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建立一個物流配送中心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1、交通條件
交通條件是影響物流效率和配送成本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大宗物資的配送。物流配送中心選址應接近交通運輸樞紐,使配送中心形成物流過程中的一個恰當的結點。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配送中心應盡可能靠近交通要道,如高速公路、鐵路貨運站、港口、空港等。
2、用地條件
配送中心需要佔用一定數量的土地,用地必須符合國家的土地政策和城市規劃。地價如何,是利用現有的土地,還是重新征地。是否符合政府規劃要求等等,在建設配送中心時都要進行綜合考慮。
3、貨物分布和數量
這是配送中心配送的對象,如貨物來源和去向的分布情況、歷史和現在以及將來的預測和發展等。配送中心應該盡可能地與生產地和配送區域形成短距離優化。貨物數量是隨配送規模的增長而不斷增長的。貨物增長率越高,越是要求配送中心選址的合理性,從而減少輸送過程中不必要的浪費。
4、經營環境
配送中心所在地區的優惠物流產業政策對物流企業的經濟效益將產生重要影響,數量充足和素質較高的勞動力條件也是配送中心選址考慮因素之一。經營不同類型商品的配送中心最好能分別布局在不同地域。
如生產型配送中心的選址應與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工業布局等緊密結合進行考慮。物流費用是配送中心選址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大多數配送中心選擇接近物流服務需求地,例如接近大型工業、商業區,以便縮短運距、降低運費等物流費用。
5、其他因素
如人力資源因素、投資額的限制、運輸與服務的方便程度等等。
❷ 現代物流配送中心選址影響因素的相關資料
一、物流配送中心選址的影響因素
(一)貨物分布和數量。這是配送中心配送的對象,如貨物來源和去向的分布情況、歷史和現在以及將來的預測和發展等。配送中心應該盡可能地與生產地和配送區域形成短距離優化。貨物數量是隨配送規模的增長而不斷增長的。貨物增長率越高,越是要求配送中心選址的合理性,從而減少輸送過程中不必要的浪費。 (二)運輸條件。物流配送中心的選址應接近交通運輸樞紐,使配送中心形成物流過程中的一個恰當的結點。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配送中心應盡可能靠近鐵路貨運站、港口及公路。
(三)用地條件。物流配送中心的佔地問題在土地日益昂貴的今天顯得越來越重要。是利用現有的土地,還是重新征地?地價如何?是否符合政府規劃要求等等,在建設配送中心時都要進行綜合考慮。
(四)商品流動。企業生產的消費品隨著人口的轉移而變化,應據此更好地為企業的配送系統定位。同時,工業產品市場也會轉移變化,為了確定原材料和半成品等商品的流動變化情況,在進行物流配送中心的選址時,應考慮有關商品流動的具體情況。
(五)其他因素。如勞動力、運輸與服務的方便程度、投資額的限制等。
二、物流配送中心選址方法
(一)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主要是根據選址影響因素和選址原則,依靠專家或管理人員豐富的經驗、知識及其綜合分析能力,確定配送中心的具體選址。主要有專家打分法、德爾菲法。定性方法的優點是注重歷史經驗,簡單易行。其缺點是容易犯經驗主義和主觀主義的錯誤,並且當可選地點較多時,不易做出理想的決策,導致決策的可靠性不高。
(二)定量分析法。定量的方法主要包括重心法、鮑莫爾-沃爾夫法、運輸規劃法、Cluster法、CFLP法、混合0-1整數規劃法、雙層規劃法、遺傳演算法等。定量方法選址的優點是能求出比較准確可信的解。其中,重心法是研究單個物流配送中心選址的常用方法,這種方法將物流系統中的需求點和資源點看成是分布在某一平面范圍內的物流系統,各點的需求量和資源量分別看成是物體的重量,物體系統的重心作為物流網點的最佳設置點。
❸ 物流配送中心選址方案基本流程有人知道嗎
1.系統原則
物流配送中心的工作,包括收驗貨、搬運、儲存、裝卸、分揀、送貨、信息處理以及供應商、連鎖商場等店鋪的連接,如何使它們之間十分平衡、協調的運轉是極為重要的。其關鍵是做好物流量的分析和預測,把握住物流的最合理流程。
