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海草房的屋脊一般比瓦房高且坡度陡,這是為什麼
主要目的是為了加速雨水或雪水的下泄。因為是海草苫房,如果水停留太長時間,會滲入屋內,所以加高屋脊,使坡度變陡。當冬天暴風雪熔化後,雪水可以順著這個陡峭的屋頂迅速地向下流去,減輕雪對房子的壓力;夏天的雨水可以迅速地流下來,不會漏入屋內。
Ⅱ 海草房的保護海草房
海草房作為膠東最具地域特色的建築樣式,是於當地的自然環境相適應、相協調的結果,是當地的歷史信息、地理信息、生存方式、審美標准、民俗風情等的物化載體,對現存為數不多的海草房予以保護勢在必行。在建設現代化城市的進程中,對傳統建築涵蓋的信息加以合理利用,還可以創造出新的、涵蓋更加豐富信息的媒介樣式。 對現代化的追求使得地域性的文化愈來愈多地被削弱、忽視、淡忘,膠東的城鎮建立起座座高樓、別墅,卻再也難以看出曾經的地域特色。但是,年代的久遠不一定代表落後,海草房傳播的媒介信息,對今天(2008年)的建築設計仍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這種地域性的構造樣式、功能布局、空間形態、裝飾題材,都顯示出一定的適用性、經濟性以及美學價值。原始的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可再生、可循環建材的使用傳遞著生態意義。傳承已久的媒介形態折射出豐富的人文信息。因此,保護海草房,對留存膠東民俗文化,膠東民居史的研究以及開發利用生態民居都有著重要的價值。
海草房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一些專家、學者及有關部門也開始予以重視。威海博物館的李文夫先生經過大量的歷史考證,在深入村落取得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寫成《威海民居海草房歷史文化研究》這一專著,對海草房的歷史現狀、建築特色、居住習俗等方面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描述。有關部門也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建議,例如:將村落現存的海草房設為旅遊景點,開辦生態民居海草房博物館等,使這一傳統媒介樣式被更多受眾認知。榮成市的有關領導建議保留一塊讓海草自然生長的海域,為海草房的延續提供物質保障。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居民的生活的方式也在改變,古老的海草房雖然冬暖夏涼、百年不腐,但其內部構造也不能滿足現代化的需求。因此,對傳統建築媒介的保護需要積極應對、不斷創新,對傳統媒介進行繼承性的發展和利用,發掘出海草房對今天建築設計的積極作用,讓傳統精神和文化成為新式建築的設計源泉,同時賦予傳統建築媒介以新的生命力。 由同濟大學建築規劃學院和榮成建築設計院設計,位於榮成市郊的「北斗山莊」,稱得上是對傳統海草房繼承和發展的典範。天樞居、天權居、玉衡居、開陽居、瑤光居等七座海草房院落按北斗七星的布局依次排開,用紅褐色的花崗岩砌牆,灰褐色的海草苫頂,室內則以高檔賓館標准進行布置,形成一處極富地域情調的現代建築群。
傳統與現代結合形成新的建築媒介樣式,傳遞著新的信息:地域性建築固有的風格、文化與現代建築的物質需求可以相得益彰,既傳承了悠久的地域性建築精神又適應了時代的要求,並且構成了高質量的藝術景觀,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文化效益的三重發展。新的建築媒介樣式對受眾態度也產生著影響,通過與受眾的接觸,向受眾傳遞著海草房獨有的魅力,逐步改變著受眾對海草房是落後象徵的固有態度。
在建築的傳播過程中,地域性建築海草房作為固態的傳播媒介,承載著獨特而豐富的地域信息。由於各種噪音的負面影響,這種傳統建築媒介的現狀不容樂觀。因此,如何使膠東的海草房長久於世,展現地域建築特色;如何使傳統建築媒介獲得繼承性發展,為更多受眾認可,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Ⅲ 海草房的建築材料
用於建造海草房的「海草」不是一般的海草,而是生長在5~10米淺海的大葉海苔等野生藻類。海草生鮮時顏色翠綠,曬干後變為紫褐色,非常柔韌, 當年榮成等地沿海生長著許多這樣的海草。海草本身也有好差之分,據介紹,老的海草要比嫩的耐用,而冬、春的海草要比夏天的結實。一年四季海草春榮秋枯,長到一定高度後,遇到大風大浪,海潮就會將其成團的卷向岸邊。沿海的人們一般誰家要蓋房子了,都會提前到海邊收集海草。人們將這些海草打撈上來,曬干整理,等到蓋房子時使用。由於生長在大海中的海草含有大量的鹵和膠質,用它苫成厚厚的房頂,除了有防蟲蛀、防霉爛、不易燃燒的特點外,還具有冬暖夏涼、居住舒適、百年不毀等優點,深得當地居民的喜愛。
