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草莓怎麼種植管理
種植草莓的過程中,先將洗干凈的種子浸泡處理,再放在土壤中催芽處理,栽培前在土壤里加入有機肥和過磷酸鈣進行深耕,栽種後一邊提苗一邊用手翻土,保持栽種的距離在50×20公分左右,蓋上一層塑料地膜即可。
1、催芽處理
催芽處理是草莓種植技術和管理的關鍵要求,一般是先選取發育良好的成熟種子,清洗干凈後放在營養土中催芽處理,入土前先將種子浸泡處理一次,這樣可讓種子更好的吸水,覆蓋一層0.2公分的沙土,保持濕潤大概10天左右即可出苗。
2、基質配製
栽培草莓的土壤最好選用富含有機質且保水能力強的透氣土質,應以中性土質為主,栽培前進行深耕,加入有機肥和過磷酸鈣使土壤的養分充足,再加入適量的珍珠岩或者木屑,以利於土壤的透氣。
3、入栽定植
一般是在早春進行栽種,將發芽後的種苗放在土中,一邊提苗一邊用手翻土,栽種的時候最好要定向進行,主要是將苗的花序朝同一方向,根部用土壤覆蓋後蓋上一層塑料地膜,保持栽種的距離在50×20公分最佳。
4、栽後管理
定植後需要澆入一次透水,在第一個星期的時候需要每天早晚澆水一次,保持土壤經常濕潤不積水,保持濕度在70%~80%左右,還要經常的進行除草,控制周圍的環境溫度在15~22℃,這樣植株就會生長很快。
5、培育處理
當定植後需要加大肥水管理,在雨季的時候要做好排水工作,不讓土壤積水就行了,盛果期的時候要施加專用肥或者磷酸二銨溶液,並結合澆水進行,長勢較好的情況下噴施2~3次的碧卡磷酸二氫鉀,以利於高產。
草莓的種植可以說是一年四季都行,不過我們一般是在年底進行的,差不多也就是這個時候,只是今年有些忙可能來不及種了………我也去過草莓園摘草莓,感覺還是挺有意思的。而市場上有的是按斤賣,也有的是按盒賣,有的是十塊錢一小盒,有的是15塊錢兩小盒。草莓是一種喜溫涼氣候、喜光的植物,在不同的地區。
Ⅲ 草莓的栽培方式有哪些
雖然草莓是多年生植物,具有栽植後能連續多年結果的特性,但是為了提高產量和效益,目前生產上一般採用一年一栽制。草莓栽培分為促成栽培、半促成栽培、早熟栽培、抑制栽培、露地栽培等方式。20世紀90年代以前,我國的草莓栽培以露地栽培為主,90年代中後期以來,則以促成栽培、半促成栽培和早熟栽培為主。
1.促成栽培
選用休眠淺或較淺的品種,通過各種育苗方法促進花芽提早分化,定植後直接保溫,防止植株進入休眠,促進植株生長發育和開花結果,使草莓鮮果提早上市(最早可在11月)的栽培方式。
目前促成栽培品種以休眠淺的日本草莓品種為主。我國北方地區冬季寒冷時間長、降雪多,可利用帶有承重後牆、保溫好的日光溫室來生產草莓,覆蓋材料採用聚氯乙烯塑料棚膜,上蓋紙被和草簾,在寒冷的12月至次年1月,通過適當加溫來防止草莓植株遭受冷害。在南方地區採用塑料大棚內加拱棚的雙重保溫方式。
2.半促成栽培
選用休眠較深或休眠深的品種,定植後在自然條件下基本上滿足草莓植株對低溫量的需求,在自然休眠通過之前開始保溫,使草莓植株提早生長發育和開花結果的栽培方式。半促成栽培的果實採收期較促成栽培推遲,但比其他栽培方式要早,一般在3月中下旬鮮果開始上市。半促成栽培又可分為北方地區的日光溫室半促成栽培和南方地區的塑料大棚半促成栽培兩種形式。
3.早熟栽培
就是草莓植株已滿足低溫量但外界環境條件還不能使其正常生長發育的情況下,通過扣棚升溫,使草莓植株提前開花結果的栽培方式,通常採用拱棚進行早熟栽培。早熟栽培的採收期比露地栽培提前20~30d。
4.抑制栽培
主要是指在草莓植株充分形成花芽以後,起苗貯藏於冷庫中,7~9月隨時定植於露地,9月初至次年1月採收鮮果上市的栽培方式。
5.露地栽培
