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七大常用的刮痧方法及適用部位
七大常用的刮痧方法及適用部位如下:
1. 單角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抹上刮痧精油,用刮痧板的一角傾斜45°刮拭。 適用部位:全身各個部位。
2. 雙角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抹上刮痧精油,用刮痧板凹槽處對准脊椎棘突,雙角放在脊椎棘突和兩側橫突之間傾斜45°刮拭。 適用部位:常用於脊椎部。
3. 面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塗抹刮痧精油,刮痧板整個長邊接觸皮膚,傾斜30~60°直線刮拭。 適用部位:背部、腰骶部和下肢部。
4. 平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塗抹刮痧精油,刮痧板整個長邊接觸皮膚,傾斜角度小於15°直線刮拭,向下按壓力大。 適用部位:適用於身體敏感的部位。
5. 推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塗抹刮痧精油,刮痧板整個長邊接觸皮膚,傾斜角度小於45°直線刮拭,速度慢,按壓力大,刮拭長度短。 適用部位:常用於肩背部、腰骶部和下肢部。
6. 立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塗抹刮痧精油,刮痧板與穴位區成90°角垂直,做短距離前後或左右摩擦刮拭。 適用部位:適用於全身各個部位。
7. 揉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塗抹刮痧精油,刮痧板整個長邊接觸皮膚,夾角小於15°,均勻、緩慢、柔和地作弧形旋轉刮拭。 適用部位:適用於全身各個部位。
注意點按法:雖然題目中提到點按法兩次,但在此仍作為獨立方法列出。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塗抹刮痧精油,刮痧板角部與穴位成90°垂直向下按壓,由輕到重,多次重復。 適用部位:適用於受力面積較小的穴位。
B. 如何用刮痧、拔罐治療腰肌勞損呢
腰肌勞損主要指腰骶部肌肉、韌帶、筋膜等軟組織慢性損傷。本病好發於中老年人,腰部或腰骶部酸痛或腫痛,反復發作。疼痛可在勞累後或氣候變化如陰雨天氣時加重,病多反復,纏綿不愈。根據勞損的部位不同,可有比較廣泛的壓痛,脊柱活動多無異常。如急性發作時,各種症狀明顯加重,並可有肌肉痙攣、脊柱側彎、生理前突改變。個別患者有下肢牽制性疼痛,但無竄痛和肌膚麻木感。治療方法1、刮痧療法刮拭部位:頭面部:人中;背部:風府、膈俞、肝俞、忐室、腎俞、命門、次髂、腰陽關;下肢:委中、陽陵泉、太溪、照海、足三里、昆侖;下腹部:關元。刮拭手法:首先根據患者體質強弱、年齡大小、胖瘦、承受能力等不同而辨證採用補法、瀉法、補瀉結合的刮拭手法,循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胃經、膽經、膀胱經、腎經,重點刮拭人中、腰陽關、委中、足三里。刮拭後進行拔罐療法。2、拔罐療法拔罐部位:腎俞、命門、次髂、腰陽關、委中。生活中人們不注意正確的站立、用力等姿勢,腰部多年負重勞動,長期造成腰骶部勞損、後關節紊亂即所謂關節炎綜合症,都稱腰肌勞損。主要臨床症狀為腰痛、活動受限。骶韌肌痙攣,壓痛;腰部韌帶淺壓痛。多數病人前屈受限,而後伸可以,嚴重者可出現護痛性脊柱側凸,造成生活不能自理,給患者的生活帶來極大的痛苦。刮拭人中穴能疏通督脈,以行氣化瘀、利腰脊,可治腰脊強痛;腎俞補益腎氣;志室、太溪滋補腎陰;命門溫身益精;委中為治腰脊痛的遠治穴;昆侖活血化瘀;陽陵泉、足三里舒筋活絡,消腫止痛。刮痧後皮膚汗孔開泄,行氣活血,中葯刮痧油滲人體內清熱解毒、消炎鎮痛,繼而拔罐負壓的刺激,能使局部血管擴張,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充血狀態,加強新陳代謝,改變局部組織營養狀態,增強血管壁通透性及白細胞吞噬活動,增強機體體能及免疫能力,使受損的組織修復。刮痧與拔罐點、線、面結合的治療特點,可同時對多個腧穴進行有效刺激,具有簡便易行、安全可靠、無副作用、療效高等優點。
C. 腰部刮痧正確方法圖解
刮痧的具體操作方法
刮痧常用體位
