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麼正確地食用柿子
未成熟的柿子不宜過多食用,空腹時不宜食柿,過度勞累、疲乏時不宜食柿,不宜同食含纖維素較多的蔬菜等食物,患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不宜食柿,胃大部切除後不宜食柿,糖尿病人不宜食柿,食柿應盡量少食柿皮。
這些是吃柿子要注意的事項,希望能幫到你。。。
B. 柿子有什麼價值和用途
柿子,屬於柿科植物漿果類水果,成熟季節在十月左右,果實扁圓,不同的品種顏色從淺桔黃色到深桔紅色不等,大小從2厘米到10厘米,重量從100克到350克。
柿子是人們比較喜歡食用的果品,甜膩可口,營養豐富,柿子營養價值很高,所含維生素和糖分非常高,尤其是維生素c比一般水果高1—2倍。另外,柿子不但營養豐富,而且有較高的葯用價值。生柿能清熱解毒,是降壓止血的良葯,對治療高血壓、痔瘡出血、便秘有良好的療效。另外,柿蒡、柿葉都是很有價值的葯材。
一、柿子的食用功效:
1、補充維C
柿子所含維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所以吃柿子可以補充大量的維生素C。
2、潤腸通便
柿子富含果膠,它是一種水溶性的膳食纖維,有良好的潤腸通便作用,對於緩解便秘,保持腸道正常菌群生長等有很好的作用。另外,柿子和柿餅都可作緩和滋養品。並有止血潤大便的作用,能緩和痔瘡腫痛,止痔瘡出血及直腸出血等。
二、柿子的葯效用途:
1、止血
新鮮柿子有涼血止血作用;柿蒂有降逆止作用;柿餅和胃止血;柿葉有止血作用,用於治療咳血、便血、出血、吐血;有研究發現,柿子和柿葉對降壓、利水、消炎、止血有著積極地療效。
2、潤肺化痰,生津止渴
柿子有助於降低血壓,軟化血管,增加冠狀動脈流量,並且能活血消炎,改善心血管功能。
3、解酒
柿子能促進血液中乙醇的氧化,可以幫助機體對酒精的排泄,減少酒精對機體的傷害。
C. 什麼水果有葯用作用
某些水果的葯用價值:
1.蘋果
蘋果葯用,早在唐代就有記載。如孫思邈說它,「益心氣」,盂詵謂蘋果有「和脾」及「治卒食飽氣壅不通」等功用。此後,元代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又論及蘋果的,「生津止渴」作用。
清代王士雄《隨息居飲食譜》更具體指出蘋果有「潤肺悅心,生津開胃,醒酒」等效能。
現代醫學研究和實踐征明,嚴重水腫患者在服利尿葯時,多吃些蘋果有利於補鉀,並可減少副作用。妊娠反應期多吃蘋果,一方面可補充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同時又可調節水鹽及電解質平衡,防止因頻繁嘔吐導致的酸中毒症狀出現。蘋果還用作整腸止瀉劑,臨床用其乾燥果粉效果更佳。以蘋果治療腹瀉,唐代名醫盂洗就已論及,《本草綱目》更載有具體方劑。
2.葡萄
葡萄中的多種活性物質,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在增加血漿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同時,還能減少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葡萄中鉀含量較高,能幫助人體積累鈣質,促進腎臟功能,調節心率。
3.菠蘿
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小便。用於傷暑、身熱煩渴、腹中痞悶、消化不良、消渴、小便不利、頭昏目花等
4.梨
梨是水果中的佳品,也是治病的良葯。幾千年來,中醫一直把梨作為生津、潤燥、清熱和化痰的良葯。
(1)治咳嗽音啞,咽喉干痛:大梨一個,洗凈後連皮切碎,加水、冰糖適量,燉煮後服食。
(2)治氣管炎咳嗽:雪梨一個,去核切片,川貝、桔梗、白菊花各3克,水煎去渣,加冰糖適量飲服。
(3)治糖尿病:梨2個去核切片,蘿卜250克洗凈切絲,綠豆150克,山葯200克,加水煮熟,分次服食。
(4)治鼻出血:雪梨2個,藕12克,瘦豬肉60克,加水煮食。每日一劑,連服七日。
(5)治小兒厭食:雪梨2個,洗凈去核去皮,切碎,同大米50克,生山楂30克,共煮粥食,連服一周。
(6)醒酒解毒、生津止渴:梨5—10個放米醋中浸漬一周後,酒醉時食用,每次1—2個。
等等.
