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需求獲取方法有那哪些

需求獲取方法有那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22 13:26:46

什麼是需求工程

需求工程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 增強了項目涉眾對復雜產品特徵在細節和相互依賴關繫上的理解, 增強了項目涉眾對需求( 尤其是復雜需求) 的掌握 ; 增進了項目涉眾之間的交流, 減少了可能的誤解和交流偏差; 需求管理能夠更加有效地處理需求變更,提高了生產效率; 需求跟蹤信息能夠更加准確地反映項目的進展情況,以便進行更好的項目決策; 使得項目涉眾認識到需求在項目工作中的重要性, 使得需求的作用得到重視和有效發揮。良好的需求分析和管理工作, 才能把系統的功能描述和性能指標轉化為具體的軟體需求規格說明書,成為系統建設的依據和基礎。

需求工程的內容

需求獲取階段
需求獲取首先需要的是技術的支持,其次,在需求獲取工作中主要涉及了 3 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應搜集什麼信息;從什麼來源中搜集信息;用什麼機制或技術搜集信息。再次,需求獲取的開始,代表著軟體項目正式開始實施,正所謂萬事開頭難。綜合上述 3 個點使得需求獲取成為軟體開發中最困難、最關鍵、最易出錯也是最需要交流的方面。在工作開展中,主要是就業務流程、組織架構、軟硬體環境和現有系統等相關內容進行溝通,挖掘系統最終用戶的真正需求,把握需求的方向。在需求獲取調研會中首先對需求獲取方法作了驗證。現行的需求獲
取方法一般有基於調查的需求獲取方法、基於用例的需求獲取方法、原型法等幾種方法。各種需求獲取方法各有利弊。

需求分析階段
需求分析與需求獲取是密切相關的,需求獲取是需求分析的基礎,需求分析是需求獲取的直接表現,兩者相互促進,相互制約。需求分析與需求獲取的不同主要在於需求分析是在已經了解承建方的實際的客觀的較全面的業務及相關信息的基礎上,結合軟、硬體實現方案,並做出初步的系統原型給承建方做演示。承建方則通過原型演示來體驗業務流程的合理化、准確性、易用性。同時,用戶還要通過原型演示及時地發現並提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意見和方法。

Ⅱ 產品的需求來源有哪些

不僅是在新產品開發時需要通過市場調查研究獲取用戶需求,從而轉化為產品需求,產品上市後需要定時對產品迭代升級(特別是互聯網產品),同樣需要收集用戶需求,還包括運營需求。切記,無論在任何時候,需求都不能是產品經理或領導層的「拍腦袋」決定,即使在產品上市後。產品上市後的需求來源更加,呈現出多元化,因此需要產品經理對需求來源進行梳理,確保不要遺漏,從而更好的做出需求管理及迭代計劃,避免臨時抱佛腳,到處救火。結合我10年的工作經驗和社群其他產品經理的經驗,我們匯總了產品需求的主要需求來源途徑,供大家參考,如圖7-1所示。

圖7-1 產品需求主要來源途徑

以上的需求來源方式多數已在前文中做過介紹,在此不再一一列舉詳加闡述。在此我將產品上市後的需求來源分為四類:用戶體驗反饋、業務發展需要、產品數據分析、競爭對手分析,具體實踐如下。

1. 用戶體驗反饋

產品在上市後交付用戶後,用戶的使用情況、體驗、滿意度反饋對企業來說十分重要,因為這是衡量產品價值及成功的最直接體現。通過用戶反饋,我們可以及時的對產品進行改進提升以滿足用戶的需求,贏得口碑。為避免產品缺陷帶來的市場災難,試銷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途徑。即使產品全面上市後,依然要對定時進行市場調研獲取用戶反饋,對B端客戶更要親臨現場聽取客戶意見和觀察用戶使用情況。對於互聯網產品而言,一定要提供在線用戶反饋通道,確保7*24小時聽取客戶意見及建議。來自客戶的反饋是最真實的,最有效的需求,一定要高度重視,但同時要避免用戶帶有感情色彩,以偏概全。建議針對用戶反饋的問題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找出問題的根本所在:是缺陷的要立刻補救;是體驗的要盡力提升;是個性化需求的要研究分後再做決策。