2.價值原則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配送的准點及時和低缺貨率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滿足服務高質量的同時,又必須考慮物流成本。特別是建造配送中心耗資巨大,必須對建設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並作多個方案的技術、經濟比較,以求最大的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而選址方案的確定正是其中關鍵的一環。
3.發展原則
在進行物流配送中心的選址時,應考慮到方案的選擇應有較強的應變能力,以適應物流量擴大和經營范圍的拓展。在規劃設計第一期工程化時,應將第二期工程納入總體規劃,並充分考慮到擴建時業務工作的需要。
❹ 舉例說明配送中心如何選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一、配送中心的相關概念 配送中心是一種物流節點,它不以儲藏倉庫的這種單一的形式出現,而是發揮配送職能的流通倉庫,也稱作基地、據點或流通中心。配送中心的目的是降低運輸成本、減少銷售機會的損失,為此建立設施、設備並開展經營、管理工作。 配送中心是以組織配送性銷售或供應,執行實物配送為主要職能的流通型結點。在配送中心中為了能更好地做送貨的編組准備,因此必然需要採取零星集貨、批量進貨等種種資源搜集工作和對貨物的分整、配備等工作,因此,也具有集貨中心、分貨中心的職能。為了更有效地、更高水平的配送,配送中心往往還有比較強的流通加工能力。此外,配送中心還必須執行貨物配備後的送達到戶的使命,這是和分貨中心只管分貨不管運達的重要不同之處。由此可見,如果說集貨中心、分貨中心、加工中心的職能還是較為單一的話,那麼,配送中心功能則較全面、完整,也可以說,配送中心實際上是集貨中心:分貨中心、加工中心功能之綜合,並有了配與送的更高水平。二、配送中心如何選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物流配送中心的選址決策在物流運作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在物流系統的運作中,配送中心的選址決策發揮著重要的影響。配送中心是連接工廠與客戶的中間橋梁,其選址方式往往決定著物流的配送距離和配送模式,進而影響著物流系統的運作效率。因此,物流配送中心的選址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應用意義。 配送中心選址是指在一個具有若干供應點及若干個需求點的經濟區域內,選一個地址設置配送中心的規劃過程。較佳的配送中心選址方案能使商品通過配送中心的匯集、中轉、分發,直至配送到需求點的全過程的效益最好。(一)配送中心選址的原則1. 適應性原則 配送中心的選址須與國家以及省市的經濟發展方針、政策相適應,與物流資源和需求分布相適應。
2.協調性原則 配送中心的選址應將國家或區域的物流網路作為一個大系統來考慮,使配送中心的設施設備,在地域分布、物流技術水平等方面互相協調。
3.經濟性原則 配送中心的發展過程中的總費用主要包括建設費用和經營費用兩部分。配送中心選址在市區、近郊及遠郊,其建設規模和費用以及經營費用是不同的,選址時應用成本費用分析等定量方法進行分析,選擇合理的選址地點。
4.戰略性原則 配送中心的選址應具有戰略眼光,既要考慮目前的實際需要,又要考慮日後發展的可能。
(二)配送中心選址的影響因素1.自然環境因素 (1)氣象條件。配送中心選址過程中,主要考慮的氣象條件有溫度、風力、降水量、無霜期、年平均蒸發量等指標。
(2)地質條件。配送中心是大量商品的集結地。配送中心擁有大量的建築物及構築物,有些商品的重量很大,這些都對地面造成很大的壓力。如果陪送中心地面以下存在著淤泥層、鬆土層等不良地質條件,會在受壓地段造成沉陷、翻漿等嚴重後果,為此,配送中心選址要求土壤承載力要高。
(3)水文條件。配送中心選址需遠離容易泛濫的河川流域與地下水上溢的區域。要認真考察近年的水文資料,洪泛區、內澇區、干河灘等區域絕對禁止選擇。
(4)地形條件。配送中心應選擇地勢較高、地形平坦之處,且應具有適當的面積與外型。
2.經營環境因素 (1)經營環境。配送中心所在地區的物流產業政策對物流企業的經濟效益將產生重要影響。本地區物流發展水平,行業內競爭情況等也是影響選址的重要因素。
