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朱仁康治濕疹常用方法

朱仁康治濕疹常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25 23:57:03

『壹』 治療陰囊濕疹除了用濕寧膏還可以用什麼葯要在葯店買的到的葯

陰囊濕疹
辯證:血虛風燥
治法:活血疏風,除濕止癢
組成:當歸12克,丹參12克,赤芍9克,紅花9克,荊芥9克,威靈仙9克,白蒺藜9克,苦參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日服2次

辯證:風熱蘊表
治法:祛風除濕,清熱止癢
組成:烏梢蛇9克,獨活9克,蒿本9克,黃柏9克,白鮮皮9克,金銀花9克,白芷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日服2次

請辯證服用

北京兒研所生產的濕疹膏非常好用,但只能去門診開。別的次之。

中葯是標本兼治,葯膏只治標。

『貳』 皮膚病-濕疹

濕疹為皮膚科最常見的一種病,中醫常以其所發部位及范圍的不同而有不同名稱。如泛發於全身,浸淫遍體的叫「浸淫瘡」;身起紅粟,搔癢出血的叫「血風瘡」;局限一處,發於耳邊的叫「旋耳瘡」;發於掌指間的叫「癇瘡」;發於腿足的「濕毒瘡」;發於陰囊初起名「胞漏瘡」;日久稱「腎囊風」;嬰兒濕疹有「干斂」、「濕斂」之分。』但不論所發部位在何處,總的以辨證論治為准。
濕疹雖屬皮膚表病,但來源於內因,中醫著重於內治,其次輔以外治。內因以心火,脾濕為主,可因心緒煩擾,心火內生,導致血熱。又由於飲食不慎,脾失健運,濕從內生,濕與熱合,外走肌表而病生焉。其辨證大致分以下幾種類型進行論治。
(1)濕熱型:發病速,皮膚灼熱紅腫,或見大片紅斑,丘疹,水疤,滲水多,甚至黃水淋漓,粘而有腥味,結頒後如松脂。可因搔癢太甚而皮膚剝脫一層。大便偏干,小便黃或赤,舌質紅,苔黃或黃膩,脈滑帶數。此種類型臨床最多見。治以利濕清熱為主,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出現膿疤加銀花、連翹;大便偏於,加大青葉。
(2)血風型:證見身起紅粟(以紅丘疹為主),搔破出血,滲水不多,劇烈搔癢可見搔痕累累,尤以夜間為主。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帶數。此種類型,是熱重於濕。以血熱為主,治以涼血消風為主,除濕清熱為輔,方用皮癬湯加減:生地、丹皮、赤芍、黃芩、苦參、地膚子、白蘚皮、丹皮、生甘草。
(3)脾濕型:此種類型較多見,皮膚黯淡不紅,成片火窠(隱在皮膚內的水疤)搔癢才見滲水,後期乾燥脫屑。證見面色無華,飲食不香,納差,大便溏薄,小便不黃,或有腹脹等脾胃症狀,舌質淡,苔薄白或白膩,脈濡滑等。此型脾虛濕勝,熱象不顯,治以健脾理濕為主,方以除濕胃苓湯加減:蒼術、陳皮、茯苓、澤瀉、六一散、白蘚皮。胃呆納差,加藿香、佩蘭芳香化濕、腹脹加川朴、大腹皮。