2. 業務發展要求

在市場環境下,企業根據戰略要求,按照既定的產品路線圖和技術路線圖對產品進行升級迭代,比如比如蘋果手機每年都會推出新款手機,增加性能或提升性能。這一是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二是為了加強市場競爭力。在互聯網領域,由於產品和運營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因此運營人員為了推動產品發展,也會提出大量需求,用戶看到的是前端服務,而為了支持前端服務需要一個龐大的後台,比如電子商務類產品,很多功能結構都需要依賴於自身的業務決策,並不是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的。這些都是業務發展的具體需求表現,通常都是由內部提出來的。

3. 產品數據分析

產品上市後就要嚴密的關注產品各項表現數據,為產品的迭代升級提供支撐,為產品經營策略決策提供依據。非互聯網行業可以通過ERP等產品流通數據管理軟體來收集分析產品經營數據,互聯網行業可以通過專業的統計工具來收集,如Google、Anlystic、網路統計、站長統計、友盟統計等等,再有用戶的訪問數據,包括瀏覽痕跡、點擊痕跡、在每個頁面上的瀏覽時長,整體的瀏覽順序等等,這些需要預先埋點,等於說必須要在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後期的這種數據收集的需求,從而為數據分析打下基礎,否則獲取不到數據,何談分析呢?有了數據之後還要注意分析的方法,所以產品經理要稍微知道一點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的知識,能夠從數據當中尋找關聯,發現關系,從而得出結果)。另外,還可參考一些公共調研機構出具的一些數據分析報告,比如艾瑞資訊等對互聯網行業裡面所做的一些數據分析,很多都很有參考價值,有些數據是我們收集不到的,但這些專業的調研機構可以,這樣就能形成互補。

4. 競爭對手分析

談到競品分析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去研究同類產品,從中找出別人產品的優劣勢,進而發現產品的突破口,即如何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可是還有一種競品分析是大家不常用的,那就是跨行業做競品分析,而且這種方式在創新應用上要強於同業競品分析(同業的競爭度太高,同質化太嚴重)。這種方式是我在500強企業工作時,CEO教會我的。當時我們在做一款保險代理人科技賦能APP,在上一家單位的時候我主要是通過同業競品分析,採用差異化來提升產品,當CEO要求我去做異業體驗報告和競品分析的時候,我表示非常的不能理解,但還是去執行了,在這個過程中受益匪淺。比如,我們通過研究自媒體營銷,將自媒體營銷工具植入到我們的APP里,開發「自媒體助手」幫助代理人構建自媒體營銷矩陣傳播保險內容來獲取保險客戶。這是非常好的跨界借鑒應用,慧擇網通過這種方式構建了18000餘個個人代理保險營銷賬號,其影響力和范圍遠超企業官方賬號,成為保險界營銷創新的一大亮點,為慧擇的成功上市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撐。由此,在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希望大家能將目光放的更遠一些,范圍更大一些,去尋找靈感,尋找有競爭力的需求點。

以上是一些常見的需求獲取的來源,可能並不止於這些,還有別的方法這里沒有提及到,日後大家可以相互交流補充。需求獲取是產品開發的第一步,有需求了才能進行需求分析,才能進行產品定義,因此做好需求獲取至關重要。

Ⅲ 消費者滿足需求獲取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比如說可以通過看書呀,比如說可以通過手機視頻呀。同時也可以通過和他人的交流來獲取信息呀!總之現在電子化信息比較方便,有各種渠道可以使用。

Ⅳ 需求分析常用方法都有哪些,請舉例說明

問卷調查法,是指設計方就用戶需求中的一些個性化的、需要進一步明確的需求或問題,通過採用向用戶問卷調查表的方式,達到徹底弄清項目需求的一種需求獲取方法。 這種方法適合於設計方和建設方、使用方都清楚項目需求的情況。因為建設方和使用方都清楚項目的需求,需要雙方進一步溝通的需求或問題就比較少,通過採用這種簡單的問卷調查方法就能使問題得到較好的解決。顯然對於樂百氏集團這樣規模龐大的公司,簡單的問卷調查是不能夠滿足准確獲得需求的需要的。會議討論法,是指設計方和用戶相關人員召開若干次需求討論會議,達到徹底弄清項目需求的一種需求獲取方法。這種方法適合於設計方不清楚用戶的詳細業務需求,但使用方清楚項目需求的情況。因為使用方清楚項目的需求,他們能准確地表達出他們的需求,而設計方有專業的需求,而我們有專業的軟體開發經驗,經過回憶討論交流之後,能夠對用戶的需求進行准確描述和把握。這個方法對於准確的獲得樂百氏公司的需求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在本案例中系統的設計人員也是這么做的,他們通過和樂百氏項目組經理的討論,很快了解了樂百氏的運作過程的數據。界面原型法,是指設計方根據自己所了解的用戶需求,描畫出應用系統的功能界面後與用戶進行交流和溝通,通過「界面原型」這一載體,達到雙方逐步明確項目需求的一種需求獲取的方法。這種方法比較適合於設計方和用戶都不是非常清楚項目需求、只是大概了解用戶需求的情況。因為設計方和用戶方都不能非常准確的描述出客戶的需求,因此此時就更需要藉助於一定的「載體」來加快對需求的挖掘和雙方對需求理解