(2)顧客需求分布。配送中心服務對象的分布,經營配送的商品及顧客對配送服務的要求等是配送中心選址必須考慮的。經營不同類型商品的配送中心最好能分別布局在不同區域,因為顧客分布狀況、配送商品數量的增加和顧客對配送服務要求的提高等都對配送中心的經營和管理帶來影響。
(3)物流費用。配送中心選址必須考慮物流費用,應綜合考慮總費用的合理性,大多數配送中心選址接近服務服務需求地,以便縮短運距、降低運費等物流費用
3.基礎設施狀況 (1)交通條件。配送中心選址時必須考慮交通運輸條件。運輸是物流活動的核心環節,配送活動必須依靠各種運輸方式所組成的最有效的運輸系統,才能及時、准確地將商品送交給顧客。所以,配送中心的選址應盡可能接近交通運輸樞紐,如高速公路、主要幹道、其他交通運輸站港等,以提高配送效率,縮短配送運輸時間
(2)公共設施狀況。配送中心周圍的公共設施也是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要求有充足的供水、電、氣、熱的能力,排污能力,此外還應有信息網路技術條件。
4.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包括環境保護方面的要求,選址地周邊狀況等。(三)配送中心選址的基本程序 配送中心的選址直接影響配送中心各項活動的成本,同時也關繫到配送中心的正常運作和發展,因此,配送中心的選址和布局必須在充分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綜合考慮自身經營的特點、商品特性及交通狀況等因素,在詳細分析現狀及預測的基礎上對配送中心進行選址。配送中心的選址可參照圖9-6所示的程序進行。
1.外部條件論證 (1)交通運輸條件。配送中心地址選擇應靠近交通運輸樞紐,以保證配送服務的及時性、准確性。
(2)用地條件。配送中心建設須佔用大量的土地資源,土地的來源、地價、土地的利用程度等要充分考慮並落實。
(3)顧客分布情況。准確掌握配送中心現有服務對象的分布情況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發展變化情況,因為顧客分布狀況的改變、配送商品數量的改變及顧客對配送服務要求的改變都會對配送中心的經營和管理產生影響。
(4)政策法規條件。掌握政府對配送中心建設的法律法規要求,那些地區不允許建設配送中心、那些地區政府有優惠政策等。
(5)附屬設施條件。配送中心周圍的服務設施也是考慮的因素之一,如外部信息網路技術條件,水電及通信等輔助設施,北方地區的供暖保溫設施等。
(6)其他。要考慮不同類別的配送中心對選址的需要的不同的。如有些配送中心所保管的商品有保溫設施、冷凍設施、危險品設施等對選址都有特殊要求
三、配送中心的發展趨勢 我國的物流企業,已開始起步。現在建設和營運的物流配送中心基本上是大型商場或連鎖店內部服務型的,還沒有實現社會化配送。我國未來社會化、專業化的配送中心將成為發展趨勢,同時,也將形成區域性布局的發展趨勢。這種布局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國流通領域的物流走向合理化,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決策製造商和各級供貨商的銷售體制和物流線的調整。現代化、社會化配送中心的建立必將在我國商業物流管理方面起到示範和促進作用,並將推動我國流通領域的發展。其特點有:
(一)採用當今國際上先進的供應鏈系統物流模式,全面優化商業物流管理, 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增強競爭能力。
(二)具有商業物流從無序走向有序的現代特徵。
(三)採用先進的管理機制開發適合國情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
(四)採用物流管理中的現代技術和方法,同時和當代電子商務發展相融合,涉及有Internet技術、EDI技術、POS技術、電子商務安全技術,等等。
(五)符合我國商業物流的發展方向,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近幾年來,我國政府和各省市政府已開始認識到物流對於推動經濟發展、改善投資環境和提高地區經濟和工商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能力的重要性,把發展現代物流作為一項涉及經濟全局的戰略性問題來抓。把發展現代物流作為經濟騰飛的重要措施和支撐點之一。可以說,當今中國,現代物流已經走到了經濟發展的前台,成為了社會的熱點.
