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小針刀治療原理和治療方法有哪些

小針刀治療原理和治療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23 04:21:33

A. 小針刀是怎麼原理

小針刀療法是一種介於手術方法和非手術療法之間的閉合性松解術。是在切開性手術方法的基礎上結合針刺方法形成的。小針刀療法操作的特點是在治療部位刺入深部到病變處進行輕松的切割,剝離有害的組織,以達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適應證主要是軟組織損傷性病變和骨關節病變。

B. 小針刀療法能治療哪些疾病

小針刀療法是一種介於手術方法和非手術療法之間的閉合性松解術。是在切開性手術方法的基礎上結合針刺方法形成的。小針刀療法操作的特點是在治療部位刺入深部到病變處進行輕松的切割,剝離有害的組織,以達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適應證主要是軟組織損傷性病變和骨關節病變。小針刀療法的優點是治療過程操作簡單,不受任何環境和條件的限制。治療時切口小,不用縫合,對人體組織的損傷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無不良反應,病人也無明顯痛苦和恐懼感,術後無需休息,治療時間短,療程短,患者易於接受。

小針刀療法是由金屬材料做成的在形狀上似針又似刀的一種針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針中的鑱(音「纏」)針、鋒針等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外科用手術刀而發展形成的,是與軟組織松解手術有機結合的產物,已有十多年的歷史、近幾年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並為世人所重視。小針刀療法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吸收現代西醫及自然科學成果,再加以創造而成的醫學新學科.具有療效好、見效快、療程短、無毒副作用、適應范圍廣等優點,是一種深受廣大患者歡迎的治療方法。在理論方面,小針刀醫學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結合現代科學,借鑒外科手術原理並加以創新,形成了閉合性手術的理論、慢性軟組織損傷病因病理學的新理論、骨質增生新的病因學理論等,對臨床治療有重要指導意義,提高了療效。

