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竹的栽培技術
1、盆土:栽培文竹的盆土,宜用肥沃的沙壤土,要求溫暖濕潤、富含腐枝、排水須好,一般可採用園土4份、腐葉土2份、堆肥土2份和沙1份的比例配製,並要做到定期換土加肥。如果如施肥過濃引起「澆根」,需要倒盆除去肥料,並用清水沖澆土坨,再換進新土養殖。
2、澆水:澆水是文竹栽培養殖的關健點,澆水過多,盆土過濕,容易引起根部腐爛,澆水過少,則會導致葉尖枯焦發黃。因而澆水過程中,要視天氣、長勢和盆土干濕情況而定,做到不幹不澆,澆則澆透。在天熱乾燥時,可用水噴灑葉面的方式增濕降溫,冬天則要少澆水。
3、施肥:文竹不好肥,但也不能缺肥,受盆栽的盆土限制,文竹養殖必須及時補充養分,以滿足生長要求。文竹施肥過程中,要次多量少,不可施濃肥,否則引發葉黃。一般可選擇每月施一次腐熟的薄液肥即可,植株長大定型後,可適當控制減少施肥。生長期每月要追施1~2次含有氨、磷的薄肥,促使枝繁葉茂,其他液肥亦可。需要注意的是,開花期施肥不要太多,在5~6月和9~10月分別追施液肥2次即可。
4、光照:文竹養殖不能拿到烈日下暴曬,炎熱季節,應放置於陰涼通風之處。同時,文竹開花期既怕風,又怕雨,要注意通風的良好,好天氣時可適當置於室外接受陽光照射。冬季盆栽文竹溫度應保持5℃以上,以免受凍。
5、擺放:文竹喜愛清潔和空氣流通的環境,如果受煙塵、煤氣、農葯等有害氣體的刺激,葉子便會發黃、卷縮以至枯死。所以,應將文竹擺放在干凈清潔,通風良好的環境中,遠離大理石類釋放汞氣體的裝飾材料。
6、植株修剪:
葉狀枝缺失修剪:當主枝上小葉狀枝生長位置不理想或某種原因缺失時,可在主枝適當位置進行短截修剪,迫使該處的隱芽萌發。一般剪截的高度就是葉狀枝萌生的高度,枝上便剌所在的位置就是葉狀枝萌生的位置,而枝的粗度愈大,隱芽的萌芽率越高。
全株的更新修剪:若全株枝葉因受強烈日光灼傷或盆土過干,缺肥及某種未知原因而生長不良時,便可進行全株更新。更新修剪時,可全部將葉狀枝剪除,但要注意枝上倒刺看生的部位,因為它們決定了所留枝條的分布是否均樣。生長季度修剪一般高易萌生新枝,修剪後還應適當減少澆水量,絕對不可使盆土過濕,否則會導致修剪失敗。 文竹姿態優美,枝幹細柔,層次分明,高低有序,經過立意構圖製成盆景陳設陽台或室內,更顯秀麗寧靜。其製作方法如下:
材料先擇:高20cm左右文竹一棵,選10cm余高的文竹二棵;不規則形漢白玉淺盆和其配套的幾架;高10cm左右的山石若干;適量培養土和青苔。
盆景造形:把漢白玉淺盆面鋪一薄層培養土,把最高的一棵文竹、彎曲的枝葉向左植盆的右端,把第二高度文竹栽植第一株文竹左側不遠適當靠盆後沿的位置上,然後把最矮一棵文竹栽植盆長1/3與2/3交界處,文竹彎曲的枝葉也要向左,以達到三棵文竹朝向的協調統一。然後調整文竹在盆中的位置,達到自然優美為止。
點石鋪苔:在盆面適當靠右後的位置上擺放山石若干,並在盆面培養土上鋪蓋青苔,達到綠化的藝術效果。最後用清水向文竹和青苔上噴灑,使培養土濕潤即可。 1、盆控法:花盆與植株的大小比例應為1:3,這樣可限制根系的生長,保持株型大小不變。
2、摘去生長點:在新生芽長到2~3cm時,摘去生長點,可促進莖上再生分枝和葉片,並能控制其不長蔓,使枝葉平出,株形不斷豐滿。
3、利用文竹的趨光性:適時轉動花盆的方向,可以修正枝葉生長形狀,保持株型不變。