(4)陰傷型:病延日久,長期滲水過多,致傷陰耗血,血燥生風,亦可因長期服用苦寒燥濕或淡滲利濕之品。造成傷陰耗血,皮膚浸潤,乾燥脫屑,搔癢劇烈。主要的辨證指標是舌紅苔剝(傷陰),或舌淡苔光(耗血)。見到此證時,用滋陰除濕法治療。葯用:生地、元參、當歸、丹參、茯苓、澤瀉、白蘚皮、蛇床子。在這里特別指出:滋陰與除濕同用,似有矛盾,一般以為滋陰可能助濕,除濕可以傷陰。本方生地、當歸、元參、丹參滋陰養血而不助濕,茯苓、澤瀉除濕而不傷陰。用於反復不愈的濕疹及慢性陰囊濕疹(腎囊風)療效較好。對此證型,切忌重用燥濕或利濕之品,以免重傷其陰,症情越來越壞。
嬰幼兒濕疹,中醫總稱胎斂,又有濕斂,干斂之分,後者又稱奶癬。嬰兒濕疹至兒童期仍不斷發作,皮損漸局限於手肘、國窩、足踩等處,常呈對稱性,中醫稱四彎風。嬰兒濕疹,多因胎孕時期,母食五辛,遺熱於兒所致,可分三型論治。
(1)濕熱型(濕斂),多見於肥胖嬰兒。部位多在頭面耳項等處,重則泛發全身。證見皮膚漸紅、糜爛、滲水、結痂,重則脫皮,大便干,小便黃,舌紅,苔薄黃。治宜導濕清熱,方用導赤湯加減:生地、木通、竹葉、六一散、黃連,或服牛黃清熱散,量兒大小,一瓶分2~3天服。
(2)脾虛型(干斂):多見於發育差的瘦弱嬰兒。證見皮膚浸潤,乾燥、鱗屑、瘙癢,或起少數丘疹,水疤,一般消化不良,納食不多,面黃肌瘦,大便溏,或完谷不化,舌淡苔薄白,脈緩滑。治以健脾化濕,方用化濕湯加減:蒼術、陳皮、茯苓、澤瀉、炒麥芽、六一散。
(3)陰傷型(干斂):大多屬濕熱型,滲水日久不愈,傷陰耗血,轉變而來。皮損與脾虛型相似,唯無脾胃症狀,納食,大便正常,可見舌紅苔剝或舌淡苔光之徵。可繼用滋陰除濕法治療。
外治法,大致可分3類:
①滲水期:採用濕敷法,方用生地榆、馬齒頁、黃柏,任選其中一味或二味,各10克,水煎20分鍾,待微溫時,用紗布疊五六層(小毛巾亦可)蘸葯水,稍擰干,溻敷於患處,隔20~30分鍾再蘸水換敷,一日敷3~4次,直至不流水為止。
②流水不多時,選用緩和性的葯膏,不宜敷刺激性強的葯膏。
③慢性濕疹,皮損肥厚浸潤,可採用刺激性較強的葯膏。
④濕疹的護理,亦很重要,應注意下列幾點:A.不用水洗。不用熱水燙,少洗澡,不接觸肥皂。13.忌口。不吃魚腥,海味,羊肉等五辛發物。C.小兒勿穿戴和接觸羊毛織物。 朱仁康
濕疹多患於過敏性體質,常因脾虛生濕所致。故治療原則常採用健脾利濕法。一般臨床分三型論治之。
(1)濕熱型:相當於急性濕疹,常見皮損掀紅作癢,滋水淋漓,味腥而粘或結黃痂,或沿皮糜爛,治以清熱利濕法,方用苗陳篙湯合萆解滲濕湯加減:茵陳、炒山梔、大黃、萆解、生苡仁、車前子、土茯苓、黃芩、生甘草。
(2)脾濕型:相當於亞急性濕疹,常見皮疹顏色較暗,滋水不多,抓破後有滲液,但清稀,可有淡黃色脫屑,癢不甚,胸悶納呆。治以健脾除濕,常用除濕胃苓湯加減:蒼術、茯苓皮、生苡仁、苡仁根、徐長卿、炒山桅、山葯、陳皮。
(3)血虛風燥型,相當於慢性濕疹,常見皮損浸潤肥厚,色素沉著,表面有鱗屑或血痂,甚癢。治以養血祛風,常用四物消風飲加減:當歸、生熟地、小胡麻、萆解、赤白芍、蒼耳子、地膚子、夜交藤、珍珠母。
除內服葯外,我常結合外治法,最常用的有下列三種制劑。
①三黃溶液:黃連3克,黃柏、黃芩各9克。煎水,濕敷或外洗。
②糠餾油糊劑(市售葯品)。
③黑豆餾油軟膏(市售葯品)。
以上王葯分別用於急性、惡急性、慢性濕疹。秦萬章

