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常用的銑削方式和特點
雖然選擇順逆銑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選擇順逆銑絕對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我們都知道,在生產加工中,順逆銑都是和刀具的使用壽命、磨損度、產品精度有關~
那我們該如何在各種情況下選擇合適的方式加工呢?
還是先和大家嘮叨一下順逆銑的定義:
順銑:是指刀具的切削速度方向與工件的移動方向相同。
逆銑:是指刀具的切削速度方向與工件的移動方向相反。
順銑
順銑開始時切屑的厚度為最大值,切出厚度小,切屑變形小,切削力是壓向工件的。
為獲得良好的表面質量,我們通常都是用順銑。因為它具有較小的後刀面磨損、機床運行平穩等優點,適用於在較好的切削條件下加工高合金鋼。
使用說明:
不宜加工含硬表層的工件(如鑄件表層),因為這時刀刃必須從外部通過工件的硬化表層,從而產生較強的磨損。在機床工作台的絲杠和螺母有間隙的時候會造成機床檯面竄動。
逆銑
逆銑開始時切屑的厚度為0,當切削結束時切屑的厚度增大到最大值。銑削過程中包含著拋光作用。切削力是背離工件的(有提起工件的趨勢)。
鑒於採用這種方法產生一些副作用,諸如後刀面磨損加快從而降低刀片耐用度,在加工、高合金鋼產生表面硬化,表面質量不理想等,所以這種方法極少使用。
使用說明:Ÿ 必須完全將工件夾緊,否則有提起工作台的危險。
切削方式的特點
不同切削方式時側面傾斜的原因
切削方式不同加工壁面的傾斜
㈡ 切削加工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金屬材料的切削加工有許多分類方法。常見的有以下3種。
1、按工藝特徵區分
切削加工的工藝特徵決定於切削工具的結構以及切削工具與工件的相對運動形式。按工藝特徵,切削加工一般可分為:車削、銑削、鑽削、鏜削、鉸削、刨削、插削、拉削、鋸切、磨削、研磨、珩磨、超精加工、拋光、齒輪加工、蝸輪加工、螺紋加工、超精密加工、鉗工和刮削等。
2、按切除率和精度分
可分為:①粗加工:用大的切削深度,經一次或少數幾次走刀從工件上切去大部分或全部加工餘量,如粗車、粗刨、粗銑、鑽削和鋸切等,粗加工加工效率高而加工精度較低,一般用作預先加工,有時也可作最終加工。②半精加工:一般作為粗加工與精加工之間的中間工序,但對工件上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不高的部位,也可以作為最終加工。③精加工:用精細切削的方式使加工表面達到較高的精度和表面質量,如精車、精刨、精鉸、精磨等。精加工一般是最終加工。④精整加工:在精加工後
進行,其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小的表面粗糙度,並稍微提高精度。精整加工的加工餘量小,如珩磨、研磨、超精磨削和超精加工等。⑤修飾加工:目的是為了減小表面粗糙度,以提高防蝕、防塵性能和改善外觀,而並不要求提高精度,如拋光、砂光等。⑥超精密加工:航天、激光、電子、核能等尖端技術領域中需要某些特別精密的零件,其精度高達IT4以上,表面粗糙度不大於 Ra 0.01微米。這就需要採取特殊措施進行超精密加工,如鏡面車削、鏡面磨削、軟磨粒機械化學拋光等。
3、按表面形成方法區分
切削加工時,工件的已加工表面是依靠切削工具和工件作相對運動來獲得的。按表面形成方法,切削加工可分為 3類。①刀尖軌跡法:依靠刀尖相對於工件表面的運動軌跡來獲得工件所要求的表面幾何形狀,如車削外圓、刨削平面、磨削外圓、用靠模車削成形面等。刀尖的運動軌跡取決於機床所提供的切削工具與工件的相對運動。②成形刀具法:簡稱成形法,用與工件的最終表面輪廓相匹配的成形刀具或成形砂輪等加工出成形面。此時機床的部分成形運動被刀刃的幾何形狀所代替,如成形車削、成形銑削和成形磨削等。由於成形刀具的製造比較困難,機床-夾具-工件-刀具所形成的工藝系統所能承受的切削力有限,成形法一般只用於加工短的成形面。③展成法:又稱滾切法,加工時切削工具與工件作相對展成運動,刀具(或砂輪)和工件的瞬心線相互作純滾動,兩者之間保持確定的速比關系,所獲得加工表面就是刀刃在這種運動中的包絡面。齒輪加工中的滾齒、插齒、剃齒、珩齒和磨齒(不包括成形磨齒)等均屬展成法加工
㈢ 機床切削加工都有哪些方式