❺ 物流配送中心規劃與設計的倉儲選址方法
最常用的是靜態連續選址模型。選址因素包括運輸費率和該點的貨物運輸量等,代表性的方法是重心法(Center-of- gravity Approach)、網格法(Grid Method)、數值分析法,另外還包括圖表技術(Graphical Techniques)和近似法(Approximating Methods)等。這些方法體現現實情況的程度、計算的速度和難度、得出最優解的能力都各不相同。
重心法 多個配送中心的選址通常採用離散選址模型。常用的選址方法有優化法、模擬法和啟發法。優化法包括:精確法,如微積分和數學規劃模型、多重心法、混合——整數線性規劃法(Mixe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目標規劃法(Goal Programming)、樹型搜索法(Tree Search Approach)、動態規劃法(Dynamic Programming)及其他方法。
鮑摩爾——瓦爾夫模型
CFLP法
❻ 倉庫有幾種選址方法
1 物流中心選址的原則
物流中心的選址過程應同時遵守適應性原則、協調性原則、經濟性原則和戰略性原則。
1.1適應性原則
物流中心的選址須與國家、以及省市的經濟發展方針、政策相適應,與我國物流資源分布和需求分布相適應,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
1.2協調性原則
物流中心的選址應將國家的物流網路作為一個大系統來考慮,使物流中心的設施設備,在地域分布、物流作業生產力、技術水平等方面互相協調。
1.3經濟性原則
物流中心發展過程中,有關選址的費用,主要包括建設費用及物流費用(經營費用)兩部分。物流中心的選址定在市區、近郊區或遠郊區,其未來物流活動輔助設施的建設規模及建設費用,以及運費等物流費用是不同的,選址時應以總費用最低作為物流中心選址的經濟性原則。
1.4戰略性原則
物流中心的選址,應具有戰略眼光。一是要考慮全局,二是要考慮長遠。局部要服從全局,目前利益要服從長遠利益,既要考慮目前的實際需要,又要考慮日後發展的可能。
2 物流中心選址的影響因素分析
運用現代物流學原理,在城市現代物流體系規劃過程中,物流中心的選址主要應考慮以下因素:
2.1自然環境因素
(1)氣象條件
物流中心選址過程中,主要考慮的氣象條件有溫度、風力、降水量、無霜期、凍土深度、年平均蒸發量等指標。如選址時要避開風口,因為在風口建設會加速露天堆放的商品老化。
(2)地質條件
物流中心是大量商品的集結地。某些容重很大的建築材料堆碼起來會對地面造成很大壓力。如果物流中心地面以下存在著淤泥層、流砂層、鬆土層等不良地質條件,會在受壓地段造成沉陷、翻漿等嚴重後果,為此,土壤承載力要高。
(3)水文條件
物流中心選址需遠離容易泛濫的河川流域與上溢的地下水區域。要認真考察近年的水文資料,地下水位不能過高,洪泛區、內澇區、故河道、干河灘等區域絕對禁止。
(4)地形條件
物流中心應地勢高亢、地形平坦,且應具有適當的面積與外形。若選在完全平坦的地形上是最理想的;其次選擇稍有坡度或起伏的地方;對於山區陡坡地區則應該完全避開;在外形上可選長方形,不宜選擇狹長或不規則形狀。
2.2經營環境因素
(1)經營環境
物流中心所在地區的優惠物流產業政策對物流企業的經濟效益將產生重要影響;數量充足和素質較高的勞動力條件也是物流中心選址考慮的因素之一。
(2)商品特性
經營不同類型商品的物流中心最好能分別布局在不同地域。如生產型物流中心的選址應與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工業布局緊密結合進行考慮。
(3)物流費用
物流費用是物流中心選址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大多數物流中心選擇接近物流服務需求地,例如接近大型工業、商業區,以便縮短運距,降低運費等物流費用。
(4)服務水平