『叄』 我背上長那種很大很亮的疹子 裡面是膿水 好像叫濕毒瘡但是有人說叫火瘡 怎麼辦啊 怎麼才能根治啊

一. 如是火瘡: 就用 雲南白葯與六神丸用醋調和敷患處,用紗布或者膏貼固定 二。如是濕疹 應分以下幾個步驟 濕疹為皮膚科最常見的一種病,中醫常以其所發部位及范圍的不同而有不同名稱。濕疹:是一種具有多形性皮疹及滲出傾向,伴劇烈瘙癢,易反復發作的皮膚炎症。可多年不愈,發病機理主要是內外激發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一種遲發型可變態反應。
1、 內因:患者的過敏素質是本病的重要因素,與遺傳有關,可隨年齡、環境改變,神經因素如憂慮,緊張、情緒激動、失眠、勞累等也可能誘發或使病情加重。此外,內分泌,代謝及胃腸功能障礙,感染病灶等與發病也有關系。
2、 外因:如日光、濕熱、乾燥、搔抓、摩擦、化妝品、肥皂、皮毛、燃料、人造纖維等均可誘發濕疹。某些食物如魚蝦、蛋等也可使濕疹加重。
濕疹為皮膚科最常見的一種病,中醫常以其所發部位及范圍的不同而有不同名稱。如泛發於全身,浸淫遍體的叫「浸淫瘡」;身起紅粟,搔癢出血的叫「血風瘡」;局限一處,發於耳邊的叫「旋耳瘡」;發於掌指間的叫「癇瘡」;發於腿足的「濕毒瘡」;發於陰囊初起名「胞漏瘡」;日久稱「腎囊風」;嬰兒濕疹有「干斂」、「濕斂」之分。』但不論所發部位在何處,總的以辨證論治為准。
濕疹雖屬皮膚表病,但來源於內因,中醫著重於內治,其次輔以外治。內因以心火,脾濕為主,可因心緒煩擾,心火內生,導致血熱。又由於飲食不慎,脾失健運,濕從內生,濕與熱合,外走肌表而病生焉。其辨證大致分以下幾種類型進行論治。
(1)濕熱型:發病速,皮膚灼熱紅腫,或見大片紅斑,丘疹,水疤,滲水多,甚至黃水淋漓,粘而有腥味,結頒後如松脂。可因搔癢太甚而皮膚剝脫一層。大便偏干,小便黃或赤,舌質紅,苔黃或黃膩,脈滑帶數。此種類型臨床最多見。治以利濕清熱為主,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出現膿疤加銀花、連翹;大便偏於,加大青葉。
(2)血風型:證見身起紅粟(以紅丘疹為主),搔破出血,滲水不多,劇烈搔癢可見搔痕累累,尤以夜間為主。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帶數。此種類型,是熱重於濕。以血熱為主,治以涼血消風為主,除濕清熱為輔,方用皮癬湯加減:生地、丹皮、赤芍、黃芩、苦參、地膚子、白蘚皮、丹皮、生甘草。
(3)脾濕型:此種類型較多見,皮膚黯淡不紅,成片火窠(隱在皮膚內的水疤)搔癢才見滲水,後期乾燥脫屑。證見面色無華,飲食不香,納差,大便溏薄,小便不黃,或有腹脹等脾胃症狀,舌質淡,苔薄白或白膩,脈濡滑等。此型脾虛濕勝,熱象不顯,治以健脾理濕為主,方以除濕胃苓湯加減:蒼術、陳皮、茯苓、澤瀉、六一散、白蘚皮。胃呆納差,加藿香、佩蘭芳香化濕、腹脹加川朴、大腹皮。
