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前導線與主線的連接方法
前導線綁法如下:
准備材料:PE線
1、為方便拍攝使用粗棉線代替PE線,用筆桿和飛蠅主線在不同的步驟里代替前導線。首先如圖所示將PE線對彎後用食指和拇指撐開。
2、將線圈的另一端兩根線繞在小拇指上數圈,使其在小拇指彎曲後不至於松脫。
3、將前導線如圖所示插入PE線和手掌虎口形成的圈內,使PE線搭在前導線的上方。
4、兩線交叉搭住後,線圈手在前導線的下方翻轉使PE線交叉纏在前導線上。
5、線圈手再調轉到前導線的上方再一次翻轉,讓PE線在前導線的上方再次交叉纏住前導線。以此形式交叉纏繞20圈以上即可。
6、數圈纏繞之後的效果如圖所示,在這個步驟之後用飛蠅主線替代前導線來演示。交叉纏繞的要點在於每次纏繞後都應略微綳緊PE線,並用另一隻手捏住纏好的線圈防止線圈鬆弛,再繼續纏下一圈。如果交叉纏繞的線圈鬆弛即使後面的步驟完成的很好也會使打好的GT很容易的松脫開。下來要打收尾結,方法:用PE線的線尾端向後彎曲和纏繞好的前導線交叉,請注意圖中的PE線是在前導線的前方交叉的,交叉點要在緊靠之前纏繞好的最後一個線圈的位置,並用另一隻手捏住防止移動。
8、之後,將線尾端從前導線的下方繞到後方並從回彎的線圈中穿出。
9、穿出後,用牙咬住PE線尾端,並拉緊。拉緊的同時要注意結扣的位置仍然要緊靠之前交叉纏好的線圈。
10、繼續打收尾結,這里還須注意打結的方向。是和第一個結相反的。
11、PE線尾端從前導線的後方回彎後在前導的下方向前繞,並從回彎線圈中向後穿出。
12、PE線尾穿過後,方法同第一個收尾結一樣拉緊。第二個結也一定要與第一個收尾結靠緊,之間不能留有距離。拉緊線尾端的時候注意牽拉的方向即可。
13、第一和第二個打好之後的收尾結,如圖所示緊緊挨著。之後重復第一個結合第二個結的步驟收尾結需要打7-8個即可。
14、所有的收尾結綁好之後,用手抓住前GT結兩端的線用力拉。這樣做一是保證所有的線結進一步鎖緊,而是檢驗所打GT結的質量。
拉緊之後,用子線剪剪斷所有的余線。在剪前導線的時候,最好緊靠最後一個收尾結的位置剪斷,也就是說可以不留一點線頭,以保證搖輪回線時前導線頭不至於在竿子的線導環處發生卡碰。
㈡ 路亞水滴輪,綁了前導線GT結,容易炸線是什麼原因
原因多種多樣,歸根結底,是技術的原因。
前導影響拋投,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線的彈性,二是GT結的大小。你的前導是碳線,可以說前導彈性對拋投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另外一個原因就是GT結的大小了。其實,這一點我也不是很明白,因為即使GT再大,也不至於到卡導環的地步,如果GT結點在拋投時沒有造成明顯的卡頓感覺,對拋投的影響也可以說是非常小的。如果因為裝上前導而導致的炸線,我建議你首先看看你的GT結大小,和過導環時的順暢程度。
拋投是技術,打GT結也是技術。如果不是GT結的原因,那就是你拋投的原因了,說明你的技術沒有非常過硬,因為你說了,把剎車加大就不炸線了,就很說明問題了。
還有,我突然想到一點,會不會你的前導線太長,拋投時你的前導線已經進入線杯裡面了。如果是的話,建議剪短,以拋投時前導線GT結的位置在線杯與第一個導環之間為宜。
㈢ 前打竿的使用方法圖解
垂釣時,可將釣餌稍微拋出然後放線,待鉛丸觸底後綳緊釣線,讓竿尾和水面保持約10公分距離;停約1到3分鍾,若無魚索餌,可微微晃餌誘魚上鉤。晃餌的動作宜輕,角度也不可太大,否則餌不自然,上提10到20公分即可。
若在港內陡直的堤岸附近下竿,小螃蟹餌時常會比活蝦好,垂釣時,可在離岸壁約30公分處晃餌,讓餌在離底約10公分內的范圍內晃動。前打釣法垂釣時切勿一整天固定在相同的釣點,應機動性的找魚,一處下個4、5竿魚不咬立即迅速更換釣點。通常以陰雨天和清晨漲潮時釣況最理想。
