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紫草的功效與食用方法
紫草,別名山紫草。那麼紫草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是什麼呢?接下來我帶大家了解一下吧。
涼血,活血,清熱,解毒。治溫熱斑疹,濕熱黃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濁,熱結便秘,燒傷,濕疹,丹毒,癰瘍。
①《本經》:中葯紫草主心腹邪氣,五疸,補中益氣,利九竅,通水道。
②《別錄》:中葯紫草療腹腫脹滿痛。以合膏,療小兒瘡及面齇。
③《葯性論》:中葯紫草治惡瘡、瘑癬。
④《本草圖經》:中葯紫草治傷寒時疾,發瘡疹不出者,以此作葯,使其發出。
⑤《綱目》:中葯紫草治斑疹、痘毒,活血涼血,利大腸。
⑥《醫林纂要》:中葯紫草補心,舒肝,散瘀,活血。
⑦《吉林中草葯》:中葯紫草治便秘,尿血。
⑧《陝西中草葯》:中葯紫草治湯火傷,皮炎,濕疹,尿路感染。
紫草外用,功能化腐生肌,解毒止痛,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潰瘍,症見瘡面疼痛,瘡色鮮活,膿腐將盡,或外傷創面久不癒合,余常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中的紫草膏敷之,每收良效。
方用:紫草50克,當歸、防風、地黃、白芷、乳香、沒葯各15克。除紫草外,乳香、沒葯粉碎成細粉,過篩;其餘當歸等四味酌予碎斷,另取食用植物油600毫升,同置鍋內炸枯,去渣;將紫草用水濕潤,置鍋內炸至油呈紫紅色,去渣,濾過。另加蜂蠟適量(每10克植物油加蜂蠟2~4克)熔化,待溫,加入上述粉末,攪勻即成。用時攤於紗布上貼患處,每隔1~2日換葯一次。還可用於治療燙傷。
胃腸虛弱、大便滑泄者慎服。
《本草經疏》:“痘瘡家氣虛脾胃弱、泄瀉不思食、小便清利者,俱禁食。
1、治陰道炎:取紫草一兩,用油泡成紫紅色汁液,一般在塗葯後4-6天可以治癒,而且復發率很低。
2、治玫瑰糠疹:取紫草一兩(小兒五錢),每天煎服一劑,10天為一個療程,經一定間歇後可繼續服用幾個療程。[7]
3、治急、慢性肝炎:用從紫草根中提取的紫草紅(素)乾燥粉末為溶質,以氫氧化鈉溶液為溶劑,製成0.2%紫草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1-2次,每次2毫升。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散劑。外用:熬膏塗。[6]
注意:胃腸虛弱、大便滑泄者慎服。[6] 本品性寒,有清熱涼血、解毒、透疹之功,故對血熱毒盛,麻疹、斑疹透發不暢等症,可與蟬衣、牛蒡子、連翹、荊芥等配伍應用;如疹出而色甚深,呈紫暗色而不紅活者,這也是血熱毒盛的癥候,須以涼血解毒葯如丹皮、赤芍、銀花、連翹等同用。此外,試用本品預防麻疹,可減輕麻疹症狀或減少麻疹發病率。
《本草經疏》:“痘瘡家氣虛脾胃弱、泄瀉不思食、小便清利者,俱禁食。”[6]
採收加工:種植後第二年10月中下旬即可採收。採收時連同地上莖一起挖出,去凈泥土,切忌水洗,去掉地上莖及蘆頭,捆成小把,曬干即可。一般每公頃產干葯1500~2250千克。
炮製方法
1、硬紫草:洗凈,潤透,切片,曬干。軟紫草:揀去雜質,去苗,剪斷。《雷公炮炙論》:凡使(紫草),每一斤用蠟二兩,溶水拌蒸之,待水干,取去頭並兩畔髭,細銼用。[8]
2、新疆紫草:除去雜質,切厚片或段。[8]
❷ 紫草要用涼水泡嗎
紫草是否需要用涼水泡,其實並不需要這樣的處理方式。紫草泡水時,使用涼水並不能達到理想的飲用效果。因為紫草的有效成分在溫水或熱水中更容易溶解,涼水泡紫草並不能讓其有效成分充分釋放。
具體來說,紫草泡水時,建議使用溫水或熱水。溫水或熱水能夠幫助紫草中的活性成分更好地溶解,從而更好地發揮其葯效。當然,這也取決於個人的喜好和需求。如果只是為了飲用,溫水或熱水泡紫草即可。
另外,紫草作為一種中葯材,其主要功效在於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因此,在使用時,更應該關注其葯理作用,而不是泡水的具體水溫。溫水或熱水能夠更好地發揮紫草的葯效,而涼水則可能無法達到同樣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紫草雖然具有一定的葯用價值,但在使用時仍需謹慎。在沒有明確醫囑的情況下,不宜自行大量服用紫草。對於孕婦、哺乳期女性以及有特殊疾病的人群,更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綜上所述,紫草泡水時並不需要使用涼水,溫水或熱水才是更好的選擇。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能夠更好地發揮紫草的葯效,也能夠更好地滿足個人的飲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