(4)陰傷型:病延日久,長期滲水過多,致傷陰耗血,血燥生風,亦可因長期服用苦寒燥濕或淡滲利濕之品。造成傷陰耗血,皮膚浸潤,乾燥脫屑,搔癢劇烈。主要的辨證指標是舌紅苔剝(傷陰),或舌淡苔光(耗血)。見到此證時,用滋陰除濕法治療。葯用:生地、元參、當歸、丹參、茯苓、澤瀉、白蘚皮、蛇床子。在這里特別指出:滋陰與除濕同用,似有矛盾,一般以為滋陰可能助濕,除濕可以傷陰。本方生地、當歸、元參、丹參滋陰養血而不助濕,茯苓、澤瀉除濕而不傷陰。用於反復不愈的濕疹及慢性陰囊濕疹(腎囊風)療效較好。對此證型,切忌重用燥濕或利濕之品,以免重傷其陰,症情越來越壞。
嬰幼兒濕疹,中醫總稱胎斂,又有濕斂,干斂之分,後者又稱奶癬。嬰兒濕疹至兒童期仍不斷發作,皮損漸局限於手肘、國窩、足踩等處,常呈對稱性,中醫稱四彎風。嬰兒濕疹,多因胎孕時期,母食五辛,遺熱於兒所致,可分三型論治。
(1)濕熱型(濕斂),多見於肥胖嬰兒。部位多在頭面耳項等處,重則泛發全身。證見皮膚漸紅、糜爛、滲水、結痂,重則脫皮,大便干,小便黃,舌紅,苔薄黃。治宜導濕清熱,方用導赤湯加減:生地、木通、竹葉、六一散、黃連,或服牛黃清熱散,量兒大小,一瓶分2~3天服。
(2)脾虛型(干斂):多見於發育差的瘦弱嬰兒。證見皮膚浸潤,乾燥、鱗屑、瘙癢,或起少數丘疹,水疤,一般消化不良,納食不多,面黃肌瘦,大便溏,或完谷不化,舌淡苔薄白,脈緩滑。治以健脾化濕,方用化濕湯加減:蒼術、陳皮、茯苓、澤瀉、炒麥芽、六一散。
(3)陰傷型(干斂):大多屬濕熱型,滲水日久不愈,傷陰耗血,轉變而來。皮損與脾虛型相似,唯無脾胃症狀,納食,大便正常,可見舌紅苔剝或舌淡苔光之徵。可繼用滋陰除濕法治療。
外治法,大致可分3類:
①滲水期:採用濕敷法,方用生地榆、馬齒頁、黃柏,任選其中一味或二味,各10克,水煎20分鍾,待微溫時,用紗布疊五六層(小毛巾亦可)蘸葯水,稍擰干,溻敷於患處,隔20~30分鍾再蘸水換敷,一日敷3~4次,直至不流水為止。
②流水不多時,選用緩和性的葯膏,不宜敷刺激性強的葯膏。
③慢性濕疹,皮損肥厚浸潤,可採用刺激性較強的葯膏。
④濕疹的護理,亦很重要,應注意下列幾點:A.不用水洗。不用熱水燙,少洗澡,不接觸肥皂。13.忌口。不吃魚腥,海味,羊肉等五辛發物。C.小兒勿穿戴和接觸羊毛織物。 朱仁康
濕疹多患於過敏性體質,常因脾虛生濕所致。故治療原則常採用健脾利濕法。一般臨床分三型論治之。
(1)濕熱型:相當於急性濕疹,常見皮損掀紅作癢,滋水淋漓,味腥而粘或結黃痂,或沿皮糜爛,治以清熱利濕法,方用苗陳篙湯合萆解滲濕湯加減:茵陳、炒山梔、大黃、萆解、生苡仁、車前子、土茯苓、黃芩、生甘草。
(2)脾濕型:相當於亞急性濕疹,常見皮疹顏色較暗,滋水不多,抓破後有滲液,但清稀,可有淡黃色脫屑,癢不甚,胸悶納呆。治以健脾除濕,常用除濕胃苓湯加減:蒼術、茯苓皮、生苡仁、苡仁根、徐長卿、炒山桅、山葯、陳皮。
(3)血虛風燥型,相當於慢性濕疹,常見皮損浸潤肥厚,色素沉著,表面有鱗屑或血痂,甚癢。治以養血祛風,常用四物消風飲加減:當歸、生熟地、小胡麻、萆解、赤白芍、蒼耳子、地膚子、夜交藤、珍珠母。
除內服葯外,我常結合外治法,最常用的有下列三種制劑。
①三黃溶液:黃連3克,黃柏、黃芩各9克。煎水,濕敷或外洗。
②糠餾油糊劑(市售葯品)。
③黑豆餾油軟膏(市售葯品)。
以上王葯分別用於急性、惡急性、慢性濕疹。