C. 針刀的療法

小針刀是由金屬材料做成的在形狀上似針又似刀的一種針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針中的針、鋒針等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外科用手術刀而發展形成的,是與軟組織松解手術有機結合的產物,已有十多年的歷史、近幾年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並為世人所重視。
小針刀療法是一種介於手術方法和非手術療法之間的閉合性松解術。是在切開性手術方法的基礎上結合針刺方法形成的。小針刀療法操作的特點是在治療部位刺入深部到病變處進行輕松的切割,剝離等不同開工的刺激,以達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適應證主要是軟組織損傷性病變和骨關節病變。
小針刀療法的優點是治療過程操作簡單,不受任何環境和條件的限制。治療時切口小,不用縫合,對人體組織的損傷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無不良反應,病人也無明顯痛苦和恐懼感,術後無需休息,治療時間短,療程短,患者易於接受。 1、針具
小針刀多為自行製作,其形狀和長短略有不同,一般為10-15厘米左右,直徑為0.4-1.2毫米不等。分手持柄、針身、針刀三部分。針刀寬度一般與針體直徑相等,刃口鋒利。也有的是用外科小號刀片改制,有的是用牙科探針改制而成。
小針刀在應用前必須高壓滅菌、或經酒精浸泡消毒。
2、操作方法
1)、體位的選擇以醫生操作時方便、患者被治療時自我感覺體位舒適為原則。如在頸部治療,多採用坐位;頭部可根據病位選擇仰頭位或低頭位;
(2)、在選好體位及選好治療點後,作局部無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脫碘。
醫生戴無菌手套,最後確認進針部位,並做以標記。對於身體大關節部位或操作較復雜的部位可敷無菌洞巾,以防止操作過程中的污染。
為減輕局部操作時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斷神經痛覺傳導。常用的注射葯物有:
a、1%奴佛卡因2-5毫升/每個進針點。
b、2%利多卡因5毫升左右/每個進針點。
c、2%利多卡因5毫升,確炎松A1毫升,混勻後分別注入2-3個治療點。
(3)、常用的剝離方式有:
a、順肌纖維、或肌腱分布方向做鏟剝--即針刀尖端緊貼著欲剝的組織做進退推進動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橫向粘連的組織纖維斷離、松解。
b、做橫向或扇形的針刀尖端的擺動動作,使縱向粘連的組織纖維斷離、松解。
c、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針刀尖端劃擺動作,使無一定規律的粘連組織纖維斷離松解。
剝離動作視病情有無粘連而採納,注意各種剝離動作,切不可幅度過大,以免劃傷重要組織如血管、神經等。
(4)、每次每穴切割剝離2-5次即可出針,一般治療1-5次即可治癒,兩次相隔時間可視情況5-7天不等。
(5)、小針刀的應用指征:
a、病人自覺某處有疼痛症狀。
b、醫生在病變部位可觸到敏感性壓痛。
c、觸診可摸到皮下有條索狀或片狀或球狀硬物,結節。
d、用指彈撥病變處有響聲。 1、頸椎病
取穴:痛點為主穴。陽明經頭痛配合谷、內庭穴;少陽經頭痛配足臨泣、風池穴;太陽經頭痛配昆侖、後溪穴。
方法:用直刺法。輕輕縱剝1-2次即可,可配合局部推拿以增強療效。
2、肱骨外上踝炎(網球肘)
取穴:找出壓痛最明顯處。
方法:使小針刀刀口線和伸腕肌走向平行刺入肱骨外上髁皮下,先用縱行疏通剝離法,向後再用切開剝離法,感覺銳邊已刮平,再用橫行刮剝法,再疏通一下伸腕肌,伸指總肌,旋後肌肌腱,出針刀,進行包紮。再曲屈肘關節2-4次,每次間隔5天。
3、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彈響指)
取穴:局部痛點。
方法:用縱向鏟剝法。
4、足跟痛(足跟骨刺)
取穴:骨刺尖部(壓痛最明顯處)。
方法:患者仰卧於治療床上,將足放穩,找出最明顯的壓痛點,常規消毒後,針刀口線和縱軸垂直,針體和足跟呈60°角,深度直達骨刺尖部,作橫行切開剝離和鏟削剝離,3-4次即可出針刀,如1次未愈,隔5-7天後可做第二次。
5、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
取穴:壓痛明顯處。
方法:以小針刀刀口線和人體縱軸線平行刺入,當刀口接觸骨面時,用橫行剝離法,感覺肌肉和骨面之間有松動感時即可出針。一般1次即愈,不愈者隔5天後再行第二次。
6、慢性腰肌勞損
取穴:腰部壓痛點(腎俞)。
方法:同前。可配合拔火罐以加強刺激。
7、腰椎間盤脫出症