4、物遮法:即用硬紙片壓住枝葉或遮住陽光,使枝葉在生長時,碰到物體遮擋便莖轉或彎麴生長,從而達到造型的目的。
5、幾種造型法的綜合運用:
(1)塔式:選2--3枝高而挺拔秀麗的莖干為主峰,摘去莖上各個生長點,定株高為30--35厘米。餘下的枝乾和新生的莖干不要高於主峰。對新生芽,可視其莖的粗細來決定是否摘去生長點。若其莖比主峰的莖粗,應摘去,若比主峰的細,則不必摘,任其生長。與此同時,還需利用物遮法和其本身的趨光性不斷調整株形。
(2)雙叢式:在盆中栽植一高一低兩株文竹,高者30厘米左右,低者18厘米左右,生長期間再象塔式文竹那樣造型即可 。
(3)自然式:以文竹自然生長的株型為主,仍採用摘去生長點,物遮和利用其趨光性等基本方法,使枝葉舒展,給人以自然的美感。
需要注意的是,對文竹的整形必須與控制肥水結合進行。即在室溫15--18℃時,每周澆一次透水,使盆土保持濕潤(以手指可按下為宜)。不施肥或少施肥。
文竹每年應換盆一次,逐年加大,如不換大盆,可翻盆將小塊根剔去一部分,更換新土,原盆栽植,平時注意莖枝更新,隨時剔去衰老病殘莖枝。 功效
潤肺止咳,涼血通淋,利尿解毒.。主治肺結核咳嗽,急性支氣管炎,阿米巴痢疾,陰虛肺燥;咳嗽;咯血;小便淋瀝。
用法用量
1.內服:文竹25~40克,水煎加冰糖服.
2.內服:煎湯,6~30克。
抗菌作用
煎劑體外試驗對炭疽桿菌、甲型及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類白喉桿菌、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檸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桿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殺滅蚊、蠅幼蟲的作用
將切碎的根置水中使成0.5-1%濃度,可使其中的孑孓於72-96小時後全部死亡,2-5%濃度時,經3-4天,可使其中的蛆死亡70-100%。
抗腫瘤作用
體外試驗(美藍法及瓦氏呼吸器測定),天門冬對急性淋巴細胞型白血病、慢性粒細胞型白血病及急性單核細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細胞的脫氫酶有一定的抑製作用,並能抑制急性淋巴細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細胞的呼吸。印度產同屬植物Asparagusracemosus中所含皂甙,對動物子宮有抗催產素的作用。
鎮咳去痰作用
經動物試驗有鎮咳和去痰作用。
臨床應用
1、滄療乳房腫瘤對一般良性乳房腫瘤,尤其是乳房小葉增生,不論腫塊大小,奏效迅速,大多數可獲治癒。52例乳腺小葉增生和纖維腺瘤患者,治療後30例臨床痊癒,16例顯效,5例有效,1例無效。對乳腺癌也有一定的短期效果,表現為用葯後腫塊縮小,質地變軟;但長久療效尚不顯著,表現為用葯一段時間後,即呈相持狀態,不再有明顯進展(纖維瘤亦如此),個別病例雖加大劑量,亦未見明顯改善。對開始潰爛出血的乳房腫瘤和廣泛轉移的晚期乳癌,效果不佳。
用法:每日取鮮天門冬2兩,剝去外皮,隔水蒸熟,3次分服。亦可製成片劑內服、或注射劑供肌肉或靜脈注射。
