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的治療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個體化方案,目前無單一「最佳葯物」,治療方式主要包括葯物治療、手術治療及輔助治療。
葯物治療方面:
盡管大部分西葯可有效控制癲癇發作,但通常僅能抑制神經元異常放電、控制病情惡化,無法根治疾病。長期用葯可能導致腦細胞缺氧、水腫、記憶力下降、性格改變及反應遲鈍等副作用。因此,僅建議對發作頻繁、症狀嚴重且無法通過其他方式控制的患者,在醫生指導下短期使用抗癲癇葯物,如丙戊酸鈉、卡馬西平、拉莫三嗪等。需嚴格監測葯物濃度及副作用,定期調整劑量。
手術治療方面:
若明確癲癇病灶部位(如腦腫瘤、血管畸形或局灶性皮質發育不良),且葯物控制效果不佳,手術是重要治療手段。通過切除病灶或阻斷異常放電通路,可顯著減少發作頻率甚至治癒。但手術需嚴格評估適應症,排除全身性疾病或重要功能區受累等情況。
輔助治療方面:
對於腦神經受損誘發的癲癇,可聯合使用營養腦神經葯物(如甲鈷胺、維生素B族)促進神經修復。同時,患者需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規律作息,減少情緒波動及過度勞累,以降低發作風險。
治療原則強調:
癲癇治療需綜合評估病因、發作類型及患者耐受性,務必在正規醫院由專科醫生制定方案。定期復查腦電圖、血葯濃度及肝腎功能,及時調整治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