最普通的栽培方式,通常秋季定植草莓植株,冬季休眠越冬,第二年春季恢復生長,開花結果,5~6月採收鮮果。無論在溫暖地區還是嚴寒地區,露地栽培都是十分流行的草莓栽培方式,具有投資成本低、花費人工少、栽培容易等許多優點,而且容易與其他作物進行輪作和套種。
Ⅳ 草莓如何種植
草莓種植技術
草莓露地栽植是一種普遍的栽培方式,周期短,管理容易,投資少,成本低,用工少。前茬多是蔬菜、小麥等早熟作物,也可以在幼齡果園內間作。
一、園地選擇和整地:
草莓生長對土壤的適應性非常強,一般土地都能種植。但草莓具有喜光、喜水、喜肥、怕澇的特點,故園地多選擇地勢較高,地面平坦,土質疏鬆,排灌方便,光照良好,有機質豐富的壤土或沙壤土種植。草莓喜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較適宜的PH值為5.5-7.0。前茬作物以豆類、瓜類及小麥為宜,應盡量避免與西紅柿、茄子、青椒、土豆等茄科作物輪作。七、八月份栽植前徹底清除雜草,細致整地,施足底肥,提高地力,以滿足整個生長周期對養分的要求。一般畝施腐熟雞糞5方以上,過磷酸鈣50公斤,復合肥30公斤,將底肥撒均後深耕20-25厘米,耙平蓋實,耕翻前每畝用2公斤辛硫磷進行土壤消毒處理。處理完後整地作畦。作畦一定要精細,否則會嚴重影響秧苗栽植成活率和緩苗後的生長。做到畦面、畦埂平直,土壤細碎平整,栽苗前2-3天灌水洇地,沉實土壤。
草莓露地栽培方式分為平畦和高畦兩種,平畦畦寬1.3--1.5米;高畦畦寬0.8----1.0米,畦面寬0.40---0.50米,畦溝寬0.40----0.50米,畦高0.15---0.20米,畦不宜過長,一般30--50米,避免灌溉困難。
二、秧苗定植:
1、定植時期:8月上旬-9月上、中旬。我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定植時間不同,北方地區應及早定植,保定地區以8月中旬-9月上中旬定植為宜。
2、定植密度:畝栽苗7000----10000株。平畦:每畦栽4行,行距0.30---0.35米,株距為0.20---0.30米;高畦:每畦栽2行,行距0.25---0.30米,株距為0.15---0.25米。
3、定植方法:應選擇在陰天或下午四五點鍾以後進行定植,以避免陽光曝曬。秧苗應選擇具有3-5片葉,新根10條以上,頂芽飽滿的無病壯苗進行栽植。栽植深度是秧苗成活的關鍵,栽植過深過淺,都會造成秧苗死亡,正確的方法是將秧苗根頸部與地面平齊,弓背向外達到深不埋心、淺不露根,並讓根系充分伸展開,栽後用力壓實土壤,栽完後立即澆透水,並連澆3-4天。澆水後及時檢查,對淤心苗、露根苗、歪倒苗按要求重新栽好。定植後,如遇晴天烈日,最好用葦簾或帶葉樹枝進行遮陽。
三、栽植後的管理: 草莓的生育周期短,產量又較高,加之喜肥、喜水,必須加強以土、肥、水為中心的各項管理工作。
1、冬前管理: 草莓定植成活後,及時淺耕鋤草,及時摘除病葉、老葉及匍匐莖,集中銷毀,有兩片新的展開葉時,每畝追施N、P、K復合肥10-15公斤,9月下旬至10上旬再追肥一次,用量相同。若秧苗定植較晚,可以將兩次肥料並為一次施入,用量酌減,以兩片新的展開葉期施入為最好。除施肥後澆透水外,平時也要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濕度。
覆蓋防寒,以使草莓秧苗帶綠越冬,並保持土壤水份。入冬前需要進行地膜覆蓋,這也是一項增產技術。保定地區覆蓋時間為11月下旬,在覆蓋前澆一次封凍水,並每畝施入復合肥20公斤,以利春季發芽,待地表稍干,用0.008-0.015mm厚的聚乙烯薄膜覆蓋,按畦的寬、長蓋在苗上,地膜要拉緊鋪平與畦面緊貼,膜的四周用土壓嚴。
2、春季管理: 早春秧苗開始萌芽時撤除地膜,保定地區在3月中下旬進行破膜提苗,即在膜上對准膜下的苗株,將膜拉開一個小洞,不可過大,再用手指順小洞口將膜下的苗葉攏至膜上,並要露出芽心,地膜留在原處壓緊,繼續覆蓋,並擗掉乾枯老葉。
