;而文字是用外在的象徵,利用聯想作用,幫人記憶,例如結繩記事、寫下來、刻下來。例如現代社會,我們需要記憶很多東西,備忘錄、通訊錄常常帶在手邊,因為我們不知道說明時候就會用到這些東西,我們需要更多記憶的方法和手段。這一切無非好壞,只是我們的目的不同,一切都是為了生活需要。本章給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有二個概念:1.學習:學,就是在出生之後以一套人為的行為方式做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過程;習,指得是反復地做,靠時間中的磨練,使一個人慣於一種新的做法。2.記憶:記,為了將來有用而加以認取;憶,為了當前有關而回想到過去的經驗。這兩個概念的分析給了我很大啟發:1.學習這件事兒是終身的,因循守舊,歷世不移不可取。我們一出生,就會習得一套生存技能,隨著年齡增長,環境變化,我們就會習得很多生活技能和經驗,有時候我們會本能地排斥新東西,就像鄉下人覺得文字沒有必要一樣。其實這並不是說我們鄉土性就一無是處,只是隨著時間的遷移,我們需要學習更多的新知識、新技能、新方法來讓自己過的更好。2.我們會根據自己的需要而選擇性記憶,所以記憶有時候並不那麼可靠。費先生說人在記憶上發展的程度是依生活需要而決定的。面對復雜的社會,我們是有選擇的記憶,所以我們看到的、聽到的、記下的都是我們想要注意的東西,這種選擇的依據就是我們的需要,而這種需要的深處是我們的個人生活風格(生活目的),我們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目的去尋找材料、甚至可能就歪曲材料,加以記憶,可以說記憶是我們主觀選擇並進行改造的結果,也就是李雪所稱的「劇情」。3.新模式不會一蹴而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加以實踐。因為鄉土社會的特性,各種就模式在我們身上表現得根深蒂固,都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想要學習新東西是非常難得,也會遭遇到很多失敗,我們之所以和小白鼠不一樣,就是我們不僅僅可以從實驗錯誤的過程中加以學習,得到個別的經驗,我們還能互相傳遞經驗,互相學習,這樣靠抽象能力的象徵體系,會讓我們積累自己的經驗,還可以積累別人的經驗。既擁有過去傳下來的辦法,又能應對當前的生活。這里有一個特別的心得需要記憶:你過去的經驗讓你成功活了下來,同時,也給你造成了諸多阻礙,那麼,是時候學點新東西了!這樣你就擁有了更美好的生活。
作者:竹筠益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4ae75b1ce11c
來源:簡書
簡書著作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轉載都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並註明出處。
㈡ 論證有哪些方法
1.歸納法──根據一些個別事物的分析與研究,推導出一般結論的論證方法。是論證的基本方法之一
2.例證法──列出觀點後舉出具體實例證明觀點的論證方法
3.演繹法──從普遍性結論或一般性事理推導出個別性結論的論證方法。是演繹推理在議論文中的運用
4.類比法──通過講故事、打比方的辦法將相類似的兩件事進行比較,從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結論的論證方法。是類比推理在議論文中的運用
5.分析法──通過對事理原因或結果的周密分析,從而證明論點的正確性、合理性的論證方法。也稱為因果分析
6.引證法──引用經典作家的言論、科學原理、盡人皆知的常理等作為論據來直接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引用的東西,用來作講道理的依據
7.對比法──這是一種常用的、有說服力的論證方法。把兩種事物加以對照、比較,從而推導出它們之間的差異點,使結論映襯而出的論證方法。也稱比較法
8.反證法──證明與自己的論點相反的論點是錯誤的,從而證明自己論點的正確性。是議論文常用的論證方式之一。其特點是通過間接論證或間接反駁,使自己的論點的正確性獲得充分有力的證明。反證常常與正面論證結合使用,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9.遞進法──圍繞一個中心論點,對論題進行層層深入論證的方法
10.比喻法──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從這個角度講,議論文中運用比喻,是以具體的事物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表達出來,藉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因而又常借用比喻的方法來進行論證
11.引申法──通過對某一結論的合理引申,使正確的主張得以強調,使錯誤的觀點充分暴露其荒謬性的論證方法
12.歸謬法──首先假設對方的論點是正確的,然後從這一論點中加以引申、推論,從而得出極其荒謬可笑的結論來,以駁倒對方論點的一種論證方法
㈢ 常用的論證方法有哪幾種
論證方式有:立論和駁論
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引用論證
1.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2.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3.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4.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此外,在駁論中,往往還採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駁方法和「歸謬法」。在多數議論文中往往是綜合運用的。
5.引用論證:引用論證比較復雜,這與具體的引用材料有關,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名人佚事、笑話趣聞等各種情況,其作用要具體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下讀。
㈣ 五種論證的方法及其作用
1、 舉例論證:通過典型事例加以論證,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2、道理論證: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證明論點,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
3、比喻論證:通過比喻進行證明,使論證生動形象、淺顯易懂。
4、對比論證:對比論證的作用就是突出強調。
5、引用論證:其作用要具體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