Ⅳ 需求獲取的常用方法有哪些25.說明軟體測試和調試的目的有何區別

需求獲取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用戶訪談
用戶訪談是一種最基本的需求獲取手段,它是指分析人員以個別訪談或小組合議的形式與用戶進行初步的溝通。用戶訪談的形式包括結構化和非結構化兩種,結構化是指分析人員按照——定準則事先准備好一系列問題,通過用戶對問題的回答來獲取有關目標軟體方面的內容;非結構化則是只列以一個粗糙的想法,根據訪談的民體情況來進行發揮。
2)用戶調查
在進行用戶防談時,由於很多關鍵人員的時間有限,不易安排過多的時間或者項日涉及的客戶面較廣。不可能——一訪談。因此,就需要藉助用戶調杏的方法,通過精心設計要問的問題,然後下發到相關的人員手中,讓他們填寫,再從所填寫的內容中獲取系統的需求倍息,這樣就可以克服上述的問題。
用戶調查最大的不足就是缺乏靈活性,而且可能存在受調查人員不能很好表述自己想法的限制。
3)現場觀摩
俗話說,百聞石如一見,對於許多較為復雜的流程和系統而言,是很難用自然語言表達清楚的。因此,為了能夠對系統的需求獲得全面的了解,實際觀察用戶的操作過程就是一種行之合效的方法。現場觀摩就是走到客戶的工作場所,一邊觀察,一邊聽客戶講解,甚至可以安排人員跟隨用戶一起工作一段時間。這樣就可以使得分析人員對客戶的需求有更加直觀的理解。但是,在現場觀摩過程中必須切記;建造軟體系統不僅僅只是為了模擬客戶的手下操作過程,還必須將最好的經濟效益、最快的處理速度、最合理的操作流程和最友好的用戶界而等作為軟體設計的目標。
4)文檔考古
文檔考古是指對歷史存在的—些文檔進行研究,從帶有數據的文件、表單、報表等文檔中獲取所需信息的過程。對於一些數據流程比較復雜的、工作表單較多的項目來說,就可以應用這種方法。
5)建立聯合分析小組
在系統開發時,系統分析員和用戶之間由於知識結構的差異,難免存在難逾越的交流鴻溝。
用廣提供的需求信息,在系統分析員看來可能是零散和片面甚至無法理解的。因此,為了能夠減少交流上的問題,就需要一個領域專家來幫助進行溝通,即可以建立一個由用戶、系統分析員和領域專家參加的聯合分析小組來共同完成需求的獲地。
6)原型法
原型是在軟體開發中被廣泛使用的一種工具,在軟體系統的很多開發階段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原型法就是盡可能快地建造一個祖糙的系統,這系統實現了目標系統的某些或全部功能,但是這個系統可能在可靠性、界面的友好性或其他方向上存在缺陷。建造這樣一個系統的目的是為了看,考察某一方面的可行性。如演算法的可行性,技術的可行性,或考察是否滿足用戶的需求等。原型是在最終系統產生之前的一個局部真實表現,可以讓人們能夠對一些具體問題進行基於文物的有效溝通,從而幫助人們盡早解決軟體開發個存在的各種不確定性。
7)模型驅動
前面的面談、原型、觀察以及文檔審查等方法可以通過執行一些具體的獲取行為來對系統需求進行認知和理解。但是大多數軟體系統,尤其是對於復雜的系統而言,它們的需求獲取任務絕不是可以通道一兩次這樣簡單的獲取行為就能夠完成的。為了能夠使得獲取行為相互配合、減少不必要的精力耗費和防止出現獲取信息的遺漏,可以採用模型驅動的方法。
8)基於上下文的方法
軟體系統是作為一個整體存在的,它通過和環境的交互來解決用戶的問題,滿足用戶的需求。軟體系統中的每項功能都是依存於一定的背景和上下文環境,因此,要正確地理解系統的功能就必須要正確地理解它的背景和上下文知識。基於上下文的方法就是注重於系統的環境、開發組織的業務背景、涉眾的特徵以及目標等。與前面的方法相比,它更加註重用戶在—定環境下表現出來的行為,通過分析用戶的行為得到信息。