5.芒果
芒果,是少數富蛋白質的水果,多吃易飽。傳統上說它能益眼、潤澤皮膚,估計是含有胡蘿卜素的原因。其核亦可作葯用,能解毒消滯、降壓。
據中醫食療性味分析,芒果屬於性平味甘、解渴生津的果品。生食能止嘔,治暈船浪,效用與酸話梅一樣。不慣坐船者,飽受顛簸後胸口翳悶,不妨將芒果當「葯」。孕婦作悶作嘔時,可吃芒果肉或以芒果煎水進食。唯一要注意的是,芒果性質帶濕毒,若本身患有皮膚病或腫瘤,應緊記避免進食。
6.彌猴桃
關於彌猴桃的葯用價值,中國歷代醫書均有記載,認為它能「調中下氣」,具有滋補強身、清熱利尿、健胃、潤燥之功。民間驗方,用彌猴桃60克去皮生吃,能治內熱心煩,並防治壞血病、高血壓、心血管病、癌症等。究其葯理作用,乃其維生素C能阻止致癌物質亞硝胺形成,其果肉又能降低血中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據說?猴桃對於醫治消化道癌症和肺癌別有一手。
彌猴桃的根也有葯用功效,可惜此時此地葯材店鋪付之闕如。奇異果對某些人來說,果味似乎是濃一點,食後有苦澀之感,咳嗽時進食可能會加重病情,但這是否過敏,則不得而知。
7.柿子
色澤紅艷的柿子、和柚子、楊桃、菱角堪稱中秋節四大天王。不過,若論用途之廣,柿子更是王中之王。無論柿肉、柿蒂、柿葉、柿餅、甚至柿餅上那層白色的柿霜,都各有療效。這是大自然蘊藏的治療力量,亦印證出中國醫學的智慧。根據現代營養分析,柿子所含的維生素和糖分較一般水果高一、兩倍。古醫書認為柿子能補虛勞,道理也許在此。據《本草綱目》所載:柿子味甘性寒,能消熱去煩、止渴生津、潤肺化痰、治療熱咳。
柿蒂也能入葯,主治呃逆和夜尿。柿葉在日本更大受推崇,以此製成的柿葉茶,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維生素C。據說能降血壓、保護心血管、治失眠。實在值得再深入研究。
新鮮柿子一般較寒,所以身體虛弱、脾腎虛寒、外感風寒時忌食。更須留意的,是柿子含豐富鞣質,故入口味澀。最好去皮才吃,免得影響鐵質吸收,或遇蛋白質食物時凝結,引致腹痛腹瀉。
倒是柿餅性質較平和,能潤肺理氣,可作口果食物,或煮木瓜糖水均可,柿餅上那層薄薄糖霜,更是喉痛咽乾和口腔炎的特效葯,可謂中國食療一絕。
8.香蕉
從營養角度看,香蕉是澱粉質豐富的有益水果,而從中醫學角度去分析,香蕉味甘性寒,可清熱潤腸,促進腸胃蠕動,但脾虛泄瀉者卻不宜。凡事總有合理解釋,香蕉性寒,根據「熱者寒之」的原理,最適合燥熱人士享用。痔瘡出血者、因燥熱而致胎動不安者,都可生吃蕉肉。
不過,正因為香蕉性寒,體質偏於虛寒者,最好避之則吉。例如胃寒(口淡胃脹)、虛寒(泄瀉、易暈)、腎炎(也屬虛寒)、懷孕期腳腫者,最好不要生吃香蕉。除非蕉肉經過蒸煮,寒性減退後才可進食。至於寒咳本不應吃香蕉,但將香蕉蒸熟再吃,則可接受。
民間驗方更有用香蕉燉冰糖,醫治久咳;用香蕉煮酒,作為食療。近代醫學建議,用香蕉可治高血壓,因它含鉀量豐富,可平衡鈉的不良作用,並促進細胞及組織生長。用香蕉可治療便秘,因它能促進腸胃蠕動。最有趣的,莫過於德國研究人員表示,用香蕉可治抑鬱和情緒不安,因它能促進大腦分泌內啡化學物質。
總之,身體燥熱者大可一日一香蕉,但如害怕香蕉性寒,可選吃大蕉(通便力更強)、皇帝蕉等其它品種.