刮痧前,應根據刮治部位,先調整好身體的體位,一般刮背部時宜採用俯卧位或伏坐位,刮胸腹部時宜取仰卧位,暴露出需刮治的部位,其餘部位應注意保暖。
刮痧需遵循的順序
操作者手持刮痧板,刮痧板與刮痧方向的皮膚表面成45°角,按照從上而下或從內而外的順序進行刮拭。通常,頭部、背部、四肢應由上而下刮拭;臉部、胸部應從內向外刮拭。操作者用手臂的力量對患者皮膚施以一定力量,向一個方向做勻速運動,刮痧板在皮膚表面的運動速度大概為每秒10厘米。這里要強調的是,刮痧要用臂力,不要用腕力,更不能做腕力的旋轉運動,以免傷害皮膚。刮拭力度以病人感覺可以承受為宜。操作者應對刮拭的部位反復動作,直至刮拭出痧疹為止。只有這樣,才能疏通病變部位的血脈,達到治療效果。
刮拭時間
無論是否出痧及出痧的輕重程度,每個部位一般的刮拭時間為3〜5分鍾,過短則無效,過長則無益。
刮拭部位
操作者需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靈活掌握刮拭部位的多少,一般一次選擇3〜5個部位為宜。
時間間隔
第二次刮拭與前次刮拭的時間間隔,應在前次刮拭的皮膚無明顯痛感或痧疹基本消退後再進行。
注意事項
(1)刮痧要了解病情,審病求因,以確定刮拭的部位。
(2)刮拭要根據病人的虛實、寒熱、表裡、陰陽採取不同手法。
(3)女性懷孕者,腹部、腰部、舐部禁刮。
(4)皮膚有瘡癤感染、潰瘍、瘢痕或有腫瘤的部位禁刮。
(5)下肢靜脈曲張者,宜從下而上採取相應手法刮拭。
(6)血小板較少(容易出血)、病危患者要謹慎刮拭。
(7)刮拭時不要面向電風扇、空調,刮痧時應盡量避風。
(8)一定要在痧退後再進行下次刮痧,痧未退時可以補刮,以加強退痧作用。
(9)怕疼的人,可在刮痧前先泡個熱水澡或熱敷刮痧部位,之後 再刮拭,以減少疼痛。
(10)刮痧會使皮膚表面毛孔張開,因此刮拭後30分鍾內不要洗 冷水澡,但可洗熱水澡,邊洗熱水澡邊刮也可以。
(11)刮痧後最好喝300〜500毫升溫開水,以補充體內消耗的 津液,促進新陳代謝,加速代謝廢物的排出,增強刮痧效果。
D. 腰椎間盤突出刮痧的方法
腰椎間盤突出的刮痧方法並無特殊,採用常規的刮痧方式即可,但需注意刮痧只能起到輔助作用。以下是關於腰椎間盤突出刮痧方法的詳細解答:
刮痧部位:
刮痧手法:
注意事項:
輔助作用:
總之,腰椎間盤突出的刮痧方法應遵循常規刮痧原則,並注意適度、准確和保暖。同時,刮痧只能作為輔助治療方法,不能替代其他正規治療手段。
E. 怎麼刮痧才是正確的
怎麼刮痧才是正確的
怎麼刮痧才是正確的,對於刮痧這種常見的理療方式,大家一定都不會陌生,如今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加強,很多人在平時都特別注重養生,家裡也備有刮痧板,那麼,怎麼刮痧才是正確的。
1、刮痧順序:充分暴露刮拭部位,在皮膚上均勻塗上刮痧油等介質,刮痧的手法及操作的順序,按身體的部位,依序為頭頸部、背部、胸部、手部、腹腰部及腿部。
2、刮痧力量:刮拭時用力要均勻、適中,力道應由輕漸重,不可忽輕忽重,同時以能耐受的力道為限,而刮拭的面積盡量能拉到最長。
3、刮痧方向:刮痧力量應為單方向用力,循經絡刮拭,遇痛點、穴位時重點刮拭,以出痧為度。回程不刮。
4、刮痧角度:刮痧器具與皮膚間的角度以45度為宜,不可成推、削之勢,刮拭方向應由上而下、由內而外,並保持同一角度,每個部位刮20次左右。
5、刮痧頻率:刮痧頻率與療程,則依疾病性質及患者體質狀況而有所不同。每次刮拭的時間,以20至30鍾為宜。初次刮痧時間不宜過長,且手法不宜過重,第二次使用刮痧療法的時間,應間隔1至2周。
刮痧後,需休息片刻,約15分鍾,且注意不要受涼,如有出汗現象請立即拭乾,並需補充溫開水或姜湯,切忌飲用冰水,以利體內之新陳代謝。刮痧期間,若有短暫體溫增高的發燒現象乃屬正常,這是因為體內潛伏的病菌正與白血球在進行對抗,但須注意觀察,以防病情變化。
1、取舒適體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並用溫水洗凈局部。
2、用邊緣光滑的湯匙(或調羹、銅幣等)蘸上麻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單向重復地刮。
3、刮痧順序一般是由上而下,或由身體中間刮向兩側,或每次都由內向外,不得來回刮動。每次每處大約需刮20下左右,皮膚出現深紅色斑條即止。
4、刮痧部位通常只在病人背部或頸部兩側。根據病情需要,有時也可在頸前喉頭兩側,胸部、脊柱兩側、臂彎兩側或膝彎內側等處刮痧,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選擇適合的部位刮痧。