『肆』 濕疹一般應該怎麼治療呢

‍‍濕疹的護理,亦很重要,應注意下列幾點:A.不用水洗。不用熱水燙,少洗澡,不接觸肥皂。B.忌口:不吃魚腥,海味,羊肉等五辛發物。C.小兒勿穿戴和接觸羊毛織物。 朱仁康 濕疹多患於過敏性體質,常因脾虛生濕所致。故治療原則常採用健脾利濕法。一般臨床分三型論治之。
濕熱型:相當於急性濕疹,常見皮損掀紅作癢,滋水淋漓,味腥而粘或結黃痂,或沿皮糜爛,治以清熱利濕法,方用苗陳篙湯合萆解滲濕湯加減:茵陳、炒山梔、大黃、萆解、生苡仁、車前子、土茯苓、黃芩、生甘草。‍‍

『伍』 治療濕疹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

1、溫水治療:濕疹患者用溫水洗澡,這是一種比較有用得方法,因為這能夠幫助清潔細菌,軟化皮膚,但這又不是簡單的溫水洗澡而已, 因為洗完澡後塗上一些乳液,這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持水分,不讓水分白白流失,另外注意的是患有濕疹不過熱或過冷的水洗澡。
2、食物治療:享受溫水的沐浴之後,我們還可以通過食物來治療,比如可以用新鮮的蓮藕和胡蘿卜,將這兩樣東西都變成汁, 然後添加蜂蜜飲食。這能夠很好的治療血虛風燥型濕疹,同時有助於潤腸養肺。
3、注意穿著:濕疹常常爆發的夏季,因為這個季節比較濕熱,細菌容易滋生在人體身上,所以對我們的穿著要求比較高,相信沒人會在夏季的時候穿上棉衣, 也不要穿不透風的長袖,我們應該穿的是一些棉質和柔軟的衣服,這樣有利於避免皮膚瘙癢,通風透氣的衣服在這個季節不可少。
4、局部治療:對症選用適當的劑型,外用葯物應根據需要及皮疹特點,選用清潔、止癢、抗菌、抗炎、收斂及角質促成劑等,例如潤安舒潔霜。
5、內治治療法:濕疹的治療目的在於抗炎、止癢。常用的有抗組織胺葯、鎮靜安定劑。對用多種療法效果不明顯的急性泛發性濕疹患者可考慮短期使用皮質類固醇,一旦急性症狀被控制後即應酌情減量撤除,以防長期使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應。有感染時應考慮加用相應的抗生素。
6、針灸治療:常選用的穴位有曲池、足三里、委中、血海;耳針穴位如肺穴、神門、皮質下及內分泌穴等。
7、生活習慣:只有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會在治療過程中有更好的成效。同時還需注意每天按時休息,不要經常熬夜,如果濕疹情況加重,應該立即送往醫院治療,以免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

『陸』 手心濕疹 陰囊濕疹

你好,本病應盡量去除可疑的病因,但通常不易辦到;避免對病變處任何不良刺激,如手抓,鹽水洗,用力揩擦和某些不適宜的治療;忌食致敏性或刺激性食物,象飲酒,喝咖啡,食海鮮,辣等.
內用抗組胺葯物:組胺受體H1拮抗劑,如苯海拉明,非那根,撲爾敏,賽庚啶等是各型濕疹常用葯,既可單用或聯用,還可與鎮靜葯伍用.
外用葯多選具有止癢,消炎作用的角質促成劑或皮質激素.

『柒』 肛門濕疹有何良方

肛門濕疹是一種比較難以徹底治癒的肛門周圍皮膚病,因其病因不詳,治癒後往往復發,遷延反復數年而不愈,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臨床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法,博採眾長,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
1、內治法以西醫治療為主,配合中葯口服。西醫認為本病主要因為變態反應而引起,故口服抗組織胺類葯及使用非特異性抗過敏療法、激素等可以收效。但對於可能因精神障礙引起的肛門濕疹,則應以中醫治療為主,辨證分型,並酌加舒肝解郁之中葯,如柴胡、鬱金、赤芍等往往可以收效。
2、外治法以中醫治療為主。西醫對濕疹的外用葯主要是減少滲液,降低局部的過敏反應,常用激素類葯物,日久往往產生副反應,且療效不佳。而中葯辨證施治,用葯注意整體性,葯性劇烈的葯物往往有反佐之品配伍,葯性比較柔和,作用於局部,既可緩解症狀,又無毒副反應,可以長期使用,故作首選。同時還可配合針灸療法,以緩解症狀,可謂雙管齊下。
【疹療經驗集要】
1、雷雨等;用濕疹散外敷配合局封治療頑固性肛周濕疹,其法如下:局封用1%普魯卡因10毫升,地塞米松5毫升,亞甲藍2毫升抽入注射器中充分混勻,圍繞肛周濕疹邊緣注射一圈,其內呈散在點狀或扇形注射,七天一次,四次為一療程。未愈者,間隔一月後再進行第二療程。濕疹散:青黛、石膏、滑石、黃柏、甘草各100克研細為末,麻油調勻,於封閉後第二天起,每天大便後用1/5000高錳酸鉀坐浴,再敷以濕疹散。並內服濕疹湯:苦參12克,蒼術、茵陳、地膚子各15克,炒大黃,生甘草各5克,黃芩6克。每日一劑,水煎服。
2、朱仁康:用黑豆餾油膏治療慢性濕疹。方法如下:將黑豆裝砂壺內,密閉,壺嘴向下,周圍木炭燃燒,半小時後有黑色油汁滴出,直至油滴盡。黑豆油10克,氧化鋅10克,凡士林80克,調勻,敷於患處,用於慢性濕疹療效較好。