9.棗
棗,在不少人心目中,並不算水果。因為最為人熟悉的紅棗、南棗等,多用作放湯、燉葯材。但其實新鮮摘下的棗味道也不錯,而且營養價值也很高。棗是一種滋補性很強的食品,它含豐富蛋白質、醣分等。最出人意表的是,其維生素C含量之豐,比起檸檬高10倍。鮮棗如此,干棗的營養也不弱,因為有一種特別成分,可減少維生素C的損耗,加上棗能飽肚,難怪老人家說,只要有棗樹,就不怕飢荒。
可能你會問:棗有大棗、紅棗、南棗幾種,它們多少總有不同?論營養,幾種棗差不多,但仔細區分,大棗和胃寬中之效最明顯,紅棗則補血力最強,但也較燥,而南棗則偏於養陰補血。有些人說,紅棗燥,所以煮時要去核,但其實即使去核,紅棗依然比較燥。有一條慢性肝炎方,用紅棗煮雞骨草(或溪黃草)和土茵陳,一溫一涼,正好中和,但依然不宜飲用過量。
由於棗有通血管、降血壓功用,如下列降壓方中,不用紅棗的話,也可用其它棗代替:
1.西芹四分一斤、配棗20粒煎水(一人分量)。
2.白背黑木耳4兩(120克)(可通血管),配棗20粒,(一人分量)。
常用的醫療處方中,除了大棗、紅棗外,還有養血的酸棗,而純粹作為水果的,則有潤肺和胃的鮮蜜棗和金絲蜜棗。
10.西紅柿
西紅柿健康有益的形象確實深入民心,醫書也有雲:「西紅柿味甘性涼,能生津止渴,健胃消食」。不過,遍尋醫書也不見記載的,是西紅柿性質濕而帶毒,不適合痛風、風濕骨痛、濕疹及其它類型皮膚病患者。
西紅柿含豐富維生素C,一克重的西紅柿約有25毫克維生素C,這維生素C由於得有機酸保護,煮時不易被破壞,故容易被人體吸收。此外,西紅柿能降壓,可作為高血壓患者的輔助食療;西紅柿能開胃,尤其是夏天,可刺激小孩子食慾。
11.水蜜桃
桃子的貢獻,除了桃肉能養血美顏,當中的桃仁還有活血化瘀、平喘止咳的作用。中醫有一條葯方,名為五仁湯,能潤腸通便、活血通,成分正是桃仁、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和杏仁,對於大便燥結,肝熱血瘀和閉經之人特別有幫助。需要注意的是,桃仁能活血,經量過多或行經期間不宜。
別以為桃的用處就只有這么多。說到桃的家族,桃樹流出來的樹膠就已是一味糖尿妙葯,既能強壯滋補,又能調節血糖水平,只可惜此葯在香港葯材店鋪付諸闕如。大家反而可以親身一試鮮桃護膚品。宮廷秘方有用桃花煮水洗面、沐浴、飲用。也有用桃子榨汁加淘米水洗面,以潤澤肌膚之說。
太多了,不好一一回答了,就先說這些吧.