說明軟體測試和調試的目的有何區別
1、目的不同
軟體測試的目的是發現錯誤,至於找出錯誤的原因和錯誤發生的地方不是軟體測試的任務,而是調試的任務.調試的目的是為了證明程序的正確,因此它必須不斷地排除錯誤.它們的出發點不一樣。前者是挑錯,是一種挑剔過程,屬於質盤保證活動。後者是排錯,是一種排除過程,是編碼活動的一部分.
2、任務不同
既然軟體測試屬於質量保證活動,因此它貫穿於整個開發過程.從需求分析開始,就要制訂軟體測試計劃,軟體設計時要設計系統軟體測試、集成側試用例,編碼階段要設計單元軟體測試用例並進行單元軟體測試,軟體測試階段要進行集成軟體測試、系統軟體測試等,直到產品交付。只要有修改就有軟體測試,產品交付後同樣。它是比較有規律的活動,有系統的方法、原則作指導。
而調試是編碼活動的一部分,因此有編碼就有調試.它的任務主要就是排錯。調試的方法經常與使用的開發工具有關,例如:解釋型的開發工具可以互動式調試,編譯型開發工具就很難較好地查錯。當然它有一些啟發式的方法,它是一種比較依賴開發人員經驗的活動。
3、指導原則和方法不同
軟體側試是一種有規律的活動,有一系列軟體軟體測試的原則.其中主要是制訂側試計劃,然後嚴格執行.其次是一種挑剔性行為,因此它不但要側試軟體應該做的,還需要側試軟體不應該做的事情。調試所遵循的規律主要是一些啟發式規則,是一個推理過程。例如使用歸納法、演繹法、回溯法等。
軟體測試的輸出是預知的,其軟體測試用例必須包括預期的結果,而調試的輸出大多是不可預見的,需要調試者去解釋、去發現產生的原因。
4、操作者
因為心理狀態是軟體測試程序的障礙,所以執行軟體測試的人一般不是開發人員,以使軟體測試更客觀、更有效,而調試人員一般都是開發人員.

Ⅵ 需求工程包括哪些基本活動

需求工程過程包括如下主要活動:
⑴ 獲取需求。深入實際,在充分理解用戶需求的基礎上,獲取足夠多的問題領域的知識,積極與用戶交流,捕捉、分析和修訂用戶對目標系統的需求,並提煉出符合解決領域問題的用戶需求。需求獲取的方法一般有問卷法、面談法、數據採集法、用例法、情景實例法以及基於目標的方法等。

⑵ 需求分析與建模。對已獲取的需求進行分析和提煉,進行抽象描述,建立目標系統的概念模型,需求概念模型的要求包括實現的獨立性:不模擬數據的表示和內部組織等;需求模擬技術又分為企業模擬、功能需求模擬和非功能需求模擬等。進一步對所建立的模型(原型)進行分析。需求模型的表現形式有自然語言、半形式化(如圖、表、結構化英語等)和形式化表示等三種。

⑶ 需求規格說明。對需求模型進行精確的、形式化的描述,為計算機系統的實現提供基礎。

⑷ 確認需求。以需求規格說明為基礎輸入,通過符號執行、模擬或快速原型等方法,分析和驗證需求規格說明的正確性和可行性,確保需求說明准確、完整地表達系統的主要特性,就是對需求規格說明與用戶達成一致。其主要任務是沖突求解,包括定義沖突和沖突求解兩方面。常用的沖突求解方法有:協商、競爭、仲裁、強制、教育等,其中有些只能用人的因素去控制。