取穴:椎間隙壓痛點(椎間關節處),小腿麻木區中點或承山穴。
方法:腰部在痛點中心進針刀,針刀尖到達椎間小關節韌帶周圍組織時進行疏通剝離3-4次,出針刀;小腿部位用直刺縱向剝離法即可。 1、由於小針刀療法是在非直視下進行操作治療,如果對人體解剖特別是局部解剖不熟悉,手法不當,容易造成損傷,因此醫生必須做到熟悉欲刺激穴位深部的解剖知識,以提高操作的准確性和提高療效。
2、選穴一定要准確,即選擇阿是穴作為治療點的一定要找准痛點的中心進針,進針時保持垂直(非痛點取穴可以靈活選擇進針方式),如偏斜進針易在深部錯離病變部位,易損傷非病變組織。
3、注意無茵操作,特別是做深部治療,重要關節如膝、髖、肘、頸等部位的關節深處切割時尤當注意。必要時可在局部蓋無菌洞巾,或在無菌手術室內進行。對於身體的其它部位只要注意無菌操作便可。
4、小針刀進針法要速而捷,這樣可以減輕進針帶來的疼痛。在深部進行鏟剝、橫剝、縱剝等法剝離操作時,手法宜輕,不然會加重疼痛,甚或損傷周圍的組織。在關節處做縱向切剝時,注意不要損傷或切斷韌帶、肌腱等。
5、術後對某些創傷不太重的治療點可以做局部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和防止術後出血粘連。
6、對於部分病例短期療效很好,1-2個月後或更長一些時間,疼痛復發,又恢復原來疾病狀態,尤其是負荷較大的部位如膝關節、肩肘關節、腰部等。應注意下述因素:病人的習慣性生活、走路姿式、工作姿式等造成復發;手術解除了局部粘連,但術後創面因缺乏局部運動而造成粘連;局部再次遭受風、寒、濕邪的侵襲所致。因此,生活起居尤當特別注意。 任何一種療法都不會包醫百病,針刀閉合型於術絕不例外。 每種療法都必須接受臨床的檢驗,,針刀閉合型手術當然也不例外。 針刀閉合型手術已走過了多年的艱辛道路,在吸取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後,才逐漸形成了較為規范的針刀閉合型手術。它的適應症和禁忌症也逐漸明確起來。
針刀閉合型手術的適應症:
針刀閉合犁手術適應症的范圍是比較窄的,它不可能包醫阿病針刀絕不可能代替外科,更不能代替全部醫學那種「一根針…『一把草」可以治療一切疾病的時代,早巳一去不復返了。不管應川哪種療法治療疾病,其關鍵在於選好適應症,才能取得好的療效。試想,你應用的那種療法根本就小nr能治療那種疾病,怎麼能取得療效呢!所以選好適應症是針了]閉合型手術成功的前提。
針刀閉合型手術的適應症如下:
1、軀干四肢的肌、腱(韌帶)、腱圍結構等軟組織損傷
①肌損傷肌腹可有結節、條索狀物、且有壓痛,肌間隔組織損傷、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如網球肘、軟組織的粘連、瘢痕、攣縮、包塊等。
②腱損傷以各腱末端、韌帶附著與游離交界處及韌帶與關節囊交匯等部位的損傷。
③腱圍結構的損傷 即腱周疏鬆結締組織、滑液囊炎、脂肪墊損傷、腱鞘炎等。通過針刀閉合型手術治療可以改善病變部位的血液循環及關節功能。 2、面肌痙攣、下頜關節功能障礙、髕骨軟化症等疑難病症。
3、骨質增生症、骨性關節炎如跟骨骨質增生、各肌腱、韌帶、關節囊附著處的骨質增生(骨刺或稱骨贅)、包括關節腔內,如脛骨平台髁間嵴的增生等。
4、骨化性肌炎 以骨化性肌炎的早期為佳,可改善血液循環和關節功能。
5、神經卡壓綜合往 包括某些脊神經前支、脊神經後支神經卡壓綜合征。
脊神經後支卡壓綜合征有:如枕大神經卡壓症、胸段脊神經後支的內側支和外側支的神經卡壓症、胸腰段脊神經後支內側支與外側支的神經卡壓綜合征(包括急性腰扭傷、慢性腰背痛、脊柱壓扁骨折後遺腰背痛等)、下腰段脊神經後支卡壓綜合征、臀上皮神經卡壓綜合征等。
脊神經前支卡壓綜合征有:腕管綜合征、梨狀肌綜合症、股外側皮神經卡壓綜合征、腓管、跖
管綜合征等。
6、骨竇、骨內高壓症 如跗骨竇綜合症、跟骨高壓症、肋軟骨炎、股 骨頭缺血壞死、骨關節炎骨內壓增高等。
7、頸椎病 除嚴重癱瘓的脊髓型頸椎病肢體癱瘓者外,均可行針刀閉合型手術治療,對於神經根型、椎 動脈型、交感型(包括頸性冠心病——心絞痛)療效尤佳。一些脊髓型頸椎病,如單癱等表現者,針刀治療也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8、腰椎盤突出症除急性馬尾受壓症須急診手術治療外,其他輕重病人(包括術後未愈,復發及後遺症)均可行針刀閉合型手術治療。其中包括針刀松解神經根外口、椎板間黃韌帶和側隱窩等。
9、頸、腰椎椎管狹窄症除癱瘓外均可行針刀閉合型手術治療。不僅可以作椎管外的松解減壓術,也可以做椎管內的松解減壓術。
10、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症、面肌痙攣症 此二病症是目前很難處理的疾病,針刀在這方面是一個新的突破,療效很好。
