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面條的幾種吃法
在成都,你每天吃一種面條,一兩月都決不會重復。成都的面條品類,少說都有上百種,而且是「一面一格 百面百味」。拿成都來說,面館一般都有炸醬面、脆臊、牛肉、排骨、肥腸、鱔魚、燉雞、豆花、海味、清湯、三鮮面等品種。繁華鬧市、深街陋巷,還有好多舉目可見的特色面館,耳熟能詳的有紅燈照牛肉麵、華興街番茄煎蛋面、牛市口家常面、牛王廟怪味面、青石橋太婆蕎面、賓隆街刀削麵、大石西路魷魚面、祥和里豇豆面;以及罐罐煨面、砂鍋面、勾魂面、鹵肉面、燉雞面、宋嫂面、金絲面、酸菜肉絲面、豇豆面、熗鍋面、什錦燴面、爐橋面、兔肉面、紅燒肉面、回鍋肉面、雞雜面、蹄花面、鋪蓋面、豌雜面,其它還有甜水麵、酸辣涼面……在成都,還能吃到宜賓燃面、崇州渣渣面、邛崍奶湯面、雅安噠噠面、榮昌鋪蓋面、資中兔子面、內江牛肉麵。聽聽這些個面條名字,就夠讓你眼花繚亂,口水打濕腳背了吧。
四川人吃面條喜歡「湯寬、餡多、味厚」。故而四川面條向來講究湯、臊、味,也就是底湯、臊子和調味。就拿中華十大面條之成都「擔擔面」來說吧,所謂『擔擔面』,是特指過去那種沿街走巷,挑擔叫賣的面條擔子。其中有在自貢擔擔素麵(沒肉臊、澆頭)基礎上添加了豬肉臊,使其面條細薄、柔韌爽滑、臊子酥香,咸辣酸甜、香鮮味濃,吃口舒爽而名聲大噪,從眾多擔擔面中脫穎而出,獨享「擔擔面」之名。
擔擔面即需用上等精白麵粉,加蛋清和川鹽,手工擀制切成柳葉面條;臊子的炒制要用上好肥瘦豬肉,宰成綠豆顆粒,用化豬油、甜面醬、醬油、川鹽、料酒,炒制到水干吐油、肉臊香酥、色澤金黃;調味要用成都窩油或中壩口蘑醬油、香辣紅油辣椒、漢源花椒面、閬中保寧醋、宜賓碎米芽菜,再加白糖、味精、鮮湯;煮麵條時需是不渾湯、不斷節,面撈起要甩乾麵水,輔以豌豆尖,一兩一碗。這便是成都正宗擔擔面之風味標准。
一碗地道的擔擔面嘗起來應當是:面條柔韌滑爽、臊子酥脆香美、吃口辣麻酸甜、芽菜香濃、滋味豐厚。其中敘府芽菜是不可或缺。
此外,更為重要的是豌豆尖,就是取豌豆苗頂端那一小截水嫩嫩的豆苗尖,洗凈了放滾湯里燙二三秒鍾,趁熱吃個鮮嫩清香。在擔擔面里,豌豆尖是墊碗底的寶貝,川人吃面最愛的就是碗底這點拌和了麻辣調味料的鮮葉子蔬菜。過了季節沒有了豌豆尖,也要用其它的綠葉蔬菜代替,常用的就是青筍尖嫩葉和小白菜心。
2. 鮮切面怎麼做
筋道耐煮鮮切面的做法1、將1500克麵粉加水500克、鹽15克、筋力源F15克調均勻,再用打面機多次折疊反復碾壓成約3毫米厚的麵皮,再用間隙約4毫米寬的面刀加工成長約50厘米的生面。
2、大鍋放足量水(約7500克,若因鍋小水量不足,可分批次進行)旺火燒開,下入生面撥散,再燒開鍋水使生面浮起時(不能煮開太久,只要面條浮起,不論是否有熟)撈出用冷水沖晾瀝去水分。