⑸ 需求管理。在整個需求工程過程中,貫穿了需求管理活動。需求管理主要包括跟蹤和管理需求變化,支持系統的需求演進。由於客戶的需要總是不斷(連續)增長的,但一般的軟體開發又總是落後於客戶需求的增長,如何管理需求的進化(變化)就成為軟體管理的首要問題。對於傳統的變化管理過程來說,其基本成分包括軟體配置、軟體基線和變化審查小組。當前的發展是軟體家族法,即產品線方法。多視點方法也是管理需求變化的一種新方法,它可以用於管理不一致性,並進行關於變化的推理。進化需求是十分必要的。

Ⅶ 獲取用戶需求的主要方法

需求獲取分四個階段:獲取需求、分析需求、撰寫需求文檔、驗證需求。需求獲取到之後要對需求進行分析,將合理的需求整理成文檔,最後再以文檔為基礎對需求進行評審、驗證。這個步驟可能需要幾次循環,不斷地優化需求。

獲取需求:也叫捕獲需求,需要人為主動地去捕捉。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用戶訪談、競品分析、市場分析等方法獲取。

分析需求:將獲取到的需求進行過濾、分析、加工、整理,最後篩選出真正有價值的需求。在分析需求的過程會用到很多方法,例如使用SWOT分析法分析產品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使用長尾效應分析法分析產品邊界,分析核心需求、基本需求、滿意需求、期待需求、興奮需求,哪些需求是產品的頭部,哪些需求是產品的尾部,輻射到的用戶范圍有哪些;使用優先順序分析法將需求按重要度、緊急度、影響度進行劃分,區分出需求的優先順序,先開發哪些,再開發哪些。還有以競品對比、用戶偏好、商業價值等從各方面對需求進行分析,最終才能找出真正有價值的需求。

撰寫需求文檔:為了便於需求信息的傳遞和梳理,可以將分析後的需求以文檔的形式記錄下來,並形成規范,以便於與產品有關的人員之間的溝通。需求文檔中要有各模塊、頁面、功能的說明,各功能的輸入、加工和輸出信息,以及各種圖形內容,以便文檔信息更准確的傳遞。

驗證需求:此步驟是論證需求的過程,不是所有經過分析得到的需求都是正確的、合理的,需要通過評審論證以證實需求的正確性和合理性。驗證方式可能是會議評審方式,也可能是主要負責人逐條排查的方式。

如果進入下一個階段,發現有問題怎麼辦?在需求獲取的每個過程都是可逆的,當下一階段出現問題時,需求分析會回滾到上一階段。可以從用戶、網路、公司內部人員、競品、行業動態及內心感知等方面獲取用戶需求,具體介紹如下。

1.直接用戶

這是最直接的獲取用戶需求的方法,用戶會通過語言、情緒、動作、表情來表達自己的好惡,如果產品解決不了用戶的問題,他們就會用腳投票。用戶能明確說出來的都是用戶期望解決的需求,這些都屬於基本需求。有的需求是用戶表達不出的或者根本就沒有意識到的,而這種能夠引領市場、讓產品脫穎而出的需求才是高價值的需求。

2.行業動態

「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做產品要時刻關注行業動態信息,政策環境就屬於產品的「天」,市場環境就屬於產品的「地」,用戶就屬於產品的「人」,我們要隨時關注政策變化、市場環境變化,這樣才能夠保證產品的方向是正確的。這里說的「斗」是研究的意思,多研究產品的大環境,才能在第一時間抓住機遇、把控時機。

3.內部人員

一家公司往往只關注一個行業,公司內的同事都是這個行業的精英,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有著較深的感悟。例如運營人員大多關注產品與市場之間的關系,客服人員大多關注著產品與真實用戶之間的關系,業務人員大多關注產品與潛在客戶間的關系……公司內的每個人對產品都有不同的解讀和思考,從他們那裡可能會找到正確的答案。

4.競品分析

當我們剛進入一個行業時,最快速的了解產品的方式就是研究競品。除要研究競品的功能外,還要研究產品功能背後的邏輯和思想。為什麼要這樣做,根據什麼邏輯,能解決用戶什麼問題,用戶的反應是什麼。研究競品並不是要克隆競品,要了解市場、行業及用戶。我們最好能找到真實的數據,用數據來說話,找出哪些功能是用戶最迫切需要的。我們只有更好地了解競品,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5.網路信息

調研和獲取需求不一定非要與用戶面對面地溝通,實際上有很多種方式都可以收集到用戶需求,如網站的留言,企業的公眾號、微信、微博等,這些窗口都可以作為與用戶溝通的渠道。