D. 柿子蒂兒是上好的中葯材
柿蒂,為柿樹科植物柿的乾燥宿萼,俗稱『柿子把兒』,是不少人吃柿子時往往扔掉的東西。其實,恰恰是扔掉了上好的中葯材。其性苦、澀,平,歸胃經,有降逆下氣、清熱潤肺、生津止渴、健脾化痰的功效,是中醫治療呃逆的要葯,術語稱「止呃要葯」。
柿蒂的葯用功效,我們的古人早有應用。據《本草綱目》記載:「古方單用柿蒂煮汁飲之,取其苦溫能降逆氣也。」有關柿蒂功效主治另有記載如下:
1、柿蒂治呃逆不止:柿蒂(燒灰存性)為末。黃酒調服,或用薑汁、砂糖等分和勻,燉熱徐服。
2、柿蒂治呃逆:柿錢、丁香、人參等分。為細末,水煎,食後服。
3、柿蒂治腦滿咳逆不止:柿蒂、丁香各一兩。上細切,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七分。
4、柿蒂治傷寒嘔噦不止:干柿蒂七枚,白梅三枚。上二味,粗搗篩,只作一服,用水一盞,煎至半盞。
E. 柿子把的葯用
柿子把就是柿蒂。
為柿樹科植物柿子的乾燥宿萼。別名:柿錢、柿丁、柿子把、柿萼。有降逆下氣、清熱潤肺,生津止渴,健脾化痰的功效。胃熱呃逆,可配伍黃連、竹茹等同用;痰濁內阻之呃逆,配伍半夏、陳皮、厚朴等同用;柿蒂治胃寒呃逆,常配丁香、生薑等同用,如柿蒂湯(《濟生方》);柿蒂治虛寒呃逆,常與人參、丁香同用,如丁香柿蒂湯(《症因脈治》);若命門火衰,元氣暴脫,上逆作呃,則須配伍附子、人參、丁香等。
柿蒂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分類:理氣葯;利尿通淋葯。
別名:柿錢、柿丁、柿子把、柿萼。
性味:苦;澀;性平。
歸經:胃經。
功效:降逆下氣
主治:呃逆;噫氣;反胃。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或人散劑。外用:適量,研末撤。
柿蒂的作用:
柿子中的有機酸等有助於胃腸消化,增進食慾,同時有澀腸止血的功效;柿子能促進血液中乙醇的氧化,幫助機體對酒精的排泄,減少酒精對機體的傷害;柿子有助於降低血壓,軟化血管,增加冠狀動脈流量,並且能活血消炎,改善心血管功能。柿子能有效補充人體養分及細胞內液,起到潤肺生津的作用;柿子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碘,能治療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狀腺腫大。
F. 柿子有哪些葯用價值
柿樹全身均可入葯。中醫學認為,柿子性寒,味甘、澀,具有潤肺止咳、生津止渴、祛痰軟堅、健脾胃、清熱除煩、降血壓等功效。主治肺燥久咳、肺痿虛熱、虛勞咯血、熱病煩渴、脾虛泄瀉、高血壓、尿血、痔瘡出血、腸燥便秘、口瘡、喉癤等症。柿子加工成的柿餅是中國傳統產品,能益脾開胃、增強免疫力、止痣血,可治吐血、咯血、痔瘡下血,可將1塊柿餅切碎,與粳米一起煮粥食用。柿餅上白霜為柿霜。含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有清熱、潤燥、化痰的功效,是療咽乾和口腔炎的特效葯。柿蒂止呃逆及療夜尿;柿葉止血、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柿皮用於貼療瘡瘍、無名腫毒、凍傷;柿根能止血,主治婦女崩漏、血痢、大便出血;柿花能解毒斂瘡,主治痘瘡破爛。乾咳久咳:柿餅2個,川貝粉9克。柿餅去核,加入川貝粉,蒸熟,每日分2次服完,連服5~10日。
G. 柿蒂有什麼用途
柿蒂的功效與作用:
1、抗心律失常作用 0.5%柿蒂提取物(ST)50mg/kg 腹腔注射於小鼠,能顯著對抗氯仿誘發的室顫;亦能對抗烏頭鹼、氯化鋇所致大鼠心律失常;ST12.5mg/(kg.天)腹腔注射,連續5天; 能對抗哇巴因所致豚鼠室性心律失常。
2、鎮靜作用 ST100mg/kg小鼠腹腔注射,使自發活動明顯減少,增強閾下劑量戊巴比妥鈉的催眠作用,延長其睡眠時間,並明顯拮抗嗎啡引起的小鼠豎尾反應。