2、用於擴張宮頸於人工流產前12小時,將天門冬插入子宮頸管,能使宮頸自然擴張與軟化。據84例觀察,效果良好者達94%,未發現1例感染。先兆流產病例應用後,可自行發動宮縮,排出宮腔內容物;對人工流產病例則無此現象。用法:選擇大小及彎度適當(長5~7厘米,直徑0.3~0.6厘米)、表面光滑完整的天門冬1條,末端系一紗線,浸泡於95%酒精中,4小時後即可應用。操作時按常規消毒,擴張陰道,暴露宮頸外口,以長鑷子夾住天門冬的系線端,另一端對准宮頸口徐徐插入,達子宮頸管內口。陰道內填塞紗布1塊,以防天門冬脫落。約12小時即可行刮宮術。
炮製方法
1、天門冬
《註解傷寒論》:「去心。」《雷公炮炙論》:「凡使,去上皮一重,劈破去心。」陶弘景:「蒸,剝去皮,雖暴干,猶滋潤難搗,必須薄切,暴於日中或火烘之也。」《千金要方》:「洗凈,去心皮。」《本草圖經》:「根,四破之,去心,先蒸半炊間,暴干。停留久仍濕潤,入葯時,重炕焙令燥。」《濟生方》:「湯浸,去心。」《仁術便覽》:「水潤,略蒸,去心。」《本草原始》:「去心但以水漬漉使周潤,滲入肌候軟緩緩劈取,不可浸出脂液,不知者乃以湯浸多時柔則柔矣,然氣味都盡,用之不效。」《葯品辨義》:「打扁抽去 心。」現行,取原葯材,除去雜質及泛油色黑者,迅速洗凈,或用明礬水洗凈,曬至半干,切薄片,乾燥。
2、炒天門冬
《丹溪心法》:「炒。」現行,取凈天門冬片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焦,取出放涼。
3、炙天門冬
《食療本草》:「入蜜煮之。」現行,取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後,投入凈天門冬片拌勻,稍悶,置鍋內,用文火炒至深黃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天門冬片100kg,用煉蜜12kg。
4、朱天門冬
取凈天門冬片用清水微潤濕,撒入硃砂細粉拌勻,曬干或晾乾。每天門冬100kg,用硃砂0.15kg,以清心除煩。貯乾燥容器內,炒天門冬、炙大門冬、朱天門冬密閉,置於陰涼乾燥處,防潮,防霉,防蛀。
葯材性味
①《本經》:味苦,平。
②《別錄》:甘,大寒,無毒。
③《滇南本草》:性寒,味甘微苦。
葯材歸經
入肺、腎經。
1、《湯液本草》:入手太陰、足少陰經。
2、《本草經解》:入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
功用主治
天門冬的功效:滋陰,潤燥,清肺,降火。治陰虛發熱,咳嗽吐血,肺痿,肺癰,咽喉腫痛,消渴,便秘。
1、《本經》:主諸暴風濕偏痹,強骨髓,殺三蟲。
2、《別錄》:保定肺氣,去寒熱,養肌膚,益氣力,利小便,冷而能補。
3、《葯性論》:主肺氣咳逆,喘息促急,除熱,通腎氣,療肺痿生癰吐膿,治濕疥,止消渴,去熱中風。 宜久服。
4、《千金方》:治虛勞絕傷,老年衰損羸瘦。
5、《日華子本草》:鎮心,潤五臟,益皮膚,悅顏色,補五勞七傷,治肺氣並嗽,消痰、風痹熱毒、游風、煩悶吐血。
6、王好古:主心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飲,痿蹷嗜卧,足下熱痛。
7、《本草蒙筌》:能除熱淋,止血溢妄行,潤糞燥秘結。
8、《綱目》:潤燥滋陰,清金降火。