蓋海草房最關鍵的步驟就是往屋頂上苫海草了,因此當地人蓋房又稱「苫房」。苫房的原理其實跟建造瓦房安裝瓦片有相通之處,只不過是用海草從下往上一層壓一層地苫好。海草房苫房絕對是一門手藝,一棟海草房的好壞、使用時間的長短,主要取決於是否海草苫得嚴密。因為只要屋子不漏水,牆是很難倒的,可以一直住下去。為此,人們一般都請那些代代相傳具有經驗豐富的「苫匠」來幫助建造海草房。據說苫間海草房要三四個人花上十幾天才能搞好。
苫屋頂的材料中除海草外,還摻有一些麥秸。苫房的時候,每苫一層海草要加一層麥秸,這樣更加結實,只是因為海草較長,將麥秸全部遮蓋住了。為了抵禦大風,海草房的屋頂上還要特地覆蓋一層更厚的海草,也有個別的再蓋上一層瓦,這在當地俗稱為「壓脊」。因為根據原理,只要最上面一層沒有被風吹掉,下面一層壓一層,也不會被吹掉的。屋脊的建造左右傾斜為50度角,苫蓋的海草最厚處達4米,建造一座海草房所用的海草常常達5000公斤以上。
Ⅳ 海草房的特色民居
海草房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生態民居之一。以石為牆,海草為頂,冬暖夏涼,百年不腐,這樣的海草房,被認為是最具膠東民居特色的威海老房子。據考證,從宋代開始這里的漁村就開始用海草做房頂,至今(2008年)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被認為是最有原生態和海味的膠東半島民居。
在膠東,海草房主要分布在榮成石島、俚島、成山衛鎮、港西鎮等沿海漁村,形成了獨特的民居風格。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當地的民居建造形式發生了變化,很多海草房被大量的磚瓦房替代,使這種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住宅越來越少。由於海上養殖業的繁榮使淺水表中無法生殖海帶草,海草房的原料緊缺。再有,年輕人結婚大都蓋起現代味十足的「小洋樓」,蓋海草房也就漸漸成了往日雲煙,而許多村莊僅存的一些海草房也因為年久失修而殘牆斷壁、面目全非。
榮成市港西鎮巍巍村是目前(2008年)海草房存留比較多的一個村莊,上世紀80年代以前,這個村的村民建房幾乎都是海草房,現在(2008年)村裡還存有20多幢有200多年歷史的海草房。但是,90年代以後,村民們建新房都是磚瓦結構,使海草房的景緻發生了變化。隨著媒體的宣傳和報道,巍巍村每年吸引許多遊客來參觀,使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海草房村受到了世人的關注。巍巍村因大量的年輕人外出學習、打工,一些村民外出搬遷,使村裡的許多海草房人走屋空,得不到修繕,造成了許多海草房屋漏和倒塌,使這一膠東獨有的歷史文化住宅受到了威脅,據村民講,眼下村裡一些比較完好的海草房居住的幾乎都是上了年紀的人,由於他們大部分沒有能力修補房屋,使這些海草房也面臨著失修的問題。
在人們享受現代生活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追求回歸自然,這些具有膠東特色富有人情感的海草房,它雖然飽受風雨的侵蝕,但卻依然保持著淳樸和質美,也曾經承載著人間的喜、怒、哀、樂,它既給了居住者溫暖,同時也是歷史變遷的見證。海草房這一世界為數不多的特殊的建築物,不但敘說了我們膠東人的勤勞智慧還為後人留下了一筆具有價值的文化遺產。後人在觀賞海草房並為先人自豪的同時,是否想到保護它?使這些具有濃厚的膠東文化的海草房不要在我們眼前消失,成為我們永遠的記憶。
海草房是沿海地區獨有的房屋風格,在正常的石制房屋的屋頂,加鋪厚薄不一的海草而成。秋天,海帶草長老了,遇到風浪葉片就被折斷卷到岸邊來。風浪愈大,卷到岸邊的海草就愈多。村裡有計劃蓋海草房或壓屋脊的人家,便在風浪過後,用杈子把海草挑起來,曬干後碼成一個個海草垛。苫海草房是個技術活兒,又臟又累,為便於排水,越往上苫,海帶草越厚,坡度也就更大。壓好的房頂講究的是個」板平「,年代越久越踏實,板平的房頂背陰便萌出一層綠色的苔蘚,生出株株瓣尖色紅的瓦松,俗稱「山老婆指甲」。
海草房房屋利用了海邊的獨特資源,冬暖夏涼,歷經百年風雨依然保持原貌,體現了先人的聰明和智慧。但是,如今(2008年)在長島,即使是在散存較多的大黑山島,海草房也很少有人居住了。一位研究民俗的煙台文化人說,海草披頂的老房,以前在萊州灣近岸海域也比較多,當地還有「海帶趟子」的俗稱。
Ⅳ 冬天怎麼種海草
1、膠東沿海地區,夏季多雨潮濕,冬季多雪寒冷,且風速較大.