前打釣法不是被動等魚上勾,而是主動的去找魚釣,通常就一把竿子、一個活餌箱、一柄撈網,以方便移動更換釣點。釣魚時,釣者操作釣竿帶動餌以吸引魚的索餌,所以正規上是不打誘餌誘魚的,釣點通常是在釣者站立的前方,餌拋入水中後將前打輪上的線抽出,讓其以自身的重量落下到海底。
再用竿稍判定餌是否到底,讓竿尖保持在離水面約5公分的位置以減少風對主線的影響而造成魚訊判斷的困難,到底後線會鬆弛竿稍會上彈,此時將餌上提3~5公分後再放下使其落底,反復此提竿逗引,搜索魚的范圍由遠而近,由深至淺,如果沒有魚就餌即需要更換釣點。
(3)前打輪上線方法詳解怎麼打gt結擴展閱讀
前打的釣組特點就是不用導環,這是為了更加准確掌握魚訊,能直接准確反應魚的咬餌情況,而且咬鉛也極為接近魚鉤,這樣才能感覺到魚餌接觸到了海底,才能准確控制釣層。至於釣點,找堤防邊比較水深在腳下的地方,然後堤上的石壁有許多的貝類,這樣就可以釣中層到底層都行。
大都是用長竿4,5米到6.3米一類,這種大都是用在磯上前打而用,而在日本名古屋一帶有發展出另一套短竿前打的方式,竿長只有2.1米到3米之間。
㈣ 蟻王bsg前打輪怎麼調出線
將釣線穿過導環並系在線杯上。
1、蟻王bsg前打輪出線先將釣線穿過導環並系在線杯上。
2、然後搖動把手將釣線纏在線杯上。
3、值得注意的是前打輪上線時不能上得太滿,一般建議上線量低於線輪邊緣高度約1.5到2.0毫米,絕對不能多纏,否則作釣時容易出現「跳線」的情況。
㈤ 釣魚gt結打法
路亞釣前導線GT結的綁法
路亞前導線可以避免拋甩瞬間的拉扯,拖餌或中魚後保護主線前段避免剮蹭障礙物。大多數釣友又不會綁前導線GT的綁法,在這里帶來圖解詳細的介紹GT的綁法
1、為方便拍攝使用粗棉線代替PE線,用筆桿和飛蠅主線在不同的步驟里代替前導線。首先如圖所示將PE線對彎後用食指和拇指撐開。
2、將線圈的另一端兩根線繞在小拇指上數圈,使其在小拇指彎曲後不至於松脫。
3、將前導線如圖所示插入PE線和手掌虎口形成的圈內,使PE線搭在前導線的上方。
4、兩線交叉搭住後,線圈手在前導線的下方翻轉使PE線交叉纏在前導線上。
5、線圈手再調轉到前導線的上方再一次翻轉,讓PE線在前導線的上方再次交叉纏住前導線。以此形式交叉纏繞20圈以上即可。
6、數圈纏繞之後的效果如圖所示,在這個步驟之後用飛蠅主線替代前導線來演示。交叉纏繞的要點在於每次纏繞後都應略微綳緊PE線,並用另一隻手捏住纏好的線圈防止線圈鬆弛,再繼續纏下一圈。如果交叉纏繞的線圈鬆弛即使後面的步驟完成的很好也會使打好的GT很容易的松脫開。
7、接下來要打收尾結,方法如圖:用PE線的線尾端向後彎曲和纏繞好的前導線交叉,請注意圖中的PE線是在前導線的前方交叉的,交叉點要在緊靠之前纏繞好的最後一個線圈的位置,並用另一隻手捏住防止移動。
8、之後,將線尾端從前導線的下方繞到後方並從回彎的線圈中穿出。
9、穿出後,用牙咬住PE線尾端,並拉緊。拉緊的同時要注意結扣的位置仍然要緊靠之前交叉纏好的線圈。
10、繼續打收尾結,這里還須注意打結的方向。是和第一個結相反的。
11、PE線尾端從前導線的後方回彎後在前導的下方向前繞,並從回彎線圈中向後穿出。
12、PE線尾穿過後,方法同第一個收尾結一樣拉緊。第二個結也一定要與第一個收尾結靠緊,之間不能留有距離。拉緊線尾端的時候注意牽拉的方向即可。
13、第一和第二個打好之後的收尾結,如圖所示緊緊挨著。之後重復第一個結合第二個結的步驟收尾結需要打7-8個即可。
14、所有的收尾結綁好之後,用手抓住前GT結兩端的線用力拉。這樣做一是保證所有的線結進一步鎖緊,而是檢驗所打GT結的質量。
拉緊之後,用子線剪剪斷所有的余線。在剪前導線的時候,最好緊靠最後一個收尾結的位置剪斷,也就是說可以不留一點線頭,以保證搖輪回線時前導線頭不至於在竿子的線導環處發生卡碰。