(1)、施肥澆水: 破膜提苗後,一般土壤較濕,不要急於澆水,開春第一水可推遲到現蕾期,但也應注意,早春風多,氣候乾旱,隨時檢查土壤墒情,當地表乾燥時,即應及時澆水。
從現蕾期到初花期需水較多,澆水應足,果實收獲期如遇乾旱需澆水,應在採收後的傍晚、夜間或第二天早晨澆水為宜。但要澆小水,以防果實被浸泡造成爛果,如有條件最好採用滴灌,效果更好。
現蕾期結合澆水,每畝追施硫酸鉀復合肥10-15公斤,果實膨大期,再追施硫酸鉀復合肥10-15公斤,花期後至結果期噴0.3%磷酸二氫鉀3-4次,以提高座果率,改善果實品質。
(2)、其它管理:在早春至采果期,應加強植株管理,摘除老葉、病葉、去除匍匐莖,摘除花序上後期的花,這樣減少養分消耗,提高果實產量和品質。
(3)、採收: 草莓露地栽培成熟期多集中在5、6月份,此時氣溫高,天氣炎熱,為了保持果實的新鮮,採收要在溫度較低的早晨或傍晚進行。這樣可以提高草莓鮮果的保鮮率和完好率。
Ⅳ 草莓的種植於管理
一、選地整地
草莓園應選光照充足,地勢稍高、地面平坦、灌排方便、土壤肥沃疏鬆。
草莓大棚種植前茬作物為豆類或蔥蒜類蔬菜地為宜,園地應先行除雜草、滅地下害蟲。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灑(濕潤土層5-6厘米),防治蠐螬、螻蛄、地老虎。
1周後,畝基施優質腐熟農家糞肥5000千克,過磷酸鈣100千克、氯化鉀50千克。結合深翻園地,精細整地,做成高20厘米,寬50厘米的畦面,畦溝寬30厘米。大棚長度以20米為限,內有4畦。
二、移栽技術
為爭取元月底至2月初草莓上市,繁育圃草莓苗移栽大棚畦面的時間應在9月上旬。
要隨起苗,隨移栽,每畦栽2行,行距27厘米,穴距20厘米,畝栽12000株。栽植時同一行植株的花序朝同一方向,使草莓苗弓背朝花序預定生長方向,苗心露出畦面,根系平展埋入疏鬆土層,及時澆定植水,並使外露的根埋入土層中。
三、種植管理
1、中耕與施肥。中耕鬆土,利於有機物分解。11月至12月應淺中耕3次。初花期與坐果初期各追肥1次。畝施尿素10千克,磷肥20千克,氯化鉀10千克,或三元復合肥35千克。
2、花芽分化前期的管理。9月上旬移栽的草莓苗,除及時補充水分外,應加蓋遮陽網遮蔭。網離地面1.2 米,便於人員操作。要及時摘除枯葉、老葉及腋芽和匍匐莖,保持5-6片葉。花芽分化需較低溫度和短日照,可在遮陽網上加蓋草苫(草簾)。
通過揭與蓋草苫的操作過程,人工造成短日照的條件及較低溫度,促進頂花序和腋花序的分化,時間有月余。
3、灌排方法。在開花與漿果生長初期,分別灌水1次。宜用溝灌,使水灌到溝高2/3處為好,讓水漸漸滲入畦土,溝內余水排出。
若天旱,應5-7天灌水1次。用橡膠管前端套上一段金屬管進行穴灌,既省水,又能保持畦土疏鬆。秋季多雨時,應及時排水。草莓園四周應早做排水溝道,使棚內畦溝水能排盡。
4、加蓋塑膜。10月至11月上旬,是草莓花序分化期末,可撤除遮陽網。江准地區,「立冬」後蓋地膜,「大雪」前覆蓋大棚膜,使棚內氣溫保持在28-30℃。「暖冬」年份,「冬至」時節加蓋中棚塑膜。
「冷冬」年份則應同時蓋上大、中棚塑膜。總之,「小寒」至「大寒」時節,棚內氣溫應保持在25℃以上,至少也在23℃以上,只有滿足以上氣溫,草莓才能正常生長。
5、通風操作。草莓苗生長的土壤濕度應在70%-80%為宜。棚內空氣濕度以60%--70%為好。因此,當棚內氣溫超過30℃時,應通風。11月至12月應於上午10時至下午3時揭開大棚及中棚兩頭塑膜通風。當棚內濕度超過70%時,也應通風,以降低棚內空氣濕度。
花期棚內放養蜜蜂,可在大、中棚兩頭另做尼龍絲網,便於順利通風。大棚通風的另一作用,是防治草莓白粉病。