3、此時半成品切面還不宜烹制食用,還需有個「吸水」過程。即將冷水沖晾後的面分成10份盤在碗中(目的是保持半成品外形美觀,展示時能吸引顧客)再倒扣在細眼面篩中,面上加蓋濕布(以免風吹使局部面條脫水變硬)靜置3小時以上。 切麵食用時的烹制以熱拌最為簡便,因而也是居家最樂意採用的方法。熱拌的做法是將多量的水旺火燒開後下入面條,煮開透心裝盆,調入醬油、精鹽、味精、蒜頭醋(蒜泥加香醋混合浸漬)、蔥頭油(豬油加蔥白炸香)、蔥花等拌均勻即成。
4、若是煮麵或炒麵,可將配料先下鍋調味煮熟或炒熟,然後將切面下沸水鍋焯水後撈起加入煮開或與配料炒勻即成。
3. 拉麵怎做好吃
蘭州牛肉拉麵
主料:
麵粉30斤、牛肉10公斤
配料:
牛肝3斤、白蘿卜10斤調料:花椒7兩、草果1兩、桂子5錢、姜皮1兩、清油0.5斤、味精3分、食鹽1斤、醬油4斤、胡椒粉3錢、香萊、蒜苗、蔥花、各半斤,灰水7兩、辣子油酌量。
製作方法:
1、先把牛肉及骨頭用清水洗凈,然後在水裡浸泡四小時(血水留下另用),將牛肉及骨頭下入溫水鍋,等即將要開時撇去浮沫,加入鹽4兩,草果5錢,姜皮5錢及花椒2錢用紗布包成調料包清水淘洗去塵後,也放入鍋里,小火燉五小時即熟,撈出稍涼後切成1厘米見方的丁。
2、牛肝切小塊放入另一鍋里煮熟後澄清備用。桂籽、花椒、草果、姜皮溫火炒烘乾碾成粉末,蘿卜洗凈切成片煮熟。蒜苗、蔥花切未、香萊切小節待用。
3、將肉湯撇去浮油,把泡肉的血水倒入煮開的肉湯鍋里,待開後撇沫澄清,加入各種調料粉,再將清澄的牛肝湯倒入水少許,燒開除沫,再加入鹽、胡椒粉、味精、熟蘿卜片和撇出的浮油。
4、麵粉30斤加水18斤擀也面索,再揉和均勻,用灰水7兩(假如灰水溶則少加,灰水淡則多加)撬和揉勻。案子上擦抹清油,將面搓成條,揪為重五兩的條,上面蓋上濕條布,然後根據每個人善食的愛好,分別拉成大寬、韭葉、二細、芥麥欏(三角條)一窩絲等外形的面條下鍋,面熟後撈入碗內,將牛肉湯、蘿卜、肉丁、浮油適量,澆在面條上即成。並以每個人的口味加上適量的香萊、蒜苗、蔥花及辣子油。
||| 淺藍色的風回答:
將牛肉洗凈,用清水浸泡3小時。下入鍋中加水燒開,撇沫。將草果、姜皮、花椒用布包放入鍋內。加少許精鹽,小火燉到牛肉酥爛時撈出。稍涼切薄片。將肉湯加適量清水燒開,撇去浮沫。加入桂皮、草果、姜皮(都烘乾碾成末)。再加鹽、胡椒粉。麵粉加適量溫水和少許精鹽和成面團,揉勻揉透,放在抹過油的盆內,蓋濕布餳半小時。將餳好的面搓條,(也可加些蒿蓬燒成灰的水—蓬灰,蘭州有買)進行拉制,反復拉上勁,再拉成面條入沸水鍋內,煮熟撈出裝盤澆少許辣椒油,倒上牛肉湯放上牛肉片、香菜、蒜末,你就享受吧!