5、每一部位可刮2~4條或4~8條「血痕」。按部位不同,「血痕」可刮成直條或弧形。
6、應用較小的刮匙,可在穴位處刮痧。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天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在穴位處刮痧,除了具有刮痧本身的治療效果外,還可疏通經絡,行氣活血。
掌握正確的`刮痧步驟,可以幫助我們避免刮痧過程中出現的不良情況,很多人都認為刮痧可以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很大的好處,我們長期頻繁的去刮拭,其實這是錯誤的做法,刮痧雖好,不可過度,否則將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傷害。
身體7個部位正確刮痧方法
頭部
頭部有頭發覆蓋,須在頭發上面用面利法刮拭,不必塗刮痧潤滑劑。為增強刮痧效果可使用刮板薄面邊緣或刮板角部刮拭,每個部位刮30次左右,刮至頭皮有發熱感為宜。
太陽穴:太陽穴用刮板角部從前向後或從上向下刮拭。
頭部兩側:刮板豎放在頭維穴至下鬢角處,沿耳上發際向後下方刮至後發際處。
頭頂部:頭頂部以百會穴為界,向前額發際處或從前額發際處向百會穴處,由左至右依次刮拭。
後頭部:後頭部從百會穴向下刮至後頸部發際處,從左至右依次刮拭。風池穴處可用刮板角部刮拭。
頭部也可採取以百會穴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狀刮拭。
面部
面部由內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面部出於美觀影響,因此手法需輕柔,忌用重力大面積刮拭。眼睛、口腔、耳、鼻病的治療須經本人同意,才可刮出痧。刮拭的按力、方向、角度、次數均以刮拭方便和病患局部能耐受為准則。
後項部
人體後項部有六條陽經通過,經常刮拭後項部,可以滋陰潛陽,補益人體之正氣,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胸部
胸部正中線任脈天突穴到膻中穴,用刮板角部自上向下刮拭。胸部兩側以身體前正中線任脈為界,分別向左右(先左後右)用刮板整個邊緣由內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注意隔過乳頭部位。中府穴處宜用刮板角部從上向下刮拭。
背部
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後背正中線的督脈,再刮兩側的膀胱經和夾脊穴。肩部應從頸部分別向兩側肩峰處刮拭。用全息刮痧法時,先對穴區內督脈及兩側膀胱經附近的敏感壓痛點採用局部按揉法,再從上向下刮拭穴區內的經脈。
腹部
腹部由上向下刮拭。可用刮板的整個邊緣或三分之一邊緣,自左側依次向右側刮。有內臟下垂者,應由下向上刮拭。
四肢
四肢由近端向遠端刮拭,下肢靜脈曲張及下肢浮腫病人,應從肢體末端向近端刮拭,關節骨骼凸起部位應順勢減輕力度。
讓刮痧更有效的妙招
1、充分利用刮痧的診斷作用和防病作用
堅持保健刮痧,未病先防,提前治療,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是最好的防病治病方法。
2、正確掌握刮痧的方法和補瀉手法
體質強弱不同,病情輕重不同,發病時間長短不同,刮拭手法要有區別。
3、選取刮拭部位要正確
哪疼刮哪是民間刮痧的方法,只有根據不同的病症選取相應的經絡穴位,刮痧的效果才會顯著。
4、要用專用的刮痧板和刮痧乳、刮痧油
因為專用刮痧板的形狀是根據人體的解剖形態設計的,適合人體經絡穴位和全息穴區的刮拭,達到應有的刺激強度。刮痧乳的潤滑性好,加之其中含有益於皮膚的中葯成分,可以保護皮膚,預防感染,提高療效。
注意:
1、重症、疑難病症應在醫生指導下刮痧。
2、認真學習刮痧療法的注意事項,掌握適應症、禁忌症。
3、刮痧療法對疼痛性疾病,感冒發熱,亞健康狀態,防病保健以及輕度臟腑功能失調有很好的療效。對於嚴重的臟腑功能失調、骨關節明顯變形等病症刮痧起輔助治療作用。
4、可以按照刮痧教材中各種病症的提示部位去刮拭,前提是明確疾病的診斷。特別是刮拭效果不明顯時,要請醫生診斷清楚,再刮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