3、抗生育作用 在家免抗生育篩選中,初步證實柿蒂有一定的抗生育作用,柿蒂柄優於柿蒂蒂,柿蒂的柄的抗生育率為79.6%。
4、柿蒂能有效補充人體養分及細胞內液,起到潤肺生津的作用;
5、柿蒂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碘,能治療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狀腺腫大;
6、柿蒂中的有機酸等有助於胃腸消化,增進食慾,同時有澀腸止血的功效;
7、柿蒂能促進血液中乙醇的氧化,幫助機體對酒精的排泄,減少酒精對機體的傷害;
8、柿蒂有助於降低血壓,軟化血管,增加冠狀動脈流量,並且能活血消炎,改善心血管功能。
柿蒂的功能與主治:
降逆下氣。主呃逆;噫氣;反胃。
①孟詵:治咳逆、噦氣,煮汁服。
②《滇南本草》:治氣隔反胃。
柿蒂的應用與葯方:
①治呃逆:柿錢、丁香、人參等分。為細末,水煎,食後服。(《潔古家珍》柿錢散)
②治呃逆不止:柿蒂(燒灰存性)為末。黃酒調服,或用薑汁、砂糖等分和勻,燉熱徐服。(《村居救急方》)
③治傷寒嘔噦不止:干柿蒂七枚,白梅三枚。上二味,粗搗篩,只作一服,用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滓溫服,不拘時。(《聖濟總錄》柿蒂湯)
④治胞滿咳逆不止:柿蒂、丁香各一兩。上細切,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濟生方》柿蒂湯)
⑤治百日咳:柿蒂四錢(陰干),烏梅核中之白仁十個(細切),加白糖三錢。用水二杯,煎至一杯。一日數回分服,連服數日。(《江西中醫葯》(3):20~22,1953)
⑥治血淋:干柿蒂(燒灰存性),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調服。(《奇效良方》柿蒂散)
⑦治呃逆:柿錢、丁香、人參等分。上為細末,水煎,食後服。方中柿蒂降逆止嘔,為君葯。(《潔古家珍》柿錢散)
⑧治血淋:干柿蒂(燒炭存性)。為末,每服6g,空心米飲調服。方中柿蒂清熱止血,為君葯。(《奇效良方》柿蒂散)
⑨治胸滿咳逆不止:柿蒂、丁香各30g。上細切,每服12g,水1.5盞,姜5片,煎至7分,去渣,熱服,不拘時。方中柿蒂降逆止嘔,為君葯。(《濟生方》柿蒂湯)
H. 丫嘎子的作用與功效
柿蒂為柿樹科植物柿子的乾燥宿萼。別名:柿錢、柿丁、柿子把、柿萼。有降逆下氣、清熱潤肺,生津止渴,健脾化痰的功效。胃熱呃逆,可配伍黃連、竹茹等同用;痰濁內阻之呃逆,配伍半夏、陳皮、厚朴等同用;柿蒂治胃寒呃逆,常配丁香、生薑等同用,如柿蒂湯(《濟生方》);柿蒂治虛寒呃逆,常與人參、丁香同用,如丁香柿蒂湯(《症因脈治》);若命門火衰,元氣暴脫,上逆作呃,則須配伍附子、人參、丁香等。
柿蒂的功效
柿蒂中葯材.jpg
【性味】:
苦;澀;性平。
①《綱目》:澀,平,無毒。
②《本草匯言》:味苦澀,氣溫,無毒。
【歸經】:
歸胃經。
①《本草匯言》:入手太陰肺經。
②《本草求真》:入肺、胃。
【功效主治】:
降逆下氣。主呃逆;噫氣;反胃。
①孟詵:治咳逆、噦氣,煮汁服。
②《滇南本草》:治氣隔反胃。
第1步降逆止呃
《靈柩·口問》篇曰:「谷入於胃,胃氣上注於肺,……今有故寒氣與新谷氣俱還入於胃,新故相混,真邪相干,氣並相逆於胃,而胃腑不受,復出於胃,故呃逆也。」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或寒涼葯物,寒氣蘊胃,沿手太陰,循經上犯,入膈襲肺,胃氣不降,氣逆而上,發為呃逆。復因膈間不利,呃聲短頻,深沉有力,不能自製,伴見膈間及胃脘不舒,得熱則減,得寒愈甚,食慾減少,口和不渴,舌苔白潤,脈象遲緩。治當溫中祛寒止呃。《本草拾遺》曰:「蒂煮服之治噦氣。」孟詵曰:「噦氣,煮汁服。」柿蒂苦平偏溫,苦可泄降,溫能祛寒,苦溫通泄,又入肺胃,善降肺胃之氣,為溫中祛寒,降逆止呃之常用葯物。又本品性平,和入養陰或清熱之品,又可用於胃陰不足、胃火上炎及氣機郁滯之呃逆。
