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風濕性頭痛時怎樣有效緩解
你好,你所說的情況,有神經性頭痛的情況下,往往是可以引起你所說的症狀的。一般往往是可以採用中葯和採用酮洛芬的葯物的治療的。另外是可以配合按摩、針灸等治療一下的。往往是可以改善的。注意保養的。保持心情舒暢。
2. 風濕頭痛怎麼治療
一,風濕頭痛的中醫治療 風濕頭痛時頭象衣服包裹一般,昏脹沉重,身重倦怠,胸悶納呆,大便溏薄;苔白膩,脈濡。 治法:祛風勝濕,散寒通絡止痛。 方葯:羌活勝濕湯。 羌活15克,獨活12克,白術10克,菊花10克,枳殼10克,川芎18克,白芷10克,防風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薄荷6克,荊芥10克,柴胡10克,甘草6克。納呆胸悶者,加厚朴10克,陳皮6克;惡心嘔吐者加姜半夏10克。 針灸:穴取風池、頭維、通天、合谷、三陽,針用瀉法。如前頭痛加上星、陽白;頭頂痛加百會、前頂;後頭痛加天柱、後頂;側頭痛加率谷、太陽。 推拿:患者坐位,醫者以雙手施用提拿肩井法,點按大椎、風府。仰卧位,施用鴛鴦理額法,點按頭維,提拿足三陰,最後點按陰陵泉、三陰交、豐隆。 二,風濕頭痛的食療 風濕頭痛(頭痛如裹布,肢體乏力,食少胸悶,惡心欲吐) 食療原則:疏風勝濕。 葯粥食譜: 蒼耳子粥(蒼耳子10克、粳米100克):蒼耳子搗爛,水適量絞取汁,加人粳米煮粥,空腹食。不宜與豬、牛肉同食。 藿香荷葉粥(藿香15克、荷葉 30~50克、白芷5克、粳米100克、冰糖適星):荷葉洗凈,與藿香、白芷共煎取汁,粳米同煮為粥。調入冰糖,溫服,一天兩次。 飲食且忌:忌食多油粘膩之物 三,風濕頭痛針灸治療 治擬祛風化濕、通絡止痛。穴取風池、印堂、陰陵泉、足三里、三陰交。頭痛昏蒙時可加頭維、通天、三陽絡。 印堂應用提捏進針法,持1寸毫針向下平刺0.3~0.5寸,陰陵泉可直刺0.5~1寸,足三里直刺1~2寸,三陰交直刺0.5~1寸。手法宜瀉法,留針20分鍾,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四,
3. 如何治療風濕頭痛
用按摩方法;頭部五行聯運法,[中間分五條線]從前向後按壓。[百會][太陽][風池][風府]揉,壓各100下,背部從上往下推壓。
4. 怎樣用中醫治療風濕頭痛
[治法]祛風勝濕,散寒通絡止痛。
[常方]羌活勝濕湯。
[方義]方中羌活、獨活祛風濕,利關節;防風、藁本祛風除濕,發汗止痛;
川芎活血,祛風止痛;蔓荊子治頭風疼痛;炙甘草調和諸葯。合用具有祛風勝濕之效。
[處方]羌活15克,獨活12克,白術10克,菊花10克,枳殼10克,川芎18克,白芷10克,防風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薄荷6克,荊芥10克,柴胡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去滓,每日1劑,早晚食後大溫服。
[加減]納呆胸悶者,加厚朴10克,陳皮6克;惡心嘔吐者加姜、半夏10克。若濕濁中阻,症見胸悶納呆、便溏,可加蒼術、厚朴、陳皮等燥濕寬中。若惡心嘔吐者,可加生薑、半夏、藿香等芳香化濁,降逆止嘔。若見身熱汗出不暢,胸悶口渴者,為暑濕所致,宜清暑化濕,用黃連香薷飲加藿香、佩蘭等。
5. 風濕頭痛怎杵治療
風濕頭疼用羌活勝濕湯加味。【羌活9克,獨活9克,川芎9克,防風9克,蔓荊子10克,藿香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日一劑
6. 風濕性頭痛有沒有明間的偏方治療啊
人都常頭痛,環境,生活,思考問題或風,肝陽上亢(怒氣)等引起的!減少用腦!
一:天麻燉豬腦一天兩碗,各地福建沙縣小吃店都有,五元一碗.(普通頭痛)
二:天麻、白芷、蒿本、防風、獨活、川芎各五克,同豬腦一個燉一小時.(嚴重頭痛)
3/ 正天丸治療頭痛總有效率為91.91%,其中治療偏頭痛總有效率為88.89%,治療緊張性頭痛總有效率為97.22%。說明正天丸對偏頭痛、緊張性頭痛均有較好的臨床療效。試驗期間未發現明顯的毒副作用,臨床應用安全可靠.....