||| pinpin811101回答:
蘭州清湯牛肉麵俗稱「牛肉拉麵」,是蘭州最為聞名的風味小吃和最具特色的大眾化經濟小吃。
蘭州牛肉麵創始於光緒年間,系回族老人馬保子首創,在近百年的漫長歲月里,以一碗面而享譽金城,以肉爛湯鮮、面質精細而蜚聲中外,打入了全國各地。其間凝聚著馬保子及後來無數專營清湯牛肉麵廚師的智慧與心血。今天,清湯牛肉麵因為味美可口,經濟實惠,不僅在蘭州比比皆是,而且在西北各省和全國許多地方有了蘭州牛肉麵館。
要在全國各地找一家沒有蘭州風味牛肉麵館的城市很難,不過牛肉麵一走出蘭州就變味,要吃到真正正宗的牛肉麵還是在蘭州。遊客到蘭州值得一嘗。
蘭州牛肉麵講究「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即牛肉湯色清氣香;蘿卜片雪白純凈;辣椒油鮮紅漂浮;香菜、蒜苗新鮮翠綠;面條則柔滑透黃。面條根據粗細可分為大寬、寬、細、二細、毛細、韭葉子、橋麥欏等種類。面條用手工現場拉成,一碗面不到兩分鍾即可做好,再澆上調好的牛肉麵湯、白籮卜片,調上紅紅的辣椒油、碧綠的蒜苗、香菜,食之令人叫絕。
另附牛肉拉麵的製作秘籍:
之一:蘭州牛肉麵的最大秘密在於湯,自本世紀初馬保子作出第一碗牛肉麵至今,這湯的配方是代代相傳,所謂清湯並非開水混鹽,而是幾十種佐料與牛肉原湯配製而成,也許您不相信,這其中唯獨沒有大香!正如武功,它的至高境界就是返璞歸真,這「清」自然淳厚無比。
之二: 水土也是一個方面,蘭州位於黃河上游的一個河漫灘上,是省會以上級城市中地下水質最好的。
之三: 蘭州的食用牛肉主要是甘南和青海氂牛,所以不論怎樣外地如何是作不出真正地道的牛肉麵的。所以吃牛肉麵還得去蘭州!
製作方法
主料:麵粉30斤、牛肉10公斤
配料:牛肝3斤、白蘿卜10斤
調料:花椒7兩、草果1兩、桂子5錢、姜皮1兩、清油0.5斤、味精3分、食鹽1斤、醬油4斤、胡椒粉3錢、香萊、蒜苗、蔥花、各半斤,灰水7兩、辣子油酌量。
製作方法:
1、先把牛肉及骨頭用清水洗凈,然後在水裡浸泡四小時(血水留下另用),將牛肉及骨頭下入溫水鍋,等即將要開時撇去浮沫,加入鹽4兩,草果5錢,姜皮5錢及花椒2錢用紗布包成調料包清水淘洗去塵後,也放入鍋里,小火燉五小時即熟,撈出稍涼後切成1厘米見方的丁。
2、牛肝切小塊放入另一鍋里煮熟後澄清備用。桂籽、花椒、草果、姜皮溫火炒烘乾碾成粉末,蘿卜洗凈切成片煮熟。蒜苗、蔥花切未、香萊切小節待用。
3、將肉湯撇去浮油,把泡肉的血水倒入煮開的肉湯鍋里,待開後撇沫澄清,加入各種調料粉,再將清澄的牛肝湯倒入水少許,燒開除沫,再加入鹽、胡椒粉、味精、熟蘿卜片和撇出的浮油。
4、麵粉30斤加水18斤擀也面索,再揉和均勻,用灰水7兩(假如灰水溶則少加,灰水淡則多加)撬和揉勻。案子上擦抹清油,將面搓成條,揪為重五兩的條,上面蓋上濕條布,然後根據每個人善食的愛好,分別拉成大寬、韭葉、二細、芥麥欏(三角條)一窩絲等外形的面條下鍋,面熟後撈入碗內,將牛肉湯、蘿卜、肉丁、浮油適量,澆在面條上即成。並以每個人的口味加上適量的香萊、蒜苗、蔥花及辣子油。
特點:肉湯清沏鮮美、面條筋柔、入味,營養豐富,實惠。
4. 辛拉麵怎麼吃
您好
首先,先到超市買一包韓國辛拉麵方便麵,家裡有的話最好不過了。
5. 傳統拉麵的做法和配方