6.內心感知

「樹欲靜而風不止」,用戶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會因時間、地點、人物角色的不同而不同,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都不同,每個人的思想和成長經歷也不同。

同樣的產品在不同時期對用戶的價值也不同,如「大哥大」、BB機在20年前風靡全國,而如今它們已經被淘汰在歷史的長河中。據說,喬布斯是從不做市場調研的,他只是看鏡子中的自己,用心去領悟產品。世上的功夫有很多種,長拳、八仙拳、天羅拳、地煞拳、六星拳等,但我認為最高境界的功夫應該沒有招式,即以無招勝有招,套路是固定的,但現實的變化是無窮的,用有招數的套路去應對無窮的變化一定會失敗。所以最好的需求獲取方式就是用心去領悟,把自己真正融入產品的世界中。

Ⅷ 需求獲取的方法有哪些

將商品分類,剛性需求的、前衛的、滯銷的。還有平價的、高價的、低價的。構成數據鏈。
按月盤點進行人工統計。
按計算機資料庫的數據,進行數據挖掘。
然後分析數據處理的結果,進行商品各類和價格的調整。
周而復始,沒完沒了。

Ⅸ 說一說需求工程中需求獲取的方法有哪些

1.
需求工程是指應用已證實有效的技術、方法進行需求分析,確定客戶需求,幫助分析人員理解問題並定義目標系統的所有外部特徵的一門學科。
2.
它通過合適的工具和記號系統地描述待開發系統及其行為特徵和相關約束,形成需求文檔,並對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演進給予支持。

Ⅹ 需求收集的常見方法有哪些

需求收集的常見方法有:

1、用戶訪談:找尋目標用戶並近距離接觸,最好是以會面的形式,也可以採取電話溝通等途徑增進了解,目的是通過交談了解用戶真實感受。

2、調查問卷:通過線上問卷的形式(有實體的也可以線下收集,但會增加統計工作量),設置一些有關產品功能、使用方面的問題。最終通過統計收集來的問卷信息,獲取用戶需求分布並直觀解讀各項數據情況。

3、可用性測試:製作高保真demo或可操作原型提供給目標用戶試用,觀察用戶操作使用過程,並誘導用戶說出操作原因。

4、數據分析:對前端、後端設置埋點,統計並記錄用戶與產品相關聯的數據信息,如按鈕點擊、UV、PV等。

(10)需求獲取方法有那哪些擴展閱讀:

需求收集階段完成後,你就會驚喜的發現,需求鋪天蓋地而來,但面對五花八門的需求該如何取捨,這可就是一門學問了。

在需求分析階段,我們要做的是對需求初步挖掘,目的是找出用戶的實際心理需求。在此過程中,實現對需求從標到本的剖析,探究表象背後的真實目的。雖然看上去很高深,其實,最終的分析結果只決定該需求是否有被記錄下來的必要。

就像用戶需要一匹馬(需求),在對用戶進行全方位的了解之後,發現他其實是想更快的前往某地(目標)。而我們的工作,正是服務於那些有出行要求的人。我們有能力滿足他們的需求,在此基礎之上,讓用戶能通過我們提供的方式更好的出行。那麼,這個需求就有必要被記錄下來。

閱讀全文

與需求獲取方法有那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建立自強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686
大眾天線安裝方法 瀏覽:50
社會學研究方法pps 瀏覽:846
路亞鉤綁方法圖片 瀏覽:887
測量水的方法和工具 瀏覽:33
水帶掛鉤使用方法 瀏覽:483
孩子不肯背誦換一種方法就能解決 瀏覽:847
如何消除設備靜電的幾個方法 瀏覽:721
木蝴蝶的食用方法 瀏覽:689
巴金的閱讀方法是什麼 瀏覽:792
福特杯使用方法 瀏覽:277
摩絲使用方法 瀏覽:802
移動寬頻使用方法 瀏覽:27
鄉土中國研究背景及方法 瀏覽:730
surf快速記憶方法 瀏覽:894
男士精油的使用方法 瀏覽:852
腦血管瘤有什麼治療方法 瀏覽:920
最簡單的刷鐵塔方法 瀏覽:256
吃麵包的方法和視頻 瀏覽:848
有沒有再簡單點的方法 瀏覽: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