11、骨缺血壞死疾患 如股骨頭缺血壞死等,不僅可消除疼痛,更可以改善功能。經針刀閉合型手術治療,第一可控制病變發展,第二輕度塌陷病變可以恢復正常狀態,第三治療小兒股骨頭骺壞死療效頗佳,其他骨壞死,骺軟骨病等也有一定的療效。對於股骨頭缺血壞死等有骨內壓增高者,不僅可以松解關節囊,而且可以作股骨頭、頸等的骨內減壓術。 12、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 在急性期,可改善症狀,後遣症期可矯正畸形與改善關節功能,如關節活動障礙、關節僵直、駝背等畸形,只要關節有活動度就能得到功能的改善。
13、關節功能障礙(強直)由於外傷、手術或不適當固定等原因所致的肩、肘、腕、髖、膝、踝各關節活動障礙、關節強直,只要關節骨小梁尚未相通(無骨性融合),尚有一定的活動度,通過針刀閉合型手術就有可能獲得功能的改善或痊癒,其治療時機愈早療效愈好
14、畸形矯正
針刀閉合型手術可以矯正骨關節的畸形,如馬蹄內翻足、外翻足、高弓仰趾足,或某些四肢骨折畸型癒合等外。
須說明的是,過去一直把「針刀」用字面來解釋:針刀具有針和刀的兩種作用。因此,針刀的適應症就包括針灸的適應症和外科手術的適應症。這種說法是極不嚴謹的,可能是有害的。因為針灸的適應症絕對不能全看成是針刀閉合型手術的適應症;針灸針絕不可以用針刀來代替。這是一個原則問題,不容有絲毫的含混。針刀是微型手術器械,它是手術刀的一種,如同手術刀中的切皮刀、三角形刀、扁桃體刀、角膜刀、半月板刀或截肢刀等形態各不相同一樣,但都是手術刀!它的作用就是切割,因此不能當針灸針用! 還須說明的是,有人認為針刀適用於一切外科手術,這種說法不切實際。實際的情況是,針刀閉舍型手術絕對代替不了外科手術,外科手術也消滅不了針刀。它們各有優勢,應該相輔相成,互相支持,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猶如各種各樣的手術刀同時存在一樣。
不管哪一種醫療方法隨著時間的推移,研究的深入,臨床實踐的探索,其適應症可能會有一些改變。一些疾病針刀閉合型手術治療效果好,可以吸收進來;一些疾病治療效果不佳應該放棄。優勝劣汰,這是自然規律。所以,應該不停的探索,使針刀閉合型手術為廣大病人服務,造福於民。
針刀閉合型手術的禁忌症:
禁忌症可分為絕對禁忌和相對禁忌症。這個絕對和相對的概念,在不同的階段和不同的條件下是可以改變的,因此,需要在臨床實踐中不斷探索。在掌握好針刀閉合型手術適應症的同時,更應該注意嚴格掌握禁忌症,以安全第一為原則,不可掉以輕心。
l、全身禁忌症
①血友病、血小板減少、出凝血時間不正常者為絕對禁忌症。有人做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針 刀閉合型手術治療時,雖然詢問了有無出血史,但病人隱瞞了有過手術後血腫的歷史,針刀閉合型手術後腹膜後出現一個估計約有1500ml的血腫,經治療痊癒,病人雖沒有提出異議(病人未能如實告訴醫生過去手術時曾出現血腫的病史),但作為醫生應全面檢查才對,根醫院的設備條件,應該做的檢查一定要做到,不可馬虎。
②精神病人,嚴重神經官能症或有過癔病發作的病人要特別慎重。要從病人表現的蛛絲馬跡中發現這類病人。
③發熱的病人,機體已被急性病所干,慢性軟組織損傷等疾病則退為第二位,應在病癒後再考慮。
④一切內科疾病的發作期,如冠心病,心梗、心衰、肺肝膽胰腎等疾病的急性期均不可做針刀閉合型手術治療。
⑤白血球減少、血沉增速、貧血病人等應待好轉後再做針刀閉合型手術。
⑥高血壓,糖尿病未控制症狀者緩期進行,待血壓較平穩,糖尿控制較好並接近正常時再做針刀閉合型手術。
⑦對於婦女行經期不做針刀。對月經過多、過長的病人應在好轉後再做針刀閉合型手術治療。
⑧對於骨質疏鬆病人要有選擇性的治療。老年人、甲旁亢病人、年老體弱病人,要慎重從事.
⑨對骨折、術後,因長期固定而產生的骨質疏鬆的病人,在做該部針刀或手法時,應尤其注意,如必須做.則要術前做好交待,術中試探性操作,以免造成副損傷。 2、局部禁忌症
①施術部位皮膚有炎症表現者,如有瘺道、皮膚炎症、毛囊炎等禁行針刀閉合型手術。
②施術部位深部有炎症、膿腫,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功能障礙者。
③施術部位有重要器官、大血管、神經乾等無法避開,可能引起出血、神經干損傷、氣胸、感染及其他損傷者。
在禁忌症中未嚴格規定年令限制。年齡不是絕對因素,只要身體較好,各項生命指標平穩,年齡不是最大障礙。當然也要充份估計老年人的承受能力和作針刀閉合型手術時對機體的刺激、干擾的大小。有些是針刀閉合型手術的適應症,而且只有針刀治療後才能解除的病症,估計病人可以耐受,就應該在做好交待的情況下進行治療,以期早期消除病痛。
總而言之,在做針刀閉合型手術前應考慮:
第一,是否是針刀閉合型手術的適應症狀?
第二,術者是否具備做這種針刀操作的技能,病人又能否承受這種治療的干擾?
第三,牢牢樹立病人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絕不抱著較幸心理。