7. 治療風濕頭痛有哪些中葯處方
【中葯處方】
(1)黃連香薷飲加味
[主治]祛風除濕,通絡利竅。
[處方]黃連12克,香薷12克,藿香12克,佩蘭12克,厚朴9克,荷葉6克,竹茹6克,知母6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早晚分服。
(2)新加香薷湯
[主治]各種邪濕外侵肌膚引起的頭痛。
[處方]香薷10克、絲瓜絡10克、厚朴12克、連翹10克、扁豆花15克、金銀花10克、木棉花12克。
[用法]將上葯洗凈後加入3碗水,先用武火煲滾再用文火煲10分鍾即可
(3)獨活寄生湯
[主治]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
[處方]獨活9克,桑寄生、細辛、秦艽、防風、肉桂、牛膝、杜仲、熟地、當歸、川芎、白芍、黨參、茯苓、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
8. 風濕頭痛簡介
fēng shī tóu tòng
headache e to windwetness evil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winddamp headache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headache with winddamp syndrome [中醫葯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葯學名詞(2010)]
風濕頭痛為病證名[1]。屬外感頭痛。即頭痛·風濕證(headache with winddamp syndrome[2])。指外感風濕之邪,以頭痛如裹,肢體困重,身熱不揚,胸悶納呆,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淡紅,苔白膩,脈濡等為常見症的外感頭痛證候[3]。《赤水玄珠·頭痛門》:「風濕頭痛亦作痰患。」
風邪、濕痰所致的頭痛[1]。風為百病之長,多夾時氣而發病,若挾濕邪,濕蒙清空,清陽不展,而致頭痛[4]。
頭痛如裹,肢體困重,胸悶腹脹,惡心納呆,小便不利,大便或溏,口乾少飲,苔白膩,脈濡或浮緩[4][1]。
風濕外感,上犯巔頂,清空為邪阻遏,故頭痛如裹。脾司運化而主四肢,濕濁中阻,脾陽為濕所困,故見四肢困重,納呆胸悶。濕邪內蘊,不能分清泌濁,故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膩,脈濡均為濕濁中阻之象。[4]
祛風勝濕[4]
風濕頭痛治宜祛風化濕,可用玉壺丸、加減神術散、羌活勝濕湯等方[1]。
可用羌活勝濕湯[備注]羌活勝濕湯(《內外傷辨惑論》):羌活、獨活、川芎、蔓荊子、甘草、防風、藁本加減。方中用羌活、獨活、川芎、防風、蔓荊子、藁本等辛溫葯重在祛風以勝濕,為治風濕外感頭痛之主葯。若濕濁中阻,症見胸悶納呆、便溏,可加蒼術、厚朴、陳皮、枳殼等以燥濕寬中。若惡心嘔吐者,可加半夏、生薑以降逆止嘔。[4]
若頭痛發生於夏季暑濕內侵,症見身熱汗少,或身熱微畏寒,汗出不暢,口渴胸悶,干嘔不食,治宜清暑化濕,用黃連香薷飲[備注]黃連香薷飲(《類證活人書》):黃連、香薷、厚朴加藿香、佩蘭、荷葉、竹茹、知母等。[4]
頭痛(headache[2][5])為病證名[6]。亦稱頭疼[6]。是指以頭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2][5]。出《黃帝內經素問·平人氣象論》。頭部疼痛,包括頭的前、後、偏側部疼痛和整個頭部疼痛[6]。頭為「諸陽之會」、「精明之府」,五臟六腑之氣血皆上會於此[6]。凡六淫外感,臟腑內傷,導致陽氣阻塞,濁邪上踞,肝陽上亢,精髓氣血虧損,經絡運行失常者,均能發生頭痛[6]。除服葯治療外,還可根據病機,配合針灸療法,常可提高療效[4]。針灸治療頭風有較好療效,但應結合現代診斷方法,注意與顱腦實質性病變作鑒別,以便及時治療原發病[7]。
頭痛是臨床上常見的自覺症狀,可單獨出現,亦可出現予多種急慢性疾病之中[4]。
詳見頭痛條。
9. 風濕性頭痛有怎樣治療的方法
有幾下方法可以試下: 冰袋冷敷:將冰塊放在冰袋裡或用毛巾包好,敷在頭疼部位。等冷卻的頭部血管收縮後,症狀自然會減輕。 躺下來休息一會兒:如果有條件的話,在頭疼發作時,不妨在光線較暗、四周安靜的房間里休息一會兒,一般來說,只要睡上半個小時,頭痛就會有所減緩。 按摩頭部:對頭部進行力度適中的按摩,是緩解頭疼的有效方法。太陽穴是偏頭痛按摩的重要穴道,你可以用食指來按壓,可以用拳頭在太陽穴到發際處輕輕來回轉動按摩。 飲用綠茶:綠茶中的物質對緩解頭疼有效果,所以,可以適量地飲用綠茶來克服嚴重的頭疼。 靜心冥想:使用瑜珈和冥想是治療偏頭疼的新方法。你可以購買一盤此類的CD,在頭疼發作時隨著音樂閉目冥想一會,讓大自然的和諧之音使你忘卻病痛。 頭纏毛巾:看起來可能會很可笑,不過這的確是治療偏頭疼的好方法。疼痛時,使用毛巾或柔軟的布條松緊適宜地纏在太陽穴周圍,如此可達到抑制血管擴張、緩解疼痛的目的。 而且不可隨意用葯,一定要到醫院確診後,在醫生指導下用葯,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