9、《植物名實圖考》:拔疔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4錢;熬膏或入丸、散。
用法宜忌
虛寒泄瀉及外感風寒致嗽者,皆忌服。
1、《本草經集注》:垣衣、地黃為之使。
2、《日華子本草》:貝母為使。
3、《本草正》:虛寒假熱,脾腎溏泄最忌。
葯方選錄
1、治嗽:人參、天門冬(去心)、熟乾地黃各等分。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大,含化服之。(《儒門事親》三才丸)
2、治吐血咯血:天門冬一兩(水泡,去心),甘草(炙)、杏仁(去皮、尖,炒熟)、貝母(去心,炒)、白茯苓(去皮)、阿膠僻之,蛤粉炒成珠子)各半兩。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含化一丸咽津,日夜可十丸。(《本事方》天門冬丸)
3、治婦人喘,手足煩熱,骨蒸寢汗,口乾引飲,面目浮腫:天門冬十兩,麥門冬(去心)八兩,生地黃三斤(取汁為膏)。上二味為末,膏子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煎逍遙散送下。逍遙散中去甘草加人參。(《素問病機保命集》天門冬丸)
4、治肺瘙咳嗽,吐涎沫,心中溫溫,咽燥而不渴者:生天冬搗取汁一斗,酒一斗,飴一升,紫菀四合,入銅器煎至可丸,服如杏子大一丸,日可三服。(《補缺肘後方》)
5、治血虛肺燥,皮膚拆裂,及肺痿咳膿血證:天門冬,新掘者不拘多少,凈洗,去心、皮,細搗,絞取汁澄清,以布濾去粗滓,用銀鍋或砂鍋慢火熬成膏,每用一、二匙,空心溫酒調服。(《醫學正傳)天門冬膏)
6、治扁桃體炎、咽喉腫痛:天冬、麥冬、板藍根、桔梗、山豆根各三錢,甘草二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葯手冊》)
7、治老人大腸燥結不通:天門冬八兩,麥門冬、當歸、麻子仁、生地黃各四兩。熬膏,煉蜜收。每早晚白湯調服十茶匙。(《方氏家珍》)
8、治疝氣:鮮天冬五錢至一兩(去皮)。水煎,點酒為引內服。(《雲南中草葯》)
9、催乳:天冬二兩。燉肉服。(《雲南中草葯》)
相關記載
1、《本草衍義》:天門冬,治肺熱之功為多,其味苦,但專泄而不專收,寒多人禁服。
2、《本草蒙筌》:天、麥門冬,並入手太陰經,而能祛煩解渴,止咳消痰,功用似同,實亦有偏勝也。麥門冬兼行手少陰心,每每清心降火,使肺不犯於賊邪,故止咳立效;天門冬復走足少陰腎,屢屢滋腎助元,令肺得全其母氣,故消痰殊功。蓋痰系津液凝成,腎司津液者也,燥盛則凝,潤多則化,天門冬潤劑,且復走腎經,津液縱凝,亦能化解。麥門冬雖葯劑滋潤則一,奈經絡兼行相殊,故上而止咳不勝於麥門冬,下而消痰必讓於天門冬爾。先哲亦曰,痰之標在脾,痰之本在腎。又曰,半夏惟能治痰之標,不能治痰之本。以是觀之,則天門冬惟能治痰之本,不能治痰之標,非但與麥門冬殊,亦與半夏異也。
3、《本草匯言》:天門冬,潤燥滋陰,降火清肺之葯也。統理肺腎火燥為病,如肺熱葉焦,發為痿癰,吐血咳嗽,煩渴傳為腎消,骨蒸熱勞諸證,在所必需者也。前人有謂除偏痹、強骨髓者,因肺熱成痿,腎熱髓枯,筋槁不榮而成偏痹者也。天門冬陰潤寒補,使燥者潤,熱者清,則骨髓堅強,偏痹可利矣。然必以元虛熱勝者宜之。