D. 什麼是小針刀療法

小針刀療法

一、[概說]

小針刀是由金屬材料做成的在形狀上似針又似刀的一種針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針中的針、鋒針等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外科用手術刀而發展形成的,是與軟組織松解手術有機結合的產物,已有十多年的歷史、近幾年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並為世人所重視。

小針刀療法是一種介於手術方法和非手術療法之間的閉合性松解術。是在切開性手術方法的基礎上結合針刺方法形成的。小針刀療法操作的特點是在治療部位刺入深部到病變處進行輕松的切割,剝離等不同開工的刺激,以達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適應證主要是軟組織損傷性病變和骨關節病變。

小針刀療法的優點是治療過程操作簡單,不受任何環境和條件的限制。治療時切口小,不用縫合,對人體組織的損傷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無不良反應,病人也無明顯痛苦和恐懼感,術後無需休息,治療時間短,療程短,患者易於接受。

二、[基本內容]

1、針具

小針刀多為自行製作,其形狀和長短略有不同,一般為10-15厘米左右,直徑為0.4-1.2毫米不等。分手持柄、針身、針刀三部分。針刀寬度一般與針體直徑相等,刃口鋒利。也有的是用外科小號刀片改制,有的是用牙科探針改制而成。

小針刀在應用前必須高壓滅菌、或經酒精浸泡消毒。

2、操作方法

(1)、體位的選擇以醫生操作時方便、患者被治療時自我感覺體位舒適為原則。如在頸部治療,多採用坐位;頭部可根據病位選擇仰頭位或低頭位;

(2)、在選好體位及選好治療點後,作局部無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脫碘。

醫生戴無菌手套,最後確認進針部位,並做以標記。對於身體大關節部位或操作較復雜的部位可敷無菌洞巾,以防止操作過程中的污染。

為減輕局部操作時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斷神經痛覺傳導。常用的注射葯物有:

a、1%奴佛卡因2-5毫升/每個進針點。

b、2%利多卡因5毫升左右/每個進針點。

c、2%利多卡因5毫升,確炎松A1毫升,混勻後分別注入2-3個治療點。

(3)、常用的剝離方式有:

a、順肌纖維、或肌腱分布方向做鏟剝--即針刀尖端緊貼著欲剝的組織做進退推進動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橫向粘連的組織纖維斷離、松解。

b、做橫向或扇形的針刀尖端的擺動動作,使縱向粘連的組織纖維斷離、松解。

c、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針刀尖端劃擺動作,使無一定規律的粘連組織纖維斷離松解。

剝離動作視病情有無粘連而採納,注意各種剝離動作,切不可幅度過大,以免劃傷重要組織如血管、神經等。

(4)、每次每穴切割剝離2-5次即可出針,一般治療1-5次即可治癒,兩次相隔時間可視情況5-7天不等。

(5)、小針刀的應用指征:

a、病人自覺某處有疼痛症狀。

b、醫生在病變部位可觸到敏感性壓痛。

c、觸診可摸到皮下有條索狀或片狀或球狀硬物,結節。

d、用指彈撥病變處有響聲。

三、[ 臨床應用]

1、頸椎病

取穴:痛點為主穴。陽明經頭痛配合谷、內庭穴;少陽經頭痛配足臨泣、風池穴;太陽經頭痛配昆侖、後溪穴。

方法:用直刺法。輕輕縱剝1-2次即可,可配合局部推拿以增強療效。

2、肱骨外上踝炎(網球肘)