15、完成之後的GT結,GT結打得好它的強度甚至可以在線的直拉力強度之上。而且,GT結的這種綁法使整個線結非常順滑,在拋投的時候不會影響出線。
㈥ 前打輪怎麼使用
1、挑選魚竿使用前打輪垂釣,一般來說是不能拋投的,即使能拋投,也拋不遠。
㈦ 前打輪上出線還是下出線
前打輪是常用的一種漁輪,因特別適合「前打釣法」而得名,所謂前打釣法是指站在位置陡峭且水下障礙物多的堤壩或岸上,將釣餌輕輕投放到離岸不遠處,待餌觸底或到達釣層後不時上下輕提餌料,吸引匿身在堤岸邊緣或石縫中的魚前來索食並將其釣獲。
前打輪上線方法比較簡單,具體操作是先將釣線穿過導環並系在線杯上,然後搖動把手將釣線纏在線杯上,值得注意的是前打輪上線時不能上得太滿,一般建議上線量低於線輪邊緣高度約1.5~2.0毫米,絕對不能多纏,否則作釣時容易出現「跳線」的情況。
1、魚竿:前打輪一般配前打竿,所謂前打竿就是專門為「前打釣法」設計的魚竿,特點是手把節配有小型漁輪且竿體上安裝有小型導線環,很多前打竿還具有可調式定位功能。
2、線組:前打輪一般單鉤通線,主釣鯽魚可用1.0~1.5號尼龍線、5~7號伊豆鉤,主釣鯉魚、草魚等大型魚類建議用2.0~3.0號尼龍線、8號以上伊勢尼鉤或2.0號以上千又鉤。
3、浮漂:前打輪一般用七星漂,七星漂是傳統釣常用的浮漂,優點是操作簡單、不用頻繁調漂且便於觀察漂相,缺點是抗風浪和抗走水能力差,夜間作釣要用夜光漂或夜釣燈。
拓展資料:
1、材質:材質是前打輪重要的參數之一,主要有全金屬和半金屬兩種,其中全金屬前打輪是指全部用黃銅、鋁合金等製成的,而半金屬前打輪則是指部分配件用金屬製成的。2、自重:自重是前打輪重要的參數之一,表示的是前打輪自身的重量,自重越小作釣手感越好,反之手感越差,但也不能一味看自重,還得根據前打輪的其他參數綜合考量。3、泄力:泄力是前打輪重要的參數之一,代表的是前打輪的最大鎖死拉力,例如泄力為5千克時,若超過5千克前打輪會有緩慢出線的情況,也就是釣友們常說的輪子鎖不死。
㈧ 怎樣安裝前打竿輪線
操作方法:將前打輪的收線開關裝在另一邊,即右手握竿,則左手轉動前打輪,前打輪裝上後轉動開關應在你自己的左手這邊。輪裝上後再將線裝於前打輪上,先裝上圈左右試一下收線就知道是否裝反了。
實戰方法:前打竿在正常垂釣時,最好把輪子的泄力鎖緊一些,以調到大力提竿刺大魚(通常指一公斤以上的魚)不出線或者少許出線為宜,但是有些輪子的鎖緊力有限,若在3米以上的深水垂釣,提竿刺魚時無論如何也會少許出線,不過這個影響不大。中魚後,若魚不大,則不需調整泄力,就當是台釣竿溜魚了;若感覺魚比較大,則需把泄力迅速調松一些,魚要線時竿子前送,讓線輪出一部分線後再准確判斷出魚的大小。有人會顧慮這樣做是否來得及?完全來得及!
真正的大魚動作沉穩,在水下轉身慢,被刺中後一般會靜止幾秒鍾才會慢慢要線,但是這種要線的力量是穩定而難以對抗的,所以一定要給線。有些釣友碰到大魚,往往把泄力調得很松,這樣就等著魚溜人了,會花費太多時間。我在沒有掛底的水庫通常都用3.0+0.6大力馬子的線組,中大魚後僅僅是把泄力從最緊狀態稍稍調松一些,然後再也不調整泄力了。緊到什麼程度呢?只有在魚把竿子強行壓下形成拔河時才會稍稍出線,溜魚時就大力弓竿,基本把竿子的腰力用到極限,這是種暴力溜魚的方法,我在水庫碰到的10—20斤的魚基本上都在10分鍾內拿下。
用大力馬做子線一定要用鉤條粗、異常堅固的鉤型,比如小磯鉤,用細條鉤這種暴力溜魚法鉤子很容易被拉變形。要是用普通的尼龍線做子線則用伊勢尼或者千又即可,泄力則要適當再調松一些,要找到那種魚在要線時很費勁但又不會切子線的最佳點(這個靠經驗),找到合適的力度後就不要再動泄力了,做到「低頭收線,抬頭弓竿」,充分感受溜大魚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