服務水平是物流中心選址的考慮因素。由於現代物流過程中能否實現准時運送是服務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因此,在物流中心選址時,應保證客戶可在任何時候向物流中心提出物流需求,都能獲得快速滿意的服務。
2.3 基礎設施狀況
(1)交通條件
物流中心必須具備方便的交通運輸條件。最好靠近交通樞紐進行布局,如緊臨港口、交通主幹道樞紐、鐵路編組站或機場,有兩種以上運輸方式相連接。
(2)公共設施狀況
物流中心的所在地,要求城市的道路、通訊等公共設施齊備,有充足的供電、水、熱、燃氣的能力,且場區周圍要有污水、固體廢物處理能力。
2.4其他因素
(1)國土資源利用
物流中心的規劃應貫徹節約用地、充分利用國土資源的原則。物流中心一般佔地面積較大,周圍還需留有足夠的發展空間,為此地價的高低對布局規劃有重要影響。此外,物流中心的布局還要兼顧區域與城市規劃用地的其它要素。
(2)環境保護要求
物流中心的選址需要考慮保護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等因素,盡可能降低對城市生活的干擾。對於大型轉運樞紐,應適當設置在遠離市中心區的地方,使得大城市交通環境狀況能夠得到改善,城市的生態建設得以維持和增進。
(3)周邊狀況
由於物流中心是火災重點防護單位,不宜設在易散發火種的工業設施(如木材加工、冶金企業)附近,也不宜選擇居民住宅區附近。
3 物流中心選址時的注意事項
大中城市的物流中心應採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選址;在中小城鎮中,因物流中心的數目有限且不宜過於分散,故宜選擇獨立地段;在河道(江)較多的城鎮,商品集散大多利用水運,物流中心可選擇沿河(江)地段。應當引起注意的是,城鎮要防止將那些佔地面積較大的綜合性物流中心放在城鎮中心地帶,帶來交通不便等諸多因素。
下面,分別簡要分析各類物流中心在選址時的注意事項:
3.1不同類型物流中心選址時的注意事項
(1)轉運型物流中心
轉運型物流中心大多經營倒裝、轉載或短期儲存的周轉類商品,大都使用多式聯運方式,因此一般應設置在城市邊緣地區的交通便利的地段,以方便轉運和減少短途運輸。
(2)儲備型物流中心
儲備型物流中心主要經營國家或所在地區的中、長期儲備物品,一般應設置在城鎮邊緣或城市郊區的獨立地段,且具備直接而方便的水陸運輸條件。
(3)綜合型物流中心
這類物流中心經營的商品種類繁多,根據商品類別和物流量選擇在不同的地段。例如與居民生活關系密切的生活型物流中心,若物流量不大又沒有環境污染問題,可選擇接近服務對象的地段,但應具備方便的交通運輸條件。
3.2經營不同商品的物流中心選址時的注意事項
經營不同商品的物流中心對選址的要求不同,應分別加以注意,以下典型分析冷藏品、蔬菜、建築材料、危險品等物流中心的選址特殊要求。
(1)果蔬食品物流中心
果蔬食品物流中心應選擇入城幹道處,以免運輸距離拉得過長,商品損耗過大。
(2)冷藏品物流中心
冷藏品物流中心往往選擇屠宰場、加工廠、毛皮處理廠等附近。因為有些冷藏品物流中心會產生特殊氣味、污水、污物,而且設備及運輸雜訊較大,可能對所在地環境造成一定影響,故多選擇城郊。
(3)建築材料物流中心
通常建築材料物流中心的物流量大佔地多,可能產生某些環境污染問題,有嚴格的防火等安全要求,應選擇城市邊緣對外交通運輸干線附近。
(4)燃料及易燃材料物流中心
石油、煤炭及其他易燃物品物流中心應滿足防火要求,選擇城郊的獨立地段。在氣候乾燥、風速較大的城鎮,還必須選擇大風季節的下風位或側風位。特別是油品物流中心選址應遠離居住區和其他重要設施,最好選在城鎮外圍的地形低窪處。
4 物流中心選址方法
物流中心的選址應綜合運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在全面考慮選址影響因素的基礎上,粗選出若干個可選的地點,進一步藉助比較法、專家評價法、模糊綜合評價等數學方法進行量化比較,最終得出較優的方案。