6、採收。草莓苗開花、坐果到漿果著色,軟化,釋放特有香味,時間約 30天。草莓漿果成熟後,應分批採收上市。一般畝產草莓1500千克。
四、病害防治
1、葉斑病:又稱蛇眼病,主要為害葉片、葉柄、果梗、嫩莖和種子。在葉片上形成暗紫色小斑點,擴大後形成近圓形或橢圓形病斑,邊緣紫紅褐色,中央灰白色,略有細輪,使整個病斑呈蛇眼狀,病斑上不形成小黑粒。
防治對策:及時摘除病葉、老葉。發病初期用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700倍液,十天後再噴一遍。或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每畝200克對水75千克進行噴霧。
2、白粉病:主要為害葉片,也侵害花、果、果梗和葉柄。葉片上卷呈湯匙狀。花蕾、花瓣受害呈紫紅色,不能開花或開完全花,果實不膨大,呈瘦長形;幼果失去光澤、硬化。近熟期草莓受到為害會失去商品價值。
防治對策:在發病中心株及其周圍,重點噴布波美0.3度石硫合劑。採收後全園割葉,噴布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及30%特富靈5000倍液等。
3、灰霉病:是開花後的主要病害,在花朵、花瓣、果實、葉上均可發病。在膨大時期的果實上,生成褐色斑點,並逐漸擴大,密生灰霉使果實軟化、腐敗,嚴重影響產量。
防治對策:於現蕾到開花期進行,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倍液、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撲海因500倍~700倍液等噴霧。根腐病:從下部葉開始,葉緣變成紅褐色,逐漸向上凋萎,以至枯死。支柱在中間開始變成黑褐色而腐敗,根的中心柱呈紅色。
防治對策:草莓移栽前用40%蘆筍青粉劑600倍液,澆於畦面,然後覆土,整平移栽,以有效殺死土壤中的病菌,降低田間菌源基數,減少傳染機會。
4、黃萎病:該病是土壤病害,主要症狀是幼葉畸形,葉變黃、葉表面粗糙無比。隨後葉緣變褐色向內凋萎,直到枯死。
防治對策:嚴格引入無病植株種植;縮短更新年限;用氯化苦13.5升~20升或太陽能覆蓋薄膜灌水進行土壤消毒;已發病者必須拔除燒毀。
Ⅵ 草莓的種植方法和注意事項
草莓種植技術
草莓露地栽植是一種普遍的栽培方式,周期短,管理容易,投資少,成本低,用工少。前茬多是蔬菜、小麥等早熟作物,也可以在幼齡果園內間作。
一、園地選擇和整地:
草莓生長對土壤的適應性非常強,一般土地都能種植。但草莓具有喜光、喜水、喜肥、怕澇的特點,故園地多選擇地勢較高,地面平坦,土質疏鬆,排灌方便,光照良好,有機質豐富的壤土或沙壤土種植。草莓喜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較適宜的PH值為5.5-7.0。前茬作物以豆類、瓜類及小麥為宜,應盡量避免與西紅柿、茄子、青椒、土豆等茄科作物輪作。七、八月份栽植前徹底清除雜草,細致整地,施足底肥,提高地力,以滿足整個生長周期對養分的要求。一般畝施腐熟雞糞5方以上,過磷酸鈣50公斤,復合肥30公斤,將底肥撒均後深耕20-25厘米,耙平蓋實,耕翻前每畝用2公斤辛硫磷進行土壤消毒處理。處理完後整地作畦。作畦一定要精細,否則會嚴重影響秧苗栽植成活率和緩苗後的生長。做到畦面、畦埂平直,土壤細碎平整,栽苗前2-3天灌水洇地,沉實土壤。
草莓露地栽培方式分為平畦和高畦兩種,平畦畦寬1.3--1.5米;高畦畦寬0.8----1.0米,畦面寬0.40---0.50米,畦溝寬0.40----0.50米,畦高0.15---0.20米,畦不宜過長,一般30--50米,避免灌溉困難。
二、秧苗定植:
1、定植時期:8月上旬-9月上、中旬。我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定植時間不同,北方地區應及早定植,保定地區以8月中旬-9月上中旬定植為宜。
2、定植密度:畝栽苗7000----10000株。平畦:每畦栽4行,行距0.30---0.35米,株距為0.20---0.30米;高畦:每畦栽2行,行距0.25---0.30米,株距為0.15---0.25米。
3、定植方法:應選擇在陰天或下午四五點鍾以後進行定植,以避免陽光曝曬。秧苗應選擇具有3-5片葉,新根10條以上,頂芽飽滿的無病壯苗進行栽植。栽植深度是秧苗成活的關鍵,栽植過深過淺,都會造成秧苗死亡,正確的方法是將秧苗根頸部與地面平齊,弓背向外達到深不埋心、淺不露根,並讓根系充分伸展開,栽後用力壓實土壤,栽完後立即澆透水,並連澆3-4天。澆水後及時檢查,對淤心苗、露根苗、歪倒苗按要求重新栽好。定植後,如遇晴天烈日,最好用葦簾或帶葉樹枝進行遮陽。
Ⅶ 草莓果實如何種植
你好,1.選擇優質品種 選擇早熟,休眠淺,適合溫室栽培,高產耐貯運的優質品種,如豐香、章姬等。
2.培育壯苗 草莓通常為葡匐莖分株繁殖和地下莖分株繁殖。育苗首先要建立繁殖苗圃。苗圃地要求土壤疏鬆,無雜草和有充足的肥水條件。一般繁殖苗圃要提前半個月翻耕,整地時,每畝施腐熟欄肥2500千克,餅肥30千克作基肥,再開溝作畦,畦寬2米。選擇健壯母株,按200厘米×70厘米密度移栽,使匍匐莖的生長有充足的空間和光照。如農戶不設立專門繁殖苗圃,也可於當年5月底果實採收後,在生產地中選留一塊條件好的作繁殖基地,並每3行刪2行留1行,以加大行株距。然後鬆土整平,並將新發出的匍匐莖引向母株周圍空間處,將莖節上的葉叢基部就地埋入土中,待莖節上形成有3~4張葉片的新苗時,即可將幼苗切離母株移植。要盡量選用離母株近的壯苗集中移栽,一般離母株越近的新生苗生根越早,生長越健壯,長勢越旺盛。
3.提高移栽質量 一般於8月上旬~9月上旬,選擇陰天或小雨天進行移栽,盡量避開晴天炎熱中午,以防灼苗。移栽前,每畝本田施腐熟欄肥2500千克、餅肥5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三元復合肥(氮、磷、鉀各含15%)50千克作基肥。然後作成壟頂寬30厘米、壟底寬60厘米、壟高30厘米、溝寬30厘米的高壟。移栽前每畝用50%丁草胺200克兌水60千克噴霧防除雜草。壟面鋪黑色膜,以提高土溫和防止果實接觸地面受沾污而影響著色與品質。每壟栽植2行,株距18~20厘米,每畝種植7000~8000株。
4.科學管理
(1)培土 如壟面沒有鋪黑色薄膜,則在9月下旬,結合鬆土除草進行一次厚培土,以促使幼苗多生根和防止老苗根外露。
(2)覆蓋越冬 到10月中下旬,氣溫下降至白天最高溫度低於15℃或者晚上溫度低於8℃時,盡快搭建大棚,棚寬6~9米,中心高度2.5米。覆蓋材料為厚度0.08厘米聚氯乙烯膜。第二年3月下旬~4月上旬,隨著氣溫回升,開始揭開大棚兩側薄膜,以降低棚內溫度,提高通風透光程度,要求白天棚內溫度在30℃以內,開花後白天的溫度在20~25℃,晚上不低於5℃。
(3)疏花 草蔥花序上第3級和第4級枝梗上的花常不孕或只形成無效果實,在開花前花蕾開始彼此分離時要將這些花蕾疏去,疏蕾時間最遲不遲於第1朵花開放期。有條件的農戶,最好從草莓始花期開始,棚內放一群蜜蜂,以利於開花授粉,提高結果率。
(4)追肥 在草莓漿果形成後,果實膨大到約成果的一半大小時,畝施海餐沃水溶肥,每隔15~20天施一次,連續施3~4次。
(5)精細採摘12月上旬開始採收,每隔1~2天採摘一次,一個品種的採收期一般可延續至5月底。一天中,採摘的適宜時間為上午,露水干到炎熱來臨前。露水未乾或在雨中採摘的果實容易腐爛,應盡量避免。採摘動作要輕,手捏果柄,帶柄採下,不要損傷花萼,否則易腐爛。