2、海草房的屋頂的三角形高脊大陡坡結構設計,不但適應了當地風多雨頻的自然條件,還便於快速排泄雨水,進一步避免了海草的腐爛.
你還可以補充了解一下:
一般情況下,海草房40年以上才需要修葺,而普通瓦頂房由於頂部長草或鳥獸築巢,20年以上就需要修整.綜合上述因素,一座海草房的壽命可長達百年,榮成現存海草房中有許多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由於海草屋頂的整體性較好,層層疊壓的海 草不用任何粘合、捆綁材料加以固定,也不會被大風吹走.這一點,明顯優於傳統瓦房屋舍.海草中含有大量的鹽分和膠質,耐久性可達四五十年之久,用它們苫成的厚實房頂,可以防漏吸潮,持久耐腐,且不易燃燒.同時海草房的進深通常不足4米.
厚厚的草頂,可以起到很好的隔熱保溫作用,牆體所用石料也是很好的熱穩定材料.因此,傳統的海草房冬暖夏涼,保證了居住的舒適性.
從環保方面看,海草這種天然建築材料,廢棄後不但容易降解,而且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污染與破壞.這一點也是磚瓦等建築材料所不能比擬的.
Ⅵ 海草房的屋脊一般比瓦房高且坡度陡,這是為什麼
主要目的是為了加速雨水或雪水的下泄。因為是海草苫房,如果水停留太長時間,會滲入屋內,所以加高屋脊,使坡度變陡。當冬天暴風雪熔化後,雪水可以順著這個陡峭的屋頂迅速地向下流去,減輕雪對房子的壓力;夏天的雨水可以迅速地流下來,不會漏入屋內。
相信我,我們做過了
Ⅶ 海草房的介紹
在原始石塊或磚石塊混合壘起的屋牆上,有著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上面是質感蓬鬆、綳著漁網的奇妙屋頂。這就是極富地方特色的民居——海草房1。當你走進山東省的漁村,就可以看到這些以石為牆,海草為頂,外觀古樸厚拙,極具地方特色的宛如童話世界中草屋的民居。
Ⅷ 山東萊州 民居 草屋
萊州的傳統民居應該算海草房吧,據說:萊州海草房距今有400多年的歷史。
海草房,可以稱得上中國的特色民居。當地居民從建村起就利用沿海豐富的土、石、海草建舍造屋,原料易取,經久耐用,由於房頂由海草修繕而成,俗稱海草房。該房具有凍暖夏涼,居住舒適,百年不毀的優點,因此沿襲至今。用海草繕制的屋頂至少四十年不漏水,而且如果屋頂漏水損壞,只需在原屋頂加繕一層海草又可以使用四十至五十年,每次修繕都是如此簡單。
海草房是一種極具地域特色的傳統民居樣式。它以天然石塊築牆,牆體低矮;淺海生長的海苔草鋪設屋頂,屋頂高聳,海草茂密厚實,層次多,屋面坡度陡,形如木船。了解海草房的人都知道,與黃土高坡上的窯洞一樣,海草房與當地的地貌、習俗有著很大的關系,也是膠東半島漁民們的一創舉,是人與自然相融相生的典範。
Ⅸ 威海市榮成俚島鎮,探尋威海獨有的民居——海草房。在原始石塊或磚石塊混合壘
由於城市和工業的發展,沿海地區大量生活、生產和工業廢水排放到海洋,加之人類不合理開發,導致污染嚴重,不利於海草的生長.
故選:C
Ⅹ 榮成海草房的介紹
海草房1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態民居之一。它主要集中在我國膠東半島威海地區。目前,在榮成煙墩角村尚保存50多幢有200多年歷史的海草房。2006年,海草房技藝被列入省級「非遺」名錄,並成為今年公布的山東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十二大新發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