4、《長沙葯解》:天冬清金化水,止渴生津,消咽喉腫痛,除咳吐膿血。《傷寒》麻黃升麻湯用之,治厥陰傷寒,大下之後,咽喉不利,吐膿血、泄瀉不止者,以其清火逆而利咽喉,療肺癰而排膿血也。天冬潤澤寒涼,清金化水之力,十倍麥冬,土燥水枯者甚為相宜。陽明傷寒之家,燥土賊水,腸胃焦涸;瘟疫斑疹之家,營熱內郁,臟腑燔蒸;凡此閉澀不開,必用承氣,方其燥結未甚,以之清金泄熱,滋水滑腸,本元莫損,勝服大黃。又或瘡瘍熱盛,大便秘塞,重劑酒煎,熱飲亦良。其性寒滑濕濡,最敗脾胃而泄大腸,陽虧陰旺,土濕便滑者宜切忌之。其有水虧宜餌者,亦必制以滲利之味,防其助濕。
5、《本草正義》:天門冬肥厚多脂,《本經》雖曰苦平,其實甚甘,氣薄味厚,純以柔潤養液為功,《本經》主暴風,蓋指液枯內動之風而言,滋潤益陰,則風陽自息,此即治風先治血之義。痹亦血不養筋之病,正與風燥相因而至,故治風者亦能治痹,非以祛外來之風痹。惟濕為陰寒之邪,痹病固亦有因於濕者,然必無甘寒陰葯,可治濕痹之理,蓋傳寫者誤衍之,天冬柔潤,豈可以療陰霾之濕邪痹著?《本經》又曰強骨髓,則固益液滋陰之正旨,三蟲伏屍,即血枯液燥之勞瘵,甘寒清潤,原以滋燥澤枯,是以治之。
6、《本經》:主諸暴風濕偏痹,強骨髓,殺三蟲。
7、《別錄》:保定肺氣,去寒熱,養肌膚,益氣力,利小便,冷而能補。
8、《葯性論》:主肺氣咳逆,喘息促急,除熱,通腎氣,療肺痿生癰吐膿,治濕疥,止消渴,去熱中風,宜久服。
9、《千金方》:治虛勞絕傷,老年衰損贏瘦,偏枯不隨,風濕不仁,冷痹,心腹積聚,惡瘡,癰疽腫癩,亦治陰痿、耳聾、目暗。
10、《日華子本草》
11、王好古:主心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飲,痿蹶嗜卧,足下熱痛。
12、《本草蒙筌》:能除熱淋,止血溢妄行,潤糞燥秘結。
13、《綱目》:潤燥滋陰,清金降火。
14、《植物名實圖考》:拔疔毒。 文竹以盆栽觀葉為主,清新淡雅,布置書房更顯書卷氣息。文竹枝葉纖細,挺拔秀麗,疏密青翠,姿態瀟灑,是良好的切花、花束、花籃的陪襯材料。稍大的盤株可置於窗檯,大型盆株加設支架,使其葉片均勻分布,可陳設在牆角處。
2. 文竹的種植方法
栽培技術
文竹可用播種或分株法繁殖,一般多採用播種法繁殖。
(1)播種繁殖通常在溫室內地栽采種母株,文竹種子12月至次年4月陸續成熟。因為文竹種子壽命短,采種後應及時播種或行沙藏。播種時去掉種皮,取出種子播於淺盆中或點播於內徑7cm的花盆內。若播於淺盆中,種子以2cm的株行距點播,將種子按入土中,覆土2-3mm,淺盆上蓋玻璃,並予以遮陰。溫度保持20℃左右,約20-30天發芽。
(2)分株繁殖4-5年生的植株,可在早春進行分株。要細心操作,盡量少傷根。緩苗後要加強肥水管理,促使新芽抽生。此法繁殖系數低,而且分株後新株株形不整,故較少採用。
當播種苗高5cm左右時,即可分栽上盆,栽入內徑為7cm的盆中,也可在淺盆中分苗,株行距5cm。用土為腐葉土及沙土各半,並適當加些腐熟的廄肥,緩苗後,每周追施稀薄液肥1次。當植株長至10cm以上時,定植於10-17cm盆中,盆土以壤土4份、腐葉土5份、沙1份、腐熟廄肥1份的比例配合,並施以基肥。生長期間應常施追肥,對氮肥和鉀肥需要較多。
在生長季節,文竹不耐陽光直射,光照過強,會引起葉狀枝枯黃和脫落。故夏季要遮陰,而冬季則不必遮陰。文竹對空氣濕度要求較高,在栽培過程中,應經常向周圍地面噴水。