(4)鄉土中國常用的論證方法擴展閱讀:
論證三要素:
1、論點:
又叫論斷,是作者所持的觀點,在邏輯學上,論點就是真實性需要加以證實的判斷。它是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提出的見解、主張和表示的態度。它是整個論證過程的中心,擔負著回答「論證什麼」的任務,明確地表示著作者贊成什麼,反對什麼。它是一個意思明確的表判斷的陳述句。
2、論據:
用來確定論題真實性的判斷,它是使論題成立並使人信服的理由或根據,它所回答的是「用什麼來論證」的問題。
可作為論據的判斷一般有兩類:一類是已被確認的關於事實的判斷,另一類論據是表述科學原理的判斷(包括定義、公理、定律、原理等)有些論證是分層次的,在確定某一判斷(論題)的真實性過程中,如果引用的論據(第一層論據)本身還不是很明顯真實性的判斷,就要引用其他判斷(第二層論據)對這些論據進行論證。
如此類推,還可以有第三層論據、第四層論據等。在一個論證中,只能有一個論題,論據一般有多個。
3、論證方法:
是指論據和論題之間的聯系方式,即論證過程中所採用的推理形式,它所回答的是「怎樣用論據論證論題」的問題。一個論證過程可以只包含一個推理,也可以包含一系列推理。
㈤ 鄉土中國第一章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鄉土中國》第一章運用了類比論證法。《鄉土中國》是當代社會學家費孝通創作的社會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48年。
《鄉土中國》是費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國農村的作品。全書由14篇文章組成,涉及鄉土社會人文環境、傳統社會結構、權力分配、道德體系、法禮、血緣地緣等各方面。在《鄉土中國》中,作者用通俗、簡潔的語言對中國的基層社會的主要特徵進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現了中國基層社會的面貌。全書主要探討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別、家族、血緣和地緣等。該書語言流暢,淺顯易懂。
《鄉土中國》是學界共認的中國鄉土社會傳統文化和社會結構理論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㈥ 常見的論證方法有哪些
議論文中常用的論證方法有:
第一種是比喻論證。它可以使論證內容更加生動形象。
第二種方法是對比論證。通過事物之間的對比,更加突出論證內容。
第三種方法是道理論證,通常採用一些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可以使論證內容更具有說服力。
第四種方法是事實論證,也叫舉例論證。可以使論證內容更具體有力。
㈦ 論證方法有哪幾種
常見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引用論證。
具體介紹如下:
1、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2、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3、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4、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此外,在駁論中,往往還採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駁方法和「歸謬法」。在多數議論文中往往是綜合運用的。
5、引用論證:引用論證比較復雜,這與具體的引用材料有關,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名人佚事、笑話趣聞等各種情況,其作用要具體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下讀。
(7)鄉土中國常用的論證方法擴展閱讀:
在自然界和社會中,各種現象之間是普遍聯系的,因果聯系是現象之間普遍聯系的表現形式之一。因果聯系是普遍的和必然的聯系,沒有一個現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發的;而當原因和一切必要條件都存在時,結果就必然產生。
所謂原因,指的是產生某一現象並先於某一現象的現象;所謂結果,指的是原因發生作用的後果。原因與結果具有時間上的先後關系,但具有時間先後關系的現象並非都是因果關系。
除了時間的先後關系之外,因果關系還必須具備一個條件,即結果是由於原因的作用所引起的。在議論文體中,根據客觀事物之間都具有這種普遍的和必然的因果聯系的規律性。
同因異果也是事物之間的常見的相互聯系。同樣的原因,在不同的條件下,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這種現象在現實中也是很常見的,同樣一項改革措施,對不同條件和狀況的人們所造成的結果就大不一樣。在運用因果論證時,有時就必須分析同因異果的關系,才能使論點深化和得以確立。
互為因果更具有辯證邏輯的特點。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互相轉化,是極為普遍的現象。例如,在生態平衡的領域里,就廣泛存在著互為因果的關系。分析互為因果的關系,不僅要提示兩個事物之間存在的這種聯系,而且必須說明在什麼條件下,因果才會發生互相轉化。
事物的發生、發展都有它內在的因果關系。提示出這種因果的必然關系也就闡述了道理,明辨了是非。
㈧ 鄉土中國第一章哪些用了類比論證法
【「鄉土性」與「現代性」】
鄉土性下的人際,形態上孤立隔膜,本質上並不孤獨。
現代性下的人際,形態上緊密連接,本質上異常孤獨。
㈨ 鄉土中國前三章的論證方法並結合例子加以分析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01
㈩ 常見的論證方法有哪幾種
常見的論證方法主要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以及對比論證等這幾種。
所謂的論證就是指將自己所主張的觀點闡述出來後,去證明觀點可靠與真實的過程,而論證方法則是我們在證實自己觀點時,所運用到的輔助手段。
所謂的舉例論證,有時候我們也稱其為事實論證,他就是通過列舉實際且真實的事例材料,來證明自己觀點的方法,具有將觀點理論從個別化現象推理到一般化的特徵。而道理論證,這種方法主要是藉助古往今來的一些名言警句,又或者是實際生活當中我們公認的一些定理來使得自己的論證更加具有權威性。
對比論證,就是正反對比論證,我們通過藉助事物的差異性,來映襯出自己的觀點,從而達到輔助證明論點的目的。至於比喻論證,也就是在論證的過程中,藉助比喻的這種手法來論證事理的方式,這種方法可以讓自己的論點更加通俗易懂,從而被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