第2步止咳下氣
《醫學三字經·咳嗽》曰:「《內經》雲: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然肺為氣之主,諸氣上逆於肺則嗆而咳,是咳嗽不止於肺,而亦不離乎肺也。」 外感風寒,邪束肺衛,宣肅失常,或痰濁內壅,肺氣壅塞,均致肺氣上逆,發而為咳。症見:胸悶氣急,上逆而咳,咳嗽聲重,咽癢則咳,痰咯則爽,咯痰清白,食少體倦,或兼寒熱,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脈象濡滑,抑或浮緊。表當疏風,里當燥濕,二者均應降氣止咳。柿蒂苦平,又入肺經,善降肺氣,肺氣肅降,氣不上逆,協宣肺止咳化痰之品,降氣止咳,外感內傷,皆可應用。
第3步淋下尿血
本品燒灰存性,服之治血淋,取其苦澀之性,加之燒灰存性,能入血分,止血澀淋,則血淋自止。
柿蒂的作用
第1步抗心律失常作用
0.5%柿蒂提取物(ST)50mg/kg 腹腔注射於小鼠,能顯著對抗氯仿誘發的室顫;亦能對抗烏頭鹼、氯化鋇所致大鼠心律失常;ST12.5mg/(kg.天)腹腔注射,連續5天; 能對抗哇巴因所致豚鼠室性心律失常。
第2步鎮靜作用
ST100mg/kg小鼠腹腔注射,使自發活動明顯減少,增強閾下劑量戊巴比妥鈉的催眠作用,延長其睡眠時間,並明顯拮抗嗎啡引起的小鼠豎尾反應。
第3步抗生育作用
在家免抗生育篩選中,初步證實柿蒂有一定的抗生育作用,柿蒂柄優於柿蒂蒂,柿蒂的柄的抗生育率為79.6%。
柿蒂治病驗方
治呃逆:柿錢、丁香、人參等分。為細末,水煎,食後服。(《潔古家珍》柿錢散)
治呃逆不止:柿蒂(燒灰存性)為末。黃酒調服,或用薑汁、砂糖等分和勻,燉熱徐服。(《村居救急方》)
治傷寒嘔噦不止:干柿蒂七枚,白梅三枚。上二味,粗搗篩,只作一服,用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滓溫服,不拘時。(《聖濟總錄》柿蒂湯)
治胞滿咳逆不止:柿蒂、丁香各一兩。上細切,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濟生方》柿蒂湯)
治百日咳:柿蒂四錢(陰干),烏梅核中之白仁十個(細切),加白糖三錢。用水二杯,煎至一杯。一日數回分服,連服數日。(《江西中醫葯》(3):20~22,1953)
治血淋:干柿蒂(燒灰存性),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調服。(《奇效良方》柿蒂散)
治呃逆:柿錢、丁香、人參等分。上為細末,水煎,食後服。方中柿蒂降逆止嘔,為君葯。(《潔古家珍》柿錢散)
治血淋:干柿蒂(燒炭存性)。為末,每服6g,空心米飲調服。方中柿蒂清熱止血,為君葯。(《奇效良方》柿蒂散)
治胸滿咳逆不止:柿蒂、丁香各30g。上細切,每服12g,水1.5盞,姜5片,煎至7分,去渣,熱服,不拘時。方中柿蒂降逆止嘔,為君葯。(《濟生方》柿蒂湯)
柿蒂方劑制劑
柿錢散(《潔古家珍》) :柿錢、丁香、人參等分。為細末,水煎,食盾服。治呃逆屬氣虛者。
柿蒂湯(《聖濟總錄》) :干柿蒂七枚,白梅三枚。上二味,粗搗篩,只作一服:,用水一盞,煎至半盞(用水 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治傷寒嘔噦不止。
柿蒂湯(《濟生方》) :本品、丁香各30克。上細切,每服12克,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七分(水約 45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熱服,不拘時候。治胸滿咳逆不止。