金屬切削機床的運動形式及切削方式機床的運動可分為主運動和進給運動。主運動是切削金屬最基本的運動,它促使刀具和工件之間產生相對運動,從而使刀具前面接近工件;進給運動使刀具與工件之間產生附加的相對運動,加上主運動,即可不斷地或連續地切削,並得出具有所需幾何特性的加工表面。機床種類不同,切削方式、工件和刀具的運動形式就不同,對安全的要求也不同。有的切削方式以工件作主運動,刀具作進給運動;有的以刀具作主運動,工件作進給運動。常見的切削方式有:
(1)車削:工件旋轉作主運動,車刀作進給運動。
(2)銑削:銑刀旋轉作主運動,工件或銑刀作進給運動。
(3)刨削:用刨刀對工件作水平相對直線往復運動,如牛頭刨床滑枕帶動刀具作主運動,工作台帶動工件作間歇的進給運動。
(4)鑽削:鑽頭或擴孔鑽在工件上加工,一般是鑽頭作主運動及進給運動,而工件不動。
(5)鉸削:用鉸刀從工件孔壁上切除微量金屬層,以提高其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潔度。鉸刀旋轉作主運動,工件或鉸刀作進給運動。
(6)鏜削:鏜刀旋轉作主運動,工件或鏜刀作進給運動。
(7)插削:插刀對工件作垂直相對直線往復運動,工件或插刀作進給運動。
(8)磨削:用磨具如砂輪以較高線速度對工件表面進行磨削加工,磨具旋轉作主運動,工件作進給運動。
切削加工方式還有珩磨、超精加工、拉削、推削、鏟削、刮削等。以上切削方式中,用得最多的是車削和磨削。
㈣ 外圓柱面的切削加工方法有什麼什麼什麼什麼等
常用切削加工的方法有車、銑、刨、磨、鏜、鑽,其中車、銑、刨、磨能夠進行平面的加工。
機械加工中常用的切削加工方法是利用車床、銑床、刨床、磨床、鏜床、鑽床對工件進行車、銑、刨、磨、鏜、鑽來達到圖紙所要求的尺寸、形狀的。其中的鏜、鑽是對工件的圓孔等曲面進行切削加工的方法。而車、銑、刨、磨既能對平面進行切削加工,也能對曲面進行切削加工的方法。
(4)先削加工常用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對於電機轉軸的軸承位、軸伸位以及繞線轉子電機的集電環位,大部分的電機生產廠家採用磨削方式加工,磨削完成後的金屬表面粗糙度好,能滿足精密配合的需求以及電機性能的其他要求。
粗車時,要選強度高、耐用度好的刀具,以便滿足粗車時大背吃刀量、大進給量的要求。精車時要選精度高、耐用度好的刀具,以保證加工精度的要求。為減少換刀時間和方便對刀,應盡量採用機夾刀和機夾刀片。
合理選擇夾具。盡量選用通用夾具裝夾工件,避免採用專用夾具,零件定位基準重合,以減少定位誤差。
㈤ 銑削加工都有什麼方式
相對於工件的進給方向和銑刀的旋轉方向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是順銑,銑刀的旋轉方向和切削的進給方向是相同的,在開始切削時銑刀就咬住工件並切下最後的切屑。
第二種是逆銑,銑刀的旋轉方向和切削的進給方向是相反的,銑刀在開始切削之前必須在工件上滑移一段,以切削厚度為零開始,到切削結束時切削厚度達到最大。
在三面刃銑刀、某些立銑或面銑時,切削力有不同方向。面銑時,銑刀正好在工件的外側,切削力的方向更應特別注意。順銑時,切削力將工件壓向工作台,逆銑時切削力使工件離開工作台。
由於順銑的切削效果最好,通常首選順銑,只有當機床存在螺紋間隙問題或者有順銑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才考慮逆銑。
在理想狀況下,銑刀直徑應比工件寬度大,銑刀軸心線應該始終和工件中心線稍微離開一些距離。當刀具正對切削中心放置時,極易產生毛刺。切削刃進入切削和退出切削時徑向切削力的方向將不斷變化,機床主軸就可能振動並損壞,刀片可能碎裂而加工表面將十分粗糙,銑刀稍微偏離中心,切削力方向將不再波動——銑刀將會獲得一種預載荷。我們可以把中心銑削比做在馬路中心開車。
銑刀刀片每一次進入切削時,切削刃都要承受沖擊載荷,載荷大小取決於切屑的橫截面、工件材料和切削類型。切入切出時,切削刃和工件之間是否能正確咬合是一個重要方向。
當銑刀軸心線完全位於工件寬度外側時,在切入時的沖擊力是由刀片最外側的刀尖承受的,這將意味著最初的沖擊載荷由刀具最敏感的部位承受。銑刀最後也是以刀尖離開工件,也就是說刀片從開始切削到離開,切削力一直作用在最外側的刀尖上,直到沖擊力卸荷為止。當銑刀的中心線正好位於工件邊緣線上時,當切屑厚度達到最大時刀片脫離切削,在切入切出時沖擊載荷達到最大。當銑刀軸心線位於工件寬度之內時,切入時的最初沖擊載荷沿切削刃由距離最敏感刀尖較遠的部位承受,而且在退刀時刀片比較平穩的退出切削。
