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臂擱是否在毛筆書法中經常使用
目前來說已經不常用了
② 握毛筆,寫毛筆字可以用四個手指頭按著前面嗎可以
不可以,真的,標準的姿勢應該是:大拇指和食指和中指捏好筆桿,無名指自然靠在筆桿後方,小指自然靠在無名指上,也就是說兩個指頭在前,三個指頭在後。大拇指關節向外鼓,手掌要中空,毛筆筆桿要豎直。祝你書藝大進!
③ 臂擱的作用是什麼
1、解放手臂
古代大考---科舉考試時,為防舞弊,都是由相關人員謄寫考生試卷,十幾份試卷抄寫下來手臂累得不行,而有了臂擱的幫助就輕松多了。因此,臂擱也稱腕枕。
2、防止汗水洇紙
文人墨客們在烈日炎炎的夏日揮毫潑墨時,將臂擱枕於臂下,可防止臂上汗水洇紙。
3、祛暑
由於竹子性涼,有祛暑功效,可得一時清爽,因而也有人管竹臂擱叫「竹夫人」。
4、用做鎮紙
長短與鎮紙相近的臂擱,也可充當鎮紙,壓在上面,防止紙輕易被風掀起。
(3)擱臂的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中國文房四寶
中國的用具,不少獨具一格,它既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同於其他民族的風俗, 又為世界文化的進步和發展作出了貢獻。其最典型的是被稱為「文房四寶」的書寫工具:紙、筆、墨、硯。
1、紙,是中國的一個偉大發明,世界上紙的品種雖然以千萬計,但「宣紙」仍然是供毛筆書畫用的獨特的手工紙,宣紙質地柔韌、潔白平滑、色澤耐久、吸水力強,在國際上「紙壽千年」的聲譽。
2、毛筆,是古代中國與西方民族用羽毛書寫風采迥異的獨具特色的書寫、繪畫工具。當今世界上雖然流行鉛筆、圓珠筆、鋼筆等,但毛筆卻是替代不了的。據傳毛筆為蒙恬所創,
所以至今被譽為毛筆之鄉的河北衡水縣侯店每逢農歷三月初三,如同過年,家家包餃子,飲酒慶賀,紀念蒙恬創毛筆。自元代以來,浙江湖州生產的具有「尖、圓、健」特點的「湖筆」成為全國最著名的毛筆品種。
3、墨,是書寫、繪畫的色料。唐代制墨名匠奚超、奚廷父子制的好墨,受南唐後主李煜的賞識,全家賜國姓「李氏」。從「李墨」名滿天下。宋時李墨的產地歙縣改名徽州,「李墨」改名為「徽墨」。
4、硯,俗稱硯台,是中國書寫、繪畫研磨色料的工具。漢代時硯已流行,宋代則已普遍使用,明、清兩代品種繁多,出現了被人們稱為「四大名硯」的洮硯、端硯、歙硯和澄泥硯。古代中國文人對硯十分重視,不僅終日相隨,而且死後還用之殉葬。
文房四寶獨具一格,它既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同於其他民族的風俗, 又為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貢獻。今天,中國正處在向現代化邁進的新時期。了解過去的中國優秀文化,正是為創造未來的新文化。這對於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強民族凝聚力,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文房四寶
④ 清朝寫毛筆字時候墊在手腕下的東西叫什麼
臂擱或腕枕。寫毛筆字時把左手掌背平墊於右手腕下,稱為「枕腕」。多用於書寫小字,也有使用臂擱(多以竹、木製)等物代替左手墊於腕下的。並不是清朝時才有,宋以後,元明時都有。
⑤ 書法用具都有哪些
筆、墨、紙、硯、毛氈、鎮紙、筆架、筆洗、臂擱、筆簾、筆掛、筆筒等。
1、墨
墨,中國傳統文房用具之一,文房四寶之一,是書寫、繪畫的黑色顏料,後亦包括朱墨和各種彩色墨。
墨的主要原料是煤煙、松煙、膠等,是碳元素以非晶質型態的存在。通過硯用水研磨可以產生用於毛筆書寫的墨汁,在水中以膠體的溶液存在。
墨的水分及膠的成分不同,會影響到墨的黏度。在不同場合使用的墨,其黏度有所不同。另外,初製成的墨的水分亦較多。
另有存放時間較長的墨,其緻密度較高,並經過長年累月的乾燥,使墨色的立體感更高。這種墨在日本被稱為「古墨」。
2、鎮紙
指寫字作畫時用以壓紙的東西,常見的多為長方條形,因故也稱作鎮尺、壓尺。最初的鎮紙是不固定形狀的。
鎮紙的起源是由於古代文人時常會把小型的青銅器、玉器放在案頭上把玩欣賞,因為它們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們在玩賞的同時,也會順手用來壓紙或者是壓書,久而久之,發展成為一種文房用具——鎮紙。
3、筆洗
筆洗是用來盛水洗筆的器皿,以形制乖巧、種類繁多、雅緻精美而廣受青睞,傳世的筆洗中,有很多是藝術珍品。