治呃逆不止(《村居救急方》) :本品(燒灰存性)為末。黃酒凋服,或用薑汁、砂糖等分和勻,燉熱徐服。
治百日咳(《江西中醫葯》) :本品12克(陰干),烏梅核中白仁十個(細切),加白糖9克。用水300 毫升,煎至150毫升。一日數回分服,連服數日。
柿蒂散(《奇效良方》):本品(燒灰存性),為末。每服6克,空心米飲調服。治血淋。
丁香散(《古今醫統》) :丁香、柿蒂、高良姜、炙甘草。劑型:散劑。上葯各等分,研為散。服法用量:每服6克,每日2—3次,空心白開水或米飲調服。功效主治:溫中祛寒止呃。用於胃中寒冷所致之呃逆。症見呃聲沉緩有力,膈間及胃脘不舒,得熱則減,得寒愈甚,食慾減少,口中和而不渴,舌苔白潤,脈象遲緩。
柿蒂宜忌配伍
(一)柿蒂和合宜忌
中氣下陷及下元不固者慎用。
(二)柿蒂配伍應用
配丁香,於二胃寒呃逆,胸滿脘脹之候。
配旋復花,諸花皆升,惟旋復花獨降。其體輕性降,有降逆止呃之用,可用於脾胃氣虛,痰濕上逆之嘔吐噫氣之症。二者合用,降逆止嘔之力更著,用於胃寒挾濕之嘔惡、噫氣、心下痞滿之候。
配刀豆子,刀豆子甘溫,入胃、大腸二經,可溫中下氣,益腎補元,二葯相伍,共用於胃寒呃逆,氣不得降之候。
配枇杷葉,枇杷葉苦平,入肺胃二經,有化痰止咳,和胃降逆之功。二葯合用,性味歸經相近,枇杷葉助柿蒂降逆止呃,柿蒂助枇杷葉下氣止咳,相須為用,用於胃熱呃逆及氣逆咳喘之候。
配蘇子, 蘇子辛溫,專入肺經,有下氣止咳平喘之功。三者相合,用於痰壅氣逆,喘咳上氣之症。
柿蒂食用方法
玉米柿蒂粥
柿蒂10克.玉竹l5克,粳米50克。柿蒂、玉竹加清水300克煎至150克.取汁。粳米加水400克煮熟.加入葯汁再煮一會即可,早晚食用。本食療方養陰清熱.和胃止嘔:適用於胃陰虛口乾嘔逆者。
丁香柿蒂湯
原料:柿蒂10克,丁香3克,生薑5片。
做法:將柿蒂、丁香、生薑洗凈,放入砂鍋內。鍋中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渣取汁,每日早晚,空腹乘熱食用。
葯膳功效:此湯溫中降逆,下氣止呃,能預防胃癌。
柿蒂白梅湯
功效:疏肝理氣,和胃降逆。適用於暖氣者。
組成:柿蒂15枚,鹽白梅3枚。
製作:水煎,取葯汁200毫升。
用法:頻頻飲服。
生薑柿蒂茶
功效:溫中和胃,散寒止嘔。適用於胃寒嘔吐,症見不思飲食,嘔吐泄瀉,舌苔白、小兒嘔吐。
材料:生薑5克,柿蒂5枚,紅糖10克。
做法:將上葯放入杯中,以沸水沖泡,燜10分鍾,代茶頻飲。
柿蒂竹茹茶
功效:降氣和胃止呃,主治呃逆,見呃聲沉緩有力,胸宇滿悶,厭食冷物,飲食減少,嘔吐痰涎。
組成:柿蒂3個,竹茹3克,茶葉10克。將柿蒂、竹茹加工成粗末。
製法:上葯,放入保溫杯內,以沸水沖泡,蓋悶20分鍾後即可飲用。1日內服飲完,不拘次數。
宜忌:急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腸潰瘍忌用。
來源:《葯茶治百病》
柿蒂用葯禁忌
空腹慎吃生柿子或食柿後忌飲白酒、熱湯、以防患胃柿石症;
糖尿病人、脾胃泄瀉、便溏、體弱多病、產後、外感風寒者忌食;
患有慢性胃炎、排空延緩、消化不良等胃動力功能低下者、胃大部切除術後不宜食柿子。
不要空腹吃柿子,柿子宜在飯後吃;
吃柿子的前後1小時內不宜喝牛奶。
柿子含單寧,易與鐵質結合,從而妨礙人體對食物中鐵質的吸收,所以貧血患者應少吃為好;
柿蒂食物相剋:
柿子不宜與酸菜、黑棗同食;柿子不宜與鵝肉、螃蟹、甘薯、雞蛋共同食用,否則會引起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食柿子前後不可食醋。
I. 柿蒂放火里燒嗎
可以開視頻嗎。如果你是治療的用途。可以隔著東西燒。不要直接燒。一定要存性。燒壞了就沒葯用了。看你要干什麼用。泡水也是一種用途。燒灰存性也有。這個根據自己的需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