文竹多年栽培,每年春天換盆1次,去掉宿土,換入肥沃的新土。視植株生長情況,換較大的盆或仍用原盆。剪去枯枝和黃的葉狀枝,保持美觀的株形。控制施肥,以免徒長和抽生長蔓,破壞株形,影響觀賞。
3. 文竹怎麼養
文竹的養護方法:
1、注意噴水為文竹創造一個濕潤的環境。噴水時不只噴枝幹及盆土,最好周圍地面也噴一下。噴水最好用噴霧器。
2、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防止因缺水干尖。但是一定要掌握在盆土表面現干時再澆,不要連續澆水過多。否則土壤過於潮濕,會引起爛根。
3、注意適當遮蔭,一般以半蔭為宜(俗稱「花蔭涼」),在夏季要避免陽光直射,如無遮蔭條件,可在上午9時前和下午4時後趁陽光斜射、光線較弱時移出室外,其它時間放在室內。
4、要注意適當的給文竹補充養分。花友們可以用植物通用的有機液體肥,稀釋500倍,每周給文竹澆根一次,然後加水稀釋1000倍噴葉子,有助於文竹葉片的吸收,養分充足,常年就能保持綠油油。
4. 文竹要怎樣栽培
文竹栽培宜在排水良好,肥沃,濕潤的沙壤土中生長。移栽時,要注意把根盤在下面,栽後即澆水,並保持濕潤。立秋後可換盆。並施少量糞干作基肥。種上5~6年的文竹,到立秋後在葉尖上開出白色小花,在開花期間,要精細管理,注意防風防雨,開花時,切忌移動花盆;寒露時應搬進溫室。年底陸續採收種子,搓去外皮,風干,不要受潮,文竹種子只能存放1年。文竹病蟲害不多,在夏天應注意防治蚧殼蟲危害。
植物生長都有一個特點,即生長點偏向光源,這在生物學上稱之為「向光性」。栽培文竹時,便可利用這個特點。當文竹出新枝,大約高達10~15厘米時,可根據需要使文竹單面受光。光源在左,新枝向左彎;光源在右,新枝就向右彎。一般經過一兩個星期之後,就可以達到控制形態的目的。但在這時必須注意的是,側面受光的供給時機要合適,不要早也不要晚。因為枝條彎曲過早,影響彎曲程度不夠,過晚枝條光線的敏感度,就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同時,這種方法也適合於其它花卉,對防止偏冠效果良好。
5. 文竹怎麼栽培
1、栽植:文竹春季栽植或翻盆換土,多採用盆栽。肉質須根,在生長過程中對土壤要求嚴格,盆栽採用腐葉土與少量細沙充分混合的培養土。文竹在栽植時要求通氣、排水良好的土壤。文竹每年需要換1次盆土,待根系長滿盆時再更換大盆。文竹在換盆時需要把外圍的須根剪掉,並去除一部分舊盆土,添加新肥土。
2、光照與溫度:文竹若接受直射光照,除造成葉片發黃外,也會出現焦灼狀。通風不良會造成文竹大量落葉,而且不能結實。因此,文竹應在室內或蔭棚下陳設,但不能長期遮蔭,應放在 室內明亮環境中。秋末和冬季應擺放在靠近南窗的環境中,可多見些陽光。文竹冬季應入室養護,室溫要保持在10℃以上。如果溫度在5℃以下,則容易出現凍害。南方養殖文竹可以室外越冬,生長適溫為15-25℃,如遇到32℃的高溫會停止生長。
3、施肥與澆水:文竹生長期每月要追施1-2次含有氨、磷的薄肥,促使枝繁葉茂。文竹開花期施肥不要太多,在5-6月和9-10月別追施液肥2次即可。文竹在生長期要充分澆水,經常保持盆土濕潤。澆水時不宜過多,更不能積水,否則易爛根、落葉,降低觀賞價值。澆水量應根據植株大小靈活掌握。植株枝條過長時應及時搭架綁縛,並適當整形修剪,保持植株整齊美觀。
6. 文竹的栽培方法
如何養好文竹:
(一)
怎樣才能養好文竹