『捌』 剛才給我的回答中只說了二種中葯,其它葯名叫什麼

經上網為您收集五個治療濕疹民間中葯偏方,如下:
健脾除濕湯
【組成】生薏米、生扁豆、山葯各15~30克,芡實、枳殼、萆薢、黃柏、白術、雲苓、大豆黃卷各9~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健脾除濕利水。
【主治】慢性濕疹、濕臁瘡,慢性足癬滲出較多者。
【來源】全國著名中醫專家、中醫皮膚科專家趙炳南教授驗方。
滋陰除濕湯
【組成】生地30克,元參、當歸各12克,丹參15克,茯苓、澤瀉、白蘚皮、蛇床子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滋陰養血,除濕止癢。
【主治】原發性濕疹,陰囊濕疹,天皰瘡等。
【來源】全國著名中醫皮膚科專家朱仁康驗方。
濕毒膏
【組成】青黛150克,黃柏末310克,煅石膏末310克,爐甘石末180克,五倍子末90克。
【用法】先將青黛和黃柏研細,後加入3種葯研和,再加入凡士林,調成30%油膏。用時塗敷皮損上,每日1~2次。
【功效】收濕止癢。
【主治】慢性濕疹,皸裂性濕疹。
【來源】全國著名中醫皮膚科專家朱仁康驗方。
濕疹外洗方
【組成】苦參60克,蛇床子、百部、益母草各30克。
【用法】水煎外洗,每劑可煎2~3次。
【功效】清熱解毒,除濕殺蟲。
【主治】濕疹。
【來源】重慶市中醫研究所所長龔志賢驗方。
理脾除濕湯
【組成】南北沙參、綠豆衣、冬瓜仁、銀花各15克,蒼術、雲苓、薏苡仁、黑豆各12克,蓮心、石斛、雷丸、陳皮、雞內金10克,生軍2.4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同時配合外洗方(蒼耳子、蛇床子、蒲公英、玄明粉各20克,蒼術12克,黃柏15克,黃連6克)每日1劑,洗浴2次。
【功效】調理肺脾,清熱利濕解毒。
【主治】慢性濕疹。
【來源】武漢市職工醫學院萬文熙副主任醫師驗方。

閱讀全文

與朱仁康治濕疹常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麻科學種植方法 瀏覽:608
亞硝酸鹽國標檢測方法 瀏覽:615
交配系統的研究方法 瀏覽:413
高壓消防水泵安裝方法 瀏覽:467
捕兔子最佳方法 瀏覽:419
組合鍵電腦有什麼記憶方法嗎 瀏覽:366
治療肩周炎的土方法 瀏覽:729
文胸正確的折疊方法 瀏覽:746
海姆立克法個人急救方法圖片 瀏覽:419
appleid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38
sumifs的使用方法及實例 瀏覽:883
第三次復婚的最佳方法 瀏覽:144
明星怎麼增肥方法 瀏覽:467
安卓home虛擬鍵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81
燒傷痛癢用什麼方法治療 瀏覽:985
碧緹福按摩儀使用方法 瀏覽:589
國家隊排球線路專項訓練方法 瀏覽:979
矛盾與解決方法作文 瀏覽:382
排列三計算方法視頻 瀏覽:334
正宗的干條燕窩食用方法 瀏覽: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