對於每一個刀片來說,當要退出切削時切削刃離開工件的方式是重要的。接近退刀時剩餘的材料可能使刀片間隙多少有所減少。當切屑脫離工件時沿刀片前刀面將產生一個瞬時拉伸力並且在工件上常常產生毛刺。這個拉伸力在危險情況下危及切屑刃安全。
㈥ (機械基礎中)常用切削加工的方法有哪些哪幾種能夠進行平面的加工
常用切削:車,鉗,銑,刨,磨,鑽,電火花,電切割。除鑽之外都可進行平面加工。
㈦ 常用的內孔加工方法有哪幾種各有什麼加工特點
常用的內孔加工方法有螺旋插補銑削、圓周插補銑削、插銑或Z軸銑削。其特點為:
螺旋插補銑削:用銑刀斜向銑入工件毛坯或已加工出的預孔。然後在X/Y向圓周運動的同時沿Z軸螺旋向下銑削,以實現擴孔加工。
圓周插補銑削:銑刀圍繞已加工預孔的外徑或內徑以全齒深進行走刀銑削,以實現擴孔加工。
插銑或Z軸銑削:通過沿著工件的肩壁逐次進行插切,在粗銑出凹腔的同時加工(鑽削)出一個新的孔。
(7)先削加工常用方法擴展閱讀:
在機械零件中,帶孔零件一般要佔零件總數的50%~80%。孔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的,有圓柱形孔圓錐形孔、螺紋形孔和成形孔等。
內孔加工的技術要求
在孔加工過程中,應避免出現孔徑擴大孔直線度過大、工件表面粗糙度差及鑽頭過快磨損等問題,以防影響鑽孔質量和增大加工成本。應保證以下的技術要求:
(1)尺寸精度:孔的直徑和深度尺寸的精度;
(2 )形狀精度:孔的圓度、圓柱度及軸線的直線度;
(3)位置精度:孔與孔軸線或孔與外圓軸線的同軸度;孔與孔或孔與其他表面之間的平行度垂直度等。
㈧ 切削加工都有哪些表面成型方法
切削加工時,工件的已加工表面是依靠切削工具和工件作相對運動來獲得的。按表面形成方法,切削加工可分為刀尖軌跡法、成形刀具法、展成法三類。
刀尖軌跡法是依靠刀尖相對於工件表面的運動軌跡,來獲得工件所要求的表面幾何形狀,如車削外圓、刨削平面、磨削外圓、用靠模車削成形面等,刀尖的運動軌跡取決於機床所提供的切削工具與工件的相對運動;
成形刀具法簡稱成形法,是用與工件的最終表面輪廓相匹配的成形刀具,或成形砂輪等加工出成形面,如成形車削、成形銑削和成形磨削等,由於成形刀具的製造比較困難,因此一般只用於加工短的成形面;
展成法又稱滾切法,是加工時切削工具與工件作相對展成運動,刀具和工件的瞬心線相互作純滾動,兩者之間保持確定的速比關系,所獲得加工表面就是刀刃在這種運動中的包絡面,齒輪加工中的滾齒、插齒、剃齒、珩齒和磨齒等均屬展成法加工。有些切削加工兼有刀尖軌跡法和成形刀具法的特點,如螺紋車削。
切削加工質量主要是指工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包括表面粗糙度、殘余應力和表面硬化)。隨著技術的進步,切削加工的質量不斷提高。18世紀後期,切削加工精度以毫米計;20世紀初,切削加工的精度最高已達0.01毫米;至50年代,切削加工精度已達微米級;70年代,切削加工精度又提高到0.1微米。
影響切削加工質量的主要因素有機床、刀具、夾具、工件毛坯、工藝方法和加工環境等方面。要提高切削加工質量,必須對上述各方面採取適當措施,如減小機床工作誤差、正確選用切削工具、提高毛坯質量、合理安排工藝、改善環境條件等。
提高切削用量以提高材料切除率,是提高切削加工效率的基本途徑。常用的高效切削加工方法有高速切削、強力切削、等離子弧加熱切削和振動切削等。
㈨ 銑削加工方式 方法
在選擇數控銑削加工內容時,應充分發揮數控銑床的優勢和關鍵作用。適宜採用數控銑削加工工藝內容有:(1)工件上的曲線輪廓,直線、圓弧、螺紋或螺旋曲線、特別是由數學表達式給出的非圓曲線與列表曲線等曲線輪廓。(2)已給出數學模型的空間曲線或曲面。(3)形狀雖然簡單,但尺寸繁多、檢測困難的部位。(4)用普通機床加工時難以觀察、控制及檢測的內腔、箱體內部等。(5)有嚴格尺寸要求的孔或平面。(6)能夠在一次裝夾中順帶加工出來的簡單表面或形狀。(7)採用數控銑削加工能有效提高生產率、減輕勞動強度的一般加工內容。
適合數控銑削的主要加工對象有以下幾類:平面輪廓零件、變斜角類零件、空間曲面輪廓零件、孔和螺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