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臨床常用的給葯途徑有哪些
不同的給葯途徑能影響葯物的吸收速度,因而也影響葯物作用的快慢。個別葯物也因給葯途徑不同,甚至影響葯物作用的大小。鴨由於個體小,大都集約化飼養,其給葯方法不同於其他動物,因此,要根據病情,選擇適當的給葯途徑。
(1)常用的給葯方法①經口給葯:此法適用於鴨群體小,在病重時不食不飲,必須逐只經口投葯,此法是用注射器或合適的膠管直接注入嗉囊。雖然操作費工費時,但劑量准確,效果可靠。
②注射給葯:葯物通過皮下、肌內和靜脈注射進入體內,其優點是劑量准確,效果可靠,常用於緊急治療。
③吸入給葯:氣體或揮發性葯物以及氣霧劑可用此法。其特點是作用快而短暫,且給葯方法簡便。此法常用於某些呼吸道疾病和大規模養鴨場氣霧免疫。
④體表用葯:主要是發揮葯物的局部作用,以治療皮膚損傷或消滅體表寄生蟲等。
⑤飲水給葯及混飼給葯:在集約化養鴨場,用於群體防治疾病時,飲水給葯及混飼給葯是常用的給葯方法。(2)注意事項①針對性用葯:不同疾病,用葯不一樣,要針對性地選擇葯物,不可濫用,否則會產生抗葯性。
②用葯拌料時混合要均勻:這樣才能使所有鴨吃到大致相等的葯物,防止個別鴨超量中毒。
③選擇適宜的劑量:劑量小,療效不可靠,且易導致耐葯菌株的產生;劑量大,既造成浪費,又會產生毒副反應和葯物殘留。
④合理的療程:一般3~5天為一療程,用葯時間過短,起不到徹底殺滅病菌的作用,用葯時間過長,同樣會造成浪費和殘留。
⑤注意休葯期:根據葯物殘留特性,在屠宰前要有足夠的時間停葯,以免葯物殘留於肉食品內。
B. 西咪替丁注射液用法與用量
西咪替丁注射液的給葯方式包括緩慢靜脈滴注、必要時靜脈注射、肌肉注射,具體用量需根據情況調整。
緩慢靜脈滴注時,將200mg西咪替丁稀釋至100ml葡萄糖注射液(5%)或其他靜脈溶液中,滴注時間不少於15-20分鍾,每4-6小時重復給葯。若需增加劑量,可增加給葯次數,但每日總量不應超過2g。連續靜脈滴注時,滴注速度不宜超過每小時75mg,24小時內總量不超過2g。
靜脈注射時,將200mg西咪替丁注射液稀釋至20ml0.9%氯化鈉溶液或其他配伍溶液中,緩慢注射,時間不少於2分鍾,每3-6小時可重復給葯。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避免使用此給葯方法。出血停止後,可改用口服給葯,每次200mg,每日3次,餐時服用,睡前可加服400mg。如需增加劑量,可增至每日4次,每次400mg。
肌肉注射時,每次使用200mg劑量,每4-6小時可重復給葯一次。
西咪替丁注射液與其他溶液配伍時,應保證其物理與化學穩定性。配伍溶液包括氯化鈉注射液、5%及10%葡萄糖注射液、乳酸林格氏液、5%碳酸氫鈉注射液、5%葡萄糖加0.2%氯化鈉等。
對於腎功能不全患者,應根據肌酐清除率調整劑量。不推薦使用連續靜脈滴注給葯方法。進行血液透析患者可在給葯前透析,如需增加劑量,以200mg劑量多次用葯。通過連續腹膜透析去除西咪替丁意義不大,腎衰患者無需調整劑量范圍。
在特殊情況下,如經皮胃造瘺患者,控制胃酸分泌時,推薦使用與推薦方法相同的方法給葯。
在短期臨床研究中,西咪替丁注射液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常見不良反應包括腹瀉、乏力、皮疹等。嚴重皮疹和可逆性脫發偶有報道。大劑量應用時,可能出現男性女性、陽萎等副作用,停葯後可消失。停葯後,男性女性、陽萎的發生率與劑量、治療時間有關。在治療過程中,應監測血清轉氨酶、血漿肌肝等指標。
對西咪替丁過敏者、胃潰瘍患者在用本品治療前應排除惡性病變的可能性。老年患者和伴有腎功能不全或經歷血透析的患者需注意調整劑量。呼吸道插管接受機械通氣的患者,使用可增加醫院性肺炎風險的葯物時,需注意監測血壓與脈搏。快速靜脈注射西咪替丁時,偶有心臟驟停和心律紊亂,應避免快速注射,並監測血壓與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