面點,在特色美食界中占著極大的篇數,而牛肉拉麵也算是為在其中的引領者。牛肉拉麵承傳著我國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在承傳與發展趨勢中,各地區即保存傳統式,又反映著分別的特點。蘭州牛肉拉麵,山西拉麵,河南省牛肉拉麵等個地區的牛肉拉麵…口感多種多樣,作法各不相同,引來世界各國的顧客垂涎三尺,只求一品在其中味。
因為愛好的不一樣,牛肉拉麵的口感、製做也就各不相同,牛肉拉麵不只是文本實際意義上的拉,牛肉拉麵的專業性強,工藝流程繁雜,要搞好一碗牛肉拉麵,實屬不易,下邊詳細介紹拉麵的做法,讓諸位顧客很飽那般福氣。
需要的食物有:精粉2500克,水1500克,食用鹼25克,鹽少量。 製作過程:
1.將小麥麵粉和鹽面一並放進洗臉盆內,一手續水(溫度:冬暖,夏涼,秋春溫),一手揉面,弄成穗子,使小麥麵粉與水所有摻和後揉光結團,再用兩手沾水將面搋勻,搋到盆凈片燈,不沾手才行。用凈布蓋上餳約三十分鍾。
2.將食用鹼自來水100克化改成食用鹼。
3.面餳好後,取l/2麵糊用兩手蘸抹食用鹼搓發展條,雙手各抻面的一端,提離砧板,漸漸地溜條,即左右晃長,雙手並攏旋成桃酥形,那樣反復搖晃六七次後,當大小勻稱時放到砧板上撒上乾麵撲滾勻後手提式兩邊,離案甩發展條,再放到砧板上,除掉兩邊成折起來兩根,一手捏緊2個邊緣,另一手的四護指在二根鮮面條的另一端,懸在空中舉起,雙手另外用勁抻拉,並左右顫動,反復拉六七次。邊拉邊滾面撲,將面拉成細香柱粗的條(64根),下開水鍋。入鍋時右手執兩邊面頭,左手將面勻稱地撒在鍋內,接著將左手搭在面首端,右手揪橫斷面頭,撒下鍋內既成。
牛肉拉麵高超的加工工藝,是文化藝術不朽的沉定,聚集著廚者對食物精確的分辨,和吃客們對特色美食明顯的愛,牢固其在面點中長盛不衰的影響力,考慮吃客們對特色美食的追求完美。牛肉拉麵結合了面點的精粹,濃具了大家不辭辛勞的汗液,是令人心中始終忘不掉的家鄉的味道。
6. 辛拉麵的正確吃法怎麼做
用料
辛拉麵 1袋
水 適量
辛拉麵的正確吃法~的做法
准備好面和適量的水。注意啦,煮好泡麵的第一個秘訣是水量!一定要用你一會吃面的碗放水,水量就看你想喝多少湯,比湯的量稍稍多一點就行了,多的那一點在一會煮的過程中要蒸發掉,一定不要太多,要不然湯汁不厚,吃起來就水水的了。
辛拉麵里有兩個調料包,左邊的是脫水蔬菜,右邊的是粉狀調料,第二個秘訣就是放入調料包的順序!把水放入鍋中,大火燒開,放入脫水蔬菜,稍微煮一分鍾,讓蔬菜變軟,然後放入粉包,保持大火,直到再次燒開。如果是國內的方便麵,像康師傅這樣有油料或醬料包的,和粉料包同時放入。
當水再次沸騰時,放入面餅。這時第三個秘訣來了,就是保持大火和不要鍋蓋!煮泡麵的全程都要用大火,保持水是沸騰的,並且千萬不要蓋鍋蓋,否則面就會變軟。放入面餅後煮一分鍾,用筷子將面餅挑散,然後邊煮邊用筷子將面挑起來,直到面變得有彈性但是吃起來還有點硬硬的,關火,盛出。
最後的泡麵就是這樣啦,這樣煮出來的泡麵,稍微放一會也不會變軟難吃。此外,看看碗里的湯,大概比最開始加入的水少了一個小拇指的厚度,湯的濃度正合適。煮泡麵的過程中視自己口味還可加入其他配菜,但是要記住,綠葉蔬菜要起鍋前放,雞蛋要在面餅下鍋後馬上放,其他的配料如洋蔥、香腸等均和脫水蔬菜同時放。
小貼士
好啦,回顧一下,一碗泡麵要想煮的好吃共有三個秘訣
水量適當
下料有順序
全程大火,不要鍋蓋
不管你信不信,都趕快試試吧!