❼ 配送中心選址的因素有哪些
配送中心的選址直接影響配送中心各項活動的成本,
同時也關繫到配送中心的正常運作和發展,因此,
配送中心的選址和布局必須在充分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綜合考慮自身經
營的特點、商品特性及交通狀況等因素,
在詳細分析現狀及預測的基礎上對配送中心進行選址。
配送中心的選址可參照圖9-6所示的程序進行。
1.外部條件論證
(1)交通運輸條件。配送中心地址選擇應靠近交通運輸樞紐,
以保證配送服務的及時性、准確性。
(2)用地條件。配送中心建設須佔用大量的土地資源,
土地的來源、地價、土地的利用程度等要充分考慮並落實。
(3)顧客分布情況。
准確掌握配送中心現有服務對象的分布情況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發
展變化情況,因為顧客分布狀況的改變、
配送商品數量的改變及顧客對配送服務要求的改變都會對配送中心的
經營和管理產生影響。
(4)政策法規條件。掌握政府對配送中心建設的法律法規要求,
那些地區不允許建設配送中心、那些地區政府有優惠政策等。
(5)附屬設施條件。
配送中心周圍的服務設施也是考慮的因素之一,
如外部信息網路技術條件,水電及通信等輔助設施,
北方地區的供暖保溫設施等。
(6)其他。要考慮不同類別的配送中心對選址的需要的不同的。
如有些配送中心所保管的商品有保溫設施、冷凍設施、
危險品設施等對選址都有特殊要求
❽ 配送中心的選址與規劃方案設計
基於顧客滿意度的配送中心選址問題研究
第1章 緒論 9-17
1.1 本文選題的背景與實際意義 9-10
1.1.1 配送中心在社會中的地位日益顯現 9-10
1.1.2 它是配送中心選址戰略地位的必然要求 10
1.1.3 高昂物流費用使其具有巨大研究潛力 10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0-15
1.2.1 單獨研究選址問題類 10-12
1.2.2 結合物流管理其它戰略研究選址問題類 12-15
1.3 本文主要研究內容及方法 15-17
第2章 配送中心選址基礎 17-24
2.1 配送中心概念 17-18
2.2 配送中心選址方法分類 18-20
2.3 配送中心選址現有模型借鑒 20-24
2.3.1 Vaidynathan提出的多目標物流模型 20-21
2.3.2 基於時間約束的配送系統模型 21-24
第3章 基於顧客滿意度的配送中心選址模型及其演算法 24-46
3.1 問題描述 24
3.2 目標設定 24-25
3.3 顧客滿意度的表示 25-27
3.3.1 模糊預約時間引入 25-26
3.3.2 顧客滿意度的數量表示 26-27
3.4 基於顧客滿意度的配送中心選址模型 27-29
3.4.1 基本假設 27
3.4.2 符號定義 27-28
3.4.3 模型 28-29
3.5 演算法 29-46
3.5.1 逐步寬容約束法原理 30
3.5.2 相關定義及定理 30-33
3.5.3 逐步寬容約束法步驟 33-46
第4章 模型應用 46-69
4.1 數據 46-49
4.2 不考慮顧客滿意度模型的計算結果 49-51
4.3 基於顧客滿意度的配送中心選址模型的計算結果 51-67
4.3.1 尋求分目標極小化問題的最優解 51-54
4.3.2 列出目標值表 54-55
4.3.3 給定初始約束集 55
4.3.4 計算權系數 55-56
4.3.5 求解輔助問題 56-58
4.3.6 比較目標值 58-67
4.4 計算結果分析及結論
這個是論文大綱,全文上萬字,如果感興趣與我加好友184886722聊取全文
❾ 配送中心規劃的原則
(1)適應性原則。配送中心的選址必須與國家以及省市的區域經濟發展方針、政策相適應,與國家物流資源分布和需求分布相適應,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