筆洗有很多種質地,包括瓷、玉、瑪瑙、琺琅、象牙和犀角等,基本都屬於名貴材質。各種筆洗中,最常見的是瓷筆洗。
4、臂擱
臂擱是用來擱放手臂的文案用具。除了能夠防止墨跡沾在衣袖上外,墊著臂擱書寫的時候,也會使腕部感到非常舒服,特別是抄寫小字體時。因此,臂擱也稱腕枕。
5、毛氈
不論是傳統書法中傳承下來的宣紙,還是現代練習者通用的毛邊紙,都易透,所以要有個墊子以防冗餘的墨汁污染桌面然後再反過來污染紙。主要用羊毛製成,要有一定吸水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書法工具
⑥ 毛筆執筆姿勢正確的是
自古至今,毛筆的握筆方法可以說應有盡有,五花八門。據已故的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從古畫上書寫者的執筆姿勢考證認為,古人是用三指執筆法寫毛筆字的。
三指執筆法
因為那時候的人都盤腿坐在地上,也有雙膝著地跪坐的,屁股坐在跪著的雙腿上。那時候沒有板凳也沒有桌子,只有像茶幾之類的機於,因為幾子很低,寫字時手都得懸起。此法傳到日本,一直沿襲至今。
從上邊的圖可以看出日本人握毛筆的方法,這大概是中國古代人的握毛筆的方法。
到末代桌椅板凳開始大興,生活習慣也隨之發生變更,執筆方法也變為五格執筆法了。
宋代大書家蘇東坡卻仍用三指執筆,當時有人指出他執筆方法不對頭,他卻說「執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就是說執筆沒有一定的標准方法,只要手心虛空,執得靈便就行。
再如握管法,用手掌將筆桿整把地抓住書寫。
握管式的執筆法。[東漢]《倉頡》(局部)
撮管法是將五個手指的指尖並攏在一起,捏住筆桿的尾部書寫。
圖中紅色線框里的握筆方法便是 撮管法
古人執筆方法眾多,但使用最廣泛,也可以說普遍接受的是「擫、壓、鉤、格、抵」五指執筆法。
一、五指執筆法
「五指執筆法』是用右手五個手指全派上用場,用「擫、壓、鉤、格、抵」的方法把筆執穩,使手指各司其職。
上邊兩張圖展示的是五指執筆法
具體的握筆方法是:
五指執筆法各手指參與執筆的情況
大拇指的第一節內側按住筆桿靠身的一方,大拇指處於略水平的橫向狀態。
食指的第一節或與第二節的關節處由外往裡壓住筆桿。
中指緊挨著食指,鉤住筆桿。
無名指緊挨中指,用第一節指甲根部緊貼著筆桿頂住食指、中指往裡壓的力。
小指抵住無名指的內下側,幫上一點勁。這樣形成五個手指力量均勻地圍住筆的三個側面,使筆固定,手心虛空。
同樣是五指執筆法,又因手格的張開和並攏、筆執在指尖處還是手指第二關節處而形成多種形式,古人稱之為「鳳眼」、「虎口」、「鵝頭」等五指執筆的不同態勢。
五指握筆法圖解如下:
二、枕腕、懸腕與懸肘
1.枕腕
枕腕是執筆的手腕枕靠在桌面上或枕靠在左手背上書寫的方法。也有採用一種叫「臂擱」的竹片來擱手的,一般用於夏天,因夏天容易出汗,手上的汗水容易將紙洇潮。
臂擱,顧名思義就是用來擱手臂的。
用枕腕法書寫毛筆字,因手腕靠在桌上手很平穩,適宜於寫小楷或一寸見方的中
⑦ 用毛筆寫字來墊的東西叫什麼
叫臂擱。
古代中國文人用來擱放手臂的文案用具。除了能夠防止墨跡沾在衣袖上外,墊著臂擱書寫的時候,也會使腕部感到非常舒服,特別是抄寫小字體時。因此,臂擱也稱腕枕。
臂擱只是眾多文房用品中的一員,文人書房裡的玩意兒很多,如水呈、鎮紙、筆架、墨床、硯滴、印盒、印章、香爐、筆筒等都屬於案頭文房用品。
臂擱不是文房中的必需品,而是奢侈品。不一定每位文人都備有臂擱,筆墨紙硯是書房必備用具,而臂擱可有可無,只有那些有情趣的、有經濟能力的人才會使用、收藏它,臂擱在文房用品中屬於錦上添花的東西,所以說臂擱是書房裡的奢侈品。
(7)擱臂的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意義
臂擱是書案重要飾物,富書卷氣。一般用去節之竹筒分劈成三刻制。因是枕臂之用,宜淺刻平雕,以刻制書畫為主。有鐫座右銘以為警策,有刻所喜之詩畫以作欣賞,有刊摯友親人之贈言以為留念。它確實還有一些秘記檔冊的作用,故極受士人的偏愛。
臂擱是常置案頭的玩物,日夕摩挲,愈摸愈潤,久之似得人之靈氣,更具神采;又因竹子性涼,古人即用「竹夫人」(唐時稱竹夾膝,宋又稱竹妃、竹姬、青奴等)祛暑。
故每當心情煩躁,或精神倦怠之際,能獨坐清齋,手撫臂擱,閉目養神,則可令人蠲慮忘世,得一時之清靜,蓋手掌有勞宮穴,觸竹有涼侵肺腑之感。
⑧ 練書法時 最佳的執筆方式是什麼
鏈接:https://pan..com/s/1id03oVJoRfnMn-ZwBSDaQQ
不正確的坐姿和握筆是近視的第一原因。這里有坐姿和握筆的講解視頻,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