7. 拉麵的吃法
在中國流行著很多種拉麵,比如大家熟知的蘭州拉麵、龍須拉麵、生魚片拉麵等等,這些拉麵外表是光滑的,吃起來非常有勁道,製作拉麵的主要材料是麵粉,麵粉富含蛋白質以及澱粉,另外富含維生素以及礦物質元素,下面是幾種流行的拉麵的做法。
一、牛肉拉麵
材料
主料:麵粉30斤、牛肉10公斤配料:牛肝3斤、白蘿卜10斤調料:花椒7兩、草果1兩、桂子5錢、姜皮1兩、清油0.5斤、味精3分、食鹽1斤、醬油4斤、胡椒粉3錢、香萊、蒜苗、蔥花、各半斤,灰水7兩、辣子油酌量。
做法
1、先把牛肉及骨頭用清水洗凈,然後在水裡浸泡四小時(血水留下另用),將牛肉及骨頭下入溫水鍋,等即將要開時撇去浮沫,加入鹽4兩,草果5錢,姜皮5錢及花椒2錢用紗布包成調料包清水淘洗去塵後,也放入鍋里,小火燉五小時即熟,撈出稍涼後切成1厘米見方的丁。
2、牛肝切小塊放入另一鍋里煮熟後澄清備用。桂籽、花椒、草果、姜皮溫火炒烘乾碾成粉末,蘿卜洗凈切成片煮熟。蒜苗、蔥花切未、香萊切小節待用。
3、將肉湯撇去浮油,把泡肉的血水倒入煮開的肉湯鍋里,待開後撇沫澄清,加入各種調料粉,再將清澄的牛肝湯倒入水少許,燒開除沫,再加入鹽、胡椒粉、味精、熟蘿卜片和撇出的浮油。
4、麵粉30斤加水18斤擀也面索,再揉和均勻,用灰水7兩(如果灰水溶則少加,灰水淡則多加)撬和揉勻。案子上擦抹清油,將面搓成條,揪為重五兩的條,上面蓋上濕條布,然後根據每個人善食的愛好,分別拉成大寬、韭葉、二細、芥麥欏(三角條)一窩絲等形狀的面條下鍋,面熟後撈入碗內,將牛肉湯、蘿卜、肉丁、浮油適量,澆在面條上即成。並以每個人的口味加上適量的香萊、蒜苗、蔥花及辣子油。特點肉湯清沏鮮美、面條筋柔、入味,營養豐富實惠。
二、製作方法
【材料】:
精粉2500克,水1500克,鹼面25克,鹽少許。
【製作過程】:
1.將麵粉和鹽面一並放入面盆內,一手倒水(水溫:冬暖,夏涼,春秋溫),一手和面,打成穗子,使麵粉與水全部摻合後揉光成團,再用雙手蘸水將面搋勻,搋到盆凈面光,不粘手為止。用凈布蓋上餳約半小時。
2.將鹼面用水100克化開成鹼水。
3.面餳好後,取l/2面團用雙手蘸抹鹼水搓成長條,兩手各抻面的一端,提離案板,慢慢溜條,即上下晃長,兩手合攏旋成麻花形,這樣反復晃動六七次後,當粗細均勻時放在案板上撒上乾麵撲滾勻後手提兩端,離案甩成長條,再放在案板上,去掉兩頭成對折兩條,一手捏住兩個端頭,另一手的四指套在兩根面條的另一端,懸空拿起,兩手同時用力抻拉,並上下抖動,反復拉六七次。邊拉邊滾面撲,將面拉成細香柱粗的條(64根),下開水鍋。下鍋時左手執兩端面頭,右手將面均勻地撒在鍋內,隨後將右手搭在面頭端,左手揪斷面頭,撒入鍋內即成。
【特點】:柔軟、筋韌、光滑。
三、營養價值
小麥碾去麩皮,即得麵粉。麵粉營養價值的高低,與其加工精度十分密切。根據加工精度,麵粉分為標准粉、富強粉和精白粉。標准粉加工精度較低,保留了較多的胚芽和外膜,各種營養素的含量較高。
營養成分:每100g小麥粉含澱粉和糖類71.5g、蛋白質約11.2g、脂肪1.5g、含有維生素B1.B2.E及鈣、磷、鐵等礦物質。另外,還含有卵磷脂和麥芽糖酶、澱粉酶、蛋白分解酶等。