取穴:找出壓痛最明顯處。

方法:使小針刀刀口線和伸腕肌走向平行刺入肱骨外上髁皮下,先用縱行疏通剝離法,向後再用切開剝離法,感覺銳邊已刮平,再用橫行刮剝法,再疏通一下伸腕肌,伸指總肌,旋後肌肌腱,出針刀,進行包紮。再曲屈肘關節2-4次,一般1、2次可愈,每次間隔5天。

3、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彈響指)

取穴:局部痛點。

方法:用縱向鏟剝法。

4、足跟痛(足跟骨刺)

取穴:骨刺尖部(壓痛最明顯處)。

方法:患者仰卧於治療床上,將足放穩,找出最明顯的壓痛點,常規消毒後,針刀口線和縱軸垂直,針體和足跟呈60°角,深度直達骨刺尖部,作橫行切開剝離和鏟削剝離,3-4次即可出針刀,如1次未愈,隔5-7天後可做第二次。

5、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

取穴:壓痛明顯處。

方法:以小針刀刀口線和人體縱軸線平行刺入,當刀口接觸骨面時,用橫行剝離法,感覺肌肉和骨面之間有松動感時即可出針。一般1次即愈,不愈者隔5天後再行第二次。

6、慢性腰肌勞損

取穴:腰部壓痛點(腎俞)。

方法:同前。可配合拔火罐以加強刺激。

7、腰椎間盤脫出症

取穴:椎間隙壓痛點(椎間關節處),小腿麻木區中點或承山穴。

方法:腰部在痛點中心進針刀,針刀尖到達椎間小關節韌帶周圍組織時進行疏通剝離3-4次,出針刀;小腿部位用直刺縱向剝離法即可。

四、[ 注意事項]

1、由於小針刀療法是在非直視下進行操作治療,如果對人體解剖特別是局部解剖不熟悉,手法不當,容易造成損傷,因此醫生必須做到熟悉欲刺激穴位深部的解剖知識,以提高操作的准確性和提高療效。

2、選穴一定要准確,即選擇阿是穴作為治療點的一定要找准痛點的中心進針,進針時保持垂直(非痛點取穴可以靈活選擇進針方式),如偏斜進針易在深部錯離病變部位,易損傷非病變組織。

3、注意無茵操作,特別是做深部治療,重要關節如膝、髖、肘、頸等部位的關節深處切割時尤當注意。必要時可在局部蓋無菌洞巾,或在無菌手術室內進行。對於身體的其它部位只要注意無菌操作便可。

4、小針刀進針法要速而捷,這樣可以減輕進針帶來的疼痛。在深部進行鏟剝、橫剝、縱剝等法剝離操作時,手法宜輕,不然會加重疼痛,甚或損傷周圍的組織。在關節處做縱向切剝時,注意不要損傷或切斷韌帶、肌腱等。

5、術後對某些創傷不太重的治療點可以做局部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和防止術後出血粘連。

6、對於部分病例短期療效很好,1-2個月後或更長一些時間,疼痛復發,又恢復原來疾病狀態,尤其是負荷較大的部位如膝關節、肩肘關節、腰部等。應注意下述因素:病人的習慣性生活、走路姿式、工作姿式等造成復發;手術解除了局部粘連,但術後創面因缺乏局部運動而造成粘連;局部再次遭受風、寒、濕邪的侵襲所致。因此,生活起居尤當特別注意。
參考資料:中國傳統文化網