文竹性喜溫暖通風、半陰半濕環境,不耐寒,忌陽光直射,適宜生長在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中。
文竹栽培的關健是澆水。澆水過多,盆土過濕,容易引起根部腐爛和黃葉脫落:澆水過少,盆土太干,則又容易導致葉尖發黃、枯焦脫落。所以平時澆水要視天氣、長勢和盆土情況而定,正確做到不幹不澆,澆則澆透,不能澆「半截水」,即澆水僅濕潤土表,下層盆土依然乾燥。
文竹在天熱乾燥時,要用水噴灑葉面,以增濕降溫。冬季則應少澆水,室溫保持在5度以上即可。
文竹怕煙塵,放置地點要通風。
(二)
文竹葉片發黃的原因:
(1)
光照過強
陽光直射,易導致葉片發黃。
(2)
澆水不當
文竹喜濕潤但怕澇,應以透氣透水的沙質土壤培殖。
(3)
施肥不足
文竹不喜肥,肥多易抽條,但如長期不施肥,也會造成養分不足。應每半月澆一次極稀的腐熟肥,並注意施肥後及時澆水、松。
(4)
施肥不當
如施用了生肥或施肥過濃,會使葉片發把脫落。此時應及時用水沖洗盆土稀釋,或立即換土挽救。
(5)
冬管不善
冬季應置於室內向陽處,室溫保持在8-12度范圍內。長期背陰,室溫低於8度以下,會導致葉片變黃。
(6)煙塵污染
文竹最怕煙塵和有害氣體,養護應放於空氣流通處,以避免污染。還應多向葉面噴水,沖洗塵灰。
(三)怎樣控制文竹生長高度
文竹葉片輕柔,枝有節似竹,姿態優雅瀟灑,很受人們喜歡。但盆栽文竹應以低矮為佳。隨著文竹生長年份的增加,有時會越長越高,變得張牙舞爪,失卻文雅之趣。筆者利用春天文竹生長旺季,見到新芽過於粗壯,即將其剪除,再新發芽則會比較細小,每剪一次即細小一次,直至滿意為止,通過如此方法可達到控制其生長高度的目的,始終保持好株形美。
(四)怎樣讓文竹結果
文竹一般在養了4~5年後會開花,如果管理得當就能結果。為使文竹結果,一方面要加強肥水管理,另一方面要防止落花。防範措施為:花期不要移動花盆,如要移動花盆,則要注意方向,使原先的向光面不變,若光照發生紊亂,就會導致落花。文竹一般9~10月開小白花,12月到來年2月結球形小漿果,開始為綠色,成熟後為紫黑色,當果皮變色時,要及時採收,去掉外皮,晾乾後備用。
7. 文竹怎樣栽種
1、栽植
盆土可用疏鬆、肥沃的腐葉土,或用壤土、腐葉土、廄肥土各1份混合配製。
每年春季應給文竹換1次盆。換盆時去除宿土,保持原有的心土,在心土周圍增加新鮮肥土,並應在盆底施3-4片馬蹄片作基肥。盆底需多放粗沙或瓦片,以利排水,否則容易造成枝葉泛黃和根部腐爛。還應剪去枯枝黃葉,適當整形。
2、施肥
生長旺盛期平時每個月應給文竹施1-2次稀薄的腐熟馬蹄片水,或施1次以氮、鉀為主的腐熟稀薄液肥。如果缺肥或是肥料施得過多過濃,都會引起文竹泛黃或枯死。入冬後應停止施肥。植株定型後應控制施肥。
3、澆水
文竹喜濕又怕澇。澆水時要十分注意掌握水量,一般以盆土保持20%濕度為宜,即以澆入盆中的水很快滲入土中而土面不積水為度。盆中積水會爛根,土壤過於乾燥又會使枝葉變黃或脫落。冬季應減少澆水,常用與室溫相近的水噴洗枝葉,以提高空氣濕度。但冬季不可用冷水噴灑枝叢。
4、溫度、光照
室溫應保持在12-18℃,越冬溫度為5-10℃。
文竹喜陰,不可放在陽光下曝曬,夏、秋季宜置於通風的半陰處,春、冬季可置於室內向陽處。
5、病蟲防治
病害有灰霉病和葉枯病危害葉片,用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