8. 蘭州拉麵的面是怎麼做的只要面條的配方
准備材料:麵粉210G、水60G、蛋清1個、鹽1茶匙
製作步驟:
1、麵粉210G,水60G,蛋清1個,鹽1茶匙揉成均勻面團(面團比較硬。要用力揉,面團必須和成較硬的面團,後面做出的面條才勁道)
9. 鮮面條的做法
中國製作面條的方法大致有三條: 1.拉抻法:將經過充分熟化的面團反復拉抻成為面條。這種方法多為手工操作,經驗性強,對麵粉質量和熟化要求相當嚴格。許多名產面條,如龍須面、空心面等都屬此類。 2.擀壓法:將面團先反復擀壓或碾壓成片,然後鍘條。一般大宗市售機制新鮮切面屬於這一類,再加上晾乾(或烘乾)、切斷、包裝等環節則成為掛面(是因為將濕面條掛在竹桿上乾燥而得名)。面團熟化程度和面條乾燥條件是影響掛面質量的重要生產因素。 3.擠壓法:將面團放在壓模中加壓,面團從模孔中擠出成條。這種面條又特稱作「餄餎」,口感硬實。用摻小麥的粗糧粉或全部粗糧粉製作面條時常用這種方法。有機器壓制,也有小規模的手工壓制。陝北地區延安市內使用的面條擠壓機壓力較大,面條在擠壓過程中溫度升高,成品可達到半熟狀態,所製成的粗糧面條具有彈性。 面條製作方法,除在面條成型過程上有不同之處外,另外表現面條特色的重要環節是添加輔料,尤其是拉抻成型的名產面條,一般都添加適量的食鹽或小蘇打。 幾種名產面條的工藝特點 1.福建的龍須面(又稱長壽面、線面等) 製作特點是合面時加水較多(50~60%),面團的熟化時間長,並需根據原料麵粉的質量和生產時的氣候條件加入5~10%的食鹽。 工藝流程 合面→搓油條(拉成粗條)→搓粉條(拉、搓成細條)→串面→拉麵 在每經一步操作後面團都須經過熟化,最後拉成的細面要求直徑在0.6毫米左右。目前有的地方也有用機器代替手工的,但質量還趕不上手工製品。 2.福建的棋子面 將鹽水合好的4公斤重麵粉的面團(用鹽量與龍須面同)用擀麵杖將它壓平後放在兩根懸架著的竹桿上,然後用手工將面團向四周漸漸拉抻,隨著面積的增大逐漸增加竹桿,最後將面團拉抻成有10平方米大的、厚薄均勻而透明的面片,晾曬後切條。這種面條易消化,多供老、弱、病、小孩和產婦食用。 3.江蘇的空心面 面條中心並非空心,只是在合面時長時間的充分揉和,使用團內含有較多的空氣,呈微孔型,這種面條的其它操作步驟與龍須面相仿。 4.山西刀削麵 合面時加水量較少,經過長時間的用力揉合,使面團光滑、堅硬,然後將合好的面團擱置在左手臂上,右手持刀削麵,面條長約17厘米左右,斷面略呈三角形。目前已有不少飯館改用機器代替手工,其方法是將經過熟化後的面團,放入絞龍式的擠壓削麵機,在出口處裝有三把轉動著的刀,用來削麵,但口感還不及手工製作的好,主要是不夠「筋道」。 質量標准 我國目前對生產面條的原料(小麥麵粉)以及面條的本身質量尚無完整的指標和科學的檢驗方法。一般要求是:掛面在生產過程中不斷條,蘇面少,面條挺直,厚薄均勻,表面光潔,抗彎曲能力強;烹調時煮熟快,不糊湯,不粘結,不斷條,吃起來爽口而又有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