E. 中醫小針刀的理論是什麼

小針刀療法是朱漢章教授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借鑒西醫外科手術原理,以小針刀為主要治療手段而創立的一門醫學新學科.2004年12月教育部組織的鑒定會結論為:小針刀醫學在理療、技術、器械等方面具有原創性,特別在臨床治療方面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著名骨科專家尚天裕教授評價為:「針刀醫學是熔中西醫學於一爐的新學科,既有中醫的長處、又有西醫的優點。」
一、小針刀療法原理
在理論方面,小針刀醫學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結合現代科學,借鑒外科手術原理並加以創新,形成了閉合性手術的理論、慢性軟組織損傷病因病理學的新理論、骨質增生新的病因學理論。它在治療部位刺入深部到病變處進行輕松的切割,剝離有害的組織,以達到止痛祛病的目的。
二、對各種適應症的治療
1、頸椎病:取穴:痛點為主穴。陽明經頭痛配合谷、內庭穴;少陽經頭痛配足臨泣、風池穴;太陽經頭痛配昆侖、後溪穴。 方法:用直刺法。輕輕縱剝1-2次即可,可配合局部推拿以增強療效。
2、腰椎間盤脫出症:取穴:椎間隙壓痛點(椎間關節處),小腿麻木區中點或承山穴。 方法:腰部在痛點中心進針刀,針刀尖到達椎間小關節韌帶周圍組織時進行疏通剝離3-4次,出針刀;小腿部位用直刺縱向剝離法即可。
3、慢性腰肌勞損:取穴:腰部壓痛點(腎俞)。 方法:同前。可配合拔火罐以加強刺激。
4、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取穴:壓痛明顯處。 方法:以小針刀刀口線和人體縱軸線平行刺入,當刀口接觸骨面時,用橫行剝離法,感覺肌肉和骨面之間有松動感時即可出針。一般1次即愈,不愈者隔5天後再行第二次。
5、肱骨外上踝炎(網球肘) :取穴:找出壓痛最明顯處。 方法:使小針刀刀口線和伸腕肌走向平行刺入肱骨外上髁皮下,先用縱行疏通剝離法,向後再用切開剝離法,感覺銳邊已刮平,再用橫行刮剝法,再疏通一下伸腕肌,伸指總肌,旋後肌肌腱,出針刀,進行包紮。再曲屈肘關節2-4次,一般1、2次可愈,每次間隔5天。
三、病變部位特徵
小針刀的應用指征:
1、病人自覺某處有疼痛症狀。
2、醫生在病變部位可觸到敏感性壓痛。
3、觸診可摸到皮下有條索狀或片狀或球狀硬物,結節。
4、用指彈撥病變處有響聲。
小針刀治療其實就是一種封閉療法的改良,其治療效果等同封閉。由於在治療過程中運用到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因此不可多用。激素的副作用會引起如骨質疏鬆,胃腸反應,痤瘡多毛,向心性肥胖等,而且同時伴隨糖尿病、高血壓等患者禁用。

F. 小針刀療法的介紹

小針刀療法是一種介於手術方法和非手術療法之間的閉合性松解術。是在切開性手術方法的基礎上結合針刺方法形成的。小針刀療法操作的特點是在治療部位刺入深部到病變處進行輕松的切割,剝離有害的組織,以達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適應證主要是軟組織損傷性病變和骨關節病變。小針刀療法的優點是治療過程操作簡單,不受任何環境和條件的限制。治療時切口小,不用縫合,對人體組織的損傷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無不良反應,病人也無明顯痛苦和恐懼感,術後無需休息,治療時間短,療程短,患者易於接受。小針刀療法是由金屬材料做成的在形狀上似針又似刀的一種針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針中的鑱(音「纏」)針、鋒針等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外科用手術刀而發展形成的,是與軟組織松解手術有機結合的產物,已有十多年的歷史、近幾年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並為世人所重視。

G. 小針刀療法是啥原理

小針刀是由金屬材料做成的在形狀上似針又似刀的一種針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針中的針、鋒針等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外科用手術刀而發展形成的,是與軟組織松解手術有機結合的產物,已有十多年的歷史、近幾年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並為世人所重視。

小針刀療法是一種介於手術方法和非手術療法之間的閉合性松解術。是在切開性手術方法的基礎上結合針刺方法形成的。小針刀療法操作的特點是在治療部位刺入深部到病變處進行輕松的切割,剝離等不同開工的刺激,以達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適應證主要是軟組織損傷性病變和骨關節病變。