(2)協調性原則。配送中心的選址應將國家的物流網路作為一個大系統來考慮,使配送中心的設施設備在地域分布、物流作業生產力、技術水平等方面互相協調。
(3)經濟性原則。配送中心的發展過程當中,有關選址的費用,主要包括建設費用以及經營費用兩個部分,配送中心的選址定在市區還是郊區,其未來物流輔助設施的建設規模以及建設費用、物流運輸費用等是不同的,選址是應當以總的費用最低作為配送中心選址的經濟性原則。
(4)戰略性原則。配送中心的選址,應具有戰略眼光。一是要考慮全局,二是要考慮長遠。
(5)環境保護,因地制宜原則。
——長風網
❿ 配送中心選址法 用重心法 請寫明詳細步驟
配送中心選址是指在一個具有若干供應點及若干個需求點的經濟區域內,選一個地址設置配送中心的規劃過程。較佳的配送中心選址方案能使商品通過配送中心的匯集、中轉、分發,直至配送到需求點的全過程的效益最好。
一 配送中心的選址
(一)配送中心選址的原則
1.適應性原則
配送中心的選址須與國家以及省市的經濟發展方針、政策相適應,與物流資源和需求分布相適應。
2.協調性原則
配送中心的選址應將國家或區域的物流網路作為一個大系統來考慮,使配送中心的設施設備,在地域分布、物流技術水平等方面互相協調。
3.經濟性原則
配送中心的發展過程中的總費用主要包括建設費用和經營費用兩部分。配送中心選址在市區、近郊及遠郊,其建設規模和費用以及經營費用是不同的,選址時應用成本費用分析等定量方法進行分析,選擇合理的選址地點。
4.戰略性原則
配送中心的選址應具有戰略眼光,既要考慮目前的實際需要,又要考慮日後發展的可能。
(二)配送中心選址的影響因素
1.自然環境因素
(1)氣象條件。配送中心選址過程中,主要考慮的氣象條件有溫度、風力、降水量、無霜期、年平均蒸發量等指標。
(2)地質條件。配送中心是大量商品的集結地。配送中心擁有大量的建築物及構築物,有些商品的重量很大,這些都對地面造成很大的壓力。如果陪送中心地面以下存在著淤泥層、鬆土層等不良地質條件,會在受壓地段造成沉陷、翻漿等嚴重後果,為此,配送中心選址要求土壤承載力要高。
(3)水文條件。配送中心選址需遠離容易泛濫的河川流域與地下水上溢的區域。要認真考察近年的水文資料,洪泛區、內澇區、干河灘等區域絕對禁止選擇。
(4)地形條件。配送中心應選擇地勢較高、地形平坦之處,且應具有適當的面積與外型。
2.經營環境因素
(1)經營環境。配送中心所在地區的物流產業政策對物流企業的經濟效益將產生重要影響。本地區物流發展水平,行業內競爭情況等也是影響選址的重要因素。
(2)顧客需求分布。配送中心服務對象的分布,經營配送的商品及顧客對配送服務的要求等是配送中心選址必須考慮的。經營不同類型商品的配送中心最好能分別布局在不同區域,因為顧客分布狀況、配送商品數量的增加和顧客對配送服務要求的提高等都對配送中心的經營和管理帶來影響。
(3)物流費用。配送中心選址必須考慮物流費用,應綜合考慮總費用的合理性,大多數配送中心選址接近服務服務需求地,以便縮短運距、降低運費等物流費用
3.基礎設施狀況
(1)交通條件。配送中心選址時必須考慮交通運輸條件。運輸是物流活動的核心環節,配送活動必須依靠各種運輸方式所組成的最有效的運輸系統,才能及時、准確地將商品送交給顧客。所以,配送中心的選址應盡可能接近交通運輸樞紐,如高速公路、主要幹道、其他交通運輸站港等,以提高配送效率,縮短配送運輸時間
(2)公共設施狀況。配送中心周圍的公共設施也是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要求有充足的供水、電、氣、熱的能力,排污能力,此外還應有信息網路技術條件。
4.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包括環境保護方面的要求,選址地周邊狀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