室內不通風時,容易發生介殼蟲危害,可噴灑敵敵畏乳劑2000倍液除治。夏季易發生蚜蟲危害,可噴灑40%氧化樂果乳劑1000倍液防治。
6、整形修剪
文竹1-3年生的枝葉姿態最美,3年以後的植株就會表現出蔓性的特徵,莖軟、彎曲下垂、纏繞。如不想使之長大成攀緣狀,可將過長的枝蔓進行短截,促其在根部萌發新枝;如保留則可立架,讓其攀附生長。平時在結合翻盆或養護中,對老枝、過密枝等要進行修剪,使植株枝條疏密有致、層次分明,保持優美的株形,提高觀賞性。
7、繁殖
文竹採用播種或分株法繁殖均可。4-5年的大株可分株,分株一般常於春季氣溫回升時,結合換盆進行,用利刀割切株從,每小叢保留植株2-3條,分株後置陰涼處,噴霧保濕,培育1年,至翌年可供觀賞。由於分株法所得新株常株形不整,生產中多採用播種法育苗。首先要培養結實母株,一般盆栽營養面積太小,故多開花不結實。通常將2-3年生的健壯植株移栽到溫室地栽或用較大的容器栽植,施以充足的基肥,以磷、鉀肥為主,並搭設支架,任蔓生枝向上攀緣,保持適當陰蔽和通風,冬季至春季即可開花結實,次春種子陸續成熟。種子宜淺播於濕沙盆內催芽,保持20℃的溫度和盆土經常濕潤,25-30天即可發芽。發芽後施草木灰或過磷酸鈣追苗。苗高5-6厘米時移植1次,8-10厘米時即可單株定植小盆中。
小貼士:
盆栽文竹,如養護不當,常會出現枝葉發黃的現象。現將引起文竹枝葉變黃的原因及其防治辦法歸納如下:
(1)光照過強。文竹喜半陰半陽,忌強太陽光直射,否則即會造成枝葉發黃,所以要給文竹遮陰。
(2)澆水不當。文竹喜濕潤但怕澇,故宜選用通氣滲水的沙質壤土栽培。澆水要適當,多了會爛根,少了會使葉片枯黃。天氣炎熱乾燥時,要每天向枝葉噴清水,以增加環境濕度,補償枝葉的水分蒸發。
(3)養分不足。盆栽文竹,若多年不換盆,會造成土壤養分不足。若平時只澆清水,不澆肥,也會造成營養不足。盆栽文竹,應每周澆1次稀薄的腐熟液肥,並及時鬆土和澆水。
(4)施肥不當。如施用過濃或非腐熟肥料,會傷根,使葉片變黃脫落。應用水沖洗盆土,稀釋肥液濃度,或立即以換土的辦法挽救。
(5)冬季管理不善。文竹喜溫暖,畏寒,冬季應放置於室內向陽溫暖處,室溫保持在8-12℃以上;長期背陰,處於8℃以下室溫,會導致枝葉變黃。此外,還須控制澆水。
(6)煙塵污染。文竹怕煙塵及有毒氣體,應放置於空氣流通處,避免煙塵污染。還應經常向枝葉噴水,沖洗掉灰塵。
8. 文竹怎樣栽培
文竹怎樣栽培
盆土——適宜比較肥沃的沙壤土,富含腐葉,排水需良好,可採用園土4份,腐葉土2份,堆肥土2份,沙1份,進行配製,並要做到定期換土。
放置位置——可以將文竹放置在清潔,空氣流通較好的位置,遠離剛裝潢的房子
9. 文竹怎樣繁殖和栽培
文竹可以採用播種、扦插、壓條等繁殖方法,多採用扦插。扦插時選擇枝條多、長勢旺的文竹,輕輕扒開周圍盆土,露出枝條與根的結合部,在作插穗枝條的根莖結合部的上方半厘米處,用利刀劃一小口,讓刀口暴露半天,然後敷上一層洗凈的鮮苔,並經常保持濕潤。
另外文竹的栽培方法很簡單,平時需要時常保持土壤的濕潤,但是也不能積水,一旦積水也很容易爛根,平時可以多向葉面上噴水。最佳的生長溫度在22度左右。有條件的可定期施肥,注意修剪,保持文竹清秀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