H. 小針刀的治療原理

1、針的治療原理
針的治療原理:小針刀的直徑為0.8mm,遠比臨床所用的毫針粗大,故其更似於《靈樞經·九針十二原第一》篇中的員利針所起的作用;
2、刀的治療原理
小針刀前端為刃,具有切割、分離、鏟剝三大功能。
具體操作程序:
1、觸尋定點
2、點壓消毒
3、隨紋快刺
4、逐層探進
5、辯證施治
不通則痛,通則不痛之中醫疼痛理論
積者破之(急性炎症或亞急性高張狀態,用切開法使之與周圍組織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聚者散之(積久正氣耗損,留而成聚結狀態,用分理、鏟剝之法使聚散,使結去)
攣者張之(攣則縮,縮則痛,伸張解縮,其痛自去,可用割切之法,減除收攣之勢,再輔以伸張手法,達到攣縮組織的松解)
6、 出針消毒
7、手法調平
特別主張:
1、依患者個體情況選擇是否需要局部麻醉,一般而說腰背部不需要麻醉;
2、對因疼痛敏感個體或敏感部位確需麻醉者,建議行皮下組織麻醉,避免「針刀行程」全麻醉;
3、在操作程序中第四點是確保是否安全與是否到達病所的關鍵;第五點是確保療效的關鍵。
小針刀治療不會傷著神經,原因醫生對於小針刀手術部位的神經和血管解剖位置,了解手術可避開神經的血管。
1)松解神經根和椎間幾周圍組織。
2)切開椎間口上、下緊張的腱膜。
小針刀是由金屬材料做成的在形狀上似針又似刀的一種針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針中的針、鋒針等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外科用手術刀而發展形成的,是與軟組織松解手術有機結合的產物,已有十多年的歷史、近幾年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並為世人所重視。小針刀療法是一種介於手術方法和非手術療法之間的閉合性松解術。是在切開性手術方法的基礎上結合針刺方法形成的。小針刀療法操作的特點是在治療部位刺入深部到病變處進行輕松的切割,剝離有害的組織,以達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適應證主要是軟組織損傷性病變和骨關節病變。小針刀療法的優點是治療過程操作簡單,不受任何環境和條件的限制。治療時切口小,不用縫合,對人體組織的損傷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無不良反應,病人也無明顯痛苦和恐懼感,術後無需休息,治療時間短,療程短,患者易於接受。
【小針刀療法的常見術後反應】
1疼痛加劇:很多患者在針刀治療以後會出現疼痛加劇的表現,不免疑問怎麼會越治越疼呢?其實這是針刀療法中的正常表現,一般疼痛持續三五天就會消失,術後疼痛的感覺和病疼是有區別的,術後疼痛消失後病疼也不存在了。所以患者不必為術後疼痛感到恐慌。
2疼痛轉移:很多患者在進行針刀療法以後,原來疼的地方不疼了,而臨近的原先不疼的部位反而開始疼了,患者不必緊張,可在新疼痛的部位繼續治療 ,一兩次即可痊癒。

I. 什麼是小針刀治療原理是什麼

小針刀是一種似針非針,似刀非刀的治療器械,其形狀和長短略有不同,一般為10-15厘米左右,直徑為0.4-1.2毫米不等. 小針刀是刀也是針,可以在治療時像針刺一樣,選擇治療穴位,刺激、剝離受損經絡的粘連,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小針刀療法是介於手術方法和非手術療法之間的閉合性鬆懈術,是在切開性手術方法的基礎上結合針刺方法形成的。其適應證主要是軟組織損傷性病變和骨關節病變。小針刀療法的主要作用原理:松解粘連,切開疤痕,疏鬆攣縮,鎮痙止痛,調節陰陽,改善微循環障礙,激活呆滯的神經末梢,提高機體免疫力,恢復人體的力量平衡。

閱讀全文

與小針刀治療原理和治療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暖氣排氣管的安裝方法 瀏覽:288
五門鎖安裝方法 瀏覽:187
鋼尺使用方法 瀏覽:277
收稻米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97
舊衣服做褲子簡單方法 瀏覽:306
深色衣領發黃怎麼變白的最快方法 瀏覽:509
科目三如何加減檔的操作方法 瀏覽:475
紫草服用方法怎麼做 瀏覽:840
排痘針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132
瘋釣鯽的使用方法 瀏覽:302
如何打敗僵屍的方法 瀏覽:747
小白攝像頭使用方法 瀏覽:623
檢測蛋白含量的方法 瀏覽:420
如何呵護友誼的方法 瀏覽:25
學生如何祛斑青少年祛雀斑方法 瀏覽:337
冬天給寶寶穿衣服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432
電纜安裝方法 瀏覽:943
如何用土方法止牙疼 瀏覽:700
翡翠成品真假鑒定方法簡單 瀏覽:233
常用裝飾材料的計算方法 瀏覽: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